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相面相

吉兇軍賓嘉五種禮儀推算太陽泰山(屬蛇的女寶寶應該找屬啥的好)

推算 手相面相 08-31

《史記·五帝本紀》翻譯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五帝本紀第1

【原文】黃帝者,少典之子①,姓公孫②,名曰軒轅。生而神靈③,弱而能言④,幼而徇齊⑤,長而敦敏⑥,成而聰明⑦。

【註釋】①少典:《索隱》:“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按:這裡所謂“諸侯國號”實際就是遠古部族名。 子:指後代。 ②公孫:《索隱》引皇甫謐雲:“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因以為姓”。據此,則黃帝姓姬。《會註考證》雲“《大戴禮·五帝德》無‘姓公孫’三字,未詳史公所本”,又引崔述雲“公孫者,公之孫(公侯之孫)也”。認為公孫不是黃帝的姓。③神靈:有神異之氣。 ④弱:幼弱,這裡指出生不久。《索隱》:“潘嶽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未七旬”,還未到七十天。) ⑤徇齊:疾,敏捷,指智慮敏捷。 ⑥敦:敦厚,誠實。敏:勉,勤勉。 ⑦聰明:本為聽力好,視力好,即耳聰目明之意,這裡指見聞廣,能明察。

【譯文】黃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孫,姓公孫名叫軒轅。他畢生下來,就很有靈性,出生不久就會講話,幼年時聰明機敏,長大後誠實勤奮,成年之後見聞廣博,對事物看得清楚。

【原文】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①。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②,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③,以征不享④,諸侯咸來賓從⑤。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⑥,治五氣⑦,藝五種⑧,撫萬民,度四方⑨,教熊羆貔貅虎⑩,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緊接著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11)披山通道(12)未嘗寧居(13)。

【註釋】①世:後嗣,後代。 ②暴虐:侵害,侵侮。 百姓:指貴族,百官。百姓在戰國以前是對貴族的總稱,由於那個時候隻有貴族才有姓。 ③習:演習、操練。 幹戈:古時候兵器。 ④不享:指不來朝拜的諸侯。諸侯向天子進貢朝拜叫享。 ⑤咸:都。 賓從:歸順,歸從。 ⑥振:整頓。 ⑦五氣:五行之氣。古時候把五行和四時相配:春為木,夏為火,季夏(夏季的第3個月,即農歷六月)為土,秋為金,冬為水。“治五氣”是指研究四時節氣變化。 ⑧藝:種植。 五種:指黍、稷、稻、麥、菽等谷物。 ⑨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規劃。“度”,量長短。 ⑩熊、羆、貔、貅、、虎:都是猛獸名。《索隱》認為這六種猛獸經過訓練可以作戰,《正義》以為是用以給軍隊命名的,借以威嚇敵人。按:六種猛獸或許是六個氏族的圖騰。 (11)平者:指平服的地方。去:離開。 (12)披:開,打開。 (13)寧居:安居。

【譯文】軒轅時代,神農氏的後代已經衰敗,各諸侯相互攻戰,殘害百姓,而神農氏沒有力量征討他們。於是軒轅就習兵練武,去征討那些不來朝貢的諸侯,各諸侯這才都來歸從。而蚩尤在各諸侯中最為兇暴,無人能去征討他。炎帝想進攻欺壓諸侯,諸侯都來歸從軒轅。於是軒轅修行德業,整頓軍旅,研究四時節氣變化,種植五谷,安撫民眾,丈量四方的土地,訓練熊、羆、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獸,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戰,先後打瞭幾仗,才征服炎帝,如願得勝。蚩尤發動叛亂,不聽從黃帝之命。於是黃帝征調諸侯的軍隊,在涿鹿郊野與蚩尤作戰,終於擒獲並殺害瞭他。這樣,諸侯都尊奉軒轅做天子,取代瞭神農氏,這便是黃帝。天下有不歸順的,黃帝就前去征討,平定一個地方之後就離去,一路上劈山開道,從來沒有在哪兒安寧地居住過。

【原文】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①。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②,合符釜山③,而邑於涿鹿之阿④。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⑤,為雲師。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⑥。獲寶鼎,迎日推莢⑦。舉風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⑧。順天地之紀⑨,幽明之占⑩,死生之說,存亡之難(11)。時播百谷草木(12),淳化鳥獸蟲蛾(13),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14),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15)。有土德之瑞(16),故號黃帝。

【註釋】①岱宗:即泰山。 ②葷粥:部族名,即匈奴。 ③合符:驗證符契。符,古時候朝廷傳達命令或調兵遣將所用的憑證,用竹木或金玉制成,剖而為二,雙方各執一半,用時相合以驗真假,叫做合符。又:《索隱》引郭子橫《洞冥記》稱東方朔雲“[釜]山出瑞雲,應王者之符命”。“符命”,上天賜祥瑞與人君,作為受命於天的憑證。據此,則“符”為符命,“合符”寓意講的是釜山的瑞雲與黃帝的黃雲之瑞相符。 ④邑:這裡是建城邑之義。 阿:山腳。 ⑤官名皆以雲命:用雲來命名官職。《集解》引應劭曰:“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左傳·昭公十七年》雲:“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紀師而雲名。” ⑥封禪:古時候帝王所舉行的祭祀天地山川的盛典。在泰山築壇以祭天叫封,在梁父山辟草以祭地叫禪。 與:跟……比。 ⑦“獲寶鼎”二句:“迎”,預測推算,預推。“推”,精密推算。“莢”(cè,策),同“策”。《索隱》據《封禪書》有“黃帝得寶鼎神策”和“於是推策迎日”二句,認為神策即神蓍(shī,師),用來占卜的蓍草。這兩句意思就是黃帝觀測太陽的運行喜用神策精密推算歷法,預知節氣日辰。又《正義》:“黃帝受神莢,命大撓造甲子(即天幹地支),容成造歷(即黃帝歷)是也。” ⑧舉:提拔任用。 ⑨天地之紀:指天地四時運行的規律。“紀”,規律。 ⑩幽明:指陰陽。 (11)難(nàn,“南”去聲):論說,爭辯。 (12)時:按季節。一說“時”通“蒔”,栽種。 (13)淳化:馴養。蟲蛾:指蠶。傳說黃帝的正妃嫘(léi,雷)祖教民養蠶、繅絲、織帛。 (14)“旁羅”句:此句歷來解說不一。《大戴禮記·五帝德》作“歷離日月星辰,極畋土石金玉”,王聘珍《解詁》雲:“離者,別其次位。極,致(招致,求得)也。畋,取也。”譯文以此乃參照而譯出。 (15)節用:有節制地使用,如按季節采伐樹木、打獵等。 (16)土德之瑞:《呂氏春秋·應同》:“黃帝之時,天先見(現)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 色尚黃,其事則(效法、取法)土。”《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古代人們認為帝王興起,上天先呈現某種預兆,顯示給下人。其實也就是說這隻是傳說和附會,不值得信。“德”,屬性。“瑞”,祥兆。

【譯文】黃帝往東到過東海,登上瞭丸山和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上瞭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登上瞭熊山、湘山。往北驅逐瞭葷粥(xūn yù,薰玉)部族,來到釜山與諸侯合驗瞭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腳下建起瞭都邑。黃帝四處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兵走到哪裡,就在什麼地方設置軍營以自衛。黃帝所封官職都用雲來命名,軍隊號稱雲師。他設置瞭左右大監,由他們督察各諸侯國。這時,萬國安定,於是,從古至今,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數黃帝時最多。黃帝獲得上天賜給的寶鼎,於是觀測太陽的運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師)草精密推算歷法,預知節氣日辰。他任用風後、力牧、常先、大鴻等治理民眾。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推測陰陽的變化,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緣故,依照季節播種百谷草木,馴養鳥獸蠶蟲,測定日月星辰以定歷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飽受辛勞,有節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式財物。他做天子有土這類屬性的祥瑞預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

【原文】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①。

【註釋】①姓:在遠古時代本為氏族(部落)的標記,它標明一個人所出生的氏族,與後世的姓不同。這裡所說的“得姓”,大概是指因為人口繁殖,由黃帝氏族又分為若幹個氏族。《國語·晉語四》:“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xuān,宣)、依是也。”韋昭註:“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賜之姓謂十四人,而內二人為姬,二人為己,故十二姓。”

【譯文】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原文】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都有天下①: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②。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③,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註釋】①其後都有天下:他們的後代都領有天下,為天子。玄囂的後代如帝嚳和堯,昌意的後代如顓頊和舜。 ②降居:指被封為諸侯。 ③崩:古時候帝王或王後死叫“崩”。

【譯文】黃帝居住在軒轅山,娶西陵國的閨女為妻,這便是嫘祖。嫘祖是黃帝的正妃,生有兩個兒子,他們的後代都領有天下:一個叫玄囂,亦即青陽,青陽被封為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個叫昌意,也被封為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瞭蜀山氏的閨女,名叫昌仆,生下高陽,高陽有聖人的品德。黃帝死後,埋葬在橋山,他的孫子,亦即昌意的兒子高陽即帝位,這便是顓頊帝。

【原文】帝顓頊高陽者,黃帝子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①,疏通而知事②;養材以任地③,載時以象天④,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⑤,絜誠以祭祀⑥。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⑦,大小之神⑧,日月所照,莫不砥屬⑨。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註釋】①靜淵:沉靜穩練,鎮定深沉。②疏通:通達。 ③任地 :開發利用土地。 ④載:推步,精密推算天文歷法。 象:法象、取法。“象天”,這裡指順應自然。 ⑤氣:指四時五行之氣。 ⑥絜(jié,潔):同“潔”。古代人們祭祀之前要齋戒沐浴,潔凈身心,以預示虔敬。 ⑦動靜之物:世間萬物。動物指鳥獸之類,靜物指草木之類。 ⑧大小之神:據《正義》,大神指五嶽(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和四瀆(江、河、淮、濟)之神,小神指小山平地之神。 ⑨砥(dǐ,底):本指磨刀石,引申為平,平定的意思。 屬:歸屬,歸附。

【譯文】顓頊帝高陽,是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他沉靜穩練而有機謀,通達而知事理。他養殖各式莊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精密推算四時節令以順應自然,依順鬼神以制定禮義,理順四時五行之氣以教化萬民,潔凈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過幽陵,往南到過交阯,往西到過流沙,往東到過蟠木。各式動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臨的地方,全都平定瞭,沒有不歸服的。

【原文】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極,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①。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②。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的意思,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③,歷日月而迎送之④,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鬱⑤,其德嶷嶷⑥。其動也時⑦,其服也士⑧。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⑨,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⑩,而弟放勛立,是為帝堯。

【註釋】①族子:侄子。 ②自言其名:《正義》引《帝王紀》雲:“帝嚳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見其神異,自言其名曰岌。” ③誨:教育。 ④歷:本是記錄載入歷法的書,這裡是推歷的意。 ⑤色:外表,儀表。 鬱鬱:有文彩的模樣。 ⑥嶷(yí,疑)嶷:高峻的模樣,指品德高尚。 ⑦時:適時,合於時宜。 ⑧服:服用 ,指衣服、宮室、車馬、器物等。 ⑨溉:灌溉。一說:“同“概”,本指量食糧時用來刮平升鬥的工具,引申為公平。執中:公平,不偏不倚。按:《大戴禮記·五帝德》此句作“執中而獲天下”。 ⑩不善:《索隱》雲“古 本作不著”。“不著”,指政跡不顯。

【譯文】顓頊帝生的兒子叫窮蟬。顓頊死後,玄囂的孫子高辛即位,這便是帝嚳。

帝嚳高辛,是黃帝的曾孫。高辛的爸爸叫極,極的爸爸叫玄囂,玄囂的爸爸就是黃帝。玄囂和極都沒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時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顓頊的侄子。

高辛生來就很有靈氣,一出生就叫出瞭本人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澤於眾人而不及其自己一身。他耳聰目明,可以瞭解遠處的情形,可以覺察細微的事理。他順應上天的意旨,瞭解一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嚴,溫和而且守信,修養自己一身,天下歸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產,儉節地使用;他撫愛教化萬民,把各式有利的事教給他們;他精密推算日月的運行以定歲時節氣,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識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儀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動合乎時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嚳治民,像雨水澆灌農田一樣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風雨所到的地方,無人不順從歸服。

帝嚳娶陳鋒氏的閨女,生下放勛。娶訾(jū zī,居資)氏的閨女,生下摯。帝嚳死後,摯接替帝位。帝摯登位後,沒有幹出什麼政績,於是弟弟放勛登位。這便是帝堯。

【原文】帝堯者,放勛。其仁如天,其知如神①。就之如日②,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③。黃收純衣④,彤車乘白馬⑤。能明馴德⑥,以親九族⑦。九族既睦,便章百姓⑧。百姓昭明,合和萬國⑨。

乃命羲、和,敬順昊天⑩,數法日月星(11),敬授民時(12)。分命羲仲,居鬱夷,曰暘谷。敬道日出(13),便程東作(14)。日中(15),星鳥(16),以殷中春(17)。其民析(18),鳥獸字微(19)。申命羲叔(20),居南交。便程南為(21),敬致(22)。日永(23),星火(二十四),以正中夏(25)。其民因(26),鳥獸希革(27)。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28),便程西成(29)。夜中(30),星虛(31),以正中秋(32)。其民夷易(33),鳥獸毛毨(34)。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35)。日短(36),星昴(37),以正中冬(38)。其民燠(39),鳥獸氄毛(40)。歲三百六十日,以閏月正四時(41)。信飭百官(42),眾功皆興。

【註釋】①知(zhì,智):同“智”。 ②就:接近。 ③舒:放縱。《大戴禮記·五帝德》作“豫”。 ④黃收:黃色的帽子。“收”,古時候的一種帽子,夏朝把冕稱為收。 純衣:黑色衣服。《索隱》:“純,讀曰緇(黑色)。” ⑤彤:朱紅色。 ⑥明:尊敬。 馴德:善德,指有善德的人。“馴”,善。《尚書·堯典》作“俊”。 ⑦九族:指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同族九代人。 ⑧便章:即“辨章”,辨明。《尚書·堯典》作“平章”,“平”通“辨”。 ⑨合和:和睦。 ⑩敬:恭謹。 昊天:上天。 (11)“數法”句:意思是依據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制定歷法。“數”,歷數,這裡指推定歷數。“法”,法象,效法,這裡指觀察。此句《尚書·堯典》作“歷象日月星辰”。 (12)敬授民時:慎重地教給民眾農事季節。“授時”作用同於後世的頒行歷法,民眾據以安排農事,適時播種、收獲。 (13)敬道日出:恭敬地迎接日出。由於三春主東,日出東方,因 此,“敬道日出”即指迎接春季來臨。 (14)便程:分別次第,使做事有步驟。“便”,通“辨”,別。東作:指春天的農事。 (15)日中:指春分,這一天晝夜平分。 (16)星鳥:指星宿(xiù,秀)黃昏時出此刻正南方。星宿是南方朱雀七宿的第4宿,所以稱星鳥。按:二十八宿中的有些星宿是古代人們測定季節的觀測對象,此句的星鳥及下文的星火、星虛、星昴(miǎo,卯)其實就是。 (17)殷:正,推定。中(zhòng,仲)春:即仲春,春季的第2個月,就是農歷二月。 (18)析:分,分散,指分散勞作。 (19)字:生子。 微:通“尾”,交尾。按:“字微”,《尚書·堯典》作“孳尾”。 (20)申:重復。 (21)南為:指夏天的農事。“為”與“東作”的“作”同義。 (22)致:求得,這裡指求得功效。 (23)日永:指夏至,這一天晝長夜短。“永”,長。 (二十四)星火:指心宿黃昏時出此刻正南方。 心宿是東方蒼龍七宿中的第5宿,又叫大火。 (25)中夏:即仲夏,夏季的第2個月,就是農歷五月。 (26)因:就,依靠,指就高處而居。 (27)希革:指夏季熾熱,鳥獸皮上毛羽稀少。“希”,同“稀”。“革”,獸皮。 (28)敬道日入:三秋主西,日入西方,因 此,“敬道日入”即迎接秋季到來。 (29)西成:指秋天萬物長成。 (30)夜中:指秋分,這一天黑夜和白晝平分。 (31)星虛:指虛宿黃昏時出此刻正南方。虛宿是北方玄武七宿的條四宿。 (32)中秋:即仲秋,秋季的第2個月,就是農歷八月。 (33)夷易:平,平坦,這裡指遷回平地居住。 (34)毨(xiǎn,顯):指秋季鳥獸更生新毛。 (35)便在:這裡有認真過問之義。“在”,視,省視。。伏物:指冬季收藏貯存各式物資。“伏”,藏。 (36)日短:指冬至,這一天晝短夜長。 (37)星昴:指昴宿黃昏時出此刻正南方。昴宿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4宿。 (38)中冬:即仲冬,冬天的第2個月,就是農歷十一月。 (39)燠:暖,熱,這裡指防寒取暖。 (40)氄(róng,榮):鳥獸細軟而茂密的毛。 (41)“歲三百”句:大意是說按太陽歷計算,一年有366天(這是舉其成數,實際為365、二十四25日),按太農歷計算,一個月有29、5306天,一年十二個月共354日(或355日),為瞭解決二者的矛盾就采取置閏月的辦法,使這兩個周期協調起來,使一年中的節氣與四季的實際氣候相符,以利生產。中國古代的歷法都是陰陽合歷,但在堯的時代未必已認識到如此精確的程度。“歲”,年,指太陽年。 (42)信:誠。飭:通“敕”,勸誡。

【譯文】帝堯,就是放勛。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好像太陽一樣溫暖人心;仰望他,就好像雲彩一般覆潤大地。他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他戴的是黃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紅色的車子駕著白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親相愛。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績昭著,各方諸侯邦國皆能和睦相處。

帝堯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依據日月的出沒、星辰的位次,制定歷法,謹慎地教給民眾從事生產的節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鬱夷,那個地方叫暘(yáng,陽)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別步驟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晝與黑夜一樣長,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時出此刻正南方,據此來核實確定仲春之時。這時候,民眾分散勞作,鳥獸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別步驟安排夏季的農活兒,謹慎地幹好。夏至日,白晝最長,蒼龍七宿中的心宿(又稱大火)初昏時出此刻正南方,據此來核實確定仲夏之時。這時候,民眾就居高處,鳥獸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陽落下,有步驟地安排秋天的收獲。秋分日,黑夜與白晝一樣長,玄武七宿中的虛宿初昏時出此刻正南方,據此來核實確定仲秋之時。這時候,民眾移居平地,鳥獸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認真排佈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晝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時出此刻正南方,據此來核實確定仲冬之時。這時候,民眾進屋取暖,鳥獸長滿細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閏月的辦法來校正一年四季。帝堯真誠地勸誡百官各守其職,各式事情都辦起來瞭。

【原文】堯曰:“誰可順此事①?”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②。”堯曰:“籲③!!!頑兇④,不用。”堯又曰:“誰可者?”驩兜曰:“共工旁聚佈功⑤,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⑥,似恭漫天⑦,不可。”堯又曰:“嗟,四嶽⑧,湯湯洪水滔天⑨,浩浩懷山襄陵⑩,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11),不可。”嶽曰:“異哉(12),試不可用而已(13)。”堯於是聽嶽用鯀。九歲,功用不成(14)。

【註釋】①順:繼承。 ②嗣子:應該繼承父位之子。開明:通達聰明。 ③籲:嘆詞,預示懷疑和不滿。 ④頑兇:愚頑兇惡。“兇”《尚書·堯典》作“訟”,意思是好爭辯。 ⑤旁聚:指廣泛聚集民眾。“旁”,廣泛。佈:顯露,顯示。 ⑥用僻:用心邪僻。 ⑦漫:欺瞞,騙。 ⑧四嶽:分掌四方的諸侯首領。 ⑨湯(舊讀shāng,商)湯:水流盛大的模樣。 ⑩懷:懷抱,這裡是包圍之義。襄:上漫,淹沒。 (11)負命:違背天命。毀族:毀敗同族的人。 (12)異:舉,任用。 (13)已:停止,指罷免。 (14)功用:功業。

【譯文】堯說:“誰可以繼承俺的這個事業?”放齊說:“你的兒子丹朱通達事理。”堯說:“哼!!!丹朱麼,他這個人愚頑、兇惡,不能用。”堯又問道:“那麼還有誰可以?”驩兜說:“共工廣泛地聚集民眾,做出瞭業績,可以 使用。”堯說;“共工好講漂亮話,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騙上天,不能用。”堯又問:“唉,四嶽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蕩蕩,包圍瞭高山,漫上瞭丘陵,民眾萬分愁苦,誰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夥都說鯀可以。堯說:“鯀違背天命,毀敗同族,不能用。”四嶽都說:“就任用他吧,試試不行,再把他撤掉。”堯因此聽從瞭四嶽的意見,任用瞭鯀。鯀治水九年,也沒有取得成效。

【原文】堯曰:“嗟!!!四嶽: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①,踐朕位②?”嶽應曰:“鄙德忝帝位③。”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④。”眾皆言於堯曰:“有矜在老百姓中⑤,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嶽曰:“盲者子。父頑,母嚚⑥,弟傲⑦,能和以孝,烝烝治⑧,不至奸⑨。”堯曰:“吾其試哉。“於是堯妻之二女⑩,觀其德於二女。舜飭下二女於媯汭(11),如婦禮(12)。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13),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14),百官時序(15)。賓於四門(16),四門穆穆(17),諸侯遠方賓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堯以為聖(18),召舜曰:“女謀事至來講可績(19),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讓於德不懌(20)。正月上日(21),舜受終於文祖(22)。文祖者,堯大祖也(23)。

【註釋】①庸命:指順應天命。“庸”同“用”。②踐朕位:繼承俺的帝位。“朕”,我。按:“朕”本為通用的第1人稱代詞,自秦始皇起才專用於帝王的自稱。 ③鄙德:德行淺薄。 忝(tiǎn,舔):辱,玷污。 ④貴戚及疏遠:指遠近大臣。“貴戚”,同姓的人。 ⑤矜(guān官):通“鰥”,無妻的成年男子。 ⑥嚚(yín,淫):愚頑。 ⑦傲:傲慢,兇狠。 ⑧烝烝:形容孝德厚美的模樣。 ⑨奸:指幹邪惡的事。 ⑩妻之二女:把兩個女兒嫁於他。堯之二女即娥皇和女英。 (11)下二女:讓二女降尊。“下”,卑下,謙下。媯汭:媯水邊上。“汭”河岸。亦有人說“汭”是河名,在溈水之北。 (12)如:順,遵循。 (13)五典:即五常之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4)入:參加,參與。 (15)時:是,這裡是因此、就之義。 序:有條理。 (16)賓:指接迎朝見的諸侯和遠方賓客。 門:指天子朝會諸侯的明堂之門。 (17)穆穆:莊敬和悅的模樣。 (18)聖:具有最高的智力與道德。 (19)女(rǔ,汝):同“汝”,你。至:周到。績:成,這裡指做到。 (20)讓於德:用德行不夠來推辭。懌:悅。 (21)上日:朔日,初一。 (22)受終:接受堯的禪讓。“終”,指堯終止天子的事。 文祖:指帝堯的祖廟。 (23)大祖:即太祖,始祖。

【譯文】堯說:“唉!!!四嶽:我在位已經七十年瞭,你們誰能順應天命,接替俺的帝位?”四嶽回答說;“我們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堯說:“那麼這樣就從所有同姓異姓遠近大臣及隱居者當中推舉吧。”大夥都對堯說:“有一個光棍漢流寓在老百姓中,叫虞舜。”堯說:“對,我聽別人提起過,他這個人怎麼樣?”四嶽回答說;“他是個盲人的兒子。他的爸爸愚昧,媽媽頑固,弟弟傲慢,而舜卻能和他們和睦相處,盡孝悌之道,把傢治理好,使他們不能夠走向邪惡。”堯說:“那俺就試試他吧。”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嫁於他,從兩個女兒身上觀察他的德行。舜叫她們降下尊貴之心住到媯(guī,規)河邊的傢裡去,遵守為婦之道。堯認為這樣做很好,就讓舜試任司徒之職,謹慎地理順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理道德,人民都遵從不違。堯又讓他參加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變得井井有條。讓他在明堂四門接待賓客,四門處處和睦,從遠方來的諸侯賓客都恭恭敬敬。堯又派舜進入山野叢林大川草澤,遇上暴風雷雨,舜也沒有迷路誤事。堯更認為他十分聰明,很有道德,把他叫來說道:“三年來,你做事周密,說瞭的話就能做到。此刻你就登臨天子位吧。”舜推讓說本人的德行還不夠,不願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廟接受瞭堯的禪讓。文祖亦即堯的太祖。

【原文】於是帝堯老①,命舜攝行天子之政②,以觀天命③。舜乃在璇璣玉衡④,以齊七政⑤。遂類於上帝⑥,禋於六宗⑦,望於山川⑧,辯於群神⑨。揖五瑞⑩,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11),班瑞(12)。歲二月,東巡狩(13),至於岱宗,祡(14),望秩於山川(15)。遂見東方君長(16),合時月正日(17),同律度量衡(18),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19),如五器(20),卒乃復(21)。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祖禰廟(22),用特牛禮(23)。五歲一巡狩,群後四朝(二十四)。遍告以言(25),明試以功(26),車服以庸(27)。肇十有二州(28),決川(29)。象以典刑(30),流宥五刑(31),鞭作官刑(32),撲作教刑(33),金作贖刑(34)。眚災過(35),赦;怙終賊(36),刑。欽哉(37),欽哉,惟刑之靜哉(38)!!!

【註釋】①於是:在這一時刻。 ②攝行:代行。 ③天命:天意,上天的旨意。 ④在:觀察,觀測。璇璣玉衡:指北鬥星。《天官書》:“北鬥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璇璣”就是鬥魁(鬥身),鬥魁的第2顆星叫天璇,第3顆星叫天璣,因此用璇璣代表鬥魁。“玉衡”是從鬥魁算起的第5顆星,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我國古代出使的禮儀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中國歷來被叫作“禮義之邦”,禮儀在古時候社會的文化生活之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閃耀著古時候文明的燦爛光華。作為記錄古時候文明的文言文,蘊涵大量的古時候禮儀,中學語文教材上也涉及很多。瞭解它,不但欣賞到古時候禮儀文化,而且幫助讀者,尤其是中學生掃除閱讀文言文的一大障礙。古時候禮儀,包括“吉”、“嘉”、“軍”、“賓”、“兇”五個方面,下面結合中學教材,歷歷介紹給中學生朋友。

1。吉禮 五禮之冠,著重是對天神、地隻、人鬼的祭祀典禮。

�6�1祭宗廟�6�1 《曹劌論戰》中“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犧牲玉帛”是祭宗廟的祭祀物品,祭者將之列於神案之上,祈求祖先之靈的護佑。

�6�1拜先聖�6�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我”入塾之初,便被領著拜匾和鹿,“算是拜孔子”,此亦為吉禮的一種。

�6�1臘祭�6�1 古代人們在歲末祭社(即祭土地神),祈求生命之本――農業的豐收,是為臘祭。如《祝福》中寫道“天地眾神歆享瞭牲醴和香煙”,這就是祭者所期望的結果;又如《社戲》中所描述的“社戲”,也是為祭土地神而舉辦的大型民間活動。現今民間所謂“送灶”,那麼是“臘祭”的遺留。

2。嘉禮 和合人際交往,溝通增進感情的禮儀。

�6�1宴禮�6�1 古禮規定,在宴飲之時,配以樂舞,是為宴禮。如《醉翁亭記》中寫道,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絲竹”(即管弦樂曲)便是宴禮的一部分。

�6�1投壺之禮�6�1 這種禮節是從古代人們宴時騎馬射箭取樂演化而來的,“投壺”即把箭投入壺中,壺束頸鼓腹,其中盛以小豆,使箭投入後不能夠彈出,一般距投者三箭半,投中者罰不中者喝酒,以此活躍宴飲氣氛。如《醉翁亭記》中所說的“射者中”,其中“射”即投壺。

�6�1尊老之禮�6�1 《陳涉世傢》中寫陳涉入陳之後,“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議事”,“三老”指三種老人,一是貴族中的老者,稱為“閣老”;二是平民中的老者,稱為“庶老”;三是為國捐軀者的老人,稱為“死政者之老”。這3種老人國傢給以優待,聲望極高。課文中的“三老”顯然不指“閣老”,而陳涉召之的意圖,不外乎是看中其聲望。

3。賓禮 接待賓客之禮。

�6�1朝覲之禮�6�1 古代諸侯定期朝見天子或霸主,是為“朝覲之禮”,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燕魏韓趙“皆朝於齊”�閌欽庵擲窠凇?BR>�6�1會同之禮�6�1 古代諸侯四方會齊,共聚一堂,規模宏大,是為“會同之禮”。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寫公西華的志向:“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其中“會同”即指“會同之禮”。

�6�1相見禮�6�1 古代人們等級制度森嚴,相見時,按長幼之序和官職大小行禮。《范進中舉》中寫范進進學回傢,其丈人來訪,范進“向他作揖”,胡屠夫教訓他不要與“平頭百姓”“拱手作揖,平起平坐”,及後來范進中舉後張鄉紳來訪,“同范進讓瞭進來,到堂屋內平磕瞭頭”,都是古時的相見之禮。現今相見握手,也是相見之禮,但是卻完全沒有瞭等級之分。

�6�1九賓�6�1司馬遷《史記�6�1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九賓:由九名迎賓人員立於殿廷,依次傳呼接引使者上殿。這是那個時候外交上最隆重的儀式。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清朝宮廷中重要活動,“五禮”皆有哪些是你曉得麼?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古時候五禮是漢族禮儀總稱。以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合稱五禮。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

五禮內容:

1、吉禮:吉禮是五禮之冠,著重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主要內容:(一)祀天神:昊天上帝;祀日月星辰;祀司中、司命、雨師。(二)祭地祗:祭社稷、五帝、五嶽;祭山林川澤;祭四方百物,即諸小神。(三)祭人鬼:祭先王、先祖;禘祭先王、先祖;春祠、秋嘗、享祭先王、先祖。

2、嘉禮:嘉禮是和合人際交往、溝通、增進感情的禮儀。嘉禮主要內容有:飲食之禮;婚、冠之禮;賓射之禮;饗燕之禮;脤膰之禮;賀慶之禮。

3、賓禮:賓禮是接待賓客之禮。

4、軍禮: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5、兇禮:兇禮是哀憫吊唁憂患之禮。兇禮的內容有: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襘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三禮’指什麼?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三禮:

1。祭祀天、地、宗廟之禮,;

2。儀禮、周禮、禮記

三禮者,《周禮》、《儀禮》、《禮記》是也。昔人謂《周禮》、《儀禮》均系周公所作,《禮記》則系漢戴德(人稱大戴)、戴聖(人稱小戴)叔侄所刪記也。按漢何休疑《周禮》作於六國之時,宋儒亦多疑之。惟劉歆、鄭玄信為周公致太平之書,但也有謂為劉歆偽造者。清方苞《周官義》已開其端,近人康有為為《新學偽經考》,則亦言為歆偽造無疑也。

周禮也叫作《周官》,是三禮之首,漢世初出,因與《尚書·周官篇》相混,改為《周官經》。西漢末列為經而屬於禮,所以有《周禮》之名。這部書搜集瞭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官制及制度,以儒傢的理想加以增減取舍匯編而成。《周禮》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塚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漢時補以“考工記”,稱為“冬官考工記”。全書共分四十二卷。 關於《周禮》的作者,說法不一。大體上可分兩大類:第1類認為是周公旦所作,肯定此書的價值,叫作“周公致太平之跡”、“太平經國之書”。不過也有人認為雖為周公所作,但未曾付諸實行或局部為後人添入。第2類認為非周公所作,認為是西漢晚期劉歆校書時,加以整理補充而偽造成書,或者和王莽合作竄改,以致對此書的價值持否定態度。還有人認為既不是周公所作,又不是劉歆竄改,而是出於他人之手,作者或許是一人,也或許是很多人。時間為西周初,晚至西漢之末。近代學者依據考古出土文物的周秦銅器銘文所載官制,參考該書中的、經濟制度和學術思想,大體上可以斷定為戰國時期的作品。 《周禮》是記錄載入古時候設官分職的政典,共記錄載入瞭王室大小官377名,並詳列各官的職權。書中保存瞭不少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的重要史料,如井田制、分封制以及秦漢的五刑、田制、樂舞等。還記錄載入瞭人民對國傢的義務,包括納稅、負擔力役、兵役,每傢一兵,不但戰時要作戰,而且每一年要進行四次軍事演習等。此外,還有農業、工藝、禮俗等方面的史料。有關《周禮》的著疏,主要有東漢鄭玄的《周禮註》,唐賈公彥的《周禮正義》,清孫詒讓的《周禮正義》等。

《儀禮》一書的內容著重是闡述春秋戰國時代士大夫階級的禮儀,提倡一種有等差的人倫禮儀,其中現在咱們所能見到的展現“親親尊尊”原則的禮儀,以《儀禮?喪服》最為詳細明確,它不但反映瞭那個時候的社會制度與血緣關系,而且對後世社會組織、文化觀念有著重要作用與影響。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傢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傢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亦有先有後,其中大部分篇章或許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禮記》的內容著重是記錄載入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事實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關系到、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平時生活、歷法、地理等許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展現瞭先秦儒傢的、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常識問題,加分題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三禮"教導即:禮儀、禮節、禮貌教導。

三禮"教導實踐活動,從坐、立、行、走做起,蘊涵著富饒的內涵和巨大無比的推動力,"三禮"教導促進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瞭師德的建設,促進瞭傢長禮儀規范的形成,促進瞭學校整體水平的提高,也促進瞭良好育人氛圍的形成。

什麼是三禮?出於何人所作?

三禮者,《周禮》、《儀禮》、《禮記》是也。昔人謂《周禮》、《儀禮》均系周公所作,《禮記》則系漢戴德(人稱大戴)、戴聖(人稱小戴)叔侄所刪記也。

按漢何休疑《周禮》作於六國之時,宋儒亦多疑之。惟劉歆、鄭玄信為周公致太平之書,但也有謂為劉歆偽造者。清方苞《周官義》已開其端,近人康有為為《新學偽經考》,則亦言為歆偽造無疑也。

周禮也叫作《周官》,是三禮之首,漢世初出,因與《尚書·周官篇》相混,改為《周官經》。西漢末列為經而屬於禮,所以有《周禮》之名。這部書搜集瞭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官制及制度,以儒傢的理想加以增減取舍匯編而成。

《周禮》共分六篇,包括“天官塚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冬官”一篇早已散佚,西漢時補以“考工記”,稱為“冬官考工記”。全書共分四十二卷。

關於《周禮》的作者,說法不一。大體上可分兩大類:第1類認為是周公旦所作,肯定此書的價值,叫作“周公致太平之跡”、“太平經國之書”。不過也有人認為雖為周公所作,但未曾付諸實行或局部為後人添入。第2類認為非周公所作,認為是西漢晚期劉歆校書時,加以整理補充而偽造成書,或者和王莽合作竄改,以致對此書的價值持否定態度。還有人認為既不是周公所作,又不是劉歆竄改,而是出於他人之手,作者或許是一人,也或許是很多人。時間為西周初,晚至西漢之末。近代學者依據考古出土文物的周秦銅器銘文所載官制,參考該書中的、經濟制度和學術思想,大體上可以斷定為戰國時期的作品。

《周禮》是記錄載入古時候設官分職的政典,共記錄載入瞭王室大小官377名,並詳列各官的職權。書中保存瞭不少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的重要史料,如井田制、分封制以及秦漢的五刑、田制、樂舞等。還記錄載入瞭人民對國傢的義務,包括納稅、負擔力役、兵役,每傢一兵,不但戰時要作戰,而且每一年要進行四次軍事演習等。此外,還有農業、工藝、禮俗等方面的史料。

有關《周禮》的著疏,主要有東漢鄭玄的《周禮註》,唐賈公彥的《周禮正義》,清孫詒讓的《周禮正義》等。

《儀禮》一書的內容著重是闡述春秋戰國時代士大夫階級的禮儀,提倡一種有等差的人倫禮儀,其中現在咱們所能見到的展現“親親尊尊”原則的禮儀,以《儀禮?喪服》最為詳細明確,它不但反映瞭那個時候的社會制度與血緣關系,而且對後世社會組織、文化觀念有著重要作用與影響。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傢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傢思想的資料匯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寫作時間亦有先有後,其中大部分篇章或許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禮記》的內容著重是記錄載入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事實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關系到、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平時生活、歷法、地理等許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展現瞭先秦儒傢的、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軍隊有哪些禮儀要求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1。註目禮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軍人最常用的敬禮方式。它是軍人攜帶武器裝備不便行舉手禮時以註視受禮者並用目送和目迎來預示敬意的一種禮節。行註目禮時,行禮者應面向受禮者成立正姿勢,同時註視受禮者並目送或目迎,待受禮者還禮後將頭轉正。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2。交接敬禮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當執勤衛兵交接班時,應相互敬禮。依據哨位的地形情況,可采取同向並列、相向面對面或異向肩並肩的方式方法交接。擔任警戒任務的戰士,站崗時要按規定著制式軍服,戴正軍帽,舉止端莊,思想集中,精神飽滿,保持崗哨周圍清潔整齊。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3。舉手禮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一般是軍人著軍服戴軍帽或不戴軍帽的時刻。行舉手禮時,行禮者與受禮者的距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一般在1~7米處行禮較為適當。行禮時抬起右手接觸帽簷向受禮者預示敬意。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4。舉槍禮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舉槍禮僅限於執行閱兵和儀仗任務時使用。這是專門為儀仗隊規定的,在迎接外賓的閱兵儀式中使用的一種敬禮方式。有時賓館門衛禮兵也采用,舉槍禮比其他敬禮方式更為隆重些。行舉槍禮時,行禮者把槍舉到胸前,轉頭註視受禮者,並目迎或目送以預示敬意。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5。首長報告敬禮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當職務相當的首長先有一人在場,對後到的首長隻由本分隊在場職務最高者向其敬禮和報告。列隊的分隊,不論在室內室外,當上級首長來到時,由在場職務最高者或者先見者發出“立正”口令(當人員處於坐姿時,應當先發出“起立”口令),並由在場職務最高者向首長敬禮和報告。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參考資料:知識混裝大無極-中華民族內務條令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0DS乾坎艮震好运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