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下十二地支太陽天幹萬物(十二地支旺衰表查法)
十二地支有哪些?
十二地支中,1到12的數字代表依照順序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幹地支之起源,據現有的資料,最早出現於我國3000多年前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上。主要用作歷法紀日,已經十分成熟,商朝許多帝王之名字裡也用某一天幹,打比方說報丁、武丁、祖甲等等 。
辛亥剪掉鞭子爆發後次年(1912年),那個時候的中華民國采用公歷作為國歷,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即西方的格裡高利歷,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此歷法並不比咱們祖宗使用的陰陽合歷先進。
更多閱讀:
《爾雅·釋天》中講,“歲陰者,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月。同樣十二地支之順序也包含著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子”就是“孽”,預示萬物茂盛的意思;“醜”就是“紐”,是用繩子捆住之義;“寅”就是“演”,指萬物開始生長之義;“卯”就是“茂”,指萬物繁茂的意思;
“辰”就是“震”,指萬物震動生長之義;“巳”就是“已”,指萬物已成之義;“午”就是“仵”,指萬物已過極盛之時,又是陰陽相交的時刻;
“未”就是“味”,是萬物已成有滋味;“申”就是“身”,是萬物初具形體之義;“酉”就是“鮑”,指萬物十分成熟之義;“戌”就是“滅”,指萬物消滅歸土;“亥”就是“核”,指萬物成種子之義。
參考資料來源:知識混裝大無極—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各預示什麼?
十二地支預示如下:
1。子,孳也,謂陽氣至子,更孳生也。萬物孳生萌子。
2。醜,紐也,言陽氣在上而未降,萬物厄紐,紐芽於醜,未敢出也。
3。寅,引也,萬物始生_然也。
4。卯,茂也,冒也,言陽氣生而孳茂,萬物茂於卯。
5。辰,震也,萬物經震動而長。
6。巳,陽氣之已盡也,陽氣盛之盡,萬物盛於巳。
7。午,陰陽交,故曰午。
8。未,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9。申,身也,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10。酉,猶也,已老也,萬物皆猶縮而熟於酉。
11。戌,滅也,謂此時萬物衰滅也。萬物畢而入戌。
12。亥,刻也,此時陰陽刻殺萬物,陽氣藏於下,萬物收藏。
更多閱讀:
代表的時間
【子時】夜半,也叫作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1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也叫作荒雞:十二時辰的第2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也叫作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也叫作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也叫作早食等:古時候中華民族“朝食”之時亦即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也叫作日禺等:接近中午的時刻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也叫作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_,也叫作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也叫作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時至17時)。
【酉時】日入,也叫作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刻。(北京時間17時至19時)。
【戌時】黃昏,也叫作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也叫作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業已停止活動,安歇睡眠瞭。人定亦即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參考資料來源:知識混裝大無極-十天幹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是哪些?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南懷瑾先生在《易經雜說》中說:“五行和天幹配合,包涵瞭這很多,再下來配合地支,便又不同瞭。地支有十二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有人寫作“地枝”,預示幹的分叉,即是“支”,支持的支。
地球本身的效果,亦就是太陽系中,月亮和地球發生的效果,節氣的關系作用,後面再詳述
十二地支是什麼
1、子(zǐ)
2、醜(chǒu)
3、寅(yín)
4、卯(mǎo)
5、辰(chén)
6、巳(sì)
7、午(wǔ)
8、未(wèi)
9、申(shēn)
10、酉(yǒu)
11、戌(xū)
12、亥(hài)
資料擴展:
子:是茲之義,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系之義,既萌而系長。
寅:是移,引之義,指萬物至此已畢盡而起。
卯:是冒之義,指萬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之義,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巳之義,指萬物至此已畢盡而起。
午:是仵之義,指萬物盛大枝柯密佈。
未:是昧之義,指陰氣已長。萬物稍衰,體暖昧。
申:是身之義,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之義,指萬物老極而成熟。
戌:是滅之義,指萬物老極而成熟。
亥:是核之義,指萬物收藏皆堅核
參考資料:天幹地支 知識混裝大無極
十二地支是什麼?
加瞭《冇》字將也許有問題的字詞隔開——
十二地支,又稱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
依據陰冇陽學說,分為陰支和陽支:
陽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支:醜、卯、巳、未、酉、亥。
子是茲之義,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之義,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之義,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之義,指萬物盛大枝柯密佈。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之義,指萬物的身冇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之義,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之義,萬物盡滅。
亥是核之義,萬物收冇藏。
讀音: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12生肖時辰對應表
1。子時-鼠(23時至01時)夜半,也叫作子冇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1個時辰;鼠在這冇時間最活躍。
2。醜時-牛(01時至03時)雞鳴,也叫作荒冇雞:十二時辰的第2個時辰;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冇化的糧食。
3。寅時-虎(03時至05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老虎在此時最猛。
4。卯時-兔(05時至07時)日出,也叫作破冇曉、旭冇日,指太陽剛露臉,初升的時間;月亮又稱玉冇兔,在這一段時間還在天上。
5。辰時-龍(07時至09時)食時,也叫作早食,也是吃早飯時間,相傳這是“群龍行冇雨”的時刻。
6。巳時-蛇(09時至11時)隅中,也叫作日禺等:接近中午的時刻稱為隅中;蛇在這時候隱冇蔽在草叢中。
7。午時-馬(11時至13時)日中,也叫作日冇正、中午等;這時候太陽最猛冇烈,陽氣達到極限,陰冇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冇類動物。
8。未時-羊(13時至15時)日昳,也叫作日冇跌、日冇央等:太陽偏西為日冇跌;羊在這一段時間吃草。
9。申時-猴(15食至17時)哺時,也叫作日鋪、夕食等;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
10。酉時-雞(17是至19時)日冇入,也叫作日冇落、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刻;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11。戌時-狗(19時至21時)黃昏,也叫作日冇夕、日冇暮、日冇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冇朧,故稱黃昏。狗開始守冇門。
12。亥時-豬(21時至23時)人定,也叫作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業已停止活冇動,安冇歇睡眠瞭;人定亦即人靜。
十二地支最詳細的解釋
十二地支之意思:又稱十二支,即:罩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
地支,也是中國人民用以紀錄時間的文字,叫做十二地支。“幹支”古名“歲”(攝提),“歲”以60甲子(幹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易系辭》寒暑相推而歲成。《三皇本紀》:“天皇氏,木德王,歲起攝提”。
太歲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
天幹地支組成形成瞭我國古代的傳統歷法紀年。我國古代拿它和天幹相配,用以預示年、月、時的次序。
遠古的天皇時代,已有幹支歷法及歲時的雛形。明代著名史學傢萬民英依據我國古備做代文獻文記錄載入確定天皇氏時代已發明幹支歷,在其著作《三命通會》中有詳細記錄載入。
天幹地支之這一發明物滾鋒作用與影響深遠,後世用於歷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時編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資治通鑒》就以這套幹支術語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