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第七簽文昌梓潼帝君(帝君解簽大全查詢100簽)
文昌帝君簡單介紹
道教神仙 神仙學說 神仙的特征 成為神仙的基礎
修仙的途徑 神仙的等級 先天尊神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禦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星君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鬥姆 60甲子神 山川河海及雷部諸神 東嶽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帥 雷公電母
龍王 雨師 風伯 土地神及地方保護神 城隍 門神
土地 灶神 財神和福祿壽星 財神
福祿壽星 冥司神靈 酆都大帝 十殿閻王 得道仙真 觀音 八仙 媽祖
關帝 呂祖 王靈官
臨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開漳聖王 三山國王
目錄
來歷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文昌宮。一說在北鬥魁前,一說在北鬥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文昌封為帝君,並且又稱梓潼帝君,當是元仁宗時之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明史》的《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張亞子即蜀人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為紀念張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後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合稱,張育即傳稱張亞子。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並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亞子為英顯武烈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宋理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叫作文昌帝君。隨著宋代道教尊梓潼神為梓潼帝君,各地宮觀紛紛設立梓潼帝君神殿,供奉梓潼帝君神像,以作為祭祀梓潼神的活動場所。南宋以後的梓潼祠、梓潼殿、文昌祠、文昌閣,在全國各州縣道觀中多有設立。據南宋道經《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所列文昌神系,梓潼神傢族共有五代,大小有十四位神仙。
忠主孝親
文昌帝君除有抗擊戰死、忠主救民之功績外,《梓潼帝君化書》稱,張亞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為吮之,並於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後值瘟疫流行,夢神授以《大洞仙經》並法籙,謂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驗」。於是,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親的楷模。成書於宋元時的《文昌帝君陰騭文》列舉古時候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說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近報則在本人,遠報則在兒孫」的因果報應,勸人行善積德。
文昌司命
《文昌帝君陰騭文》稱,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間,世為士大夫,為官清廉,從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濟人之難,救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於是,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間之鄉舉裡選,大比制科,服色祿秩,封贈奏予,乃至二府進退等等,都歸文昌帝君管理。
奉祀
元明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規模化和制度化,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漸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宮、文昌閣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縣七曲山的文昌宮規模最大。一些鄉間書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間雖時有興廢,但因文昌司命,貴賤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舊時每一年二月初三日為文昌帝君神誕之日,官府和當地文人學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奉祀,或吟詩作文,舉行文昌會。
《明史、禮志》 《梓潼帝君化書》 《清河內傳》
文昌帝君是誰
文昌帝君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
越西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誕生地,有1七百多年的歷史,文昌帝君張亞子出生於越西中所金馬山下觀音泉邊的蘆林溝,在越西度過瞭本人的童年,後來他為瞭避母仇,舉傢遷到瞭梓潼,在七曲山修道勸善數十年,直至終生。
因此梓潼成瞭張亞子的第2故鄉,死後人們敬仰他的品德,成為梓潼神,供人祭祀禮拜。歷朝歷代的帝王對文昌帝君張亞子十分尊奉。唐朝唐玄宗、僖宗,曾封梓潼神為左丞相、濟順王。元仁宗延佑三年敕封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簡稱“文昌帝君”。
文昌大廟
始建於晉代的越西文昌大廟,歷經歷史的洗禮,於2012年恢復重建後,“遊文昌故裡,求金榜題名”又成瞭一種時尚。
每一年高考、中考前,各地學子紛紛來到文昌大廟,膜拜文昌帝君,祈禱能夠高中。蒙曼預示,在咱們國傢古時候諸多歷史和文學記錄載入中,文昌帝君不但主文運、司科舉的神,並且也代表著忠、孝、善、容的精神,“固然拜神不值得提倡,但背後的這種精神,依舊有現實價值,值得弘揚。”
不管是古時候的科舉考生,還是如今的高考學生,很多人都會去祭祀禮拜文昌帝君,亦即被稱作“考神”的神仙,祈求大吉大利、金榜題名。
文昌帝君文
文昌帝君是漢族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也叫文昌星,或文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其成為漢族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張亞子有關。東晉寧康二年(374),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勇敢戰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並尊奉他為雷澤龍神。其時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因兩祠相鄰,後人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並稱張亞子仕晉戰歿。實為《晉書》所載張育之事。
文昌封為帝君,並且又稱梓潼帝君,當是元仁宗時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明史》的《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張亞子即蜀人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為紀念張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後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合稱,張育即傳稱張亞子。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並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亞子為英顯武烈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宋理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叫作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的帝君經典
《正統道藏.洞真部》所收錄與文昌帝君張亞相關的道書有:《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五卷(《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荒字號》新文豐刊本第1冊)、《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應驗經》(《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昃字號》新文豐刊本第2冊)、《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本願經》(同前,二經同卷)、《清河內傳》一卷(《正統道藏.洞真部.譜籙類.騰字號》新文豐刊本第5冊)、《梓潼帝君化書》四卷(同前)。
《道藏輯要》星集八所收有:《文帝本傳》、《文帝化書》(即《正統道藏》之《梓潼帝君化書》)。星集九收錄:《文帝孝經》、《文帝救劫經》、《文帝延嗣經》、《文帝陰無文註》、《文昌應化元皇大道真君說註生延嗣妙應真經》。
《藏外道書》第4冊收錄者有:《文昌帝君本傳》(錄自《道藏輯要》)、《文昌應化元皇大道真君說註生延嗣妙應真經》(錄自《道藏輯要》)、《文帝孝經》(錄自《道藏輯要》)、《文昌心懺》、《文昌大洞仙經註釋》、《文昌大洞仙經》、《文昌大洞經》、《大洞經示讀》、《文昌大洞治瘟寶籙》、《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第十二冊收錄《文昌帝君陰騭文註》、《焦無十則註解解讀》。《藏外道書》第十五冊收錄《文昌正朝全集》。 兩宋以前,“文昌”僅僅隻是三垣二十八宿之一,其雖象征文學,但並 不是人格神祇。
科舉考試雖始於隋,然至宋代方成為士人求官最為重要的途徑,也因之求取功名的各地學子們,為瞭在激烈的競爭角逐當中嶄露頭角,莫不在自己一身努力讀書之外,祈求原鄉各式神明的幫忙。
學者認為梓潼神,原是流行四川北部梓潼的蛇神、雷神信仰,後與晉朝抗擊苻堅而殉國的忠臣“張育”合流,在北宋時,轉化為保佑四川地區學子,考試順利的神祇。南宋時,梓潼神被看作較靈驗,而取代瞭其它地方科舉之神,成為中國各地學子,共同信仰的保佑科舉順利之神祇。
因為信仰的傳佈,使得原本的梓潼神信仰,與傳統觀念中掌管文學的文昌星相混合,(或曰:梓潼神被看成是文昌星轉世、化身),而梓潼神被叫作文昌神、文昌帝君或文昌梓潼帝君。
固然,不斷有儒者指梓潼神信仰為“淫祀”,然因其靈驗、神妙的力量,在士人心中信仰已久,且范圍遍及全中國,故道教亦將其納入道教神祇之一,尊為“文昌帝君”,並在清代時被國傢納為正祀。
昌位的尋找 第1, 宅屋文昌,就是根據宅屋的坐向,按八卦九星之吉兇方位,確定此宅的文昌位。,文昌位依房子坐向決定,如門朝向西,房子就是坐東朝西,就是震宅:
1、震宅 坐東朝西 西北位
2、巽宅 坐東南朝西北 正南位
3、離宅 坐南朝北 東南位
4、坤宅 坐西南朝東北 正西位
5、兌宅 坐西朝東 西南位
6、乾宅 坐西北朝東南 正東位
7、坎宅 坐北朝南 東北位
8、艮宅 坐東北朝西南 正北位 有人認為文昌、魁星為同一星,亦有人認為不同。漢族民間也經常把文曲星和文昌星混同。其實也就是說在道教信仰上,文昌星主文人打扮的梓潼神,而魁星則主鬼面踢魁的大魁星君。
至於天文學上的畫分,“文曲”是北魁鬥中第4星天權的古名(英文名:Megrez δ,大熊座第6十九號星δ星)。
魁星則指《春秋運鬥樞》所載:北鬥中的“第1至第4為魁 越西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誕生地,亦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故鄉,其作用與影響深遠,由來已久。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建造的文昌宮、閣樓、殿,數以千計,遍佈大陸和東南亞一帶。
據越西廳志載:“張亞子晉太康八年,七十一化降生在中所盧林溝張老夫婦傢裡,後勤學苦練,羽化成神”。常騎――“特”(文昌的坐騎,傳說生得“四不像”)往來四方,講學雲遊。越西金馬山上曾留有勝跡“紫府飛霞洞”、“上馬石”等。上馬石上鐫刻有“文昌勝跡”四字。另刻字“泉湧月明”相傳為神親書。又有鐫字於帝君賞憩處:“金闕化身”守泉湧月明數字。
古時水觀音泉邊山崖上,生長有一株婆娑古樹,開的花兒如 桃花,春天嫣紅,秋天翠碧,掩映著水潭。此樹人們稱血滕樹,傳說枝條折斷後,帶淌出血漿樣的汁,甚是奇異。樹的石崖另有一處刻字“勝景清絕”。
文昌帝君張亞子踏腳的石上曾留有腳印,聽聞是踏石“上驢特”留下的印跡。在文昌的另一修道地梓潼亦有很多關於張亞子的記錄載入。如《文昌化書》、《清河內傳》、《文昌本傳》記錄載入,張亞子原籍越西,生於晉太康八年(287年)二月初三,後徙居梓潼,在七曲山修道勸善數十年,直至終生。因此梓潼成瞭越西藉善士張亞子的第2故鄉。
歷朝歷代的帝王對文昌帝君張亞子十分尊奉。唐朝時,玄宗僖宗因避安史之亂來到四川,將士皆因水土不服,病倒瞭一大批。玄宗皇帝十分著急,在夜裡夢見張亞子得治病藥方一帖,治好瞭大軍。玄宗僖宗加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濟順王”,以萬乘之尊向張亞子叩拜。從此張亞子身價百倍,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齊名的地位,故世間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
之後,宋朝的各位帝王又先後加封張亞子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英顯王”,“神文聖武孝德忠義王”等。
元代仁宗又加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明清兩朝也大肆尊供文昌。凡天下學官,皆去文昌祠。並修築大量的文昌宗廟,隆重祭祀……。
道傢又把天上的星神與張亞子合而為一,封張亞子為文昌帝君,屬二十八宿中的文昌星,傳說主“文運”、“司科舉”。道傢與張亞子合而為一的年代,應是宋朝。道教那時大舉,人們尊神而輕佛。後人又將蛇神、龍神與文昌帝君重合,使文昌帝君聲威 大震,成為作用與影響全國的、主管人間福祿的神祇。
歷史上,文人士子,儒、佛、道都十分崇尚張亞子,還借文昌帝君之名,降寫瞭大量著述,據不完全統計達80餘部,數百種之多。這幾個經語中很多是勸善勉學的詩章。
越西文廟之右舊時有文昌宮,在文昌帝君的故裡,金馬山有梓潼宮,是專用以祭祀文昌帝君張亞子的廟宇。隻是越西的梓潼宮與綿陽的梓潼縣二者之間是否存在,還有待考證。
越西祭祀文昌的日子,一年有三祭,春、秋祭和迎神會。迎神會的日期為正月十二日到十八日,首尾兩日分別是迎神日和送神日。春祭是文昌帝君的重大祭典,在每一年的二月三日,相傳是張亞子的生日,一般由官方舉行祀典。秋祭每一年八月初一舉行,相傳為文昌修成正果之日。
據當地老人講,文昌宮即梓潼宮的建築十分壯觀,年代久遠,宮門前,矗立三株古楊。樹幹挺撥剛勁。需三人合抱方能合圍,樹枝虯曲縱橫,姿態萬千。宮門進魁星樓,過甬道,便是三間大殿突兀梯石上,大殿金碧輝煌。殿門雕花窗格,玲瓏剔透,富麗華貴。大殿正中為貼金的文昌帝君坐像,帝君兩邊是“天聾”、“地啞”侍童像。在梓潼宮的山頂上有一洞,人們叫作紫府飛霞洞。據越西廳志載:“為宋代茍沐父子所開。”是文昌帝君修煉處。此外越西城內的瘟祖廟,觀音廟都與文昌帝君張亞子有關。這是由於文昌帝君行善施藥,澤及百姓,更是瘟神的天敵。
財神爺靈簽第十八簽 邵郎遇玉郎配
財運可謂是任何人的追求,但許多人卻會發現有的人無論怎麼努力一 生都是窮困潦倒,而有的人卻是稍微上心便能腰纏。因而古代人們就把這幾個寄托在 財神靈簽 上,那麼第財神爺靈簽第十八簽又預示什麼呢?
君問中間此言因,看看祿馬拱前程,若得貴人多得利,和合自有兩分明。
註:先兇後吉
解曰:功名:有
月令:亨通
求財:得
疾病:有貴人
愛情婚姻:成
胎孕:生男
種作:可
分兒:平平
田宅:平平
風水:吉
解說:假如你問這中間的因果,請看看祿馬貴人幫助你前程的發展。就可領悟,假如你能得到貴人幫助,自然所有的事都順利,所有的都能圓滿和合。
抽到此簽:預示你心田好,善心自有報。做事求財自然會有貴人幫助,使你成功。
問求財:不多。
問功名:是大吉利之兆, 可以積極去發揮,表現你的才能。你的前程是大光明的。
問愛情婚姻:是侍偶天成的好征兆,婚談可成。有睛人終成眷屬。可喜可賀。
問六甲:生男。
問出外移居:均吉。有貴人幫助。
問疾病:拖而後須有貴人出現才會痊愈的希望。
問訴訟:拖尾和解為策。不適宜再拖。
問失物:月光在。
註解解讀:祿馬貴人主大進官祿,財帛、人丁興盛、百事俱祥瑞的貴人,可向文昌帝君祈求。
解簽,呂祖靈簽62簽問姻緣。請幫忙,最好白話的
說明自己一身條件不錯。固然此刻失意,但吃得苦中苦,方可以成為人上人。受到文昌的庇護。堅持則必定會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