古時候的幹支是怎麼紀日的天幹甲子乙醜(古時候天幹地支紀日法)
幹支記日法是怎麼記日的
幹支是天幹、地支之總稱。中國古代用幹支計時,已有很長的歷史瞭。
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稱十天幹;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
幹支還有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這樣把天幹、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共有六十個組合。
這便是人們平常時候所說的60甲子。過去人們就用這一個方法記年、記日、記時的。
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甲子 11.甲戌 21.甲申 31.甲午 41.甲辰 51.甲寅
2.乙醜 12.乙亥 22.乙酉 32.乙未 42.乙巳 52.乙卯
3.丙寅 13.丙子 23.丙戌 33.丙申 43.丙午 53.丙辰
4.丁卯 14.丁醜 二十四.丁亥 34.丁酉 44.丁未 54.丁巳
5.戊辰 15.戊寅 25.戊子 35.戊戌 45.戊申 55.戊午
6.己巳 16.己卯 26.己醜 36.己亥 46.己酉 56.己未
7.庚午 17.庚辰 27.庚寅 37.庚子 47.庚戌 57.庚申
8.辛未 18.辛巳 28.辛卯 38.辛醜 48.辛亥 58.辛酉
9.壬申 19.壬午 29.壬辰 39.壬寅 49.壬子 59.壬戌
10.癸酉 20.癸未 30.癸巳 40.癸卯 50.癸醜 60.癸亥
年、月、日、時幹支紀法
(一)幹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1年,乙醜為第2年,丙寅為第3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年起,循環往復,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為陰歷己巳年,1930年是陰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陰歷己巳年。
我們在日歷上看見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幹支紀年這一個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陰歷幹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天幹地支表便得幹支年紀。假如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幹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幹支:1991÷60=33餘11,年幹支序號數=11-3=8、查幹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幹支:1983÷60=33餘3,幹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幹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二)幹支紀月法
幹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傢精密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瞭,其餘月可按60甲子的序推知。
(三)幹支紀日法
甲子為第1日,乙醜為第2日,丙寅為第3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日起,循環往復,循環下去。例如陰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四)幹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24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醜時,其餘照推。時的天幹由該日所對天幹推求,其歌訣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該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壬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瞭子時的天支,便可推知其餘。
晝夜時辰的天幹地支計算
地球自轉一周,稱為"太陽日",晝夜的形成即由此。其向陽之地面為晝,背陽地面則為夜。春分以後日照北半球漸多,因此北半球夜短晝長,南半球則相反;秋分以後,日照南半球漸多,故北半球晝短夜長,南半球仍相反。
一晝夜的劃分方法,西歷是以24小時,每小時分為四刻,又分六十分,每分為六十秒來計算。而中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算。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預示。每一時辰分為八刻,又區分為上四刻、下四刻。列表對照如下:
子:下午十一時至夜一時 午: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
醜:夜一時至三時 未:下午一時至三時
寅:夜三時至晨五時 申:下午三時至五時
卯:晨五時至七時 酉:下午五時至七時
辰:上午七至九時 戌:下午七時至九時
巳:上午九時至十一時 亥:下午九時至十一時
由上可知,守舊的十二時辰是以夜十一時為起算,十一時以前為一日,夜十一時以後為次日,與西歷零時,即夜十二時起算差瞭一小時。
天幹地支紀日法是什麼情況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以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幹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天幹”,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60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60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歷法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幹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循環往復,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一個月的地支永恒不變,緊接著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60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幹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永恒不變,每一天十二個時辰。
幹支如何紀年紀日
在咱們國傢古時候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
幹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1年為“甲子”(如黃巾起義口號為“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2年為“乙醜”,依此類推,60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如1864年為陰歷甲子年,60年後的19二十四年同為陰歷甲子年;1865年為陰歷乙醜年,1925年同為陰歷乙醜年,依次類推。
幹支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24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陰歷某月初一至月底。很多歷書註明某陰歷月對應某幹支,隻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體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體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體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體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體為甲寅。按照正月之幹支,其餘月份按幹支精密推算。60個月合5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醜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陰歷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訣為證: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幹支紀日,60日大體合2個月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確定的文獻指出幹支紀日始於魯隱公三年夏歷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幹支紀時,60時辰合5日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必須註意和提防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二十四時的晚子時,所以遇見甲或己之日,0時到1時是甲子時,但23時到二十四時是丙子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
幹支紀日是怎麼計算的?
是依據天幹地支來計算的。天幹共有十個字數,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有十二個字數,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幹支紀年以天幹和地支組成共60個幹支紀年,以此往復,60年為一個循環。幹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1年為“甲子”,第2年為“乙醜”,依此類推,60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數,所以每60年為一周期。
古代人們常用天幹地支來紀年,具體是怎麼使用的呢?
籠統的來說,就是使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天幹,加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幾個地支來明明年份,一個循環是60年,成為一個甲子。打比方說今年就是庚子年。
天幹地支,怎麼預示時間的!
天幹和地支按順續預示年,六十年一循環,天幹和地支按順續預示月,六十月一循環,天幹地支預示日六十日一循環,天幹地支預示日,六十日一循環,獨立預示時間隻用地支,每個地支預示二個鐘頭,從夜間23一1點為子時,以此順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