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歸類中脾臟五行屬五行臟腑水生木(脾臟五行預示什麼)
人的五臟六腑,分別對應哪五行?
五臟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裡。 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運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裡。 3.脾:牌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唇,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 4.肝: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 5.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裡。
脾五行之中屬於哪一行
脾屬土。五行分陰陽,因而土也分陰陽,脾為陰土,胃為陽土帶火。
脾乃胃之臟,胃為脾之腑也。
五臟六腑。五行。五方。五音。五色各指什麼
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
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五行為指:木、火、土、金、水;
對五方:東,南,西,北,中
五音:宮,商,角,徽,羽
五色:青、赤、黃、白、黑
五臟六腑之脾臟
五臟之脾
脾位於腹腔上部,膈膜之下,與胃以膜相連,“形如犬舌,狀如雞冠”,與胃、肉、唇、口等構成脾系統。主運化、統血,輸佈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臟腑百骸皆賴脾以濡養,所以有後天之本之稱。在五行屬土,為陰中之至陰。脾與四時之長夏相應。
脾的生理功能:脾主運化,脾主統血。
1.脾主運化: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指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並且將精微物質轉輸至渾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事實上,脾就是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運輸的功能。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一)運化水谷:水谷,泛指各式飲食物。脾運化水谷,是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脾運化水谷的過程為: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飲食物,經小腸的泌別清濁作用,通過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為水谷精微(又稱水谷精氣);二是吸收水谷精微並且將其轉輸至渾身;三是將水谷精微上輸心肺而化為氣血等重要生命物質。概言之,脾主運化水谷,包括瞭消化水谷、吸收轉輸精微並且將精微轉化為氣血的重要生理作用。
(二)運化水濕:運化水濕又稱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的吸收和轉輸,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效果,即脾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調節、維持人體水液代謝平衡的效果。脾主運化水濕是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關鍵環節。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脾在運輸水谷精微的並 且,還把人體所所需的水液(津液),通過心肺而運送到渾身各組織中去,以起到滋養濡潤作用,又把各組織器官利用後的水液,及時地轉輸給腎,通過腎的氣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於外,從而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脾居中焦,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故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於是,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強旺,既能使體內各組織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潤,又不導致水濕過多而瀦留。反之,假如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必然致使水液在體內的停滯,而產生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甚則形成水腫。
2.脾主統血:脾主統血,統是統攝、控制之義。脾主統血,指脾具有統攝血液,使之在經脈中運行而不溢於脈外的功能。脾氣能夠統攝周身血液,使之規律運作而不致溢於血脈之外。脾統血的效果是通過氣攝血作用以實現的。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氣為血帥,血隨氣行。脾的運化功能強旺,則氣血充盈,氣能攝血;氣旺則固攝作用亦強,血液斷然不會逸出脈外而發生出血現象。反之,脾的運化功能減退,化源不足,則氣血虛虧,氣虛則統攝無權,血離脈道,從而致使出血:由此可見,脾統血,事實上是氣對血作用的具體展現,所謂“脾統血者,則血隨脾氣流行的意思也”(《醫碥·血》)。
五臟對應五行為什麼?
肝木
腎水
心火
肺金
脾土
要是簡答就選我
五臟對應五行有些什麼說法嗎?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1.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相互之關聯聯系
①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效果,火有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②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系。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便是五臟互相資生的關系。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鬱;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便是五臟互相制約的關系。
③說明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系。也就是說,五行學說使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互相聯系的統一性。
2.說明臟腑間的病理作用與影響
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作用與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相互作用與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不錯作用與影響心,為母病及子;作用與影響肺,為木侮金;作用與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這樣,皆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關系,說明它們在病理上的互相作用與影響。
3.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一)在疾病診斷上的運籌使用
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等等。
從它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臟有病,皆可以傳及其他四臟,用五行學說來剖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系。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系來推測斷定疾病的預後。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假如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則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後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後良好。
(二)在疾病治療上的運籌使用
①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如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
②確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虛證而治療的,如肝虛補腎,由於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能夠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實證而治療的,如肝實瀉心,由於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用且助於瀉肝木。
依據相克關系來核實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膚弱”法,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為弱,必須補之。
③制定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肝陰的方式方法,適合使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證。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式方法,適合使用於脾失健運而肺氣虛弱的病證。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藥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針灸和精神療法方面,皆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以選穴和調節情志。如悲可以勝怒,是由於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的原因。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往往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但可以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一般關系,而且可以說明事物間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較為具體和復雜的關系,從而能夠起到好作用的解釋復雜的生命現象和病理過程。
四柱五行生克中對應需補的臟腑和部位
木: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筋骨和四肢。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肝, 膽,頭, 頸, 四肢, 關節, 筋脈, 眼, 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小腸, 心臟, 肩, 血液, 經血, 臉部, 牙齒,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與胃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道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大腸, 肺, 臍, 咳痰, 肝, 皮膚, 痔瘡, 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腦與泌尿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腎,膀胱, 脛, 足, 頭, 肝, 泌尿, 陰部, 腰部, 耳, 子宮, 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武術中,古時候武術傢用金、木、水、火、土(五行)預示形意拳中的劈、崩、鉆、炮、橫五種基本拳法,或預示太極拳中的進、退、顧、盼、定五種步法。
臨床應用
祖國醫學的五行學說,是將人體各部分歸屬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同類事物之間發生縱的聯系:例如屬於木的,有肝、膽、目、筋、怒、青、酸、風等,其互相之間的關系是“肝開竅於目”,“肝主筋”,“怒傷肝”,肝病易生“肝風”等;望診時,青色多屬肝風,赤色多屬心火,黃色多屬脾濕,白色多屬肺寒,黑色多屬腎虛;
用藥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腎等。各類事物之間發生橫的聯系:即運用生克、乘侮等變化來說明五臟之間在生理和病理情況下的互相聯系。例如某一臟有病,既可以因生克關系由另一臟傳來,也可Yi經過生克關系傳到另一臟。“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等就是這個理論的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