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命知命改變命運五行算命易經(知命認命之義)
一:認命·抗命·知命
對待命運,有的人認為,“落地三聲命註定”;有的人認為,“命中有時終歸會有,命中無時不要強求”;有的人認為,“不信命,隻信雙手去苦拼”;有的人認為,“性格即命運”;有的人認為,“命由己造,相逐心生”等等。概括起來,人們對待命運的態度不外乎三種:一是認命;一是抗命;一是知命。
認命的人,把命運當作本人的主人,把自己變成命運的奴隸。聽任命運的主宰,對命數逆來順受。缺失根本的自信,缺乏起碼的覺悟。最終,有的不知就裡,誠惶誠恐;有的問卜求簽,看相算命;有的怨天尤人,自怨自艾;有的行屍走肉,得過且過;有的灰心喪氣,自甘墮落。一句話,就是順波逐流,消極度日。
抗命的人,妄面子大,高估本人的能耐,要與命運較量,爭個高低,決一勝負。最終,有的志大才疏,好高騖遠;有的盲目自信,缺乏自知;有的心浮氣躁,急著求成;有的邯鄲學步,東施效顰;有的自找麻煩,自討苦吃。一句話,就是自以為是,狂熱人生。
知命的人,相信在人力之外,必定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左右著人的運情,如自然的力量,宇宙的力量。從而,以平等的身份主動與命運對話;以真誠的態度積極與命運溝通;以友好的姿態認真與命運磋商,在雙方達到完成的框架協議下,尋求最大的自利。但始終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能隨緣而安,能屈能伸,進可攻,退可守,對己不苛求,對人不勉強。尤其是,還能以平和的心態和全景的角度看待世事,審視人生。正如叔本華所說:“假若一個人著眼於整體而非一己的命數,他的行為就會更像是一個智者而非一個受難者瞭。”因而,得到瞭對生命因果的徹悟、人情世故的瞭悟、人生意義的領悟,讓自己到達一種更高遠的一生境界。
認命是無能為力的自憐和無奈;抗命是不自量力的無知和狂妄;知命是量力而為的清醒和努力。《因果經》上說:“欲知過去因者,見其此刻果;欲知未來果者,見其此刻因。”既珍惜人生,又正視人生,這便是知命者的智力。
二:是還是不是佛教是認命
佛教是知命,改變命運。認命是知命再認命,認命再改變命運。阿彌陀佛!!!
三:如何改變你的命數
努力
四:莊子的認命是什麼哲理?
1。唯有靜的東西,才能讓人靜止
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莊子
翻譯:人沒有到流動的水面去照本人的影子,而到靜止的水面去照。唯有靜的東西才能讓人靜止。
解讀:水靜則明,思靜才能直探本心。平靜的水面,能夠清楚地映照人的形影,在安靜的活法中,我們才能怡然自得,自適自足。
宋程明道詩:“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萬物的自在自得,是在人的靜觀中展現出來。
人的享受,有物質享受,有精神享受,物質的享受要有錢才可得到滿足,精神的享受,隻要有一顆安靜的心靈,就是粗茶淡飯,也能吃得有滋有味。
2。做人,要知命不認命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莊子
翻譯:知道命裡有很多無可奈何的事,而能安心順命,隻有有德的人才做得到。
解讀:人均有命。老話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又說:“萬般皆是命,絲毫不由人。”人生不是要什麼就能有啥,人生往往事與願違,面對無可奈何的一生,我們隻能逆來順受,該怎麼樣就怎樣,不該怎麼樣就不要怎樣。
然而,我們要知命而不必認命,在人生的舞臺上,無論扮演什麼角色,都要全力演出,這樣才沒有白走這一趟人生之旅。
3。犯瞭錯,改過自新,永久不會太晚
夫無趾,兀者也,猶務學以復補前行之惡,而況全德之人乎?——莊子
翻譯:無趾是一個斷瞭腳趾的人,還想求學以補救以前的過失,何況沒有惡行的全德之人呢?
解讀:魯國有一個斷去腳趾的人,名叫叔山無趾,他用後腳跟走路去見孔子。孔子說:“你不曉得謹慎,犯瞭罪而成為殘廢,此刻怎麼能趕上呢?”無趾說:“我因不知世務,不知小心保護身體,才喪失瞭腳趾。
此刻我來你這裡,是由於有比腳趾更尊貴的東西,俺要想辦法保全它。”這雖是莊子的寓言,卻告知我們德全比形全重要,即便過去犯瞭錯,改過自新,永久不會太晚。
4。內心平和:得意時謙卑,失意時沉潛
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莊子
翻譯:死、生、得、失、窮、達、貧、富、賢和不肖、毀譽、饑 渴、寒暑,這都是事物的變化,天命的流行。就好像白天黑夜在人們面前輪流交替一樣,而人們的智力不能窺見它們的開始。明 白瞭這個規律,所以窮達壽夭等一切變化,都不能混亂胸中的純和之氣,不至於擾亂他的心神。
解讀:人生的一切際遇,得失禍福…
五:易經蘊藏指點人類知命改變命運密碼的天書
假如不認識天命,就沒有可能成為一個更出色的人。──孔子
蘇格拉底毫無疑問地相信“追隨爭論的方向”,可是他發現這種方向常常隻會引出新的問題,假如這個方向不能讓他滿意,他就準備追隨其他別的指南。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對待夢和神諭都很認真,而且他習慣性地聽從一種內心的聲音,這種聲音比他曉得的更加的多,他簡單地叫作“上帝的聲音”。──多茲,希臘人與不理性主義
《 易經》在公元前1143年首次被記錄載入為一本神諭之書----它的意圖是為未知的問題提供答案。像塔羅牌或占星術之類的任何命令系統一樣,《易經》最終取決於對查詢者的主觀評價:它的效果與功能是通過用符號術語感知和準確解釋個人經驗的能力來衡量的。
這是由於在《易經》中,我們處理的是一個內涵而不是外延系統:一種類似於夢境的代表象征意象語言。榮格是易經的終身學者,他清楚地認識到這種聯系:《易經》由可讀的原型組成,它通常來講不但呈現瞭實際情況的畫面,也呈現瞭未來的畫面,就好像夢一樣。人們甚至可以把易經甲骨文定義為一個實驗性的夢。──C。 G。 Jung --Letters,August 二十四, 1960,榮格--信件,1960年8月二十四日
一個可行的系統表面上與另一個不同,經過仔細檢查,它們之間會有一致性。例如,假如我們發現,猶太密契喀巴拉和易經的符號在經驗上是正確的,故此我們必須尋找一個更深層次的現實,把它們統一起來。既然它們皆有效,那麼它們一定都指向同一個現實,盡管它們的符號猛一看好像截然不同。
克勞利在《理論與實踐中的魔法》一書中多年前提出瞭這一重要看法:易經是數學和哲學的形式。它的結構與猶太密契喀巴拉的結構是同源的;同一性是如此親密,以至於兩個表面上不同的系統的存在是對兩者真理的超驗證明。
《易經》是一種經驗上有效的方式方法,用來接觸更偉大的,或無意識的心靈的現實。《易經》由64個卦組成,蘊含384條不同的信息,代表著一個高度復雜的參照系——這個參照系允許比簡單容易的“是或不是”回答多一些的自由度,但仍然足以限制由希望和欲望激發的更狂熱的思考。
《易經》是一本提出命運怎麼樣生成的原理,又提出可行的解決命運之道的書。在這個認識上學《易經》,就不會把《易經》單純看做是個算命書,斷然不會單純看做是哲學書。由於它有功能,它的目標與佛經和聖經的目標是一致的。要將人類社會帶入一個覺醒與揚升的新世界。
《易經》的變易之道,是要使俺們清楚明白生在這個陰陽世界一切是無常的,無常是苦。不過陰陽的world世界所有的都不是守恒的,可以變化的。當數極之時要主動求變,才可生存。
研究《易經》first of all要曉得變,高等智慧的人,不僅知道變,而且能適應這個變,這便是經常提到的“不學易者不能為將相”的道理。”,由於在這個時空當中,沒有一件事、一個物品、一種情況、一種思想是不變的,沒有可能不變,務必要變的。打比方說我們坐在這兒,自此刻坐下來的時刻,就已經在變瞭,必定 會換另外一個位置,沒有可能永久在這兒。時間不同,環境不同,情感感情也不同,精神、心情也會不同。因此講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會在變中,非變不可,可以說隻要我們看見的現象,就沒有不變的事物。
我們先要思考一下,面對生活之中的變化你是主動的變體還是被動的?有人前一分鐘還活蹦亂跳的後一分鐘被碰死瞭。前一分鐘還窮困潦倒的後一分鐘中千萬大獎瞭。前一年還計劃幹上十年買房,後一年就被迫下崗瞭。假如自己是那個創造生活的主體,那麼應該可以隨心所欲想要怎樣的生活就來怎樣的生活。而實際上人是被生活的潮流卷著走的,是被動前進的,不然為啥要算命預知未來趨吉避兇呢?
假如《易經》並非這樣一本闡述真理又提出可行的解決之道的書,幾千年來怎麼會迷住無數學子呢?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這段話出自《易經》系辭上傳第十一章。用現代語來翻譯這段話,它之義是:孔子說,易經的效果是什麼呢?《易經》是闡述萬物生成的道理,引領天下人走光明大道,就是起瞭這樣一個作用而已。由於聖人知道萬物是怎樣生成和演變的,所以聖人能通解天下人的志願,以定立天下最大的功業,以斷除天下人的疑惑。
原理假如用科學來說,與量子物理所說的“量子糾結”非常相似。first of all陰是代表靜止的、分裂的、微小的。量子就是微小的物質。科學工作者做的試驗是把兩個量子叫它們發生糾結,這好比讓陰陽發生交構一樣。緊接著就有幾十公裡外的另一端出現與這邊其中一個量子完全一樣的第3個量子。總之這邊的兩個量子其中的一個分身為二瞭。
量子可以產生跨時空的糾結,那麼過去世的業力種子就能夠與此刻世發生糾結,可以引動過去的業因作用與影響如今的命運。所以命運可以是宿命性。但此刻所做的業力又成為來世的種子,因此命運也是能夠改變的。假如過去種下的是五行之間相克的種子,此刻改為五行相生的種子,那麼來世就能體驗五行相生能給人帶來的好命運。
人體中最小的單位是細胞,細胞核中有儲存全部遺傳密碼的基因鏈。人的基因鏈稱為DNA,含有A、T、C、G 4個最根本的堿基,組成大概30億個密碼的信息。
人類集中瞭全球性一大批頂尖的科學工作者,耗資數十億美元,經過十幾年不懈地努力,終於在本世紀初通過實驗室的基因測序,確定瞭人類DNA中23條染色體上的全部遺傳密碼,繪制出我們人體的全基因圖譜。這是人類科技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它預示著人類的醫學開始進入基因時代。不過我們面對大概30億數量的遺傳密碼,就如同面對天書一樣難懂。這麼巨大無比的信息,假如裝訂成書,足足可以裝滿一幢樓。
對於這部擁有30億字的天書,上面隻有4個基本字母不斷重復,沒有任何標點符號。假如23對染色體是全書的23個章節,故此我們甚至還不曉得這幾個章節的順序,因此我們能讀明白的部分小小可數。因為64個密碼子的發現,使我們終於能解讀基因表達有關的20種氨基酸,從而知道參加我們生命活動的蛋白質所蘊含的多肽鏈密碼。然而即便弄清瞭DNA中的全部基因,我們也隻能說僅僅讀明白瞭這部天書的3%。對於這部天書的餘下部分,人類的認知幾乎是零。
此刻面對有著30億字數的人類全基因圖譜,為瞭盡快讀明白這部天書,使我們又想起瞭先人傳承下來的那部天書。使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基因編碼的64個遺傳密碼子與《易經》中的六十四卦有著驚人的相呼應之關系。這使我相信,要早日讀明白人類DNA這部天書,應當從另一部天書《易經》中去尋找訣竅。假如在基因的研究中,能整合東方人的思維,DNA中的很多疑團,尤其是基因調控的方式方法會被早日揭示。這樣我們東方人在21世紀的這場生物剪掉鞭子裡,就會擔當重要角色,並讓人類更快步入基因時代。
六:自個的命運由個人掌握
自身命運主要由個人掌控
此問題,黑格爾曾作瞭肯定的回答。不過大傢都清楚,我們出生的傢庭、性別、相貌、高矮,出生的時代及社會是我們自己所不能選擇的
,我們命運的一部分是先天註定的。
不過 也僅僅是一部分而已,人的命數並不是由這幾個因素決定的。而且這幾個因素,著重是先天的因素,是一
些固定的生理和社會基礎,它們對個人整個人生的作用與影響,是有限度的,而且不是起決定作用的。自個的
人生和命運,主要取決於個人後天的努力,取決於個人後天的性 格、精神等因素。而自個的傢庭、生理
基礎及時代環境,僅僅提供瞭一個人生鬥爭的平臺而已。它們其實沒有決定最終,隻是規定瞭人生的起點
。
所以問題很簡單,人能夠決定本人的命運,這是確定無疑的。盡管人不會選擇本人的身體和時代環境,
但人在人類社會當中的人生命運,卻掌控於本人的手裡。即使你的一生起點很低,上帝給瞭你一副不好
的牌,你也可以走出輝煌的一生,打出最有利的人生牌局。而且綜觀古往今來的人類歷史,那些作出卓越
成就的英雄偉人,其先天條件大多數並不優越。相反,“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例如亞歷山大、孔子、蘇格拉底、拿破
侖、貝多芬等等,莫不如此。而那些先天條件優越的人,常常過於養尊處優,喪失瞭生活的鬥志,在歷
史長河中湮沒瞭。所以人生並不在於摸到一手好牌,而是在於打好自己手裡的牌。人生的命數之牌就掌
握在你本人的手裡,為你本人所決定。
決定人的命數的後天因素,就在於人本身,亦即人的性 格與精神因素。個性與精神決定人之為人,也
決定人的一生命運,它們構成人的最高本質。而正所謂人的性 格與精神,是人可以把握的後天因素。盡管
對於一般人來說,他們的性 格與精神也幾乎具有先驗的性質,由於傢庭與社會環境就規定瞭他們個性與
精神的基本面貌。但正所謂在這一點上,個人可以有所成就。個人可以超越群體,可以改造本人的個性與
精神,可Yi經過自身的努力,讓自己成為優異的人,成給自己掌握本人的命運的人。
因為今日金錢至上的社會氛圍,金錢的多寡成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尺,而金錢與人的性 格與精神
常常沒有必然的聯系。一個土財主的出現可以是很偶然的。不過從生活名符其實的本質和真義來說,從人的
名符其實的生活質量來說,人的性 格與精神仍為最後的決定因素。一個土財主可以有巨大無比的財富,但他的生
活未必一定幸福。我們至多可以說他在攫取金錢方面是成功的。不過金錢與財富,說到底仍然與精神有
關,那麼這樣就是自個的才華、才能因素。撇開偶然因素和例外部因素素,撇開特殊的社會、時代條件,人類社會
的財富是向社會的知識階層、社會的精英階層集中的。而且這種社會的精神發展階層將越來越擴大,直
到覆蓋人類社會的全體成員。因此人的精神的發展,是與財富的歸屬正有關的。而人的精神的發展,取
決於個人後天的努力。
你的學習成績、你的知識水準、你的friend、你的情侶、你的事業與生活、你的財富、你的整個社會人生
,取決於你個人後天的努力,取決於你個人個性與精神的發展,取決於你個人腦袋中辨證的旋轉和果敢
無畏的行動。人是自己人生與命運的主宰。
談到命運,first of all,我們應該明 白何謂命運?
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的權威解釋,命運其實是人畢生中的活法狀況,一般是指人的所謂吉兇禍福
、高低貴賤和人生遭遇的總體狀況。
人是社會的個體,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其源動力在於自己,而非別人。外部因素即社會是否起作用,要看內
因即本人的意志是否被蠱惑,假如你是一個執著而堅定的人,那你會按照本人的思維思考方式前行,這樣成
功就是屬於你的。
社會隻會給你機遇,而是否把握機遇還得靠你本人。有句古話說的好:天上不會掉餡餅。想吃餡
餅還得憑借自己的雙手去努力博取。
縱觀古今中外,的確有那麼一些人把主宰自己命運的權力交出來給瞭神,交出來給瞭上帝。不過,當人
們通過鬥爭把命運的主宰權收回來之後,發覺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於是,一代又一代日益覺悟瞭
的人們,一直在不懈地奏響著自立、不屈、抗爭的命數交響曲。
遠在咱們國傢古時候,孔子就主張“知命”,否定命運的不可知
論。墨子主張“非命”,反對所謂“命裡已經定好”之說。明清之際的王夫之提出“造命”,認為人隻要認
識和遵循事物的必然性,就能夠主宰命運。現代科學研究成果表明,人是目前宇宙已知的一切存在物中
最高檔、最具靈性的存在者,正是“天地之性,人為貴”,根本不存在什麼主宰人類命運的神或其他
東西。馬克思主義第1次科學地說明瞭“人的根本是人的名符其實的社會聯系”,是由現實存在的各式社會
關系的總和決定的。而人的命數,其實是人在與客觀世界的各式關系打交道的過程中展現出的基本狀態。
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中,人的命數之所以會展現出很大的區別,著重是由一系列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不
同造成的。其中,內因即主觀條件是人的命數變化的依據,具有決定性,外部因素是通過內因發揮作用的。
因 此,不論是人類發展的實踐,還是科學理論的剖析,最後的結論就是一句話:自身命運主要由個人把
握。
認識到命運在本人手裡,是正確把握自己命運的前提,對人的解放與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建
國五十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咱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活法水平大大提
高瞭,精神面貌發生瞭重大變化。這一切,都是中華民族把握自己命運的結果。如果我們一直把國弱民
窮看作是“命裡已經定好”或者是“神的安排”,從而不求上進,不敢與之抗爭,哪裡會有今天的好運的日子?
不過,遺憾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一部分人不能正確認識這一點。看見別人工作、生活比較順利,就論
人傢“命好”;自己遇見瞭什麼磨難和困難,就論“命很差”。
朋友們,天生我才必定會有用。人人都是才,就看你如何去展示你的才華。最後的成功者是能夠駕馭社
會和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