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萬耕講周易風水易學麋鹿(周易講的是什麼道理)
【老生常談137】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計劃一早去北師大哲學院聽課,不過俺依然是被北美時差耽誤瞭。十年多瞭,《易經》的課,我是場場不落——不管是外校的教授,如清華的廖公、人大的楊老師和首師大的魯教授,還有來自於社科院等單位的譚老師和楊易林老師;特別是本校本院的鄭萬耕與章偉文兩位、兩代老師,我是基本全勤。
真是聽也聽不夠,回到傢中,意猶未盡,再仔細找找筆記本上的看法,核對思考自己對原著的理解,逐條逐字加上生活之中的感受參加省查,其感受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大有收獲。
有人用“青出於藍勝於藍”來評價一般的師生傳承。我想,此言雖然不虛,但換個角度,也許近虛也!!!
僅拿鄭老師和章教授的師傳舉例說,真不好說偉文老師的《易經》之哲學理解和概括的唯一源頭究竟在哪裡,作為一名後來者,章老師認認真真,恭恭敬敬,才大如海,內中絕對要有導師的功勞,換言之,老師的指導老師必然功不可沒;不過俺略略感覺到,僅僅說說師承,遠遠不可以解讀章老師的學養成就,不可以就這麼簡化版的直線因果。
又一個方面的質疑是:後一代真的必然超過前代嗎?
愚以為,也不用然。
固然,大趨勢的假設是這樣,不過不是所有微觀事實之結論是進步論取代一切,並不盡然,這需要一個思考論證的過程!!!
諸多事實皆如此——有的前人所做過的,其高度和特色,後人可能非常難甚至無法逾越。答案究竟是啥,這個結論,還是由生活實際與實踐來檢驗解答吧!!!
無論怎麼樣,還是要衷心感謝師大哲學院的成人教導平臺提供給我與學友們一個連貫、系統性學習的機會和平臺。作為一名學習《易經》的老學員,最大的快樂就是反復地聆聽鄭老師和章老師如此的自強不息的開拓者和厚德載物的繼承者的每一次學術共享和指教。
然而今天,卻是體驗瞭時差的霸氣,十四點上課,我在傢睡到瞭十五點半,於十七點之前才進瞭教室。因此,一下課,就懇求章老師於課餘給我一個補課機會。
感激老師下課後與我等老生一起坐瞭坐,盡管老師以白水代酒、以基本默默無語的聽眾角色代替瞭口吐蓮花、源源不斷地宣講模式,但師生之間相互彼此的深度而默契的溝通——如多年著名老湯,及時地滋潤和溫補瞭渴求知識的眾多的饑渴者的心田。
回顧過去,多少個上課的星期之末,我們像西人進入教堂一樣,走進瞭教室,聞道受教,日日累積;我們五湖四海,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前些年,在培訓界流行的段子裡有“成長三境界”一說,叫做“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這裡面的玄妙在哪裡?
聽瞭章老師的《易經》課,尤其是講到《謙》和《艮》卦,便聯想起瞭啟功先生的一個對子,可能於此也許做瞭深厚解讀:
“氣傲皆應經歷少,心平隻為折磨多。”
一言以蔽之,跟著章老師學《易經》,讀瞭《謙》,明瞭《艮》,深深反思——事實上,人這個在社會中的活著的發展的東西,假如明 白易理、運用易理——哪怕不讀《易經》,卻能夠清楚明白其中“變易,不變”的辯證大道,也一定比較其他類型的人,對世界認識得更徹底和通透,因此,自然會比他人獲得更加的多的心靈的自由解放!!!
由於,人與身外之物無甚糾結,故而天人合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師大鐵陀寫於己亥年夏至翌日
中國易經大師排名
中國易經大師排名如下:
001。羅李華,福建福州人,當代著名易學專業人士。
002。邵偉華,中國湖北人,著名易學專業人士。
003。鐘義明,中國人,著名易學風水專業人士。
004。唐明邦,重慶忠縣人,著名易學專業人士。
005。劉大鈞,中國山東人,著名易學專業人士。
006。徐闖,江蘇沭陽人,著名易學教導傢、慈善易學傢。
007。張志春,中國河北人,著名易學風水專業人士。
008。顏廷利,廣東佛山人,中洲派玄空風水名傢。
009。許國楨,廣東潮陽人,著名楊公風水學專業人士。
010。杜新許,廣東羅定人,知名建築風水專業人士。
011。李居明,中國人,著名易學風水專業人士。
012。吳志文,廣東佛山人,易學教授、著名易學風水專業人士。
013。裴翁,中國廣東人,著名易學風水專業人士。
014。鐘浩天,廣東興寧人,廣東省情調研市副主任。
015。金雍閎,浙江寧波人,教授、易學專業人士、風水大師。
016。李金錕,廣東汕尾人,著名易學風水專業人士。
017。於希賢,中國北京人,著名易學風水專業人士。
018。張東海,河北石傢莊人,著名易學專業人士。
019。王華,四川重慶人,峨眉風水大師、易學教授。
020、潘汝汮,廣西柳州人,太易玄空學十三代傳人。
那個出版社的《四書五經》最權威
商務印書館
比殷墟卜骨早兩千多年的筮占文字
青墩麋鹿角刻紋折射青墩古代人們的智力之光
王其銀
青墩麋鹿角刻紋是青墩遺址出土文物中最具神秘色彩、最招引考古學傢探索,而又最集中折射青墩古代人們智慧之光的重要文物。很遺憾,因為遺址發現和發掘之初人們未能及時發現刻紋進而仔細辨讀,以致很多刻紋麋鹿骨角散佚。不過,即使根據零星收集辨認出的部分麋鹿骨角刻紋,也足以讓考古學傢、古文字學者和易學傢們興奮不已,他們為之傾註瞭不少時間和精力進行深入的剖析研究,進而取得瞭璀璨的研究成果……
比殷墟卜骨早兩千多年的筮占文字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發現的甲骨文,震驚瞭中國,也震驚瞭世界。
殷墟甲骨文是商周時代古代人們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亦稱“契文”、“卜辭”、“龜甲文字”。
甲骨本是一味中藥。年代久遠的甲骨常被人們用作藥引。但1899年一位藥商在辨識龜甲成色時卻在上面發現瞭刻劃符號,於是探尋龜甲的來歷起源,知悉甲骨來自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並最終經專業人士學者考辯確認為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1904年孫詒讓著《契文舉例》,進行考釋;1928年後考古部門又對殷墟進行再發掘,先後出土10多萬片甲骨,經專業人士辨讀後識得1700多字(總數4500餘字),並確認是商王朝利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兇時,寫刻的卜辭及與占卜相關的記事文字,其刻寫時代為盤庚遷殷到紂亡273年間的遺物,是研究商周社會歷史的最要緊的資料。有學者稱,甲骨文的文字結構不但已經由獨體趨向合體,而且有瞭大批的形聲字,是一種相當進步的文字;但甲骨文大部分字的筆劃和部位還沒有定型。那個時候很多學者認為,在可識的漢字中,甲骨文是中國最古的文字體系。
不過,青墩遺址的發掘,尤其是1983年《考古學報》發表南京博物院撰寫的《江蘇海安青墩遺址》考古發掘報告後,這種認識被打破瞭。人們發現,中國還有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文字,而且一早就早瞭兩千多年!!!
first of all確認青墩麋鹿角刻紋為數字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教授、中國易學研究專業人士張政烺先生。他在《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一文中註釋瞭青墩出土的麋鹿角上的刻紋,認為“青墩出土物上的符號是數字”。然後,海南大學理工學院的耿濟教授和易學研究專業人士孫振聲等,也都同樣認定這幾個“奇字中的數字都是筮數”,為“原始筮占的數字記錄”,“其年代約為公元前4000與前3500年之間,就其使用的筮數來看,在筮占發展史上可能屬於早期形態”。另有鄭萬耕、尉遲臺平、羅建中、樓宇烈、曹雲起等先生,也都認同這類刻紋是數字。既然已經是數字,那不如就或許應該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瞭。
南通大學錢健教授在其《青墩鹿角刻紋的文字確認及遺址地位的探索》一文中,對青墩遺址出土的近20種80多個刻紋進行認真研究後指出:“盡管青墩(鹿角)刻紋的筆劃平直,沒有弧線,沒有後世甲骨文的復雜象形,但兩者是屬同一個體系的。不過呢青墩刻紋比甲骨文更原始罷瞭。”並認為,“很多青墩刻紋都可在甲骨文中找到一樣的字型①”。與此並 且,錢教授還在該文中舉例指出,“青墩文字非常可能不隻是數性文字,還當有其他別的含義”。在列舉河南二裡頭出土陶器刻紋、高郵龍虯莊陶器刻紋、山東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紋,以及河南舞陽遺址和安徽蚌埠雙墩遺址出土的龜甲、陶器刻紋進行比較剖析後,他總結出如此的結論:“所有已知的在青墩刻字之前出世的符號多數都是孤立地描繪在陶器或其它物體上的,並未聯綴成文。惟獨在甲骨文出現以前兩千年就已問世的且聯綴成行的青墩文字不但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名符其實的文字,而且能被部分釋讀。”
很顯然,在錢教授看來,“青墩鹿角刻紋的筮占文字早於目前已知的任何中華文字”。這一剖析和判斷,無疑把青墩遺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紋的文字價值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結合倉頡造字的傳說(倉頡墓在揚州西倉頡山),人們好像可以據此探討中國文字起源的地點問題②。
引發易封初始符號猜想的神秘刻紋
在咱們國傢歷史上,恐怕沒有哪一本書比《周易》更加能表述宇宙萬物運動、變化規律乃至對後世作用與影響更深遠的書籍瞭。
《周易》是我國三千多年前的一部古典哲學實用著作,集中代表著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我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最早根源。《周易》最顯著的特征是實用,對天地宇宙、自然現象、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哲學的高度做瞭闡述,指明瞭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充滿樸素的唯物辯證法。由此在數千年的封建時代,就被推崇備至,奉為千古不易的經典著作,列為五經之首。而很多激勵人奮發努力、充滿哲理的警句到現在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等等,說得何等簡潔智慧。
至於《周易》中的算卦,是古代人們闡述事物一般規律指導現實生活的一種特有的方式。卦靈不靈,不是算卦的意圖,隻是使人們通過這種方式(對卦辭、爻辭的研讀),去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解決辦事的指導思想,從正反兩個方面,提醒人們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算卦是我國古代人們創造的結合具體事物推測辨別事物運動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形式,而不能當成神的讖語,用各式事物現象去附會它,受它的左右,那麼這樣就成瞭……
需要說明的是,文王演《周易》是建立在伏羲創八卦的基礎之上的。伏羲創八卦又是在遠古時代借鑒各部落聯盟的筮數占卜方式而形成的。伏羲作八卦以一長橫“—”代表陽,以兩短橫橫排“——”代表陰,緊接著交替變化就得到:一乾 ,二兌 ,三離 ,四震 ,五巽 ,六坎 ,七艮 ,八坤 。奇妙的是,伏羲作八卦的這幾個符號竟然在青墩遺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紋中以最原始的形式顯現瞭,這就讓人感到萬分的驚訝,古書記錄載入的伏羲作八卦、伏羲在東方一一得到印證。誠然,易卦刻紋的符號有的在《周易》和周初青銅器銘文中曾被郭沫若、唐蘭等考古學傢和一些易學專業人士考識過,打比方說《周易》筮法中取6。8。9。7四個數決定陰陽爻,青銅器銘文中有1。5。6。7。8。但青墩麋鹿角刻紋中出現的8個易卦刻紋(文),就時間來講要比《周易》和周初青銅器上的刻文早兩千多年,而刻紋(文)使用的數目字又多出2。3。四3個數,這就使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張政烺先生非常驚奇瞭,他很快在此前已經發表的《試釋周初青銅銘文中的易卦》一文中補記:“1979年江蘇海安縣青墩遺址發掘,出土骨角木四和麋鹿枝上有易卦刻文八個,例如三五三三六四(艮下、乾上、遁)、六二三五三一(兌下、震上、歸妹)。其所使用的數目字有2。3。四,為前舉三十二條考古材料所無,說明它的原始性。這是長江下遊新石器時代文化,不管其絕對年代早晚怎樣,在易卦發展史上應屬早期形成,可以據此探討易卦起源地點問題。”
張政烺先生在這一段論述中明確肯定青墩麋鹿骨、角上的刻紋是易卦刻文,且指出2。3。四3個數目字具有“原始性”,進而認為這幾個易卦刻文“在易卦發展史上應屬早期形成,可以據此探討易卦起源地點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張教授的考證在咱們國傢易學界引起極大反響,很快得到眾多易學傢的認同。於是易卦的初始符號最早見於青墩遺址出土的麋鹿角刻紋在咱們國傢易學界形成共識。這是中國易學研究近幾十年最要緊的學術成果。
昭示江淮東部地區古代人們大規模生產活動的刻紋印記
青墩麋鹿角刻紋的考證,招引瞭眾多考古專業人士、易學傢、古文字學傢的眼光。他們在對已發現的80多個刻紋(仍有為數不少刻紋散佚)進行不同程度的考證研究後,確認瞭易卦的初始符號,同時確認不少刻紋是中華最古老的文字──數目字。透過這幾個易卦刻紋和數目字,以及青墩遺址的其他出土文物,人們有理由相信,遠古江淮東部地區存在古代人們類的大規模的生產生活活動。
first of all,刻紋是古代人們記事、記憶的產物。古代人們在生產生活活動中,會碰到大量的需要記憶的事情。打比方說漁獵、采集、制作陶器等。剛開始,他們可能會“結繩記事”,但繩結單調,寓意有限,不便於檢讀。而且江淮東部地區氣候潮濕,時間久瞭繩子會腐爛。因而他們從吃剩的獸骨獸角上找到刻劃的辦法,並在刻劃的過程中發明共通的符號,刻劃記事,進而閱讀、記憶。這種方式便於收藏,便於傳閱。但這幾個初始文明的形成和發展,務必是大部落活動且人口眾多已存在初步的人類生產生活分工才能夠做到的。
其次,刻紋是古代人們計數、分配的產物。大量的生產生活活動,尤其是統計分配部落成員的勞動成果,以及和其它部落進行交易活動(有人研究青墩古代人們已使用豬獠牙作為貨幣③),都必須進行數的運算,而是要進行數的運算,就務必要有籌碼。古代人們從扳指頭計數運算到刻紋計數運算,是一大進步。青墩古代人們遺留在麋鹿骨角和骨簪上的眾多刻紋,都折射著這種智慧。有學者在研究剖析青墩麋鹿骨角上出現的錐點紋時曾明確指出:“為瞭記錄獵射成果,打一隻錐一個點紋,緊接著再進行統計分配是最有利的辦法。因那個時候古代人們計數能力所限,用錐點多少來預示獵物的多少比較清楚明白,進而進行公正合理的分配。④”
再則,刻紋是古代人們占卜祭祀的產物。面對自然界的萬千變化,面對突如其來的各式災難,面對生老病死的一生際遇,古代人們有很多無法理解清楚明白的事情,因而他們就占卜祭祀,借以預測推算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剛開始,他們攀折草木棍計數占卜,名曰“草筮”,再進展到在獸骨、龜甲上鉆孔燒烤占卜,緊接著再刻劃數紋並形成一定的卦畫占卜。徐冬昌先生就認為南通博物苑珍藏的兩枚刻紋麋鹿角上的刻紋是青墩古代人們“數卜法”的卦畫。且認為這種“數卜法”與四川涼山彝族人到現在仍在占卜的“雷夫孜”占卜法相似。但他覺得“‘雷夫孜’占卜法隻有奇偶數的概念,似尚未形成卦畫,而青墩出土的刻紋鹿角,則已形成瞭卦畫”。至此俺們是可以看出,早在五6000年前的青墩古代人們,就通過刻紋計數形式形成瞭占卜祭祀預測推算未來、預測推算吉兇的卦畫,這是很瞭不起的。
可以肯定,在一個地域范圍內,隻有存在古代人們類的大規模的生產生活活動,並且進展到一定階段,才能形成這種高智慧的產物。
輝映東夷人原始美學水平的生動符號
青墩遺址出土的T15:41號刻紋麋鹿角(見圖)上的刻紋,被很多易學傢、考古學傢確認為卦畫。這卦畫系用鋒利的東西在堅硬的麋鹿角上刻就。大傢都知道,在五6000年前,古代人們還沒有冶鑄的銅鐵類刀具,所以這精美的卦畫到底用哪些東西刻劃而成一直是個謎。
撇開刻劃工具不說,那纖細、規整、極富美學觀賞價值的復道人字為啥呢排列得如此整齊?坦白說,筆者曾數次用直尺在白紙上試圖描摹這枚麋鹿角枝上的刻紋圖案,可怎麼細心,畫出的卦畫都沒有麋鹿角枝上的圖案勻稱、精美。有人或許會講你這人手拙,照著畫也畫不好。可我得告知你,本人多少有點美術功力,白描、速寫、素描都畫過,且出過作品,並 不是手拙。而是該卦畫刻紋細密,既平行,又要錯開,還要兩兩斜位對稱,稍有偏移,就不好看。因此筆者有理由驚嘆青墩古代人們在麋鹿角枝上刻劃出帶有斜度而又相互對稱的卦畫很困難──須知那是開創性的,不是照著樣子畫,而是刻……
國傢文物總局原副、國務院專業人士組成員黃景略先生在“江海文明起源──青墩遺址”論壇上曾說過如此的話:“東夷人聰明,勇敢頑強,會打仗。古書上記錄載入的黃帝戰蚩尤,打瞭多少回啊,就是打不贏……”
一個聰明、勇敢頑強的部落是可以創造奇跡的。
使俺們再看看同為東夷人留下的連雲港將軍崖巖畫(見圖 )。專業人士、學者們鑒定,這是五千多年前東夷部落的古代人們在巖石上刻寫的帶有遠古農業文明色彩的巖畫。其深刻的涵義與青墩遺址的卦畫一樣到現在沒有人能夠完全破譯,於是被人們稱為“天書”(連雲港市曾懸賞百萬元邀專業人士學者破譯該“天書”)。這兩份“天書”都是用“畫”的形式刻寫瞭遠古東夷人的審美觀念念,其構思的奇特,刻寫筆劃的考究,圖案的古樸精美,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有學者指出,連雲港與江淮東部地區毗鄰,且有綿長的海岸線相連,同樣面對大海的誘惑,同樣每一天迎接初升的太陽,而兩地南北直線距離隻有200多公裡,在遠古時代,古代人們追逐獵物或遷徙隻有幾天的行程,這兩份“天書”會不會是同一個部落所為?無論是還是不是同一個部落,伏羲在東方,少昊在東方,遠古東夷人的遷徙生活有分有合,在很多情況下,尤其是東夷部落在與黃帝爭戰時就是一個“整體”,他們為瞭共同的利益──與中原部落聯盟抗衡──從這個意義上說,青墩卦畫與連雲港將軍崖巖畫或許就是一個大部落──蚩尤部落聯盟所為,那麼卦畫、巖畫,就是南北互相輝映的遠古東夷人聰明才智的代表象征……
註:① 參見《青墩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二版,第一43頁。
④ 參見《青墩文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二版,第一34-135頁。
周易尚氏學的作者簡單介紹
尚秉和(1870年-1950年),晚清進士,著名易學傢。名秉和,字節之,號石煙道人,又號滋溪老人。河北省行唐縣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中年之後方習《易》學。針對前人之誤解重新註釋《周易》,創立瞭“周易尚氏學”。著作宏富,有《周易尚氏學》、《周易古筮考》、《(左傳)、(國語)易象釋》一卷,《焦氏易林註》十六卷,《焦氏易詁》十二卷、《周易時訓卦氣圖易象考》一卷,《連山歸藏卦名卦象考》一卷、《易註》二十二卷、《易林評議》十二卷、《讀易偶得錄》二卷、《太玄筮法正誤》一卷、《洞林筮案》、《郭璞洞林註》、《易卦雜說》、《易筮卦驗集存》、《周易導略論》等。
中國目前學易經最厲害的人物?
目前?高人全隱山林瞭,出世的一個都沒(個人覺得)。近日的一個應該算是尚秉和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