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早就已經知道全部內容道德經帛書老子(禍福旦夕是指的是什麼生肖)
水滸傳 25回 主要內容誰有啊及要啊
第2十五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
話說那個時候何九叔跌倒在地下,眾火傢扶住。王婆便道:“這是中瞭惡,快將水來!!!”噴
瞭兩口,何九叔漸漸地動轉,有些蘇醒。王婆道:“且扶九叔回傢去卻理會。”
兩個火傢又尋扇舊門,一逕抬何九叔到傢中,大小接著,就在床上睡瞭。妻子哭道:
“笑欣欣出去,卻怎地這般歸來,閑常曾不知中惡!!!”坐在床邊啼哭。何九叔覷得火傢都不
在面前,踢那妻子道:“你不要煩惱,我自沒事。卻才去武大傢入殮,到得他巷口,迎見縣
前開藥鋪的西門慶請我去吃瞭一席酒,把十兩銀子與我,說道:‘所殮的屍首,凡事遮蓋則
個。’我到武大傢,見他的妻子是個不良的人,我心裡有八九分疑忌;到那裡揭起千秋幡看
時,見武大面皮紫黑,七竅內津津出血,唇口上微露齒痕,定是中毒身死。我本待聲張起
來,卻怕他沒人作主,惡瞭西門慶,卻不是去撩蜂剔蠍?待要胡盧提入瞭棺殮瞭,武大有個
兄弟,便是前日景陽岡上打虎的武都頭,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男子,倘或早晚歸來,此事必
然要發。”
妻子便道:“我也聽得前日有的人講道:‘後巷住的喬老兒子鄆哥去紫石街幫武大捉奸,
鬧瞭茶坊。’正所謂這檔子事瞭。你卻一點一點的訪問他。如今這事有甚難處。隻使火傢自去殮瞭,
就問他幾時出喪。若是停喪在傢,待武二歸來出殯,這個便沒甚麼皂絲麻線。若他便出去埋
葬瞭也不妨。若是他便要出去燒化時,必定會有蹺蹊。你到臨時,隻做去送喪,張人錯眼,拿瞭
兩塊骨頭,和這十兩銀子收著,便是個老大證見。他若回來不問時,便罷。卻不留瞭西門慶
面皮,做一碗飯卻不好?”
何九叔道:“傢有賢妻,見得極明!!!”隨即叫火傢分付:“我中瞭惡,去不得;你們便
自去殮瞭。就問他幾時出喪,快來回報。得的錢帛,你們分瞭,都要停當。若與我錢帛,不
可要。”
火傢聽瞭,自來武大傢入殮。停喪安靈已罷,回報何九叔道:“他傢大娘子說道:‘隻
三日便出殯,去城外燒化。’”火傢各自分錢散瞭。何九叔對妻子道:“你說這話正所謂瞭;
我至期隻去偷骨殖便瞭。”
且說王婆一力攛掇那婆娘當夜伴靈。第2日,請四僧念些經文。第3日早,眾火傢自來
扛抬棺材,亦有幾傢鄰舍街坊相送。那婦人帶上孝,一路上假哭養傢人。來到城外化人場
上,便叫舉火燒化。隻見何九叔手中提著一陌冥幣來到場裡。王婆和那婦人接見,道:“九
叔,且喜得貴體沒事瞭。”何九叔道:“小人前日買瞭大郎一扇籠子母炊餅,不曾還得錢,
特地把這陌紙來燒與大郎。”王婆道:“九叔如此志誠!!!”
何九叔把冥幣燒瞭,就攛掇燒化棺材。王婆和那婦人謝道:“難得何九叔攛掇,回傢一
發相謝。”何九叔道:“小人到處隻是出熱。娘子和乾娘自穩便,齋堂裡去相待眾鄰舍街
坊。小人自替你照顧。”使轉瞭這婦人和那婆子,把火夾去,揀兩塊骨頭拿去撒骨池內隻一
浸,看那骨頭酥黑。何九叔收藏瞭,也來齋堂裡和哄瞭一回。棺木過瞭,殺火收拾骨殖撒在
池子裡。眾鄰舍各自分散。
那何九叔將骨頭歸到傢裡,把幅紙都寫瞭年月日期,送喪的人名字,和這銀子一處包
瞭,做一個佈袋兒盛著,放在房裡。
再說那婦人歸到傢裡,去□【字形左“木”右“鬲”】子前面設個靈牌,上寫“亡夫武
大郎之位”;靈床子前點一盞玻璃燈,裡面貼些經幡錢垛金銀錠采繪之屬;每日卻自和西門
慶在樓上任意取樂,卻不比先前在王婆房裡隻是偷雞盜狗之歡,如今傢裡又沒人礙眼,任意
停眠整宿。這條街上遠近人傢無有一人不知此事;卻都懼怕西門慶那廝是個刁徒無賴,誰肯
來多管。
嘗言道:“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光陰迅速,前後又早四十馀日。卻說武松自從領瞭
知縣言語監送車仗到東京親戚處投下瞭來書,交割瞭箱籠,街上閑瞭幾日,討瞭回書,領一
行人取路回陽谷縣來。前後往回恰好經過兩個月。去時殘冬天氣,回來三月初頭。於路上隻
覺神思不安,身心恍惚,趕回要見哥哥,且先去縣裡交納瞭回書。知縣見瞭大喜,看罷回
書,已知金銀寶物交得清楚明白,賞瞭武松一錠大銀,酒食管待,不必用說。
武松回到下處房裡,換瞭衣服鞋襪,戴上個新頭巾,鎖上瞭房門,一逕投紫石街來。兩
邊眾鄰舍看到武松回瞭,都吃一驚。大傢捏兩把汗,暗暗的說道:“這番蕭墻禍起瞭!!!這個
太歲歸來,怎肯幹休!!!必然弄出事來!!!”
且說武松到門前揭起簾子,探身入來,見瞭靈床子,又寫“亡夫武大郎之位”七個字,
呆瞭;睜開雙眼道:“莫不是我眼花瞭?”叫聲“嫂嫂,武二歸瞭。”
那西門慶正和這婆娘在樓上取樂,聽得武松叫一聲,驚的屁滾尿流,一直奔後門,從王
婆傢走瞭。那婦人應道:“叔叔少坐,奴便來也。”原來這婆娘自從藥死瞭武大,那裡肯帶
孝,每日隻是濃妝艷抹和西門慶做一處取樂;聽得武松叫聲“武二歸來瞭”,慌忙去面盆裡
洗落瞭脂粉,拔去瞭首飾釵環,蓬松挽瞭個□【字形以“角”替“髯”之“冉”】兒,脫去
瞭紅裙繡襖,旋穿上孝裙孝衫,方從樓上哽哽咽咽假哭下來。
武松道:“嫂嫂,且住。休哭。我哥哥幾時死瞭?得甚麼癥候?吃誰的藥?”那婦人一
頭哭,一頭說道:“你哥哥自從你轉背一二十日,猛可的害急心疼起來;病瞭八九日,求神
問卜,甚麼藥不吃過,醫治不得,死瞭!!!撇得我好苦!!!”
隔壁王婆聽得,生怕決撒,即使走過來幫他支吾。武松又道:“俺的哥哥從來不曾有這
般病,怎樣心疼便死瞭?”王婆道:“都頭,卻怎地這般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暫時禍
福。’誰保得長沒事?”那婦人道:“虧殺瞭這個乾娘。我又是個沒腳蟹,不是這個乾娘,
鄰舍傢誰肯來幫我!!!”武松道:“如今埋在那裡?”婦人道:“我又獨自一個,那裡去尋墳
地,沒奈何,留瞭三日,把出去燒化瞭。”武松道:“哥哥死得幾日瞭?”婦人道:“再兩
日,便是斷七。”
武松沉吟瞭半晌,便出門去,逕投縣裡來,開瞭鎖,去房裡換瞭一身素白衣服,便叫土
兵打瞭一條麻絳系在腰裡;身邊藏瞭把尖長柄短、背厚刀薄的解腕刀,取瞭些銀兩在身邊;
叫一個土兵鎖上瞭房門,去縣前買瞭些米面椒料等物,香燭冥紙。就晚到傢叩門。那婦人開
瞭門,武松叫土兵去安排羹飯。
武松就靈床子前點起燈燭,鋪設酒肴。到兩個更次,安排得端正,武松撲翻身便拜,
道:“哥哥陰魂不遠!!!你在世時軟弱,今日死後,不見分明!!!你若是負屈銜冤,被人害瞭,
托夢與我,兄弟替你做主報仇!!!”把酒澆奠瞭,燒化冥用冥幣,便放聲大哭,哭得那兩邊鄰
舍無不淒惶。那婦人也在裡面假哭。
武松哭罷,將羹飯酒肴和土兵吃瞭,討兩條席子叫土兵中門傍邊睡。武松把條席子就靈
床前睡。那婦人自上樓去下瞭樓門自睡。
約莫將近三更時候,武松翻來覆去睡不著;看那土兵時,□□【兩字重疊;音“侯(陰
平)”,字形左“鼻”右“句”,鼻息聲】的卻似死人一般挺著。武松爬將起來,看那靈床
子前玻璃燈半明半滅;側耳聽那更鼓時,正打三更三點。武松嘆瞭一口氣,坐在席子上自言
自語,口裡說道:“我哥哥生時懦弱,死瞭卻有甚分明!!!”
說猶未瞭,隻見靈床子下卷起一陣冷氣來,盤旋昏暗,燈都遮黑瞭,壁上冥幣亂飛。那
陣冷氣逼得武松毛發皆豎,定睛看時,隻見個人從靈床底下鉆將出來,叫聲“兄弟!!!我死得
好苦!!!”
武松聽不仔細,卻待向前來再看時,其實沒有冷氣,亦不見人;自傢便一交顛翻在席子上
坐地,尋思是夢非夢,回頭看那土兵時正睡著。武松想道:“哥哥這一死必然不明!!!……卻
才正要報我曉得,又被俺的神氣沖散瞭他的魂魄!!!……”放在心裡不題,等天明卻又理會。
天色漸白瞭,土兵起來燒湯。武松洗漱瞭。那婦人也下樓來,看著武松道:“叔叔,夜
來煩惱?”武松道:“嫂嫂,我哥哥端的甚麼病死瞭?”那婦人道:“叔叔,卻怎地忘瞭?
夜來已對叔叔說瞭,害心疼病死瞭。”武松道:“卻贖誰的藥吃?”那婦人道:“見有藥帖
在這兒。”武松道:“卻是誰買棺材?”那婦人道:“央及隔壁王乾娘去買。”武松道:
“誰來扛抬出去?”那婦人道:“是本處團頭何九叔。盡是他維持出去。”
武松道:“原來恁地。且去縣裡畫卯卻來。”便起身帶瞭土兵,走到紫石街巷口,問土
兵道:“你認得團頭何九叔麼?”土兵道:“都頭恁地忘瞭?前項他也曾來與都頭作慶。他
傢隻在獅子街巷內住。”武松道:“你引我去。”
土兵引武松到何九叔門前,武松道:“你自先去。”土兵去瞭。武松卻推開門來,叫聲
“何九叔在傢麼?”
這何九叔卻才起來,聽得是武松歸瞭,嚇得手忙腳亂,頭巾也戴不迭,急急取瞭銀子和
骨殖藏在身邊,便出來迎接道:“都頭幾時回來?”武松道:“昨日方回。來這裡有句閑話
說則個,請那尊步同往。”何九叔道:“小人便去。都頭,且請拜茶。”武松道:“不必,
免賜。”兩個一同出到巷口酒店裡坐下,叫量酒人打兩角酒來。何九叔起身道:“小人不曾
與都頭接風,何故反擾?”武松道:“且坐。”
何九叔心裡已猜八九分。量酒人一面篩酒。武松更不開口,且隻顧吃酒。何九叔見他不
做聲,倒捏兩把汗,卻把些話來撩他。武松也不開言,並不把話來提起。
酒已數杯,隻見武松揭起衣裳,颼的掣出把尖刀來插在桌子上。量酒的驚得呆瞭,那裡
肯近前。看何九叔面色青黃,不敢吐氣。武松捋起雙袖,握著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
疏,還曉得‘冤各有頭,債各有主’!!!你休驚怕,隻要實說!!!——對俺一一說知哥哥死的緣
故,便不幹涉你!!!我若傷瞭你,不是好漢!!!假若有半句兒差,我這口刀立定教你的身上添三四
百個透明的窟籠!!!閑言不道,你隻直說我哥哥死的屍首是怎地模樣!!!”
武松說罷,一雙手按住胳膝,兩隻眼睜得圓彪彪地,看著何九叔。何九叔便去袖子裡取
出一個袋兒,放在桌子上,道:“都頭息怒。這個袋兒便是一個大證見。”
武松用手打開,看那袋兒裡時,兩塊酥黑骨頭,一錠十兩銀子;便問道:“怎地見得是
老大證見?”何九叔道:“小人並然不知前後因地。忽於正月二十二日,在傢,隻見茶坊的
王婆來呼喚小人殮武大郎屍首。至日,行到紫石街巷口,迎見縣前開生藥鋪的西門慶大郎,
攔住邀小人同去酒店裡吃瞭一瓶酒。西門慶取出這十兩銀子賦予小人,分付道:‘所殮的屍
首,凡百事遮蓋。’小人從來得知道那人是個刁徒,不容小人不接。吃瞭酒食,收瞭這銀
子,小人去到大郎傢中,揭起千秋幡,隻見七竅內有瘀血,唇口上有齒痕,系是生前中毒的
屍首。小人本待聲張起來,隻是又沒苦主;他的娘子已自道是害心疼病死瞭:於是,小人不
敢聲張,自咬破舌尖,隻做中瞭惡,扶歸傢來瞭,隻是火傢自去殮瞭屍首,不曾接受一文。
第3日,聽得扛出去燒化,小人買瞭一陌紙去山頭假做人情;使轉瞭王婆並令嫂,暗拾瞭這
兩塊骨頭,包在傢中。——這骨殖酥黑,系是毒藥身死的證見。這一張紙上寫著年月日時並送
喪人的姓名,便是小人口詞瞭。都頭詳察。”武松道:“奸夫還是何人?”何九叔道:“卻
不知是誰。小人閑聽得說來,有個賣梨兒的鄆哥,那小廝曾和大郎去茶坊裡捉奸。這條街
上,誰人不知。都頭要知備細,可問鄆哥。”武松道:“是。既然有這個人時,一同去走一
遭。”
武松收瞭刀,藏瞭骨頭銀子,算還酒錢,便同何九叔望鄆哥傢中來。卻好走到他門前,
隻見那小猴子挽著個柳籠栲栳在手中,糴米歸來。何九叔叫道:“鄆哥,你認得這位都頭
麼?”鄆哥道:“解大蟲來時,我便認得瞭!!!你兩個尋我做甚麼?”
鄆哥那小廝也瞧瞭八分,便說道:“隻不過是一件:俺的老爹60歲沒人養贍,我卻難相伴
你們吃官司耍。”武松道:“好兄弟。”——便去身邊取五兩來銀子。——“你把去與老爹
做盤纏,跟我來說話。”鄆哥自心中想道:“這五兩銀子怎樣不盤纏得三五個月?便陪待他
吃官司也不妨!!!”將銀子和米把與老兒,便跟瞭二人出巷口一個飯店樓上來。
武松叫過賣造三分飯來,對鄆哥道:“兄弟,你雖年紀幼小,倒有養傢孝順之心。卻才
與你這幾個銀子,且做盤纏。我有用著你處,事務瞭畢時,我再與你十四五兩銀子做本錢。你
可備細說與我:你恁地和我哥哥去茶坊裡捉奸?”
鄆哥道:“我說與你,你卻不要氣苦。我從今年正月十三日提得一籃兒雪梨要去尋西門
慶大郎掛上一鉤子,一地裡沒尋他處。問人時,說道:‘他在紫石街王婆茶坊裡,和賣炊餅的
武大妻子做一處;如今刮上瞭他,每日隻在那裡。’我聽得瞭這話,一逕奔去尋他,叵耐王
婆老豬狗攔住,不放我入房裡去。吃我把話來侵他底子,那豬狗便打我一頓栗暴,直叉我出
來,將我梨兒都傾在街上。我氣苦瞭,去尋你大郎,說與他備細,他便要去捉奸。我道:
‘你不濟事,西門慶那廝手腳瞭得!!!你若捉他不著,反吃他告瞭倒不好。我明日和你約在巷
口取齊,你便少做些炊餅出來。我若張見西門慶入茶坊裡去時,我先入去,你便寄瞭擔兒等
著。隻看我丟出籃兒來,你便搶入來捉奸。’我這日又提瞭一籃梨兒,逕去茶坊裡,被我罵
那老豬狗,那婆子便來打我,吃我先把籃兒撇出街上,一頭頂住那老狗在壁上。武大郎卻搶
入去時,婆子要去攔截,卻被我頂住瞭,隻叫得‘武大來也!!!’原來倒吃他兩個頂住瞭門。
大郎隻在房門外聲張,卻不提防西門慶那廝開瞭房門,奔出來,把大郎一腳踢倒瞭。我見那
婦人隨後便出來,扶大郎不動,我慌忙也自走瞭。過得五七日,說大郎死瞭。我卻不知怎地
死瞭。”
武松問道:“你這話是實瞭?你卻別說謊。”鄆哥道:“便到官府,我也隻是這般
說!!!”武松道:“說得是,兄弟。”便討飯來吃瞭,還瞭飯錢。
三個人下樓來。何九叔道:“小人告退。”武松道:“且隨我來,正要你們與我證一
證。”把兩個一直帶到縣廳上。
知縣見瞭,問道:“都頭告甚麼?”武松告說:“小人親兄武大被西門慶與嫂通奸,下
毒藥謀殺性命。這兩個便是證見。要相公做主則個。”
知縣先問瞭何九叔並鄆哥口詞,當天與縣吏商議。原來縣吏都是與西門慶有首尾的,官
人自不必說;於是,官吏通同計較道:“這檔子事難以理問。”知縣道:“武松,你也是個本
縣都頭,不省得法度?自古道:‘捉奸見雙,捉賊見贓,殺人見傷。’你那哥哥的屍首又沒
瞭,你又不曾捉得他奸;如今隻憑這兩個言語便問他殺人公事,難道忒偏向麼?你不可造
次。須要自己尋思,當行即行。”
武松懷裡去取出兩塊酥黑骨頭,十兩銀子,一張紙,告道:“覆告相公:這個須不是小
人捏合出來的。”知縣看瞭道:“你且起來,待我從長商議。可行時便與你拿問。”何九
叔、鄆哥都被武松留在房裡。當天西門慶得知,卻使心腹人來縣裡許官吏銀兩。
次日早晨,武松在廳上告稟,催逼知縣拿人。誰想這官人貪圖賄賂,回出骨殖並銀子
來,說道:“武松,你休聽其他人挑撥你和西門慶做對頭;這檔子事不理解,難以對理。聖人
雲:‘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能全信?’不可一時造次。”獄吏便道:“都
頭,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俱全,方可推問得。”
武松道:“既然相公不準所告,且卻又理會。”收瞭銀子和骨殖,再賦予何九叔收下
瞭;下廳來到自己房內,叫土兵安排飯食與何九叔同鄆哥吃,“留在房裡相等一等,我去便
來也。”又自帶瞭三兩個土兵,離瞭縣衙,將瞭硯瓦筆墨,就買瞭三五張紙藏在身邊,就叫
兩個土兵買瞭個豬首,一隻鵝,一隻雞,一擔酒,和些果品之類,安排在傢中。約莫也是巳
牌時候,帶瞭個土兵來到傢裡。那婦人已知告狀不準,放下心不怕他,大著膽看他怎的。
武松叫道:“嫂嫂,下來,有句話說。”那婆娘慢慢地行下樓來問道:“有甚麼話
說?”武松道:“明日是亡兄斷七;你前日惱瞭諸鄰舍街坊,我今日特地來把杯酒,替嫂嫂
相謝眾鄰。”那婦人大剌剌地說道:“謝他們怎地?”武松道:“禮不可缺。”喚土兵先去
靈床子前,明晃晃的點起兩枝蠟燭,焚起一爐香,列下一陌冥幣,把祭物去靈前擺瞭,堆盤
滿宴,鋪下酒食果品之類,叫一個土兵後面燙酒,兩個土兵門前安排桌凳,又有兩個前後把
門。
武松自分付定瞭,便叫:“嫂嫂,來待客。我去請來。”先請隔壁王婆。那婆子道:
“不消生受,教都頭作謝。”武松道:“多多相擾瞭乾娘,自有個道理。先備一杯菜酒,休
得推故。”那婆子取瞭招兒,收拾瞭門戶,從後門走過來。武松道:“嫂嫂坐主位,乾娘對
席。”婆子已知道西門慶回話瞭,放心著吃酒。兩個都心裡道:“看他怎地!!!”
武松又請這邊下鄰開銀鋪的姚二郎姚文卿。二郎道:“小人忙些,不勞都頭生受。”武
松拖住便道:“一杯淡酒,又不長時間,便請到傢。”那姚二郎隻得隨順到來,便教去王婆肩
下坐瞭。又去對門請兩傢。一傢是開紙馬桶鋪的趙四郎趙仲銘。四郎道:“小人買賣撇不
得,不及陪奉。”武松道:“怎樣使得;眾高鄰皆在那裡瞭。”不由他不來,被武松扯到傢
裡,道:“老人傢爺父一般。”便請在嫂嫂肩下坐瞭。又請對門那賣冷酒店的胡正卿。那人
原是吏官出身,便瞧道有些尷尬,那裡肯來,被武松無論他,拖瞭過來,卻請去趙四郎肩下
坐瞭。
武松道:“王婆,你隔壁是誰?”王婆道:“他傢是賣□□【音“古跺”,字形為“骨
出”二字加“食”旁,一種面食】兒的。”張公卻好正在屋裡,見武松入來,吃瞭一驚道:
“都頭沒甚話說?”武松道:“傢間多擾瞭街坊,相請吃杯淡酒。”那老兒道:“哎呀!!!老
子不曾有些禮數到都頭傢,卻怎樣請老子吃酒?”武松道:“不成微敬,便請到傢。”老兒
吃武松拖瞭過來,請去姚二郎肩下坐地。
說話的,為啥呢先坐的不走瞭?原來皆有土兵前後把著門,都是監禁的一般。
武松請到四傢鄰舍並王婆,和嫂嫂共是六人。武松掇條凳子,卻坐在橫頭,便叫土兵把
前後門關瞭。那後面土兵自來篩酒。武松唱個大喏,說道:“眾高鄰休怪小人粗鹵,胡亂請
些個。”眾鄰舍道:“小人們都不曾與都頭洗泥接風,如今倒來反擾。”武松笑道:“不成
意思,眾高鄰休得笑話則個。”土兵隻顧篩酒。眾人懷著鬼胎,正不知怎地。
看看酒至三杯,那胡正卿便要起身,說道:“小人忙些個。”武松叫道:“去不得;既
來到此,便忙也坐一坐。”那胡正卿心頭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暗暗地心思道:“既
是好意請我們吃酒,怎樣卻這般相待,不許人動身!!!”隻得坐下。武松道:“再把酒來
篩。”
土兵斟到第4杯酒,前後共吃瞭七杯酒過,眾人卻似吃瞭呂太後一千個筵席!!!隻見武松
喝叫土兵:“且收拾過瞭杯盤,少間再吃。”武松抹桌子。眾鄰舍卻待起身。武松把兩隻手
一攔,道:“正要說話。一幹高鄰在這兒,中間那位高鄰會寫字?”姚二郎便道:“此位胡
正卿極寫得好。”武松便唱個喏,道:“相煩則個。”便卷起雙袖,去衣裳底下颼地隻一
掣,掣出那口尖刀來;右手四指籠著刀靶,大拇指按住掩心,兩隻圓彪彪怪眼睜起,道:
“諸位高鄰在此,小人‘冤各有頭,債各有主,’隻要眾位做個證見!!!”
隻見武松左手拿住嫂嫂,右手指定王婆。四傢鄰舍,驚得目瞪口呆,罔知所措,都面面
廝覷,不敢做聲。武松道:“高鄰休怪,不必吃驚。武松雖是個粗鹵漢子,——便死也不
怕!!!——還省得‘有冤報冤,有仇報仇,’並不傷犯眾位,隻煩高鄰做個證見。若有一位先
走的,武松翻過臉來休怪!!!教他先吃我五七刀瞭去,武二便償他命也不妨!!!”眾鄰舍都目瞪
口呆,再不敢動。
武松看著王婆,喝道:“兀的老豬狗聽著!!!俺的哥哥這個性命皆在你的身上!!!慢慢地卻問
你!!!”回過臉來,看著婦人,罵道:“你那淫婦聽著!!!你將我的哥哥性命怎地謀害瞭?從實
招來,我便饒你!!!”那婦人道:“叔叔,你好沒道理!!!你哥哥自害心疼病死瞭,幹我甚
事!!!”
說猶未瞭,武松把刀胳察瞭插在桌子上,用左手揪住那婦人頭髻,右手劈胸提住;把桌
子一腳踢倒瞭,隔桌子把這婦人輕輕地提將過來,一交放翻在靈床面前,兩腳踏住;右手拔
起刀來,指定王婆道:“老豬狗!!!你從實說!!!”那婆子要脫身脫不得,隻得道:“不消都頭
發怒,老身自說便瞭。”
武松叫土兵取過紙墨筆硯,排好瞭桌子;把刀指著胡正卿道:“相煩你與我聽一句寫一
句。”胡正卿胳答答抖著說:“小……小人……便……寫……寫。”討瞭些硯水,磨起墨
來。胡正卿拿著筆拂那紙,道:“王婆,你實說!!!”那婆子道:“又不幹我事,教說甚
麼?”武松道:“老豬狗!!!我都知瞭,你賴那個去!!!你不說時,我先剮瞭這個淫婦,後殺你
這老狗!!!”提起刀來,望那婦人臉上便□兩□【字形左“提手”右“閉”】。那婦人慌忙叫
道:“叔叔!!!且饒我!!!你放我起來,我說便瞭!!!”
武松一提,提起那婆娘,跪在靈床子前,喝一聲“淫婦快說!!!”那婦人驚得魂魄都沒
瞭,隻得從實招說;將那日放簾子因打著西門慶起,並做衣裳入馬通奸,一一地說;次後來
怎生踢瞭武大,因何設計下藥,王婆怎地教唆撥置,從頭至尾,講瞭一遍。
武松叫他說一句,卻叫胡正卿寫一句。王婆道:“咬蟲!!!你先招瞭,我怎樣賴得過!!!隻
苦瞭老身!!!”王婆也隻得招認瞭。把這婆子口詞亦稱胡正卿寫瞭。從頭至尾都寫在上面。叫
他兩個都點指畫瞭字,就叫四傢鄰舍畫瞭名,也畫瞭字。叫土兵解答膊來,背接綁瞭這老
狗,卷瞭口詞,藏在懷裡。叫土兵取碗酒來供養在靈床子前,拖過這婦人來跪在靈前,喝那
老狗也跪在靈前,灑淚道:“哥哥靈魂不遠!!!今日兄弟與你報仇雪恨!!!”叫土兵把冥幣點
著。
那婦人見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
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隻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
臟,供養在靈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四傢鄰舍眼都定瞭,隻掩瞭臉,
看他忒兇,又不敢勸,隻得隨順他。
武松叫土兵去樓上取下一床被來把婦人頭包瞭,揩瞭刀,插在鞘裡;洗瞭手,唱個喏,
道:“有勞高鄰,甚是休怪。且請眾位樓上少坐,待武二便來。”四傢鄰舍都面面相看,不
敢不依他,隻得都上樓去坐瞭。武松分付土兵,也教押瞭王婆上樓去。關瞭樓門,著兩個土
兵在樓下守護。
武松包瞭婦人那顆頭,一直奔西門慶生藥鋪前來,看著主管,唱個喏,問道:“大官人
在麼?”主管道:“卻才出去。”武松道:“借一步閑說一句。”那主管亦有些認得武松,
不敢不出來。武松一引引到側首僻靜巷內,驀然翻過臉來道:“你要死卻是要活?”主管慌
道:“都頭在上,小人又不曾傷犯瞭都……”武松道:“你要死,休說西門慶去向!!!你若要
活,實對俺說西門慶在那裡!!!”主管道:“卻才和……和一個相識……去……去獅子橋下大
酒樓上吃……”武松聽瞭,轉身便走。那主管驚得半晌移腳不動,自去瞭。
且說武松逕奔到獅子橋下酒樓前,便問酒保道:“西門慶大郎和甚人吃酒?”酒保道:
“和一個普通的財主在樓上街邊閣兒裡吃酒。”
武松一直撞到樓上,去閣子前張時,窗眼裡見西門慶坐著主位,對面一個坐著客席,兩
個唱的粉頭坐在兩邊。武松把那被包打開一抖,那顆人頭血淋淋的滾出來。武松左手提瞭人
頭,右手拔出尖刀,挑開簾子,鉆將入來,把那婦人頭望西門慶臉上摜將來。西門慶認得是
武松,吃瞭一驚,叫聲“哎呀!!!”便跳起在凳子上去,一隻腳跨上窗檻,要尋走路,見下面
是街,跳不下去,心裡正慌。
說時遲,那時快;武松卻用手略按一按,托地已跳在桌子上,把些盞兒碟兒都踢下來。
兩個唱的行院驚得走不動。那個財主官人慌瞭腳手,也倒瞭。西門慶見來得兇,便把手虛指
一指,早飛起右腳來。武松隻顧奔入去,見他腳起,略閃一閃,恰好那一腳正踢中武松右
手,那口刀踢將起來,直落下街心裡去瞭。
西門慶見踢去瞭刀,心裡便不怕他,右手虛照一照,左手一拳,照著武松心窩裡打來;
卻被武松略躲個過,就勢裡從脅下鉆入來,左手帶住頭,連肩胛隻一提,右手早□【音
“昨”,字形左“提手”右“卒”,揪之意】住西門慶左腳,叫聲“下去”,那西門慶,一
者冤魂纏定,二乃天理難容,三來怎當武松神力,隻見頭在下,腳在上,倒撞落在街心裡去
瞭,跌得個“發昏章第十一”!!!街上兩邊人都吃瞭一驚。
武松伸手下凳子邊提瞭淫婦的頭,也鉆出窗子外,湧身望下隻一跳,跳在當街上;先搶
瞭那口刀在手中,看這西門慶已跌得半死,直挺挺在地下,隻把眼來動。武松按住,隻一
刀,割下西門慶的頭來;把兩顆頭相結在一處,提在手中;把著那口刀,一直奔回紫石街
來;叫土兵開瞭門,將兩顆人頭供養在靈前;把那碗冷酒澆奠瞭,有灑淚道:“哥哥靈魂不
遠,早升天界!!!兄弟與你報仇,殺瞭奸夫和淫婦,今日就行燒化。”便叫土兵樓上請高鄰下
來,把那婆子押在前面。
武松拿著刀,提瞭兩顆人頭,再對四傢鄰舍道:“我又有一句話,對你們高鄰說,須去
不得!!!”那四傢鄰舍叉手拱立,盡道:“都頭但說,我眾人一聽尊命。”武松說出這幾句話
來,有分教景陽岡好漢,屈做囚徒;陽谷縣都頭,變作行者。畢竟武松說出甚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還原版《道德經》第2十六章:禍福氣依,其無正也
還原版《道德經》第2十六章全文如下:
本章前五句對應王弼本《道德經》第5十八章中段,後三句對應王弼本第七十四章。本章文本以帛書乙本為底本,缺文據帛書甲本補填,並對勘其他版本對底本作瞭校訂。
上一章我們引進瞭“公理體系”的概念,並證明《道德經》是構建在“統一對立”和“公平公正”兩大基本原理之上的公理體系。公理體系的屬性決定瞭:(1)《道德經》的所有結論都必然是兩大基本原理的引申;(2)“公平公正”原理是老子思想的唯一價值判斷。
“公平公正”是老子思想的唯一價值判斷,這一重要結論2000年來從未被真真正正認識。原因是“公平公正”原理在老子生後的幾百年中不斷被人改寫,至傳世本《道德經》定型時已被徹底偷換,還原版《道德經》第九章至第十一章對此有詳述。2000年來人們所熟悉的傳世本《道德經》已從本質上脫離瞭老子思想這一出發點。
“公平公正”是老子思想的唯一價值判斷,這象征著任何“公平公正”以外的是非標準,都不屬於老子思想的范圍。諸如仁義禮智信等儒傢觀念,在老子思想中沒有任何意義,仁或不仁、義或不義沒有高下之分。很多對與錯、該與不該的判斷常常隻不過是一種偏見,對一些人有利就會對另一些人不利,若以“公平公正”來衡量則說不上誰對誰錯。於是,除瞭“公平公正”再無其他標準自不然就派生出另一個重要結論,那麼這樣就是“沒有是非”。
本章正所謂老子對“沒有是非”的全面闡述。“沒有是非”也是莊子《齊物論》的核心思想。老莊思想一脈相承,但“沒有是非”常常被看作是莊子極端相對主義的產物,不屬於老子思想的范圍。這偏偏是由於傳世本《道德經》已閹割瞭老子思想的核心,由“公平公正”原剪發展而來的“沒有是非”也因此遭受到瞭歪曲。“孰知其極?其無正也”,這一問一答正所謂老子在強調“沒有是非”。
沒有是非,不論曲直,是道傢思想的精髓。它付與瞭人們平等與自由,與儒傢思想以一整套人倫理念對人們的束縛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但這並不象征著道傢思想沒有是非觀,道傢的是非觀就是“公平公正”。“沒有是非”是以“公平公正”為前提的,不過呢它是唯一的管束,這一點必須明確。恰恰是這唯一的是非標準,卻又與儒傢思想所推崇的等級制度根本對立。因 此,儒道之爭歸根結蒂是對“公平公正”的取舍。此亦為“以老解老”與“以儒解老”的根本區別。
本章的主題是“禍福氣依,其無正也”。“禍福氣依”歷來被解讀為命運輪回,陰陽變換,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這一解讀邏輯上自然沒錯,完全符合“反者道之動”的規律,然而這並不是“禍福氣依”的全部內涵,也可以這樣說它不是“禍福氣依”包含的最深刻的智力。“禍福氣依”給出的最為震撼的結論是“其無正也”,即“沒有是非”!!!
本章分三段。第1段“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老子從“禍福氣依”這一具展現象引出瞭“其無正也”這一普遍規律。第2段“正覆為奇,善覆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矣。”這是對何謂“其無正也”的進一步詮釋,並強調這一普遍規律古往今來一直沒有被人們認識。第3段是舉例說明,三個“若民”分三種情況,向人們講述瞭何謂“正覆為奇”。
“其無正也”長久以來皆在被人們誤讀,特別重要一個原因就在於老子本章的“經說體”結構在傳世本中再次被肢解。所謂“經說體”是上文為“經文”,通常來講匯總瞭事物的一般規律;下文是對“經文”的“解說”,常常有各式舉例說明。本章第1、第2段可看成是“經文”,在王弼本《道德經》中為第5十八章中間部分,而“解說”部分在王弼本中則成瞭單獨的第七十四章,並因誤讀而被後人大量刪改,上下兩部分文字間的聯系已難以辨認。還原版《道德經》依據“經說體”結構重組瞭章節,“其無正也”的確切內涵也因此而清晰明瞭,排除瞭各式歧義。
“選邊站”與“超脫看”——何謂“其無正也”?
“其無正也”,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分好壞,沒有對錯”。
從老子理論出發,很多好壞對錯,不外乎是人們看問題視角不同,是人們在“選邊站”。好壞因人而異,不同立場答案可以截然不同,究其理由就是認知局限。一旦超越瞭自己一身局限,好就是壞,壞就是好,是非之爭因此而變得毫無意義!!!
樹葉有正反兩面,“選邊站”就是要正面不要反面,而“超脫看”那麼是清醒地認識到,樹葉沒有可能隻長正面,不長反面;若想不要反面,唯一辦法就是讓正面一塊消失。樹葉不會隻長正面不長反面,這個規律人人清楚明白,但面對具體問題,人們卻又唯獨要正不要反。固有價值觀令人不自覺地“選邊站”,指責對方,自以為是,實則以偏概全。“其無正也”挑戰瞭長期誤導人們的是非觀,即便今天也令很多人難以接受。
迄今為止幾乎所有老註都繞開瞭老子“正就是奇”這一命題,無法領略“超脫看”的境界。如,王弼釋“正”為“政”:“唯無正可舉,無刑可名,悶悶然,而天下大化,使其極也。”河上公釋“正”為“正身”:“謂人君不正其身,其無國也。”范應元釋“正”為“定數”:“無正,猶言不定也。”蔣錫昌釋“正”為“正道”:“正,謂清靜之道也。”高亨釋“正”為“正確”:“莫非沒有正確和善良嗎?”凡此種種,潛臺詞都是事物“非正即奇”,內心深處根本排斥“正就是奇”這一命題。
對老子這一看法最精確準確的解讀非莊子莫屬。《莊子·齊物論》:
莊子說: 一切事物,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一旦此消失,則彼也隨之消失;一旦顯現瞭此,則彼也隨之出現。因此講,彼因為此而存在;此也由於彼而產生;彼此共生共滅。固然,有生就有死,有死才有生;有對就有錯,有錯才有對;但切記,是非同源,生出是也就生出瞭非,生出瞭No必然生出瞭是。因 此,聖人從不局限於某一是非,而是超然一切事物之外,以天德審視萬物,以天理辨析因果。因此,此就是彼,彼就是此;彼既為是又為非,此也既為是又為非。如此還能有是非嗎?其實也就是說根本就沒有是非嘛!!!
莊子這段文字自成玄英以來可謂一直沒有正解,這裡很有必要略加說明。“自彼則不見(現)”含義是,一旦此轉化為彼,此便消失;一旦此消失則彼也隨之消失。“自彼”指自我轉化為彼方,於是自我消失;這裡“自”代表著“此”。“不見”指彼此雙方全部消失,“見”讀作“現”,顯現之義。“自知則知之”是說,一旦有瞭自我(此),則必然有瞭對方(彼)。“自知”預示知道自俺的存在,“知之”預示知道對方的存在,“之”代指對方。“方生之說”指共生共滅,“方”作並解。“方可方不可”即有對就有錯。“因是因非”預示產生是的並且也產生非,“因”作緣由解。“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不由”等同於“由不得某一方”,即不選邊站;“照之於天”意為以天道審視萬物。“亦因是也”含義是,彼此都對;“亦”即兩者,指彼此。
是非同源,這是“沒有是非”的本質原因。樹葉有正反兩面,要正面不要反面永久無法實現,但這卻是無數人的認識誤區,“選邊站”便是如此。聖人擺脫瞭常人這一認識誤區,從而能夠把握世界的根本。接受瞭好就必須接受壞,好壞同根;反對壞亦即反對好,由於兩者不可分割。一旦穿透事物表象,就根本談不上誰是誰非。“是非”源自人們不能“照之於天”,無法辨別正反和因果。“是亦彼也,彼亦是也”,看見瞭正面就應該能看見反面。“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任何事物皆有對又有錯,對中有錯,錯中有對,對錯但是角度不同而已。
由於“是非同源”,所以“沒有是非”,如果想擺脫是非,必須找到問題的源泉。理解瞭莊子的“沒有是非”,再來理解老子本章就水到渠成瞭。
孰知其極?何謂最極端的情況?正,光明正大。奇,歪門邪道。善,好事。妖,壞事。
禍中有福,福中藏禍,禍福互為表裡,難解難分。不過,這還是在以表象論是非,是其實就是,非即非。那麼什麼才是事物的根本呢?本質就是沒有是非!!!“是”反著看就是“非”,“好”反著看就是“壞”,好壞取決於你如何看。事物的這種雙重性,人們歷來對此缺乏清醒認識,而總以為一切非黑即白。這一認識誤區到現在仍緊緊束縛著人們的智力。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是引子,老子以“禍福”這對特殊關系引出瞭“正奇”這一普遍關系。“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是轉換,老子從看山是山,轉換到瞭看山不是山;從禍是禍,福是福,成為瞭沒有禍福之分,禍就是福,福就是禍;從而正就是奇,奇就是正,“正覆為奇,善覆為妖”。而“人之迷,其日固久矣”,那麼是老子對人們不能清楚明白樹葉有正反這一簡單容易的道理而發出的無奈感嘆。
“大道廢,焉有仁義;六親不和,焉有孝慈;邦傢混亂,焉有正臣”,就是老子在用“其無正也”分析儒傢思想的局限。“仁義”與“不仁不義”,“孝慈”與“不孝不慈”,“忠正”與“不忠不正”,都是孿生兒,鼓吹“仁義”而鄙視“不仁不義”,根本沒有可能達到構建所謂“仁義”社會的意圖,鼓吹“仁義”是治標不治本,自欺欺人,“不仁不義”絕不會因此而消失。“是非同源”,“仁義”的源泉也正所謂“不仁不義”的源泉,那麼這樣就是“大道廢”。而“大道廢”恰恰是由儒傢的等級制度所造成的,是等級制度踐踏瞭“公平公正”原則,才由此滋生瞭“不仁不義”。因 此,儒傢思想在邏輯上存在著基本的自相矛盾,這是老子對儒傢思想的深刻揭露。而2000年來卻鮮有人破此迷局。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傳世本作“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或“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文義相同。
“選邊站”的代價:打擊對方必然反噬自己一身——“而代大匠斲則希不傷其手矣”
接著下面,老子通過實際案例進一步揭示瞭“其無正也”的具體內涵,以此說明“正”是怎樣又成為瞭“奇”的。
斲(zhuó),砍伐木材。
這段文字可以看成是是老子對法傢的批判。老子分三種情形對死刑的利與弊作瞭剖析,指出死刑不但對社會治理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統治者極為不利。這一結論推而廣之,便是老子反對一切嚴刑峻法,反對各式人為管束,主張對民不加幹預,任其自然。
句式上,這裡顯現瞭雙重假設用語,“若”用以預示前句與後句的假設關系,“且”用以預示三種與死有關的假設情形。帛書《老子》的句式非常工整,前後三句皆為“若”“且”連用,表明是在分三種情形逐一加以剖析;相比之下,傳世本這段文字則被後人改得支離破碎,邏輯全無。王弼本這段文字的表述如下:
上文就句式而論,完全看不出是三種並列的情況,且邏輯混亂。文中刪去瞭“若”、“且”、“若民且必畏死”等字句,同時添加瞭“殺者”等若幹詞字,“夫”與“而”也時常混用,使上下文變得毫無聯系,難怪後人對傳世本這段文字的解讀五花八門,似是而非。
回到還原版繼續談老子怎樣將人群分類。第1步,人可以分為不該死和該死兩類,該死是指人觸犯瞭天威;第2步,不該死的又能夠再分為不怕死和怕死兩類,不該死指沒有觸犯天威。於是獲得瞭“不畏死”、“畏死”和“必畏死”三類人群,三類人覆蓋瞭所有人群且彼此不相重疊。這是典型的數學思維,體現出老子具有十分高超的邏輯素養。
這段文字顯現瞭三個“畏”字和三個“死”字,它們之寓意和使用方法不全相同。
前兩個“畏”預示恐懼,第3“畏”則通“威”,“威”指天威。“必畏死”讀作“天威必令其死”,“畏”即“威”;“必畏”是“威必”的倒裝;“死”是使動用法,“令其死”。老子認為,道生萬物養萬物,萬物生死都有道裁決,人沒有決定他人生死的權力。若罪不當誅,則絕不會遭天滅,若罪必遭誅,則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因 此,第3個“畏”讀作“威”。“畏”通“威”的使用方法曾見於還原版《道德經》“玄德深不可志”一章:“猶乎其如畏(威)四戾”。
“若民且不畏死,若何以殺懼之?”
如果百姓沒犯死罪又不怕死,那麼死刑的威懾對他又有啥用?註意和提防,“民且不畏死”與“民且必畏死”形成對立,因此“民且不畏死”有個省略瞭的前提“不該死”,即“不該死”前提下的“不畏死”,是雙重前提。
“若民且畏死,夫為奇者吾得而殺之,而孰敢矣?”
如果百姓沒犯死罪但又怕死,此時我卻將為非作歹之人抓起來殺瞭,那麼誰還會對俺有一絲敬意呢?這裡須留意三點:其一,“民且畏死”同樣是與“民且必畏死”形成對立,因此“民且畏死”亦有個省略瞭的前提“不該死”。其二,“為奇”與“該死”是兩個概念,“該死”指觸犯瞭天威,天要滅之;而“為奇”指為非作歹,但罪不當誅,並未觸犯天威,這是“不該死”這一前提所決定的。其三,“敢”作“敬”解,而非指有膽量。還原版《道德經》“我有三寶”章對“敢”的這種用法有詳述;《道德經》中的所有“敢”字都作“敬”解,這裡再次得到驗證。不該死的人被我抓起來殺瞭,是犯瞭眾怒,我還能贏得百姓的尊敬嗎?肯定不能,這是自掘墳墓。
“若民且必畏死,則有司殺者,夫代司殺是代大匠斲,而代大匠斲則希不傷其手矣。”
如果百姓真的犯瞭死罪,自然會有天罰天殺,代天殺生好比代神匠伐木,代神匠伐木幾乎沒有不傷到自己手的。畏,通威。司殺者,掌管殺生的,指天道,而非劊子手。斲,砍。希,同稀,罕見。
老子經過對上述三種情形的剖析,總結出瞭“其無正也”的結論。“正”與“奇”互為對立,“正”代表正大光明,“奇”預示為非作歹,但某些被看作是正大光明的做法事實上與為非作歹又如出一轍。老子用瞭最極端的例子“死刑”對此加以說明:死刑的初衷是除惡揚善,貌似光明正大,但事實上不管上述三種情形的哪一種,死刑都不能造成正面的社會效果。假如人不怕死,死刑對他沒有任何威懾作用;假如人怕死,殺錯瞭人就將自己成為瞭罪犯,成瞭所有怕死的人的敵人,這是名副其實也就是說的“正覆為奇”;最後一種情形,即便殺瞭該殺的人,也未必就是老天要的死法,自己卻不明不白成瞭兇手,而必遭反噬,此時或有人尋仇拼命,又或有人因不解而尋釁鬧事,也就是說替天殺生實為多此一舉,天若要其亡又豈能不亡?
就以眼下的“悟 真 網041 14944。net沖突”來講,西方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貌似在支持正義的一方捍衛主權,而實際效果卻是見仁見智。正如某位美國議員所言,所謂軍援根本上是在發戰爭的財而讓更加的多人去送死。不能不說這是看問題的另一個視角。真真正正愛好和平是還是不是就不該送武器,而立足於戰爭調停?這才是名符其實的正義?美國對烏克蘭不斷加碼的軍事援助到底是“善”還是“善覆為妖”?另一邊,西方對俄羅斯的種種制裁,確實能讓俄羅斯停止軍事行動?下文將對此作更深入的解讀,種種理由表明,制裁解決不瞭問題,相反可能使沖突愈演愈烈。而制裁本身的正義性又怎樣證明呢?俄羅斯的體育組織、音樂傢、網遊手、社交賬號、醫療組織、病人、乃至貓貓狗狗都遭受到瞭形形色色的制裁,這種制裁還有正義可言嗎?這莫非不是“正覆為奇”嗎?不但如此,對俄羅斯的制裁話音剛落,國際原油、天然氣、各式大宗商品、小麥等農產品,價格便一路攀升,令早已高企的歐美通貨膨脹雪上加霜,這莫非不是“代大匠斲則希不傷其手矣”?
本章勘正說明
1、 本章章節重組及其根據
本章由王弼本《道德經》第5十八章中間一部分與王弼本第七十四章重組而成。
王弼本《道德經》第5十八章共分三段。第1段“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其主題是“無為而治”。第2段“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孰知其極?其無正。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其主題是“禍福氣依”。第3段“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其主題是闡述“聖人的品性”。
這三個主體彼此相對單獨,分屬三個不同的概念領域。還原版將“無為而治”歸屬治國理政的范圍,屬於“德論”應用的第2部分;將“禍福氣依”歸屬“道論”對“統一對立”原理的深入闡述,獨立列為一章;將“聖人的品性”歸屬“聖人之道”的范圍,與王弼本第七十二章的上段“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閘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構成一章,闡述“聖人與百姓的統一對立關系”。
而王弼本《道德經》第七十四章那麼是一個具體實際案例,旨在說明經常提到的“正”又怎樣成為瞭“奇”。帛書甲乙本此章結構相對完整,可以清楚地看見老子是在分三種情形逐一剖析“正”是怎樣變為“奇”的。王弼本第5十八章中間段概念相對抽象,容易引起誤解,遇見這樣的狀況,老子通常來講要舉實際案例加以說明,這在其他章節中有類似情況時皆有所展現,好像是老子一貫的文風。縱觀《道德經》全篇內容,唯有第七十四章這個實際案例與第5十九章的論證緊密相聯,上下文邏輯承接堪稱完美,故將兩者重組為新的章節。
2、 版本對勘及校訂
下面是還原版與九個主要版本的比較與校訂結果:
“禍,福之所倚;福,禍之所伏。”
帛書甲本“禍”作“上旤下心”,“旤”是“禍”的異體字,“上旤下心”當讀作“旤”,亦為“禍”之異體字。漢簡本此句先後顛倒,作“福,禍之所倚;禍,福之所伏”,不改文義,但和其它版本相左。王弼本等此句作“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添加瞭“兮”起斷句作用,亦不改文義,但已非原文句式。范應元本脫“之”字,作“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句法更為合理;由於“之”在原文中是代詞,代指逗號前的“禍”或“福”;添加“兮”字後,“之”字便顯得多餘;不過同樣,句式亦非原句式。還原版保留瞭原文的句式。
“孰知其極?其無正也。”
此句帛書甲本殘缺,帛書乙本缺“亓”字,“亓”通“其”。漢簡本句首衍“夫”字,句末脫“也”字。“也”在此起強調作用,有勝似無。王弼本等句末脫“也”字,與漢簡本同。范應元本“也”作“邪”,起到同樣的加強語氣作用,但已非原文。傅奕本“也”作“衺”,“衺”是“邪”的異體字。還原版從帛書乙本。
“正覆為奇,善覆為妖。”
“復”、“覆”之辨:
“正覆為奇,善覆為妖”除嚴遵本第1個作“覆”,第2個作“復”外,其他版本“覆”均作“復”。“復”即今“復”字。“復”與“覆”作為動詞用法不同,前者是主動用法,預示動作者反回去;後者是使動用法,預示動作者被翻過來。“正”與“奇”是一對正反,共生共滅。“正復為奇”準確地說是“正”會向“奇”轉化,表達的是“反者道之動”。而“正覆為奇”是說把“正”翻過來就是“奇”,兩者是一體兩面,強調的是共生共滅,而不是相互轉化。
楚簡《老子》中,“復”、“覆”都寫作“復+辵”,如“天道圓圓,各復其堇。”“復”的寫法為:
而在“為之者敗之”一章中,“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教不教,覆眾之所所過”,“覆”預示顛倒,即改正過錯,傳世本“覆”作“復”,系誤讀所至。“覆”在楚簡《老子》中的寫法為:
“正覆為奇,善覆為妖”是對上文“其無正也”的進一步詮釋,強調的是“正奇”、“善妖”共生共滅,故“覆”較“復”詞義更為貼切。
“正覆為奇,善覆為妖”一句,帛書甲本無留存,帛書乙本殘四字。漢簡本“奇”作“倚”,為特例;“倚”當為“奇”之誤。“妖”,帛書乙本作“上艸下犬”,或為“上艸下夭”之訛;“上艸下夭”當為“妖”的異體字。河上公本和吳澄本“妖”作“訞”,傅奕本和范應元本“妖”作“䄏”,“訞”、“䄏”古同“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矣。”
此句帛書甲本無留存,帛書乙本“迷”作“上米下心”。“上米下心”或為“怽(忄米)”的本字,預示心靈迷失,後被“迷”所取代。漢簡本“迷”作“廢”,為唯一例,當為誤讀“迷”而改。王弼本和河上公本“其日固久”後脫“矣”字。“矣”起加強語氣作用,有勝似無。傅奕本“人之迷”後衍“也”字,為特例,當系後人添加。范應元本和吳澄本“人之迷”作“民之迷”,“民”系為與原傳世本此章下文“聖人”相對而改,非本字;范應元本和吳澄本“久”作“已久”,為僅有兩例,“已”當系後人添加。
針對上文結論“其無正也”,這裡老子開始舉例說明。老子以死刑為例,分瞭三種可能的情況逐一加以剖析,本段文字屬於第1種情形“若民且不畏死”。
上文已指出,三種情形采用瞭同樣的句式,帛書甲乙本保留瞭三者並列的語言結構,即以“若”、“且”連用預示雙重假設,邏輯清晰嚴謹,再現瞭老子高超的邏輯剖析素養。
帛書甲本前句六字全部殘缺,後句“懼”作“愳”,“愳”為“懼”的異體字。帛書乙本完好無缺,“且”作“恒且”;“不畏死”作“畏不畏死”,第1個“畏”為衍字;“懼”作“䂂”,“䂂”當為“懼”之誤。帛書甲乙本後句末均有“也”字,與各傳世本對勘可知“也”系衍字。
“恒”用在此解釋不通,若讀作“亙”,則與其修飾對象“民”不匹配,“亙”隻用於修飾道;若作“恒常”解,“恒”一般不用於假設的情況,“恒且”用法不見於其他文獻。由此判斷,“恒”為後人妄自添加。類似做法帛書甲乙本並 不是此一孤證,還原版《道德經》“有無相生”章中也顯現瞭類似情形,後人將“先後之相隨”改成瞭“先後之相隨,恒也。”
漢簡本前句句首脫“若”字,“民”後衍“恒”字而脫“且”字。後句“若何”後衍“其”字,“懼”作“上懼下又”,當為“懼”的異體字。
王弼本等前句句首脫“若”字,“民”後脫“且”字。後句“若何”作“奈何”,不改文義但非原文;又後句“殺”作“死”,“死”為後人據文義而改。
傅奕本和范應元本前句句首脫“若”字,“民”後衍“常”而脫“且”,“常”系據“恒”改。後句“若何”作“如之何”,“如之何”系後人據文義而改;“殺”作“死”,“死”亦系後人據文義而改。
此段文字帛書乙本與還原版大體相同,但前句句首“若”作“使”,系誤,又衍“恒”字;中間句“奇”作“畸”,“畸”當讀作“奇”;且前後“夫”與“而”兩字混用,剛好顛倒。上一章“勘正說明”指出,楚篆中“夫”、“而”兩字因形相近而常被後人混淆,上章和此處皆為實證。此段文字中,“而”作“於是”解,預示結果。
帛書甲本“夫”、“而”顛倒混用,且“而”前衍“則”字,“得”前衍“將”字。
漢簡本“民”前衍“使”字,“民”後衍“恒”字脫“且”字,“奇”作“畸”,且“夫”、“而”顛倒混用。
各傳世本,前句“民”前衍“使”字,“民”後衍“常”而脫“且”,“常”為“恒”改;范應元本“常”作“而”,為特例。中間句除傅奕本作“吾得而殺之”,其餘各本均作“吾得執而殺之”,句中衍“執”之。最後一句除嚴遵本作“夫孰敢矣”,王弼本等多作“孰敢”,而傅奕本則作“孰敢也”。傳世本前後“夫”、“而”顛倒混用,“而孰敢矣”當為老子原句。
此段文字帛書甲本殘三字,帛書乙本完好。前兩句,帛書甲乙本“民”後衍“恒”字,“則”後亦衍“恒”字,帛書乙本“有”作“又”,“又”通“有”。第3句,帛書甲乙本“夫代司殺”後均衍“者殺”二字。帛書甲本“代”作“伐”,系誤;又甲本第1個“斲”後衍“也”字。最有一句,帛書甲乙本“而”誤作“夫”,“而”預示轉折。帛書甲本“代”作“伐”為誤,“斲”後衍“者”字。帛書甲乙本“其”均作“亓”,“亓”通“其”。帛書乙本後句句末脫“矣”字。
漢簡本脫漏首句“若民且必畏死”,“則有司殺者”作“恒有司殺者”,“恒”為“則”之誤。第3句“夫代司殺”後衍“者殺”二字,“代大匠斲”後衍“也”字。最後一句,“而”誤作“夫”,“代大匠斲”後衍“者”字,“希”前脫“則”字,句末又脫“矣”字。
各傳世本基本承襲瞭漢簡本的寫法,唯首字改“恒”為“常”,又或“司殺者”後衍“殺”字、“代大匠斲”後衍“者”字。王弼本和吳澄本“是代大匠斲”作“是謂代大匠斲”,衍“謂”字。“希不傷其手矣”王弼本、范應元本和吳澄本作“希有不傷其手矣”,衍“有”字;河上公本作“希有不傷手矣”,衍“有”字而脫“其”指;傅奕本“希”作“稀”,為後人據文義而改,非原文。各傳世本沿襲瞭漢簡本的錯誤,最後一句“而”均誤作“夫”。
附一:王弼本《道德經》第5十八章:
附二:王弼本《道德經》第七十四章:
紅樓夢10個故事的名稱和主要內容
1 黛玉葬花
林黛玉弄瞭一個花塚,埋葬落花
2 寶釵撲蝶
寶釵拿著扇子撲蝴蝶
3 湘雲臥芍
湘雲喝醉瞭,躺在芍藥煙中睡著瞭
4 香菱學詩
香菱看那些小姐都會作詩,自己也要學,找林黛玉教她
5 元春省親
元春選上貴妃之後一次元宵節回傢探親
6 探春管傢
鳳姐患病,探春管傢
7 惜春出傢
沒啥說的,就是出傢瞭
8 晴雯撕扇
晴雯失手打落瞭哪些東西,寶玉說她蠢材,晴雯生氣,寶玉又道歉,緊接著晴雯說她喜歡撕扇子,寶玉就給她撕
9 金釧跳井
金釧被趕出去之後跳井瞭
10 劉姥姥逛大觀園
鬧瞭一大堆笑話
。。。回情節概括…… 大約就是看過以後,還記得什麼,全寫上~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一)賈雨村在應天府審案。兩傢爭買一婢女,賈雨村要拿人判案。(二)門子使眼色制止他,並呈上一份金陵城的“護官符”。(三)兇手薛蟠是“護官符”中的薛傢公子,(四)雨村不顧被賣的英蓮是早年恩人遺失的女兒,(五)依門子之計徇情枉法胡亂斷瞭此案,放瞭薛蟠。 2。 請簡述木石前盟的故事。(第1回) (一)林黛玉的前身是西方靈河岸上的一棵絳珠仙草,賈寶玉的前身是補天石,也就是神瑛侍者。(二)神瑛侍者曾每一天用甘露澆灌絳珠草,使之久延歲月,脫去草木之胎修成女體。(三)後神瑛侍者下凡造歷幻緣,(四)絳珠仙草為報灌溉之恩隨之而去,投胎為林黛玉,(五)決定用畢生的眼淚相報答。正由於有這段前緣,象征林黛玉賈寶玉兩人的前世姻緣。 3。請簡述寶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第2回) (一)王夫人生瞭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裡便銜著一塊五彩晶瑩的玉來,上面還有很多字跡,便起名叫寶玉。(二)周歲時,賈政要試寶玉將來的志向,(三)便將世上之物擺瞭無數,讓寶玉抓取。(四)誰知寶玉卻抓瞭些脂粉釵環。(五)賈政為此大怒,認為寶玉長大必為酒色之徒。 4。請簡述王熙鳳初次亮相的情節。 (一)林黛玉初進賈府正和賈母敘談時,(二)王熙鳳放誕無禮揚聲說笑而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三)緊接著在一群 媳婦、丫鬟的圍擁下盛裝進屋。(四)一進來,就拉著黛玉的手誇她長得標致,不像賈母的外孫女,倒像嫡孫女。(五)接著又哀傷起黛玉的媽媽,說哭便哭,用帕拭淚,待到賈母說:“我才好瞭,你倒來招我。”忙轉悲為喜。 5。簡述“寶黛初會”的情節內容。 (一)林黛玉媽媽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沒有人照顧便派人把黛玉接進(二)在賈府,晚飯後寶黛初見,便皆有一見如故、似曾相識的體驗感覺,而且兩人眼中的對方與別人不同。(三)寶玉因看見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顰顰”二字。(四)寶玉又問黛玉讀書、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形狀況,(五)聞知黛玉無玉,寶玉則痛罵那塊玉是“勞什子”,並哭鬧著當眾摔玉,此舉驚壞瞭黛玉。 6。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第6回) (一)京官後代王狗兒淪落鄉間務農(二)他因祖上曾和王夫人、鳳姐娘傢聯宗,便讓嶽母劉姥姥道榮國府求助。(三)劉姥姥見到王熙鳳後,鳳姐先是說到傢事的難處(四)劉姥姥以為求告無望,心裡便突突的。(五)但最終她還是如願以償,得瞭二十兩銀子滿意而去。 7。探微恙互看金玉(第八回) (一)寶釵患病,寶玉前去看望。(二)寶釵要看寶玉之玉,隻見正面寫著通靈寶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壽恒昌”,(三) 反面寫著“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四)寶玉也一定要看寶釵的金鎖。上面寫著“不離不棄,芳齡永繼”。(五)鶯兒說是癩頭沙彌送的,覺得這幾字和寶玉的像是一對。寶釵沒等她說完就把她支開瞭。 8。王熙鳳毒設相思局(第十二回) (一)鳳姐在寧國府園中遇到賈瑞,賈瑞對鳳姐起瞭不軌之心。(二)鳳姐設局懲治,讓賈瑞當晚在穿堂空等挨凍一夜,但他仍情迷心竅。(三)另日又約他在一空屋子等候,讓賈蓉賈薔捉弄他。(四)賈瑞不知是計,羞得無地自容,並給兩人各寫瞭五十兩欠條,還被潑瞭一桶尿糞,回傢後一病不起。(五)隨後一道士送來一“風月寶鑒”,正面為鳳姐背面為骷髏,賈瑞從正面跳入鏡中,其後一命嗚呼。 9。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第十三回) (一)秦可卿死後,賈珍因沒有人料理喪事,乃請榮國府的王熙鳳過來理事。(二)鳳姐剛走馬上任,就抓住瞭寧國府管理混亂的癥結,(三)並制定瞭對應的措施,緊接著不辭辛苦,以身作則,嚴格制度,(四)鳳姐嚴罰一遲到者,打二十板子,革去一月銀米,(五)
禍福所依之義是什麼 禍福有什麼含義
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依啥意思
解 釋
指禍福互為因Guo,相互轉化。即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Ke以變成壞事。 也作【禍兮福所倚,福兮禍Suo伏】。 也簡作【禍福倚伏】,【禍福氣隨】,【Huo福氣依】。
出 處
《Lao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Fu。”
禍是災難、壞事之義,Fu是好事,依是依存,伏是潛伏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 原文是如何的?
:《老子·五十八章》:“禍兮福之Suo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是Zai難、壞事之義,福是好事,倚是依存,伏Shi潛伏
意思是禍與福相互依存,Ke以相互轉化。比喻壞事可饑引出好的最終,Hao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至,有什麼含義
指禍福互為因果,相互轉化。即壞事Ke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 也作【Huo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也簡作【禍福Yi伏】,【禍福氣隨】,【禍福氣依】。
Chu處
《老子》五十八章"禍兮Fu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Huo是災難、壞事之義,福是好事,依是依存,Fu是潛伏
禍福氣依有什麼含義?
禍和福是相伴隨的,偶爾有瞭禍事Fan而會成為福相,偶爾福相的背後隱藏著禍Shi。
標簽:作文經典 上一篇:桃葉渡有關的詩詞 描寫桃葉渡的古詩 下一篇:祝福轉業軍人 送給轉業軍人祝福
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有什麼含義
出自:《老子》第5十八章:“禍兮Fu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Ci目: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Shi義:指福禍互為因果,相互轉化。有時福是Huo,有時禍是福。萬事萬物有他的兩面性。
Shi例: ~。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漢·Jia誼《鵩鳥賦》)
《塞翁失馬》Fu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相互轉化,玄妙無Qiong。
福禍所依此句話前面是什麼來的啊。。還是沒有啊?我記不起瞭
原話不是這麼的!!!
禍福兩相依憂之義
出處《道德經》,禍兮,福之所倚,Fu兮,禍之所伏, 指福與禍互相依存,相互Zhuan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最終,好事也Ke以引發出壞的結果。
福禍相依,有什麼含義?
福禍相依釋讀解義:
比喻Huai事可以引出好的最終,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Jie果。
福禍相依_百度漢語
[Pin音] [fú huò xiāng yī]
[Chu處] 《老子》第5十八章
禍兮褔所依,褔兮禍所伏有什麼含義
【詞目】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Fa音】huò xī fú suǒ yǐ,fú xī huò suǒ fú
【Shi義】福與禍並不是絕對的,它們互相依存,Ke以相互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最終,Hao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
【Chu處】《老子》第5十八章:“禍兮,福之所Yi;福兮,禍之所伏。”
有哪些古時候詩句之義是“好壞參半”\“好中有壞”\“福禍相依”的?
預示好壞參半、好中有壞、福禍相依De古時候詩句:“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Fu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發音 :fú xī huò suǒ fú, huò xī fú suǒ yǐ
Shi義 :指福禍互為因果,相互轉化。有時福Shi禍,有時禍是福。萬事萬物有他的兩面性。
Chu處 :《老子》第5十八章:“禍兮福之所Yi;福兮禍之所伏。”
龔例 : ~。You喜聚門兮,吉兇同域。(漢·賈誼《鵩鳥賦》)
《Sai翁失馬》
福兮禍所伏,禍兮Fu所倚,相互轉化,玄妙無窮。
【Yuan文】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Qi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Huo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Shan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Bu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選自《Lao子·道德經·第5十八章》
【Jian譯】
國之條文寬松無覺,人Min便純樸敦厚。國之條文嚴酷煩瑣,人民便狡Xie詭詐。災禍中倚藏著福祉;福祉中伏藏著災Huo。誰能瞭解裡邊 的奧妙秘訣呢?沒有標準參考。Zheng常的變化為荒誕,良善的轉化為邪惡。人們Wei此感到迷惑,時間已經久遠瞭。所以聖人,Dong作方正而不生硬,語言銳利而不傷人,語氣Geng直而不放肆,光明正大而不耀眼。
標簽:作文經典 上一篇:桃葉渡有關的詩詞 描寫桃葉渡的古詩 下一篇:祝福轉業軍人 送給轉業軍人祝福
生死禍福之義是什麼
提問一:生死禍福 啥意思?(準確的) 形容世事無常,難以估計
提問二:成語:生死禍福之義 生死: shēng sǐ
1、生和死;生或死。
2、偏指死。
3、用來預示堅決。猶死活。
4、偏指生;永生。
5、使。。。生或使。。。死(意動用法)。
6、特指讓人死而復生。
7、謂視如生死之事。
8、謂互相間彼生我死,不可調和。
9、佛教謂流轉輪回。後道教亦用之。
禍福 : huò fú 1、災殃與幸福。 2、指災禍。
生死禍福: shēng sǐ huò fú 人的一生之中的出生、死亡、災禍、祥福。有涵蓋人生世事之義。 禍:泛指人的一生之中的各式遭遇。 造句: 生死禍福是任何人畢生中必須準備的經歷。
提問三:生死禍福是有什麼含義 是指人的一生之中的出生、死亡、災禍、祥福。有涵蓋人生世事之義或泛指人的一生之中的各式遭遇。
提問四:人的生死禍福是由什麼來決定的 中國有句俗話: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基督教聖經說: 凡事皆有定期,天下萬務皆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傳3:1-2)。
這說明,人的生死禍福是由“天”(或上天、蒼天、天老爺)來決定的。
中國人說的“天”,即是基督教說的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
提問五:生死禍福,低眉順眼,這倆詞意思
問題六:須知生死禍福由天定,是非得失不由人有什麼含義 一切因緣生 萬般不由人
問題七:窮愁潦倒,風塵苦旅,連聲諾諾,生死禍福,各有什麼含義 窮愁潦倒:形容讀書人境遇困惑
風塵苦旅:比喻旅途苦累
連聲諾諾:形容十分恭順的模樣
生死禍福:泛指人的一生之中的各式遭遇
問題八:風塵苦旅,低眉順眼,生死禍福各是什麼意思 風塵苦旅 風塵苦旅:fēngchénkǔlǚ
【解釋】形容旅途奔波,忙碌操勞(“風塵”是用兩個名詞作形容詞用。)
◎ 風塵 fēngchén
[travel fatigue]∶比喻旅途的艱辛操勞
出自: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
-造句:一段風塵苦旅後,會發現紅塵多可笑,唯有癡情忘不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