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支紀年法可以紀日嗎天幹甲子丙寅(幹支紀日和幹支紀年的不同)
天幹地支紀日法是什麼情況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以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幹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天幹”,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60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60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歷法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幹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循環往復,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一個月的地支永恒不變,緊接著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60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幹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永恒不變,每一天十二個時辰。
幹支紀日法
天幹地支紀日怎麼計算? 我把公式給你
日天幹地支
從已知日期計算幹支紀日的公式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紀數減一、奇數月 i=0,偶數月 i=6,年份前兩位,y 是年份後兩位,M 是月份,d 是日數。[ ] 預示取整數。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來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來取值。
g 除以 10 的餘數為天幹,z 錠以 12 的餘數為地支。
假如先求得瞭g,那麼
z=g+4C+10+i(奇數月i=0,偶數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餘數是 9,天幹是「壬」
Z=149+80+10+0=239 餘數是11,地支是「戌」
幹支紀日法的日柱公式 因為公歷與幹支紀法的體系和周期截然不同,所以它們之間的換算問題比較復雜。特別是求解公歷任一日的日元支是非常地艱難的,目前主要依靠查詢萬年歷解決。作者經過潛心研究,探究推導出──計算公歷任一日元支的歷法公式,簡稱《高氏日柱公式》。此公式采用插入世紀常數和月基數的方式方法,簡捷準確而又科學實用,徹底解決瞭歷史悠久的歷法換算難題。在“不查看萬年歷,日柱早就已經知道”的具體問題上具有非常大的實踐意義。 編輯1高氏日柱公式1、1 符號意義r:日柱的母數,r除以60的餘數其實就是日柱的天幹地支序列數;s:公元年數後兩位數減1,取整數值;u:s除以4的餘數;m:月基數d:日期數x:世紀常數註意和提防:閏年2月之後,求出的r需要再加一、1、2 世紀常數現將17世紀至26世紀1000年間的世紀常數x,對應列表如下: 表2-1、1世紀數N 17 18 19 20 21 年限 1601-1700 1701-1800 1801-1900 1901-2000 2001-2100 世紀常數x 3 47 31 15 0 表2-1、2世紀數N 22 23 二十四 25 26 年限 2101-2200 2201-2300 2301-二十四00 二十四01-2500 2501-2600 世紀常數x 44 28 12 57 41 1、3 月基數月基數m,即為前幾個月的日數總和除以60的餘數。詳見下表: 表2-2月基數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基數 0 31 -1 30 0 31 1 32 3 33 4 34
天幹地支紀日法如何換算 ▲天幹地支紀年與公歷的近似換算
從已知的公歷年份計算幹支紀年: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為天幹,除以12的餘數為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則用58-“年份數除以60的餘數”後計算)
也可以天幹:年份÷10,得到的商無論,看餘數,若餘數-3得正,則按天幹順序往下數,得數即為天幹順序數,若餘數-3為負,則+10,得到的數即為天幹數,若餘數是3,則為天幹之最後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無論,看餘數,若餘數-3得正,則按地支順序往下數,得數即為地支順序數。若餘數-3為負,則+12,得到的數即為地支順序數,若餘數是3,則為地支之最後一位,即亥。
把天幹數和地支數合並起來,即為所求的天幹地支年份。
如:2001年查看萬年歷為辛巳年,算法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幹順序數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順序數到6,子、醜、寅、卯、辰、巳。第六位為巳。
依照以上計算最終,把天幹、地支合並起來可知,2001年為辛巳年。
▲幹支紀年與格裡歷的換算
若我們把天幹之甲、乙、。。。、壬、癸編上 0、 。。。。。。、8。9 等序號;地支之子、醜、。。。、戌、亥亦編上 0、1。 。。。。。。、10。11 等序號,那麼:
從已知的格裡歷年份計算幹支紀年:年份數減4,除以10的餘數為天幹,除以12的餘數為地支。比如:
(1972 - 4)÷ 10 ≡ 8,所以天幹是“壬”;
(1972 - 4)÷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幹地支,怎樣得到當前是60年中的第幾年 (楊霖坤 編程)。
X=天幹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
排出六十甲子序列,將本人的虛齡生年放入其中,逆數上行即可找到相對公元年的天幹地支是什麼瞭。或者比照當年或上年的天幹地支,也能找出對應的你所所需的幹支來。如你是1987年7月生人,隻是瞭解今年是兔年(丁卯)不曉得87年是什麼幹支,
1、 甲子 2、乙醜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醜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幹支紀日如何算 幹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1年,乙醜為第2年,丙寅為第3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陰歷己巳年,1930年是陰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陰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見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幹支紀年這一個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陰歷幹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天幹地支便是幹支年紀。假如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幹支;1991÷60=33餘11,年幹支序號數=11-3=8。查幹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幹支:1983÷60=33餘3,幹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幹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幹支紀月法
幹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傢精密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瞭,其餘月可按60甲子的序推知。
幹支紀日法
甲炎瞭第1日,乙醜為第2日,丙寅為第3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日起,循環往復,循環下去。例如陰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幹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24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醜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幹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瞭子時的天幹地支,便可推知其餘。
幹支紀日從哪一天是甲子日? 每一年的陽歷8月22日元支都不相同的 幹支紀日法 甲子為第1日,乙醜為第2日,丙寅為第3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日起,循環往復,循環下去。例如陰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天幹地支紀年法
你曉得何謂天幹地支紀年法嗎?又是怎麼來計算的呢?以下是的我為各位整理的“天幹地支紀年法”,僅做參考,希望對您有用處,歡迎大傢查看!!!
天幹地支紀年法
我國自古便有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簡稱“幹支”,取義於樹木的幹和枝。
十天幹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十二地支又與12生肖對應: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1。簡單介紹
10和12的最小公倍數是60,所以10位天幹和12位地支相搭配(奇數位配奇數位,偶數位配偶數位),最小可組成60位,由此形成瞭六十個幹支,稱為“六十幹支”,又因以甲子開頭而又稱“60甲子”,或“六十花甲”,其實就是:
1、 甲子 2、乙醜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醜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後來60甲子被用來記錄時間,即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其中紀年法使用最廣泛,如今依然是我國夏歷(陰歷)的紀年方法,即“幹支紀年法”,稱為陰歷(夏歷)某某幹支年,陰歷年與公歷年並不重合,如公歷2013年是陰歷癸巳年(西元2013年2月10日春節至20二十四年1月30日除夕)。
2。幹支紀年法的換算(幹支紀月日時的方式方法略)
怎樣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
第1種算法:
不同的資料算法有所差別,有的會給出公式,但根本上是一回事。這裡介紹一種簡易直觀的算法。first of all給每個天幹、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依照順序排下去,天幹10後接1,地支12後接一、
天幹: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如此便獲得瞭公元紀年的天幹地支紀年。如2003年,其尾數為3,相應的天幹為“癸”;以12除2003得166,餘數是11,相應的地支為未。於是2003年的天幹地支紀年為“癸未”年。註意和提防這是指2003年立春之後,立春之前應是“壬午”年。
第2種算法:
1、 天幹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幹所相應的位數;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相應的位數;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 我們以2010年為例;
天幹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餘7, 7對應天幹第7位是庚,即天幹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餘3, 3對應地支第三位是寅,即地支為寅;
綜上公元2010是用天幹地支紀年為庚寅年。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我再舉一例來說明:
例2、 我們再以1987年為例;
天幹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餘4, 4對應天幹第四位是丁,即天幹為丁;
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餘4, 4對應地支第四位是卯,即地支為卯;
綜上公元1987是用天幹地支紀年為丁卯年
3。生辰八字
天幹地支紀年法同時可紀年、月、日、時,分別稱為“年柱、月柱、日柱、時柱”。此八個字就是俗稱的“八字”。一自個的八字就是他生下來時間的八字記錄。關於月、日、時的幹支紀法,已使用不多,感興趣的讀者可去查閱有關資料。
4。幹支公元對應表
甲子 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 壬申 癸酉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9二十四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18二十四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20二十四 20二十四 20二十四 20二十四 20二十四 20二十四 20二十四 20二十四 20二十四 20二十四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20二十四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天幹地支紀年法,是中國文化的集中展現,它是先賢們智慧的結晶,時到現在日,它其實沒有過時,仍然生存於每個中華兒女的內心。
不過,我國陰歷(夏歷)從未明確規定也使用計算耶穌年齡的公元紀年法,所以常人所言類似“陰歷2013年”的講法都是張冠李戴,硬把中國文化扣上西洋帽。這值得國人深思!!!
自建國以來,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固然經歷瞭無數的磨難,不過傳統文化用其頑強的生命力生存瞭下來,天幹地支紀年法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們堅信,它將繼續傳承並且發揚光大。
幹支紀日法是怎麼紀日的?
幹支紀日法是使用天幹地支記錄日序的方式方法,是陰歷的一部分,也是歷代歷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幹支是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它與幹支紀年法一樣,用幹支相匹配的60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一周,循環記錄。與幹支紀年“天道”五行不同,幹支紀日是“地道”五行。古時候漢族人民將幹支相配的六十個單位,每個單位代表一天,如果某日為甲子日,則甲子以後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醜、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戌、辛酉等。
幹支紀日從商朝便已開始,但其順序到春秋時代有無間斷或錯亂過,尚待考證。現已確切知道:從春秋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2六百多年中從未間斷和錯亂過。1912年采用公元紀年後,漢族民間仍沿用幹支紀日法,百年來也未錯亂。幹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的最大成就,這是現今已知世界最長的紀日法,對於我國歷史學,特別是科學技術發展史的考證和研究,都是極其重要的標志,是中國一份貴重的科學文化遺產。如《左傳-肴之戰》:“夏四月辛巳,晉人及薑戎敗秦師於肴。”“四月辛巳”指陰歷四月十三日;蘇軾《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醜”,即陰歷六月九日;姚鼐《登泰山記》“是月丁未”,指這個月的二十八日。古代人們還單用天幹或地支來預示特別規定的日子。如《禮記·檀弓》“子卯不樂”,“子、卯”,代指惡日或忌日。因為公歷與幹支紀法的體系和周期截然不同,所以它們之間的換算問題比較復雜。特別是求解公歷任一日的日元支是非常地艱難的,主要依靠查詢萬年歷解決。另有《高氏日柱公式》,采用插入世紀常數和月基數的方式方法,解決瞭歷史悠久的歷法換算難題。
古時候幹支除瞭可以紀年還不錯紀日
古時候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以紀月、紀年、紀時等。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用“幹支”的方式方法來記日瞭。幹指天幹。它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組成。支是地支。它用“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預示。一個天幹配上一個地支,就組成一對幹支。
幹支紀日法是怎麼紀日的?
幹支紀日法是使用天幹地支記錄日序的方式方法,是陰歷的一部分,也是歷代歷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幹支是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稱,它與幹支紀年法一樣,用幹支相匹配的60甲子來記錄日序,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六十天為一周,循環記錄。與幹支紀年“天道”五行不同,幹支紀日是“地道”五行。古時候漢族人民將幹支相配的六十個單位,每個單位代表一天,如果某日為甲子日,則甲子以後的日子依次順推為乙醜、丙寅、丁卯等; 甲子以前的日子依次逆推為癸亥、壬戌、辛酉等。
幹支紀日從商朝便已開始,但其順序到春秋時代有無間斷或錯亂過,尚待考證。現已確切知道:從春秋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2六百多年中從未間斷和錯亂過。1912年采用公元紀年後,漢族民間仍沿用幹支紀日法,百年來也未錯亂。幹支紀日法是商朝歷法的最大成就,這是現今已知世界最長的紀日法,對於我國歷史學,特別是科學技術發展史的考證和研究,都是極其重要的標志,是中國一份貴重的科學文化遺產。如《左傳-肴之戰》:“夏四月辛巳,晉人及薑戎敗秦師於肴。”“四月辛巳”指陰歷四月十三日;蘇軾《石鐘山記》“元豐七年六月丁醜”,即陰歷六月九日;姚鼐《登泰山記》“是月丁未”,指這個月的二十八日。古代人們還單用天幹或地支來預示特別規定的日子。如《禮記·檀弓》“子卯不樂”,“子、卯”,代指惡日或忌日。因為公歷與幹支紀法的體系和周期截然不同,所以它們之間的換算問題比較復雜。特別是求解公歷任一日的日元支是非常地艱難的,主要依靠查詢萬年歷解決。另有《高氏日柱公式》,采用插入世紀常數和月基數的方式方法,解決瞭歷史悠久的歷法換算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