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與五行五行太陽四象(四象化五行)
五行正解:三化萬物之四象、五行
上篇文章給大眾演化瞭一氣化三清的大道原理,文章直指大道本源,喜歡學習的務必要領會。從虛無到一,從一到二,二通常來講被冠之以兩儀,代表著事物的兩面性和對立性。而虛無和一,本身就是無和有,也屬於事物的兩面性和對立性。而分析瞭一,具備瞭二的兩面性,亦即陰陽。陰和陽各自具備單獨發展的規律和過程,呈現出最具本特征的三種質變,就是少,太,老。而這裡邊 的老是不變化的,能量變化的終老,歸為凝固,或者叫穩定,在定義當中,被叫作土氣。屬於一種能量的恒定狀態,或者是穩固狀態。而少和太,是變化狀態,裡邊 的少,代表著成長的,進步的。太代表著旺盛的,強烈的。
少陽,太陽,少陰,太陰,代表著陰陽形態的進化和變化,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相互遏制,屬於相對論的基本構成。而形象相應的象就是,少陽相應的春天,象征著萬物生發。太陽相應的夏天,萬物茂盛。少陰對應著秋天,萬物收斂。太陰對應著冬天,萬物歸藏。以四季對應四象,叫作‘春夏秋冬’,而農歷的六月和十二月,叫作老陽和老陰,屬於土氣的凝固狀態。四象以木,火,金,水來預示,方位的東邊,南,西,北來排列。
四象代表著四種能量,亦即氣的四種基本形態,在道教當中被叫作,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後來有瞭許多的文化延伸。普遍用於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而四象與土形態的構成,形成瞭五行理念的基本框架。木火土金水,五行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元素,凡是物質世界開始造物的,必須達到或者滿足這五種元素的出現,或者是說脫離瞭這五種基本元素,在太陽系之中的地球,是不具備蘊生生命的基本條件。打比方說說太陽,溫度炙熱,是不具備蘊生生命體的。或者月亮,溫度那麼低,也是不具備蘊生生命體的。原因是他們的能量過於單一,沒有形成衍生變化。
根據四象和五行定理的演化,後人創造或者匯總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衍化關系。
打比方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基本生化演變原理。
打比方說,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基本制克演化原理。
後期,在演變過程當中,還匯總和發現瞭能量變化的過和不及。
三分鐘講清楚四象和五行的關系,易經風水知識
我們都懂五行為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而五行對俺們的人生會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請繼續往下看:
五行和陰陽的關系是如何的
論陰陽與五行關系
“天地之間一氣而已,唯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陽少陰。有是四象,而五行具於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者,少陽也;金者,少陰也;土者,乃陰陽老少、木火金水沖氣所結也。”這裡非常明確的指出瞭陰陽、四象和五行的關系:五行就是四象的另一種表述方式,總之五行為由陰陽形成的,即陰陽生五行。
另外,從一些易學我們對四象的論述中,也能看出四象與五行的關系:如宋•劉牧《易數鉤隱圖》中:孔氏疏謂“金、木、水、火稟天地而有,故雲‘兩儀生四象 ’。土則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別,(故)惟雲四象也。”這段論述中非常明確的指出瞭四象與五行的關系:即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還有許多易學大傢認為,四象在時間上為春、夏、秋、冬四時,在空間上為東、南、西、北四方,在六神上為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如高亨在《周易大傳今註》中講:“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種爻乃象四時,八卦由此四種爻構成”。不管是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還是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在五行上都代表金、木、水、火,總之五行中的金、木、水、火為四象。
而五行中的土是四象--木、火、金、水相混合而成的一行,因而土為混合物,所以古代人們以土為臟,在人體類象上以土代表腸胃消化系統。正由於土中啥都有,所以才有“萬物土中生”的講法,也正所謂如此《易經》上以坤為母。土五行之中是個特殊元素。在最原始的演變中是兩儀生四象,沒有土,此時四象在時空上各自占具瞭對應的位置。而後在四象擴大自己所占具的時空中,四象間互相交匯,而交匯處便成瞭混合物,這就是土。中间位置是四象匯集之處,四象都交匯於此,因而土居於中间位置;而四隅是四象中的每兩項的交匯處,因而土又寄於四隅(所以四隅的地支皆有一個是土,居於四隅的地支除亥水外都藏有土)。
可見,五行為四象的另一種表述方式,四象是由陰陽生成的,故五行也是由陰陽生成的。五行和陰陽是同一哲學體系。
陰陽生成五行後,五行便成瞭構成宇宙及宇宙中萬事萬物的五種最初、最基本元素,因此五行第1個含義就是五種最根本的元素。五種最基本元素有各自不同的性質,故五行又代表五種性質,所以五行的第2個含義就是五種性質。五行為由陰陽生成的,而陰陽者乃動靜之機,陽的最初性質為動,陰的最初性質為靜。一個要動,一個阻礙動,“動”隻有受到阻礙才會產生不同形式的動,如一個運動的物體隻有受到阻礙才會做減速運動,才會有減速運動的這種運動規律--正由於陰陽的共同作用才產生瞭五種不一樣形式的動--五行;五種不一樣形式的動,自然會有五種不一樣的性質。世上萬物的性質都是運動的結果。因此五行的第3個含義就是五種運動(此時五行的“行”是運行之意),也可以這樣說是五種動能。《周易》上對乾卦的解釋中有如此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句話中的“行”就是運動之義,代表動能。《三命通會》雲:“五行者,往來乎天地之間而不窮也,故謂之五行。”可見,五行代表五種往來於天地之間的動能。(因 此,把五行單純的理解為五種物質,是特別片面的。如不能把“金”單純的理解為黃金或金屬,不能把水單一理解為俺們平時生活中所喝、所用的水……)。
宇宙中的物質,互相間最大的關系就是動能。正如哲學上所說,運動是物質的特性。宇宙中的物質,自己一身和互相間的性質與關系,都來自於運動,也是運動的區別表現形式。而在《周易》上用以預示運動和動能的就是五行,通過五行的生克來預示運動的去向和動能的轉化形式。
陰陽與五行
我國古代哲學認為:“天降陽,地出陰,陰陽合而生五行”(《李覯《刪定易圖序論一》》。即五行本原於陰陽之氣,陰陽二氣互相作用而產生五行。“陰變陽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佈,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禦纂性理精義·卷一》)。醫|學教導網搜集整理“陰陽之為五行,有分來講之者,如木火陽而金水陰也;有合來講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陽,而乙丁己辛癸皆陰也。以此推之健順,五常之理可見”(《禦纂情理精義·卷十》)。即太極生陰陽,陰陽化五行。就五行之陰陽言,木火屬陽而金水土屬陰,而在五行中又各具陰陽,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為陽,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為陰。
世界本原一氣,氣之動靜而為陰陽,氣為陰陽之體,陰陽為氣之用。陰陽合和化生五行。所謂“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陰陽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禦纂性理精義·卷一》)。也就是說,“本是一氣,分來講之曰陰陽,又就陰陽中細分之則為五行。五氣即二氣,二氣即一氣”(吳澄《吳文正公集·答人問性理》)。一氣分陰陽,陰陽生五行,陰陽五行均為氣之消息變化。
五行的解說
五行為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屬於古代人們對物質的屬性及其相互之關聯聯系的認識領域。醫學中的五行學說那麼是古時候的樸素唯物,自發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實驗的相結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類事物,“行”是運動。這個學說是以五行的屬性,聯系人體的臟腑器官,並通過五臟為中心,運用“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論理來說明一些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用來匯總臨床經驗。基本內容:以五行的屬性分別臟腑器官的特點。如肝、筋、目屬木;心、脈、舌屬火;脾、肉、口屬土;肺、皮毛、鼻屬金;腎、骨、耳屬水等。以生克的關系說明臟腑器官互相資生和制約的生理現象,如肝能制約脾(木克土),但脾能資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約肝(金克木)等等,以此來說明臟腑間有著彼此維系,彼此協調生理活動的關系。以乘侮關系闡述病理變化及治療方法。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療應采取抑木扶土法;治療肺氣虛弱,采用健脾補肺,叫培土生金法。由此可見,五行學說貫串於醫學的各個方面,並蘊含著古代人們的一些寶貴臨床經驗,也是中國醫學的基礎理論。它著重事物間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的看法。對古時候醫學的發展起瞭一定作用。
五行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句完整是什麼啊?
太極分兩儀,兩儀分三才,三才畫四項,四象分五行,五行衍,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那和五行等有還是沒有關系
有關系。
“土”可四分為“木火金水”,是太極(陰陽)分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為“土”,是四象統一回歸到太極。——這便是五行學說的實質、本質。
五行之中,“土”為太極,太極分兩儀,就是陰陽(也可說是陰土,陽土),陰陽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土”不一分為二時,是“太極”。“土”一分為二時,是“陰,陽”,是“陰土”和“陽土”。
為中间位置。中间位置可以無限小,小到一個點;可以無限大,大到與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沒有天地就沒有四方。
其實也就是說,即便簡單容易的隻將“土”理解為“中间位置”,四方也是由中间位置生發的,沒有中间位置原點,根本無法劃分東南西北四方。
更多閱讀:
四象是天空中東南西北四大星區。中國古代把天空的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經常提到的“垣”就是“城墻”之義。“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宮;“太微垣”象征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征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
在“三垣”外圍分佈著“四象”:“東蒼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又指《易傳》中的老陽,少陰,少陽,老陰,易傳四象與星宿四象互相融合,青龍表少陽主春,白虎表少陰主秋,玄武太陰主冬,朱雀太陽主夏。四象又衍生出來瞭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四象的概念在古時候的日本和朝鮮極度受註重和重視,這幾個國傢常以四聖、四聖獸稱之。
參考資料來源:知識混裝大無極——四象
何謂四象五行
八卦系統與五行系統都是源於太極、營養、四象學說,四象想對就比較少人去研究,你曉得四像五行皆有什麼嗎?我為各位收集整理瞭四象五行的一部分知識,供大傢學習借鑒,希望能夠幫到你!
四象五行的介紹
與印度把世界本原力量分為“地、火、風、水”不同,中國古代的四象那麼是太陰——水;少陽——木;少陰——金和太陽——火。而且還多瞭一個介於這四象之間的中間狀態——土
在產生瞭四象的基礎上,因為陰陽力量的繼續作用,又生成瞭新的陰陽組合。太陽分解為太陽之陽——“乾”和太陽之陰——“兌”;少陰分解為少陰之陽——“離”和少陰之陰——“震”;少陽分解為少陽之陽——“巽”和少陽之陰——“坎”;太陰分解為太陰之陽——“艮”和太陰之陰——“坤”。
周易》裡面講八卦、64卦的變化,沒有涉及五行,這是由於,八卦系統與五行系統是兩個各自單獨的系統。
八卦系統與五行系統,根源都是太極、陰陽、四象學說。
四象學說之後,出現五行學說與八卦學說兩個走勢與走向。
四象學說確立和應用後,古代人們就會思考下列問題:
1,四分法太粗糙,四分法之後,怎樣更細致地分類事物,事物類別之間的聯系和變化規律是什麼?
2,“四象”分類和變化的緣故是什麼?
第1個問題,致使瞭八卦學說的產生;第2個問題,致使瞭五行學說的產生。太極一分為二,得到陰、陽(兩儀)。
陰、陽再一分為二,得到四象——“少陰、太陽、少陽、太陰”,後來分別稱為“木、火、金、水”。
假如用阿拉伯數字“1。2。3。4”預示四象,可是,依據“奇數為陽數,偶數為陰數”分類法,其中,最大的奇數是3,可以預示陽氣最多的太陽;最大的偶數是4,可以預示陰氣最多的太陰。
1、2。3。4之和為10,10可分出“1。2。3。4”,因 此,“10”可以看作太極。
太極分陰陽,10可分為5。5,一個為陰數5,一個為陽數五、
陽數5可分解為3和二、對應四象,3為太陽,為火;2為少陰,為木。
陰數5可分解為4和一、對應四象,4為太陰,為水;1為少陽,為金。
因 此,“木、火、金、水”與“1。2。3。4”相配的結果是:
木——2,是少陰。
火——3,是太陽。
金——1,是少陽。
水——4,是太陰。
由水變化到木,是由“陰4”變化到“陰2”,是陰氣漸少,陽氣漸多的過程。
由火變化到金,是由“陽3”變化到“陽1”,是陽氣漸少,陰氣漸多的過程。
這裡,“4,2,3,1”預示的是概念,不是具體比例,所以四象學說裡,“水”與“火”的陰氣與陽氣比例不是“4:3”;“木”與“金”的陰氣與陽氣比例亦不是“2:1”。
“木、火”都是由“陽氣5”二分而來,所以歸類為“兩儀”中的“陽”。
“金、水”都是由“陰氣5”二分而來,所以歸類為“兩儀”中的“陰”。
因 此,四象(木、火、金、水)用於對應春夏秋冬四季時,分別可以對應春、夏、秋、冬。
由春季到夏季,陽氣漸升;由秋季到冬季,陰氣漸升。
用於四象對應生命時,“木、火、金、水” 分別可以代表生、長、老、死——預示生命從無到有(生),從有到強(長),從強到弱(老),從弱到無(死)的四個連續的過程。
依據陰陽理論,陰氣與陽氣是互根互生的。所謂“陰極陽生,陽極陰生”是也。
以四象為例,陽氣分為“木、火”,陰氣分為“金、水”。
“木、火、金、水”四象循環,就是一個陽氣與陰氣不斷地互根互生的過程。
“水”為陰氣的極點,“陰極陽生”,所以“水”變化為“木”,即生“木”;“木”陽氣繼續上升,變化為“火”;“火”為陽氣極點,“陽極陰生”,所以“火”變為“金”,即火生金;“金”陰氣繼續上升,變化為“水”,金生水。
上述四象還可用另一種特有的方式預示——就是依據陰陽互根互生理論,以其“所生”(即產生的緣故)來預示。
打比方說,“木——2,火——3”,都源於“陽數5”一分為二。因此木為“陰2”,火為“陽3”。
木是由於“陽5”分出瞭 “陽3”才出現,所以“木”可以說成“陽3生木”;同理,火是由於“陽5”分出瞭“陰2” 才出現,所以“火”可以說成“陰2生火”。在古時候,陽可對應“天”,陰可對應“地”,所以“陽3生木”“陰2生火”可以說成“天三生木,地二生火。”
再打比方說,“金——1,水——4,”都源於“陰數5”一分為二。因此水為“陰4”,金為“陽1”。
金是由於“陰數5” 分出瞭“陰4”才出現,因此可以說成“陰4生金”;同理,水是由於“陰數5”分出瞭“陽1” 才出現,因此可以說成“陽1生水”。陽可預示“天”,陰可預示“地”。因此可以說成“天畢生水,地四生金”。
如上所說,四象(木、火、金、水)的陰陽變化次序和規律就此確立瞭,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就此確立瞭。
四象已經具有明顯的循環往復的性質瞭。
四象對應春夏秋冬四季,明顯具有周期性變化規律。
假如將植物的種子、動物的後代看作生命的特殊再生方式,可是,四象對應生命的生、長、老、死四個階段,生命也是具有周期性的。
四象變化,循環往復,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
有般,就有特殊。
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例,其變化規律與日月有關。日月幾十億年運行不息,是相對永恒的東西。據說地球的氣候變化,7500萬年是一個周期,在這個期間內,四季(春夏秋冬四象)變化規律是大體不變的。
對動植物生命來講,情況就不一樣瞭,由於偶然性因素大為增添。以動物為例,有胎死腹中的,有幼年夭折的,有壯年早逝的——生、長、老、死四個階段未完成就完結瞭。有的動物未留下後代,那麼這樣就談不上生命的再生(循環往復)瞭。對動植物生命來講,偶然性因素確實存在,不過俺們不能因此否定生命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其他事物變化也同樣,我們不能由於有特殊變化而否定其一般規律。
在把握事物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合理把握和解決偶然性因素致使的特殊變化,是我們研究事物規律的意圖。
致使四象一般變化的緣故是什麼呢?致使四象發生特殊變化的緣故是什麼呢?
這裡,需要談到五行學說。
“土”位於四象中間,不蘊含在四象循環周期內,怎樣正確理解“土”之寓意,是正確理解四象與五行的關鍵。周易參同契》:“日月為易,剛柔相當,土旺四季,羅絡始終,青赤黑白,各居一方,皆秉中宮,戊己之功。”
將五行對應時間和過程,《周易參同契》持“土旺四季”,持“土貫穿始終”之說。
將五行對應地理四方,《周易參同契》持“土主中宮”之說。
在這兒,“土”是太極,是可以分出陰陽的太極。
我贊同《周易參同契》的上述看法,持“土為太極”之說。
“土旺四季,羅絡始終”。正所謂由於有瞭貫穿始終的“土”,有瞭時間和過程的始終,一年才可以分解出“春夏秋冬”四象;生命才可以分解出“生長老死”四個階段。
《周易參同契》“皆秉中宮,戊己之功”。“土”指中间位置,有瞭中间位置,人們才可以區分“東南西北”四方,“東南西北”四方才可以長時間存在。
《周易參同契》“土旺四季”,由於有“土”,四季才可以循環往復,運行不息。
中醫支持“土為太極”的講法。
中醫藏象學說認為脾胃為土。人食五谷經過脾胃的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氣,即為後天之氣。傳統中醫上呢認為,胃為後天之本,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脾胃之氣為後天太極,是生命所必需的。中醫有“補脾胃,養五臟”的治療金科玉律。
四象的萬物。實質就是——土生木火金水,土養木火金水,土載木火金水,土納木火金水。
“木火金水”的產生都源出“土”,其繼續存在也依賴於“土”。
“木火金水”的產生都源出“土”——這個“土”是先天之“土”。
“木火金水”的繼續存在也依賴於土——這個“土”是後天之“土”。
將五行對應春夏秋冬四季,“木火金水”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土為陰陽(合則為太極)——就是日月。日月分則為陰陽,合則為太極。有日月,才有一年四季。將來,太陽月亮的壽命到瞭盡頭,日月沒有瞭,“春夏秋冬”自不然就沒有瞭——這是由於後天太極變化瞭。
將五行對應四方,“木火金水”分別對應“東南西北”,土為中间位置。中间位置可以無限小,小到一個點;可以無限大,大到與天地相同。“土”,可以理解為就是“天地”——有天地才有四方,沒有天地就沒有四方。其實也就是說,即便簡單容易的隻將“土”理解為“中间位置”,四方也是由中间位置生發的,沒有中间位置原點,根本無法劃分東南西北四方。
五行之中,“土”為太極,太極分兩儀,就是陰陽(也可說是陰土,陽土),陰陽分四象,就是“木火金水”。
“土”不一分為二時,是“太極”。
“土”一分為二時,是“陰,陽”,是“陰土”和“陽土”。
“土”可四分為“木火金水”,是太極(陰陽)分為四象;“木火金水”可以合為“土”,是四象統一回歸到太極。——這便是五行學說的實質,本質。建議閱讀:五行八卦羅盤如何用
四象對應五行和八卦對應五行的矛盾
人說四象對應五行為 太陽(陽之陽)--火;少陰(陽之陰)--木;少陽(陰之陽)--金;太陰(陰之陰)--水;陰陽平衡的特殊狀態--土
而又有說八卦對應五行為 太陽分解為太陽之陽——“乾”和太陽之陰——“兌”;少陰分解為少陰之陽——“離”和少陰之陰——“震”;少陽分解為少陽之陽——“巽”和少陽之陰——“坎”;太陰分解為太陰之陽——“艮”和太陰之陰——“坤”
而 舉個例子,八卦中的“離”代表火,然而向上推一級,從四象來看,“離”是少陰之陽,應該屬於木。
例子其二:八卦中的“坤”代表地,而其又是太陰之陰,應該屬水。鄒衍將“地”和“山”歸於“土”,四象之中不存在的“土”在八卦中卻可以找到,
五行與八卦是兩個不同的系統,雖有同一個根(河圖),不過俺認為五行中的陰陽與八卦中的陰陽不是完全一樣的。就你以上講到的,“離”是少陰之陽,應該屬於木。這裡你認為少陰之陽與少陰之陽都是屬木,這個觀點好像不合適。
“太陽(陽之陽)--火;少陰(陽之陰)--木;少陽(陰之陽)--金;太陰(陰之陰)--水;陰陽平衡的特殊狀態--土”——這是有一部分人把四象與五行的對應,八卦與五行的對應會產生變化(怎麼變化可以去思考一下)。
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離為火,震為雷,兌為澤,艮為山,巽為風。震為雷亦為春天,春天萬木復蘇,故而屬木。巽為風亦為春夏交替前奏,樹木做茁壯成長,是木最茂盛之時,故而仍屬木。離為火亦為夏,烈日炎炎故而屬火。兌為澤亦為秋,金秋季節,莊稼果實成熟,金燦燦的,故而屬金。乾為天亦為秋冬之前夕,人們揮鐮刀收割食糧、采摘果實均為金屬之器,故而屬金。坎為水亦為冬,冰天雪地,寒冷至極,故而屬水。艮為山、坤為地,皆為土類,故而屬土。況且坤是夏轉秋之前兆,酷暑難耐,一片焦土。艮是冬之終極,動物鉆洞冬眠,草木藏於土中隻待來春再萌芽。動、植物均離不開土,故當然屬土。
故而,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這個對應我覺得和文王後天八卦圖方位亦有些關系。
看瞭"何謂四象五行"的人還看瞭:
1、 有關於形象思維的方式方法
2、 淺層漫談中國本土哲學中的神秘主義
3、 學好太極拳論的四大要領
4、 作用與影響武術發展的主要哲學看法
5、 風水基礎入門知識
三分鐘講清楚四象和五行的關系,易經風水知識
我們都懂五行為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而五行對俺們的人生會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請繼續往下看:
五行和陰陽的關系是如何的
論陰陽與五行關系
“天地之間一氣而已,唯有動靜遂分陰陽;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極動極靜之時,是為太陽太陰。少者初動初靜之際,是為少陽少陰。有是四象,而五行具於其中矣。水者,太陰也;火者太陽也;木者,少陽也;金者,少陰也;土者,乃陰陽老少、木火金水沖氣所結也。”這裡非常明確的指出瞭陰陽、四象和五行的關系:五行就是四象的另一種表述方式,總之五行為由陰陽形成的,即陰陽生五行。
另外,從一些易學我們對四象的論述中,也能看出四象與五行的關系:如宋•劉牧《易數鉤隱圖》中:孔氏疏謂“金、木、水、火稟天地而有,故雲‘兩儀生四象 ’。土則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別,(故)惟雲四象也。”這段論述中非常明確的指出瞭四象與五行的關系:即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火。還有許多易學大傢認為,四象在時間上為春、夏、秋、冬四時,在空間上為東、南、西、北四方,在六神上為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如高亨在《周易大傳今註》中講:“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種爻乃象四時,八卦由此四種爻構成”。不管是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還是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在五行上都代表金、木、水、火,總之五行中的金、木、水、火為四象。
而五行中的土是四象--木、火、金、水相混合而成的一行,因而土為混合物,所以古代人們以土為臟,在人體類象上以土代表腸胃消化系統。正由於土中啥都有,所以才有“萬物土中生”的講法,也正所謂如此《易經》上以坤為母。土五行之中是個特殊元素。在最原始的演變中是兩儀生四象,沒有土,此時四象在時空上各自占具瞭對應的位置。而後在四象擴大自己所占具的時空中,四象間互相交匯,而交匯處便成瞭混合物,這就是土。中间位置是四象匯集之處,四象都交匯於此,因而土居於中间位置;而四隅是四象中的每兩項的交匯處,因而土又寄於四隅(所以四隅的地支皆有一個是土,居於四隅的地支除亥水外都藏有土)。
可見,五行為四象的另一種表述方式,四象是由陰陽生成的,故五行也是由陰陽生成的。五行和陰陽是同一哲學體系。
陰陽生成五行後,五行便成瞭構成宇宙及宇宙中萬事萬物的五種最初、最基本元素,因此五行第1個含義就是五種最根本的元素。五種最基本元素有各自不同的性質,故五行又代表五種性質,所以五行的第2個含義就是五種性質。五行為由陰陽生成的,而陰陽者乃動靜之機,陽的最初性質為動,陰的最初性質為靜。一個要動,一個阻礙動,“動”隻有受到阻礙才會產生不同形式的動,如一個運動的物體隻有受到阻礙才會做減速運動,才會有減速運動的這種運動規律--正由於陰陽的共同作用才產生瞭五種不一樣形式的動--五行;五種不一樣形式的動,自然會有五種不一樣的性質。世上萬物的性質都是運動的結果。因此五行的第3個含義就是五種運動(此時五行的“行”是運行之意),也可以這樣說是五種動能。《周易》上對乾卦的解釋中有如此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此句話中的“行”就是運動之義,代表動能。《三命通會》雲:“五行者,往來乎天地之間而不窮也,故謂之五行。”可見,五行代表五種往來於天地之間的動能。(因 此,把五行單純的理解為五種物質,是特別片面的。如不能把“金”單純的理解為黃金或金屬,不能把水單一理解為俺們平時生活中所喝、所用的水……)。
宇宙中的物質,互相間最大的關系就是動能。正如哲學上所說,運動是物質的特性。宇宙中的物質,自己一身和互相間的性質與關系,都來自於運動,也是運動的區別表現形式。而在《周易》上用以預示運動和動能的就是五行,通過五行的生克來預示運動的去向和動能的轉化形式。
陰陽與五行
我國古代哲學認為:“天降陽,地出陰,陰陽合而生五行”(《李覯《刪定易圖序論一》》。即五行本原於陰陽之氣,陰陽二氣互相作用而產生五行。“陰變陽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佈,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禦纂性理精義·卷一》)。醫|學教導網搜集整理“陰陽之為五行,有分來講之者,如木火陽而金水陰也;有合來講之者,如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皆陽,而乙丁己辛癸皆陰也。以此推之健順,五常之理可見”(《禦纂情理精義·卷十》)。即太極生陰陽,陰陽化五行。就五行之陰陽言,木火屬陽而金水土屬陰,而在五行中又各具陰陽,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為陽,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為陰。
世界本原一氣,氣之動靜而為陰陽,氣為陰陽之體,陰陽為氣之用。陰陽合和化生五行。所謂“有太極則一動一靜而兩儀分,有陰陽則一變一合而五行具”(《禦纂性理精義·卷一》)。也就是說,“本是一氣,分來講之曰陰陽,又就陰陽中細分之則為五行。五氣即二氣,二氣即一氣”(吳澄《吳文正公集·答人問性理》)。一氣分陰陽,陰陽生五行,陰陽五行均為氣之消息變化。
五行的解說
五行為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屬於古代人們對物質的屬性及其相互之關聯聯系的認識領域。醫學中的五行學說那麼是古時候的樸素唯物,自發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實驗的相結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類事物,“行”是運動。這個學說是以五行的屬性,聯系人體的臟腑器官,並通過五臟為中心,運用“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論理來說明一些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用來匯總臨床經驗。基本內容:以五行的屬性分別臟腑器官的特點。如肝、筋、目屬木;心、脈、舌屬火;脾、肉、口屬土;肺、皮毛、鼻屬金;腎、骨、耳屬水等。以生克的關系說明臟腑器官互相資生和制約的生理現象,如肝能制約脾(木克土),但脾能資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約肝(金克木)等等,以此來說明臟腑間有著彼此維系,彼此協調生理活動的關系。以乘侮關系闡述病理變化及治療方法。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療應采取抑木扶土法;治療肺氣虛弱,采用健脾補肺,叫培土生金法。由此可見,五行學說貫串於醫學的各個方面,並蘊含著古代人們的一些寶貴臨床經驗,也是中國醫學的基礎理論。它著重事物間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的看法。對古時候醫學的發展起瞭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