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兇悔吝無咎啥意思吉兇易經卜卦(吉兇悔吝與人生)
關於《易經》第5章:怎樣趨吉避兇
昨晚讀完瞭曾仕強老師的《易經確實非常容易》第5章固然短短幾百字不過裡邊 的道理卻及其深刻。
1。一切吉兇都是由內心變動而轉換
2。憑良心,立公心
3。吉兇悔吝之外還有無咎
1。我們任何人皆盼望自己趨吉避兇人之常情,不過經常提到的吉兇都是隨時變換的,吉兇在《易經》中指的是所得和失去,有所得便是吉,有所失便是兇,而且吉兇伴隨著我們的七情六欲而產生,好似王陽明心學裡面的心動則外界動,隻要內心平靜哪怕外界怎樣波動就如同平靜的湖面,好似福禍相依,人在吉利的時刻就最容易高傲,這樣便會招來兇。
2。憑良心做事,緊接著趨吉避兇
我們在沒有行動的時刻很理智,很有公德心,不過假如開始行動,就有瞭欲望和情緒,這樣整自個的行動都會變形,情緒和理智就不匹配,等同於非常不理智。就我們近日的yiqing事件就可見一斑,有的人就是這樣。最要緊的就是良心和行為保持一致,大部分人在不行動時,知道良心重要,不過行動的時刻就忘記瞭良心。這是我自己要提醒本人的。
3。吉兇悔吝之外還有無咎
有句古話叫福禍相依,而且福禍偶爾可以相互轉換,一陰一陽之謂道,不管怎樣都是善的,其實沒有相對的惡。全地球原本沒有惡,隻是偶爾我們不喜歡就把它叫做惡,全地球有善有惡便是人和人之間牽扯不清的最終,
要是一個人知道犯瞭錯,內心要改正向善這便是悔,假如隻是嘴上說著想要改過,不過內心卻要找理由推諉這就是吝。通常來講結果便是悔過便是趨吉,而悔吝者這是趨兇。(為啥呢這麼說,自己做錯瞭事,嘴上說悔改內心卻不改正,後續比較容易出現更大的錯誤,這是必然此亦為規律)
學完之後我本人有幾點感悟:
1、全地球本沒有善惡,隻是我們任何人有瞭善惡的標準因此才有瞭善惡,善惡帶來的吉兇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並且是可以規避掉的,打比方說做事憑良心,知行合一這樣自然不會帶來大不吉。
2、把事情做到合理即可,並 不是要分對錯。
3、內心的變動會引起吉兇的變動,保持內心的淡定從容需要慢慢磨練。
《易經》的“吉兇”智慧
《易經》的“吉兇”智慧
人人憧憬“美夢成真”,孰料不如意十之八九。所謂“美夢成真”,但是是自欺欺人罷瞭。真實的,“事與願違”如影隨形。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常常太骨幹,從而覺悟“事與願違”是常態。
我們應該有屬於本人的夢想,夢想最大的意義是給予我們一個前進的方向,一個奮鬥的目標。希望是美滿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未來是坎坷的。
總有些時刻你會不再相信,可在心底又不停的追尋。之後的日子,你還是豁出去瞭,在每一次求索中,遭遇太多的不可控。沒有誰知道明天是天堂還是地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此刻努力,跑但是時間就跑過昨天的自己。
任何人皆有不能稱心如意的時刻,皆有願望落空的窘迫,還有不願面對失敗的畏懼。但,隻要還存有一點希望、還沒有心灰意冷、還沒有碰得頭破血流,執著與英勇的人,總會義無反顧的去追求。直到自己身心疲憊、筋疲力盡,仍要借助睡夢苦苦追尋。
大都人不會用意志作用與影響現實,他們寫下一個意圖緊接著又擦掉,由於他們認為這樣很傻,他們做未到。緊接著他們“見賢思齊、不甘落後”又再寫,再擦去。由於他們不相信他們能做到,所以真的“美夢成真”,終究沒做到。
可見,“美夢成真”末必都是好事,“事與願違”或許不是壞事。其實也就是說,天道無吉兇,所有的都是最有利的安排。——丁俊貴
1。天道無吉兇
自然現象,本身其實沒有吉兇的分別,站在人類的立場,才有吉有兇。有所得為吉,有所失即兇。
吉,即順從易經所說的道理。系辭上傳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意指上天所佑助的人,必定順應天道,所以吉祥而無所不利。
人們通常來講把“吉利”連在一起,事實上,吉是吉,利是利。吉無不利,並不是利都是吉。有些利帶來吉祥,有些利反而致使不吉,亦即兇。 同樣的道理,兇必定是害,而害並不一定為兇。偶爾看似是害,結果卻帶來吉祥。善惡也是這樣,善未必吉,而惡也不一定兇。
從《易經》的道理來說,一陰一陽的變化,不管怎樣都是善的,其實沒有相對的惡。隻是人不心愛的,就把它叫做惡。江湖上有善有惡,那麼是人與人之間牽扯不清的結果。
2。吉兇以情遷
命運的吉兇,都是由什麼決定的呢?其實也就是說許多時候,我們的情緒會給我們帶來吉兇的變化。
《易經》曰:“吉兇以情遷。”的確,假如我們總是大發雷霆,不但是對別人的一種無禮,對自己也屬於一種禍端。所有的壞情緒,終究都要由自己買單。而一旦保持情緒的穩定,便會發現那些煩躁的事情,不再來困擾自己,相反的會招來福相。
那我們應該怎麼樣控制情緒呢?很簡單,在每一次發脾氣之前,不妨先問自己三個問題:我在氣什麼?生氣可以解決問題嗎?有還是沒有比生氣更佳的方式方法呢?
其實也就是說,我們每一次發脾氣,都是由於沖動二字,而當我們度過最關鍵的沖動時刻,心緒靜下來,內心和諧瞭,那麼這樣就是情緒最有利的解藥。
心靈的寧靜與和諧,才是一切福相的起源。有人的地方將會有矛盾,無道之人去激化矛盾,有道之人會破解矛盾。和諧是人類生命的真締,能不爭不鬥,就不爭鬥。不爭是一種大道境界,更是一種快樂和幸福的代表象征。人與人之間的和氣並不是沒有喜怒哀樂,和氣隻是在千變萬化的活法中,體會大道生命力的柔性之美。這裡所說的“和諧”也不隻不過是一團和氣、不講原則。
您跟有一部分人和事過不去,那些事情必然跟您過不去。隻有和諧的心態,才能引發出和諧的事態。某人過去總有許多朋友給他打電話,聊一些沒用的話題,特別耗費本人的時間,每一天都被搞得很疲憊,不能安心做事。導致他非常厭惡,但又不好意思拒絕,每次都是生著暗氣和朋友閑扯一番。有一天,他去求助一位修養相當高的人,那位高人說道:“這不能怪你的friend,是你的心念出瞭問題,心能轉物。”那人不解地問道:“心能轉物有什麼含義呢?”高人答道:“當你越是知道心念的重要程度,你就越知道在生活當中我們真的不需要生氣。你想要做啥事情,你就問問本人的心念想不想去。一切的事情都是因心成體,當你的心念非常堅定的想做一件事情,無論碰到什麼,總有方法可以處理和解決。假如你的心念不堅定,你會發現總有障礙。”
你生氣,不能很好地控制本人的情緒,你與你的心念背道而馳,這才是你生氣的源泉。你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你應該問問你的心念,想做就認真做,不想做就應該停一停。永久要讓自己處於一種和諧的狀態,這才符合道。
情緒並 不是不可控制的野獸,學會控制情緒,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你的福相會愈來愈多。人生路上的最大敵人,不是能力,不是條件,亦不是別人,而是情緒。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別讓壞情緒左右瞭你的“吉兇”。
3。趨吉避兇的智力
《易經》裡面所講的吉兇之義,是你假如依照《易經》的道理去做,那麼這樣就是吉,由於你一定會有所得;你假如不依照《易經》的道理去做,那麼這樣就是兇,由於即便你有所得,也一定受不住。
何謂有所得?即便生意虧本瞭,亦會有所得,由於虧瞭本,學到瞭經驗,長進瞭,這對於本人的成長而言就是有所得;被別人騙瞭,亦會有所得,由於本人的品性變好瞭----本來他騙我,俺就要騙他,此刻他騙我,俺也不騙他瞭,這不就是得嗎?誠然,這幾個行為都務必是依易理而行才可以。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領導對你好,你就不長進瞭,放縱自己,養成許多壞毛病。相反,領導一直督促你,對你很苛刻,你就會學到一身的功夫。利是害的來歷起源,害才是利的基礎。依照《易經》的思維,把利跟害結合在一起,就會逐漸得到正確的觀念。
一個人成功的時刻,最怕的就是馬上失敗。你成績不那麼好,別人不能追趕你,你成績優異,所有人都追趕你,你就為自己帶來許多壓力。假如你這一次排名第1,你要曉得許多人皆在默默的努力,發奮地學習,僅有一個期望,就是想超過你。於是,我們千萬要記好瞭,做任何事都為所當為,少問結果。人生是積極向上的過程,而不是計較結果。
做一件事情,先問問自己心裡有還是沒有夢想,有瞭夢想你就沒有啥吉兇瞭,沒有夢想你將會有吉兇。假如這檔子事情是我畢生務必要做的,那無論失敗成功都要做,不要再去考慮結果是吉還是兇。人一旦有瞭吉兇的觀念,就預示業已不是最高等的瞭,已經來到中等瞭,假如不敢說吉兇是自己在定,而是相信吉兇是命在定,那麼這樣就更下一等瞭。
因 此,人分三種。一種人認為吉兇是命在定,這是最糟糕的;一種人認為吉兇是自己在定,這還可以;一種人認為根本沒有吉兇,做任何事情都遵循為所當為,假如當為,就算舍生取義也是死得其所。
自然是沒有吉兇的。一朵花開瞭又謝瞭,它本身其實沒有好,也沒有壞;一隻兔子死瞭,沒有兇;一隻蟲生瞭,也沒有吉。這幾個都沒有吉兇。
吉兇是人才會產生的體驗感覺。一隻動物跟你很有感情,它死瞭,你會覺得非常難過。一隻動物跟你一點感情都沒有,死就死瞭,你不會覺得怎麼樣。因 此,同樣一條狗,為啥有人討厭它,有人喜歡它?由於不同的人,對狗的情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假如你看見一個人抱著一隻狗,比跟他母親還親,比對他父親還好,你更不要笑他,更不要生氣,由於他是存心氣他爸媽,遲早他會自作自受。我們任何人都要保持平常心,追求大傢公眾承認的、正常的、合理的東西。
人生不要跪求吉星高照,但要慎持無咎。《易經》所說的無咎,意指一個人會犯錯,不過犯錯後會改正補救,緊接著就無咎瞭。這個地球上哪有不犯錯的人?你說你不犯錯,那指定是認識不夠缺乏自知之明亦或是自欺欺人沽名釣譽。
《易經》裡面列舉瞭許多錯,到最後都演化成無咎,是由於人知道錯後會去補救。善於補救,才能夠使損害降低到最小,這是生而為人該盡的責任。
偶爾夫妻吵架,老公學西方的模式說:“太太,我最愛你。”太太心中想,你講過好幾百次瞭。效果怎樣,可想而知。老公再學西方的方式道歉說:“太太,我對不起你。”太太心中想,老這麼做對不起就算瞭?有還是沒有別的預示?因此這種西式行為對中國人是沒有效果的。夫妻吵架後最有利的方式,是老公倒杯熱茶給太太,什麼話都不要講,太太拿雙拖鞋給老公,十分鐘以後二個人就有說有笑瞭。
無咎,就是不遺憾,也不找措辭。《易經》裡面經常出現兩個字,一個叫悔,一個叫吝。悔是從心,就是一個人做錯瞭事情後心裡面真的想改過,而且會用實際行動來補過。吝是找措辭說:我不是有意的,我實在是沒有辦法。“吝”字上面是個“文”,以下是個“口”,意思就是嘴巴找許多理由來掩飾過錯,心裡面卻完全沒有想要改過的想法,僅是一味的文過飾非罷瞭。
人在很順的時刻容易大意,講話就隨便瞭,緊接著就變成兇,這是人生的規律。由於自我放縱,會在無意當中得罪許多人,這幾個被你得罪的人就會反撲,於是兇就來瞭。這時候你會咋樣呢?你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後悔----我真的對不起人傢,不管怎樣都不應該那樣刺激人傢,緊接著英勇地面對這種挑戰,去破解之中的問題;另外一種是找措辭----我罵他不對,可他也罵過我!!!他當年罵得比我兇多瞭,我此刻罵他有啥不對?……
《易經》的玄妙就在於運用大自然中的規律,來貫通掌握人類社會的規律。大自然中月圓則缺,潮起潮落,而人生的悲劇,也在吉兇悔吝中,無奈地重復著。
吉生吝,吝生兇,兇生悔,悔生吉。當一個人很順利的時刻,他就會開始吝嗇,能幫忙的也不能同意幫忙。我們細心觀察一下周圍的人就會發現,凡是窮人大多數樂意幫助別人,很大方。而富有人多半不樂意幫助別人,很吝嗇。有人解釋說:反正窮人沒有錢,就是通通給別人也沒有多少;富有人則會想,我有如此多,給你還得瞭嗎?現實就是這樣,富有人很吝嗇,無錢的人反而很大方。假如富有人能夠不吝嗇,窮的人能夠合理的節省,那麼整個世界就改觀瞭。這叫作“反之道”。說的再清楚一些,《易經》中的爻辭,告知你這樣做的並 且,就是告知你假如不照這樣做,你還有另外一條路走。《易經》是有選擇的,當它說這樣的話會吉的時刻,就在告知你,你假如不這樣,則一定是兇;當它說這樣的話會兇的時刻,你就知道反其道而行就會吉。因 此,所有的都是你本人在決定,不是經常提到的命運在安排。
啥是趨吉避兇?就是要從吉兇悔吝的循環裡面掙脫出來。如何才能做到呢?答案很簡單,隻要能後悔在先,不要後悔在後,就能夠瞭。
吉、悔常用的時刻,吝、兇就能夠減少。常將吉跟悔聯系在一起,當我們順利的時刻,先不要太興高,應該想到自己這樣順利,會不小心得罪許多人,緊接著倍加小心,這樣可以避開許多麻煩。假如你賺瞭大筆的錢,一回到老傢,就把新房子高高蓋起來,你就不經意間得罪瞭左右鄰居。由於你讓鄰居們都沒有自尊。你有錢瞭是還是不是?你可以蓋高樓是還是不是?你笑話我們是還是不是?你欺負我們是還是不是?假如鄰居們產生如此的想法,自己遲早要吃苦頭。
古代人們掙瞭錢回傢也要蓋高樓,不過有一個過程,不會啥都不顧,自己想蓋就蓋,而是first of all請左鄰右舍吃飯。傳統思維是,別人一請他吃飯,他就會開始想:為啥請我吃飯呢?想來想去大傢就有數瞭,知道你這是為瞭自己傢要蓋新房子。飲酒吃飯的時刻,主人一句蓋房屋的話都不講,而是問左右鄰居:“您近日怎麼樣?小孩怎麼樣?”絕不講本人的事情。這時候其中一定會有的人講:“你發財瞭,應該把房子重新裝修一下,而且你傢人口多瞭,平房不夠,最少得蓋三層樓。”主人一定說:“不行不行,萬萬不可,俺們這麼久的鄰居,要同甘共苦。”馬上會有的人講:“你不能這樣啊,事情有個先後,你先蓋起來,我們再學你的模樣,不也很好嗎!!!你客氣什麼?”主人此時會更推辭說:“不行不行,你們的好意我領瞭,不過我做人切記不可以這樣。”馬上又有人會敬他酒:“我們全村就靠你爭氣瞭,你再不蓋高樓的話,我們全村都沒有自尊。”“好,為瞭全村的名譽俺就蓋!!!”主人這時候不能再推辭瞭。這樣溝通下來,發財的人會得罪誰呢?而現在咱們多數人就是不懂這一套,把所有人都得罪光瞭。要記好瞭,你尊重別人,別人自然尊重你。
《易經》告知我們,如果想趨吉避兇,就要跳出吉兇悔吝的旋律,做到後悔在先。當我們取得成就的時刻,就如果想到,不能得意忘形,要尊重別人。當我們獲得財富的時刻,就如果想到,不能丟掉勤儉的好傳統,要盡力去幫助別人。因 此,我們必須養成習慣,講話之前先想想時機對不對,這一時刻講此句話合不合適。固然許多人說要愛護自己,其實也就是說人對自己是最殘忍的,該睡覺時不睡覺,吃飯時務必要吃十分飽,緊接著一直說肚皮撐,誰撐的?皆為自己撐的。
人的一言一行都要分身份、時間、地點和場合,叫作“當位”。德不配位,必為災殃。孔子隻要當日參與過喪禮,他那天根本不會唱歌。假如場合不對,身份不對,時機不對,再好的話也不能講,假如一條道跑到黑,鉆牛角尖,就為“不合時宜”,從而產生一大堆後遺癥。
一個人若能做到時時刻刻謹慎,不亂說一句話,不亂做一件事,即便會有難,也可以避開掉,反兇化吉、遇難呈祥立於不敗之地。這幾個完全是自己能夠做主的,跟命運一點關系都沒有。故曰:“我命由我不由天。”
丁俊貴
20二十四年9月20日
你好,我想請問易經卜卦中可貞無咎有什麼含義
你好。
【貞】:正也。可貞,此事可為也。
【無咎】,善補過也。
在易經中,有吉、兇、悔、吝、無咎等斷語。吉兇,是大吉大不吉,悔吝,是小吉小兇。無咎,善補過也。
祝你好運。
求【吉兇吝悔,可不敗矣】的闡解和出處
周易是群經之首,是中國正統學術文化的起源;同時周易也是卜筮之書,是中國正宗神秘的占卜巫術文化或謂之預測推算文化的集大成者。因為周易兼具學術與神秘的雙重屬性,可謂功用非凡,因而從古至今學易、研易、解易、用易者甚眾。但是易經的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蔚然可觀,加之言辭古奧,命意神秘,因而想要理解易經真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話又說回來,周易也未必如想象的那麼難學。簡單地講,周易的思想可以 使用吉兇悔吝四個字來概括。
何謂吉?吉就是利人利己,相得益彰。順天命——順應自然規律,應人心——符合人民意願,因而處處順利,可以成功業、致吉祥。
何謂兇?吉就是損人損己,互相剝奪。逆天命——違反自然規律,拂人心——不符合人民意願,因而處處碰壁,可以毀基業、致兇險。
何謂悔?悔就是後悔之義。俗話常說“天下沒有賣後悔藥的地方。”如此的說法對不對呢?站在周易的角度,如此的看法是不對的,由於周易是主張後悔的。後悔就象征著自我反省與調整,因而也就能夠回歸中道正途,由此就可以求得吉祥瞭。乾卦之“上九:亢龍有悔。”至於“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這就是由悔而獲吉的例子呢。
何謂吝?吝就是吝嗇、小氣之義。周易中經常提到的吝,不單單是指一種財務上的過度緊縮,更是指一種心胸氣度上的狹隘、驕傲與封閉,特別是聽不進他人正確的建議。因而一個吝字,往往使人漸漸偏離正軌,以至於步入險途瞭。《論語�6�1泰伯》雲:“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依照周易之內在的邏輯結構,悔吝和吉兇是一對因果關系,由悔而能生吉,由吝而能致兇。其實也就是說假如我們進一步濃縮瞭而言,周易的主旨就是一個悔字。 語出《易經系辭上傳》 第2章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兇者,失得的預兆也。 悔吝者,憂虞的預兆也。 “悔吝者,憂鬱的預兆也”。悔,後悔;吝,心上有事舍不得,有包袱,進而舉棋不定等等,從而呈現憂虞的預兆。這幾個象皆可以在六爻的關系中展現出來,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也許有憂虞的預兆;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陰陽組合又有諸多麻煩,那麼這樣就可能呈兇象。 要視情況來定,不同的情景兩個字的輕重不同,打比方說求財就是悔輕吝重,求官則相反。
南懷瑾—吉兇悔吝
世界的一切現象也隻有四種“吉、兇、悔、吝”。
”吉兇”兩字大傢須留意,天地間的事不是吉,便是兇;不是好,就是壞;沒有不好不壞的。不好就是壞,不壞就是好。做生意,假如沒有賺money也沒有賠本,在你認為沒賺沒賠,沒賺沒賠就是賠瞭,賠瞭精神,賠瞭時間……所以沒有不賺不賠的事。因此而知天地間的現象,隻有兩種:不是吉,便是兇。
佛學來說,物質世界自然現象中山河大地是無情的東西,是沒有思想的;一切眾生,像俺們這些有生命的人,佛學稱為“有情”,是有靈性,有思想的。眾生是哪來的?也是宇宙物質世界的一種現象。“剛柔相推”,是兩種正反質能互相推動,因而產生瞭有情世界的一切眾生。
吉兇亦即:“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大傢都清楚就是陰陽,實質的就叫剛柔。
吉兇是怎麼產生的?是從人類心理的判別而產生的。
打比方說說青年人談戀愛,談到最熱烈的時刻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認為是吉。表向上看來很得意,實際上,說不定失意已暗伏在裡邊瞭。此刻覺得很好,到時候分開也很傷心啊!!!我往往說一個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非常難。想死還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悶氣……沒有一樣好受的。這幾個是非好壞都是從心理現象來的。因此講吉兇是一種失得的心理現象。
悔字它名符其實的意義,僅有一個名詞可借用以說明才最恰當,就是佛經上講的“煩惱”,這便是悔。佛經講的煩惱不是痛苦,是開始時心裡感到很煩,過久瞭感到痛苦,亦不是痛,可是隨時隨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煩、很苦惱,亦即不愉快。普通人說的煩惱,就是《易經》的悔。
吝就是困難、是慳吝。“悔吝者,憂虞的預兆也” ,憂就是憂愁、煩惱;虞就是思慮,腦子不停地想,用腦筋叫做慮。用腦也很傷心,一個人要不痛苦,啥都不如果想、不用腦筋才好。不過那非常難做到,絕大都人都要用腦筋;隻要用腦筋就有憂愁,就有煩惱。因此講“悔吝者,憂虞的預兆也”。
宇宙間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離不開“吉兇悔吝”四個字。所以人生隻要有思想就有煩惱,心理上就有得失,獲得瞭興高,失掉瞭痛苦、煩憂。
吉在背面就是兇,兇的背面就是吉。悔吝呢?是小兇、不是大不吉。所以懂瞭這個規律,不需要卜卦啦。一件事情剛開始做就知道結果瞭,不是好就是壞,沒有第3樣。一個人去看相算命,八成都是彷徨不定的人。
《易經》它講人事的金科玉律,隻有吉、兇兩個最終,不是好,就是壞,沒有中間的;不是進步,就是退步,沒有停留在中間的。
吉兇悔吝怎麼來的?“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動就有好有壞。再說任何一動,壞的成分四之三種,好的成分隻四之一種,所以中國人的老話,一動不如一靜。凡事一動,吉的成分隻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但是這三分當中,兩分是煩惱、險阻、艱難,如此而已。
人生隻有吉兇兩個規則。悔吝是偏於兇的。那麼吉兇哪裡來?事情的好賴哪裡來?由行動當中來的,在動的當中,好的成分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逃不出這個原則。
天下事不好即壞,但是通常人在小壞中不覺得,以給自己在好中。
中國古代人們有兩句哲學名言:“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好事沒有兩樣一起來的;倒起黴來不是一件喔!!!這是中國人的一生哲學,可見求吉之難。
學佛的人明 白一動就是緣起,也就不要算命、卜卦、求神瞭,你的起心動念、緣起對不對,自己就曉得瞭,因果律就擺放在這裡。假如自認為佛法是空的,不明 白性空緣起的道理,就落在邪見上瞭。這幾個十分重要,因此要註意和提防!!!
吉兇悔吝語出何處?
語出《易經系辭上傳》
第2章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兇者,失得的預兆也。
悔吝者,憂虞的預兆也。
“悔吝者,憂鬱的預兆也”。悔,後悔;吝,心上有事舍不得,有包袱,進而舉棋不定等等,從而呈現憂虞的預兆。這幾個象皆可以在六爻的關系中展現出來,得位、居中,就吉;不得位,就也許有憂虞的預兆;又不得位,又不居中,且其中陰陽組合又有諸多麻煩,那麼這樣就可能呈兇象。
要視情況來定,不同的情景兩個字的輕重不同,打比方說求財就是悔輕吝重,求官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