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卦為啥是最有利的一卦眼睛天文神道(觀卦對事業的暗示貴人)
《易經》第二0卦——觀卦
觀:觀察
卦,上巽下坤,觀,上卦巽代表情感感情管理,下卦坤代表社會環境,故本卦對應人生與社交有關的情感感情管理。
給俺的思考: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察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你會有不同的收獲。沉浸在某一情景模式,你會偏離大方向。
2、我們習慣瞭以對外的視角觀察萬物,忽略瞭對內觀察本我。敢問,你認識你本人嗎?你瞭解你本人嗎?這是一個人生哲理問題。“觀我”,觀內心,觀行為,觀思維,從這三方面重新認識自己。人生短短數十載,我們不想自己在離開人世間之時,沒把自己活清楚明白,這是可悲可嘆的!!!
走進易經,點亮智慧!!!
手抄觀卦
風地觀卦是吉卦嗎
觀風是好卦嗎?
第2十卦 觀卦
我是鄭宏鵬,樊登讀書會隰縣分會會長,每一天一篇文章之05一、
觀卦在臨卦之後,是第2十卦。觀卦的卦象和臨卦是顛倒的,臨卦是君臨天下、當老板,當老板後來的第1步,也是最要緊的一步,就是“觀”。
“觀”是觀察,主要講觀什麼和如何觀兩方面問題:一是觀察的對象,無外乎觀物、觀人、觀事,最要緊的是觀心;二是觀察的方式方法,是用眼睛、用心,或者最後連心都沒有瞭,用物來觀?從觀察的這兩個方面可以展現一個領導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可以看出一個一般人的境界。
“觀”字很重要,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心經》的第1個字就是“觀”,“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金剛經》的最後一個字也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孔子說過“觀過,斯知仁矣”,觀一自個的過錯和對待過錯的方式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人是還是不是具有仁德,要是一個人犯瞭錯誤立即去改正,說明他具有仁德;但更加的重要的是改過之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叫“不貳過”,顏回就是這樣,因此他是一個具有仁德的人。
老子也說瞭“觀”,老子講“道”,“道”是最奧妙的,所以“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從“無”裡可以觀出道的奧妙,從“有”裡可以觀出道的邊界。怎麼“觀”呢?老子說“以身觀身,以傢觀傢,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意思是要徹底跟事物融為一體,主觀和客觀要融合,觀出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北宋時期邵雍邵康節寫的《皇極經世》,分兩部分——《觀物內篇》和《觀物外篇》,觀察事物不是以目觀物,不是用眼“觀”,而是以心觀物,用心“觀”,最後連心都沒有瞭,是以物觀物,人和物徹底融合為一體,沒有主客觀的界限。
八卦就是伏羲觀出來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上觀天象,下觀地理,中觀人事。可見不管是做領導還是做一般人,“觀”都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個最主要的方式方法。
我們來看卦辭: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盥”和“薦”是古時候祭祀的兩種禮儀,先“盥”後“薦”:“盥”是把酒澆在地上進行祭祀的禮儀,這種禮儀是比較簡單容易的;“薦”是進獻犧牲給先祖或天地的禮儀,要隆重一些,犧牲就是祭祀物品,牛羊豕為犧牲。“盥而不薦”:僅需要用酒澆地進行祭祀的儀式就行瞭,不必要再進獻祭祀物品。意思是我們觀察的時刻僅需要觀察主祭人的第1步“盥”,而不需要再觀察第2步“薦”瞭,由於“有孚顒若”:“有孚”是心中有誠信,“顒若”是尊敬的樣子,“顒”是大頭,頭仰起來,預示心中虔誠敬仰。
這便是說,觀察儀式的時刻不是隻觀察表面的動作,而要觀察內心是否虔誠,觀察他把酒澆在地上的動作,從舉手投足間就能夠看出他是還是不是虔誠、有敬畏之心,假如有瞭敬畏之心,就不需要再進行後面的觀察瞭。所以無論是觀人還是觀物,最要緊的是觀心,這亦即觀卦教給我們的方式方法:和被觀察的東西融為一體。清華大學國學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先生說:要與古代人們處於同一境界。亦即要與被觀察的東西處於同一境界,沒有內外之別和主客之分,這樣你的觀察才是準確的。
孟子說“觀於海者難為水”,觀到瞭海的人再去觀水就覺得水不值得一觀瞭,孟子接著又說“觀水有術,觀其瀾也”,觀水是有方法的,務必要觀看它的波瀾,打比方說波瀾有啥特征、是如何變動的,這樣你就能夠知道水是怎麼變化的瞭。此亦為告知我們觀察要用心,心要跟被觀察的東西融合並且深入進去,感受它的變動;二是要用廣泛的胸懷和視野來觀,如此才能全面準確而沒有遺漏。
學習《易經》就是學習觀察的能力,曾國藩就很善於觀察人,他有一套識人用人的絕活,後來他將這套方法寫成瞭一本書,叫《冰鑒》,書裡就講到瞭“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這是說看一自個的心術正不正就看眼睛和鼻子長得端不端正嗎?
其實也就是說不是的,這裡強調的是動態和靜態的表現。假如人在靜態的時刻,眼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而且閃爍不定,說明此人善於偽裝;假如在動態的時刻,眼光像流水一樣,固然澄清但猶疑不定,說明這個人可能比較奸詐;假如在靜態的時刻,眼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模樣,說明這個人可能比較聰明但不一定會走正道;假如在動態的時刻,目光總像驚鹿一樣惶惶不安,說明這個人多數 是心虛;要是一個人的雙目是沉穩安詳、炯炯有神的,像兩顆明珠一樣,含而不漏,在動態的時刻眼神靈敏、鋒芒外露,似乎瞄準獵物一樣,就論明這個人是心術很正的人。
“真假看嘴唇”也是相同的道理,不是看嘴唇的厚薄,而是看一個人在說話時嘴唇的特點和細微的動作,從這裡來推測斷定他所言的真實性。要是一個人在說話前,嘴唇就有抽動,或有咬嘴唇、舔嘴唇這種潛意識的動作,就論明他說話的內容也許有虛假的成分。這幾個都是講觀察事物微妙的變化,亦即《周易》裡說的“極深而研幾”,觀察一些微妙的預兆。
接下來由我們來看《彖傳》的解釋: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大觀在上”:“觀”分“大觀”和“小觀”,觀大海是“大觀”,觀河流是“小觀”,從卦辭來說,“大觀”指後面進獻的禮儀,“小觀”指前面把酒灑在地上的禮儀。從“小觀”也可以上升為“大觀”,觀看東西務必要大,眼光要廣,位置要高,如此便可以從上向下俯視,假如在低位就得從下向上仰視,也就是說要通過動作觀察內心,是不是有敬仰之心。
“順而巽”:“順”指下卦的坤卦,“巽”是謙遜、謙虛,指上面的巽卦,所以大觀的時刻要柔順謙遜。“中正以觀天下”:要用中正的心來觀望天下,也可以解釋為使天下的老百姓皆能用中正之心來觀察外物,觀人、觀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是“下觀而化也”:有“下觀”就有“上觀”,“上觀”是君主觀百姓,“下觀”是百姓觀君主,僅需要觀察前面用酒澆地的“盥”禮,不必要再觀察後面進奉祭祀物品的“薦”禮瞭,由於下面的百姓已經看見瞭統治者對於天地神靈的敬畏之心,已經受到感化瞭,就不必再觀察下去瞭。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觀出天的“神道”,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就不可能有差錯瞭。“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日本的神道教就出自這裡,“神道設教”之義是人觀察瞭天文、天道之後,要使這個道有神靈,就設瞭一個教,“神道設教”一般被用以解釋是怎麼產生的,就是使道變成外在的神,這個神是觀出來的,“觀天之神道”,天上有一個神道,因此要用這個神道來設一個,設瞭這種,天下的老百姓就信服瞭。神道是人們所敬畏的一種對象,這個對象可以是天上的,後來被中國人進一步發展,也可以是心中的,總之有一個外在的神,亦有一個內在的神,內外之神是相融通的。
卦辭裡說的“盥”禮和“薦”禮,事實上都是“神道設教”的一種儀式,這就使得人民有信仰瞭,中國人的信仰就是敬天法祖,天是有神靈的,這種神靈又展現在祖宗上,因此我們遇見節日的時刻要舉行祭祀,並且也是教導人民在平常呢應該有敬畏之心,有信仰。
《象傳》的解釋: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風行地上,觀”:觀卦的上卦為風,下卦為地,大地上刮著和煦的風,其特征是無所不至。“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先王看見如此的卦象就要觀察四方的民情並且設定,“教”也可以理解為教化,不過我覺得用可以代表信仰,這種教化的力量是最大的,當然這種教化要像地上吹的和風一樣無所不至,又讓人民感覺非常舒適。
觀卦 二十 陰長陽消 地上風行 觀國之光 利於用賓
觀卦是六十四卦中的一卦 也是十二消息卦中的一卦 在易經六十四卦中排第2十位 卦象是上為代表風的巽卦 下為代表地的坤卦 故曰“地上風行” 同時上卦的最頂端是全卦唯一一個陽爻 陰氣上騰 陽氣殆盡 故曰“陰長陽消” “觀國之光 利於用賓”是此卦六四爻亦即第4爻的卦辭“觀國之光 利用賓於王” 通俗的解釋是觀覽學習各國的光輝榜樣 以輔佐明主。
第2十卦 觀卦
我是鄭宏鵬,樊登讀書會隰縣分會會長,每一天一篇文章之05一、
觀卦在臨卦之後,是第2十卦。觀卦的卦象和臨卦是顛倒的,臨卦是君臨天下、當老板,當老板後來的第1步,也是最要緊的一步,就是“觀”。
“觀”是觀察,主要講觀什麼和如何觀兩方面問題:一是觀察的對象,無外乎觀物、觀人、觀事,最要緊的是觀心;二是觀察的方式方法,是用眼睛、用心,或者最後連心都沒有瞭,用物來觀?從觀察的這兩個方面可以展現一個領導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可以看出一個一般人的境界。
“觀”字很重要,具有方法論的意義:《心經》的第1個字就是“觀”,“觀自在菩薩,行深波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金剛經》的最後一個字也是“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孔子說過“觀過,斯知仁矣”,觀一自個的過錯和對待過錯的方式方法,可以知道這個人是還是不是具有仁德,要是一個人犯瞭錯誤立即去改正,說明他具有仁德;但更加的重要的是改過之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叫“不貳過”,顏回就是這樣,因此他是一個具有仁德的人。
老子也說瞭“觀”,老子講“道”,“道”是最奧妙的,所以“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從“無”裡可以觀出道的奧妙,從“有”裡可以觀出道的邊界。怎麼“觀”呢?老子說“以身觀身,以傢觀傢,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意思是要徹底跟事物融為一體,主觀和客觀要融合,觀出的東西才是真實的。北宋時期邵雍邵康節寫的《皇極經世》,分兩部分——《觀物內篇》和《觀物外篇》,觀察事物不是以目觀物,不是用眼“觀”,而是以心觀物,用心“觀”,最後連心都沒有瞭,是以物觀物,人和物徹底融合為一體,沒有主客觀的界限。
八卦就是伏羲觀出來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上觀天象,下觀地理,中觀人事。可見不管是做領導還是做一般人,“觀”都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一個最主要的方式方法。
我們來看卦辭: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盥”和“薦”是古時候祭祀的兩種禮儀,先“盥”後“薦”:“盥”是把酒澆在地上進行祭祀的禮儀,這種禮儀是比較簡單容易的;“薦”是進獻犧牲給先祖或天地的禮儀,要隆重一些,犧牲就是祭祀物品,牛羊豕為犧牲。“盥而不薦”:僅需要用酒澆地進行祭祀的儀式就行瞭,不必要再進獻祭祀物品。意思是我們觀察的時刻僅需要觀察主祭人的第1步“盥”,而不需要再觀察第2步“薦”瞭,由於“有孚顒若”:“有孚”是心中有誠信,“顒若”是尊敬的樣子,“顒”是大頭,頭仰起來,預示心中虔誠敬仰。
這便是說,觀察儀式的時刻不是隻觀察表面的動作,而要觀察內心是否虔誠,觀察他把酒澆在地上的動作,從舉手投足間就能夠看出他是還是不是虔誠、有敬畏之心,假如有瞭敬畏之心,就不需要再進行後面的觀察瞭。所以無論是觀人還是觀物,最要緊的是觀心,這亦即觀卦教給我們的方式方法:和被觀察的東西融為一體。清華大學國學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先生說:要與古代人們處於同一境界。亦即要與被觀察的東西處於同一境界,沒有內外之別和主客之分,這樣你的觀察才是準確的。
孟子說“觀於海者難為水”,觀到瞭海的人再去觀水就覺得水不值得一觀瞭,孟子接著又說“觀水有術,觀其瀾也”,觀水是有方法的,務必要觀看它的波瀾,打比方說波瀾有啥特征、是如何變動的,這樣你就能夠知道水是怎麼變化的瞭。此亦為告知我們觀察要用心,心要跟被觀察的東西融合並且深入進去,感受它的變動;二是要用廣泛的胸懷和視野來觀,如此才能全面準確而沒有遺漏。
學習《易經》就是學習觀察的能力,曾國藩就很善於觀察人,他有一套識人用人的絕活,後來他將這套方法寫成瞭一本書,叫《冰鑒》,書裡就講到瞭“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這是說看一自個的心術正不正就看眼睛和鼻子長得端不端正嗎?
其實也就是說不是的,這裡強調的是動態和靜態的表現。假如人在靜態的時刻,眼光像螢火蟲一樣微弱而且閃爍不定,說明此人善於偽裝;假如在動態的時刻,眼光像流水一樣,固然澄清但猶疑不定,說明這個人可能比較奸詐;假如在靜態的時刻,眼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模樣,說明這個人可能比較聰明但不一定會走正道;假如在動態的時刻,目光總像驚鹿一樣惶惶不安,說明這個人多數 是心虛;要是一個人的雙目是沉穩安詳、炯炯有神的,像兩顆明珠一樣,含而不漏,在動態的時刻眼神靈敏、鋒芒外露,似乎瞄準獵物一樣,就論明這個人是心術很正的人。
“真假看嘴唇”也是相同的道理,不是看嘴唇的厚薄,而是看一個人在說話時嘴唇的特點和細微的動作,從這裡來推測斷定他所言的真實性。要是一個人在說話前,嘴唇就有抽動,或有咬嘴唇、舔嘴唇這種潛意識的動作,就論明他說話的內容也許有虛假的成分。這幾個都是講觀察事物微妙的變化,亦即《周易》裡說的“極深而研幾”,觀察一些微妙的預兆。
接下來由我們來看《彖傳》的解釋: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大觀在上”:“觀”分“大觀”和“小觀”,觀大海是“大觀”,觀河流是“小觀”,從卦辭來說,“大觀”指後面進獻的禮儀,“小觀”指前面把酒灑在地上的禮儀。從“小觀”也可以上升為“大觀”,觀看東西務必要大,眼光要廣,位置要高,如此便可以從上向下俯視,假如在低位就得從下向上仰視,也就是說要通過動作觀察內心,是不是有敬仰之心。
“順而巽”:“順”指下卦的坤卦,“巽”是謙遜、謙虛,指上面的巽卦,所以大觀的時刻要柔順謙遜。“中正以觀天下”:要用中正的心來觀望天下,也可以解釋為使天下的老百姓皆能用中正之心來觀察外物,觀人、觀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是“下觀而化也”:有“下觀”就有“上觀”,“上觀”是君主觀百姓,“下觀”是百姓觀君主,僅需要觀察前面用酒澆地的“盥”禮,不必要再觀察後面進奉祭祀物品的“薦”禮瞭,由於下面的百姓已經看見瞭統治者對於天地神靈的敬畏之心,已經受到感化瞭,就不必再觀察下去瞭。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觀出天的“神道”,春夏秋冬四時的變化就不可能有差錯瞭。“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日本的神道教就出自這裡,“神道設教”之義是人觀察瞭天文、天道之後,要使這個道有神靈,就設瞭一個教,“神道設教”一般被用以解釋是怎麼產生的,就是使道變成外在的神,這個神是觀出來的,“觀天之神道”,天上有一個神道,因此要用這個神道來設一個,設瞭這種,天下的老百姓就信服瞭。神道是人們所敬畏的一種對象,這個對象可以是天上的,後來被中國人進一步發展,也可以是心中的,總之有一個外在的神,亦有一個內在的神,內外之神是相融通的。
卦辭裡說的“盥”禮和“薦”禮,事實上都是“神道設教”的一種儀式,這就使得人民有信仰瞭,中國人的信仰就是敬天法祖,天是有神靈的,這種神靈又展現在祖宗上,因此我們遇見節日的時刻要舉行祭祀,並且也是教導人民在平常呢應該有敬畏之心,有信仰。
《象傳》的解釋: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風行地上,觀”:觀卦的上卦為風,下卦為地,大地上刮著和煦的風,其特征是無所不至。“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先王看見如此的卦象就要觀察四方的民情並且設定,“教”也可以理解為教化,不過我覺得用可以代表信仰,這種教化的力量是最大的,當然這種教化要像地上吹的和風一樣無所不至,又讓人民感覺非常舒適。
《易經》第2十卦 觀卦啟示:觀下瞻上
《易經》第2十卦《地觀卦》卦辭: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盥:指祭祀前凈身沐浴,洗凈雙手的行為。薦:進獻腥的熟的牲畜。
孚:指誠信。
顒若:指莊古板穆的模樣。
本卦之義是:祭祀前先行盥浴,還沒有到進獻祭祀物品的階段,心中已經充滿瞭誠敬肅穆的情緒。
人生啟示:觀下瞻上
風地觀卦,這個卦是異卦相疊,下卦為坤,上卦為巽。風行地上,喻德教遍施。巽為風在上,坤為地在下。說明巽在上,為民辦事,像風一樣迅速,無處未到。地在下,預示地上的萬物仰首觀察巽的行為,產生敬重和羨慕的心理,決心學習巽的德才。因此而知,觀卦本身是以敬重的態度觀察和學習他人優點和長處的卦。風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人也應當像風一樣,無所不觀,觀察萬物而得到更加的多的知識。
因此講,觀者,是指觀察和學習來講。觀卦,指領導者要為人表率,高山仰止。觀卦啟示瞭觀下瞻上的道理,在上者以道義觀天下;在下者以敬仰瞻上,人心順服歸從。觀卦屬於中上卦。
前面的臨卦亦有察看之義,而這一觀卦亦有察看之義。它們之間有哪些區別呢?《雜卦傳》中說:“臨觀的意思,或者和或求。”固然這兩個卦都是看之義,但臨卦的出發點是給予,而觀卦的出發點是求取。,臨卦的巡視是為瞭掌握老百姓的真實情況,最終目的是給予老百姓更優惠的條文,給老百姓帶來好處;觀卦那麼是認真觀察自然界的變化,觀察天地運轉及神靈的有關信息,最終目的是為瞭掌握這種變化規律與哲理。簡單來說臨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觀是探索未知而掌握知識。
觀卦排在臨卦之後,著重是它與臨卦之寓意相反的原因。
風地觀卦的卦畫是下面四個陰爻,上面兩個陽爻,與臨卦的卦畫排列順序正好相反。臨卦代表陽氣漸長,觀卦代表陰氣漸長;臨卦預示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觀卦那麼是探索未知掌握知識卦畫上也是排列順序正好相反。所以將觀卦排列在臨卦之後。“非覆既變”是《周易》排列八卦的特征,其內涵便是使人清楚明白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皆有正反兩個方面,使人明 白從雙方面考慮難題。這按如今的話來說就叫換位思考。
這一卦主要強調官員或領導須留意形象,才會受人敬仰。占此卦者,在事業方面很順利,生意也很賺money。不過務必謙虛慎重,高瞻遠矚,尤忌短時間行為。註意和提防搞好人際交往,團結他人,在公司裡要起到表率作用,所謂上行下效,你想要下級做到的,你本人first of all要做到。註意和提防本人的形象和言談舉止,以本人的人格魅力征服下屬和同事。
在求名方面,必須註意和提防培養本人的預見性和觀察力,辦事務必公正,實事求是,註意和提防人心動向,關心他人,會取得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