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卦中九五預示什麼周易五行這是(易經乾卦九五的卦象)
一:“九五之尊”一詞中的“九和五”,分別為什麼含義!
我國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大,五居中位,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權威,叫作“九五至尊”。
二:“九五”是一個什麼數字?
⒈一種簡單容易的說法為 我國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權威,叫作“九五之尊”。 ⒉另一種說法認為“九五”一詞源出《易經》。 此刻傳承下來的《易經》版本據說為周文王所演,所以也稱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征天,所以也就成瞭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從下向上數,第5爻稱為九五,九代表此爻為陽爻,五為第5爻之義。九五是乾卦中最有利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1卦,因此九五亦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1爻瞭,變成瞭帝王之相。此處的“九”本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判別數字陰陽屬性的符號。後來人們一般把“九”和“五”作為具體的數字來運用,竊以為一來是為瞭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兩個數字在建築上的使用也是特別符合美學原則的。《周易》的釋讀解義詞句有“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太和殿名字的來歷據說就源於此。 《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歷來被尊為六經之首,對中國人民的各個范疇皆有深遠作用與影響,因此“九五”一詞源出《周易》之說應比較可信。 ⒊“九五”與建築 北京故宮作為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的宮廷建築,到處展現著帝王的至高無上。民間大多數知道“九五之尊”的講法,故宮的建築的確與“九”和“五”兩個數字有關聯,如天下聞名的天安門城樓其城臺設五個門洞,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故宮中很多建築物的開間多為九間或五間,惟獨太和殿的面寬是十一開間,在整個故宮是獨特的。這是為啥呢?在剖析太和殿面寬為啥呢為十一開間之前,很有必要對我國古代有關數字的概念特別是“九”、“五”兩個數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九”、“五”兩個數字與封建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建築有著不可分離的聯系,有著至高無上的代表象征意義,隻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這又是哪些原因呢? 既然“九”和“五”是封建帝王的代表象征,為啥呢太和殿面寬為十一間呢?有關資料顯示,太和殿在明朝時叫做奉天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李自成進京後被毀,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重建時改為十一間。為啥呢改為十一間,聽聞是那個時候找未到上好的夠長度的金絲楠木,建成九間的話木材的跨度不夠,隻好改成瞭十一間,以縮短跨度。 無論此說法是否屬實,太和殿作為紫禁城的第1建築,采用十一開間這種獨特的形式達到瞭在建築群落中嶄露頭角、鶴立雞群的作用,彰顯出至高無上的尊貴地位。九開間的形式在故宮中被數次運用,在九之上增添一個數字單位隻能是十一。由於要保持建築物正中開門的特點,其開間數務必是奇數。在美學效果上,十一開間還是可以被接受的,十三開間以上除非是長廊,對屋宇建築來說是太多瞭點。 紫禁城建築中的數字現象還有許多,常常又有著不完全一樣的解讀。不過俺們有理由相信,無論我們此刻是否真真正正理解它們的原本涵義,其創造者———我們的老祖宗,決不是心血來潮,率性而為的。而所有的所有的都有著一個統一的意圖———禮制、秩序和美的完美結合。 後天之相,基於五行。人教大興後,施教化,定禮法,衍化“九五”之數: 五靈——天、地、人、神、鬼。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方——東、南、中、西、北。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時——春、夏、四季、秋、冬。 五谷——稻、黍、稷、麥、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氣——風、熱、濕、燥、寒。 五音——角、徵、宮、商、羽。 所謂“九五”,囊括大千世界,盡展茫茫人海,但凡未能“跳出三界外、不五行之中”者,皆要受九五管束。 “九五之尊”者,享人皇氣運。周文王演後天六十四卦,為《周易》,首卦為乾,為天。乾卦六爻皆為陽,乃極陽、極盛之相,第5爻稱為九五,九即為陽。此爻,正應“九五”之數,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第1爻,應帝王之相。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天地人神鬼——人皇者,為人教一方之主,隻尊天地,神鬼皆要避讓。 “九五之尊”久成習語,惟何所取義今人多已茫然。 因為拙著《寓言的密碼》要出一個加註釋的新版,“九五之尊”也在須註之列。我想這是漢文化的傳統知識,不便由我自作解釋,最好找權威的解釋,於是翻瞭傢中所有的工 具書,結果除瞭《辭海》和《中國成語大辭典》,竟然多數工具書都不收此條。 《中國成語大辭典》有“九五之尊”條,釋文如下:“九五:《易》中卦爻位名,術數傢以為是人君的代表象征,因指帝王的尊位。”(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六56頁) 《辭海》有“九五”條,釋文如下:“《易經》中卦爻位名。九,陽爻;五,第5爻。《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飛龍在天……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九五’指帝位。”(省略號原有。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第871頁) 紋樣 古時候稱帝王之位,謂九五之尊。九、五兩數,通常來講意味著高貴,在皇室建築、生活器具等方面皆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錄載入,也繡九條金龍。然從圖像及實物看,前後相加隻有金條,與文字對照尚缺一條。有人認為還有一條就是皇帝本身。其實也就是說這條龍紋被繡織在衣襟裡面,一般不易看見。這樣,每件龍袍的實際繡龍數仍是九條,並且從正面或背面獨立看時,所見都是五條(兩肩之龍前後皆能看見),與九五之數正好吻合。
三:乾卦九五爻解讀
九五 爻辭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譯文
龍飛翔在天空,適宜實現大人之德。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譯文
龍飛翔在天空,是由於德行造就已經完備。
《文言》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什麼是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譯文
九五爻辭說:“龍飛於天上,適宜實現大人之德。”這有什麼含義?
孔子說:“聲律相同就會發生共鳴,氣息相同就會相互招引。水往濕處流,火往幹處燒,雲隨著龍,風跟著虎,聖人興起而讓萬物矚目。以天為本的事物親近天,以地為本的事物親近地。萬物都各自隨從它本人的群類。”
解讀
龍飛上天,行雲佈雨,大顯身手。正如人當上皇帝,縱橫實為,澤被萬民。我們稱皇帝的尊位為“九五之尊”就是來自乾卦九五爻。
九五爻辭說龍飛上天,處在可以縱橫施為的時勢中,條件極其優越,可以任意施展本人的才能。
用人的處境比喻即為君子位登大寶,成為大人,權勢在握,能夠替天行道。
有志於成就功業的人,宜於進見大人去施展本人的抱負。
乾卦九五爻是《周易》中最有利的一爻。
願友友們都實現自己人生的九五爻!!!
學《易經》智慧,過簡單生活!!!
四:“九五之尊”中的“九五”有什麼含義?
“九”、“五”兩個數字與封建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建築有著不可分離的聯系,有著至高無上的代表象征意義,隻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這又是哪些原因呢?
一種簡單容易的說法為:我國古代把數字分為陽數和陰數,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權威,叫作“九五之尊”。
另一種說法認為“九五”一詞源出《易經》。此刻傳承下來的《易經》版本據說為周文王所演,所以也稱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征天,所以也就成瞭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從下向上數,第5爻稱為九五,九代表此爻為陽爻,五為第5爻之義。九五是乾卦中最有利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1卦,因此九五亦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1爻瞭,變成瞭帝王之相。此處的“九”本不是具體的數字,而是判別數字陰陽屬性的符號。後來人們一般把“九”和“五”作為具體的數字來運用,竊以為一來是為瞭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兩個數字在建築上的使用也是特別符合美學原則的。《周易》的釋讀解義詞句有“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太和殿名字的來歷據說就源於此。
《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歷來被尊為六經之首,對中國人民的各個范疇皆有深遠作用與影響,因此“九五”一詞源出《周易》之說應比較可信。
“九五之尊”久成習語,惟何所取義今人多已茫然。
因為拙著《寓言的密碼》要出一個加註釋的新版,“九五之尊”也在須註之列。我想這是漢文化的傳統知識,不便由我自作解人,最好找權威的解釋,於是翻瞭傢中所有的工
具書,結果除瞭《辭海》和《中國成語大辭典》,竟然多數工具書都不收此條。
《中國成語大辭典》有“九五之尊”條,釋文如下:“九五:《易》中卦爻位名,術數傢以為是人君的代表象征,因指帝王的尊位。”(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版第六56頁)
《辭海》有“九五”條,釋文如下:“《易經》中卦爻位名。九,陽爻;五,第5爻。《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孔穎達疏:‘言九五陽氣盛至於天,故飛龍在天……猶若聖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後因以‘九五’指帝位。”(省略號原有。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1999年版縮印本第871頁)
這兩條對不求甚解的外國人有用,能夠做“漢語托福”考試的標準答案,不過對已經清楚知道“九五之尊”指皇帝的中國人大體上沒用,兩者都隻說瞭“是什麼”,卻沒說“為啥”。
我又上網去查,希望找到“易學傢”的權威解釋,沒想到“易學傢”們也語焉不詳,說九道五,多望文生義。即此可見那些易學傢都是在蒙事。不得已,我這個於易學一竅不通者隻好強作解人地簡釋如下———假如解釋得太復雜,讀者會煩死,而這種知識根本就沒用。但我國古代的蒙事者對這幾個沒用的知識是特別精通的,可以說得頭頭是道,被騙者固愚,騙人者可不愚。然而現代蒙事者卻遠遜前輩,他們自己已經愚得離譜,被這種愚人愚弄的人,俺就不曉得該說什麼瞭。
八經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皆三爻,六十四復卦皆六爻(由八經卦分別組合,上下相疊)。用《周易》占卜時,不但要確定卜得哪一卦,還要明確卜得該卦哪一爻,故卦吉而爻兇,或卦兇而爻吉,在易占中是常事,這就為卜卦者特別是釋卦者留下瞭非常大的解釋空間,不管後驗的事實怎樣,皆可以說成“無占不驗”。占卦根本就是心理騙術。
既然在易占中,確定具體爻位如此重要,因此每一爻都必須命名,命名以兩個數字預示。通例是,前數明爻之陰陽:陽曰九,陰曰六;後數定爻之序位,由下至上曰:初(即一)、2。3。4。5。上(即六)。故九2。九3。六4。六五者,前數標爻之陰陽,後數示爻之序位。惟最下之首爻與最上之末爻反是,曰初九、初6。上九、上六,乃序位在前,陰陽在後。故“九五”者,謂第5位之陽爻也。然而隻要某卦之第5爻為陽爻,該爻就叫“九五”,但“九五之尊”僅指“飛龍在天”的乾卦第5爻。
或問:既然“上九”最高,“九五”次之,那麼以帝王之尊,為啥呢不稱“上九之尊”,而謂之“九五之尊”?蓋吾國思想,謂“滿招損,謙受益”(《尚書》),“知雄守雌,知白守黑”(《老子》),“過猶不及”(《論語》),“虛則剞,中則正,滿則覆”(《荀子》),“全則必缺,極則必反,盈則必虧”(《呂氏春秋》),“盛之有衰,生之有死”(《晏子春秋》),“昌必定會有衰,興必定會有廢”(《論衡》)。以《易》言之,那麼是“復極必剝”、“泰極必否”。故《易·乾》“上九”之爻辭曰“亢龍有悔”,《易·文言》曰:“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用俗話來說,就是“爬得越高,跌得越慘”。
“九五”本非示尊之意,而是示退之意。“天子”者,天之子也。天最高,可居上九之位,即便貴為天子,也隻能屈居九五之位。可見“九五之尊”本是不通之論,是奴才對帝王的諂媚。
五:占卦得無妄,九五為動爻。如占疾病,則當何解?
你要是六爻占卦,要有年月日,才能看吉兇。要是拿梅花易數來看,震木為體,乾金為用,用以克體。其人必定會有病,大約是肝膽或腳疾病。但體卦得時,正所謂春季木旺,金絕,克而無傷,很輕!!!要是裝上六親看,世爻子孫持世,九五爻兄弟搖動,化爸媽爻回頭生。九五必生世子孫。其病用藥有效,很快痊愈!!!
六:最高的地位,九五至尊的來歷起源是什麼
來自周易乾卦,六爻:初爻為潛,二爻為見,三爻為惕,四爻為躍,五爻為飛,上爻為亢。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九五指乾卦的第5根陽爻。在一卦六爻中,二為臣位,五為君位,陽爻居於五位就是居於九五之尊的君位。爻辭說,九五象征巨龍騰飛上天,利於見到有才德的大人取得瞭君主的職務,掌握瞭領導的權力。《小象》解釋說,“飛龍在天”,這是取得君位的大人施展本人的才德,造福於民,發揮領導作用的大好時機。
以上是摘要,詳情見下:《周易·乾卦》解讀
作者:餘敦康 轉貼自:中國思想史研究通訊第六輯 點擊數:681
《周易·乾卦》解讀
餘 敦 康
壹
在過去很長一個階段,我對易學的研究,主要著眼於歷史的解讀,曾經依照易學史的順序,跟隨古代人們的思路,對先秦、兩漢、魏晉直至宋明的一些易學大傢的著作進行瞭一番客觀如實的梳理,斷斷續續寫瞭一些文章,隻是越到之後的日子,越感覺到這種研究方式脫離時代,不能適應現代的需要,應該改弦更張,重新探索一個新的切入點。基於這種念頭,我以乾卦為例,作瞭初步的try,力求改變過去所奉行的學院派的歷史解讀的方式,而依據現代的決策治理的實際需要進行詮釋,目的在於把易學的智力變為人人皆能掌握的精神財富,把艱深晦澀的《周易》變為人人皆能讀明白之書。俺的這種設想是否可行,try是否可取,希望得到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貳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周易》六十四卦,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集中展現瞭陰陽哲學的基本原理,叫作“乾元”、“坤元”,其他六十二卦都是通過“乾元”、“坤元”不同的排列組合派生而成的,因此作為深入理解易道的關鍵,置於全篇之首。《系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這是明確指出,乾坤兩卦是進入《周易》哲學殿堂必經的門戶,蘊藏著易道的精髓。由於乾坤兩卦對天地之間陰陽兩大的性質與功能作瞭全面的闡發,奠定瞭陰陽哲學的基礎,《周易》以陰陽作為最高哲學領域,以“乾坤成列”作為建立哲學體系的主導原則,假如不first of all讀明白乾坤兩卦,便會找未到入門的途徑,無以窺見易道的基蘊。
《彖傳》是對卦辭的解釋,統論一卦之大義。乾卦由六根陽爻組成,卦象為天,卦辭是“元亨利貞”。《彖傳》經過對卦辭的解釋,把“元亨利貞”提煉為四個哲學領域,稱為乾之四德,論述天道運行的規律,並且推天道以明人事,啟示人們依據對天道的認識來確立社會治理的理想目標,因而可以把乾卦的《彖傳》看作是《周易》管理哲學的基本綱領。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這是對“元”的解釋,含義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氣,是萬物所賴以創始化生的動力資源,這種剛健有力、生生不息的動力資源是統貫於天道運行的整體過程當中的。
“雲行雨施,品物流行。”這是對“亨”的解釋,含義是,因為乾元之氣的發動,得到陰氣的配合,雲化為雨潤降於下,萬物受其滋育,茁壯成長為各式品類,暢達亨通。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大明”指日,象征天道的運行。“六位”指一卦六爻所預示的六個時位。乾卦六爻,初爻為始,上爻為終,六個時位就是六個特別規定的時空環境。全句是說,天道的運行適應六個不同的時空環境,遵循由始到終的發展流程,展現出不同的方式,初爻為潛,二爻為見,三爻為惕,四爻為躍,五爻為飛,上爻為亢,好比駕禦著六條巨龍在浩瀚的天空自由翱翔。“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這是對“利貞”的解釋。“乾道”即天道,天道的變化使得萬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萬物由此而具有各自的稟賦,成就各自的品性,呈現一幅儀態萬方、豐富多彩的world世界圖景。這幅圖景並不是混亂無序、矛盾沖突的,而是通過萬物協調並濟的互相作用,形成瞭最高的平穩安定,叫作“太和”。天道的變化長時間保持“太和”狀態,而萬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這便是“利貞”瞭。
“元亨利貞”為乾之四德,是天道的根本,核心就是一個生字。《系辭》說:“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區為分四個層次歷然的階段,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與四時相配,元為春生,亨為夏長,利為秋收,貞為冬藏。這個動態的過程進展到貞的階段並未終結,而是貞下起元,冬去春來,開始又一輪的循環,因而生生不息,變化日新,永葆蓬勃的生機。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這兩句是指把天道運行的規律使用於人事所創造的業績。“首出庶物”是就物質生產的管理來講的,“萬國咸寧”是就社會的管理來講的。《周易》認為,天地無心而成化,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無思慮,無目的,盡管通過自然的運行“保合太和”,卻不可能有什麼自覺的管理行為,管理行為是人類所專有的,必須設定一個價值取向和管理目標,自覺地經營謀劃,合理安排。天地無心,人類有心,天地無為,人類有為,這是宇宙的自然史與人類的文明史的本質區別所在。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於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載人而不能治人,天與人均有不同的分職。管理之因此可以,是由於人類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順應大自然的和諧規律來參贊天地之化育,促進事物的發展,在物資生產方面可以“首出庶物”,促進物產豐富,經濟繁榮,在社會方面可以“萬國咸寧”,促進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系辭》反復強調,《周易》是一部“開物成務”、“崇德廣業”、“極深研幾”、“窮神知化”之書。所謂“開物”就是開達物理,“成務”就是成就事務,“崇德”就是崇拜哲學修養和道德品質,“廣業”就是拓展功業,取得實效。這是認為,《周易》的特征氣質在於理論與實際、認識與應用的有機的聯結,具有強烈的指導實踐的功能。人們出於實踐的需要,為瞭成就事務,拓展功業,first of all應該“極深研幾”、“窮神知化”,對天道運行的客觀規律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形成深刻的認識。關於這種客觀規律,乾卦《彖傳》表述為:“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其中“保合太和”是關鍵詞,表明宇宙自然在客觀規律的效果下達到完成瞭一種“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整體和諧。對於人類來說,這是值得效法仰慕的最為理想的狀態。假如人類在從事物質生產和社會的管理過程中,能夠像宇宙自然那樣“保合太和”,取得“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的實效,這亦即最高的管理目標和最為合理的價值取向瞭。因而“保合太和”這個關鍵詞,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就其對客觀規律的表述來講,是指自然的金科玉律,亦稱做“天則”。作為客觀規律的“天則”,無思無為,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所謂“保合太和”就是宇宙自然的本來面目,是宇宙自然在無人類參加的情形下通過自己一身的組織作用所達到完成的生態平衡。就其落實於管理層面來講,所謂“保合太和”就不是宇宙自然的既成的事實,而是人類事務有待爭取的理想目標,是管理行為的最高的指導原則。假如說在前一個層面,“保合太和”主要著重於對客觀規律的論理的認識,在後一個層面那麼是主要著重於管理行為的實際的應用。此二者有機聯結,明體達用,是《周易》管理哲學的基本綱領。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象傳》是對卦象和爻象的解釋,解釋卦象的叫做《大象》,解釋六爻的預兆的叫做《小象》。乾卦的卦象為天,天道的運行剛健有力,作為參加治理的君子觀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接受自然金科玉律的啟示,應該把天道的剛健有力轉化給自己的主體精神和內在品質,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積極進取,迎難而上,在管理行為中始終堅持,貫徹落實。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初九指乾卦的第1根陽爻,爻辭說,這是象征一條潛伏的龍,既不能也不可有所成就。《小象》解釋說,潛龍之所以勿用,是由於這條龍固然具有陽剛的品性質量才德,不過因為窮居於下位,受到時空環境的限制,所以既不能體現本人的品質才德,也不可輕舉妄動,有所成就。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九二指乾卦的第2根陽爻,“見龍”之“見”讀為現。爻辭說,乾之初爻上升到九二,象征這條龍已經脫離潛伏狀態出現於田野地面,顯露頭角,能夠起到好作用的見到身居高位的大人的欣賞。《小象》解釋說,九二之所以“見龍在田”,是由於這條龍有所成就,普遍施展自己一身的陽剛品德,得到世人的認可,產生瞭寬廣的效應。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九三指乾卦的第3根陽爻,“乾乾”是自強不息之義,“惕”是警惕,“若”是語助辭,“厲”是危險。爻辭說,九三是由“潛龍”、“見龍”進到第3位,這個位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懸在半空之中,處境危險,作為以龍為象的君子應對這種處境,白天要自強不息,晚上也要戒慎警惕,固然面臨危險,可以免犯過錯。《小象》解釋說,君子之所以“終日乾乾”,是由於展現天道的自強不息的精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始終堅持,毫不動搖,不管面臨順境還是面臨危險,都要反反復復的堅持,貫徹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才能夠合乎陽剛的正道。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四指乾卦的第4根陽爻。爻辭說,九四這個位次和九三一樣,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懸在半空之中,處在這個位次的龍能夠做出兩種選擇,或者往上向天空飛躍,或者往下退居深淵,隨時進退,免犯過錯。《小象》解釋說,九四象征一條龍業已經歷瞭以下的三個位次,呈現一種前進的態勢,應該適應這種態勢,做出勇往直前、積極進取的抉擇,謀求更大的發展,可以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九五指乾卦的第5根陽爻。在一卦六爻中,二為臣位,五為君位,陽爻居於五位就是居於九五之尊的君位。爻辭說,九五象征巨龍騰飛上天,利於見到有才德的大人取得瞭君主的職務,掌握瞭領導的權力。《小象》解釋說,“飛龍在天”,這是取得君位的大人施展本人的才德,造福於民,發揮領導作用的大好時機。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上九指乾卦最上的陽爻。爻辭說,上九象征這條巨龍向上騰飛,亢進過度,超過正常的情形,將會引來災禍,悔恨不已。《小象》解釋說,亢龍之故有悔,是由於任何事物進展到盈滿鼎盛階段,必然會向反面轉化,沒有可能保持長時間。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用九”即用九之道,亦即全面而不是片面地應用乾元之道的方式方法論原則。爻辭說,乾卦六爻皆以龍為象,初爻表現龍之“潛”,二爻表現龍之“見”,三爻表現龍之“惕”,四爻表現龍之“躍”,五爻表現龍之“飛”,上爻表現龍之“亢”,固然群龍全部具有純陽剛健的內在品質,不過因為受到不同的客觀環境的制約卻有著不同的外在表現,因而“群龍無首”,不能把其中任何一條龍的外在表現孤立起來,奉為首領,當作必須遵循服從的固定的常規,假如在應用乾元之道的過程中有見於此,可獲吉利。《小象》解釋說,乾元之所以“用九”,是由於純陽剛健的天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應該明 白陰陽協調、剛柔並濟的道理,適應不同的客觀環境的要求,靈活應用。《文言傳》對乾元之所以“用九”也做出瞭兩種解釋:“乾元用九,天下治也。”“乾元用九,乃見天則。”這是把“群龍無首”提到“天則”即自然的金科玉律的高度來理解,並且認為全面而不是片面地應用乾元之道,可以創造成就天下大治的輝煌業績。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文言》是對卦辭、爻辭意蘊的進一步的闡發,共有六節。第1節解釋卦辭“元亨利貞”,與《彖傳》比較,可以看出側重點不全相同。《彖傳》著重是側重於天道運行的自然規律,《文言》那麼是主要著眼於人事的應用,把它們歸結為從事社會治理的四個道德領域。這一節大意是說,“元”的天道層面之寓意是萬物之生,使用於人事層面就是惻隱愛人、眾善之長的“仁”。“亨”的天道層面之寓意是萬物之通,使用於人事層面就是嘉美薈萃、有條有理的“禮”。“利”的天道層面之寓意是萬物之遂,使用於人事層面就是促使事物各得其所宜的“義”。“貞”的天道層面之寓意是萬物之成,使用於人事層面就是成就事務通達事理的“智”。因而作為天道規律的乾之四德並且也其實是人事上的君子之四德。君子效法天道,從事社會管理,“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天與人的聯結通過君子的這種自覺的管理行為而實現,管理行為是不是取得成功也以君子是否自覺地遵循這四個道德規范為前提。
下面第2節依次解釋六爻的爻辭。爻有爻位,象征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客觀的時空環境,爻居其位猶若人過其時,亦即人所遭遇的特殊的處境。具有陽剛品質的君子,以龍為象,居於不同的爻位,面臨不同的處境,其合理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亦應當不全相同。因為六爻之位依照由下到上、由始到終的次序排列,預示一個事物的完整的發展系列,假如把君子在六個爻位中的表現方式聯系起來,綜而觀之,可以看出這是一部濃縮的精神現象學,是一個卓越的領導人才通過各式磨練不斷成長的歷程,也是一個單獨的人格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奮勇追求自我實現的歷程。
初九曰“潛龍勿用”,什麼是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達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這是說,所謂“潛龍”,從內在的素質看,具有陽剛的品德,就外在的處境來講,卻是沉淪於底層,窮居於下位。一個名符其實的“潛龍”應該把這種處境看作是對本人的人格的磨練,保持一個平常的心態,做到面子、自信、自強,不去迎合世俗時尚而改變操守,也不貪戀追求浮華虛名。遁世並不是躲避人世,隻是時運不濟,不為人知,隱遁於下層民間,固然如此,卻不感到苦悶煩躁,牢騷滿腹,即令自己特立獨行的表現不被人們所認可,受到排斥打擊,也一樣心甘情願,心平氣和。碰到興高的事就去做,違心的事就堅決拒絕。於是,盡管外在的處境限制瞭自己,不能有所成就,施展才學,但在內在的人格素質的磨練上卻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可貴時機。隻有通過這種磨練樹立瞭一個“確乎其不可拔”的堅強的人格,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潛龍”。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什麼是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二之位為下卦之中,居於此位謂之得中,這是一個固定的模式,預示凡居於此位者其行為德性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得其中道。“庸”是平常之義,“庸言”即平常的言論,“庸行”即平常的行為。“閑”是防止之義,“閑邪”即防止邪僻。“善”是動詞,“善世”即行善於世,對社會做出瞭有利的貢獻。“伐”是誇耀之義,“不伐”即不自我誇耀。全句大意是說,從人才素質和外在表現的角度看,九二已經具有足以領導眾人的為君之德瞭。他的德性合乎正中之道,平常的言論誠實可信,平常的行為謹慎嚴密,防止邪僻,保持真誠,對社會作瞭好事並且從不自誇,德性行為的這種正中之道受到眾人的寬廣的贊同,產生瞭感化和教化的效應,所有這幾個都是為君之德的必須具備的素質。不過,在一卦六爻的位次排列中,五為君位,二為臣位,九二雖有為君之德,卻無如同九五那樣的為君之位,與初九相比,雖由“潛龍”上升到“見龍”之位,處境有瞭很大的改善,為瞭克服有德與有位的時空差距,上升到九五,還要承受九三之“惕”與九四之“躍”的兩個階段的嚴峻的磨練。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什麼是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
九三處於下卦之上、上卦之下,懸在半空,亦即不上不下,可上可下,屬於中間之位。這個位次的人際交往十分復雜,極難處理。對下位來講,他是上位,應該履行領導的職責,對上位來講,他又是下位,應該服從上級,履行被領導的職責,因而往往會遇見一些不易妥善處理的難題,動輒得咎,是一個危險的易犯錯誤的位次。作為具有堅強人格和為君之德的君子處於九三之位,最要緊的事情就是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進德修業,在人格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上多下功夫。進德是就增進道德品質來講,應以忠信為本。修業是就辦理事務創造業績來講,應該“修辭立其誠”,不管是對上還是對下,都要表裡如一,言行如一,以真誠為本。除瞭這些以外,還要培養一種前瞻意識,全局意識,形成一種戰略性的思考。所謂“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至”即知道事物進一步的發展走勢,“幾”事物變化的苗頭,吉兇的先兆,寓意講的是,一個出色的領導者應該胸懷全局,預見到事物進一步的發展走勢,唯獨這樣,才能未雨綢繆,把握先兆,事先做好從容應對的準備。所謂“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知終”即知道事物發展最後的最終,這是客觀之必然,順應這種必然的規律把事物安排得恰到好處,有條不紊,各得其所宜,這便是“存義”。九三處於易犯錯誤的中間之位,不過並不關心自個的榮辱得失,而是以大局為重,勇於承擔,從事戰略性的宏觀思考,這就培養出瞭一種豁達大變、氣量恢宏的心態,“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雖處危地斷然不會有啥過錯。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什麼是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入時也,故無咎。”
九四的爻位與九三相同,也是中間之位。就外在處境來講,這是一個極不穩定的位次,“上下無常”、“進退無恒”,或者由中間之位上進到君位,亦有可能由中間之位下退到深淵。這亦即人所遭遇見的時運,其所以表現為“無常”、“無恒”,不能確定,是由於這種時運完全是外在於人的,由各式各樣客觀的偶然因素所造成,人的主觀意志無法去確定掌握。不過,作為一個發揚自強不息精神的君子卻向來不會接受時運的盲目的支配,面對著“上下無常”、“進退無恒”偶然的時運,始終堅持本人的人格的尊嚴和精神的自由,不去做邪僻之事以欺世媚俗,也不脫離人群,丟棄人文的關懷。九四在這種處境下,最值得去做的重要事情和九三一樣,依然是“進德修業”四個大字。不過更要“及時”,由於時不再來,機不可失,九四業已接近九五之君位,應該趕緊時機加強人格修養,不斷激勵自己奮發上進。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什麼是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乾卦六爻皆以龍為象,看來共有六龍,事實上是同一條龍在六種不一樣的時位制約下的六種不一樣的表現形式。九五的爻象是“飛龍在天”,意味著這條龍經歷瞭初之“潛”、二之“見”、三之“惕”、四之“躍”四個階段騰飛上瞭藍天,廣闊的藍天是龍得以自由翱翔的理想所在,“飛龍在天”就是龍的理想的完滿的實現。就人事來講,這是比喻一個具有為君之德的領導人才經歷瞭四個階段的磨練,一步一步地躍升到九五之尊的君位,從而克服瞭有德與無位的矛盾,實現瞭本人的人格理想。從龍的角度看,藍天隻是提供瞭實現理想的外在條件,自由翱翔才是理想的內在本質,對於一個真真正正展現瞭龍德的君子來說,也是同樣的情況,九五之尊的君位並不是理想的本身,而是作為一個外在條件,便於發揮領導的功能,參贊化育,造福於民,創建出一種順天應人的“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的豐功偉績。因而關於《文言》的這一段言論,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理解。first of all是明確指出九五取得至尊之君位的本質原因就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是同類的事物互相感應,彼此之間追求親附聚合的結果。就大自然的事物說,“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人類社會的情況也是同樣,“聖人作而萬物睹”。聖人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與下層民眾是屬於同類的,他所推行的條文應民所求,合其所望,充分滿足瞭民眾的需要,這就順其自然產生瞭一種親附聚合的效果,贏得瞭民眾的衷心擁戴,把他奉為君主。所謂“君者群也”,正所謂因為君主有效地發揮瞭親附聚合的效果,把民眾組織成為一個和衷共濟的群體,這才取得瞭至尊之位的權力,形成瞭一個凝結聚集的核心。其次,這段言論也含蓄地提出瞭君主應盡的職責的思想。既然君主取得權力的緣故在於“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那麼他就應該堅守正中之德,奉行合群之道,不要高高在上,脫離民眾,辜負他們的期許,要不然就會變成一個孤傢寡人,獨夫民賊,從而喪失權力。最後,由君主應盡的職責可以進一步引申出判斷君主是否合格的衡量標準。依照《周易》的體例,五為君位,這是一個固定的位次,陽爻居此位叫做九五之君,陰爻居此位叫做六五之君,陽不必善,陰不必惡,居此位者未必定會有德,德與位往往有瞭沖突,不相對稱。《周易》六十四卦,共有六十四個君位,有的受到贊揚,有的那麼是受到瞭譴責和批評,有的合格,有的那麼是不合格,具體情況各有不同,衡量的標準卻是確定無疑,依據君主應盡的職責來看他是否奉行合群之道,堅守正中之德。
上九曰“亢龍有悔”,什麼是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上九是一個受到譴責的君主的形象,由於他盲目亢進,“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並非一個能夠有效履行領導職能的合格的君主。上九知進而不知退,受愚妄驕奢之心的支配,追求比九五更高的位次,這就好比太上皇一樣,固然尊貴無比,卻喪失瞭行使權力的職務。因為高高在上,斷然不會有民眾的親附擁戴,不能得到在下位的賢人的輔助。對於一個合格的君主來說,有位、有民,加上賢人的輔助,這是三個必須準備的條件,假如不具備三個條件,動而有悔就是必然的瞭。
下面第3節從人事應用的角度對爻辭的意蘊做出簡明的概括。
“潛龍勿用”,下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這一節的簡明概括,使爻辭的意蘊更為顯豁,易於把握。初九之所以“潛龍勿用”,是由於窮居於下位。九二之所以“見龍在田”,是由於能在地上的田野安居,隨時而止。“舍”,房舍之舍,亦有舍止之義。九三之所以“終日乾乾”,是由於人格的培養是一個“自試”過程,必須樹立堅強的主體意識,以自我為導向,嚴格要求,自我省察,自我試驗。九五之所以“飛龍在天”,是由於九五既有為君之德,又有為君之位,可以大展鴻圖,治理天下瞭。上九之所以“亢龍在悔”,是由於權力地位上升到瞭窮極之處,必然致使災難性的後果。乾元之所以“用九”,是由於隻有通權達變,適應各式具體的情形靈活運用乾元之道,才能收到天下大治的實效。
下面第4節從天道運行規律的角度進行一下解讀,使得天道與人事這兩個層面的意蘊彼此印證,互相發明。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人事的應用是以“天則”即自然的金科玉律為根據的,這種“天則”是《周易》的一整套決策管理思想的哲學理論基礎,也是深入理解乾卦六爻何以在不同的時位會有不同表現的關鍵。初九之所以“潛龍勿用”,是由於陽氣處於潛伏階段,時機尚不成熟。九二之所以“見龍在田”,是由於陽氣已上升到地面,萬物萌生,春意盎然,普天之下呈現一派文采光明的景象。九三之所以“終日乾乾”,是由於陽氣上升到這個階段,健動不已,與時俱進,展現瞭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九四之所以“或躍在淵”,是由於陽氣上升的趨勢進入瞭變革階段,在或上或下、或進或退之間疑而未定。九五之所以“飛龍在天”,是由於陽氣通過變革進入瞭鼎盛階段,萬物結成瞭豐盛的碩果,其“首出庶物”,天德業已圓滿實現。上九之所以“亢龍有悔”,是由於天道的運行遵循物極必反,盛極必衰的客觀規律,陽氣進展到這個階段已到瞭窮極之地,必然要向反面轉化,走向衰落瞭。乾元之因此用九,是由於“天則”是一個完整的概念,由乾元和坤元兩個基本原則所構成,互動互補,合之則兩美,離之則兩傷,在應用乾元之道時,決不可一味求剛,躁動冒進,應該明 白陰陽協調、剛柔並濟的道理,隨時隨地向坤元尋求互補,以克服本人的片面性。
下面第5節解釋卦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