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禦五行金木水火土理論五行乾隆木生火(五行與八卦的關系)
黃元禦講的五運六氣誰清楚明白?說點經驗
一年高大上的圓運動。春木主生,夏火主長,秋金主收,冬水 主藏,中土主化。生、長、收、藏、化,五行圓運動之成功也。 六氣者,風、熱、暑、濕、燥、寒。乃五行運動不圓,作用偏見 之氣。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氣。君火運行,重在上升。 相火運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為君 火。而君火又隨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實也就是說六行。因六氣各有事 實,故又曰六行六氣。
六行六氣,是融合極密,剖析不開,和平不偏的圓運動。木 氣偏見,則病風。君火之氣偏見,則病熱。相火偏見,則病暑。 金氣偏見,則病燥。
自學中醫要看一些什麼書
假如你是業餘人士
那麼最好先看唐雲的《走近中醫》和劉力紅的《思考中醫》這兩本書。可以幫你建立初步的中醫印象。
接著下面,假如有能力,應當直接看古籍。不要去看現代的中醫教材,一般看瞭你斷然不會用。而古籍中更不要先讀《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之類的,沒有一點基礎,讀瞭腦子也是糊塗的。
讀古籍從黃元禦的《四聖心源》開始,由於他的書是邏輯性最有利的,一看就清楚明白。緊接著再讀他的《長沙藥解》建立初步的中藥理論。黃元禦的書此刻沒有單賣的,書店裡都是黃元禦全書。黃元禦擅長五行金木水火土理論。
在下來讀《鄭欽安醫書闡釋》。這本書其實也就是說是鄭欽安的三部醫書的合訂本,由唐步祺闡釋。鄭欽安擅長陰陽理論模型。讀來這裡普通的病你基本皆可以自己解決瞭。
往下就要繼續讀黃元禦的《傷寒懸解》和《金匱懸解》,作為一個提高。這兩本書在黃元禦全書中有。
這時,你可以大概看一看《黃帝內經》瞭,許多東西一看,你就會清楚明白。至於《傷寒論》在《鄭欽安醫書闡釋》和黃元禦全書中,他們二位都為其作過註,看著更方便些。直接讀無註的原本,對剛入門的人當然不行。
到此,你的中醫水平肯定比外面許多中醫師都高。由於俺就是在這樣學,很有感覺。
本人對中醫有興趣,想知道點中醫的知識,不知該從何入手?
學中醫,必修基礎。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
傷寒論、金匱要略、黃帝內經、也要必讀。
感覺如此多版教材,還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的1983年版較好,就是我們通常來講說的五版教材。
個人覺得 黃帝內經很好,氣勢比較宏大,整一個系統
黃元禦是誰
黃元禦(1705-1758)名玉璐,字元禦,一字坤載,號研農,別號玉楸子,昌邑市黃傢辛戈村人。清代著名醫學傢,尊經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瞭博大精深的祖國醫學理論,對後世醫傢作用與影響深遠,被譽為“一代宗師”。
黃元禦為明代名臣黃福十一世孫。祖運貞,廩貢生,侯選訓導;叔祖運啟,順治戊戌科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父鐘,邑庠生;兄德潤,增生;德淳,監生。黃元禦出身於這樣一個世代簪纓的書香門第,自幼深受傢學作用與影響。少年時代,其父為之延請僑寓昌邑的名儒於子遽先生為師,學習舉業制藝,遍覽經史著作,希望他能夠登科入仕,光耀門庭。黃元禦也“常欲奮志青雲,以功名高天下”,效其先祖黃福,做出轟轟烈烈的勛業。
雍正二年(17二十四),甫近弱冠之齡的黃元禦考中邑庠生。雍正十二年(1734),黃元禦30歲,因用功過勤,突患眼疾,左目紅澀,白睛如血,不得已延醫就診。而庸醫誤用大黃、黃連等寒泄之劑,致脾陽大虧,數年之內,屢犯中虛,左目完全失明。科舉時代,五官不正,不準入仕,遭此劫難,黃元禦的仕進之路被徹底斷送。在哀痛之餘,他發憤立志:“生不為名相濟世,亦當為名醫濟人”,走上瞭棄儒從醫的道路。
黃元禦憑著深邃的文化功力,苦讀歷代中醫典籍,數年奮鬥,浸浸有成,開始懸壺濟世。在行醫過程中他又不斷匯總經驗,醫術精進,醫名大盛,時人將之與諸城名醫臧枚吉並稱“南臧北黃”。
黃元禦從醫伊始,是從研讀張仲景的《傷寒論》入手的,緊接著逐及《金匱玉函要略》,黃帝、岐伯《內經》,扁鵲《難經》等中醫根本典籍。他奉仲景等四人為“醫門四聖”。他覺得“四聖”之外,歷代名醫持論多有偏失,以至誤診死人,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四聖“之書錯簡零亂,兼之歷代傳註謬誤所致。因此發願致一生精力,對“四聖”之書,從源到流,重加考訂,還其本來面目,以憑後世遵循。
乾隆二年(1737),黃元禦開始醞釀《傷寒懸解》一書的編著,並著手撰寫《素靈微蘊》,乾隆五年(1740)九月完稿,四卷二十六篇,在該書中黃元禦首次提出瞭“培植中氣,扶陽抑陰”的診病理論。對於中氣他給予瞭形象的比喻:“精假如中之仁,氣假如中之生意,仁得土氣,生意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因此生人者,精中之氣也。”有本於此,在施治中他始終貫徹瞭註重和重視脾土、扶陽抑陰、厚培中氣的施治原則,這是他對祖國醫學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乾隆十三年(1748),黃元禦遊幕至清江陽邱,陽邱風景秀美,黃元禦亦心清氣廓。期間,他南遊會稽山,拜謁禹陵,自謂:“身登會稽,親探禹穴,目睹越國江山……乃有著作斐然之志。”同年四月,他開始撰著《傷寒懸解》,七月三日草成,計十五卷。八月下旬又撰成《金匱懸解》二十二卷,時年四十四歲。
乾隆十四年春(1749),黃元禦初草《四聖懸樞》一書,辨析瘟疫痘疹的意思。二月作《四聖心源》,解內外百病原始要終,僅草創大略篇目,因事輟筆。乾隆十五年(1750)四月,黃元禦北遊至京,適乾隆帝有疾,眾太醫萎思無策,經舉薦,黃元禦入宮視疾,藥到病除,以精湛的醫術獲得瞭乾隆帝之特點青睞,親書 “妙悟岐黃”以為褒賞,並恩賜禦醫。從此,黃元禦開始瞭供職太醫院的生涯。
乾隆十六年(1751)二月,乾隆帝首次南巡,黃元禦伴駕至杭州,期間著方調藥都有神效,深得乾隆帝及內外臣工贊譽。四月間,黃元禦乘閑便道至清江舊寓,繼續編寫《四聖心源》一書,“十得其九,厥功未竟”。“六月刪改《四聖懸樞》,謄清定稿。8。15日開舟北上,回到京城。直至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黃元禦寫畢《天人解》一章,經過四年時間,《四聖心源》終於脫稿。在《天人解》中,他極力闡發《內經》:“善言天者,必定會有驗於人”的看法,高度關註陰陽五行學說的運籌使用,並善與四時相聯系,從陰陽變化、五行生克、臟腑生成、氣血原本以及精神化生等方面闡述氣化自然的妙義,作用與影響巨大。
事君幾年中,黃元禦並不得意,這種心情在《四聖心源·序》中說得非常清楚明白:“顧自己巳以至壬申,歷年多矣,元草未就,則天既長與以窮愁之境,而不頻假以蕭閑之日,帝眷之隆,何可恃也?良時非多,勖之而已。”繁庶之務使他沒更加的多的時間完成著述,黃元禦為荒廢瞭這很多寶貴時光而深自惋惜。從此以後的日子裡,他更是惜時如金,渾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中去。
乾隆十八年(1753),黃元禦四十九歲,春二月,取張仲景著作中的方藥加以箋解疏證,著《長沙藥解》四卷,載藥一百六十一種,方二百四十二首。乾隆十九年(1754)三月又撰成《傷寒說意》十卷。該書以傳經入說,辯論剖析,多啟迪後學門徑。同年六月八日,撰成《玉楸藥解》八卷,以補《長沙藥解》之未備,他在該書中首創瞭用浮萍治療瘟疫的療法。至此,黃元禦已完成醫書八部,即後世所稱《黃氏八種》,時年50歲。因過度勞神,此時的黃元禦已是身疲神怠,門人畢武陵請箋註《素問》、《靈樞》,“自唯老矣,謝曰不能”。
乾隆二十年(1756)初春,在門人畢武陵的再次推請下,黃元禦著手箋釋《素問》,至十一月書成,計十三卷,定名為《素問懸解》。此書中的“五運六氣,南政北政”之說,大為發前人之未及。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二日,黃元禦完成《靈樞懸解》九卷,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用七日時間撰畢《難經懸解》二卷,此即所謂黃氏醫書三種,合前八種,共計十一種。另尚有《玉楸子堂稿》一書,為黃氏醫案、雜著。
黃元禦不僅深於醫學,道學、經學造詣亦相當深邃。乾隆二十一年(1757)二月,他在從事醫著之餘還應友人澹明居士之請寫瞭《道德經解》一書,詮釋其哲理,發揮其奧義。本年六月,又在精研易理十來個年頭的基礎上完成《周易懸象》一書,闡發陰陽八卦爻辭變化之理。四庫館臣評其《周易懸象》謂“近人說《易》中,獨可謂學有依據。”給予瞭相當高的評價。
乾隆二十二年(1758),黃元禦在行醫、著述生活之中因過度操勞,身體中虛,漸成重癥,抱病回到故裡,居於昌邑城南隅書齋,至乾隆二十三年(1759)九月十七日戌時,溘然長逝,時年五十四歲,歸葬新郭祖塋。
黃元禦自三16歲開始從事著述,苦心經營近二十年,著書十四種,他的醫書十一種在其去世後不久,即由四庫全書編修周永年進呈,全數收錄,民間也有刊本,特別是在江南等省,凡懸壺行醫者,無不知黃元禦,被叫作“醫門大宗”、“一代之大醫”,其史事軼聞廣為傳載。宣統間《山東通志》,民國初年趙爾巽等《清史稿》皆為其立傳,民國十二年(1923)昌邑學商各界捐資為之修整墳園,呈請入祀鄉賢祠。並於懸城西南門外及墓地立碑志念。黃元禦終於象其先祖黃福一樣,名列正史、身登鄉賢,垂范千秋。
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坤。。。)五行八卦(天乾地坤。。)啥關系
不要緊,隻是八卦占據八方。於占據八方的五行結合後所含有的五行氣質。
五行八卦之間的聯系
五行
金水木火土,按順序相生,隔著的相克
就是說,金生水生木生火生土生金
金克木克土克水克火克金
八卦
乾坤坎離巽兌艮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