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鼓詞三世姻緣飛龍傳1溫州曲藝太陽(溫州鼓詞三世姻緣馮仙珠)
溫州鼓詞王詞名三世姻緣 馮仙珠
歷史就是過去的人或事,不過呢是出名人物還是一般人物,過去也許會有人用這個名字。溫州鼓詞馮仙珠,在潮劇有出現,是歷史人物。
溫州鼓詞全部是什麼?
1。神怪類
1。長篇:《封神》、《西遊記》、《南遊》、《北遊》、《東遊》、《濟公傳》、《白蛇傳》、《天仙配》等。
2。中篇:《張羽煮海》、《天緣配》、《寶蓮燈》、《三打白骨精》等。
3。短篇:《豬八戒拱地》、《林香盜寶》、《對課》等。
2。講史類
1。長篇:《東周》、《西漢》、《三國》、《昭君出塞》、《羅通掃北》、《說唐》、《征東》、《征西》、《反唐》、《月唐》、《殘唐》、《長生殿》、《後唐》、《水滸》、《三下南唐》、《飛龍傳》、《嶽傳》、《五虎平南》、《楊傢將》、《呼傢將》、《英烈傳》、《滿江紅》、《大紅袍》、《小紅袍》、《萬花樓》等。
2。中篇:《野豬林》、《鳳儀亭》、《西施淚》、《韓信拜帥》、《武松》、《魏相千秋》、《搜孤求孤》等。
3。短篇:《楊志賣刀》、《忠義堂》、《周幽王玩法》等。
3。俠義類
1。長篇
《水滸》、《萬花樓》、《八大劍俠》、《綠林奇俠》、《川南三俠》、《大俠劉百龍》、《義俠英雄傳》、《眉州大俠》、《英雄24俠》、、《五義雙俠》、《七美十二俠》、《七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七劍十三俠》、《乾坤女俠》、《山東大俠》、《紅沙俠》、《荒郊女俠》;
《紅山女俠》、《雌雄劍》、《電雷劍》、《劍俠奇中奇》、《寶劍金釵》、《乾坤印》、《鶴驚昆侖》、《玉蟠龍》、《大破紅蓮寺》、《大破白衣寺》、《大破畢華寺》、《天寶圖》、《地寶圖》、《天板圖》、《日月圖》等。
2。中篇:《武松》、《楊志賣刀》、《忠義堂》、《野豬林》等。
4。世情類
1。長篇
《文君夜奔》、《日月樓》、《九曲樓》、《粉妝樓》、《百仙樓》、《三探聖仙樓》、《連城璧》、《風雨雙龍劍》、《寶騎試劍》、《雙龍劍》、《七星劍》、《三盒明珠劍》、《梅花劍》、《定漢劍》(也叫作《白兔記》)、《盤龍劍》、《雙劍合璧》、《八寶珠》、《恩仇奇緣》、《墨水龍》、《金如意》、《金絲帶》;
《十三支金牌》、《八仙臺》、《六美英雄傳》、《乾坤四面貌》、《梅花英雄傳》、《九連環》、《呂蒙正》、《定心珠》、《五玉牌坊》、《五鳳圖》、《八美圖》、《十美圖》、《九鳳圖》、《淚灑美人圖》、《太陽圖》、《百鳥圖》、《紫金鞭》、《飛虎鞭》、《虎雷鞭》、《九龍鞭》、《金玉扇》、《雙鳳白龍扇》、《十美穿金扇》;
《玉羽扇》、《落金扇》、《西廂記》、《荊釵記》、《琵琶記》、《繡襦記》、《合同記》、《合同鏡》、《合珠記》、《乾坤銀錦記》、《一串珠》、《二度梅》、《雙珠鳳》、《雙玉燕》、《雙金牌》、《三門街》等。
2。中篇:《荷花閣》、《風雨亭》、《思鄉賦》、《節孝文》、《十八灘》(也叫作《梅花簪》)、《許容圖》、《私畫容》、《三賣陶嬌》、《三摘葡萄》、《悶碗記》、《玉笛番書》等。
3。短篇
《送肥記》、《分芋頭》、《母親不做壽》、《新旅行記》、《新群英記》、《山崗紅波》、《別靠天》、《六號服務員》、《整個傢上陣》、《一個銀元》、《一盆君子蘭》《進村前後》、《愛的是人》、《軍民魚水情》、《一個降落傘包》、《一條扁擔》、《龍江路上》、《主考》、《熊熊烈火》、《生死與共》、《孤膽英雄—一龍巖》、《出入刀叢》;
《孤膽英雄一陳金剛》、《恩仇記》、《愛情的風波》、《公共車上》、《羅漢錢戈》、《櫃臺新風》、《魚水深情》、《祥林嫂》、《補票》、《投宿》、《彭德懷坐轎》、《夜渡險津》《黛玉哭靈》、《偷詩》、《趕船》、《拷紅》、《包公賠情》、《斬鴻恩》、《油郎拾金》等。
5。公案類
1。長篇:《包公案》、《施公案》、《彭分案》、《大破獅子案》、《宋公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李辰妃》等。
2。中篇:《顏查散案》、《十五貫》、《徐九經升官》等。
瑞安鼓詞的主要曲目
類別
詞目:神話
長篇:《封神》、《西遊記》、《南遊》、《北遊》、《東遊》、《濟公傳》、《白蛇傳》、《天仙配》
中篇:《張羽煮海》、《天緣配》、《寶蓮燈》*、《三打白骨精》
短篇:《豬八戒拱地》*、《林香盜寶》、《對課》*
公案類:長篇
《包公案》、《施公案》、《彭分案》、《大破獅子案》、《宋公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李辰妃》
中篇:《顏查散案》*、《十五貫》*、《徐九經升官》*
歷史類:長篇
《東周》、《西漢》、《三國》*、《昭君出塞》*、《羅通掃北》*、《說唐》、《征東》、《征西》、《反唐》、《月唐》、《殘唐》、《長生殿》、《後唐》、《水滸》*、《三下南唐》、《飛龍傳》、《嶽傳》*、《五虎平南》、《楊傢將》、《呼傢將》、《英烈傳》、《滿江紅》、《大紅袍》、《小紅袍》、《萬花樓》、《淝水之戰》
中篇:《野豬林》*、《鳳儀亭》*、《西施淚》*、《韓信拜帥》、《武松》*、《魏相千秋》*、《搜孤求孤》*
短篇:《楊志賣刀》*、《忠義堂》*、《周幽王玩法》*
世情類:
長篇:《文君夜奔》*、《日月樓》、《九曲樓》、《粉妝樓》、《百仙樓》、《三探聖仙樓》、《連城璧》、《風雨雙龍劍》、《寶騎試劍》、《雙龍劍》△、《七星劍》、《三盒明珠劍》、《梅花劍》、《定漢劍》(也叫作《白兔記》)、《盤龍劍》、《雙劍合璧》、《八寶珠》、《恩仇奇緣》、《墨水龍》*、《金如意》、《金絲帶》、《十三支金牌》、《八仙臺》、《六美英雄傳》、《乾坤四面貌》、《梅花英雄傳》、《九連環》、《呂蒙正》、《定心珠》、《五玉牌坊》、《五鳳圖》、《八美圖》、《十美圖》、《九鳳圖》、《淚灑美人圖》、《太陽圖》、《百鳥圖》、《紫金鞭》、《飛虎鞭》、《虎雷鞭》、《九龍鞭》、《金玉扇》、《雙鳳白龍扇》、《十美穿金扇》△、《玉羽扇》、《落金扇》、《西廂記》、《荊釵記》、《琵琶記》、《繡襦記》、《合同記》、《合同鏡》、《合珠記》、《乾坤銀錦記》、《一串珠》、《二度梅》*、《雙珠鳳》*、《雙玉燕》、《雙金牌》、《三門街》
瑞安鼓詞的名傢介紹
林朝藩(1904-1984),字月儒,時稱“趙巖先生”,幼傢貧,曾入私塾,好詩文、書法。十四歲從鼓詞名師“東山德”學藝,一年後即出師登臺演唱。以演唱武俠題材見長。音域寬廣、聲腔、道白剛勁、優美、琴鼓伴奏恰到好處,有力烘托故事情節,善於隨情節的發展演多種武打動作,有時還以武術師裝束上場,聽眾莫不凝神屏息,形成獨一無二風格。時人譽為:趙巖的“勁”,嶽生的“文”,華山的“琴”,世池的“音”。一次在平陽縣城演唱時,臺下巧有一武術師聽唱,不覺聽之入迷,模仿其動作。演唱結束後,武術師所坐登椅竟被碾碎。代表曲目:《三門街》、《龍虎圖》、《十粒金丹》等,1949年後演唱的新題材有:《漁姑樂》、《三世仇》、《黃繼光》。
管華山(1916、8、25-1960。1、11),乳名南山兆。原籍瑞安市塘下鎮南山西岸村,1951年遷居溫州市區,十三歲學藝,師承候福祥,曾過堂於陳寶煥先生,1936年,參與由溫州民眾教導館舉辦的溫州鼓詞演唱大比賽,演唱《貂蟬拜月》獲第1名,從而脫穎而出,四十年代,經常演唱於溫州市區各(書)詞坊,以他古板的舞臺作風,認真的藝術態度,更博得廣大聽眾的贊揚。演唱的詞目有《玉堂春》、《楊乃武與小白菜》、《董小宛》等,代表詞目有《孟麗君》、自編詞目《三錯奇緣》,他擅長須袍正旦,唱腔平實厚樸,道白自如,自屈一指,刻劃人物感情真切逼真。形神兼備,尤其是以神似為最,民間把“管華山的神似油”作為美談。1958年,他參與浙江省第1次曲藝會演,演唱《新群英會》,獲出色演出獎。而且參與溫州市民間曲藝首屆觀摩演唱大會,獲得演員一等獎。解放初期,曾任瑞安縣曲藝改進會做主的人,溫州市第1屆曲協做主的人,浙江省第1屆曲協副做主的人,溫州市1。二屆政協委員。
管華山畢生短暫,但仍不愧為溫州曲壇的前輩。
阮世池(1928、9、11- ),瑞安市安陽鎮人。浙江省文化廳首批命名的民間藝術傢、溫州鼓詞“阮派”創始人。十四歲拜王啟凡學藝,後重師陳寶生、陳阿奴先生。十七歲時,以唱《五鳳圖》、《十二紅》成名。解放初期,任瑞安市曲藝改進會副做主的人。1952年參與浙江省民間音樂舞蹈會演,演唱鼓詞《王貴與李香香》,1956年又赴省城,演唱《秋香愛社》,均獲好評。1958年進瑞安市曲藝隊任演員,當年參與浙江省第1次曲藝會演,演唱《山崗紅波》,獲出色演出獎,同年8月,上北京參與全國首屈曲藝會演,演唱鼓詞《別靠天》,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隨後,中選參與由中间位置文化部組織的巡回演出江蘇、上海、江西、廣東、遼寧、天津、山東等十一個省市,又參與福建前線慰問前線三軍,受到熱烈歡迎。1964年參與浙江省曲藝調演,演唱《李大娘捉特務》,1968年轉瑞安廣播器材廠當工人。77年歸隊。1979年,參與溫州(地區)曲藝會演,演唱自己改編的《遷玄壇》,獲表演一等獎。1980年轉幹,落實瑞安市文化館工作。他經常演唱的詞目有《八竊珠》、《紅綠梅花簪》、《黃金鐲》、《紫金鞭》、《粉妝樓》等,代表詞目《文武香球》、《十美圖》;他積極提倡演唱現代詞目,自編自唱或改編的現代詞目有《破曉記》、《祖國處處有親人》、《一個降落傘包》、《阿種娘》等數十篇,改編或整理的傳統詞目有《十二紅》、《飛虎鞭》、《合同記》等。他敢於沖破舊框框,善於吸取民間俚語及其他藝術門類之長,咬字準,吐字清,道白通俗,唱詞婉約嫵媚,以刻劃大傢閨秀、小傢碧玉和農村婦姑見長,形成瞭纖細華美之獨風格,作用與影響廣泛,被人們稱為“阮派”。1985年,他創建溫州市少兒圖書館集資,與丁凌生、陳志雄、方克多同臺義演,演唱《逼上梁山》中的《發配滄州道》,被人們作為美談;又與上述三人合作,演唱《蝴蝶杯》中的《獻杯》選段,由浙江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現為中國曲協會員,第2屆浙江曲協副做主的人,溫州曲協副做主的人,瑞安市曲協做主的人,瑞安市政協常委、四屆溫州政協常委,曾任瑞安1-6屆人民代表。
陳昌牌(1865—1947)也叫作牌先,號稱“天下一”,瞽目,平陽縣鰲江鎮濱海村人,系溫州鼓詞已故名師,溫州鼓詞牛筋琴的創造者。他的人生為溫州鼓詞的創新、發展作出瞭突出的貢獻。他起初從好朋友陳煥昌和陳尤千處學些戲班和學習班得來的知識,在鄉裡小有名氣。在22歲那年拜師著名鼓詞藝人蕭江毛傢處毛阿發學唱溫州鼓詞。他覺得演唱鼓詞同戲曲舞臺演戲差不多,但鼓詞是靠一個人唱、念、表、敘來完成任務的。假如把鼓詞中人物也模仿戲劇中任何人物聲腔而富有表情地進行唱念表述,就更加能招引聽眾興趣。於是,他模仿戲劇中老生、老旦、小生、花旦、花臉等各行當聲腔運用到唱詞中來。在清·光緒中葉時,陳昌牌在聽眾一片贊揚聲中,他沒有滿足現狀,認為演唱鼓詞專靠一個扁鼓作配器感到太單調,他聽到人說永嘉一位鼓詞藝人把彈棉花用的牛筋縛在椅腳上敲的啟發下。他經過多少日日夜夜的苦思研究,終於想出瞭用一塊弓形長方形的梧桐板,制作成長62公分、寬32公分,厚3、8公分,用竹碼作琴線填子,排成梯形作音皆,兩頭用硬木做框架,框兩頭擰上螺絲可以松緊作校音,用一桿小竹簽在牛筋弦上敲打發音,牛筋琴終能發出宮、商、角、微、羽五個渾厚、柔美、響亮清脆的聲音,而且擁有傳音遠的特色,能奏出小曲小調,起名“牛筋琴”。他說既然有曲有調,還務必要有板有眼,於是又把戲曲中“三粒”(拍)和“小抱月”(梆)都用上,加強瞭節奏感。牛筋琴問世,大大增強瞭溫州鼓詞的表現力,為溫州鼓詞的改革、創新與發展樹立瞭一個新的裡程碑。
這位唱紅瞭甌江南北的鼓詞大師,在後期時也培養瞭一批鼓詞藝人,如墨城的蘇方足等人,蘇方足是個有文化的明眼學生,他接受能力強,三天能學會一本詞,隻可惜他的嗓子條件不很好,沒有唱紅,但是他把老師肚裡的詞本皆能用文字把它記錄下來。到現在留下《十二紅》、《節孝文》等詞本傳給他的學生方克多。方克多到現在還保存在那裡。
在陳昌牌誕生135周年之際,浙江省曲藝傢協會、溫州市文化局、市文聯、市曲藝傢協會、平陽縣人民等單位,為瞭紀念這位為溫州鼓詞的改革、創新、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大師,於兩千年9月28日至29日在鰲江鎮聯合舉辦紀念溫州鼓詞名師演唱會和陳昌牌鼓詞藝術研討會。這是對溫州曲藝界尤其是鼓詞藝人巨大鼓舞,這對繼承與弘揚民族出色文化遺產將起極大推動作用。
胡平(1953- ),瑞安市安陽鎮人。現為瑞安市文化館副館長,副研究員,中國曲藝傢協會會員、中國曲藝音樂學會會員、浙江省曲藝傢協會理事,浙江省音樂傢協會會員,溫州市曲藝傢協會副秘書長。
他在1970年從瑞安中學初中畢瞭業以後,赴浙江生產建設兵團溫嶺17團支農、1974年上調回城,在瑞安樂器廠工作,1977年調縣文化局籌備組建縣曲藝隊,並在縣曲藝隊擔任作曲和演員,1983年起帶職就讀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於1987年畢業。
1982年他與人合作參與全國曲藝出色劇(南方片)觀摩演出,演唱瞭鼓詞《智闖龍潭橋》榮獲表演一等獎;1986年再次與人合作在浙江省首屆曲藝新曲(書)目比賽中演唱鼓詞《法庭擒鷹》獲表演二等獎和音樂設計獎,同年參與全國曲藝新曲(書)目比賽中演唱鼓詞《法庭擒鷹》獲表演三等獎和伴奏三等獎,該曲目同時獲文學創作和音樂設計獎。1978年他演唱的改革鼓詞《古道別》,由中间位置人民廣播電臺錄音,並在一年內反復播放。
從1977年開始,他悉心對浙南地方曲藝音樂進行采集和研究,猶對溫州鼓詞音樂反復琢磨和改革卓有成效。著作有:《溫州鼓詞音樂》、《溫州花鼓音樂》,並兼任《中國曲藝音樂集成?溫州分卷》副主編。他的傳略被收在巴金、曹禺擔任總顧問的《中國文藝傢傳集》(第4部)。
鄭明欽(1920。4、20-1984、10、18),瞽目,瑞安市馬嶼片區曹村人。八歲學藝,師承林月生。十三歲登臺,經常演唱的詞曲有《征西》、《七星劍》、《雙合同》等,以《三門街》最為突出。1958年,參與浙江省第1次曲藝會演,演唱《別靠天》,獲出色演出獎;1979年,參與溫州(地區)曲藝會演,演唱《世美赴考》,獲榮譽獎。他演唱風格跌宕騰挪,唱詞多俗語,聲腔多變化,富有民間風味;伴奏曲調豐富,深受飛雲江岸聽眾的歡迎。曾任瑞安市曲藝改進會副做主的人,第4屆瑞安市政協委員,為浙江省第1、二屆曲協會員。
萬愛琴(1943、1- ),瑞安市安陽鎮人。幼年雙目失明,7歲時拜林銀沖先生學瑞安鼓詞,11歲重拜鄭明欽為師,13歲登臺演唱,女性琴師,那個時候在溫州還是首例。萬愛琴刻苦鉆研,勤學好問,在鄭明欽先生的精心傳授和指點下,按鄭先生的風格,發揮她個人長處,聲音優美,把人物、語氣刻劃分明,琴板協調,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聽眾一致好評。不到二十歲,演唱《反唐》、《玉蜻蜓》、《孟麗君》就紅遍全市。其父萬茂盛對鼓詞伴奏樂器進行改革,原牛筋琴,隻有七根琴弦,過瞭一段時間努力,把琴弦增為十二根,後進展到十五根、十六根。在舞臺上得到更佳發揮,並豐富瞭鼓詞的音樂,也為溫州鼓詞的發展作出瞭一定的貢獻。
徐玉燕(1962、3- ),浙江省瑞安市人。1977年畢業於瑞安塘下中學。中國曲藝傢協會會員、浙江省曲藝傢協會會員、溫州市曲藝傢協會理事、瑞安市曲藝傢協會副做主的人。自1977年拜黃世銘為師;1978年考入瑞安市曲藝團為鼓詞學員,後又拜戴步金為師;1981年拜項宗光為師。自70年代從藝以來,曾演唱過《龍鳳再生緣》、《李宸妃》、《封神》、《錦香亭》、《漢玉明珠》、《白蛇傳》、《秦香蓮》等7部大書,其中代表曲目是《龍鳳再生緣》。1988年演唱《高則誠吃糠填詞》獲溫州市第2屆曲藝匯演二等獎;1990年演唱《審薑後》參與匯演,獲溫州市一等獎,浙江省演出獎。1988年演唱《誰綁架》榮獲溫州市第3屆曲藝會演表演一等獎,1989年至1994年前後五次參與瑞安市文化節、曲藝節分別獲一等獎、銀質獎、表演獎及創作獎。從1998年到現在已由浙江省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的(VCD)曲目有《鍘美記》、《孟麗君》、《白蛇傳》、《珍珠塔》、《西廂記》、《情海孽緣》、《駭浪驚濤》、《飛龍劍》、《陰陽風火扇》、《川南三俠》、《鳳凰山》、《三官傳奇》、《淝水之戰》、》、《東甌人龍》、《大明開國朱元璋》、《雙重姻眷姐妹緣》、《龍鳳再生緣》等。以上這幾個簡歷以載入《中國曲藝界名人大辭曲》、《中國當代藝術傢名人錄》。
溫州鼓詞王詞名三世姻緣 馮仙珠
歷史就是過去的人或事,不過呢是出名人物還是一般人物,過去也許會有人用這個名字。溫州鼓詞馮仙珠,在潮劇有出現,是歷史人物。
溫州鼓詞馮仙珠最後結局?
溫州鼓詞馮仙珠最後結局是悲劇
溫州鼓詞是浙江南部地區最主要的戲曲之一。溫州鼓詞長於抒情,善於敘事,很容易懂,內含豐富,唱腔押韻,音節和諧。溫州鼓詞代表作有《徐九經升官》、《包公案》、《施公案》、《西遊記》、《南遊》、《北遊》、《東遊》、《濟公傳》、《東周》、《西漢》、《三國》、《水滸》、《萬花樓》、《八大劍俠》、《綠林奇俠》等。主要演唱者有陳春蘭、徐玉燕、林笑妃、蘇上卯、葉玲玲、林碎豐、繆秀霞、潘國英、王愛芳等著名藝術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