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六十年一個循環甲子天幹丙子(60年一個循環啥意思)
多少年是一個循環?
一個循環是六十年
【排列組合】天幹地支紀年法中為啥是60年一個循環,而不是120年???
這個跟排列組合沒什麼關系吧。固然天幹10個,地支12個,按道理來講總共有1二十個可能。
不過由於按此紀年的時刻,需要依照順序循環組合瞭,所以經過瞭60次後就會開始重復組合瞭。
之所以是60,是由於10和12的最大公倍數是60。
中國人為啥要講究60年一個循環?
這就好像中國常用到的幾個數字一樣,寥寥無幾人能夠完全說明或者解釋透;中國人常用的數字:108。60、12,還有引申的54。32等等
古時候紀年法為啥60年一循環
據《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勿躬》載:甲子,幹支紀年或記歲時六十組幹支輪一周,稱一個甲子,共六十年。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順序兩兩相配,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個組合,稱60甲子。
天幹和地支: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們的排列有順序的。
天幹地支紀年法中為啥是60年一個循環,而不是120年,請解釋的詳細些。。。
幹支(gānzhī)紀年法是中國歷法上從古至今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
幹支是天幹和地支之總稱。把幹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循環往復,循環記錄,這便是俗稱的“幹支表”。
剖析如下:
1。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幹”;
2。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
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醜、戊寅、已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已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已亥、庚子、辛醜、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庚戌、辛亥、壬子、癸醜、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天幹和地支這樣組合完,開始新的一輪時恰巧是六十年,所以是六十年一個循環。
更多閱讀
幹支紀年相傳來自黃帝時代。實際是萌芽於西漢初,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以後。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那麼,這便是歲星紀年, 歲星是顆真實的天體因此用歲星所在紀年,幹支預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歲星約85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劉歆提出)。此時,幹支紀年亦有使用,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醜。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
由此知,西漢時期的天幹地支紀年存在與太歲紀年轉換的一些混亂。到東漢時,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在太始二年表面一樣。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從此幹支紀年固定下來,並一直延續到現在未再混亂。
不過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日的表現方式追溯於夏代,商周沿襲,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60甲子表的牛骨殘片。
參考資料:知識混裝大無極:幹支紀年法
年歷60年一輪的具體說法是什麼?
中國陰歷以幹支紀年,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行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曾四五位申酉戌亥) 第1年甲子年 第2年乙醜年 依次類推。從第1個甲子到第2個甲子之間正好60年。所以60年一個循環。也稱一個甲子。
具體的給你排出來,你看看:
1、甲子
2、乙醜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 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醜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