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學說整體觀念五行木克土水生木(五行學說的五行為指的是什麼)
什麼叫“五行學說”
五行,其實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全地球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並 且,還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互相聯系,認為任何事物皆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其實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木的特性:古代人們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火的特性:古代人們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土的特性:古代人們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的效果。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所以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古代人們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之義。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水的特性:古代人們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簡述五行學說的主要內容
1。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一)相生與相克
1、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2、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
(二)制化與勝復
1、制化: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既互相資生,又互相制約,以維持平衡協調,推動事物間穩定有序變化與發展的關系。
2、勝復:五行中一行亢盛,引起其所不勝的報復性制約,使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復歸於協調穩定的關系。
(三)相乘與相侮
1、相乘:對其所勝之行的過度制約。
2、相侮:對其所不勝之行的反向制約。
(四)母子相及(相生關系異常的變化)
1、母病及子,母虛累子。
2、子病及母,包括子盜母氣和子病犯母。
2。五行學說的應用:
(一)根據五行相生規律確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補土法,培土生金法和金水相生法四種。
滋水涵木法:是滋腎陰以養肝陰的治法,又稱滋腎養肝法,滋補肝腎法:適合使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甚或肝陽上亢之證。
益火補土法:是溫腎陽以補脾陽的治法,又稱溫腎健脾法,溫補脾腎法。適合使用於腎陽衰微而致脾陽不振之證。
培土生金法:是健脾生氣以補益肺氣的治法。主要用於脾氣虛衰,生氣無源,以致肺氣虛弱之證;若肺氣虛衰,兼見脾運不健者,亦可應用。
金水相生法:是滋養肺腎之陰的治法,也叫滋養肺腎法。主要用於肺陰虧虛,不能滋養腎陰,或腎陰虧虛,不能滋養肺陰的肺腎陰虛證。
(二)根據五行之間相克規律確定的治法
常用的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和瀉南補北法四種。
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療肝脾不和或肝氣犯胃病證的治法,又稱疏肝健脾法、調理肝脾法。適合使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虛木乘之證。
培土制水法:是健脾利水以治療水濕停聚病證的治法,又稱為敦土利水法。適合使用於脾虛不運,水濕泛濫而致水腫脹滿之證。
佐金平木法:是滋肺陰清肝火以治療肝火犯肺病證的治法,也可稱為“滋肺清肝法”。適合使用於肺陰不足,右降不及的肝火犯肺證。
瀉南補北法:是瀉心火補腎水以治療心腎不交病證的治法,又稱為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適合使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因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故稱瀉南補北法。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是如何運用的?
(1)用五行的特性比擬臟腑的功能特點
中醫學中將人體五臟分別歸屬五行,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五臟的生理特點:
木有生長升發舒暢條達的特征。肝屬木,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
火有溫熱向上的特征。心屬火,心陽具有溫煦推動血脈運行的特性。
金具有清肅之性。肺屬金,肺具有清肅下降的特征。
水具有滋潤的特征。腎屬水,腎為水臟,主藏精,精是滋養人體的最基本的營養物質。
土具有長養的特征。脾屬土,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2)以事物的五行歸屬構成以五臟為中心的系統結構
以事物的五行歸屬方法,將天、地、人的所有事物系統歸納、聯系起來,展現瞭天人對應的整體觀念。這種聯系在《內經》的一些篇章中均有闡述。以肝為例,《素問金匾真言論》說:“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谷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依照這種歸類,以肝臟為中心,在人體與之相關聯的有膽、筋、目等,在自然界與之相關聯的有東方、春天以及酸味等。
(3)說明五臟之間的相互之關聯聯系
五臟分屬五行,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這樣五臟之間的相互之關聯聯系就能夠用五行生克來加以說明。如肺與腎的關系,可以 使用金生水來表述;肝與脾的關系可以 使用木克土來表述;脾與肺的關系可以 使用土生金來表述,等等。如此便展現瞭五臟之間既互相滋生又互相制約的關系,以達到五臟功能的平衡。
假如這種生克關系失常,出現“相乘”或“相侮”的情形,可用以解釋五臟病變互相作用與影響的關系。在解釋五臟傳變關系時常用“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例如腎屬水,肝屬木,是水生木的關系,腎為母,肝為子,腎病及肝,是母病傳子,稱為“水不涵木”。再如肝屬木,心屬火,是木生火的關系,肝為母,心為子,心病及肝,是子病及母,常見於心血不足累及肝血虧虛,或心火旺盛,引動肝火等證。
再如肝與脾的關系是木克土的關系,在多數情況下,肝疏泄條達以助脾運,當肝氣過盛,對脾過分克伐,就會出現肝木乘脾土的情形,作用與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又如肺屬金,肝屬木,是金克木的關系,假若肝氣過盛,肺金無力制約肝木,反遭肝克,是“木侮金”。這樣一來,我們在臨床上解釋臟腑疾病的傳變關系就顯得自如多瞭。
(4)用於對疾病的診斷和剖析
依照五行學說的論理和對自然界乃至人體的五行歸類,中醫還這樣認為:五臟應四時。
即春天多發肝病,夏天多發心病,長夏多發脾病,秋天多發肺病,冬天多發腎病。
脈應四時,即春脈弦,夏脈洪,秋脈毛,冬脈石。此外,五色診亦有對應的分屬關系,如肝色青,心色赤,肺色白,脾色黃,腎色黑等。所以在臨床診斷疾病時,就能夠綜合望聞問切四診所獲得的資料,依據五行的歸屬及其生克乘侮的變化規律來推斷病況。
(5)用於臨床治療
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臟腑之間會發生傳變,如“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等,所以在治療時,可以依據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生克關系,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傳變。如肝臟有病,知道肝病往往可傳到脾臟,故在治療時先健脾護胃,脾胃不弱,則不易傳變。
中醫在確定治則治法時,也往往依據五行生克關系,采用“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的方式方法。如肺臟有病,采用補脾的方式方法,稱為“培土生金”,是“虛則補其母”;再如,用清瀉心火法治療肝氣強旺,那麼是依據“實則瀉其子”的原則而確立的。
五行學說的概念及木的特性/?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五行,其實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全地球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並 且,還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互相聯系,認為任何事物皆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其實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木的特性:古代人們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火的特性:古代人們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土的特性:古代人們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獲農作物的效果。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所以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古代人們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之義。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水的特性:古代人們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2.事物的五行屬性歸類。
①歸類法:事物的五行屬性是將事物的性質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總結出的。如事物與木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木;與火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火等等。比如:以五臟配屬五行,則因為肝主升而歸屬於木,心陽主溫煦而歸屬於火,脾主運化而歸屬於土,肺主降而歸屬於金,腎主水而歸屬於水。以方位配屬五行,則因為日出東方,與木的升發特性相類,故歸屬於木;南方熾熱,與火的炎上特性相類,故歸屬於火;日落於西,與金的肅降特性相類,故歸屬於金;北方寒冷,與水的特性相類,故歸屬於水。
②推演法。如:肝屬於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於目的“筋”和“目”亦屬於木;心屬於火,則“脈”和“舌”亦屬於火;脾屬於土,則“肉”和“口”亦屬於土;肺屬於金,則“皮毛”和“鼻”亦屬於金;腎屬於水,則“骨”和“耳”、“二陰”亦屬於水。
③五行學說還這樣想屬於同一五行屬性的事物,都存在著相關的聯系。如方位的東和大自然的風、木以及酸味的物質都與肝相關。現將自然界和人體的五行屬性,列簡表如下。
對人的身體來說,是將人體的各式組織和功能歸結為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系統。
3.五行的生克乘侮
(一)相生與相克。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效果;相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效果。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學說中認為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對人的身體生理來說,也是屬於正常生理現象。正由於事物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聯系,才能使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讓人體維持生理平衡,故說“制則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之間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因為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克的作用關系,所以從五行中的任何“一行”來說,都存在著“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個方面的聯系。
“生我”和“我生”,在《難經》中比喻為“母”和“子”的關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因此五行中的相生關系又可稱作“母子”關系。如以火為例,因為木生火,故“生我”者為木;因為火生木,故“我生”者為土。這樣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亦即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內經》中稱作“所不勝”和“所勝”。其實就是“克我”者是“所不勝”,“我克”者是“所勝”。再以火為例,因為火克金,故“我克”者為金;因為本克火,故“克我”者為水。
相生與相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其正常協調關系下的變化和發展。隻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環無原由,才能生化不息,並維持著事物之間的動態平衡。
(二)相乘與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正常的生克關系遭遇破壞後所出現的不正常相克現象。
相乘:乘,其實就是以強凌弱之義。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從而引起一系列的過度克制反應。
當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過於強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過,促使被克的“一行”虛弱,從而引起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生克制化異常。比如:木過於強盛,則克土太過,造成土的不足,即稱為“木乘土”。另一邊,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虛弱,因而對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顯得相對的增強,而其本身就更衰弱。比如:木本但是於強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圍。但因為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瞭木克土的力量相對增強,使土更加不足,即稱為“土虛木乘”。
相侮:侮,在這兒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因為五行的某“一行”過於強盛,對原來“克我”的“一行”進行反侮,所以反侮也叫反克。比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別強盛時,不但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對金進行反侮(即反克),稱作“木侮金”,或是發生反侮的一個方面。另一邊,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虛弱,不但不能對木進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稱作“金虛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現象,兩者之間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相乘與相侮的主要區別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發生過強的克制,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克關系的異常;後者那麼是與五行之間相克次序發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現象,從而形成五行間相克關系的異常。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在其發生相乘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侮;發生相侮時,也可以同時發生相乘。如:木過強時,既可以乘土,又能夠侮金;金虛時,既能夠受到木的反侮,又能夠受到火乘。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1.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相互之關聯聯系
①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效果,火有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②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系。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便是五臟互相資生的關系。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鬱;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便是五臟互相制約的關系。
③說明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系。也就是說,五行學說使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互相聯系的統一性。
2.說明臟腑間的病理作用與影響
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作用與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相互作用與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不錯作用與影響心,為母病及子;作用與影響肺,為木侮金;作用與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這樣,皆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關系,說明它們在病理上的互相作用與影響。
3.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一)在疾病診斷上的運籌使用
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等等。
從它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臟有病,皆可以傳及其他四臟,用五行學說來剖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系。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系來推測斷定疾病的預後。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假如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則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後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後良好。
(二)在疾病治療上的運籌使用
①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如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
②確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虛證而治療的,如肝虛補腎,由於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能夠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實證而治療的,如肝實瀉心,由於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用且助於瀉肝木。
依據相克關系來核實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膚弱”法,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為弱,必須補之。
③制定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肝陰的方式方法,適合使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證。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式方法,適合使用於脾失健運而肺氣虛弱的病證。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藥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針灸和精神療法方面,皆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以選穴和調節情志。如悲可以勝怒,是由於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的原因。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往往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但可以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一般關系,而且可以說明事物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較為具體和復雜的關系,從而能夠起到好作用的解釋復雜的生命現象和病理過程。
假如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何謂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古代人們從生活實踐中匯總出來的。他們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的,自然界各個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一樣屬性的物質在不斷運動和互相作用的結果。 五行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打比方說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聲:角、徵、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臟:肝、心、脾、肺、腎;五情:喜、樂、欲、怒、哀;五常:仁、禮、信、義、智等等,每種事情的五項內容都分別顯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順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順序。生成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順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生克中,並不隻存在順克,如旺克衰,強克弱,有時也會出現逆克,衰克旺,弱克強的現象。即;土旺木衰,木受水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這叫反侮。 從季節來講,春天屬木,夏天屬火,秋天屬金,冬天屬水,而在每個季節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後十八天,那麼是屬於四季土。 方位分為東南西北中,東方五行屬木,南方五行屬火,西方五行屬金,北方五行屬水,中间位置屬土。 氣候分為風寒暑濕燥,風屬木,寒屬水,暑屬火,濕屬土,燥屬金。 顏色分為青紅黃白黑,青屬木,紅屬火,黃屬土,白屬金,黑屬水。其他顏色亦但是是青紅黃白黑的變奏。 味道分為酸苦甘辛咸,酸屬木,苦屬火,甘屬土,辛屬金,咸屬水。 人體分為五臟五腑,五臟是心、肝、肺、脾、腎,五腑是小腸、大腸、胃、膽、膀胱,心和小腸屬火,肺和大腸屬金,脾和胃屬土,肝和膽屬木,腎和膀胱屬水。 情緒分為怒喜思悲恐,其中怒屬木,喜屬火,思屬土,悲屬金,恐屬水。
五行為啥意思?
五行簡單來說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
五行學說是古時候創造的哲學思想,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式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在數術命理中,陰陽是通過五行的屬性來體現的。古時候五行學說,全地球萬事萬物的形成、發展和變化,都是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互相作的結果。五行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神物質,在人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五行亦有生克說法,相生和相克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如此推動事物的發展變化。
五行學說的相生:有如母生子,是物質對物質起到滋生、繁衍、促進、推動的效果。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學說的相克:就好像是捕头管囚犯,是物質對物質起到管制、制約和抑制的效果。 五行之間相克有: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