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座觀星時間太陽月亮天文(摩羯座生下來時間段)
一:春分點與星座
因為黃赤交角(23°26′)的存在,致使地球受到太陽(也包括月球)的引力矩作用,造成地球旋轉角動量的進動,類似於陀螺旋轉的一種周期性擺動,進動角速度為7、19×10^-12 rad·s^-1 ,進動周期為27725 a 。這樣,春分點在黃道上就不斷地緩慢西移,每一年移動約50。二十四角秒,大概每25800年運行一周。分點進動的現象在天文學上就稱為歲差現象。
依照今年的太陽視運動,依次穿過的星座為
白羊座 4、19-5、13
金牛座 5、14-6、22
雙子座 6、23-7、21
巨蟹座 7、22-8、10
獅子座 8、11-9、16
室女座 9、17-10、31
天秤座 11、1-11、23
天蠍座 11、二十四-11、29
蛇夫座 11、30。12、17
人馬座 12、18-1、19
摩羯座 1、20-2、17
寶瓶座 2、18-3、12
雙魚座 3、13-4、18
二:摩羯座實際出此刻天空中是何時
8點啊
三:十二星座是怎麼定的
十二星座劃分(按陽歷,西方不使用農歷)
白羊座: 3月21日~4月19日 誕生石: 鉆石
金牛座: 4月20日~5月20日 誕生石: 藍寶石
雙子座: 5月21日~6月21日 誕生石: 瑪瑙
巨蟹座: 6月22日~7月22日 誕生石: 珍珠
獅子座: 7月23日~8月22日 誕生石: 紅寶石
處女座: 8月23日~9月22日 誕生石: 紅條紋瑪瑙
天秤座: 9月23日~10月23日 誕生石: 藍寶石
天蠍座: 10月二十四日~11月21日 誕生石: 貓眼石
射手座: 11月22日~12月21日 誕生石: 黃寶石
摩羯座: 12月22日~1月19日 誕生石: 土耳其玉
水瓶座: 1月20日~2月18日 誕生石: 紫水晶
雙魚座: 2月19日~3月20日 誕生石: 月長石,血石
上古時代的人們為瞭從畜牧、農耕,必須詳細瞭解季節的變化。他們註意和提防到季節不同,天上的星星排列也不同,為方便一記憶及把這幾個知識流傳,於是運用幻想力把天上亂七八糟的星星串連起來,這便是星座的源頭瞭。
西方的星座
西方星座源於古希臘,提及星座的最早文猷,見載於一首公元前270年希臘詩人Aratus所著之詩歌Phaenomena中。詩中可見,還在Aratus之前,星座一詞已為人類所知曉。
Aratus所提及之星座,完全沒有近南天極上空之星體。這大約是由於這幾個星體,皆位於星座命名人當年所處地域的地平線之下。從這幾個未經測繒的天域范圍,俺們是可以推斷,當年為星座命名的人們大約都居住在北緯36°左右,即希臘的南邊,埃及的北邊的地方,也就是古巴比倫及Sumer所在。
因為地球自轉時的歲差現象,地球南北極與南北天極會隨著時間作周期性偏離。據精密推算,這片未經測繒的天域,正好處於公元前兩千年的南天極之上,而這時亦恰巧是古巴比倫人和Sumerians所身處的年代。
據此,我們大有理由相信希臘人的星座實源於古巴比倫和Sumer。有關星座的知識,後來輾轉傳至埃及,令那個時候居住在該處的一些希臘學者得以知曉。
公元 150年,希臘科學工作者托勒玫(Ptolemy)編寫瞭一本名為「天文學大成」(Amagest)的天文書藉,書中撮要介紹瞭那個時候希臘人的天文知識,包括列出48個星座和其內1022顆星體的名稱,及對它們的光度的估計。
黃道十二宮
全天共有八十八個星座,這個標準星座數目是國際天文聯會在1930年確立的。而大傢在消閑雜志看見的星座,就是著名的「黃道十二宮」。這幾個星座正位於太陽在天空中必經的路線「黃道」之上,因此稱為「黃道十二宮」。而你們所屬與什麼星座,就是決定於你生下來時太陽正位於什麼星座。但是這一切而現時二千多年前的事瞭。
經過二千多年,十二星座的日期與天象業已不吻合。並因為地軸以二萬6000年的周期擺動,黃道在天空的具體位置亦所以出現變動。這種地軸周期擺動的運動,稱為「歲差」。
最終,每隔二千多年,太陽到達每一宮的時間便會推此約一個月。現時的春分點並不在白羊座,已經退到雙魚座瞭。此外,黃道此刻不隻經過十二星個星座,還誇過第十三個星座蛇夫座。按下左邊的對照圖,你便可以找出此刻太陽在你生下來時所經過的星座與傳統星座的分別。
現代星座的數目
在南北半球上空經天文學傢正式命名的星座共有88個。這是在1930年國際天文聯會上確立的。這幾個星座的名稱,包括14個人名,9種雀鳥,2種昆蟲,29種水陸動物及一些神話與傳說中的異獸及一些無生命物體。值得一提的是,大都星座的形狀與它們的名稱根本亳不相似。大約古代人們在為星座命名時,多傾向於用象征方法,把星座定名為一些他們所喜愛的動物或神話人物。
還有,同一星座內之星體,互相之間極少有甚麼關系,隻是視覺上他們靠近一起,他們與我們之距離亦極不相同。
星座的形狀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固然過去三千年來,這幾個星體都看起來是固定在不變的具體位置上,但事實上相比於太陽,它們一直皆在移動,且速度快達每秒十數公裡。
因為它們距離我們太遠,非有三數萬年時間,我們是難以覲察到它們的具體位置的變化。因為如此的移動,50000年後,北鬥七星之鬥柄將較今天更臀曲。固然隨著時間的變遷,星座的形狀會起變化,但大約我們不會因此而是要更改星座的名稱。
四季星座
另外,依照不同季節及個別星座升上中天的時候,八十八個星座亦粗略分為四組,分別為春季星座、夏季星座、秋季星座及冬季星座。
為啥會有一年四季星空的變化呢?這是由於當地球環繞太陽公轉時,背對太陽那面就是我們當晚當季可見的星空。隨著地球繞著太陽公轉逐漸改變位置,因此背景的星空也就慢慢有所變化。
舉個例子2月1日我們去觀星,黃昏之後在西方地平在線看見的星座有寶瓶座、飛馬座與雙魚座,而英仙座、白羊座、禦夫座、金牛座及臘戶座則高掛在中天。
到五月初,我們在同一地方觀星,黃昏之後在西方地平在線的星座已經變成是英仙座、金牛座及臘戶座等星座,在中天的星座是巨蟹座、獅子座及長蛇座。
八月初,在同一時間同一地方,巨蟹座、獅子座及長蛇座已經沉到西方地平在線。在中天的星座已經換成牧夫座、北冕座、巨蛇座及武仙座。
連續觀察數個月後,你會發覺每隔三月,中天的星座便會移到西面的地平在線。
一般來講,一個晚上可以見到三季星空,例如在仲夏的黃昏,俺們是可以看見春季的星座在西方的地平在線徘徊,夏季的星座則高掛在中天,天色破曉時,秋季的星空在天頂瞭。
在八十八個星座中,我們隻可以看見其中一部分,其它的一些星座是永久不會升上地平線的,要看這幾個星座必須去到赤道的南邊的地方才可以看見。
四:摩羯座時間
12月底
五:摩羯座的桃花運是幾歲?
這任何人的桃花運也是靠你本人爭取的呀。這摩羯座從來都是很高傲的。而且他們大體上是比較有思想,有腦袋。追求他們的人也是許多的,所以桃花運多大的時刻皆會有。
六:摩羯座今年桃花運怎樣
1、公歷:
即格裡歷。 由於它的基礎是太陽中心連續兩次經過春分點需要的時間——回歸年, 所以又叫陽歷。格裡歷的平年為365天, 閏年在2月末加一天,為366天。 在格裡歷中, 當某年的紀元年數不能被4整除時為平年,如1981年; 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時為閏年, 如1984年; 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時為平年, 如1900年; 能被400整除時為閏年, 如兩千年。
格裡歷平均一年為365、二十四25日, 與長度為365、二十四22日的回歸年之間, 要積累3三百多年才有一日之差, 達到我國南京楊忠輔於公元1199年 (早格裡歷380多年)制定的《統天歷》水平。
格裡歷按月分配日數摻有格裡等帝皇威勢,不很合理。 合理的每月天數用兩句話即可概括:"閏年單月小、雙月大; 平年2月減一天"。 但由於格裡歷已在全球性通用,人為因素作用與影響極大, 改歷非常難。
2、陰歷:
陰歷是我國普遍使用的歷法, 又稱農歷、夏歷,是由於它的紀月法以月相為基準, 以月亮從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個朔望月為一個月。 精密推算陰歷先精密推算24節氣和定朔 (精密推算日月黃經相等的時候——朔), 朔所在某日,即為初一,從朔到朔為一個月, 相距29日的為小月, 30日為大月。 月從中氣得名, 月內有某中氣的即為某月份, 如含有中氣"雨水"即為陰歷正月。 無中氣為閏月, 閏月無名, 取用前月名, 如四月後的閏月為 "閏四月", 如此使陰歷年與回歸年的差距隨時得到調正。 在陰歷中, 平年12個月, 日數為354或355日; 閏年13個月, 日數為383或384日。 這便是我國自公元前十四世紀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剪掉鞭子止, 一直在使用的 "十九年七閏(加七個閏)月" 的歷法。 由於24節氣是由太陽的視置決定的, 因此陰歷適合的稱呼應是"陰陽歷"。
3、幹支歷: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 天幹共十個字, 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個字, 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傳統用以編排次序的字組。 二者並行組合排列成天幹地支表, 循環往復, 循環使用。幹支歷的紀年紀月法都同陰歷, 它的年、月、日都各以幹支順序排列、互不幹擾,閏月也同陰歷。幹支歷中的節日, 三伏, 九九以及出梅、入梅等與人們生活及那個時候社會活動息息相關, 有的到現在還為人們所用。
4、節氣:
節氣產生於中國古代,它反映瞭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地球上一年四季的變化, 反映瞭農時季節,在農村傢喻戶曉。 隨著中國古歷外傳, 華僑足跡所到之處, 節氣也廣為流傳。 節氣是依據太陽在星空間視運動的視位置來決定的。 節氣亦稱24節氣, 是相間排列的十二個中氣和十二個節氣的統稱。
24節氣簡單介紹
立春: 在每一年公歷2月4日前後。中國習慣將其作為春季開始的節氣。
雨水: 在每一年公歷2月19日前後。此時農村開始備耕生產。
驚蟄: 每一年公歷3月6日前後為驚蟄。 "過瞭驚蟄節, 春耕不停歇"。 北方進入驚蟄,春耕大忙便開始瞭。
春分: 每一年公歷3月21日前後太陽到達黃徑0°時為春分。 這時陽光直照赤道, 南北半球得陽光平均,所以晝夜幾乎等長。
清明: 每一年公歷4月5日前後為清明。 此時中國黃河流域及大部地區的氣溫開始升高, 雨量增多, 春暖花開,天空清澈明朗, 正所謂春遊踏青的好時節。 另流行上墳活動。
谷雨: 在每一年公歷4月20日前後。 "雨生百谷"道出瞭谷雨節氣的來歷。 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種、出苗的季節。
立夏: 中國習慣把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一般在公歷5月6日前後
小滿: 每一年公歷5月21日前後為小滿。 顧名思義, 小滿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將要飽滿成熟之義。 小滿後, 北方各地的小麥就要熟瞭,而黃淮流域的冬小麥將開鐮收割。
芒種: 芒種預示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節, 一般在每一年公歷6月6日前後。
夏至: 每一年6月21日前後為夏至。 夏至預示熾熱的夏天已經到來, 並且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
小暑: 在每一年公歷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後就要數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它是從夏至後第3庚開始的), 所以小暑預示著一年最熾熱的季節即將來臨瞭。
大暑: 在公歷7月23日前後。 顧名思義,大暑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刻。
立秋: 在每一年公歷8月8日前後。 中國習慣上把這一天作為秋季開始。
處暑: 在每一年公歷8月23日前後。 處暑是反映氣溫由熱向冷變化的節氣。
白露: 在每一年9月8日前後,白露指氣溫降低,並出現露水。
秋分: 在每一年公歷9月23日前後。 "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此時陽光直照赤道,晝夜幾乎等長。
寒露: 在每一年公歷10月8日前後。 寒露一到,華北地區便開始進入深秋, 原野一片金黃,是秋遊的好時節; 而東北地區則呈初冬景象, 長江流域及的南邊地區卻仍鬱鬱蔥蔥。
霜降: 每一年公歷10月23日或二十四日。 霜降預示氣候漸漸寒冷,北方地區已出現降霜或開始有霜。
立冬: 每一年公歷11月7日前後為立冬。 立冬是預示冬季開始的節氣。 這時,黃河中下遊地區即將結冰。
小雪: 在每一年公歷11月22日前後。它預示已經到瞭開始下雪的季節。 此時,東北、內蒙古、華北北部地區氣候寒冷。
大雪: 每一年公歷12月7日前後。 一交大雪,黃河流域的冬小麥進入瞭休眠期。
冬至: 每一年12月22日前後為冬至。 冬至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 這天晝最短, 夜最長。 冬至過後便是"數九"瞭。
小寒: 在每一年公歷1月6日前後。 這時正值"三九"前後, 中國多數地區進入嚴寒時期。
大寒: 在每一年公歷1月20日前後。 大寒為中國多數地區一年中最冷的時期。
節氣與公歷(陽歷)有著密切關系。 我國民間流行有"節氣歌"一首: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公歷中: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氣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
5、時差與天文時間
算命所用的時間是天文時間(視太陽黃經時),而普通人腦子裡面所記的時間是鐘表時間,亦即人為制定的標準時區的平均太陽時,若出生於某個時辰的頭尾,常常由於“真太陽時差”而致排出來的時常常有誤。
1。標準時與出生地的經度時差:
全球分為24個時區,以能夠被15整除的經度作為該區域的中间位置子午線,每一時區占經度15度。在該時區中间位置子午線的東邊的地區,時間要加,的西邊的地區,時間要減,一度4分鐘。
中國共分五個時區:
(1)中原時區(東八區):的東邊經120度為中间位置子午線。
(2)隴蜀時區(東七區):的東邊經105度為中间位置子午線。
(3)新藏時區(東六區):的東邊經90度為中间位置子午線。
(4)昆侖時區(東五區):的東邊經75度為中间位置子午線。
(5)長白時區(東九區):的東邊經135度為中间位置子午線。
一個時區的“標準時”,隻不過是一個大地區的統一時間,大傢共同遵守的“人工”時間而已,並不是該時區內每個地點的“本地時間(LMT)”——名符其實的經度時。要用出生地的經度與出生大地區的標準時來加減,全球任何地點都用這個規則。
比如:中原時區包括內蒙古、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海南、、澳門、。這個大地區那個時候鐘敲定正午12點時,隻有位於東經120度線上的地點才是12點,其它的地方是少於或多於12點。如位於東經114度10分,比東經120度偏西5度50分,其真真正正經度時是11時36分40秒。
2。平均太陽時與真太陽時的時差
鐘表時間每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平均太陽時”是人造的,假想地球繞日自轉、公轉的軌道是正圓形,這隻是為瞭行政措施的方便而設的“統一”時間。實際上,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因黃赤道的關系,並不是一年365、25日、每日都是二十四小時,隻有每一年陽歷的4月25。6月14。9月1日、12月二十四日才恰好二十四小時,其餘的361天,不是多就是少。這種誤差,稱為“真太陽時差”。《世界航海歷》每日皆有註明真太陽日與平均太陽日的時差。
3。夏令時間的時差
人造的時間中還有一種“戰時時間”,又稱“夏令時間”、“日光節約時間”。有些國傢、地方在夏季時因日出早,日落遲,白晝較長,為瞭充分利用日光,節省用電,將作息時間提早1個鐘頭(把鐘表撥快1個鐘頭)。 因為上述三種時差,要得到精確的出生天文時間,的確不是容易的事。精密推算外國人的四柱尤其不易,由於有些地區的時制實施冬令時間,或采用格林威治標準(GMT),或采用地方時制,並不統一,命學傢要先問明該地區的時間制度,才不致錯誤。
生下來時間若在節氣或子時的交界,更要精密計算時差,要不然不僅時辰不對,甚至生日、生月、生年都也許會因為一個時辰的不正確,而致滿盤皆錯!!!
5、 正月,冬月與臘月:
正月即陰歷一月, 正月初一即為春節;
冬月即陰歷十一月;
臘月即陰歷十二月, 臘月末尾一天即為除夕。
【星宿】宿(xiu),古時候把星座稱作星宿。《范進中舉》:“如今卻做瞭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古代人們認為人間有成就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這是說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人們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以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具體位置。每宿蘊含若幹顆恒星。二十八宿的名稱,自西向東排列為:東方蒼龍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昴mao、畢、觜zT、參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zhen)。唐代溫庭筠的《太液池歌》:“夜深銀漢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誇飾地描寫一片光明、照耀宮闕殿堂的景象。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鬥牛之墟。”是說物產華美有天然的珍寶,龍泉劍光直射鬥宿、牛宿的星區。劉禹錫詩:“鼙鼓夜聞驚朔雁,旌旗曉動拂參星。”形容雄兵出師驚天動地的場面,參星即參宿。
【四象】參見“二十八宿”條。古代人們把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為四種動物形象,稱之為四象。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龍,故而稱為東官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出此刻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稱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稱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飛翔的朱雀,出此刻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稱為南官朱雀。
【分野】古時候占星傢為瞭用天象變化來占卜人間的吉兇禍福,將天上星空區域與地上的國州相互對應,稱作分野。具體說就是把某星宿當作某封國的分野,某星宿當作某州的分野,或反過來把某國當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當作某星宿的分野。如王勃《滕王閣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是說江西南昌地處翼宿、軫宿分野之內。李白《蜀道難》:“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參宿是益州(今四川)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陜西、甘肅大部)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捫參歷井是說入蜀之路在益、雍兩州極高的山上,人們要仰著頭摸著天上的星宿才能過去。
二十八宿與國分野如下(圖略)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4宿,由七顆星組成,又稱旄頭(旗頭之義)。唐代李賀詩“秋靜見旄頭”,旄頭指昴宿。唐代衛象詩“遼東老將鬢有雪,猶向旄頭夜夜看”,旄頭亦指昴宿,詩句表現瞭一位老將高度警惕、細心防守的情景。
【參商】參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參宿,商指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別稱。參宿在西,心宿在東,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彼出此沒,因此常用以喻人分離不得相見。如曹植“面有逸景之速,別有參商之闊”,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加商”。
【壁宿】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兩顆星組成,因其在室宿以東,很像室宿的墻壁,又稱東壁。唐代張說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圖書庫。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東官蒼龍七宿中的心宿。《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等同於公歷的八月,流火是說大火星的具體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降,表明暑氣已退。
【北鬥】又稱“北鬥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鬥形(或杓形)的七顆亮星。七顆星的名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排列如鬥杓,故稱“北鬥”。依據北鬥星便可以找到北極星,所以又叫“指極星”。屈原《九歌》:“操餘弧兮反淪降,援北鬥兮酌桂漿。”《古詩十九首》:“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玉衡是北鬥星中的第5星。《小石潭記》中用“鬥折蛇行”,形容像北鬥星的曲線一樣彎彎曲曲。
【北極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標志。古時候天文學傢對北極星非常尊崇,認為它固定不動,眾星都繞著它轉。其實也就是說,因為歲差的緣故,北極星也在變更。3000年前周代以帝星為北極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樞為北極星,一萬二千年之後,織女星將會成為北極星。
【彗星襲月】彗星俗稱掃帚星,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按的講法是重大兇災的預兆。如《唐雎不辱使命》:“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白虹貫日】“虹”事實上是“暈”,大氣中的光學現象。這樣的現象的出現,多數是天氣將要變化之象,可是古代人們卻把這種自然現象視作人間將要發生異常事情之象。如《唐雎不辱使命》:“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漢代鄒陽《獄中上梁王書》:“昔荊軻慕燕丹的意思,白虹貫日,太子畏之。”燕太子丹厚養荊軻,讓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顯現,太子丹卻畏其不去。
【運交華蓋】華蓋,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屬仙後座。舊時,以為人的命數中犯瞭華蓋星,運氣就不好。魯迅《自嘲》詩:“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月亮的別稱】月亮是古詩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寫的對象。它的別稱可分為:
(1)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玉鉤。
(2)因弦月如弓,故稱玉弓、弓月。
(3)因滿月如輪如盤如鏡,故稱金輪、玉輪、銀盤、玉盤、金鏡、玉鏡。
(4)因傳說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稱銀兔、玉兔、金蟾、銀蟾、蟾宮。
(5)因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桂月、桂輪、桂宮、桂魄。
(6)因傳說月中有廣寒、清虛兩座宮殿,故稱廣寒、清虛。
(7)因傳說為月亮駕車之神名望舒,故稱月亮為望舒。
(8)因傳說嫦娥住在月中,故稱月亮為嫦娥。
(9)因人們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稱月亮為嬋娟。
【東曦】古時候神話說太陽神之名字叫曦和,駕著六條無角的龍拉的車子在天空馳騁。東曦指初升的太陽。《促織》:“東曦既駕,僵臥長愁。”“東曦既駕”指東方的太陽已經出來瞭。
【天狼星】為全天空最明亮的恒星。蘇軾《江城子》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屈原《九歌》中亦有“舉長矢兮射天狼”,長矢即弧矢星。
【老人星】為全天空第2顆最明亮的星,也是南極星座最亮的星。民間把它稱作壽星。北方的人若能見到它,便是吉祥太平的事。杜甫詩雲:“今宵南極外,甘作老人星。”
【牽牛織女】“牽牛”即牽牛星,又叫牛郎星,是夏秋夜空中最亮的星,在銀河東。“織女”即織女星,在銀河西,與牽牛星相對。《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唐代詩人曹唐《織女懷牽牛》:“北鬥佳人雙淚流,眼穿腸斷為牽牛。”
【銀河】也叫作銀漢、天河、天漢、星漢、雲漢,是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由一千億顆以上的恒星組成。曹操《觀滄海》:“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陳子昂《春夜別友人》:“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蘇軾《陽關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秦觀《鵲橋仙》詞:“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文曲星】星宿名之一。舊時說法,文曲星是主管文運的星宿,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如吳敬梓《范進中舉》:“這幾個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
【天罡gang】古星名,指北鬥七星的柄。道教認為北鬥叢星中有三十六個天罡星、七十二個地煞星。小說《水滸》受此說法的作用與影響,將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義頭領附會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雲氣】古時候說法,龍起生雲,虎嘯生風,即所謂“雲龍風虎”。又說真龍天子所產生的地方,天空有異樣雲氣,占卜測望的人能夠看出。如《鴻門宴》:“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陰歷】我國長期采用的一種傳統歷法,它以朔望的周期而定月,用置閏的辦法使年平均長度接近太陽回歸年,因這種歷法安排瞭24節氣以指導農業生產活動,故稱陰歷,又叫中歷、夏歷,俗稱農歷。古代人們寫文章,凡用序數紀月的,大多以陰歷為據。如《遊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醜”,陰歷的六月、七月等同於公歷的七月、八月。
【初陽】約在陰歷十一月,冬至以後、立春以前的一些時日。此時陽氣初動,故稱“初陽”。《孔雀東南飛》:“往昔初陽歲,謝傢來貴門。”
【四時】指一年四季。陰歷以正月、2。三月為春季,分別稱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為夏季,分別稱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類推。歐陽修《醉翁亭記》:“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社日】古時候農民祭祀土地神的節日,在春分前後。《永遇樂》:“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聲。
【初七】陰歷七月初七,民間有七夕乞巧的習俗。傳說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孔雀東南飛》:“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
【下九】陰歷每月十九日,是婦女歡聚的日子
【紀年法】中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從此以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嶽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遊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佑二年”、《雁蕩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3)幹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幹支紀年來預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醜條約”、“辛亥剪掉鞭子”。
(4)年號幹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幹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幹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幹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幹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幹支紀年。
【紀月法】中國古代紀月法主要有三種:
(1)序數紀月法。如《采草藥》:“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指南錄〉後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譚嗣同》今年四月,定國是之詔既下”,“八月初一日,上召見袁世凱”,“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
(2)地支紀月法。古代人們常以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要加上特別規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詩:“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傢”“建子月”按周朝紀月法指陰歷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賦》:“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陰歷十月。
(3)時節紀月法。如《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孟冬”代陰歷十月;陶淵明《擬古詩九首》“仲春遘時雨”,“仲春”代陰歷二月。
【紀日法】中國古代紀日法主要有四種:
1)序數紀日法。如《梅花嶺記》:“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項脊軒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墻。…‘三五”指陰歷十五日。《〈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2)幹支紀日法。如《肴之戰》:“夏四月辛巳,敗秦軍於肴。’“四月辛巳”指陰歷四月十三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醜”,即陰歷六月九日;《登泰山記》“是月丁未”,指這個月的十八日。古代人們還單用天幹或地支來預示特別規定的日子。如《禮記·檀弓》“子卯不樂”,“子卯”,代指惡日或忌日。
3)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預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1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末尾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記》“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與妻書》“初婚三四個月,適冬之望日前後”。
4)幹支月相兼用法。幹支置前,月相列後。如《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
【紀時法】中國古代紀時法主要有兩種:
1)天色紀時法。古代人們最開始是依據天色的變化將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它們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時、日入、黃昏、人定。
2)地支紀時法。以十二地支來預示一晝夜十二時辰的變化。古天色紀時、地支紀時與今序數紀時相呼應之關系見附表。(圖略)
天色法與地支法是古時候詩文中常常見到的兩種紀時方法。如《孔雀東南飛》:“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奄奄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雞鳴,雪止……,晡時,門壞。”《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別稱。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時困至戌時。”《景陽岡》:“可教往來客人於巳、午、未三個時辰過岡。”《祭妹文》:“果予以未時還傢,而汝以辰時氣絕。”《群英會蔣幹中計》:“從巳時直殺到未時。”
【五更】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因此叫作五更、五鼓,或稱五夜。如《孔雀東南飛》:“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群英會蔣幹中計》:“伏枕聽時,軍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無一人知者。”《登泰山記》:“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