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字运程

上古招財神獸有哪些招財傳說中五行(上古十大招財神獸)

五行 八字运程 06-27

上古三大招財神獸和上古四大靈獸分別為什麼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當然有分別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中國五大神獸是什麼?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1、我國古代的四大神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

在咱們國傢古時候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瞭。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所以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青龍操控九天神雷之力(天雷劫),色青,屬木,為東方護獸,鎮守東宮星宿

白虎操控龍卷暴風之力(召喚萬獸),色白,屬金,為西方護獸,鎮守西宮星宿

朱雀操控焚火烈焰之力(天地三絕火),色朱,屬火,為南方護獸,鎮守南宮星宿

玄武操控寒冰風雪之力(黑暗冰毒),色黑,屬水,為北方護獸,鎮守北宮星宿

<1>。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許多,龍的出處亦有許多的講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講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而在咱們國傢,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代表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代人們把它們想象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中國最早的龍形象是在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遺址考古發掘出土的。

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門在濮陽縣城西南隅西水坡,發掘出仰韶文化時期三組蚌砌龍虎圖案。第1組45號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長1、84米 ,仰臥,頭南足北。其右由蚌殼擺塑一龍,頭北面東,昂首弓背,前爪扒,後腿蹬,尾作擺動狀,似遨遊蒼海。其左由蚌殼擺塑一虎,頭北面西,二目圓睜,張口齜牙,如猛虎下山。此圖案與古天文學四象中東宮蒼龍、西宮白虎相符。

<2>。白虎:

虎,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歷史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成為瞭屬陽的神獸,往往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它呢其實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變成的。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西方五行之中屬金,色白,所以是白虎。

在古代人們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習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代人們還這樣想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傢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

<3>。朱雀:

南方七星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朱雀形體似鳳凰,南方之神。因其形似鳥狀,位在南方,火屬性,因此在遊戲中經常以鳳凰的形狀出現。但其實也就是說朱雀和鳳凰是兩種不一樣的生物,鳳凰是百鳥之王,而朱雀卻是天之靈獸,比鳳凰更稀有尊貴,破壞力也更強。因為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瞭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滿,就成瞭民間風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因為龍意味著至陽,而原來亦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著。

<4>。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它和別的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鬥、牛、女、虛、危、室、壁。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之義;冥,就是陰之義。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當世之人。於是,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朱熹朱子說得最直接最明確,玄是烏色,是烏龜,武是蛇。以後,玄冥之寓意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瞭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瞭永遠不死的代表象征;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瞭北方神。 古代人們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

2、上古十大神獸其實沒有什麼名符其實的說法,有也隻是瞎編出來的。其實沒有統一的講法。

3、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講法,是如此的:

龍生九子

睚呲是在龍泉寶劍上的,斬妖魔的

老大贔屃(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眥(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圖(shūtú)龍生九子之傳說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 不是龍恰好生九子。我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預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因此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歷史悠久,不過到底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顯現瞭各式說法。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是:

有的講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4、我國古代五大瑞獸:龍、鳳、龜、麒麟、貔貅(在講四大神獸時已經提到過龍瞭,所以這裡我們就隻介紹其他四個瑞獸)

<1、>貔貅(音:Pí xiū):

據古書記錄載入,貔貅是一種猛獸,為古時候五大瑞獸之一(龍、鳳、龜、麒麟),稱為招財神獸。它也叫作天祿、辟邪,被看作是轉禍為祥的吉瑞之獸。作為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一種神獸,它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毛色灰白,會飛。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並且從不瀉,可招財聚寶,隻進不出,神通特異。貔貅曾為古時候兩種氏族的圖騰,傳說幫助炎黃二帝作戰有功,被賜封?“天祿獸” 即天賜福祿之意。它專為帝王看守財寶,也是皇室象征,稱為“帝寶”。

它分雌性,雄性名“貔”,雌性名為“貅”。民間傳說公的貔貅代表財運,而母的貔貅則代表財庫,有財要有庫才能守得住,因此收藏貔貅通常都一次收藏一對,才能夠名符其實的進寶招財。但假如要戴在身上,還是一隻就好,以免打架在南方,普通人是喜歡稱這種瑞獸為"貔貅",而在北方則依然稱為"辟邪"。《漢書·西域傳》上有一段記錄載入:“烏戈山離國有桃拔、獅子、尿牛”。孟康註日:“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長,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於是在古時候,一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

【貔貅由來(蠻搞笑的)】

據說貔貅是龍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居然是金銀珠寶,自然全身寶氣,跟其它也是吉祥獸的三腳蟾蜍等比起來稱頭多瞭,因此深得玉皇大帝與龍王的寵愛。然而,吃多瞭總會拉肚子,故有一天可能由於忍不住而隨地便便,惹玉皇大帝生氣瞭,一巴掌打下去,結果打到瞭PP,屁屁眼就被封瞭起來(有點可憐的說~)。從此,金銀珠寶隻能進不能出,這個典故傳開來之後,貔貅就被看成是進寶招財的祥獸瞭。

貔貅的習慣懶懶地喜歡睡覺,每一天最好拿把他拿起來摸一摸,玩一玩,好象要叫醒他一樣,財運就會跟著來。另一個貔貅的巧妙使用是在案頭擺放擺列貔貅飾物的話,可替你趕走壞男人,避開不必要的騷擾喔(JM們的福音哇)。

佩帶貔貅的人是許多的,不過不是隨便怎麼戴皆可以的,因此附上註意和提防問題與事項供大傢參考,願傢人們都廣納財源:

a。 貔貅最好就是玉石的,由於玉石生下來就有靈性。

b。務必要,不然就是瞎眼貔貅,隻能當做裝飾品,沒用。

c。 貔貅不能說買,務必要說請。

d。請貔貅務必要註意和提防左右是否對稱。不對稱不僅不會帶來吉祥好運還會帶來麻煩,假如不幸各位有這種貔貅的話,就在脖子上系一根紅線,由於紅色是守舊的吉祥色,壓住搞事的貔貅。

e。不可以摸貔貅的頭、嘴、眼睛,反正所謂面部,由於你的俗氣會沾到貔貅上,作用與影響貔貅。

f。貔貅是長翅膀的,喜歡打麻將的摸貔貅爪,想要仕途順利的摸它的翅膀,想要發財的摸它的屁股。

g。 貔貅正確的摸法是:先按它的耳朵,由於貔貅隻忠於本人的主人,按住耳朵代表降伏它,緊接著順下來是前爪、身體、後爪、屁股,緊接著從屁股那裡虛空抓一把,放到自己口袋裡,稱抓財。記得抓財的時刻把所有的口袋都打開,能拿多少拿多少呀,呵呵。

<2、>麒麟:

亦作“騏麟”,被古代人們看成是瑞獸、仁獸,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主太平、長壽,少則活1000年,多則達三千歲。它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並居四靈之首位,被叫作聖獸王,地位僅次於龍:“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因為鳳、龜我們都會在五大瑞獸中介紹,所以就不獨立列出“四靈”瞭,大傢知道就好,古代人們的稱號是許多許多的……)“麒麟”以“鹿”為偏旁,古代人們造詞的時刻,便清楚明白無誤地告知人們,麒麟由鹿演化而來,但又決不是鹿,它麋身,牛尾,馬蹄(史籍中有說為“狼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黃色。麒乃雄,麟為雌。

麒麟含仁懷義,非常喜歡有德行的君王。在咱們國傢古時候文化中,帝王興衰與麒麟的傳說許多。據說孔子曾為一隻左腿被打斷的麒麟而流淚。有人問他原由,孔子說:麟是有明王當政時才出來的,這隻麟出來的不是時候,因而遭到傷害,我是為此而傷感的。因此,我們在史籍中看見瞭很多麒麟“有明王則見”的情況,如“黃帝時,麒麟遊於郊藪”“唐虞之世,麟鳳遊於田”“禹時麒麟步於庭”“成王時麒麟遊苑”“章帝時麟五十一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麒麟總是寄托著、展現著古代人們對理想社會、對仁道德政、對賢明君主的向往和贊美。

民間有“麒麟送子”的講法,我覺得介紹麒麟這點是不得不提的。相傳孔子將生未生之時,有麒麟吐玉書(另說為玉石)於山東曲阜闕裡人傢,上寫“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意謂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孔子的媽媽顏征清楚明白這是吉祥的預兆,就將一條繡紱(紱為古時候系璽印的絲繩)系在麒麟的角上。麒麟便帶著這條絲繩兒(是紅色的繩麼?),在闕裡歇宿瞭一夜,第2天才離去。不久,孔子,這位未來的大聖人就降臨到人間。故事見載於王充《論衡。定賢》及晉王嘉《拾遺記》。從此,便有瞭傳統吉祥圖案《麟吐玉書》和"麒麟送子"的講法。民間多以“麒麟兒”、“麟兒”、“麟子”等為美稱贊揚別人傢的孩子。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招財吉祥物有哪些?哪個招財最強?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1、進寶招財吉祥物——黑曜石發財展翅貔貅

本聖品以黑曜石為材質,專業設計一款帶有翅膀的貔貅,貔貅本身是能吞萬物而不泄,吸納五路財源,也可將邪氣趕走,帶來歡樂及好運。意味攬八方之財,隻進不出,同時可以鎮宅辟邪,專為主人旺財掌權。而這款帶有翅膀飛騰展翅的貔貅則代表瞭事業青雲直上,幫助你更快的提升工作發展,提升旺氣,招貴人,有反兇化吉,廣納財源之用。也就是說這款黑曜石發財展翅貔貅代表吉祥、財富、權力、身份,可以聚財、招財和守財是財富的意味。

2、進寶招財吉祥物——阿富汗白玉九龍雙環香爐

此香爐采用上等自然阿富汗白玉精工巧雕而成,玉質雪白純凈,光潔細膩,質地精良,玉質純凈。本吉祥物的香爐渾身上下有九個龍頭圖案,設計上應用五行相生、三才相合、陰陽純正、數理配合、材質選用精確搭配考究。這幾個設計理念使“風水用品”更加能充分從大自然中吸納真氣,將其功效發揮得更純正,使其所構成的氣場更純凈更強大。無崇奉人士,如想敬神,可以將其擺放擺列在精確的方位,其保平安,化煞的功能將更加的顯著。

3、進寶招財吉祥物——雙如意招財貔貅

雙如意招財貔貅是主招財、聚財、辟邪保平安的,本設計是和田玉與貔貅如意的完美結合。如意代表吉祥、財富。蘊含著事事如意之含義,寄托瞭人們對萬事如意的神馳。幾乎適合所有的人佩戴,時時佩戴,集靈氣,得以保護。而精工雕刻貔貅,貔貅吞萬物而不泄,對於財富隻進不出,為你帶來財運。具有本聖品可日進鬥金錢財廣聚來,並且緊緊守住但是流,本設計理念使吉祥物更加能充分從大自然中吸納真氣,將其功效發揮得更加純正,使其所構成的氣場更加純凈而強大。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哪些是我國古代祥瑞靈獸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1。白虎

白虎為四靈之一,也是民間的神獸,民間認為白虎出動一切邪靈都會逃避。白虎也被歷代王者推崇,他們認為白虎主兵,白虎星現必定會有忠武大將保傢衛國。

2。麒麟

麒麟為五行靈獸之首,在老百姓中傳統文化之中,麒麟也是吉祥的象征,古來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講法,同時民間也篤信麒麟是消災解難,驅除邪魔,鎮宅避煞,催財升遷的吉獸,史有“麒麟吉祥”之說。

3。白澤

白澤在上古神獸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在老百姓中也是吉祥的象征。相傳隻要白澤出現,便可反兇化吉,遇難呈祥。白澤通人語,曉萬物,民間將它當做驅鬼的神獸和消災的祥瑞來供奉。

4。貔貅

貔貅乃是兇獸中的瑞獸,據說碰到貔貅可轉禍為安。民間一直認為貔貅除瞭具有辟邪、旺運開運的效果與功能之外,還有鎮宅、化太歲、促姻緣等作用。同時貔貅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被看成是進寶招財的祥獸。

5。䑏疏

䑏疏亦稱做龍馬,西方稱為獨角獸。龍馬是履行重要使命的代表象征,它以出現必會實現美滿的願望。龍馬對於統治者來說,象征統治將千秋萬代,和平繁榮。

6。三足烏

三足烏是中國神話中駕馭日車的神鳥,據說它的出現必將風和日麗,同時在日本和韓國,三足烏也是權利的代表象征,民間無比的崇尚。

七、龍

龍在亞洲特別是在咱們國傢乃是吉祥的象征,在封建社會龍意味著權利,民間認為龍可以降雨。同時龍是中華大地各個民族共同的圖騰,所以中國人稱自己為龍的傳人

八、鳳凰

鳳凰為百鳥之王,民間鳳與龍同尊,有龍鳳呈祥之說。鳳凰可納福迎祥、驅邪禳災,同時鳳凰也是祥瑞、永生、愛情、專制和生命 永生的代表象征。

九、玄龜

龜的壽命很長,意味著長壽。民間更是會使用龜齡來比喻長壽,認為龜帶著吉祥之氣。玄龜也象征這隱忍、厚重,古時候統治者認為玄龜象征江山永固。

十、狻猊

狻猊是龍生的第5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此刻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狻猊像雄獅一樣威武雄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佛教佛像,瓷器香爐都用它來辟邪納福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山海經>裡的上古神獸列表,難字請註下音,謝謝啦:)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一角獸:

傳說中的神獸名。麒麟類,為瑞祥之物,天下一統則至。

《文選·劉琨<進勸表>》:“一角之獸,連理之木,以為休徵者,蓋有百數。”李善註:“《春秋感精符》曰:麟一角,明海內共一主也。王者不剮胎,不剖卵,則出於郊。”

人面鴞:

傳說中怪鳥名。其形如鴞而人面,雉身犬尾,其現尾旱災之兆。其說始見於秦。

《山海經·西山經》:“西南三百六十裡,曰崦嵫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人面,雉身犬尾,其名自號,見則其邑大旱。”

人馬:

傳說中異魚名,狀似魚而具人之手足耳目鼻。其說始見於晉。一作“馬人”。

晉·崔豹《古今註·魚蟲》:“人馬,有鱗甲,如大鯉魚,但手足耳目鼻與人不邑耳。見人良久乃入水中。”

人蛇:

傳說中異蛇名。狀似蛇耳具人手足,食人,能直立行走。

清·陳元龍《格致鏡原》卷九十九引《蛇譜》:“人蛇,長七尺,色如墨。蛇頭、蛇尾、蛇身,尾長尺許,而人手人足,長三尺。人立而行,出則群相聚,遇人輒嘻笑,笑而已即轉噬。然行甚遲,聞其笑即速奔可脫。”

九耳犬:

傳說中的獵犬。有九耳,其耳動則主人獵有所獲。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神語·雷神》:“陳時,雷州人陳鉷無子,其業捕獵,傢有九耳犬,身靈。凡將獵,卜諸犬耳,一耳動則獵一首,動多則三四耳,少則一二耳。一曰出去打獵,而九耳俱動。鉷大喜,以為必多得獸矣,有荊棘一區,九耳犬圍繞不去。異之,得一巨卵,徑尺,攜以歸,雷雨暴作。卵開,乃一男子,其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

九尾狐:

省稱“九尾”,也叫“九尾禽”。傳說中的異獸。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說始見於先秦,至漢傳為瑞祥之獸,象征王者興。又,天下太平則現,象征王者子孫繁息。

《南山經》:“(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白虎通》:“德至鳥獸則九尾狐見。”

九尾蛇:

傳說中異蛇名。形體巨大,有九尾。

清·袁枚《續子不語·九尾蛇》:“茅八者,少曾販紙入江西。其地深山多紙廠,廠中人曰將落即鍵戶,戒勿他出,曰山中多異物,不特虎狼也,一夕月皎甚,茅不能寐,思一啟戶玩月,瑟縮再四,自恃武勇尚可任,乃啟開而出。行不數十步,忽見群猴數十,奔泣而來,擇一大樹而上,茅亦上遠窺。旋見一蛇,從林際出,身入栱柱,兩目灼灼,體甲皆如魚鱗而硬,腰以下生九尾,相曳而行,有聲如鐵甲。然至樹下,乃植其尾,旋轉作舞狀。每尾有小竅,竅中出涎如彈射樹上。猴有中者,者叫號墮地,腹裂而死。乃徐啖三猴,曳尾而去。茅懼,歸,自是昏夜不敢出。”

九尾龜:

傳說中的神龜。徑尺餘,有九尾。

明·陸粲《庚編·九尾龜》:“海寧百姓王屠與其子出行,遇漁父持巨龜,徑可尺餘,買歸,擊著柱下,將羹之,鄰居有江右生意人見之,告邸翁,欲以錢贖焉。商曰:‘此九尾龜,神物也。’皆驗之,商因踏龜背,其尾兩旁露出小尾各四。便持錢乞王,王不肯,遂烹作羹,父子共啖。是夕,大水自海中來,平地三尺,逮水退,翁往視王某,但見衣衾再床,父子皆不知去向。人咸雲:為水府攝去殺卻也。”

九嬰:

傳說中怪獸名。能噴水吐火,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兇水之中。其說始見於漢。

《淮南子·本徑訓》高誘註:“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北狄之地有兇水。”

三足烏:

1、 也叫“踆烏”、“陽烏”。神話中神鳥名。居於曰中,有三足。其說始見於漢。《玄中記》:“蓬萊之東,岱輿之山,上有扶桑之樹,樹高萬丈。樹顛有天雞,為巢於上。每夜至子時則天雞鳴,而曰中陽鳥應之;陽鳥鳴則天下之雞皆鳴。”

2、 神話中駕馭曰車的神鳥名。為曰中三足烏之演化。《洞冥記》卷四:“(漢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東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烏數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手掩鳥目,不聽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鳥獸食此草則美悶不能動矣。’”

3、 傳說中西王母所使之神鳥。有三,即青鳥。《河圖括地圖》:“昆侖在若水中,非乘龍不能至。有三足神鳥,為西王母取食。”

4、 省稱“三足”,也叫“三趾”。傳說中祥瑞之鳥。國有道則現。其說始見於漢。《東觀漢記·章帝紀》:“三足烏集沛國,白鹿、白兔、九尾狐見。”

三足鱉:

也叫“三足能(nai,音同“奈”)”。傳說中的異鱉,三足。其說始見於先秦。又傳人食之則體化而亡。

《庚巳集》:“太倉民傢,得三足鱉,命婦烹,食畢入臥,少頃,形化為血水,止存發耳。鄰人疑其婦謀害,訟之官。時知縣黃廷宣鞠問不決,乃取三足鱉,令婦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獄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獄。”

三角獸:

傳說中瑞祥之獸名。頭生三角,王者法度修明則此物至。帝王儀衛有繪其像之旗。

《元史·輿服志二》:“三角獸旗,赤質,赤火焰腳,繪獸,其首類白澤,綠發,三角,青質,白腹,跋尾綠色。”

大風:

傳說中一種兇惡得鷙鳥。堯時為害於民,被羿射殺於青丘之澤。因其大,振翼則起風,故又說為風伯。其說始見於漢。

山hui(右為“反犬”,左為“軍”,音同“灰”):

也叫“hui子”。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犬而人面,見人則笑,其行如風。其現為大風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獄法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hui,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山膏:

傳說中怪獸名。其狀如豬,好罵人。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山中經》:“苦山,有獸焉,名曰山膏,其狀如逐,赤若丹火,善罵。”

王母使者:

省稱“王母”。傳說中鳥名。為西王母所使,在齊郡函山看守藥函。其說始見於唐。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王母使者。齊郡函山有鳥,足青,嘴赤黃,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昔漢武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帝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王母藥函,常令鳥守之。”

王馀魚:

也叫“吳馀膾”、“吳王膾馀”、“膾殘”。傳說中魚名。其形如常魚身之一面。相傳越王勾踐(或雲吳王闔閭,又傳吳王孫樌)膾魚未盡,棄其殘半於水中,遂為此魚。

《異聞記》:“東城池有王馀魚,池決,魚不得去,將死。或以鏡照之,魚看影,謂其有雙,於是比目而去。”

天狗:

傳說中神獸名。可禁兇害。其說始見於秦。

《山海經·西山經》:“陰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禁兇。”

天狐:

傳說中有通天之術的仙狐。

《玄中記·說狐》:“狐,50歲,能變化謂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能知千裡外事,善蠱魅,讓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

天鹿:

一說“天祿”。傳說中奇異之獸名。其形似鹿而一角。為祥瑞之物。漢代有石雕像。

《宋書·符瑞志下》:“天鹿者,純靈之獸也。無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備則至。”

天雞:

傳說中的神雞。居東南桃都山大桃樹上,又傳居東海岱輿山扶桑樹上,率天下之雞報曉。漢代陶器已有其像。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上有天雞,曰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

夫諸:

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現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中山經》:“敖岸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元仙:

傳說中異獸名。形似鹿而5。六頭。

明·鄺露《赤雅》卷下:“荼首,出羈縻州,似鹿而兩頭,食香草。其行如飛……也有5。六頭者,是名元仙,敬之終吉,射之悔亡。”

木客鳥:

傳說中鳥名。狀如鵲。俗雲木客所化。其說始見於漢。

《異物志》:“木客鳥,大如鵲,數千百頭為群,飛集有度,不與眾鳥相廁,人俗雲‘木客’。”

五足獸:

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獅,有五足,為解形民之手所化。其說始見於晉。

晉·王嘉《拾遺記·晉時事》:“因樨國獻五足獸,狀如獅子;玉錢千緍,其形如環,環重十兩,上有‘天壽永吉’之字。問其使者五足獸是何變化,對曰:東方有解形之民,使頭飛於南海,左手飛於東山,右手飛於西澤,自臍以下,兩足孤立。至暮,頭還於肩上,兩手遇疾風飄於海外,落玄州上,化為五足獸,則一指為一足也。”

曰及:

傳說中異牛名。生於西域大月氏國,其肉割掉而復生。其說始見於晉。

《玄中記》:“大月氏有牛,名曰曰及,割取肉1。二斤,明曰瘡愈。漢人入國,示之以為異珍。”

毛龍:

傳說中龍之一種。大禹治水,曾乘之。其說始見於晉。

晉·王嘉《拾遺記·虞舜》:“南潯之國,有洞穴陰源,其下通地脈。中有毛龍、毛魚,時蛻骨於曠澤之中。龍、魚同穴而處。其國獻毛龍,一雌一雄,故置牶龍之官;至夏代養龍不絕,因以命族。至禹導川,乘此龍。及四海攸同,乃放河納。”

化蛇:

傳說中異蛇名。人面、豺身、鳥翼。其現為大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中山經》:“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註於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

丹魚:

傳說中的神魚。出入又赤光環繞。用其血塗腳可步行水上。其說始見於北魏,後又傳為祥瑞之物。

北魏·酈道元《水經註·丹水》:“水(丹水)出丹魚。先夏至十曰,夜伺之,魚浮水側,赤光上照如火。網取之,割其血以塗足,可以不行水上。長居淵中。”

丹雀:

傳說中的神鳥。神農曾得其所銜九穗禾。

晉·王嘉《拾遺記·炎玄空网農》:“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蝦:

傳說中的巨蝦。身長十丈,須長八尺。其說始見於漢。

《洞冥記》:“有丹蝦,長十丈,須長八尺,有兩翅,其鼻如鋸,戴紫桂之林,以須纏身急流,以為棲身之處。馬丹嘗折蝦須為杖,後棄杖而飛,須化為丹,亦在海傍。”

文文:

傳說中異獸名。狀如蜂,尾分叉,反舌,好呼。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中山經》:“放皋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六足獸: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生六足。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期。

《宋書·符瑞志中》:“六足獸,王者謀及眾庶則至。”

火光獸:

也叫“火鼠”。傳說中獸名。生於南方,或雲生於西域,其毛可織火浣佈。其說多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著作中。

《海內十洲記·炎洲》:“炎洲,在南海中……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毛長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裡許,晦夜即見此山林,乃是此獸光照,狀如火光相似。取其獸毛,時人號為火浣佈,此是也。”

比肩獸: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

《宋書·符瑞志中》:“比肩獸,王者德給矜寡則至。”

巴蛇:

傳說中的巨蛇。吞象,三年出其骨。其說始於先秦。

《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玉雞:

1、 傳說中的神雞。居東方扶桑山上,率天下之雞報曉。其說始見於漢。《神異經·東荒經》:“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

2、 傳說中的神雞。又傳為祥瑞之雞,王者至孝則至。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期。《宋書·符瑞志上》:“(漢高帝)母名含始,始為昭靈後。昭靈後遊於洛池,有玉雞銜赤珠,刻曰玉英,吞此者王。昭靈後取而吞之。又寢於大澤,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上皇視之,見蛟龍在其上,遂有身而生季,是為高帝。”

世樂:

傳說中鳥名。為祥瑞之無,王者有道則出。

《駢雅·釋鳥》:“重精、世樂,皆靈鳥也。”

石雞:

傳說中的神雞。居東方扶桑山上,引天下之雞報曉。

《神異經·東荒經》:“蓋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

冉遺魚:

亦作“髯遺魚”。傳說中異魚名。魚身而蛇首,六足。食之可禁兇,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西山經》:“英鞮之山,上多漆木,下多金玉,鳥獸盡白。涴水出焉,而北流註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讓人可以禁兇。”

白澤:

傳說中神獸名。能人言,知萬物之精。為祥瑞之物。黃帝巡狩東至海,此獸出,言天下鬼神之事。其說始見於晉。

晉·葛洪《抱樸子·極言》:“昔黃帝生而能言,役使百靈,可謂天授自然之體者也,猶復不能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授丹經,到鼎湖而飛流珠……省攻占則納五音之策,窮神奸記白澤之辭,相地則書青鳥之說,救傷殘則綴金冶之術。故能畢該袐要,窮道盡真。”

犰狳:

傳說中異獸名。其現為蝗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東山經》:“又南三百八十裡,曰馀峩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鷙目而蛇尾,見人則眠,名曰犰狳,其鳴自糾,見則蝀蝗為敗。”

玄魚:

傳說中的神魚。為鯀所化。其說始見於晉。

晉·王嘉《拾遺記·夏禹》:“堯命夏鯀治水,九載無績。鯀自沉於羽淵,化為玄魚,時揚振須鱗,橫修波之上,見者謂為河精。四時以致祭祀,常見玄魚與蛟龍跳躍而出,觀者驚而畏矣……鯀之靈化,其事互說,神變猶一,而色狀不同。玄魚黃能,四音相亂,傳寫流文,‘鯀’字或‘魚’旁‘玄’字也。”

耳鼠:

傳說中異獸名。如鼠,兔頭,能以尾飛。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用其尾飛,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能夠禁百毒。”

吉光:

傳說中異獸名。出於西域。毛皮制裘,不懼水火。

《海內十洲記·凰麟洲》:“武帝(漢武帝)天漢三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國王使至,獻此膠(續弦膠)四兩、吉光毛裘……吉光毛裘黃色,蓋神馬之類也。裘入水數曰不沉,入火不焦。”

老蹇:

傳說中惡龍名。常為害,被蜀守李冰所降。

王十朋集註《神異記》:“蜀守李冰降毒龍蹇氏,鎖之於江上,水害遂息。”

地狼:

也叫“賈(gu)”。傳說中居於地中的狗。其說始見於先秦。

《屍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

朱厭:

傳說中異獸名。其現為戰爭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西山經》:“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大兵。”

朱獳:

傳說中怪獸名。如狐有魚翼。其出現為國傢發生讓人恐懼之事的預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東山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獸焉,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獳,其鳴自糾,見則國有恐。”

合窳(yu音同“雨”):

傳說中神獸名。人面豬身,食人。其現為大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東山經》:“剡山,無草木,多水碧,多大蛇,黃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其音如嬰兒。是獸也,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Shi(左為“反犬”,右為“也”,音“是”)狼:

傳說中異獸名。其現為國內戰爭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中山經》:“蛇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白為長耳,名shi狼,見則國內有兵。”

並封:

亦作“屏蓬”、“鱉封”。傳說中異獸名,一身兩頭。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獸,左右有首,名曰並封。”

冰蠶:

傳說中異蠶名。身有鱗角,於冰雪下結繭,其絲不畏水火。其說始見於晉。

晉·王嘉《拾遺記·員嶠山》:“員嶠山……有冰蠶長七寸,黑色,有角有鱗,以霜雪覆之,緊接著作繭,長一尺,其色五彩,織為文錦,如水不濡,以之投火,經宿不燎。”

赤烏:

傳說中的紅色瑞鳥。其說始見於先秦。

《呂氏春秋·應問》:“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

赤鳥:

也叫“赤雀”、“丹雀”。傳說中的神鳥。曾銜丹書予文王。其說始見於先秦。

《太平禦覽》卷24引《尚書中候》:“周文王為西伯。季秋之月甲子,赤雀銜丹書入豐鄗,止於昌戶,乃拜稽首受取,曰:‘姬昌,蒼帝子。亡殷紂也。”

赤螘(yin音“以”):

傳說中異蟲名。大如象。其說始見於先秦。

明·鄺露《赤雅》卷下:“赤螘若象,全身帶火,力負萬鈞,雜食虎豹蛇蟲。遺卵如鬥,山人取為醬,是名坻醢。”

赤鯉:

也叫“赤驥”。傳說中的神魚。能飛越江湖,為神仙所乘。

漢·劉向《列仙傳·琴高》:“(琴高)後如涿水中取龍子,為諸弟子期曰:‘皆潔,齊待於水傍,設祠,’果乘赤鯉來,出坐祠中。”

赤鱬(ru音“如”):

傳說中異魚名。人面,音如鴛鴦,食之可以療病。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南山經》:“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註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卻火雀:

傳說中異鳥名。其狀如燕,能滅火。其說始見於唐。

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上:“順宗皇帝即位歲,拘弭國貢卻火雀(一雌一雄)、履水珠、常堅冰、變書草。其卻火雀純黑,大小似燕,其聲清亮,殆不類尋常禽。鳥置於火中,火自散雲。上嘉其異,遂盛水精籠,懸於寢殿,夜則宮人持燭炬以燒之,終不能損其毛羽。”

卻塵犀:

也叫“辟塵犀”。傳說中海獸名。狀如犀牛,其角可以避卻塵埃。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卻塵犀,海獸也,然其角辟塵,致之於座,塵埃不入。”

何羅魚:

傳說中異魚名。一首而十身。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北山經》:“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註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扈。”

希有:

傳說中異鳥名。形體巨大。其說始見於漢。

《神異經·中荒經》:“昆侖之山……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裡。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

含利:

傳說中異獸名。能吐金。此稱始見於漢。

《文選·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北為仙車,驪駕四鹿,芝蓋九葩。”薛綜註:“含利,獸名,性吐金,故曰含利。”

角端:

傳說中祥瑞之獸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曰行一萬八千裡,通曉四方語言。其說始見於漢。

《宋書·符瑞志下》:“角端者,曰行萬八千裡,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

角龍:

傳說中的有角之龍,為龍之年過五百者。其說始見於南北朝時。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水蟲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

犼:

本北方食人之獸,狀如犬,傳為海中神獸,狀如馬而有鱗,口中噴火,騭猛異常,食龍腦。其說多見於宋以後。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菱角》:“有童子以騎授母……瞬息至湖上。馬踏水奔騰,蹄下不波。無何,扶下……母將啟謝,四視其馬,化為金毛犼,高丈餘,童子超乘而去。”

沉石明雞:

傳說中的瑞鳥。狀如燕,生於地下,天下太平則出。其說始見於晉。

晉·王嘉《拾遺記·魏》:“建安三年,胥徒國獻沉石明雞,色如丹,大如燕,常在地下,應時而明,聲能遠徹。”

冶鳥:

傳說中的鳥名。生南方山林中。狀如鳩,能變化人形。其說始見於晉。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越地深山中,有鳥大如鳩,青色,名曰冶鳥。穿大樹作巢,如五六升鬥器,戶口徑數寸,周飾以土堊,赤白相分,狀如射侯。伐木者見此樹,即避之去……此鳥白曰見其形,是鳥也;夜聽其鳴,亦鳥也;時有觀樂者,便作人形,長三尺,至澗中取石蟹,就人炙之,人切記不可犯也。越人謂此鳥是越祝之祖也。”

長右:

傳說中怪獸名。狀如猴而四耳。其現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南山經》:“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龍生九子的傳說

中國民間有‘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講法。說是一位龍母,生瞭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各有各的長相,脾氣和愛好也均不相同。明代一些學人筆記,如陸容的《菽園雜記》、李東陽的《懷麓堂集》、楊慎的《升庵集》、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蕓》等,對諸位龍子的情形均有記錄載入,但不統一。

龍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由多面一,即匯集瞭多種奇怪的獸形象而演化為龍。然而並 不是所有的怪異獸像都百川歸海,納入瞭龍像之中,在與龍形象形成、發展的並 且,一些怪異獸象也在發展,而且在某一方面糅合瞭龍的某一種形象特征。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聯系起來。在老百姓中,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講法,不過九子為啥呢物,其實沒有確切的記錄載入,然而這一公案卻因為“真龍天子”的好奇而有瞭結果。據說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倉卒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又向幾名同僚詢問,糅合民間傳說,七拼八湊,才拉出瞭一張清單,向皇帝交瞭差。按李東陽的清單,龍的九子是:

贔屃:也稱龜趺。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裡,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公給人福相。

狴犴:又叫憲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獄訟之事,人們便將其刻鑄在監獄門上。虎是威猛之獸,可見狴犴的用處在於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螭吻:亦稱鴟吻、鴟尾、好望,等。形狀像四腳蛇剪去瞭尾巴,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愛好吞火。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虯尾似鴟鳥,亦即鷂鷹,能噴浪降雨,可以拿來厭辟火災,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頂之上。

椒圖:形似螺蚌,好閉口,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鋪首上,或描繪在門板上。螺蚌遇見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約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好音樂。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亦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蒲牢:形狀像龍但比龍小,好鳴叫。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平時最怕的是鯨魚。每每遇見鯨魚襲擊時,蒲牢就大叫不止。因此,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且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用其撞鐘,求其聲大而亮。

饕餮(音滔帖):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因為饕餮是傳說別貪食的惡獸,人們便將貪於飲食甚至貪婪財物的人稱為饕餮之徒。饕餮還代表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此刻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狻猊:又稱金猊、靈猊。狻猊本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咱們國傢的。因為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眥:相貌似豺,好腥殺。常被雕飾在刀柄劍鞘上。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報則不免腥殺,這樣,這位模樣像豺相同的龍子出此刻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瞭。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上古三大招財神獸和上古四大靈獸分別為什麼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當然有分別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EIh乾坎艮震好运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