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歷是國歷之義嗎太陽月亮陽歷(公歷和陰歷如何區分)
何謂陽歷?何謂國歷?何謂農歷?何謂陰歷?
陽歷就是國歷,它是國際通用的。陽歷以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定做一年,共3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年隻計365天這個整數,不計尾數;一年分做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隻有28天。四年的尾數積累起來共1天光景,加在第4年的二月裡,此一年叫做閏年。所以閏年的二月有29天。
農歷便是農歷,農歷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共29天半。為瞭算起來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中,大小月大致上交替排列。農歷一年隻有354天左右,也沒有平年閏年的差異。
因為農歷不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行,因此使得四季的變化在農歷上就沒有固定的時間,它不能反映季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瞭克服這個缺點,後來人們定瞭一個折中的歷,就是所謂陰陽合歷。此刻我國還在使用的夏歷(亦有人叫它陰歷或農歷),就是這種陰陽合歷。它跟農歷一樣,也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定做一個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但是它又用加閏月的辦法,使得平均每一年的天數跟陽歷全年的天數相接近,來調整四季。
陽歷是指國歷,還是陰歷
陽歷。
國歷是指我國傳統上使用的夏歷。而在天文學中認為夏歷事實上是一種陰陽歷
中國從辛亥剪掉鞭子後即從民國元年采用陽歷,故也叫作曰“國歷”。為與中國舊歷相對稱,故也叫作曰“新歷”
陽歷是如今的國歷嗎
農歷是
陽歷是什麼?是國歷還是陰歷?新歷又是什麼?
陰歷,一個國傢建立是開始的年歷,
日歷分為哪兩個歷?兩個歷是怎麼制定的?
農歷和陽歷
何謂陽歷呢?它以太陽的視運動周期,亦即地球繞太陽運動周期為基礎的,所以叫做太陽歷,簡稱為陽歷。它的每一個歷年都近似於回歸年,每一個歷年中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具體位置較好的符合,例如春分點永久在3月21或22日,不可能有大的出入。因為一個回歸年的十二等分約為三十天半(30.4368日)近似二個朔望月,所以陽歷把一年也分為十二個月,事實上陽歷裡經常提到的“月”,隻是個與朔望月無關的空名而已,與月亮圓缺的變化周期根本沒有啥關系。依據陽歷的日期,我們無法知道月亮的朔望和上弦、下弦,但依據陽歷的月份卻可比陰陽合歷更準確地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形。
“陰歷”這個名稱的來歷起源。漢族守舊的歷法中有24節,而源出西方的公歷裡沒有完整的24節的全套名稱,隻有裡邊 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這些。24節氣追溯於漢族古時候,而節氣對農業生產有重要意義,因而又常把舊歷叫做“陰歷”。這都是民間習慣形成的名稱。
一直分不清農歷和陽歷
咱們國傢的陰歷是陰陽歷。陽歷便是農歷裡的太陽歷,農歷便是農歷裡的月亮歷。 陽歷著重是24節氣,24節氣是依照地球在黃道上位置劃分的。黃道能夠想象為地球圍著太陽公轉的軌道,一共360°,每15°為一個節氣。
天球是一個想象的旋轉的球,按道理來講具有無限大的半徑,與地球同心。天空中所有的物體都想象成是在天球上。與地球相對應,它有天赤道,天極。 上圖就是以天球為模型,以地球為固定視角看待太陽的具體位置,相當於太陽圍著地球轉。 黃道與天赤道的夾角為23、5°,這個角度造成瞭南極和北極的極晝、極夜現象。當太陽轉到夏至位置時,地球不管如何自轉,北極一直都會被陽光照著,而南極一直看不見陽光。 我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一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即太極圖中四象的“太陰”、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據說冬至是24節氣最早測定出的節氣,也由於它和夏至是最容易準確測定的。 同理,春分和秋分就是白天黑夜剛好等長的日子。 農歷是按月亮的月相來安排的。 “月”是“朔望月”的簡稱。月亮軌道上繞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月亮的黑暗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朔,正所謂農歷每月的初一。 當月亮繞行至地球的後面,被太陽照亮的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望,一般在農歷每月十五或六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