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財富的源泉發財財富佛陀(佛說怎樣獲得財富)
一:佛教的財富觀
財富是任何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資糧。佛教的各式經論中,皆有關於財富的論述。
1。佛陀對財富的觀點
佛教對錢財的觀點是「非善非惡」,佛教認為錢財是必須的,不但是維持生活的需要,也是弘法修道的資糧。依憑借自己正當的勞動獲得的財富是佛教所鼓勵的。佛陀在世時,有許多大富長者都受到佛陀的稱贊。這幾個大富長者有錢財但不吝嗇,他們用這幾個錢財供養三寶。打比方說,須達長者佈施精舍、毘舍怯四事供養,此時的錢財是善的,擁有財富者是值得鼓勵的。
佛教認為,錢財雖是必不可少的,不過不能處心積慮地儲存錢財,或是貪求不義之財。要不然,都會為自己帶來禍患。佛陀住世時曾說,錢財是身外之物,為五傢所共有:一為火燒,二為水漂,三為國王官吏所巧取豪奪,四為強盜土匪所劫奪,五為不肖子孫揮霍殆盡。要是一個人廣生隻是瞭解集旺財富,慳吝不舍,甚至還謀取不義之財,則財富就會是惡的,有時還會為自己帶來禍患。
有如此一則佛教故事:
佛陀在世時,每一天實行乞食生活,阿難是佛的隨身侍者。一次,佛和阿難又去乞食瞭。走到一條水溝旁時,佛忽回頭對阿難說:「阿難!毒蛇!」阿難上去一看,就論:「毒蛇!世尊!」他們就走過去瞭。
那時,有父子兩人在田間勞作,聽說有毒蛇,就跑過來看。不看也罷,一看,兩人有說不出的歡喜。什麼地方有毒蛇!溝旁土裡所露出的,是—壇黃金。於是父子倆歡天喜地的把黃金搬回傢去瞭。
回傢後,父子倆取—塊去金鋪裡兌換。金鋪見他們是窮人,心裡起瞭懷疑,暗暗的去報告瞭官府。一會兒,官府便把父子倆捉去瞭。再到傢中去搜,剩下的黃金也一起查瞭出來。
那個時候是波斯匿王時代,法律上說:凡藏於地下的,都歸國王所有。這父子兩人,就以這個罪名而被判死刑。在刑場上,爸爸忽然想起瞭什麼,對兒子說:「阿難!毒蛇!」兒子一想,比丘說的真不錯,我們是為黃金毒蛇所害而死的,也就望著爸爸說:「毒蛇!世尊!」監斬的是一位佛弟子,聽瞭他們的話,覺得稀奇,就去報告波斯匿王。國王聽瞭,便問他們父子這兩句話的來歷,因而他們把早上在田間遇見的事情說瞭。
國王知道這是佛與阿難說的,對於他們說:「這是佛的開示,此刻你們信不信佛的話呢?」父子回答說:「真是毒蛇,害得我們喪生失命,怎麼還不信呢!」波斯匿王因他們信佛,就把他們開釋瞭。
這個故事說明,貪圖不義之財,會讓人墮落,作惡,乃至喪失生命。
佛教認為,對於自己手裡的財富,假如應用得當,對人對己都是有益的。在當今社會社會,人們的平時生活都需要錢財來維持,許多大眾公益事業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辦成。我們假如能夠將自己多餘的錢財用在造福大眾的事業方面,用在修學的慧命上,則錢財就不是毒蛇,而是凈財。假如我們能用凈財利益他人,改善別人的活法,增添別人的快樂。用福報再增福報,自利利他。通過這種方式,把錢財運用在正確的地方,則錢財就不再是毒蛇,而是菩薩道上的助緣。
2。獲得財富的方式方法
任何人皆盼望擁有財富,但要掌握獲得財富的正確方法。佛經中對於獲得財富的方式方法有詳細的論述。
佛陀認為,一個人如果想獲得財富,應當first of all學會一門技藝作為謀生之本。佛陀在《善生經》中勸誡善生言:「先當習技藝,緊接著獲財物。」佛陀在《雜阿含經》中也說:「始學工巧業,方便積財物。……」
掌握一門技術,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特長。有瞭技術,就可以靠所掌握的技術來創造財富,維持傢庭生活的毫無問題的運轉,獲得教導子女所必需的支出。一個人在江湖上立足,務必要有一定的謀生之道,即便擁有福報,也還need通過對應的技能才可得以實現。
佛陀還主張一個人應當以正當的職業,以合法的手段來獲取財富。所謂正當的職業,就是所從事的職業既不違反國法,也不違反佛法。佛陀在八正道中,明確提出「正命」的要求。所謂「正命」就是從事正當的職業。佛陀要求佛子在從事正命生活時,不能觸犯五戒,也不能促讓別人犯五戒。
對於佛弟子所可從事的職業,佛陀在《雜阿含經》中說:
營生之業者,種田行商賈,
牧牛羊興息,邸舍以求利。
造屋舍床臥,六種資生具,
方便修眾具,安樂以存世。
如是修善業,黠慧以求財,
財寶隨順生,如眾流歸海。
如是財饒益,如蜂集眾味,
晝夜財增長,猶如蟻積堆。
在這一段偈頌中,佛陀告知佛弟子,可以從事種田、經商、放牧、租房,以及建造房屋和傢具出售等職業。從事這幾個正當的職業,再配以聰明的腦袋和辛勤的勞動,則財富自會與日俱增。
佛陀反對佛弟子以非法的手段獲取利益。佛陀在《優婆塞戒經·受戒品》中說:
若優婆塞受持戒已,商估販賣不輸官稅,盜棄去者,是優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墮落,不凈有作。
佛陀勸誡從事經商的弟子,假如受持瞭戒律,而不依照國傢法律的要求交納國稅,或者偷稅漏稅,將應當交納的國稅據為已有,都屬於犯戒,將會墮落。
有些職業,不—定是國法所禁的,但根據佛法,卻是一種不正當的職業,佛教也是禁止的。打比方說從事殺、盜、婬、妄、酒等以解決生活的職業。如屠宰、漁獵,或被雇負責殺人,或制造殺生的器具等,便是與殺有關的非法職業。又如專門從事偷盜或提供賣婬處所,出售婬穢書畫。或者以妄言為業,或是從事釀酒,開設酒吧等,都是佛弟子不能從事的職業。
隨著時代的變遷,佛教信徒所從事的職業也逐漸發生變化。咱們國傢的寺院也從唐代百丈禪師所提倡的農禪並重轉變為農工商並行的方式。現代佛教界獲取財富的方式更加多樣化。打比方說,房租田佃、餐飲素食、佛經流通、參觀門票、經懺佛事等各式不同的方式。
3。財富的分配
佛教還勸誡人們要善於合理分配財富,以發揮財富的最大作用。佛陀在《優婆塞戒經·受戒品》中說:
受優婆塞戒先學世事,既學通達,如法求財,若得財物,應作四分:一分應供養爸媽己身老婆眷屬,二分應作如法販轉,留餘一分藏積俟用。
佛陀認為在傢佛教信徒,應當先學會通達世事,緊接著如法獲得財富。對於自己通過辛苦勞動所得到的財富,應當分作四分來使用:一分用以供養爸媽老婆的傢庭生活;二分用作生產事業的周轉資金,以產生更加的多的財富;還有—分應當積蓄起來,作為不時之需。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也提出瞭相似的財富分配方式。經雲:
始學工巧業,方便集財物,
彼得財物已,當應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
餘一分藏密,以濟於貧乏。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則將財富分為三份來支配。經中說:「一分財寶以充隨日,供給所需;一分財寶惠施孤獨,以修當福;一分財寶拯濟宗親,往來賓旅。」
除瞭將財富作為自用之外,佛陀認為應當將財富佈施給貧窮孤獨的人,是修福的最好辦法。還可將一些財富用於救濟本人的親戚朋友,改善他們的活法狀況。
佛教還特別提倡將多餘的錢財用以佈施需要幫助的人。如《優婆塞戒經·般若波羅蜜品》中說:「能善求財,得已能護,用來道理,如法惠施。」《雜阿含經》說:「居親眷屬中,嫖顯若牛王,各隨其所應,分財施飲食,壽盡而命終,當升天受樂!」
佛教認為,將多餘的財富作佈施供養,不但利益他人,也是為自己和眾生種福田。佛教認為佈施供養有三種福田:
「一恩田」,對於爸媽、師長、沙彌、阿閹梨等,於己有恩德之人,能知恩、感恩、報恩,可生福德,如田地之能滋生長養谷物,故稱「恩田」。
「二敬田」,對於佛、法、僧三寶恭敬供養,由恭敬而生無量之福,如田生谷物,故稱「敬田」。
「三悲田」,以悲愍之心救助貧困,則能得無量之福。於是,有財富要佈施供養,種三種福田,福報則生生世世永久享之不盡。縱然世界毀滅瞭,福報斷然不會毀滅。諸佛菩薩福報之大匪夷所思,原因就在此。
4。財富的經營
財富作為身外之物是變化無常的,假如不明 白經營管理,就會減少乃至失去。於是,佛教將經營財富作為保持財富的重要方式來加以強調。在經營財富上,佛陀勸誡信徒應當看守財富。如《雜阿含經》中說:
佛告婆羅門:有四法,俗人在傢得現法安現法樂。何等為四?謂方便具足,看守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何等為看守具足?謂善男子所有錢谷,方便所得,自手執作,如法而得,能極看守,不令王、賊、水、火劫奪漂沒,不分失。不善看守者亡失,不愛念者輒取,及諸災患所壞,是名善男子不善看守。
佛陀認為,自己辛勤勞動所得的果實,應當好好加以看守。不使財物由於各式外在的緣故而失去。
佛陀告知佛子,對錢財的使用應當不要過於慳吝,被譏為餓死狗、守財奴;又要量人為出,不可過分耗費,而致傢庭經濟日漸困難。不僅平常費用,要有節度,就是供養三寶,也—樣的要量人為出。固然信心懇切,樂意施舍,如由此而引起傢庭經濟的困窘,也會發生障礙的。《雜阿含經》中說:
若善男子無有錢財而廣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為優缽曇花,無有種子,愚癡食欲,不顧其後。或有善男子財物豐多,不能食用,旁人皆言是愚癡人,如餓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錢財,能自稱量,等人等出。
佛陀還告知佛子,為瞭經營好本人的財富,還要防止「六破財業」的危害。佛陀在《善生經》中告知善生:「六破財業者,一者耽湎於酒,二者博戲,三者放蕩,四者迷於伎樂,五者惡友相得,六者懈惰,是為六破財業。」
佛陀認為,一若沉迷於以上六種行為,不但會讓自己的財富遭受嚴重損失,而且還會造成患病、鬥爭、惡名流佈、人不尊重信、傢庭失和等損害。
佛陀為瞭使人明瞭「六破財業」的危害,還分別就以上六種破財行為作瞭詳細的解說。打比方說,佛在論述博戲六失中說:「善生,博戲有六失,雲何為六?一者財產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智者所責,四者人不尊重信,五者為人疏外,六者生盜竊心。善生,是為博戲六失,若長者、長者子博戲不已,其傢產業日日損減。」
佛陀認為,「六破財業」不管對一自個的財富和心身健全皆有很大的損害,所以佛陀刻意告知善生,務必要遠離「六破財業」,避開辛苦得來的財富損失。
佛教的這幾個財富觀,不僅對過去時代有積極意義,對俺們現在的人正確地獲得財富、分配財富、經營財富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佛教佛學為啥有的人能大富貴
學佛行善啊,善又有善報就這樣瞭。
三:佛教的看法,為啥有的人窮,有的人富,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所以佛教說“種善因,得善果”;因果報應,的的確確是絲毫不差的。這一生的貧富貴賤都是前生修來的;許多人都讀過《瞭凡四訓》,其中說到一飲一啄,難道前定,這一生的命數是誰給你定的?是由我們過往亦即前生自己所做的善、惡業所定的,而不是別人定的,這是多麼的公平啊。因 此,假如清楚明白瞭這個規律之後,覺得自己這一生不夠好沒有關系,趁此刻健健康康還好的時刻,努力積極的修行還能趕上。
瞭凡先生清楚明白這個規律之後,他明 白去修因,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這3種因他都修瞭;所謂財佈施得財富,法有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不僅他自己行善,而且太太也幫他行善,整個傢都行善,因此他的命數改變得那麼快;他發瞭財之後,自己並不享受,而是分贈給別人,因此他的活法過得無比的快樂;同時他也很節儉,把自己省下來多餘的財物,再去幫助一些有需求的人,因此他的富貴永久享不盡,生生世世不受貧窮的果報。他明 白因果的道理,明 白佈施增福的方式方法,如理如法的去求,因此就能有求必應。
四:寂靜法師:財富的起源
本文摘選自悟 真 網012 14944。net禪者changer,寂靜法師,實在是對文中這一段話深有感覺,刻意擇選收藏,與君共勉!!!
………
當物質大於精神時,人就會苦,會睡不著,會患病,會多煩惱,會不安;
當精神大於物質時,人處處都是吉祥,都是喜事,都是好事來到。
它會有預兆,就像汽車超載就會搖搖晃晃,拉得少就會很輕松。
……………
正月初五,恭迎財神,那怎麼樣才能賺老錢?財富是什麼?僅僅是指金錢嗎?
怎樣才能產生持續不斷的財富?怎樣將隱形的財富變為實有?
怎樣才能享有生命本來具足的巨大財富?聽聽寂靜法師怎樣開示。
1。何謂財富?
真真正正想要弄懂財富,第1要曉得它有兩個部分,內在和外在,精神和物質,陰和陽。
從物理學上來說,就是能量和物質。
要瞭解財富的轉化規律,財富可以從物質轉化成能量,也可以從能量轉化成物質。
因 此,財富是精神和物質的總和,是陰陽的總和,是虛實的總和。
打比方說,gupiao和銀行存款是虛的,屬於看不到的財富;是實的,屬於看得見的財富。
愛因斯坦早就提出:所有一切的物質都是能量的表現形式。
假如能量非常密集就表現為固體,能量稍微疏松就表現為液體,能量再稍微疏松一點就表現為氣體,假如能量完全疏松就表現為無形態,連氣態都不存在,它便形成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
固然這一切看不到、摸不著,可是它可以轉化。
就像空氣、宇宙射線、太陽能、氮氣都是能量,但這幾個能量我們抓不住,隻能夠通過一種方法來轉化它。
農民就使用瞭如此的方法,他通過種食糧把太陽能、氮氣、土壤的養分、水分等轉化成食物,就是從無形轉化為有形。
中國古代人們把能量叫德,《易經》中說厚德載物。
厚德就是能量,所以一個人無德,總之沒有能量,他就沒有可能取得成功和物質。
有人沒德亦有錢,但一旦有瞭物質卻沒有能量時,悲慘的命數必定來到。
假如有能量,即便沒有物質,但一定處處皆是吉祥、喜悅和幸福。
因 此,要瞭解能量對生命的貢獻,能量是財富重要的表現形式,能量等於看得見加看不到的,等於物質加精神。
一個人財富的總和,是精神和物質加起來的總和,亦即財富的組合,這是衡量一個人財富的方式方法。
2。怎樣獲得財富?
農民種地是借用自然界的力量建造出瓜、果、食糧,而不是自己去創造。
在宇宙中,能量跟物質是一個動態的平衡;在生命裡,精神跟物質也是一個動態平衡。
於是就悟到,怎樣增長物質?就是打破平衡讓精神快速增長。
物質的提升會很慢,但精神會很快上去,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能量,借助宇宙規律將能量自動轉化成物質,這便是運用宇宙規律。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精神多還是物質多?
當物質大於精神時,人就會苦,會睡不著,會患病,會多煩惱,會不安;
當精神大於物質時,人處處都是吉祥,都是喜事,都是好事來到。
它會有預兆,就像汽車超載就會搖搖晃晃,拉得少就會很輕松。
因 此,當一個人判斷自己已經很沉重的時刻,就要果斷地把物質丟棄,緊接著主動將物質轉化為精神,要不然災難就要降臨。
當我們心不安並開始碰到一些麻煩、災難、不順的時刻,這便是老天爺在提醒大傢需要提升精神瞭;
當我們恭喜別人發財的時刻,就會感覺到自己也發財瞭。
當我們不歡喜的時刻,給予別人一點歡喜,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就變得歡喜瞭。
於是,財富來自於哪裡?來自於給予。
用佛法說財富就是從福田中誕生的,“福田”一詞,在傳統文化之中就是指德,在物理學中就是指能量。
福田之義就是像田地一樣會生長出福報,打比方說,財富就是從福田中生出來的。
佛法談到瞭生命裡有三大福田:
第1大福田:報恩福田。爸媽就是我們的大福田,假如我們沒有福田,就像農民想收獲蘋果卻沒有田地一樣。
所以務必要有田,田之義就是生長萬物,地之義就是包容萬物。俺們這顆心又叫心田,亦稱心地。
因此看一個人有還是沒有福,就要看他對爸媽孝不孝順。
爸媽就是我們的根,就是我們生命的起源,假如我們把生命的起源堵住瞭,就不是有還是沒有錢的問題,不是有還是沒有福德的問題,而是整個生命都將沒有。
沒有爸媽所有的都會消失,不過我們常常將俺們的根忘記瞭。
就好像沒有根的樹會長得很空洞,根紮得深的樹會長得很茂盛。我們有瞭根才會有福報,根越深福報才會越多。
因 此,我們要往往意念本人的爸媽,當發工資、發獎金、生意紅火的時刻,我們要第1個想到爸媽。
第2大福田:功德福田。功德指的是聖賢,我們要禮敬一切聖賢,學習他們的一切規律、真理和智慧,這樣做就會產生一種功德。
當我們都跟功德大的人連接之後,功德就會傳遞過來。
就好像高壓線一樣,當我們搭一根線連接過去的時刻,假如它有一萬伏的電壓,傳過來就是一萬伏電壓。
佛、法、僧,還有聖賢大德,就好像是發電站。因 此,我們要多去供養、連接。
經常提到的供養不是守舊的供養——給錢給物,當然這樣也沒有用錯,但更加的重要的是要把他們的思想傳播和發揚,這才是最有利的供養。
第3大福田:慈悲福田。慈悲福田又叫做貧窮福田,我們要升起慈悲心,去幫助那些貧困苦難的人。
打比方說,國傢有地震之類的災難,我們就要為那些災區的人做一點什麼;
再打比方說,過新年的時刻,看看我們的周圍有啥需要幫助的人,就去幫助他。
假如我們的公司賺瞭一千萬,就能夠用二十萬去關懷左鄰右舍效益不好的公司,這會積累特別大的福分。
獲得財富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其實也就是說,許多人對財富沒有覺醒,賺money到底要幹什麼?許多人認為是累積數目。
其實也就是說錢是拿來產生作用的,打比方說,手機是用以打電話的,不是用以保存二十年的。
生命亦不是要永遠不死活一萬年,假如活一萬年不起作用,就白活瞭一場。
打比方說,我們不買一萬塊的LV包,將錢施舍給江湖上貧窮的人,這便是舍錢,這便是發財。
一萬塊,買一個包就沒有瞭,我們隻能拿包炫耀下,但之後還會空虛,感受未到高檔的幸福。
再高貴的奢侈品對生命不會造成改變,就像給螞蟻的窩弄鱷魚皮鑲鉆石,螞蟻還是螞蟻。
而當我們佈施的時刻,將會有富有的體驗感覺。
我們務必要記住富有的體驗感覺,由於貧窮的體驗感覺是對生命最大的傷害。
有瞭錢拿去幹什麼?——“有財此有用”。
好多人覺得有瞭錢可以買房買車,逍遙自在。不是!!!這不是目的。
但要記好瞭,買好車,不是給自己買;買好房子,亦不是給自己;穿好衣服,亦不是給自己;享受一下,亦不是給自己享受。
隻若不是給自己,就是功德!!!隻要給自己,就消福報!!!
隻要我們更加的多地利益人,錢就不算問題,錢就是我們生命價值的附產品。因此我們要去想怎麼樣能利益到他人的生命。
怎麼做呢?很簡單,就是天天想菩薩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想眾生需要什麼,怎樣滿足眾生的需求,引導眾生的向往。
因 此,在我心中,要把生意做好僅有一條路:向菩薩學習。
無人像菩薩一樣把“生意”做的如此好,菩薩甚至不做“生意”,卻把“生意”做到頂端。這便是不做生意,卻能把生意做的更佳。
我們如果想,怎麼樣能真的幫忙到別人,這便是成就別人的生命。
我們成就別人的生命,用傳統文化的論理來說,就是“厚德”,厚德就自然會產生一個結果——財富、名利會自動呈現。
人最大的智力和成就不是弄清世界,而是搞明白自己;最大的財富不是賺得金錢,而是賺回生命的價值和喜悅。
當生命回歸瞭,一切外在的財富、名譽都將無法拒絕地追隨和歸屬。
五:佛說怎樣得財富?
此刻世間人迷於物欲,迷得很深,迷得很重,這是所有一切天災人禍的源泉;解救的方式方法是幫助他覺悟。你幫助他覺悟,你跟他講經說法他不聽,他說天天學經教,這東西不能發財,他的意圖在發財,他的意圖在升官。我學這東西升不瞭官,也發不瞭財,他排斥、他拒絕。其實也就是說怎麼樣?他搞錯瞭,真真正正學這東西,真的能幫助你發財、幫助你升官。 如何知道?你去念《瞭凡四訓》你就知道。袁瞭凡接受雲谷禪師的教誨,改造命運,發財晉職。他不是出傢人,他在傢,不僅發財晉職,還延長壽命。不但如此,他命中頭沒有兒子,學習這個法門他得瞭好兒子。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求財富得財富,求兒女得兒女,求長壽得長壽,求作佛皆能成佛,這是最難的,世間功名富貴小意思,哪有求未到的道理!!! 他為啥會求得到?他明 白因果。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果報!!!果必定會有因。佛不,你曉得果報之因。你修因,當然你果報現前,升官有升官的因,發財有發財的因。發財的因是什麼?佛教菩薩無量法門匯總到最後就是一個佈施。佈施裡面有三種,有財施、法佈施、無畏佈施,你要是把佈施詳細說明,那麼這樣就是全部的《大藏經》。 可以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說的什麼?就是說的佈施。這個三大類:財佈施得財富,愈施愈多;法佈施得聰明智慧;無畏佈施得健康長壽。世出世間法就是一個大的因緣果報。九法界眾生離不開這個范圍,諸佛如來教化眾生也離不開這個原理原則。所以佛門才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我們想發財,你不修因,你財從哪來? 我們看見現前江湖上有許多發財的人,擁有許多的財富,我們很清楚,過去生中修的因,今生得果報,命中頭有財!!!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那是緣;因有緣,果報就現前瞭。命中有財,什麼事情不幹,天天坐在那地方,那發不瞭財,為啥?有因沒有緣。不管從事哪個行業,緣!!!自自然然他就發起來瞭。假如你沒有種因,再好的緣遇見瞭,你也發不瞭財,你沒有這個果報。 這個因好比是種子,我們用植物來作比喻,緣是土壤、水分、肥料、陽光,這都是緣。你有好的種子種在土地上,土地很肥,它有肥料,水分、陽光充足,這個種子自不然就生長,它會開花結果。假如你緣具足,我有土地,這個土地有水分,肥料都不錯,陽光都很充足,你沒有種子,這個土地長不出東西出來。你有種子,你沒有土地,你這個種子放在茶杯裡頭,放一百年它斷然不會長出來。像這個桃,這個桃核你把它放在茶杯裡頭,放一百年,它斷然不會長成桃樹,它不會結果。所以種子、因跟緣結合它就現行瞭,才會開花結果。 佛給我們講瞭,佈施是種子。財佈施,那你有財的種子,你命中頭有財;法佈施,你命中頭有智慧,有智慧你要讀書,你要求學,讀書求學那是緣,你智慧開瞭,智慧能起作用,成就自己,成就眾生;無畏佈施果報得健康長壽。《法華經》上講得好,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經上講瞭十條,這個是宇宙之間的大道理。假如我們真的清楚明白、搞清楚,不再懷疑瞭,對這個起瞭信心,改造本人的命運不難,人人皆能辦得到。可以改造自己命運,可以改造你傢庭命運,可以改造社會命運,可以改造國傢命運,可以改造整個世界命運,哪有辦未到的事情!!!辦未到是你不知道這個規律,你不曉得這一個辦法,你對於這幾個理論方法沒有自信,那麼這樣就是一籌莫展。 末後這兩句說得好,‘於一切處莊嚴中,皆由諸佛能演說’。佛對於眾生的恩德,就在這一句能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我們看。佛的福分,佛的智力,佛的健康長壽,真的做出來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肯學,你不學怎麼行?假使你肯學,假使你肯修;學是求解、求智慧、求知識,修是把自己過去所有一切錯誤修正過來。大傢對於宇宙人生錯誤的念頭,譬如今天有人想發財,想許很多多發財的方式方法,錯瞭,你所想的是什麼?全是緣。像種樹,種果樹一樣,你想什麼?我這個土地要好,土地肥沃,我這裡水分好、充足,陽光好,我一切照顧周到,不過怎麼樣?沒有作物的種子,費瞭多少功夫,到最後你這塊土地上長不出東西出來。沒有稻種它怎麼能長出稻出來,沒有瓜種長不出瓜來,沒有桃種長不出桃樹,沒有種子!!!這便是什麼?你的念頭錯誤瞭。你想發財,你務 必要修發財的因,因是財佈施,對於財很吝嗇不至於施舍,你不種因,你希求果報,這個錯誤。 我們在佛法裡面明 白這幾個道理,知道這類辦法,我想得財富,我怎麼做?修財佈施。我今天無財,我有一塊錢,我佈施一塊錢;我有兩塊錢,我佈施兩塊錢,這便是在修,誠心誠意的修,你的心願是圓滿的,你的因就是圓滿的。俺的財富隻有如此多,我統統都拿來做好事、做善事去瞭,你的功德是百分之百,你那個因是百分之百;有億萬財產的人拿出十萬、百萬,那是他的九牛一毛。他要跟一個窮人兩個相比的話,窮人修的福是百分之百,他修的是千分之1。萬分之一,他得的果報少,窮人得的果報多、圓滿,這個才合道理。老天不負苦心人,才公平。要不然的話,修福隻有不缺錢的人能修福,窮人就不能修福,這就太不公平瞭,那麼這樣就不合乎天理瞭。天理是公平的。所以修究竟圓滿的福分,究竟圓滿的智力,人人皆有分。問題是你懂不懂這個規律?你會不會修?今天時間到瞭,我們就講到此地。
六:人的人生應該擁有多少財富真的是有定數的嗎?
是的,是照你前世修的福分而定的這一生財富,因果通三世,福報一享萬立刻就得死,舉例子貪官呵呵,財佈施可以修財就是多行善緣,多捐錢給所需的,舍得才得到,不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