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幹支如何算天幹甲子地支(天幹地支年度對照表)
一:簡單易懂的年幹支計算方法
最簡單容易的年幹支計算方法就是:
第1種:先將天幹進行編碼: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4。5。6。7。8。9。0、1。2。3凡是公元後某年的最後一位數字(個位數)是“4”,那麼該年的天幹就是“甲”;“5”就是“乙”;餘類推。如2003年的天幹就是“癸”。
記住這一編碼很實用,固然不能用幹支紀年來直接精密推算公元紀年,但能夠給我們一點建議,凡是天幹為“甲”的公元紀年數最後一位數必為“4”;“辛”為“1”;
餘類推。如辛酉政變(1861)、辛醜條約(1901)、辛亥剪掉鞭子(1911)發生年代的最後一位數字都是“1”,而“1”剛好對應天幹中的辛。
記住一個年分的幹支,打比方說的幹支為戊辰龍年我們要計算哪一年,天幹十位十位往後推,地支十二位十二位往後推,由於天幹為十位,地支為十二位。地支有小數點的如何算。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掐指算命的108句口訣訣竅。
12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轉換規則:適合使用於所有公歷年號。天幹地支計算法。
(一)依據萬年歷查看年幹支,這是比較省事的方式方法。
(二)自然數序法求幹幹地支最正確的算法手指圖。
用60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循環。幹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2009年之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後才是己醜年,在此之前應是戊子年。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天幹地支紀年,這一點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錯,應特別註意和提防。
二:天幹地支如何算出是哪年,天幹地支如何推算年份
天幹地支如何算出是哪年
無歷哪一年,可立即換算出正確的陰歷天幹地支紀年。如下:
把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依次用數字代替:4代甲,5代乙,6代丙,7代丁,8代戊,9代己,0代庚,1代辛,2代壬,3代癸。
把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依次用數字代替:4代子,5代醜,6代寅,7代卯,8代辰,9代巳,10代午,11代未, 0代申,1代酉,2代戌,3代亥。
天幹不用計算,年份末位數字其實就是相應的天幹。打比方說2010年,年份末位數字是0,可看出來天幹是“庚”;1911年,年份末位數字是1,可看出來天幹是“辛”。
再來說一下地支,年份除以12看餘數就行瞭。打比方說2010÷12 餘數為6,可得地支是“寅”;1911÷12 餘數為3 可得地支是“亥”。
如此便可以算出來:
按照以上,不管什麼公歷年份均可很快地換算出準確的陰歷天幹地支紀年。
上面便是與天幹地支如何算出是哪年有關的內容,是關於天幹地支之共享。看完天幹地支如何推算年份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三:天幹地支計算公式是什麼?
天幹地支計算公式是公元年數先減三,除12餘數為地支。月幹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類隻計算月幹,天幹地支又分陽幹陰幹,陽支陰支每一個天幹可以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有子起,陽幹隻能配陽支不與陰支相配。
天幹地支之特點
幹支紀年法用陽歷的年份除以60得到的年份再減去3就是此一年陰歷的天幹地支序號數,查幹支表得到幹支年紀,若總結出來的數據小於零或者等於零則加上60即可,幹支紀年都是從每一年之立春開始的,無論立春在前一年的臘月還是新一年的正月,立春開始才算新的一年。
幹支紀月法著重是星相傢用以精密推算八字用的,所以沒有普及實行,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瞭,其餘月可按60甲子的序推知。
四:天幹地支是如何推算年份的?
五:時辰對應表 天幹地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等同於現代的兩個鐘頭。子時23~1點,醜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1。十幹又稱: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有: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2。此刻簡化後的幹支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瞭幹支紀元法。 天幹地支之發明作用與影響深遠,到現在依舊在使用天幹地支,用於歷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3。古時候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等同於現代的兩個鐘頭。古代人們依據中國12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子時23~1點,醜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4。12生肖時辰對應表:子鼠:下午十一時至夜一時、醜牛:夜一時至三時、寅虎:夜三時至晨五時、卯兔:晨五時至七時、辰龍:上午七時至九時、巳蛇: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午馬: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未羊:下午一時至三時、申猴:下午三時至五時、酉雞:下午五時至七時、戌狗:下午七時至九時、亥豬:下午九時至十一時。
六: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在我們古時候時候有無比的神話傳說和民間神獸的講法,或許在古時候它們是真的存在,其實也就是說還有很多很多此刻都無法解釋的東西,那接下來就一塊瞧瞧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吧。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1
時辰天幹地支對應表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以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幹共十個,因此又稱為“十天幹”,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60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60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歷法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幹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循環往復,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一個月的地支永恒不變,緊接著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60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幹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永恒不變,每一天十二個時辰。
天幹地支分別對應五行什麼啊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系】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醜(牛)。未(羊)屬陰土,中方。
【天幹與五行、方位的關系】甲為棟梁之木,東方。
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
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墻之土,中方。
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
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
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2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等同於現代的兩個鐘頭。子時23~1點,醜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1。十幹又稱: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有: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2。此刻簡化後的幹支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瞭幹支紀元法。 天幹地支之發明作用與影響深遠,到現在依舊在使用天幹地支,用於歷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3。古時候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等同於現代的'兩個鐘頭。古代人們依據中國12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子時23~1點,醜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4。12生肖時辰對應表:子鼠:下午十一時至夜一時、醜牛:夜一時至三時、寅虎:夜三時至晨五時、卯兔:晨五時至七時、辰龍:上午七時至九時、巳蛇: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午馬: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未羊:下午一時至三時、申猴:下午三時至五時、酉雞:下午五時至七時、戌狗:下午七時至九時、亥豬:下午九時至十一時。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3
first of all我們務 必要知道,我們此刻民用的是北京時間,以晚上的12點為界線劃分今天和明天,不過我們算命方面的時間,不是依照北京時間來劃分界線的,由於在古時候是沒有“北京時間”這個詞匯和定義的,相信大夥都清楚明白此問題。古時候是沒有“北京時間”這個詞匯和定義,古時候是以子時為一天的開始,就是說每天新的開始就是子時。總之每一天晚上的11點開始,就是屬於第2天瞭。
舉例子:公歷2003年8月6日23:20 ----相應的便是農歷2003年7月9日23:20 那麼這個時刻出生人依照古法正確的定義就是 陰歷2003年7月10日子時的生人。所以你不可以說,還沒有過晚上的12點啊,怎麼可謂是第2天的呢!!!由於上面說到的古時候不是的北邊京時間的晚上12點來分界的,假如你硬是要跟北京時間聯系到一起,那不如就是在北京時間的晚上11點來作為分界。也就是說,你要記好瞭,隻要是到瞭北京時間23:00那不如就算是第2天的人瞭。這是常識的問題,請不理解的friend不要由於此問題而鬧笑話瞭。古代人們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均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因為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全夜分五個更,第3更是子時,故而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古時候的更(古時候的更是按時間算的)如下劃分:
晚上7點---9點為 一更 。
晚上9點---11點為 二更 。
晚上11點---凌晨1點為 三更 。
凌晨1點---3點為 四更 。
凌晨3點---5點為 五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