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周易的認識與理解周易五行天文(經典常談的周易內容概括)
一:對周易的理解?
“周易”一詞的出處及原理 在《簡易道德經》裡,周是周到圓滿,易是運動變化無不果之義。太昊伏羲創作簡易圖時,把簡易符(即此刻八卦圖的陰陽符)排列成一個圓形即一周的形式,闡明瞭周和易是簡的主要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並 不是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瞭《簡易道德經》裡的這個完美的“周”字。無疑周易的周字,替代瞭簡易的簡字。大自萬物的變化,是易的本質現象。恒之無休而無不果,說明瞭易,就是物的變化而成事,物每一點變化皆有一定的最終,這便是易象。“簡之周”和“周之易”說明瞭周是簡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瞭:“簡周易”。“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的預兆”,說明瞭“簡易圖”是判斷推理的一種測探工具。 <<周易>>簡單概述 據傳,《周易》的誕生地就是如今的世界遺產城市安陽市。羑裡城位於安陽市區南10公裡處。易卦系統最根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假如不理會陰陽的狀態,隻論及其性質,那麼可以用陽爻(-)和陰爻(--)預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依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瞭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就能夠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皆有特別規定的名稱。若是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 使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也許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4096種不一樣的卦。假如將陰陽性質構成一樣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瞭主卦卦名一樣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為某某卦系。《周易》經部文字說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代表象征意義的解釋以及對應的人事吉兇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1條內容是對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系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也可以這樣說模糊的認識。 占筮及《周易》一書追溯於甲骨卜的實踐,或許到瞭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瞭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瞭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瞭《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刻,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幸免於難。 《周易》中運用八卦預測推算信息的方式方法的發明,正所謂我國人民具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真實寫照,他們在實踐和好地認識社會、改造社會、推動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因 此,易卦及《周易》,是個儲存量很大的信息庫。 《周易》歷經數千年之滄桑,已成為中華文化之根。易道講究陰陽互應、剛柔相濟,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5000年文明史上,中國人民之因此能夠久歷眾劫而不覆,多逢畏難而不傾,獨能遇衰而復振,不斷地發展壯大,根源一脈傳到現在,是與我們民族對易道精神的時代把握密切相關的平時生活中遇見的疑難之事,不是求助於偶像,而是運用通過八卦今昔信息預測推算的科學方法,預測推算自然和人事吉兇方面的相關信息,對一切做到心中有數,有備無患,從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代人們用它來預測推算未來、決策國傢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隻是古代人們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種手段,並不是名符其實的科學。固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由於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但就不能由於說它是科學的。隻能當它是一種文化。 目前,咱們國的易學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無重大進展,理論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亂,現實操作容易趨向神秘主義。上述狀況嚴重歪曲瞭易學的學術地位,阻礙瞭中華易學良性化發展的步伐,蒙蔽瞭易學的真真正正價值。 《周易》是最能展現中國文化的經典,它認為世界萬物是發展變化的,其變化的基本要素是陰(--)和陽(—),《周易·系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全地球千姿百態的萬物和萬物的千變萬化都是陰陽互相作用的結果。《周易》鉆石的對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為根本。三才又各具陰陽,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剛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為純陽之卦,坤為純陰之卦,乾坤是陰陽的總代表,也是陰陽的本質,孔子在《系辭》中說“乾坤其易之門邪”,“乾坤其易之蘊邪”。《易緯·乾鑿度》中說:“乾坤者,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經排序以《序卦》的次序為基礎,而以乾、坤兩卦為首。《系辭》開篇即雲:“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文言》是專門論述乾坤之卦德的傳文,並且將乾坤之德性引申發揮至人文道德領域。說明乾、坤是《周易》中最要緊的兩卦,也是《周易》陰陽哲學的基礎。 《周易》的來歷 對於《周易》的成書,《漢書藝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此說最為漢儒接受,《周易乾鑿度》有雲:“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聖”、“三古”之說簡來講之,即:遠古時候,通天之黃河現神獸“龍馬”,背上佈滿神奇的圖案,聖人伏羲將其臨摹下來,並仰觀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時代,姬昌被紂囚禁於羑裡,遂體察天道人倫陰陽消息之理,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並作卦爻辭,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時代,孔子喜“易”,感嘆禮崩樂壞,故撰寫《易傳》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對於重卦者多有疑義,一者王弼認為伏羲畫八卦之後自重為六十四卦,二者鄭玄認為神農氏重卦,三者孫盛認為夏禹重卦。 直至北宋歐陽修撰《易童子問》,認為《易傳》七種之間有相互抵牾之處,並 不是孔子一人所作:“其說雖多,要其旨歸,止於繋辭明吉兇爾,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數說者,其略也。其馀辭雖小異而大旨則同者,不可以勝舉也。謂其說出於諸傢,而昔之人雜取以釋經,故擇之不精,則不足怪也。謂其說出於一人,那麼是繁衍叢脞之言也。其遂以為聖人之作,則又大繆矣。”(猶見《易童子問卷三》)。至於後世,疑古之風漸起,清代姚際恒所著《易傳通論》與康有為《新學偽經考》一致認為《易傳》並 不是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錢玄同先生、馮友蘭先生、顧頡剛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學者皆認為《易傳》非孔子所作,顧頡剛先生則將《易傳》成書年代推斷為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堅持認為《易傳》乃孔子所作。 時到現在日,長沙馬王堆墓穴中發現的“帛書”中,已有不少記錄載入間接證明《易傳》的作者或相關作者大體是孔子,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是也當為盲目疑古者戒。 另一個方面,《周易》一書名字的來歷也頗多爭議。 “周”字之寓意,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為“周代”,二為“周普”。前者之含義在於認為《周易》為西周時代的書。理由便是《周禮》有雲:“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一曰《歸藏》,一曰《周易》”,而此說認為《連山》為神農時代的筮書,神農也稱“連山氏”,《歸藏》為黃帝時代的筮書,黃帝也稱“歸藏氏”,後夏用《連山》,商用《歸藏》,西周所用之書則冠以“周”字,名為《周易》。後者則取鄭玄《易贊》,“‘連山’者,象山之出雲,連連不絕。‘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藏於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故而《周易》的“周”字,義為“周普”。 “易”字之寓意主要的講法有以下幾種: 1。“易”字的篆文為“(見右圖片一) 小篆:易 ”,《說文》訓為“易,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即“易”為蜥蜴之類,主取“變”的意思。 2。《說文》又引秘書說“日月為易”,象征陰陽。 3。《周易乾鑿度》雲“‘易’一字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即簡易、變化、不變三層含義。 4。“易”字的殷墟甲骨文為“(見圖片二)”,取日出之時陰陽交變的意思。也主於“變易”。 甲骨文:易 《周易》在古時候文獻中常被簡稱為《易》,至西漢初年被列為“經”書之一,世人遂尊稱為《易經》。可見《周易》當以“易”為大義,而諸說紛繁,也莫過變易消息之理。 周易》的內容 今本《周易》的內容主要包括“經”和“傳”兩部分。 “經”部分,著重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與卦爻辭。 經常提到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兩兩相重而得,“八卦”那麼是由“陰”、“陽”二爻三疊而成。 《周易》的“陰”、“陽”,分別呈中斷的與相連的線條形狀,即“––”與“—”。古代人們用陰陽領域來表現寒暑、日月、男女、晝夜、奇偶等眾多概念,正是“一陰一陽之謂道”。 在“陰”與“陽”的基礎上,聖人將其符號三疊而成八種不一樣形狀,分別命名為不同的卦名並擬取對應的象征,稱為“八卦”(也稱“經卦”),具體如下: 卦象 卦名 象征物 象征意義 乾天健 坤地順 震雷動 巽風入 坎水陷 離火麗 艮山止 兌澤悅 接著,聖人再將“八卦”兩兩相疊,構成六十四個不同的六劃組合體,即“六十四卦”(也稱“別卦”),每卦中的兩個“八卦”符號,居下者稱為“下卦”(也稱“內卦”,《左傳》稱“貞卦”),居上者稱為“上卦”(也稱“外卦”,《左傳》稱“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條線條,稱為“爻”。《說文解字》雲:“爻,交也”;王弼雲:“夫爻者何也?言乎變者也”。“爻”的原意亦即陰陽之交變。因此“––”稱為“陰爻”,以“六”預示;“—”稱為“陽爻”,以“九”預示。六爻的具體位置稱為“爻位”,自下而上分別是“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 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別稱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經常提到的卦爻辭,即系於卦形符號下的文辭,其中卦辭每卦一則,總括全卦大意,爻辭每爻一則,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對應的亦有六十四則卦辭和三百八十四則爻辭(因為《乾》《坤》兩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辭,故將其並入爻辭之中,即總計三百八十六則爻辭)。 “傳”事實上是闡釋《周易》經文的專著,即《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系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計七種十篇。因其闡發經文大義,如本經之羽翼,故漢人稱之“十翼”,後世統稱《易傳》。 《彖傳》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共六十四節,分釋六十四卦卦名、卦辭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傳》隨上下經分為上下兩篇,闡釋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釋卦象者稱為《大象傳》,釋爻象者稱為《小象傳》。 《文言》共兩節,分別解說《乾》、《坤》兩卦的意旨,故也稱《乾文言》、《坤文言》。著重是在《彖》和《象》的基礎上作出進一步闡發與拓展。 《系辭傳》分為上下兩篇,主要申說經文要領,貫徹卦爻辭的基本義理。文中對《周易》經文作瞭全面的辨析與闡發,一者抒發《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讀《易》之要例。 《說卦傳》是闡述八卦取象大例的專門討論,也是探討《易》象產生於推展的重要根據。 《序卦傳》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綱要,揭示各卦之間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經《乾》至《離》共三十卦,主說天道;後半段自《咸》至《未濟》三十四卦,主說人倫。 《雜卦傳》猶言“雜糅眾卦,錯綜其義”。將六十四卦重新編為三十二對“錯綜卦”,旨在闡發事物的發展在正反相對因素中展現的變化規律。
滿意請采納
二:周易啥意思
周易賦
胡秉言
鴻濛混沌兮,孕盤古,無極始出兮,太極來。初生兩儀兮,列四象,衍生八卦兮,智慧開。始祖伏羲,長坐方壇、聽八風之氣,觀草長鶯飛,審雷霆雨雪,察四季消長,度鷹翔魚躍,悟八卦之魂,生八卦之理。開陰陽之道,正姻緣、和人倫秩序。“塗光休氣兆北閾,赤文綠字煥東周”。 人奉之為神,尊八卦祖師。開華夏之文明,蘊玄妙神奇矣。
西伯姬昌兮,演文王八卦。推論解讀兮,八八六十四。疊加成象,鑒析準確。乾坤立道列南北,造化天地成萬物。雷聲震震曰善教,巽逐陰風曰進退。坎險陷陷心憚慮,離麗附和柔順心。艮止審慎動靜適,兌喜悅悅善照臨。
下古孔子兮,精修十翼。察言、觀變,制器、卜占。取義象位之說,闡陰陽之對立。成系統之世界觀,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之變化。強宇宙變化之生生不息,說“天地之大德”,提“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之詳論,。告後人“物極必反”之思想,調“居安思危”之憂患。倡“順乎天而應乎人”,張自強不息,變革以成偉業。以“保合太和”之最高理想目標,承“和諧”之思想。立“易與天地準”。拓模糊解釋現實之精確,確立易卦包羅萬象之精髓,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人更三聖,世歷三古。陰陽互應,剛柔相濟,厚德載物,唯有周易。易道深矣。“求千太萬後之果,明千思萬緒的預兆”,經上下幾千年,收無數仁人志士之鑒析,成群經之首而不愧。
古哉周易,新哉周易,東方文化之核心。天開新宇兮,浩正氣,地現阡陌兮,展心懿。古為今用取精華,陰陽二進舉世奇。揭示二元之規律,珍惜瑰寶悟易理。智慧若清泉,綿遠若流長,用之不完,汲之不盡。“鴛鴦繡罷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玉匣存來枕邊放,怎舍一時離己身。
三:對易經的理解
補:第2課作業20二十四年1月4日
說出你對易經的理解。
1。易經的源頭:
先天為體,後天為用
(1)先天為體:河圖(先天八卦圖)
1。古代人們最早就是觀天星,為瞭發展農業、漁業等。
伏羲觀北鬥七星,創造先天八卦—河圖
南方為乾(天),
北方為坤(地),
東方為離(火),
西方為坎(水),
東南為兌(澤),
西南為巽(風),
東北為震(雷),
西北為艮(山)。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鋒相薄,水火不相射。
(2)後天為用:洛書(後天八卦圖)
1。依據星象排佈出時間、方位和季節的辨別系統。
2。河圖本是星圖,其用為地理,故在天為象,在地為形。星河28星宿,東南西北,每宮7星宿。
3。天空四靈,以正四方
北方玄武(冬天,五行水),
南方朱雀(夏天,五行火),
東方青龍(春天,五行木),
西方白虎(秋天,五行金)。
4。太極數字
1。6為水,居北
2。7為火,居南
3。8為木,居東
4。9為金,居西
陰陽消失,物極必反。
5。天幹合化
一六共宗甲乙合化土,
二七同道乙庚合化金,
三八為朋丙辛合化水,
四九為友丁壬合化木,
五十同途戊癸合化火。
易經,陰陽相互轉化,萬事萬物相互轉化,此長彼消,生生不息,[愉快][合十][合十]
四:何謂周易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世間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幹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推算。
《周易》亦稱《易經》,它是中國古代具有哲學思想的儒傢經典之一。古代人們必讀《四書》、《五經》。然《周易》一直被推崇為群經之首。八卦是周易的精髓,它包羅萬象,應用一分為二的看法,統一對立的規律,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方式方法論,揭示瞭宇宙間事物的發展變化的規律,上論天文,下論地理,中談人事。
“八卦測吉兇,吉兇生大業。”吉兇已明,人們辦事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或一鼓作氣勇往直前;或有備無患反兇化吉,以達到成就大業之目的。
“心誠則靈”就是搖卦時意念搖集中,把思想註意和提防力集中於要問的問題上,通過人體的磁場作用,把信息灌註在手裡的銅錢上體現出來。
歷代名人都善於研究並運用八卦解決實際問題:孔子研究寫有《十翼》;孫臏、諸葛亮用八卦治軍神機妙算;漢朝張良、唐朝徐茂公、明朝劉佰溫、清朝紀曉嵐、近代悟 真 網006 14944。net等對八卦皆有深入的研究。現代各地都成立有周易研究會,師范大學曾仕強教授數次在中间位置一套百傢講壇中講周易。美國、日本、法國等皆在研究它的神奇,使它更佳的為人類服務。
八卦上測天文、下測地理、中測人事。精於此術者,胸藏,時時事事都能知己知彼,勝券在握。古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實非虛言。
周易八卦,乃我國預測推算科學之精華,千古諸賢之智慧結晶,被有識之士譽為宇宙代數學——以至二進制的創立、計算機的發明皆根源於八卦,其預測推算天文、地理、人事的神奇功能,更是現代高科技也望塵莫及。而無知者卻視之為,大肆反對,雖不如十六世紀法蘭西教會扼殺哥白尼的“日心說”那樣慘烈,卻也給預測推算科學的發展設置瞭很大的幛礙。但科學的光輝是罩不住的,八卦預測推算的神奇功能有力的印證瞭自己一身的道理,招引著千萬學者。以至最近幾年以來迅速在海內外掀起瞭空前的周易熱潮。可以預言:八卦預測推算和別的各門類的術數預測推算科學將會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它將滲透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民眾的平時生活,成為人們行動的高參,成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之舟的航標。預測推算科學的發展,必將為其他各門科學註入新鮮健康的血液,並起先導作用。周易的形成與發展
周易一書,包括兩多數,一是經,二是傳。周易是六經之首,《詩》、《書》、《禮》、《樂》、《易》、《春秋》。周易經和傳的講法有三,即伏羲畫八卦,周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傳、歷經三聖而成周易古經。因此人們對周易經傳關系的傳統理解是經傳不分,主張以傳解經。
經的部分共分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兩卦各分七爻(乾卦用九,坤卦用六,其本體不是爻,其作用等於爻,為方便計作它們為爻。),共三百八十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列卦辭。每爻先列爻題,次列爻辭。爻題都是由兩個字組成,一個字預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由第1爻起用初、2。3。4。5。上字預示。一個字預示爻的性質,陽爻用‘九’字,陰爻用‘六’字。卦辭和卦爻共四百五十條,四千九百多個字。
傳的部分共分七種,就是彖、象、文言、系辭、說卦、雜卦。彖、象系辭共分上下兩篇,因此易傳共十篇,又叫十異。據考證,這七種都作於東周時代,並 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司馬遷班固等人說孔子所作是沒有依據的。近代還有的人講,有漢人的作品,也沒有可靠的依據。依照郭沫若的講法,易傳成於秦,易學的興旺時期也始於秦、由於秦朝的文化受到壓制,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醫藥、卜筮和種樹諸書皆在禁令之外,先秦的儒傢學派,因為受到上的高壓,沒有施展才能的地方,隻好向這幾個禁令以外的書籍去韜晦。所以《易經》正所謂在這樣的狀況下產生出來的。
經,過去叫周易古經。所謂經就是道,就是理,天地的大道理,人生的大道理。闡明天理人道的書,稱作經。經是最神聖的典籍,也是最有權威的著作。它是一切真理的根源。因此孔子才刪《詩》、《書》,訂《禮》、《樂》,作《春秋》,緊接著又傳述易。儒傢將易尊為群經之首。而且春秋戰國的儒、道、墨等諸子百傢以及唐宋以後儒、佛、道各傢的學術思想也無不淵源於《易傳》的天人之學。如果想瞭解咱們國傢的古文化,不能不從《易經》著手。易經在華人文化史學上的崇高地位,是無可否認的。
自古以來,人們對易經的形成眾說不一,相傳有三種不一樣系統的易學,一曰《連山》,又叫伏羲易,是夏代的易學。以艮為首,象征山之出雲連綿不絕。二曰《歸藏》,亦稱神農易,是殷代的易學,以坤卦為首,象征“萬物莫不歸藏其中”。三叫《周易》,以乾坤兩卦為首,象征“天地之間,天人之際。”《連山》和《歸藏》均已失傳,今天的易經就是周易。
周易的形成可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一先有卦形而無文字,這是遠古的伏羲時代;二有卦形兼有文字,這是中古的神農時代;三既有卦形又有卦爻辭,這是近古的周朝即周文王時代。也就是說,周易自周朝形成以後,經過瞭幾千年的漫長歷程,隨著歷史朝代的轉換和變更,周易也在不斷深入地向前發展著。周易的發展歷史大致可以分為六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一是先秦時期。這是易學的濫觴階段,主要反映孔子易學思想的易傳為之後的易學發展奠定瞭基礎。二是兩漢時期即象學易階段。著重是以孟喜、京房卦氣學說為中心的象數學是這一時期易學的主流。三是晉唐時期即玄學易階段。那個時候的王弼《周易註》以傳解經盡黜象數以儒道結合的玄學思想說《易》蔚然成風。四是宋明時期即理學易階段。著重是以易學同理學相結合,在宋朝時期湧現出瞭象程頤、程顥、朱熹、邵康節諸多不同學派的代表人物,或重義理,或倡圖書,但都是以易談理,此風一直延續到清初。五滿清時期即樸學易階段。這一時期,主要以惠棟、張惠言為代表的樸學傢著力於漢易的整理和考證。並側重於易學文獻的研究。六是現代。其易學從疑古進而進展到科學易、考古易、新義理易。其鉆石的范圍和方法也越來越寬,越來越新,可以說不但在咱們國傢形成瞭周易熱,在全球性內也形成瞭周易熱。並且湧現出瞭象高亨、劉大鈞、金景芳、唐明邦、邵偉華,還有美國的應鼎承,英國的成中英,港臺的黎凱旋、鐘義明等易學界的代表人物。為咱們國傢的易學文化的發展作出瞭不少的貢獻。
咱們國傢的易經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不但對咱們國傢的文化作用與影響很大,對東南亞乃至世界各國皆有很深的作用與影響,正如國際易經學會做主的人成中英先生說:“周易是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力,價值的根源。周易不但是咱們國傢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但是古時候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來歷起源及內涵
先天八卦源出上古伏羲時代。人祖伏羲氏,通過覌察宇宙萬物的現象,仰覌於天,俯察於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first of all畫出瞭河圖,緊接著又從河圖中畫出瞭八卦,即先天八卦。先天八卦的順序是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七、坤八。這幾個數為先天數,先天數主生。對於人們的穿衣、飲食、生老病死、種植、冶煉金屬等生態、生產即生活方面的事,皆可以利用先天八卦進行予測。
先天八卦的卦位在《周易說卦傳》中說:“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此句話之義是說明先天八卦相錯和重復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數往者順,假如順天而行,亦即左旋按順時針方向轉,就是己生之卦,因此叫數往者順。知來者逆,假如按逆天而行,總之,反時針方向向右轉,就是未生之卦,因此叫知來者逆。具體的說,已生之卦,就是從震起,到離,到兌,以至於到乾數,就是已生之卦。從巽而坎,而艮以至於到坤推,叫未生之卦。四陽卦叫已生之卦,四陰卦叫未生之卦。這便是陰陽變理而推演八卦。先天卦位是乾南坤北,離東坎西,艮居西北,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先天八卦是代表空間變化的一種方程式。先天圖數是預示瞭混沌時期宇宙起始形成的規律。所謂易,逆數也,此句話說明瞭易數就是逆數,它代表著走向反面的否定之否定的規律。
後天八卦是從先天八卦演繹而成的。一曰:《連山》,又叫伏羲易,是夏代的易學。以艮卦為首,象征山之出雲,連綿不絕。二曰:《歸藏》,亦稱神農易,是殷代的易學。以坤卦為首,象征萬物莫不歸藏其中。三曰《周易》,商末周初周文王拒羑裡而推演《周易》。以乾坤為首,象征天地之間,天人之際。《連山》和《歸藏》均已失傳,今天的易經八卦就是《周易》。後天八卦的順序是坎1。坤2。震3。巽4。乾6。兌七、艮八、離九。這幾個序數為後天數,後天數主克。是用以決定人們經常使用的‘道’。所謂‘道’就是一。畢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揭示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金科玉律。
後天卦位是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乾居西北、坤居西南、巽居東南、艮居東北。四奇數居四正,四偶數居四維。後天卦位是代表時空體系的方程式,並且它包括瞭三五之道(三指天、地、人,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並且也代表著四時八節。四時,指春夏秋冬。八節,即艮為立春,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揭示瞭自然界的變化及其規律。
後天卦位是先起於震,由於震是東方之卦,《周易說卦傳》中說:“帝出乎震。震動也,物之生也,故居東。”由於太陽從東方升起,這時北鬥星的鬥柄就指向瞭東方,天下就是春天(北鬥星就是勺子星。北鬥七星中,樞、璇、璣、權四星為鬥,玉沖、開陽、搖光三星為鬥柄)。鬥柄指向南,就是夏天,鬥柄指向北,就是冬天,鬥柄指向西,就是秋天。
也就是說,先天八卦是後天八卦之源,後天八卦是先天八卦的演變和發展。先天八卦的卦位講的是宇宙、空間和天地;後天八卦的卦位是時空觀念,講的是天、地、人(包括生物)。先天八卦為後天八卦之體,後天八卦為先天八卦之用。因此在使用中人們多數都是采用的後天八卦。周易主要運用的是後天八卦。
五:周易和易經有著哪些個不同?
易經和周易的不同如下:
1。周易是周文王在繼承連山易,歸藏易的基礎上,加以整理、排序、編纂,並在上古易經的卦象之後系以卦辭、爻辭等經文,形成瞭一個新的易經版本。
2。周易隻不過是一個流傳到現在的易經版本。周易集連山易,歸藏易、乾坤易於一身,就好像將內容大體相同,版本卻不同的的書,重新加以整理、排序、編纂,形成瞭一個新的易經版本。
六:易經和周易的不同
周易和易經的不同有哪些?《周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淵藪,奠定瞭中國哲學的一些基本領域,如“陰陽”,對中國人作用與影響功莫大焉。到現在,上至鴻儒碩學,皓首窮經;下至街頭卜者,研讀謀生,無不奉為圭臬,淺人淺解之,深人深究之,也算得著是十三經中最深奧、最神秘的'書瞭。因 此,作為中國人,不可以不讀《周易》!那麼你曉得周易和易經的不同有哪些嗎?
周易和易經的不同有哪些?
簡單容易的說周易和易經的不同就是從屬關系上的區別,易經蘊含瞭周易,照南懷瑾先生的講法周易和易經的不同在於:
《周易》,是周文王在kui裡坐牢的時刻,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傢的文化,道傢的文化,一切咱們國傢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著作瞭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傢之說,都淵源於這本書,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些卦。其實也就是說易經有三易之說。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這三者不同之處為:
第1,這三者始卦不同,《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瞭《周易》則以乾卦開始。
第2,這三者相傳出現的時代不同。《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周易》是周朝的《易》。
不過因為《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瞭、絕傳瞭,所以通常來講所說的《易經》就是指《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