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甲子甲子日天幹(天幹地支六十甲子表)
一:甲子時是幾點?
提問一:甲子是一天中的什麼時候 甲子是一天中的子時。古代人們規定,子時就是夜裡11點鐘到第2天1點鐘為子時。
古時候記時,把一天分成12分,子時開頭。每個時辰包括二個鐘頭,共計二十四小時。
依次為: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提問二:請問黃歷中甲子是時辰的幾點鐘? 甲子是年,不是時辰,天幹地支相合是年,時辰隻有地支
提問三:甲子時是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 隻有在甲日或己日才有甲子時 子時為23點到1點
提問四:啥是做時神八字,什麼時間叫幾點到幾點甲子時辰 在四柱中,年月日時,都是用60甲子來預示。甲子時辰就是子時,甲、己日的子時是甲子時辰。
八字\甲子\時辰
在四柱中,年月日時,都是用60甲子來預示。甲子時辰就是子時,甲、己日的子時是甲子時辰。
提問五:甲子的已是何時 甲子是天幹地支紀元法的起始,並以60為一個周期循環,固有“60花甲”隻說。
所以甲子年60年出現一次;甲子月60月(5年)出現一次;甲子日60日(未到兩個月)出現一次;甲子時60時辰(5天)出現一次。甲子年相應的子月是丙子月。所以沒有可能出現“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
二:問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為公元哪年?求數學高手回答謝謝瞭,大神幫 。。。
據我所知, 用幹支紀年月日時是沒有可能出現全甲子的現象。 在甲子年裡, 沒有甲子月。 子月大概(確切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至小寒)為陰歷11月。 子月配天幹的甲, 隻有在戊或癸年, 不可以在甲年。 同樣道理, 甲子日不會有甲子時。 子時, 隻有在戊或癸日才能配甲。 以上方法的天幹地支紀時, 自古運用到現在, 沒改變過。
三: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多少年出現一次?
據我所知,
用幹支紀年月日時是沒有可能出現全甲子的現象。
在甲子年裡,
沒有甲子月。
子月大概(確切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至小寒)為陰歷11月。
子月配天幹的甲,
隻有在戊或癸年,
不可以在甲年。
同樣道理,
甲子日不會有甲子時。
子時,
隻有在戊或癸日才能配甲。
四:問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為公元哪年?求數學高手回答
據我所知, 用幹支紀年月日時是沒有可能出現全甲子的現象。 在甲子年裡, 沒有甲子月。 子月大概(確切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至小寒)為陰歷11月。 子月配天幹的甲, 隻有在戊或癸年, 不可以在甲年。 同樣道理, 甲子日不會有甲子時。 子時, 隻有在戊或癸日才能配甲。 以上方法的天幹地支紀時, 自古運用到現在, 沒改變過。 補充: 在古時候中國,亦有十分簡單容易的歷法,這便是“幹支歷”。傳說伏羲造《甲歷》,可能與幹支歷有些淵源。誠然,學者們更加的多提的是“幹支紀日”和“幹支紀年”。 在幹支歷中,最主要的是幹支紀年和幹支紀日。是從某甲子年或某甲子日開始,按60甲子往下數,過六十年或六十日後就又從甲子開始。 古時候人提出“幹支歷”時,應該用的是“建子”,即以子月為一年的開始。由於從上表可以看出,在甲子年時,寅月的天幹地支為丙寅,往前推兩個月為子月,其月幹支為甲子。若按“建寅”,即以寅月為一年的開始,則兩個月前的子月是屬於前一年的,即癸亥年。但若是“建子”,則寅月前的子月仍屬甲子年,這便是甲子年甲子月。假如還是甲子日,則子時所相應的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這或許應該是“幹支歷”的起點。 需須留意的是,在幹支紀月時,是不考慮閏月的。遇上閏月如何辦,沒人說過。或許能夠用前月的天幹地支再加上“閏”字。例如,某年八月是辛酉月,之後有閏八月,可稱為“閏辛酉月”,再後的九月繼續為壬戍月。 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總是有個起點的。使用60甲子的歷法,每一年隻有十二個月,沒有閏月。所以或許應該是使用陰陽合歷之前的歷法。 古文獻記錄載入,伏羲創“甲歷”,這或許應該是60甲子歷。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為歷法起點,該日或許應該是朔日和冬至日的附近,由此可確定為公元前8217年2月17日(甲子日甲子月甲子日)。 追問: 夏歷建寅,商歷建醜,周歷建子。在此你權當用周歷,以夏歷(陰歷)十一月為一年肇始之元月 回答: 制訂歷法需要一個起算點,這個起算點就叫做歷元。關於歷元,與天象有關,史書上常說:“上元混沌甲子之歲、日月合璧、五星聯珠、七曜齊元。”《太乙金鏡式經》記錄載入:“自上元混沌甲子之歲,到現在大唐開元十二年(AD7二十四)甲子歲,積得一百九十三萬七幹二百八十一算。”而《太乙統宗寶鑒》又取BC10153918年冬至為歷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十一子部二十一》已駁:“其求積年術,置演上元甲子,距元大德七年(AD1303)癸卯歲,積一千零一十五萬五千二百一十九年,以為七曜齊元之法。然用此積算逆推至上元甲子,得氣應三十四萬七千八百七十五分,乃戊戌日酉正三刻,非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也。其非七曜齊元明矣。”《皇極經世》又取BC67018年冬至為歷元(天文學已證實當年冬至為癸醜日)。直到目前為止,科學工作者發現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的年齡是45到46億年,其實就是地球形成於距今45-46億年前,而月球形成於距今45、27億年前。假設地球形成之時為西安天文時間冬至甲子日時,那個時候地月系還未形成,又怎麼有朔旦冬至之說呢?更不必說那個時候一個太陽日比此刻一個太陽日的時間短,顯然那個時候一個太陽年的日數比此刻一個太陽年日數多,即便地月系已形成,那個時候一個朔望月的時間比此刻一個朔望月的時間短,即太陽年的時間與朔望月的時間皆在變化,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常數,用此刻一個太陽年的日數和一個朔望月的日數來精密推算遠古歷元則荒謬可笑!!!故《元史志第4歷一》雲:“蓋天有不齊之運,而歷為一定之法,所以既久而不能不差,既差則不可不改也。”又雲:“然古今歷法,合於今必不能通於古,密於古必不能驗於今。”《春秋保乾圖》又雲:“三百年鬥歷改憲。”即使是當今科學工作者也要借助電腦流程計算天象變化的時間。中華文明但是一萬年,幹支紀日源於夏朝,紀年於漢武帝太初元年(BC104年)始定為丁醜年,《晉書志第八律歷下》雲:“此元以天正建子黃鐘之月為歷初,元首之歲,夜半甲子朔旦冬至。”即夏歷癸亥年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可取,法國歐亞萬寶有限公司利用電腦流程依據《星歷表精密推算原理》計算結果表明,在已往的五萬年中,唯有格裡歷BC21778年12月04日符合四甲子朔旦冬至的條件,應當是歷元。
五:時幹支如何算
精密推算時辰的天幹地支要用公式計算,具體如下:60時辰合5日一個周期,一個周期結束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必須註意和提防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晨子)和23時到二十四時的晚子時(夜子),所以遇見甲或己之日,0時到1時是甲子時,但23時到二十四時是丙子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
精密推算時辰的天幹地支要用公式計算,具體如下:60時辰合5日一個周期,一個周期結束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必須註意和提防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晨子)和23時到二十四時的晚子時(夜子),所以遇見甲或己之日,0時到1時是甲子時,但23時到二十四時是丙子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
六:時幹支如何算?
時辰其實也就是說和日元支是相同的道理,60個時辰一輪回。先以地支來看,半夜11點到第2日1點是子時,兩個鐘頭一個時辰,到第2日的晚九點進入亥時,晚11點亥時結束,緊接著重新開始循環。至於時辰的天幹預示也是和日元支一樣排下來的,五天60個時辰一輪回。
隻要曉得第1個甲子時就能夠瞭,這個和日元支一樣,需要查詢的。緊接著就是計算瞭,地支是不用計算的,十二地支相應的時辰是不變的,天幹就僅需五天一輪回,十二為一組來計算瞭。這樣也好算瞭。方法和日元支其實也就是說是相同的。
幹支紀日,60日大體合2個月一個周期;
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確定的文獻指出幹支紀日始於魯隱公三年夏歷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
由於儒略歷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20日,合80年。這便是說,每80年,幹支紀日相應的儒略歷月日日期會反復一次循環。
上面的內容參考:知識混裝大無極-幹支換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