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來歷起源易經周易算命(為啥叫易經)
一:易經起源
相傳早在5000年前,由伏羲畫八卦,並創六十四卦。伏羲是依據自然界的現象畫出八卦。那個時候伏羲氏發現瞭不少宇宙奧妙秘訣,但未有文字之記錄載入而失傳。至周文王時,被文王揭發瞭伏羲氏所發現的奧妙秘訣,經文王參透八卦奧妙秘訣後,發現內裡是包羅宇宙奧妙秘訣,同時具備人生
相關的一切原理、原則。後文王作易,以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記下宇宙所存在的六十四條大道理,傳於後世。
至孔子時,他50歲才學易,他認為易經所記錄載入的都是宇宙宏觀真理,因而他開始鉆研周易,用一生之精力將易經進行批註成為系彖辭,並且創出十翼,緊接著傳於後世。從此以後由東周、兩漢、宋代發展到現在,是我國歷史上流傳最久遠之經書,所以被譽為『群經之首』及『中華第1經』。
二:《易經》的源頭
近日對玄學很有興趣,無意間电话讀書推瞭《張其成講易經》這本書,這算不算招引力金科玉律,於是一拍即合,先看懂最本源的才是最快的學習方式。
先來說說《易經》的文化地位,書中用三個唯一來概括。
《易經》是人類軸心時代唯一由符號和文字系統共同構成的書。軸心時代是指公元前500年左右,那個時候正值咱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全地球最牛的思想和幾乎都是在那個時代誕生的。釋加牟尼、孔子、老子、畢達哥拉斯幾乎同時登場,之後墨子、蘇格拉底、柏拉圖,再緊接著孟子、莊子、亞裡士多德。這一時期,世界的四大文化的經典出瞭其三,印度文化的《吠陀經》,西方文化的《聖經》,中國乃至亞洲文化的《易經》。最後一個是伊斯蘭文化的《古蘭經》
《易經》是中國文化史上第1個儒、道、佛都共同信奉的書。《易經》在儒傢被叫作五經之首,《易》、《詩》、《書》、《禮》、《春秋》。道傢信奉的三玄《道德經》、《莊子》、《易經》。明代大師王陽明也在易學裡玩出瞭心學的思想。《易經》裡亦有講因果報應,所以佛教也信奉《易經》。
《易經》是中國科學史上唯一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都產生重要作用與影響的書。
接著來說說《易經》的作者。
傳說三皇的伏羲創造瞭八卦,神農氏作《連山易》,軒轅黃帝作《歸藏易》,最後是周文王作《周易》,因此也稱“三易”。但前兩部已經失傳,我們此刻看見的《易經》是《周易》,那《周易》是怎樣誕生的呢?
看過《封神演義》的都明白知道,商紂王暴虐無道,姬昌是商朝末年一個叫周的諸侯國的首領,亦稱西伯侯,由於實行仁政被商紂王嫉妒,就為一些小事被囚禁在瞭一個高臺之上。關進去的時刻82歲,到89歲才放出來。
西伯侯百無聊賴,就天天觀天象地理,用草棍排列圖案,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出瞭六十四卦。西伯侯推演出六十四後,驚嘆它卦包含著宇宙萬事萬物的大規律,便記錄瞭下來。《周易》一部分是經文,叫卦爻辭,一部分是傳文,解釋經文,其中一部分文字也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寫的,成書西周初期,距今有三千年瞭。
在西伯侯演繹這六十四卦的時刻還發生瞭一件事。商紂王得知姬昌在推演,想試探他測的準與不準,就派人把他的長子伯邑考殺瞭做成肉湯送過去,西伯侯知道那是他的兒子,但為瞭保住性命,還是忍痛吃瞭下去。商紂王一看西伯侯這都算不出來,就放松瞭警惕,把他給放瞭,最後商朝覆滅。
除瞭《易經》本作,孔子也曾經為《易經》著書。有一個成語叫韋編三絕,講的就是孔子喜歡讀《易經》。有一天孔老夫子突然看懂瞭,感觸著說:“原來《易經》不是講算命的,而是講天命的。”此一年孔子50歲,於是有五十而知天命的講法。孔子對《易經》進行瞭註解解讀,便有瞭《易傳》一書。
至此,《易經》這本書經過三皇的創作,又經由周文王推演瞭經文,孔子作傳文,最終變成瞭中國歷史上最經典悠久的著作之一。
三:易經的最早起源
由伏羲畫八卦,並演化至64卦
由文王演化出卦辭
再由孔子寫說明
四:02《易經》的源頭
一種說法是易經是地外文明,易經的初創是一組神秘的符號,這組符號,有人推測不是地球人建造出來的,後來地球人把他翻譯出來便成瞭易經;
一種說法是易經是史前文明。有一種假說,文明進展到極度文明的時刻會被毀滅掉,毀滅後來的重建,易經就是上一個文明留下來的;
最後一種說話是《易經》的作者是伏羲,伏羲是我們咱們國傢的人文始祖,在咱們國傢有三皇五帝之稱。伏羲就是三皇之一。
天是陽,地是陰;男人是陽,女人是陰,萬事萬物都有陰陽;
曾國藩對易經的非常有研究;明 白權衡利弊;明 白自己功績大的時刻更要謙卑低調;最後才得以渾身而退;
在三國時期:曹操——天時 孫權——地利 劉備——人和
關於八卦,下一篇文章再解釋;
五:易經講的是什麼?
; 01
《易經》主要思想講的是樸素深刻的自然金科玉律和和諧辨證思想。《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相互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元典,就是說《易經》是中國5000年文明的一個載體。易經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說”,即簡易、變易、不易。《易經》可以看作是匯總這幾個預測推算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內容涉及哲學、、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范疇。
《易經》本身有三個層面在演繹。當今社會和西方文化所認識的“變”的部份,所謂“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種認識論,隻是《易經》的一個過程,不是《易經》要表達的主題。我們看《易經》都是從變的角度去看,事實上《易經》的本懷到底給我們解釋瞭一種什麼狀態?到底《易經》要帶領我們去到一個什麼去處?這便是《易經》的“學”和“用”的一個關聯。
《易經》的效果在於指點人們深入觀察大自然的各式現象,認識天地、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科學奧妙秘訣,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遇,在相對較好的環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六:易經講的著重是什麼內容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隻有《周易》。《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
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金科玉律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國人民5000年智慧的結晶。《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推算,而《易經》便是匯總這幾個預測推算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
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范疇,是群經之首,儒傢、道傢共同的經典。
更多閱讀:
周易和易經的不同:
許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也就是說是錯誤的,簡單容易的說周易和易經的不同就是從屬關系上的區別,《易經》蘊含瞭《周易》。如《周禮‧春官‧大卜》所說:“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依照南懷瑾說法周易和易經的不同在於:《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刻,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傢的文化、道傢的文化,有部分是從文王著作瞭這本《周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傢之說,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些卦。
其實也就是說易經有三易之說。1。《連山易》,2。《歸藏易》,3。《周易》。
參考資料來源:知識混裝大無極-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