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的變化規律周易配對卦象(六十四卦變化原理)
一:《周易開講》——卦變爻變說的發展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均由六爻組成,共三百八十四爻。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卦,不管一爻變或數爻變(即陰爻變陽爻或陽爻變陰爻),均必轉化為另一卦,謂之“卦變”。而致使“卦變”的某一卦中具體爻象的變化,稱“爻變”。
《周易》哲學,以變動為本,各卦各爻皆處在隨時變動的情態之中。故《系辭上傳》雲:“爻者,言乎變者也。”即謂三百八十四爻均是模擬事物的變化運動的情態。於是,漢以後易傢言“卦變”、“爻變”者大有人在,其立說之本源,無不由《周易》象征哲學的“變動”特色所致。
細察“卦變”、“爻變”兩種概念的涵義,實是互為關聯溝通的。凡“卦變”現象,必定會有“爻變”才能形成;凡出現“爻變”,也必然要造成“卦變”。故分來講之,有“卦變”、“爻變”之別;合來講之,“卦變”、“爻變”並具通同之理。誠然,前人所雲“卦變”,多有從狹義角度規限其名,特指“某卦自某卦變來”的諸卦生成體系,實際上這隻是易學史上研討“卦變”規律之一端,未能盡括“卦變”的全部現象。於是,本節所論“卦變”、“爻變”,則從廣義上剖析古時候易傢,特別是兩漢註重象數的學者,在此類問題上所作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索,以明其大致發展輪廓及其主要創獲。
易學史上言“卦變”之始,當推溯至先秦時代的易筮實踐。《左傳》、《國語》所載諸多筮例中,常常有“之卦”說;“之”之意為“變動”,即說明揲蓍占卦時出現的各式卦變情狀。至西漢焦延壽撰《易林》,以一卦變為六十四卦,共得四千零九十六卦,揭示瞭以蓍卦為用的卦變體系。但這類“卦變”,尚屬演蓍筮卦過程自然產生的帶有隨意性、概率性的卦爻變動現象;而著意開辟新徑,從《周易》“象數”的內在變化規律挖掘“卦變”、“爻變”的,則以京房、荀爽為較突出,至虞翻易學出,遂使“卦變”、“爻變”說進展到登峰造極的境地。
從目前可以考索的材料看,當東漢末虞翻的《周易》學說出現之後,其所創立的各式“卦變”、“爻變”條例,不僅囊括瞭前人涉及過的范疇,更開創瞭自成理緒的嶄新的體式,形成瞭一系列至為非常繁雜的含有細密金科玉律的“卦變”、“爻變”理論。綜觀虞氏易說,其最主要的“卦變”、“爻變”義例約有四種類型:一曰“爻位消息推卦所來”,二曰“之正”,三曰“《乾》《坤》變《坎》《離》”,四曰“震巽特變”。茲略述如次。
其一,爻位消息推卦所來。
這是虞翻所倡揚的最要緊的一項卦變條例,強調六十四卦陰消陽息之旨,推明卦變之所由來。其說以十二消息卦《復》、《臨》、《泰》、《大壯》、《夬》、《乾》、《姤》、《遯》、《否》、《觀》、《剝》、《坤》為主,認為六十四卦中的其他各卦當由十二消息卦變來。故一陽五陰之卦,生自《復》、《剝》;一陰五陽之卦,生自《夬》、《姤》;二陽四陰之卦,生自《臨》、《觀》;二陰四陽之卦,生自《遯》、《大壯》;三陰三陽之卦,生自《泰》、《否》。但其中也有變例,變例以一陽、一陰之卦為多。
虞翻所立這一“卦變”法,是一套至為嚴密而完整的易學條例。盡管虞氏的研《易》專著皆已亡佚,但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虞氏易註之盛大豐富,較之漢魏其他各傢則最為完備,故足以從中歸納出這套頗有創見的“卦變”體系。
其二,之正。
虞翻現存的易說資料中,用“之正”法以解《易》者甚多。
“之”,猶言“變”; “正”,指陰爻居陰位(偶位)、陽爻居陽位(奇位)。這是虞翻提倡的一種“爻變”條例,認為六十四卦中,凡爻位不正者,皆當變而之正,即《十翼》中的《彖傳》、《象傳》常言的“正位”或“當位”。也叫“之變”。按照此例,則初爻陽、二爻陰、三爻陽、四爻陰、五爻陽、上爻陰,六爻皆正,卦成《既濟》,爻位乃定,故又曰“成《既濟》定”。
其三,《乾》《坤》變《坎》《離》。
此亦為虞翻倡立的“卦變”條例之一,謂《乾》、《坤》兩卦的2。五兩爻互之(變),以成《坎》、《離》。其法即:《乾》卦九五之《坤》六五,九二之《坤》六二,則《坤》變成《坎》; 《坤》卦六五之《乾》九五,六二之《乾》九二,則《乾》變成《離》。李鼎祚《周易集解》偶有引及虞翻以此例釋《易》之說,多側重於解說《坎》、《離》兩卦。
其四,震巽特變。
在虞翻的“卦變”條例中,又有“震巽特變”之例。虞氏認為,八卦中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六者都有形質;唯震為雷、巽為風,二者無形,故其卦須“特變”。特變之法,使震變成巽,巽變成震,和其它卦變之例不同。但虞氏“震巽特變”的條例,乃有時用之,並 不是凡有震、巽之卦皆以特變言。
虞翻倡立的各類“卦變”、“爻變”條例,均是用來解說《周易》經傳的“象數”內涵;而其條例的預示方式是多樣的,其中尤其是以六十四卦“爻位消息推卦所來”最見完整細密。虞翻言“卦變”、“爻變”,又是通過匯總前代易傢如京房、荀爽等人的舊說而創立的,對後世的易學研究產生瞭頗為重要的作用與影響。清代學者張惠言以善治虞氏易名傢,所著《周易虞氏義》、《周易虞氏消息》等書,對虞翻“卦變”“爻變”之例研討至深,尤其對虞氏推明諸卦因陰陽消息所變之由來考辨甚詳;凡虞註有闕,或以為支離未合其例者,皆采他說以補足之。但易傢也有極力指摘虞氏“卦變”、“爻變”說者,且對虞氏推卦所自來之說攻駁尤甚。如清代焦循《易圖略》載《論卦變》一文,詳辨虞氏“卦變”之例,指出:
然則卦之來,自《乾》、《坤》,一也;自六子,二也;自十辟,三也;上下相加如《損》、《益》,四也;上下剛柔相變如《小畜》、《履》,五也;兩象易,六也;兩爻齊之,如《遯》先生《訟》,次生《中孚》,七也。謂諸卦各有所自來乎?謂每卦兼有所自來乎?予於此求之最深最久,知其非《易》義所有,決其必無此說。
這一批駁,兼虞氏“卦變”的正例與變例來講之,所論亦頗能切中虞氏之弊。然“卦變”之說切合《易》義與否,誠屬可議;而虞氏精研前人舊說,獨創出一套至臻細密的“卦變”、“爻變”體系,使漢代《周易》“象數”學顯現瞭顯著的新發展,其在易學史上的意義與作用那麼是不可低估的。
二:問下易經六十四卦是如何算出來的,演變出來的規律
first of all有八卦:
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離lí、艮gèn、兌duì。
也叫經卦、單卦、三爻卦、小成之卦,由陽爻“—”、陰爻“- -”排列而成,是由三個爻自下而上排列而成的記號。有的人亦用漢字“三求平未,鬥非半米”來記八卦符號。
將兩個單卦上下組合,即為六十四卦中的一卦,稱重卦。
三:【六爻】八宮卦變規律-歸魂卦與遊魂卦
學過排卦的friend,一定會發現六爻從下面的初爻開始改變,一直變到五爻之後,並不會繼續向上,反而就會降回四爻,形成歸魂卦,這是哪些原因呢?
卦變師法於天地自然。
『物必自腐而後蟲生』,所有改變必由下、由內、由己開始。
當卦變從初爻開始運動,累積的基蘊將開始發力,結果將沖破內卦,個人對事物的作用與影響力也開始顯現於外,開始被別人看到,周圍甚至世界都會由於你而開始改變,以蝴蝶效應之姿,推動命運之巨輪。
舉個例子,人傢說教學相長,當一個人對英語很感興趣,努力鉆研相關知識,畢業之後在學校當英文老師,由於他自己也不斷加強教學竅門,甚至考取許多證照,所以廣獲學生與傢長好評,之後他開始發展本人的事業,學生越收越多,終於成為如日中天的一代名師,但已經取得成功的他,會就這樣待在原地嗎?
不會的。
他已到達一個階段性之頂點,那麼接下去,這個老師也許會出書、出教材。例如賴世雄、謝孟媛,或者成立連鎖培訓學校,教而優則商,就好像新東方的俞敏洪。
但沒有不下降的上升。
當爻力升至五爻, 物極必反,此時力量又將再次轉彎。
就好像植物一樣,春天發芽,夏季盛大,盛大至極點並不直接消散,仍要歷經秋天的衰敗,到達萬物寂滅卻潛藏生機的冬季,再重新進入下一個循環。
由內推動外變到頂之時,外變又開始反過來作用與影響自己一身,所以四爻這個代表出入口的爻位,首當其沖地會發生變化。
為啥呢?
葉子變黃瞭,一葉可知秋。當生命開始衰敗,中醫如是說『有諸於內,必形於外』。外罫之始為外卦之人位,也是外變之初,所以衰敗也會從這裡開始。
而四爻等同於出入口,傢門外,城門外,人要由外而返,正在門口呢!!!所以四爻是遊魂卦。
但落葉終要歸根。接下去,內卦也會回歸到本位。例如乾罫的遊魂罫是風地觀,而歸魂卦是火天大有,內卦是還是不是又回到瞭乾卦,就好像遊子回到傢鄉,而內心也返樸歸真瞭,因此叫做歸魂卦,是還是不是很形象?
當然假如繼續上升,外卦的上爻也變之後,譬如乾卦就會變坤卦,那麼這樣就不是原來的卦宮,整個都亂成一鍋粥瞭。
京房易不同於此刻用的八宮ˇ卦變,有十六卦變,目前俺也不知道究竟是怎麼變法,繼續努力吧!!!
四:易經尋根: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有何根據
易經的核心系統是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個卦象的排列順序,是特別值得鉆石的。first of all要搞清楚的是,一共有多少種排列方法?其次是要弄清楚明白為啥呢要那樣排列?
其中一種,也是最正宗的一種,就是《周易》原文中的六十四卦排列順序。民間傳承下來一首詩歌,用以讓大傢通過背誦而熟悉這個順序: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傢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這首詩最早出此刻朱熹的《周易本義》裡,聽聞是朱熹寫的,也或許是他從民間搜集來的。從詩中可以看見《周易》六十四卦,分成瞭三十二組,兩卦一組。如乾坤兩卦,就是一組,屯蒙兩卦又是一組。而每組的兩個卦象又有兩個規律:一是前面一卦的陽爻、陰爻,在後面一卦相同位置全部進行陰陽互換。如前面一卦乾卦從下到上六根陽爻,後面一卦坤卦就從下到上換成六根陰爻。二是把前面一卦的上下六根爻,到後面一卦進行上下顛倒,如屯蒙兩卦,前面一卦屯卦上卦為坎,下卦為震,從上到下六根爻一個顛倒,變成蒙卦就是上卦為艮,下卦為坎。主要就是這兩個規律。
不過兩種調換方法,還是存在著重大的不同。打比方說坎卦和離卦是一個組合,遵循的是跟乾坤兩卦相同的六根爻在同等位置陰陽互換的模式。由於把離卦的六根爻上下顛倒,還是一個離卦,隻有把六根爻陰變陽、陽變陰,才能變成坎卦。當然坎卦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坎離合成瞭一組。遇見同樣問題的還有中孚,六根爻上下顛倒還是中孚,隻能陰陽互換,才對應出小過卦。當然把小過卦六根爻上下顛倒,也是小過,因此隻可以選擇陰陽互換。
還有,把六根爻陰陽互換和上下顛倒,根本上是不一樣的。如晉卦和明夷卦一組,用的是上下顛倒模式,假如換成陰陽互換模式,晉卦應該換成需卦。而需卦已經跟訟卦成瞭一組。所以晉卦隻能與明夷卦配成一組。所以務必要用這兩個模式,才能把六十四個卦象全部配成對。
那麼這裡就顯現瞭一個問題:既然每一組卦象的結合模式是不一樣的,那麼兩個卦象之間是否存在連接的關系?打比方說乾卦和坤卦,是兩個單獨的卦象,還是互相發生作用的?
曾經看見許多文本,是解讀《周易》六十四卦的順序的,認為六十四卦代表事物的六十四個發展變化過程,從乾卦開始,緊接著進入坤卦,再進入屯卦,再進入蒙卦……最後到未濟卦結束。認為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就是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過程。有的文章講得頭頭是道,打比方說說為啥呢晉卦後面是明夷,謙卦後面為啥呢是豫卦,都是一種連接和遞進關系。
從筆者長期的研究來看,這種解讀或許是值得商榷的。由於每一組的兩個卦,前後兩卦要麼是陰陽互換的,要麼是上下顛倒的。究竟是什麼事物的運行,是這樣不斷相反地發展變化的?而且還不是一種模式,是兩種模式。今日是乾,明天是坤,後天是屯,再後天是蒙,再後天是需等等,似乎一個人今天朝南邊走,明天朝北邊走,今天在往上走,明天在往下走,今天站在光明的一邊,明天站在黑暗的一邊。今日是陽多陰少,明天是陰多陽少。這符合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嗎?而且三十二組卦象之間,是否也存在著一種連接和遞進關系?要是存在的話,根據何在?
比較客觀的理解,或許應該是古時候的人為瞭讓學習易經的人方便記住和查詢六十四個卦象。打比方說把六十四個卦象配對成三十二組,就容易記好瞭,隻要記住需卦,並且也可以記住訟卦。記住瞭中孚卦,並且也記住瞭小過卦。記住瞭離卦,並且也記住瞭坎卦。記住為既濟卦,並且也記住瞭未濟卦。等同於隻要六十四個卦象,隻要記住瞭三十二個卦象,另外三十二個卦象就能夠變出來。隻要把卦爻上下顛倒,或者把卦爻陰陽互換,就知道瞭另一個卦。至於在這個順序中,卦象與卦象其實沒有任何連接關系。(周秋鵬)
五:八卦的變卦和互卦是如何算出來的,有計算方法嗎
這幾個都隻是易卦中的人為定義。
1, 主卦---卜筮得到的本來卦畫。指的都是六畫卦,不是三畫卦。
2, 互卦---把主卦的最上畫和最下畫去掉,剩下四畫;以這四畫的上三畫作上單卦,下三畫作下單 卦,構成新的六畫卦(復卦),此六畫卦就是互卦。
3, 變卦---主卦的六爻(即從上到下的六畫),卜筮時有動靜之分,動則變靜不變,陽動變陰,陰動變陽,這樣的結果產生瞭新的六畫卦,此新六畫卦就叫變卦。這個變化過程叫做卦變。其實也就是說由主變互也可以看成是卦變,但在實際操作中不常用到,所以沒有人關註。
六:六十四卦為啥呢分宮,又依何原理 ?
漢代京房所分。
八宮好理解,就是爸媽兩人各帶三男三女,乾帶三陽卦震坎艮,坤帶三陰卦巽離兌。
每宮由上面八個卦統率七個變卦,分別為從一世到五世到遊魂到歸魂。打比方說乾宮,一世是在乾卦基礎上一爻變,二世二爻變,依此類推。變到極致,便又向乾卦復歸,所以有遊魂和歸魂。
用意是通過爻象的變化反映陰陽消長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