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天一地二易經系辭受之(易經天一啥意思)
《易傳》
《易經·系辭上傳》第1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經·系辭上傳》第2章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的預兆也。悔吝者,憂虞的預兆也。變化者,進退的預兆也。剛柔者,晝夜的預兆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易經·系辭上傳》第3章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也各指其所之。
《易經·系辭上傳》第4章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但是。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然而,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易經·系辭上傳》第5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易經·系辭上傳》第6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易經·系辭上傳》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易經·系辭上傳》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的預兆。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裡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裡之外違之,況其邇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用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易經·系辭上傳》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上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撝以象閏,故再撝而後掛。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易經·系辭上傳》第十章
是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主子將以有為也,將以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向,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馬天地之文;極為數,遂定天下的預兆。非天下之致變,其孰能與於此。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易經·系辭上傳》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的意思,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與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的預兆;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在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執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易經·系辭上傳》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的預兆。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易經。系辭下傳》第1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聵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易經。系辭下傳》第2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易經。系辭下傳》第3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
《易經。系辭下傳》第4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經。系辭下傳》第5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瞭這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兇。」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邪?」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不獲。語成器而動者也。」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而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履校滅耳,兇。」」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傢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於包桑。」」「天地絪緼,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易經。系辭下傳》第6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子曰:「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易經。系辭下傳》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恒,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易經。系辭下傳》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註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曲要,唯變所適。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帥保,如臨爸媽。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曲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易經。系辭下傳》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兇,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位,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易經。系辭下傳》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經。系道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有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易經。系辭下傳》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易經。系辭下傳》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將叛者,其辭慙,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
《易經。說卦傳》第1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神明而生蓍。
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易經。說卦傳》第2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老子。說卦傳》第3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易經。說卦傳》第4章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易經。說卦傳》第5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易經。說卦傳》第6章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因而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緊接著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易經。說卦傳》第七章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易經。說卦傳》第八章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易經。說卦傳》第九章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易經。說卦傳》第十章
乾天也,故稱父,坤地也,故稱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易經。說卦傳》第十一章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佈、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於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塗、為大兒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萑葦。其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的顙。其於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於人也,為寡發、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於輿也,為丁躦。為通、為月、為盜。其於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於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於木也,為科上槁。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蓏、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於木也,為堅多節。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其於地也,剛鹵。為妾、為羊。
易經·序卦傳
有天地,緊接著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定會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定會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定會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定會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緊接著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緊接著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定會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定會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物大緊接著可觀,故受之以觀。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緊接著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有無妄緊接著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緊接著可養,故受之以頤;頤者養也。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定會有所麗,故受之以離;離者麗也。
有天地,緊接著有萬物;有萬物,緊接著有男女;有男女,緊接著有夫婦;有夫婦,緊接著有父子;有父子緊接著有君臣;有君臣,緊接著有上下;有上下,緊接著禮儀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終遯,故受之以大壯。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晉者進也。進必定會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反其傢,故受之以傢人。傢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定會有難,故受之以蹇;蹇者難也。物不可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緩必定會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決必定會有所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大兒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定會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兌者說也。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既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易經·雜卦傳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
臨、觀的意思,或者和或求。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賁無色也。
兌見,而巽伏也。
隨無故也,蠱則飭也。
剝爛也,復反也。
晉晝也,明夷誅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咸速也,恒久也。
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傢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
大壯則止,遯則退也。
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親寡旅也。
離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處也。需不進也,訟不親也。
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易經中的數字1。2。3。4。5。6。7。8。9這就個數字分別預示什麼意義呢。。。
《易經》之陰陽兩儀,三寸三身,四梢四象,五行五臟,,七星,八卦,九宮,天幹為十,地支十二。
《易》學中的數字奇偶是“陽奇陰偶”: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並且特以九、六為陰陽的代表,凡陽爻皆稱為九,凡陰爻皆稱為六。
“九五”一詞源出《易經》。此刻傳承下來的《易經》版本據說為周文王所演,所以也稱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征天,所以也就成瞭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從下向上數,第5爻稱為九五,九代表此爻為陽爻,五為第5爻之義。九五是乾卦中最有利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1卦,因此九五亦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1爻瞭,變成瞭帝王之相。此處的“九”本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判別數字陰陽屬性的符號。後來人們一般把“九”和“五”作為具體的數字來運用,竊以為一來是為瞭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兩個數字在建築上的使用也是特別符合美學原則的。
易經的方式方法論
易經的核心是方法論,觀象取義,觸類旁通,是易經的基本方法。以下是易經自己描述的產生過程和裡邊 的奧妙: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由此可見,易經的產生過程,是聖人仰觀天象,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體悟出來的認知表達預測推算的方式方法體系。由奇偶,而陰陽,而虛實,而動靜,而剛柔,而男女。
一 一 一一一
偶 奇
陰 陽
虛 實
靜 動
柔 剛
女 男
陰陽是世界的本質,陰陽互相作用是世界變化的本質力量。陰陽相克相生,陰極生陽,陽極生陰。
陰陽三重而生八卦:
八卦是: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對應1: 天地雷風水火山澤
對應2: 健順動遜險明止悅
對應3: 爸媽大兒子長女中子中女少子少女
對應4: 馬牛龍雞豕雉狗羊
對應5: 首腹足股耳目手口
對應6: 西北西南東方東南北方南方東北西方
對應7: 立冬立秋春分立夏冬至夏至立春秋分
八卦是符號,是象征,也是特性。象征既是有規則的,又是多樣化的。
陰陽六重而生六十四卦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傢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六十四卦是符號,是象征,是事態,是特性。初二三四五上六爻,既有進程之時義,亦有內外上下之位義,有中不中,有當不當,陰爻陽爻乘承比應,都蘊含在每一卦之中。
陰陽十二重而生4096易林
4096易林是符號,是象征,是事態,是事態變化。
以上這幾個就形成瞭易經的方式方法論體系的基本構架,數,象,義,理,是易經的基本理念和表現形式,事態的代表象征和變化,是理解和詮釋的基本根據。
關於易經的具體運用
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
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易經無事則隱,遇事則顯。心中無事,可以玩味裡邊 的數象義理,訓練人的思維,理解天地之道人情世故;心中有事,可以付之於占卜。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上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以上是易經說明卜筮的操作理論根據和具體方法。
易經是用以解決疑問的:
疑問,就是打開易經的那把關鍵的鑰匙;
卜筮,就是建立問卜者與具體卦之間的相呼應之關系的過程;
卦解,就是易經能夠給問卜之人的意見和啟發。
易經的卦解
因人而異:是誰在問?
因事而異:所問何事?
因時而異:問卜的時間?
因地而異:問卜的地點?
人/事/時/地,這四點與具體的卦象匹配結合,就會產生獨特的卦解。問卜的人疑點越具體越明確,易經的啟發也就會越生動越清晰。
許多人懷疑占卜的偶然性和隨機性(西方喜歡易經的榮格博士把這種匹配映射歸為神奇的共時性),從我本人對易經的理解,就其本質來講,六十四卦都是一卦:乾,之所以會有六十四卦4096易林,隻是為瞭更形象具體直接,更有各自的側重點。融會貫通的易經的大師可以隨意設卦取象,而不必局限於易經的六十四卦。人/事/時/地這四個要素定瞭,易經隻是提供根本的剖析方法和剖析框架,並不依賴特別規定的某一卦,有瞭某一卦,可以變得更明晰更具體更生動。
易經內含時間之箭,過去瞭的事情就是過去瞭,雙盲實驗對於易經是無效的,從易經的角度看,實驗本身就是幹預,所有的都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的。
易經認知的先要做到的是面對復雜多變的未知,要對未知之事的疑慮做出判斷和選擇。
易經的具體實踐都是不可重復的,不過可以檢驗,可以剖析。
在討論易經之時,經常會面對科學的挑戰,甚至會被人斥之為偽科學,封建,玄學。
易經的確與科學有著基本的區別,屬於不同的范式,具有不可通約性。
科學方法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不可廢棄,更不可神化,變成唯科學主義。沒有科學方法是不行的,隻有科學方法是萬萬不行的。科學方法越吃香,易經方法的互補價值就越突出,多樣化的思維模式就越必要。
在易經中1到9預示什麼
易經中1-6為水,2一7為火,3一8為木,4一9為金,5,0為土。《易》學中的數字奇偶是“陽奇陰偶”:即“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並且特以九、六為陰陽的代表,凡陽爻皆稱為九,凡陰爻皆稱為六。
《易經》指《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隻有《周易》。
“易”字代表著“日、月”。其實就是說“上日下月為易”、“易之為字,從月從日陰陽具矣。”
更多閱讀:
易經的核心
易經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說”,即:簡易、變易、不易。
1。簡易:是指全地球的事物再復雜再深奧,一旦人類的智力達到,就能夠把它們轉換成人們容易理解和處理的問題。
2。變易:是指全地球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皆在變化發展著,沒有一樣東西是不變的,假如離開這種變化,宇宙萬物就難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間萬物皆變的前提下,還有唯一不變的東西存在,就是能變出萬象之物的東西不變;其實就是說萬物皆變的規律是永久不變的。
參考資料:知識混裝大無極-易經(連山)
易經的六二六三初九上九有什麼含義 何謂易經的六二六三初九上九_百 。。。
1。六二:指的是第2爻是陰爻,畫作兩短橫。
2。六三:指的是第3爻是陰爻,畫作兩短橫。
3。初九:指的是第1爻是陽爻,畫作一長橫。
4。上九:指的是第6爻是陽爻,畫作一長橫。
5。周易八卦裡最基礎的單位是“爻”,分為“陽爻”和“陰爻”。
6。陽爻就是一長橫,代表陽。在爻辭裡說成“九”,由於我國古代人們認為奇數代表“陽”。
7。陰爻就是兩短橫,代表陰。在爻辭裡說成“六”,由於我國古代人們認為偶數代表“陰”。
8。六代表這是個爻是陰爻,九代表這個爻是陽爻。
《易經》中的 “ 六二,屯如。趣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
【屯】六二 屯⑴如邅⑵如⑶,乘⑷馬班⑸如。匪⑹寇⑺婚媾⑻,女子貞⑼不字⑽,十年⑾乃字。
【譯】六二 聚集駐紮在村屯中境遇不順,車輛與馬匹呈分開狀態,車馬裝飾得很美麗並且數量眾多這是來迎娶新娘的,女子意志堅定地預示此刻不結婚,多年之後才會結婚。
註釋: ⑴“屯”聚集,駐紮。《史記·陳涉世傢》:“屯大澤鄉。”又:屯子,村莊。如:屯落。(村莊;村落。)
⑵“邅”難於行走的模樣。多用來形容境遇之不順。《集韻》屯邅,難行不進貌。《楚辭·哀時命》蹇邅回而不可行。
⑶“如”詞的後綴,預示狀態。《漢書·石奮傳》:“子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必冠,申申如也。”
⑷“乘”車,兵車。《左傳》:“而卒乘輯睦,事不奸矣。”
⑸“班”分佈,分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男女以班,賂晉侯以宗器、樂器。”
⑹“匪”通“騑” 指車馬美盛。《禮記·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
⑺“寇”眾多。《揚子·方言》:“凡物盛,多謂之寇。”《郭璞註》:“今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寇鳧。”
⑻“婚媾”嫁娶,結為親戚關系。《國語·晉語四》:“今將婚媾以從秦。”
⑼“貞”假借為“正”、為“定”(堅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諸葛亮《出師表》:“貞良死節之臣。”)
⑽“字”女子許嫁(許配,結婚。)。《康熙字典》又女許嫁曰字。宋葉適《林伯和墓志銘》:“鄰女將字而孤,養視如己子,擇對嫁之。”
⑾“十年”形容時間長時間。《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楊伯峻註:“十年,言其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