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年歷20二十四年12月查詢乙未紀年甲午(萬年歷老黃歷12月)
20二十四年12月12日老黃歷宜忌
對於人類來說,做某一件事情 的時刻都會參考老黃歷,總歸是前人匯總出來的經驗,聽取他們的意見,凡事擇定a good日子,好的時間就會為自己帶來好的運氣,這樣做某一件事情 的時刻能夠反兇化吉,從而將會有一個出乎意料的好結局。
20二十四年12月12日老黃歷查詢
公歷:公元20二十四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陰歷:二零二二年 十一月(小)十九
幹支:壬寅年 壬子月 己亥日
生肖:屬相為虎
星座:射手座
星宿:翼宿(翼火蛇) 本命星宿
胎神占方:占門床房內南
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並亡 亥不嫁娶不利新郎
今日黃歷宜忌詳情解析
宜:安葬 破土 成服 除服 結網 入殮 移柩
忌:諸事不適宜
萬年歷20二十四年12月份哪幾日是羊日和狗日
20二十四年12月8日是羊日,20二十四年12月23日是狗日。
20二十四年12月8日元支為壬寅年,壬子月,乙未日,生肖屬相為虎,為羊日。20二十四年12月23日,幹支為壬寅年,壬子月,庚戌日,生肖屬相為虎,為狗日。
古時候相傳陰歷正月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鄭重聲明,回答內容僅做參考,請勿盲目。
20二十四年12月20日黃歷查詢
盡管我們的一生都需要去經歷一堆事情,而這幾個事情或許是助力成長閱歷的推動者,也或許是人生路上必定經歷的事情,我們在面對這幾個事情時皆盼望可以擁有好的發展或者轉機,好的發展或轉機離不開一些助旺運的事情,今日吉時查詢就是其中一種。
20二十四年12月20日 黃歷查詢:
公歷:20二十四年12月20日(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陰歷:20二十四年11月27日,壬寅(虎)年陰歷十一月廿七日
沖:沖牛(辛醜)煞西
宜:祭祀 祈福 求嗣/求子/生子 齋醮 入學
忌:造橋 安門 剪發 造廟 栽種
這天可以祈福、生子等等,因此這天是黃道吉日。
今日吉時查詢:
子時[23-1點] 沖馬 煞南 時沖甲午 天刑 地兵
宜:
忌:赴任 詞訟 修造 動土
醜時[1-3點] 沖羊 煞東 時沖乙未 日破
宜:
忌:日時相沖 諸事不適宜
寅時[3-5點] 沖猴 煞北 時沖丙申 路空 天賊 大退 臨官
宜:
忌:祭祀 祈福 齋醮 赴任 出行
卯時[5-7點] 沖雞 煞西 時沖丁酉 路空 三合 天德 寶光
宜:求嗣 訂婚 嫁娶 求財 開市 交易 安床
忌:祭祀 祈福 齋醮 赴任 出行
辰時[7-9點] 沖狗 煞南 時沖戊戍 不遇 白虎 進貴
宜:祈福 求嗣 訂婚 嫁娶 修造 入宅 開市 交易 安葬
忌:赴任 出行 白虎須用 麒麟符制 要不然 諸事不適宜
已時[9-11點] 沖豬 煞東 時沖己亥 玉堂 帝旺 驛馬 少微
宜:修造 蓋屋 移徙 安床 入宅 開市 開倉 求嗣 嫁娶 赴任 出行 見貴 求財
忌:
午時[11-13點] 沖鼠 煞北 時沖庚子 天兵 狗食 喜神 日祿
宜:求嗣 訂婚 嫁娶 出行 求財 開市 交易 安床 赴任
忌:上梁 蓋屋 入殮 祭祀 祈福 齋醮 酬神
未時[13-15點] 沖牛 煞西 時沖辛醜 元武 同類 右弼
宜:見貴 求財 嫁娶 進人口 移徙 安葬
忌:赴任 出行 修造 動土
申時[15-17點] 沖虎 煞南 時沖壬寅 六戊 左輔 進貴 司命
宜:赴任 見貴 出行 求財 嫁娶 進人口 移徙 安葬 訂婚 作灶 祭祀
忌:祈福 求嗣
酉時[17-19點] 沖兔 煞東 時沖癸卯 貴人 大進 福星 長生
宜:祭祀 祈福 酬神 出行 求財 見貴 訂婚 嫁娶 修造 安葬 青龍 求嗣
忌:
戌時[19-21點] 沖龍 煞北 時沖甲辰 日刑 地兵 青龍 進貴
宜:祈福 訂婚 嫁娶 安床 移徙 入宅 安葬
忌:赴任 出行 修造 動土
亥時[21-23點] 沖蛇 煞西 時沖乙已 天官 貴人 三合 明堂
宜:赴任 出行 求財 見貴 祭祀 祈福 酬神 修造 蓋屋 移徙 作灶 安床 入宅 開市
忌:
20二十四年12月黃道吉日查詢明細表
20二十四年12月黃道吉日明細表
20二十四年12月吉日共有9天,具體是:20二十四年12月1日,20二十四年12月2日,20二十四年15日,20二十四年12月17日,20二十四年12月19日,20二十四年12月20日,20二十四年12月25日,20二十四年月29日,20二十四年12月31日。
20二十四年12月黃道吉日查詢
【陽歷】20二十四年12月1日
【農歷】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初八
【沖煞】沖馬(壬午)煞南
【彭祖百忌】戊不受田田主不祥 子不問卜自惹禍殃
【陽歷】20二十四年12月2日
【農歷】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初九
【沖煞】沖羊(癸未)煞東
【彭祖百忌】己不破券二比並亡 醜不冠帶主不還鄉
【陽歷】20二十四年12月5日
【農歷】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十二
【沖煞】沖狗(丙戌)煞南
【彭祖百忌】壬不汲水更難提防 辰不哭泣懇定為
【陽歷】20二十四年12月17日
【農歷】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廿四
【沖煞】沖狗(戊戌)煞南
【彭祖百忌】甲不開倉財物耗散 辰不哭泣懇定為重喪
【陽歷】20二十四年12月19日
【農歷】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廿六
【沖煞】沖鼠(庚子)煞北
【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見災殃 午不苫蓋屋主更張
【陽歷】20二十四年12月20日
【農歷】二零二二年十一月廿七
【沖煞】沖牛(辛醜)煞西
【彭祖百忌】丁不剃頭頭必生瘡 未不服藥毒氣入腸
【陽歷】20二十四年12月25日
【農歷】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初三
【沖煞】沖馬(丙午)煞南
【彭祖百忌】壬不汲水更難提防 子不問卜自惹禍殃
【陽歷】20二十四年12月29日
【農歷】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初七
【沖煞】沖狗(庚戌)煞南
【彭祖百忌】丙不修灶必見災殃 辰不哭泣懇定為重喪
【陽歷】20二十四年12月31日
【農歷】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初九
【沖煞】沖鼠(壬子)煞北
【彭祖百忌】戊不受田田主不祥 午不苫蓋屋主更張
黃道吉日有啥寓意
①古時候的大傢會用幹支紀年法來計算日期,這樣周而復始,幾十個一組顯得很規律,就能容易記好瞭,不會那麼容易改動,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隻要翻開老黃歷就能馬上對應。
②黃道吉日指的是諸事皆宜的日子,人們覺得天體星象運行變化,也會對人類的運勢與運氣造成作用與影響,因此進行瞭長期的研究,並把結果匯總在瞭黃歷中,可以起到趨吉避兇的作用。
③大傢在擇吉日時,要關註本身的五行屬相,還要吉利的方位,做一個全方位的考察,才能選出最有利的日子。
萬年歷20二十四年日歷黃歷表入伏,20二十四年周歷表全年
萬年歷20二十四年日歷黃歷表入伏
文|胡
姥娘(外祖母)固然沒有文化,但明 白事情許多,張嘴就是“老話說”,尤其是農事諺語,她能從年初說到年尾,且多數都是很容易懂好理解的農事諺語,但“夏至三庚便初伏”這句諺語,聽姥娘說瞭不隻一次,不知其真真正正含義,“三更”咋初伏瞭呢?百思不得其解,便打破沙鍋問到底,接著問姥娘,為嘛叫夏至三更便初伏呢?姥娘被問急瞭,說,為嘛,為嘛,認真讀書去,念好書就知道瞭!!!可我唯獨書沒念好,十四歲就被迫完結瞭短暫的讀書生涯,成瞭生產隊裡的邊外小社員。
以後為瞭姥娘這句“老話說”,我又問過很多長輩,都沒說上所以然來,許多年以後借助詞典,才真真正正弄清楚明白瞭這句諺語的真真正正含義。
原來24節氣與古老的黃歷有著不可分離的 ,也可以說,沒有黃歷就不知什麼時間入伏,大傢常講老黃歷要不得,我說老黃歷扔不得。
要曉得,冬至進九,夏至卻不進伏,要等到從夏至起,數到第3個庚日,那一天才入伏,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循環往復,十天一庚日,第2個庚日就是二伏,為啥二伏十天二十天不確定,又牽扯到另一句俗話,叫“立秋以後有一伏”,即立秋後的之一個庚日是末伏,所以中間十天二十天不定。至此困擾多年的夏至三庚,方清楚明白不是三更。
從2000多年前公元幹支紀年開始,循環往復,準確無誤的記錄載入著自然界的暑往寒來。
咱們祖宗這一發明,到現在令後人為之稱奇,無不贊頌中國古老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無不顯示出我們的的聰明與智慧。
( 胡,山東省平原縣北任社區居民,平原縣歷史文化研究會研究員)
上面便是與萬年歷20二十四年日歷黃歷表入伏有關的內容,是關於周歷的共享。看完20二十四年周歷表全年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實用萬年歷查詢表20二十四大暑,20二十四年日歷表清晰版
實用萬年歷查詢表20二十四大暑
編史續志和纂修譜牒,是崇文尚德之舉,是國強民富的盛世之果,三者是構成中華歷史學大廈的支柱,其中譜牒為史志之本。鐘健群在《宗譜學略論》中認為:譜牒,唐代名族譜,宋代名傢譜、傢乘,後又稱宗譜、傢牒、世譜等。譜牒在《辭海》中的釋讀解義是:“依照事物類別或系統編成的表冊,亦謂編列成譜。”譜牒在我國西周時代就已廣為流傳,被譽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歷史巨著《史記》,就是吸取瞭包括譜牒在內的出色文化遺產而寫成的,《史記·三代世表》雲:“餘讀牒記,黃帝以來都有年數…自殷以前,諸侯不可得而譜。”《史記·自序》雲:“維(夏商周)三代尚(久遠)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本於茲,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之一。”
史學界認為:傢譜與方志、正史互相參證可以補史志之闕,常常史志未備未詳,或記敘有誤,恰恰詳備於傢譜之中。被梁啟超譽為“方志之”的清代史學傢章學誠說:“傢譜有征,則縣志取之;縣志有征,則國史取焉”;魯迅先生稱國史就是“的傢譜”。傢譜的價值不僅為學術傢認同,也為政要所註重和重視。同志1957年在成都會議上說:“假如傢譜、族譜加以研究,可以知類發展規律,也能夠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寶貴的資料。”筆者在顧問《湖塘鎮志》中有也體會:湖塘老街清初以來業發展的史實,多 於《蕭宗譜》和《毗陵楊氏宗譜》等;上店古鎮明清以來的崇文尚德基蘊,多 於《惲氏傢乘》和《張氏宗譜》等。在查閱和運用傢譜的過程中,筆者在紀年表述、陰歷與公歷的換算等方面有諸多疑惑,在查證有關資料且鉆研梳理後略有所悟,若為孔見,權作拋磚。
1。紀年的源頭
紀,在《說文·系部》載:“紀,別絲也。”段玉裁(龔自珍外祖父清文字訓詁學傢)註:“別絲者,一絲必定會有其首,別之是為紀。”在《國語·周語上》載:“紀農謝功。”韋昭(三國史學傢)註:“紀,謂綜理也。”在《中國大》載:物質存在的客觀形式是空間和時間,其中時間描述的是物體運動的持續性和發生的順序,時間也泛稱年歲。所以歷書的紀年就是對歷史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是鏈接歷史的紐帶,是提挈空間 的綱索。歷史的空間有瞭紀年就能綱舉目張,一目瞭然。反之,假如沒有紀年,或者紀年有誤,那麼歷史的空間以及作為其載體的國史、方志和傢譜,將是一團亂麻、一盤散沙。
紀年的本源是原始的“結繩記事”。最早的文字出自《竹書紀年》,是春秋晉國史官和戰國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也叫《汲塚紀年》,於西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墓者發現,由於是寫在竹簡上的史書,所以命名《竹書紀年》。中國目前最早的紀年存世之作是《史記》,記錄載入瞭上起中國上古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三千年),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中國歷史上最早有確切紀年的年表,是西周元年(前841年)。《史記》中的“十二諸侯年表”即為這年開始,司馬遷在編纂史書時查閱瞭大量的文獻資料和有關紀年的書籍,發現“五傢之文怫異,維太初之元論”,即黃帝以來多種紀年資料眾說紛紜,無法確定真實的歷史紀年,隻有在元年以後的記錄載入是一致的,按史錄要實事求是的原則,就沒有收錄公元前841年以前的紀年史料,這幾個貴重的史料就隨著歷史的演進漸漸湮沒瞭,所以後來就把傳承下來最早的《史記》中的十二諸侯年表為根據,確定公元前841年作為我國有確切紀年的歷史的開始。
2。紀年的種類和淵源
中國從確切紀年開始,先後有多種紀年法,主要的有帝王在位、王朝年號、天幹地支、公歷、國號紀年等。
帝王在位紀年(也稱王公即位年次紀年)自公元前841年開始,這年因西周厲王殘暴,激起國人,周厲王逃入瞭彘(今山西中部),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一說由大臣共伯和執政),所以稱“元年”。彼時其餘諸侯國則為“魯真公十五年”、“齊武公十年”等。如《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將。”此類記述法沿續到西漢高後(呂雉)八年(前180年),文帝(劉恒)繼位後,曾因遇非解之事而重新計元年(不是年號),史官為記述方便而分稱前元、後元;其後景帝(劉啟)在位間有前元、中元、後元。帝王紀年法實行到漢景帝後元三年(前141年)止。
王朝年號紀年,自漢武帝(劉徹)即位第2年(前140年)開始,創年號“建元”,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歷》,從此以後歷朝相繼。記述如“漢武帝建元三年”、“唐貞觀五年”、“宋咸淳五年”及“康乾盛世”等。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就有14個,明清間除明英宗有兩個年號外,其餘都是一帝一號,故後世即以年號為其稱呼,如皇帝、乾隆皇帝等。此外,年號還與幹支同時紀年。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紀年,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各對應一個生肖),按甲子、乙醜…依次類配至癸亥,共六十組合往復循環的紀年,60年為“一個甲子”即由此出,故老人六十歲俗稱“花甲之年”。幹支紀年出自黃帝時代,唐代劉恕在《通鑒外紀》中引古書說:“(黃帝)其師大撓…始作甲子。”實際是萌芽於西漢初,始行於漢成帝末年。東漢以後,時行《太初歷》的“太歲紀年法”漸與天象不。據《資治通鑒》載: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太初歷》施行百餘年,歷稍後天。上命治歷編、李梵等綜校其狀,作《四分歷》;二月,甲寅,始施行之。”朝廷下令把幹支紀年輔助年號紀年,作為夏歷排組的具體表述,如《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虞山叔遠甫刻”,如筆者所考惲南田傢鄉上店古橋石刻“歲弘治壬戌孟春吉旦”等,在全國推行後日趨完善。幹支紀年和12生肖屬相以及24節氣等成為如今陰歷的傳統特色和公歷的重要輔助。公歷與幹支歷間有簡便換算:以公歷年數,如20二十四 減3除以10得餘數是2,以2對應上述天幹序之第2是乙(能整除對應末位癸),再以20二十四 減3除以12得餘數是8,以8對應地支序之第八是未(能整除對應末位亥),便可知20二十四 年即為幹支“乙未”年,但兩者僅是不全等的交叉關系。
公歷簡稱“公歷”,是通行的紀年體系。以中的生年為公歷元年,簡稱“公元”,等同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始元年。公歷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沒有“公元0年”,公元以前的中國歷史用倒推法計算。中國實際使用公歷在“辛亥”以後,開始官稱“西歷”,如《24年中國外交年鑒》裡的中外年度對照均聲稱“西歷”;文壇也稱“西元”,如《北新活葉本文選》:“光緒十六年,歲次庚寅,當西元一o年”;則俗稱“陽歷”。成立,宣佈使用公歷紀年,首刊於《》日期欄:“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紀年(也稱國號紀年),是成立後的紀年。清宣統三年夏歷辛亥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等人武昌,瞭中國2000多年的,開辟瞭中國歷史新,歷史稱為“辛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1912年1月1日),在召開各省都督,宣佈成立,宣誓就任臨時大,並為瞭“行夏正,以順農事,從西歷,以便統計”,決定使用公歷紀年。翌日發佈改歷改元通電(《市志》):“改用陽(公)歷,以黃帝四千六百零九年(辛亥)十一月十三日為元年元旦。”以國號紀年(具體金科玉律同公歷)替換瞭皇帝年號紀年,也稱“國歷”或“新歷”,同時仍在使用夏歷紀月日。1913年7月,大袁世凱批準內務總長鈐 “擬請定農歷元旦為春節” 的報告(夏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旦”,宋代吳自牧《夢梁錄》:“正月朔一,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次年起夏歷歲首(正月初一)稱“春節”。1949年9月30日起,中國隨區域擴大而一步步廢止紀年改用公歷。
3。中國現行紀年歷法狀況
上述可見,中國使用公元紀年,同時輔以傳統夏歷。公元1949年9月21日,中國會同各和沒有人士代表,在北平召開中國之一屆全體會議,在開幕詞中提議“采取和世界大都相同的年號。”27日下午,“方案會”代表、促進會負責人馬敘倫向大會報告:“ 紀年,大部分代表同意采取世界大都所用紀年——公歷。”因此決議通過的第2項就是:“的紀年采用公元”,決議後執行 宣佈:“從此刻起,…以公歷,今年為一九四九年。”考慮到中華的歷法傳統,長期以來都是以夏歷行政、幹支輔助,加上文化風俗、農事指導和接受過程等因素,於是沿用“夏歷及幹支”輔助行政歷法。1949年10月1日《》公歷日期欄下同時表註:“夏歷己醜年八月初十”字樣,為區別夏歷和公歷兩個新年,把夏歷正月初一稱“春節”,把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後來把“夏歷”改稱“陰歷”,是1968年元旦《》首易其名,延續到現在(早有其名,筆者曾見過《一九六三年陰歷》的歷書)。近百年來,陰歷有多種稱謂:如時的《漢口日報》、《東北日報》等稱“農歷”;《日報》、《群眾日報》(陜北)等稱“舊歷”;宋教仁主張以黃帝即位年為元年,把西元1904年精密推算為黃帝四六零二年,同盟會機關報《民報》采用此紀,故有“黃歷”之稱。按此算,公元20二十四 年是第四711個黃帝歷年。
公歷以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稱為年(對其科學的理解應該在“日心說”之後,近似等於回歸年),所以又叫“太陽歷”、“陽歷”。因為周年是365天48分46秒,所以平年2月為28天(該年為365天),把餘數在第四年湊成一天(多餘的百年少閏一次)置於閏年2月,所以閏年2月是二十九天(該年為366天)。所以公歷年能被4整除的年分就稱“公歷閏年”,如2012年、20二十四 年等。
咱們國的陰歷,自古就以月亮望朔(圓缺)周期為月,以地球自轉一周為日,古稱月亮為太陰,故謂“農歷”,又以地球繞太陽運動周期為年,實質該稱合歷法(幹支和節氣即其陽歷成分)。月亮繞地球一周為29.53天 ,為瞭協調與回歸年之間的天數差,古代人們采用瞭“19年7閏”的,即在19個陰歷年中在7個年份裡加一個閏月,有閏月之年也稱閏年,其餘稱平年。因此閏年就有383天~385天,平年隻有353天~355天。如:陰歷甲午馬年(閏九月)從公歷20二十四年1月31日始,至20二十四 年2月18日止,計384天;陰歷乙未羊年(平)從公歷20二十四 年2月19日始,至20二十四 年2月7日止,計354天。
因為我國公歷陰歷的同時使用,公歷的365。366天,與陰歷的353。354。355。383。384。385天形成交叉關系(偶然亦有 關系),《邏輯學》叫作“兩個概念的外延僅有一部分相同”,所以為瞭保證兩個歷年之間對照換算的準確性,弄清楚其間的邏輯關系有必要。
4。公歷與陰歷之間分合相兼的年度關系
在成立(1912年)前,都是用帝王在位紀年和王朝紀年,同時輔以幹支紀年的陰歷法,將公歷引進後,尤其是有關重大或歷史上的名人生卒年表等,就產生瞭古今對照的精密推算和現代紀年的表述問題,特別是年關前後的月日更易搞錯。當前的年歷、月歷上都標有幹支紀年,如20二十四年陰歷甲午年、20二十四 年陰歷乙未年等;《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以及有些近期續傢譜裡也附有同類的紀年對應表(例如武進圖書館現存的近300部新譜中就有20餘部設置瞭對應表),然而上述對應表隻能反映公農兩個年度的重合部分,具體到月日時就會“陰差陽錯”,讓人一頭霧水。具體有以下幾類情況。
通常來講公歷年 著前個陰歷年末的一個多月,和後個陰歷前十個多月。如公元20二十四 年對照陰歷是乙未年,其實也就是說從元旦至2月18日,是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十二月底的49天;而2月19日才是乙未年正月初一,到12月31日隻是乙未年十一月廿一,其後的38天又到20二十四 丙申年去瞭。如嶽飛被害於“宋高宗紹興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廿九”,紀年表對照紹興辛酉年是公元1141年,故有的資料誤註嶽飛生卒為1103—1141年,有的則寫成“紹興十一年(1141)陰歷臘月廿九”等,其實也就是說“紹興辛酉十二月廿九”已經跨出瞭1141年,延續至公歷次年初,所以嶽飛陰歷被害日對應“公元1142年1月27日”。
有時公歷年會跨三個陰歷年。如公元18年1月1日,是王莽(把十二月定為正月)天鳳四年丁醜十二月廿五,至1月5日的5天是丁醜年;1月6日始是天鳳五年戊寅正月初一;12月27日始又是天鳳六年,至12月31日的5天其實就是己卯年。就是說,公元18年裡除 瞭陰歷戊寅的全年外,還 瞭戊寅年前後的丁醜、己卯兩年的各5天。
個別還有公歷、陰歷年首同日,如公元13年1月1日即王莽始建國五年癸酉正月初一。若是陰歷平年,次年歲首會在公歷年末出現;若遇閏年,陰歷年末會延至公歷次年初。
以上三種情況裡,遇見陰歷閏年,一個公歷年裡就有兩個一樣的陰歷月;若是平年一個公歷年歷就有9—12個一樣的陰歷日。比如:1893年1月1日,是光緒壬辰十一月十四,同年12月31日是光緒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廿四,期間就有十一月十4。十5。十6。十七、十八、十九、廿、廿1。廿2。廿3。廿四等11個同名月日,即出生於該年十一月十九,據葉子龍等人查閱《韶山四修族譜》記錄載入:“清光緒十九年癸巳十一月十九辰時生。” 對照公歷,是年末的十一月十九,由此核定毛的生日為公歷1893年 12月26日,於是風趣地說:“哦,俺的那碗面條,從此以後不在農歷十一月十九日吃,改在陽歷12月26日吃!!!”後來公眾所知其確切的生日就是這麼來的 。
上邊兩歷間復雜的交叉關系,決定瞭現代纂編正史、方志和傢譜嚴密精的必然要求,紀年表述不嚴密,歷法換算就不會精確準確,史料也就失去瞭意義。
5。紀年有關內容的表述
紀年的表述著重是時間,時間展現於數字。自西歷傳進中國後,曾有多種表述,如“西歷一千九百24年”(《中國外交年鑒》)等,為瞭統一數字的使用方法,語言文字工作會等7個單位,於1995年12月13日發佈瞭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2011年又更新標準。按其要求:公歷世紀、年代、年、月、日使用數字,如:公元前841年、20世紀80年代、公元20二十四 年4月12日等;非公歷紀年則用漢字數碼,如: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十一月廿6。念三年十月六日等。在豎排時(如傢譜等)公歷可以 使用漢字表述,但應定義明晰。
目前用紀年的更大單位是世紀。歷100年稱為一個世紀,由於沒有公元0年,所以通常來講把公元1年到100年根稱為一世紀,從可被100整除的後一年始為下一個世紀,如2001年即為21世紀(或說將公元1世紀定為99年, 按此定義,兩千年則為21世紀的之一年)。次於世紀的以10年為計,稱“年代”,相約成俗把2001年—20二十四 年稱為21世紀初,20二十四 年始稱20年代,以此類推。次於年代的為年、月、日、時,俗稱歲月、年月、日期等。歷史上還把1840年戰爭前稱“古時候”,其後至1919年“”稱近代,繼其後至1949年成立稱“現代”,再其後稱“當代”。
公歷用數字表述簡單明晰,如公元20二十四 年4月12日(“日”俗稱“號”)。陰歷通常來講用漢字(及幹支)表述,每一年把十二(閏年多出的月,隨同前個月)個月四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以孟、仲、季三分;每月以上、中、下分三旬;上旬從初一至初十,中旬從十一至二十(或廿、卄,魯迅詩:“卄年居上海”);下旬從廿一(廿大寫為“念”,如民時《日報》用“念四日”)至三十(或卅,如民時《黃海日報》用“卅六年”);每一天以地支為名分十二個時辰。明中葉後,西洋鐘表作為禮品和商品始入中國,世人稱鐘表點數為小時也稱點,稱時辰為大時,今大時之名已被淡。時辰日首子時,等同於今時間23時至次日1時,醜時為1時至3時,以此類推,時間比地支時辰晚一個鐘頭交日,在月末、年末之時就有月、年之差。
陰歷年以半個月左右為期,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個節氣,其中上半月的稱節氣(簡稱節)、下半月的稱中氣(簡稱氣),西漢《淮南子》所載廿四節名序即與此相同。唐高宗時李淳風所編《麟德歷》規定,置閏時以沒有中氣的月為前個月的閏月。延續到現在,例如20二十四年陰歷九月,後個月僅有節氣立冬,沒有小雪中氣,就定其為閏九月。節氣基本對應於公歷某日期,以天象指導農務,此乃陰歷沿用各朝且盛於之緣由,亦為“陰歷”名稱之 。其中立春節氣相傳原先是幹支紀年的歲首。
歲首的確定。幹支紀年初以立春為歲首,歷史上曾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故也稱其為春節,但在夏歷閏年之時,年初年末都逢立春節氣,此即上文提及的“兩頭春”之亂,漢武帝撥亂反正,於太初元年(前104年)定《太初歷》確立“夏正”,以夏歷正月為歲首。兩千餘年來, 行政及風俗都已認同陰歷正月初一為新年的開始(元旦),處於從屬輔助地位的天幹地支紀年,以及按十二地支所對應動物屬相的生肖,亦隨“夏正”更年,這在《元史》、《明實錄》、《清實錄》等均有記錄載入,以來的資料更為翔實,史、志、譜及執政等均以此乃記。而被司馬遷認為“讓人拘而多畏”的歷代占卦吉兇、卜測宜忌、四柱算命的們,仍在以立春為年首行道,沭陽籍研究專業人士秦倫詩,在他2013年纂編的《易學指掌萬年歷》中堅持認為:“陰歷必須到立春節才能算第2年的開始。如2004年…立春以後才能算甲申年。”竊以為,秦先生的看法作為歷史傳統文化之一說尚可,而讓世人“必須”改變兩千餘年來順應發展的既成世俗,似頗無稽。
簡稱和省略。公歷紀年形式具有惟一的特點,所以“公元”兩字,目前除嚴格的公政文書外,通常都已省略;必要時“年月日”也可省略,在數碼之中用頓號間隔,如時的《世界知識》即用“一九四6。5。二三”;公元前可簡稱“前×年”。公歷陰歷合用時,如公元20二十四 年4月12日陰歷乙未年二月24日,可簡化為:20二十四 年4月12日乙未二月廿四。可簡稱“×年、民×年、民時”。成立,是歷史的裡程碑,使用頻率特別高,在一屆會議定國名時,建國會代表黃炎培等提議用“”為簡稱,李達(一大代表)提議用“中國”為簡稱,被大部分代表所否定,而作為地理概念,目前中外皆在用“中國”為簡稱;亦有人建議以“”為簡稱,用“成立前、後”替代帶色彩的“前、後”,或“新中國成立前、後”,作者本人是這樣想的,此應於凡例中表明。也可運用中性詞“鼎革”,表達改朝換代之意,例如《明河南參政袁公墓志銘》:“當曾大父葬時,正際鼎革,四方之亂未敉。”《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正當明清鼎革的戰火紛飛之際,1640年英國開始瞭資產階級。”
6。數歷合用時的科學表述
歷史上曾經有過數次改元易歷,例如夏朝定孟喜月(元月)為正的夏歷、商朝定臘月(十二月)為正的殷歷、周朝定冬月(十一月)為正的周歷、秦統國後建陽春月(十月)為正,漢武帝始采用夏歷(後章帝始配以幹支紀年)延續至清末。廢年號改用國號紀年,月日排序同西歷(實為同歷異名),固然行政均換新歷表述,不過一時難改舊俗,在國號紀年的並且 還在用夏歷紀月日,如“二十五十二月廿五”。由此開始,對日期的表述就顯現瞭多種形式,因為公歷與陰歷間有前述的三種交叉情況,導致當代史志譜,特別是續修傢譜中,常常產生歧義。
以筆者之見,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值得探討。
一是年度的對照換算。紀年與公歷紀年異名同歷,加1911就是精確的公歷日期。而公歷陰歷的日期對照,當前的隻表述到年度,例如公元20二十四 年通常來講對應為陰歷乙未年,其實也就是說20二十四 年精確相應的日期是“陰歷甲午年十一月十一至乙未年十一月廿一”,而乙未年相應的是“公元20二十四 年2月19日至20二十四 年2月7日”。所以作者本人是這樣想的當前版對應表隻能權作參考。
二是有序表述。通常來講記述當代的人物或,公歷在前陰歷括註於後,以前的陰歷在前公歷括註於後,例如《晉陵樟村陸氏宗譜》所記“1952年6月25日(壬辰閏五月初四),宣統元年己酉十月十二(1909年11月二十四日)”。
三是統一表述。例如“二十、廿、卄、念”等通用字詞或名稱,同文該統一為宜,而如《毗陵前墳蕩張氏宗譜》所記“道光廿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又如《毗陵謝氏宗譜》所記二十五世寅清“…女一適上墊惲學乾遷居上店。”(上店、上墊為同地異名)就欠妥。
四是精確表述。目的是免生歧義誤導後人。有些老譜隻用年號紀年易生誤差,如世恩堂《張氏宗譜》所記張惠言(常州詞派創始人)生日,本為乾隆二十六年,因為木刻不清,繼修時被誤為一十六年,丁亥再修時演化為乾隆十六年,筆者考其世系時曾多經曲折。當代新譜(包括有些),多數是公歷紀年陰歷紀月日,例如《省莊韓氏宗譜》: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又八月十一日生”;另一種是在公歷的年月之間加置幹支,如《惲氏傢乘》記惲逸群(中國文化新聞界傑出戰士)“一九七八年戊午十二月十日在寧病逝”。前例若無“又”字,就會被誤作公歷八月十一日;後例常會被認作陰歷十二月十日。此外還有其它多種容易產生歧義的表述形式。
作者本人是這樣想的,避開歧義或差錯主要有以下幾種:first of all是統一表述方式並在凡例中說明,例如公歷用數、陰歷用中文數,以及其它的簡稱、省略等項。其次如上述《晉陵樟村陸氏宗譜》那樣公歷、陰歷分別表述。再次是前的年號加幹支紀年,不必畫蛇添足換算括註公歷年;後的註意和提防陰歷十一月上旬後的日期,若在公歷次年的要作括註,如上述後例可改成“惲逸群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戊午十一月十一)在寧病逝”(註:有說在次日凌晨逝)、上述前例可改為“建富公元一九五七年十月四日(丁酉又八月十一)生”才對;又如《小留徐氏宗譜》載壯樂天(、民進常務副 徐伯昕生母)“卒三十一年壬午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時即夏歷十一月”,“壬午”兩字應於夏歷後之後;再如“1904年陰歷十二月十九”,對照後改成“1905年1月二十四日(甲辰十二月十九)”才無歧義。
七、參考資料的抉擇和編制。
查閱資料的抉擇亦有講究,有高科技的工具就能一本萬利。目前書店或圖書館有多種歷書,除上述秦倫詩著的外,還有上海科技出版社2007年8月版《新編實用萬年歷》,由王平輝編著的2009年8月版《新編中華民間風俗萬年歷》,由樊嵐嵐編著的20二十四 年1月版《新編實用萬年歷》、《中華傳統萬年歷》等。筆者推薦由郭世輩、張正祥所編2002年11月版《萬年歷》,特點是公歷對照古時候各歷日期時,在幹支表後附有公歷12月31日所對應陰歷年的月日,從而可以精密推算陰歷年延續至第二年的日期,例如20二十四年12月31日(甲午十一月初十)。
另外,在互聯 上有多種電子版萬年歷可以查閱。筆者常用的是《漢典萬年歷(擇吉老黃歷)》,其特點:一是操作簡易,一旦在擬查的年月框內點上數即清;二是信息寬容,縱向可達前後任何年月日,橫向基本涵蓋有關內容;三是現實客觀,其自註聲明: 吉兇、宜忌等“無科學根據”。
在正史、方志、傢譜文後附編紀年對應表,可便利讀者查閱比對,值得推廣。建議按上述郭、張所編的《萬年歷》那樣,在公歷年度後增一欄,即公歷12月31日對應陰歷的月日(應在凡例說明),就可避開兩歷間的交叉而產生誤解。
為常州市譜牒與祠堂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常州市武進區譜牒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上面便是與實用萬年歷查詢表20二十四大暑有關的內容,是關於幹支紀日的共享。看完20二十四年日歷表清晰版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