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相和幹支歷法的關系圖天幹生肖甲子(地支與生肖的相呼應之關系)
生肖和地支之關系是什麼,這種紀年法的演化過程是什麼
1。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以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2。天幹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指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這種“幹支紀法”形成的一種歷法,叫幹支歷。
3。因為地支紀年法中用十二屬相與十二地支一一搭配,分別是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逢十二年轉一圈,故稱十二年為一輪。
12生肖與日歷有啥關系?
日歷有:陽歷、農歷、幹支歷。
比如:陽歷2013年04月01日,是農歷癸巳年二月二十一日。幹支歷是癸巳年乙卯月丁酉日。幹支歷中的巳、卯、酉就是12生肖的蛇、兔、雞。
希望對您有用。
12生肖的排列順序是什麼?相應的天幹地支是什麼?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天幹和地支屬相和方位,12生肖相應的天幹地支是什麼
提起天幹和地支屬相和方位,眾所周知,有人問12生肖跟天幹地支之關系是啥,另外,還有人想知道方位與天幹地支之關系,你曉得這是什麼情況?其實也就是說求五行、方位、顏色、生肖、天幹地支等相呼應之關系,接下來就一起來瞧一瞧12生肖相應的天幹地支是什麼,希望可以對大傢有所幫助!!!
天幹和地支屬相和方位
12生肖的幹支: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1年為“甲子”,第2年為“乙醜”,依此類推,60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數,所以每60年為一周期)。如年大約為甲申年,60年後的年同為甲申年,年後的年仍是甲申年。註意和提防以上隻是大約對應,因公歷和幹支歷是不一樣的歷法,年份起點不同。
天幹和地支屬相和方位:12生肖跟天幹地支之關系是啥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幹
求五行、方位、顏色、生肖、天幹地支等相呼應之關系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以地支來代之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依次對應。天幹地支紀年:1~10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甲戌乙亥丙子丁醜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醜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醜51~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60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幹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天幹地支紀年。
要是到是什麼年,可以看紀年法倆字後面的地支是什麼字,如是“子”便是鼠年以此類推。
在咱們國傢古時候的歷,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以紀月、紀年、紀時等。可是,幹支紀法的發明者到底是誰呢?
固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幹支的源頭,不過到底是誰發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概在戰國末年,根據各國史官長期沉淀出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之別,所以有枝幹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幹支》中認為,以往人們對幹支的解釋,都是望文生義的臆測,“十天幹”純屬十進位記數法的自然發生,其中多數 是殷人所創制。至於“十二地支”,追溯於古巴比倫,在比較我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我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其傳入咱們國傢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歷知識,入中土後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起 源於東方,其星歷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一些學者從我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之名字中,探究十天幹中的字已被用於這有現象。為駁幹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幹支產生瞭”。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幹追溯於中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因 此,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幹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幹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幹支紀法,從而把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上面便是與12生肖相應的天幹地支是什麼有關的內容,是關於12生肖跟天幹地支之關系是啥的共享。看完天幹和地支屬相和方位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12生肖與天幹地支間的相呼應之關系
天幹地支這二十二個字,頗為“奇異復雜,而匪夷所思”。咱們國傢的12生肖,在科學上是作為記年、記時之用的。可是,12生肖為啥呢會與天幹地支扯上關系呢?這就要從我國古代的歷法說起瞭。
在古時候,我國有六種歷法,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和魯歷。而我們此刻通用的農歷或陰歷,即是夏歷。夏歷就是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得來的,打比方說甲子年、乙醜年、丙寅年、丁卯年等。
天幹共十個字,按順序排列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十二個字,分別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大天幹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十二地支最初那麼是被用以紀月的。天幹是十進位制,容易直觀地計算;地支是十二進位制,在記錄時辰和月份方面具有優勢。歷法上,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合,排列起來,天幹在上,地支在下,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因而被稱做“60甲子”。而我們老話說的“六十年後又要回頭一次”,就是源出此。
其實也就是說,我們平常時候所說的生辰八字,就是指用幹支組合來表達的年、月、日和時辰;而12生肖也叫“十二屬相”或“十二屬”,它們恰巧是分別與十二地支相對應著的。
易經裡亦有記錄載入說,早在公元一世紀,中國人就以12生肖與天幹地支配對來紀年。而在甲子周期中,同一地支之年份就對應同畢生肖,例如“申”對“猴”,壬申、甲申、丙申、戊申和庚申都是猴年;其他生肖的對應幹支年份可以 使用同一方法列出。
並且,我國至少從漢代開始,便己經依據太陽升起的時間,將一晝夜區分為十二個時辰並采用十二地支計時法來記錄這十二時辰(大時)。每個時辰等同於兩個鐘頭,這樣一晝夜便是此刻所稱的24小時。而十二地支的因此正好與12生肖相對應,這在易經裡面還是另有學問的。
十二地支中的 子指的是茲 之義,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為一陽萌的開始。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於是,12生肖中老鼠就排在第1位瞭,並由此叫作子鼠。
醜是紐 ,陽氣在上未降。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著將要冒出地面。在凌晨一時到三時,是醜時,牛正在反芻。據說也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候。這個時刻稱為醜時,在十二地支與生肖的關系中就取為醜牛。
寅是移 ,引之義,演也,津也,指萬物始生寅然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三時到五時,在十二地支中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於是生肖虎的地支年就是寅。
卯是茂 ,言萬物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五時到七時,為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人間的兔子也開始出來覓食。十二地支中兔屬於卯時,所以被叫作卯兔。
辰乃震也 ,物經震動而長、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發已經過半。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所謂神龍行雨的好時光。龍在十二地支中屬辰時,於是“辰龍”由此而來。
巳是起 ,指陽氣之盛。萬物盛長而起,陰氣消盡,純陽無陰。這個時刻段九時到十—時,在地支裡面屬於巳時,蛇比較喜歡在這個時刻段活躍。於是,十二地支中巳蛇說的就是這個時刻段。
午是件 之義,指萬物盛大枝柯密佈。萬物豐滿長大,陽起充盛,陰起開始萌生。上午H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為馬兒最為活躍,最會灑歡的時間段。也正所謂天馬行空的時刻。所以在十二地支中歸為午馬。
未是味 ,萬物皆成有滋味也。味也,果實成熟而有滋味。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是羊吃草的最佳時機,而羊若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十二地支中屬於未羊時間段。
申是身 之義,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就會顯得十分活躍,到處亂跳。原本猴子就是最接近人,因此極有靈性,下午三時到五時,身體都己經形成瞭,因此申時被十二地支歸為申猴。
酉是老 之義,萬物之老也。萬物到這時都猶縮收斂。五時到七時,為酉時,此時,夜幕都己經降臨,雞開始歸窩。於是,在十二地支中,酉與12生肖中的雞配成一對。
戌是滅 之義,草木凋零,生氣滅絕。萬物盡滅。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十二地支中戌狗由此而總結出。
12生肖與天幹地支關系
五行為我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僅作用與影響到人的命數,並且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五行之間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數理: 金為七, 木為八, 水為六, 火為九, 土為五。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十天幹: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註:十二地支對應12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天幹與五行、方位的關系:
甲為棟梁之木,東方。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墻之土,中方。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窺探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成60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二十四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錄載入,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農歷和陽歷。
天幹地支,是古代人們建歷法時,為瞭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時候的中國人來講,天幹地支之存在,就好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幾個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因此這些數字被賦於之義就愈來愈多瞭。
古代人們(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代人們所以就獲得瞭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幹),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如今的天幹地支;較為成熟時或許應該是在夏商周三代。 我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
十天幹之含義
天幹地支之含義,在《史記》、《漢書》中均有部分記錄載入,大致意思為:
甲是拆之義,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軋之義,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之義,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之義,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之義,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之義,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之義,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之義,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之義,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之義,指萬物可揆度。
由此可見,十天幹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太陽的周而復始周期,對萬物產生著直接的作用與影響。
十二地支之含義
子是茲之義,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之義,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之義,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之義,指萬物盛大枝柯密佈。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之義,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之義,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之義,萬物盡滅。
亥是核之義,萬物收藏。
12生肖對應十二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