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八字起名五行生辰八字(千古一帝生辰八字)
宋朝皇帝的資料
--
北宋</P>(公元960---1126年,共167年)</P> 北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繁榮的王朝,它完結瞭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加強瞭中间位置集權,大體上消滅瞭我國歷史上數次出現的地方割據的局面。它經濟發達,商業興旺,科學先進,發明瞭活字印刷、指南針和將火藥普遍應用於軍事,這三大科技成果,為世界文明作出瞭重大貢獻。它是那個時候全地球的一個先進大國。但在軍事上卻無所作為,屢屢屈服於北方少數民族政權。</P> 北宋共九帝,其中病死的五帝,死因不明的一帝;因箭傷屢發致死的一帝;城破國亡被金兵俘走後受折磨而死的二帝。</P>
--------------------------------------------------------------------------------
-- 作者:楊逍
-- 發佈時間:2006-8-31 15:39:33
--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名趙匡胤(公元927—976年),後周殿前檢點,在“陳橋兵變” 中被擁立為帝, 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17年,病死,後人又懷疑為其弟趙匡義所害,終年五十歲,葬幹永昌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保)。
趙匡胤,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父趙弘殷時遷居洛陽。他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爸爸先後為後唐、後晉、後漢的軍官。趙匡胤起初投奔後漢大將郭威,因喜愛武藝,獲得瞭郭威的欣賞。後他又參預擁立郭威為後周皇帝,被重用為典掌禁軍。周世宗柴榮時,他又因戰功而升任殿前都點檢(皇帝親軍的最高將領)。掌握瞭後周的兵權,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縣南)歸德軍節度使,負責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後,其子柴宗訓繼位,時僅7歲。趙匡胤和弟趙匡義。幕僚趙普密謀篡奪皇位。
公元960年正月,鎮州(今河北省正定縣)和定州(今河 北省定縣)有人來汴京報告說,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擊後周。後周符太後和宰相范質、王溥等不辨真假.慌忙派趙匡胤統領大軍北上禦敵。甲辰日,行至陳橋驛(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40裡處)駐宿。第2天黎明,陳橋驛四周突然呼聲大起。趙匡胤酒醉方醒,走出臥室,隻見眾將一個個手執武器,列隊站在庭前,以趙匡義和趙普為首齊聲說道:“諸將無主,願請點檢做天子。”眾將又不等趙匡胤回答,把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他身上,緊接著一齊下拜,高呼“萬歲”。這一件事,歷史上稱為“陳橋兵變”。接著,趙匡胤帶領大軍返回汴京。後周大臣韓通聞變,忙從內廷飛奔回傢,準備組織兵力對抗。走到半路,趙匡胤部下就將他殺害。宰相范質、王溥在威脅下屈服。正月5日下午,趙匡胤廢去柴宗訓,稱帝,建國號為宋,定都汴京,歷史稱為北宋,建年號為“建隆”。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眼見天下割據林立,便對趙普說:“我睡不著覺,由於睡床以外都是人傢的地盤。”在趙普的幫忙謀劃下,趙匡胤first of all擊潰瞭後周殘餘李筠、李重進等的反抗,緊接著采取“先南後北”的統國的策略,先後攻滅瞭南平、湖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並且還加強瞭對北方契丹的防禦。
為瞭加強中间位置集權,趙匡胤采取瞭很多措施。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宴請禁軍將領石守信等人。飲到一半,宋太祖說:“若不是靠眾將擁立;我不可能有今日。不過,當瞭天子,日子也實在難受,還不如當節度使逍遙自在。如今我幾乎沒有一夜睡得安穩。”石守信等人問道:“陛下如今貴為天子,還有啥憂慮?”宋太祖道:“我這個位置,哪個不想坐啊”石守信等聽出話中有話,忙表白說:“如今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太祖苦笑著說:“你們固然不可能有異心,不過,如果有朝一日部下將黃袍披到你們身上,你們即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不行吧!!!”石守信等一聽,大驚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著淚說:“我們實在愚蠢,沒有想到這一點,請陛下為俺們指出一條生路。”趙匡胤說道:“—自個的壽命,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人生在世,但是是為瞭富貴昌盛,享受安樂罷瞭。我為你們打算,不如交出兵權,去地方上當官,購置些良田美宅,為子孫後代留下份產業,自己也可以天天喝酒作樂;快活一 生。我再與你們聯姻。這樣,在君臣之間就沒有瞭猜疑,上下相安,豈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聽瞭這一番恩威兼施的話,第2天就知趣地稱病辭職,交出瞭兵權。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不久,太祖以同樣的手段剝奪瞭王彥超等節度使的兵權,又將地方上的行政權,財政權收歸中间位置。這幾個措施,大體上完結瞭中國歷史上數次出現的地方割據局面。
趙匡胤還註重和重視農業生產,註意和提防興修水利,減輕徭役,促進瞭社會經濟的發展。趙匡胤是一位有作為的帝王,不過,他偏重“安內守外”,重文輕武,致使北宋日後“內重外輕”、“積貧積弱”的局面。他把大量田地賜給交出兵權的將領,又加劇瞭土地的兼並,使階級矛盾日趨尖銳。
趙匡胤雖是一員武將,卻很喜愛讀書,常手不釋卷。他跟從周世宗平江淮(今淮河流域)時,有人向周世宗告密說,他用幾輛車運載本人的私物,其中皆是財寶。世宗派人去檢查;車中卻隻有幾千卷書籍。世宗問他: “你是武將,要書有啥用!!!”趙匡胤回答說:“我沒有好的計謀貢獻給陛下,隻能多讀些書以增添本人的見識。
趙匡胤稱帝後,也很尊重和重用讀書人。有次,他遇見一個疑難問題,問宰相趙普,趙普回答不出。再問讀書人,學士陶轂、竇儀準確地回答出瞭,趙匡胤深有體會地說:“宰相須用讀書人!!!”對於讀書不多的文臣武將,趙匡胤也總是鼓勵他們要多讀書,以彌補補充本人的不足,趙普正所謂在他的支持下才變得手不釋卷的。
趙匡胤用人不問資歷。他一方面命令臣下須留意選拔有才能而缺少資歷的人擔當重任;另一邊,他自己也隨時留心內外百官,見誰有啥長處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記在本子上。每當官位出缺,他就翻閱本子,選用適當的人去擔任。這又使臣下都致力於提高自己。
趙匡胤頗有膽略。在他稱帝之初,節度使的很盛,驕橫難制。有一天,趙匡胤將他們召來,授給他們每 人一把佩劍,一副強弓,一匹駿馬,緊接著他也單身上馬,不帶衛士,與這些節度使一起馳出皇宮。到瞭固子門的樹林之中,又和他們一起下馬喝酒。飲瞭幾杯酒以後,趙匡胤突然對於他們說:“這裡僻靜沒有人,你們之 中誰想當皇帝的,可以殺瞭我,緊接著去登基。”這幾個節使度都被他的這種氣概鎮住瞭,一個個拜伏在地,戰栗不止,連稱“不敢,不敢”。趙匡胤再三詢問,他們嚇得隻是埋頭不語。趙匡胤就訓斥他們說:“你們既然要我做天子,就應當各盡臣下的職責,今後不準再驕橫不法,目無天子!!!”節度使們都山呼萬歲,預示順從。
趙匡胤器量寬宏,不以殺戮服人。有次,他設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個翰林學士,名叫王著,原是後周的臣子,這時喝醉瞭酒,思念故主,當眾喧嘩起來。群臣大驚,都為他捏一把汗。太祖卻毫不怪罪,命人將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風後面大聲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攙扶出去。第2天,有人上奏說王著當眾大哭,思念周世宗,應當嚴懲。太祖說:“他喝醉瞭。在世宗時,我和他同朝為臣,熟悉他的脾氣。他一個書生,哭哭故主,斷然不會出什麼大問題,讓他去吧。”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回師進入汴京皇宮時,見宮妃抱著一個嬰兒,就問是誰的兒子。回答說是周世宗子。那個時候,范質、趙普、潘美皆在一旁,趙匡胤問他們如何處理。趙普等回答說:“應該除去,以免後患。”趙匡胤說:“我接人之位,再要殺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這嬰兒送給潘美撫養,以後也沒再問起過,潘美也一直沒有向太祖提起這嬰兒。這嬰兒成人後,起名惟吉,官至刺史。
還有次,趙匡胤乘駕出宮。經過大溪橋時,突然飛來一支冷箭,射中黃龍旗。禁衛軍都大驚失色,太祖卻拍著胸膛說:“謝謝他教我箭法。”不準禁衛去搜捕射箭者。以後果然也就沒事瞭。
陳橋驛在陳橋和封邱(均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處)之間。趙匡胤兵變時,陳橋守門官閉門防守,不放趙匡胤軍通過。趙匡胤隻得轉道封邱,封邱守門官馬上開門放行。趙匡胤即帝位後,反而晉升瞭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稱贊他忠於職守,並斥責封邱守門官臨危失職,將他斬首。
趙匡胤喜歡在後園彈鳥雀。一次,一個臣子聲稱有緊急國事求見,趙匡胤馬上接見瞭他。趙匡胤一看奏章,但是是很平常的小事,甚為生氣,質問他為啥要說謊。臣子回答說:“臣以為再小的事也比彈鳥雀要緊。”趙匡胤怒用斧子柄擊他的嘴,打掉瞭他的兩顆牙齒。臣子沒有叫痛,隻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齒置於懷中。太祖怒問道:“你拾起牙齒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說:“臣無權告陛下,自有史官會將今天的事記錄載入下來。”太祖一聽,頓然氣消,知道他是個忠臣,命令賜賞他,以示褒揚。
公元976年10月,太祖病倒,一切軍政人事都委托趙匡義代理。趙匡義白天處理朝政,晚上去萬歲殿探望兄 長。癸醜日傍晚,天上下著大雪,趙匡義還在禦房批閱奏章。一個太監急匆匆地趕來傳旨,說皇上召他快快去萬歲殿。他連忙趕去,隻見趙匡胤在床上氣喘急促,朝著他一時講不出話來,隻是睜大眼望著門外,不知有什麼含義。趙匡義命令在床邊侍候的太監退出。太監們在門外遠處站著,隻聽見殿內好像是太祖在和趙匡義說什麼話,聲音隱約,時斷時續,難以聽清。經過一會兒,又見殿內燭光搖曳著映在墻上,時明時暗,象是趙匡義在躲閃著什麼。接著有斧子戳地的聲響,繼而是太祖激動的聲音:“你好好去做!!!”這時,趙匡義跑到門口傳呼太監即速去清皇後,皇子前來。皇後、皇子趕來,太祖已經死去。據此,後人有種種猜疑,有的說趙匡義進殿後,趁太祖昏睡時去挑逗在旁陪侍的太祖妃子費氏。太祖醒來,見狀大怒,拋出斧子去擊趙匡義,趙匡義閃開,斧子戳地;有的說太祖覺得有鬼纏身,趙匡義替他舞斧驅鬼,故有斧子著地之聲;有的認為是趙匡義謀殺太祖。到現在這燭影斧聲仍是千年疑案。
趙匡胤死後的廟號為太祖。
[此貼子已經確定被作者於2006-10-23 10:56:40編輯過]
--------------------------------------------------------------------------------
-- 作者:楊逍
-- 發佈時間:2006-8-31 15:39:55
--
宋太宗(趙匡義)
宋太宗,名趙匡義(公元939~997年),太祖趙匡胤弟。趙匡胤死後繼位。在位22年,因箭傷屢發而死,終年59歲,葬於永熙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保)。
趙匡義,也叫作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窘。他曾參加陳橋兵變,擁立其兄太祖為帝,並為殿前都虞侯,領睦州(今浙江省建德縣東)防禦使。後加中書令,封為晉王。時太祖寵幸金城夫人。趙匡義屢次勸諫太祖要遠女色.重國事,太祖不聽。有—天,太祖在後苑召趙匡義陪宴,並邊飲灑邊射獵。太祖拿瞭一大杯酒一再勸趙匡義喝下,他推辭不瞭,就指著庭下花叢中的一朵鮮花說;“假如金城夫人親手去將這朵花折來,俺就喝。”太祖就命金城夫人去把那花折來。這時趙匡義拉足弓弦似欲射獵別物.忽然轉身一箭射死瞭金城夫人,緊接著扔弓哭拜在地,抱著太祖的腳說:“陛下剛剛得到天下,應該以國事為重啊。”太祖見他忠心,又是本人的親兄弟,就沒有怪罪。太祖於公元976年10月在燭影斧聲中死去,他於同月繼位,改年號為“太平興國”。
趙匡義在位期間,繼續推行統一全國的條文,迫使吳越王錢椒納土歸宋,出兵攻滅北漢,又多次大舉北攻遼國,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但因準備不周,均遭大敗,並使與遼國的關系轉為被動。他又繼續加強中间位置集權,用文人執政,使儒學漸漸抬頭。他註意和提防農田水利,繼續鼓勵墾荒,使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社會秩序比較安定,不過對百姓的盤剝頗重。晚年,他血腥鎮壓瞭四川地區的王小波、李順起義。
趙匡義也很喜歡讀書,並最愛讀《太平禦覽》,往往從上午瀆到下午。他也註重和重視文人。那個時候隨南唐李煜、吳越錢椒等國君來汴京的臣子,在這幾個舊主亡故以後,因處境惡化而口出怨言。趙匡義知道瞭,其實沒有加罪於他們,反將他們全部錄用,建造書館,叫他們編修《冊府元龜》、《文苑藝華》、《太平廣記》等文籍,並給他們提供瞭很優厚的活法條件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使這幾個人心滿意足,大多數潛心撰書,直至老死。
公元979年,趙匡義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大興縣東)被遼軍戰敗,全軍潰逃。遼兵緊迫,禦用器物和妃嬪都被奪去,他脫身逃走,大腿上中瞭二箭,從此以後箭傷每一年都要復發。公元996年秋,趙匡義箭傷又復發。同年8月,立三子趙元侃為太子,命李沆、李至為太子賓客,負教導之責。公元997年3月癸巳日,趙匡義病死於汴京萬壽殿西階。太子遵遺命在靈柩前繼位。
趙匡義生前寵養桃花犬,趙匡義病倒,它就拒絕進食。趙匡義死,它大聲哭嚎,陡然瘦瞭下去。時人都稱它為忠犬。
趙匡義死後的廟號為太宗。
[此貼子已經確定被作者於2006-10-23 10:59:03編輯過]
--------------------------------------------------------------------------------
-- 作者:楊逍
-- 發佈時間:2006-8-31 15:40:20
--
<B>宋真宗(趙恒)</B></P> 宋真宗,名趙恒(公元968~1022年),原名趙德昌,後又改名元休、元侃。太宗第三子。太宗病死後繼位。在位25年,病死,終年55歲,葬於永定陵(今河南省鞏縣東南蔡傢莊)。</P> 趙恒,先後受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太宗晚年相術,曾召一僧人入宮給子侄諸王看相。僧人看瞭幾個子侄,隻有趙恒還在睡覺,沒有出來。僧人卻奏告說:“我遍觀諸王,命都不及壽王。”太宗說:“你還沒有見過他,如何知道他的最好命?”僧人說:“我剛才見站在壽王門前的3個仆人,他們都具有日後成為將相的器度。仆人尚且如此,他們的主人自然更高貴瞭。”因此,太宗就立趙恒為太子。太宗於公元997年3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第2年改年號為“咸平”。趙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為宰相,也能註意和提防節儉,較為安定。</P> 公元1004年秋,遼國蕭太後。聖宗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宋的都城。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趙恒問計於群臣。副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假如丟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傢就難以保全瞭;假如皇上親自出征,士氣定必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敵兵。趙恒同意禦駕親征,由寇準隨同指揮。到瞭韋城(今河南省滑縣東南),趙恒聽說遼兵勢大,又想退兵。寇準古板地說:“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隻能前進一尺,不能後退一寸。河北我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的士氣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乘機進攻,陛下恐怕連金陵也保不住瞭。”趙恒才勉強同意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遠近各路宋軍見到皇上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士氣大振。寇準指揮宋軍出擊,個個奮勇沖殺,消滅瞭遼軍數千,射死瞭遼軍主將蕭達蘭。蕭太後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議和。經過寇準的堅持和使者曹利用到遼營一再討價還價,於12月正式議定由宋朝送給遼以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換得遼軍撤走。這便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從此,歲幣成為北宋人民長期的沉重負擔。</P> 趙恒後又聽信王欽若的讒言,怨恨寇準迫使他親征,冒—瞭風險,撤掉瞭寇準的相位,信用王欽若、丁謂等奸人為相,偽造“天書”,封禪泰山,提倡佛、道、儒教,大搞活動,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腐敗,社會矛盾趨於尖銳。</P> 公元1021年,趙恒起病。第2年2月,病重,戊午日,命太子繼位,不久死於汴京宮中的延慶殿。趙恒死後的廟號為真宗。</P>
--------------------------------------------------------------------------------
-- 作者:楊逍
-- 發佈時間:2006-8-31 15:40:34
--
<B>宋仁宗(趙禎)</B></P> 宋仁宗,名趙禎(公元1010一1063年),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病死後繼位。在位42年,病死,終年54歲,葬於永昭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孝義堡)。</P> 趙禎,先後封為壽春王、異王。真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真宗於公元1022年2月病死,他於同月繼位,第2年改年號為“天聖”。</P> 趙楨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和科學文化皆有所發展。他的活法也較檢點。有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趙楨問從哪裡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money,答說共28枚,每枚錢主幹。趙楨說:“我往往勸誡你們要節省,此刻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還有次,趙禎早晨醒來對近侍說:“昨天晚上我肚子餓得很,睡不著想吃燒羊。”近侍問道:“陛下為啥呢不降旨命臣下去采辦?”趙禎說:“我假如一開口,接下來就由於這是俺的命令,去大肆擾民,因此還是不開口的好。”</P> 諫官王素曾勸諫趙楨不要親近女色,仁宗回答說:“最近,王德用確有美女進獻給我,此刻在宮中,我很中意,你就使俺留下她吧。”王素說:“臣今日進諫,正所謂恐怕陛下為女色所惑。”仁宗聽瞭,雖面有難色,·不過還是命令太監說:“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三百貫,馬上送她們離宮,辦好後就來報告。”講完,他還淚水漣漣。王素說:“陛下認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用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進瞭宮,還是過一些時日再打發她們走為妥。”趙禎說:“朕雖為帝王,不過,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將她們留久瞭,會因情深而不忍送她們走的。”</P> 一天,趙楨退朝回到寢宮,由於頭癢,沒有脫皇袍就摘下帽冠,呼喚梳頭太監進來替他梳頭。太監梳頭時見趙禎懷中有一份奏折,問道:“陛下收到的是什麼奏折?”趙禎說是諫官建議減少宮中宮女和侍從的。太監說:“大臣傢中尚且皆有歌伎舞女,一旦升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並不多,他們卻建議要削減,豈不太囂張瞭!”趙禎沒有接口。太監又問:“他們的意見,陛下準備采納嗎?”趙禎說:“諫官的意見,朕當然要采納。”太監自恃一貫為皇上所寵信,就不滿地說:“假如采納,請以奴才為削減的第1人。”趙禎聽瞭,頓然站起呼喚主管太監入內,按名冊檢查,將宮人29人及梳頭太監削減出宮。事後,皇後問道:“梳頭太監是陛下多年的親信,又不是多餘的人,為啥呢將他也削減?”趙禎說:“他勸我拒絕諫官的忠言,我怎能將這樣的人留在身邊!”</P> 另一邊,仁宗在位期間,土地兼並逐漸嚴重,官吏、軍隊人數和俸餉大大增添,冗官、冗兵、冗費嚴重,國傢財政空虛。西夏和遼不斷進攻,他又屈辱求和,分別以納歲幣或增納歲幣屈服於夏、遼。統治集團內部又矛盾重重,人民起義不斷爆發。為瞭挽救危機危難,他任用范仲淹為副宰相,負責進行改革,歷史稱為“慶歷新政”。因為皇親國戚、貴族大臣的激烈反對,趙禎又罷免瞭范仲淹,使新政沒能實現,逐漸形成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P> 公元1063年3月辛未日,趙禎病死於汴京宮中福寧殿。遺詔由太子趙曙即位,進曹皇後為太後,喪禮必須從簡。趙禎死後的廟號為仁宗。</P>
--------------------------------------------------------------------------------
-- 作者:楊逍
-- 發佈時間:2006-8-31 15:40:47
--
<B>宋英宗(趙曙) </B></P> 宋英宗,名趙曙(公元1032~1067年),仁宗養子。仁宗病死後繼位。在位4年,病死, 終年36歲, 葬於永厚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孝義堡)。 </P> 趙曙,太宗重孫,商恭靖王趙元汾孫,濮安懿王趙允讓13子。年幼時被仁宗接入皇宮撫養,後歸傢。5歲時, 仁宗賜名為宗寶(一為宗實)。公元1050年為嶽州團練使,後為秦州防禦史。公元1055年被立為太子。仁宗於公元1063年3月病死,他於同年4月壬申日繼位,第2年改年號為“治平”。</P> 趙曙在位期間,任用舊臣韓琦、曾公亮、文彥博等,保守,不思改革,但與遼,西夏尚未發生戰爭。</P> 公元1066年11月,英宗病倒,即命學士張文定前來。英宗神情淒慘,靠在茶幾上對張文定說:“好久不見學士瞭。”又指著榻上的一張紙。張文定見上面寫著:“明日降詔立皇太子:”八字,卻沒有寫上皇太子為啥呢人,知道是要征求本人的意見。他就極力稱贊皇上的大兒子趙頊,趙曙點頭預示同意。張文定捧紙清趙曙寫上,趙曙已無力運筆,隻寫瞭三個筆劃最簡單容易的字:“大天王"。公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趙曙病死於汴京宮中的福寧殿。 </P> 趙曙死後的廟號為英宗。 </P>
--------------------------------------------------------------------------------
-- 作者:楊逍
-- 發佈時間:2006-8-31 15:41:08
--
<B>宋神宗(趙頊)</B></P> 宋神宗,名趙頊(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鋮。英宗大兒子。英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8年,病死,終年38歲,葬於永裕陵(今河南省鞏縣西南堤東堡)。</P> 神宗趙頊,先後封為淮陽王、穎王。英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他喜歡讀《韓非子》一書,讀後說:“天下弊事許多,不能不改革。”英宗於公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病死,他於同日繼位,第2年改年號為“熙寧”。</P> 趙頊即位後,面對北宋“積貧積弱”的嚴重局面,為瞭實現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盾,挽救封建統治的危機危難,他不治宮室,不事遊幸,廢去元老,起用王安石主持變法。新法推行瞭十幾年,使國傢的財政收入有所增添,軍事力量亦有所增強。不過,新法觸動—瞭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守舊派官員的強烈反對。那個時候,有個地方發生地震和山崩,守舊派就論這是王安石變法不當,引起老天發怒。公元1073年,河北地區遭受大早,災民被迫逃荒。有個守舊派官員趁機畫瞭一幅流民圖呈送給趙頊說:“早災是因為王安石變法造成的,隻要停止變法,罷免瞭他,老天一定會降雨消災。”曹太後和高太後也在趙頊面前哭訴王安石搞亂瞭天下,要求停止新法。神宗動搖瞭,王安石先後兩次被迫辭職,以後就一直沒有出來做官。王安石辭官後,趙頊還把多數新法維持瞭近十年,直到他死去。</P> 在對西夏的戰爭中,他前期任用王韶,得到瞭熙河戰役的勝利,收復瞭兩千裡故漢地。後期任用宦官李憲,因指揮失當在靈武遭致慘敗。神宗半夜得到消息,起床踱步,達旦未眠,因此得病。</P> 公元1085年2月神宗病重,3月立子趙傭為太子,囑咐由高太後協同處理國事。戊戌日,病死於汴京宮中的福寧殿。</P> 趙頊死後的廟號為神宗。</P>
--------------------------------------------------------------------------------
-- 作者:楊逍
-- 發佈時間:2006-8-31 15:41:54
--
高太後(宣仁太後)
高太後(公元1032~1093年),英宗皇後,神宗生母。實際執掌朝政9年,病死,終年62歲,葬於永裕陵(與神宗同處)。
<p>
高太後,毫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縣)人,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l032年)出生於一官宦世傢,其小姨為曹太後(仁宗皇後)。她4歲時被接入宮,公元1065年被英宗冊封為皇後。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病逝,哲宗繼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後身分聽政。
<p>
高太後執政期間,“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盡行仁宗之政”,起用守舊派大臣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范純仁等,廢除瞭宋神宗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歷史稱為“元枯更化”又應西夏的要求,將王安石變法期間宋侵占西夏的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今寧夏東部和陜西省北部)還給西夏。
<p>
高太後以崇拜節儉,辦事公正尤其是註意和提防管束外戚和嚴守封建婦德而著名。她汲取五代時期封建倫理道德的淪喪,權臣武將跋扈橫行甚至弒上篡位的教訓,在加強中间位置集權的並 且,特別註重宣揚儒傢的封建禮教倫常觀念。江湖上也形成瞭一種“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潮,即程朱理學。
<p>
高後之弟高士林任內殿崇班很長久,那個時候英宗想升他的官,高後謝絕說:“士林可以在朝做官,業已是過分的恩典瞭,怎麼好援照前代推恩後族的慣例?”神宗時幾次要為高氏傢族修建豪華的宅第,高太後都不答應,最後由朝廷賞賜瞭一片空地,自己出錢建造瞭房屋,沒用國庫一文錢。
<p>
高太後的兩個侄子公繪,公紀都該升觀察使,但她堅持不允。哲宗一再請求,才升瞭一級。一次高公繪呈上一篇奏章,請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皇太妃和高太後的傢族。高太後見奏召來公繪問道:“你文化水平不高,怎麼能寫出如此的奏章?”公繪說出瞭這是邢恕的主意並代為起草的,高太後不僅不允所請還把邢恕逐出瞭朝廷。
<p>
因為高太後廉潔自奉,處事公正,所以她垂簾聽政期間,朝政比較清明,她所以也被叫作女中堯舜。
<p>
<P> 元祜八年(1093年)秋,高太後病重,召大臣呂防、范純仁等入內,對於他們說:“我死以後,皇上(哲宗、是不會再重用你們的瞭。你倆應當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避,讓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禍。”幾天後,高太後病死於汴京。終年62歲,謚號為宣仁聖烈皇後。</P>
--------------------------------------------------------------------------------
-- 作者:楊逍
-- 發佈時間:2006-8-31 15:42:52
--
<B>宋哲宗(趙煦)</B></P> 宋哲宗,名趙煦(公元1077—1100年),原名傭。神宗第六子。神宗病死後繼位。在位15年,病死,終年二十四歲,葬於永泰陵(今河南省鞏縣堤東保)。</P> 趙煦,封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神宗於公元1085年3月戊戌日病死,他於同日繼位,第2年改 年號為“元祜”。</P> 趙煦即位時,年僅9歲, 由高太後執政。有一天,依照禮儀應由他接見契丹使者。臣子蔡持正恐怕趙煦年幼,見瞭遼人的相貌、服飾奇異會受驚嚇,出洋相,有損國威,就先一日對趙煦仔細地介紹契丹使者的相貌和服飾,請他不要驚奇,還重復講瞭幾十遍。哲宗聽瞭不做聲,等蔡持正不講瞭,趙煦忽然古板地問
關於古仁人之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乃古仁人之心 可以從這個方面考慮考慮
作文這東西,要多練,即便這次沒怎麼寫好,不過有積累,下次會更佳的
加油,加油啊!
千古奇文有哪些
明朝憨山大師(醒世歌)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剛刀口易傷。惹禍隻因搬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生老病死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瞋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一劑養神平胃散,兩鐘和氣二陳湯。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與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傢鄉!!!
順治皇帝(醒世碑文)
天下叢林飯似山 缽盂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 惟有袈裟披最難
朕為大地山河主 憂國憂民自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傢半日閑
來時糊塗去時悲 空在人間走這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蒙朧又是誰 不如不來也不去 來是歡喜去是悲
悲歡離合多勞思 何日清閑誰得知 世閑難比出傢人 無牽無掛得安宜
口中吃得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 皆因屢世種菩提
固然不是真羅漢 也搭如來三尺衣 兔走鳥飛東復西 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 萬裡江山一局棋 禹開九州湯放桀 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輩 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 隻為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為啥呢落在帝皇傢 十八年來不自由 南征北討幾時休
如今撒手西方去 無論千秋與萬秋
宋仁宗皇帝(贊僧賦)
夫世間最貴者,莫如舍俗出傢。
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作如來的弟弟子,為先聖之宗親。
出入於金門之下,行藏於寶殿之中。
白鹿銜花,青猿獻果。
春聽鶯啼鳥語,妙樂天機;夏聞蟬噪高林,豈知熾熱。
秋睹清風明月,星燦光耀;冬觀雪嶺山川,蒲團暖坐。
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假饒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
板響雲堂赴供,鐘鳴上殿諷經。
般般如意,種種現成。存世為人天之師,末後定歸聖果矣!!!
偈曰:
空王佛弟子,如來親眷屬。身穿百衲衣,口吃千鍾粟。
夜坐無畏床,朝睹彌陀佛。朕若得如此,千足與萬足!!!
歷史上那些醒世警世的千古奇文大總結
嘆世萬空歌
南來北往是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天也空來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大地本來無寸土,人生勞碌一場空。日也空來月也空,來來常常不留蹤。
日月晨昏常運轉,人亡千載永無蹤。山也空來水也空,隨緣變化體無窮。
青山綠水依然在,為人一死不相逢。田也空來地也空,換瞭多少主人翁。
世間多少窮後富,亦有多少富後窮。金也空來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裡。
萬兩黃金拿不去,為他一世受牢籠。生也空來死也空,生死如同一夢中。
生如百花逢春好,死如黃葉落秋風。夫也空來妻也空,大限到瞭各西東。
夫妻本是同林鳥,可憐死後不相逢。男也空來女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桂子闌孫休貪愛,人因癡愛墮牢籠。田園莊業兒孫受,造下罪孽自承當。
空手來瞭空中去,到頭總是一場空。幻化空身虛變現,空是色來色是空。
夜深聽得三更鼓,翻身不覺五更鐘。從頭仔細來思想,便是南柯一夢中。
四川古時候歷史上的狀元
四川籍25人,唐代5人,五代2人,宋代13人,元明清代各1人,大西國(張獻忠)2人。
四川第1個狀元,是內江人范崇凱,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年)丙辰科狀地及第,大魁天下。
范崇凱“善屬文,下筆千言立就”,文思十分敏捷。
其弟范元凱與之齊名,時稱“梧酮雙鳳”。
四川最後一科狀元—駱成驤,資州(今四川資中)人。
字公驌。
生於清同治四年(1865),卒於民國十五年(1926)。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狀元。
先後就讀於成都錦江書院、尊經書院。
1895年中進士,殿試置一甲第1名,授翰林院修撰,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狀元 。
四川出狀元最多的地區,是川東北的閬中。
閬中素有“泰蜀孔道”“巴蜀要沖”之稱,物華天寶,地靈人傑歷史上,這裡不但孕育出《太初歷》、渾天儀的創造者 落下閎,父子天文學傢任文孫、任文公,祖孫天文學傢周舒、周群、周臣和歷史學傢、《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老師周譙,以及南宋驍將、嶽飛愛婿張憲法等歷史上的名人,而且延生瞭5個狀元。
他們是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辛未科狀元尹樞,唐憲法宗元初八年(813年)癸已科狀元尹極,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已醜科狀元陳堯叟,宋真宗咸豐三年(一千年)庚子科狀元陳堯咨,宋哲宗元祜六年(1091年)辛未科狀元馮涓。
“二尹”既是市內的狀元街即為他們的故裡。
有意思的是,尹樞中狀元時年已71歲,9年後病逝,享年80年歲。
尹樞是四川也是全國年齡最大的“古稀狀元”,又是四川壽命最高的“長壽狀元”。
“二陳”也是兄弟狀元,更是“文武兼備”的狀元宰相。
陳堯叟,相貌俊偉,博聞強記,“出典方州,入為侍中,課佈帛,修馬政,減冗官,有足稱者。”他學識過人,久典樞密(軍政),能悉記軍馬之籍。
陳堯咨,“善射,百發百中”,人稱“小由基”,有政聲。
堯叟的弟弟兄堯佑,進士及第,官至宰相,又是詩人、書法傢。
“三陳”皆一代名臣,有“賢相”的美譽相傳閬中市內的三陳街即因他們而得名。
四川先後出瞭4個狀元宰相,除“二陳”外,還有仁壽人何桌和中江人蘇易簡。
何桌,宋微宗政和五年(1115年)乙未科狀元,歷任中書舍人、侍講、禦史中丞,他一身正氣,歷公正無私,論王黻、蔡京、宋面、童貫等“六賊”奸邪專橫十五罪,被貶出知壽州。
欽宗繼位,進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力阻割地,反對與金人議和。
他以資政殿大學士知開封府(首都市長),旋拜尚書右仆射(右丞相)兼中書侍郎,請以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
京城失守。
何桌被金兵俘獲,絕食而死,終年僅39歲,後人稱其為“忠烈狀元”。
蘇易簡,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庚辰科狀元,時年22歲。
蘇易簡少年聰穎好學,風度奇秀,才思敏贍。
殿試時,他所試三千餘言,援筆立就,太宗贊賞不已,擢冠甲科第1。
易簡嗜酒,善談笑,旁通釋典,以文章著名,著有《文盲四譜》、《續斡林志》及文集20卷。
惜於英年早逝,終年僅39歲。
在四川狀元中,還有那麼一些詩人、學者、作傢,其中”明代第1才子”楊慎,“小東坡”趙逵和南宋豪放派重要作傢張孝祥等最為著名。
楊慎(升庵),新都人,為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武宗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狀元。
授翰林修撰,明世宗時升經筵講書官。
世宗為武宗堂弟,世宗欲推舉生文興獻王,加封興獻帝稱號,楊慎等力諫,逍貶,被遣戍雲南高昌衛,流放37年,72歲客死他鄉。
楊慎自幼警敏,日誦萬言,11歲能詩,12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有“神童”之稱。
楊慎流放之餘,博攬群書,著述甚豐,有《升庵集》81卷,詩詞2300餘首,雜著100餘種,並行於世。
“明代記誦之傳,涉獵之廣,推楊慎為第1”,歷史稱為“文壇巨宗”。
趙逵,資陽人,宋高宗紹興二十一年(1151)辛未科狀元。
趙逵少時讀書數行俱下,尤好聚古書,考歷代興衰治亂之跡,登第後官至中書舍人,剛正不阿,不附權貴秦檜。
他善詩文,高宗嘗謂之“文似蘇拭”,被譽為“小東坡”,著有《棲雲集》等。
張孝祥,簡陽人,少有奇才,讀書過目不忘,下筆傾刻數千言。
宋紹興24年(1154)甲戌科中狀元後,即上書請昭雪嶽飛,為秦檜所忌,在任建康留守時,又極力贊助張俊北伐,被彈劾落職。
後任荊南知府,興辦水利,築寸金堤,置萬盈倉,以儲漕糧,頗有政聲。
後因病退居蕪湖,死於中暑,終年隻有38歲。
張孝祥為南宋豪放派重要作傢,他的詞意豪邁,不忘恢復,景象壯闊,情辭慷慨,有《於湖集》、《於湖詞》等著作傳世。
另外,還有宋徽宗時狀元、《易論》作者馮時行,宋寧宗時狀元、《緒雲文集》作者浦國寶,均為重慶人,也都是那個時候四川著名才幹。
有意思的是,四川還有個“好運氣”狀元——即四川的最後一個狀元駱成驤。
那個時候原定狀元為喻長霖,而駱成驤列在二甲前列,其卷中對策文中有“主憂臣勞,主辱臣死”之語。
時值中日甲午戰爭新挫,此二句八字尤使光緒皇帝深受感動,便以朱筆圈“主憂臣勞,主辱臣死”八字,將駱成驤從二甲撰為一甲第1名狀元。
與此恰恰相反,四川大文豪蘇軾卻因“一語失狀元”。
原來,宋仁宗嘉柏六年(1061年)辛醜科殿試後,25歲的蘇軾寫的論文《刑賞忠厚之至論》,深受主考官歐陽修和別的考官的贊賞。
文章提出,刑律與獎賞應從仁愛的看法出發,本著關心愛護百姓的基本思想,采用制作方法從嚴,執法從寬的辦法,多獎勵,少動刑,就能夠取得民眾的擁護和自覺執行。
他還舉例說:“堯之時,將殺人,皋陶(司法大臣)曰:‘殺之三(該殺,該殺,早就該殺)。
’堯曰:“宥之三(要寬恕,要寬恕,還是赦免瞭吧)。”文章主張以教導為主,可殺可不殺者不殺,能少殺就少殺;至於獎賞,則可賞可不賞者,則賞之,如此便會取得百姓的擁護與支持。
經歐陽修和考官們商議,決定取蘇拭為狀元。
但考慮到在瓊林宴(皇帝賜新科迸士的宴會)上,皇帝可能問到唐堯和皋陶的對話,出自何經典著作,如何回答呢?答不出,則顯露試官學說淺薄;答錯瞭,涉嫌欺君之罪。
於是便派參評官梅堯臣去找蘇軾落實出處。
東坡回答說,堯是個慈祥寬厚的人,皋陶是個古板正真的人,依據他們二人人的品德性格,想象他們會那樣講的。
梅堯臣聽瞭,氣憤他說:“你年歲不大,卻膽量不小,太不古板瞭。
你哪能隨便地瞎編呢!!!”最終,蘇軾便由一甲第1名狀元降為一甲第2名榜眼。
孫權的模樣是怎樣的啊?他是混血兒?
吳主孫策病死,其弟孫權掌理國事。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相貌非常奇異。那個時候漢使劉琬來到東吳,見著瞭孫傢各兄弟,對別人說:“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孫權)形貌奇異,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
碧眼紫髯,即藍色的眼睛、紫色的胡須。為啥孫權會有這樣相貌呢?莫非真如劉琬所說的“乃大貴之表”嗎?
其實也就是說,這隻是與他體內含有黑色素的多少有關。
大傢都清楚,因為人種不一樣,頭發、眼睛及皮膚的顏色都不同,如很多外國人與我們長得就不一樣。其理由,就是因為體內黑色素的區別造成的。這種黑色素在被太陽曬黑的皮膚中大量增添,平時這種色素越多,這自個的皮膚顏色就越黑。頭發、眼睛都是黑的。反之,黑色素越少,皮膚就越白,眼睛就越藍,頭發也成為金色、黃色或紫色的瞭。黑色素的量和性質的差別成為人種遺傳上的特點。黑色素假如少,就不能防止紫外線的不良作用與影響,因此金發碧眼人一般適合居住在日光較少的北方地區;黑頭發、黑眼睛、黑皮膚的人們,在南方也能居住,所以居住在南方的黑人較多。
我們看見的歐美人多是黃頭發、藍眼睛、白皮膚,他們屬於白色人種;我們亞洲人多是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屬於黃色人種;而非洲人卻是黑頭發、黑眼睛、黑皮膚,屬於黑色人種;此外,還有棕色人種。這幾個因為人種不一樣而造成的容貌差別,追根究底都是由人體內黑色素的多少決定的。看來,孫權碧眼紫髯,相貌奇異,隻是由於其體內含有的黑色素比較少,而並 不是天生的大貴之表。
生辰八字哪個最要緊
生辰四柱中年月日時中哪個起主導作用 著重是日幹,日幹代表本人,年柱代表爸媽,月柱代表兄弟,時柱代表子孫。
但八字都是四柱結合來看,八字之間都是互相聯系的,所以場看一樣是不準的
人的生辰八字最要緊的一點是什麼 的確特別重要,信不信由不得你。 不過你這一生是可以靠行善積德來扭轉你的命數
八字與五格,哪個更加的重要? 1、廣州讀者劉女士問:普通人總認為五格數理重要,而實際那麼是以四柱喜喜用神為準來選擇恰當的五行數理配合生辰八字更加的重要。所以取名時當各方面不能兼顧時,可以丟棄五格數理方面的部分要求而優先配合八字。2、北京朝陽區的伍小姐問:說我取名字不好呢?回答:用五格數理取名,必須參考命局。取名軟件大多根據五格數理測評,沒有結合四柱知識,隻要五格數理合理,就給高分。取名和改名並不是隨意亂取亂改的,亦不是分數越高就一定越好。姓名學十分有講究,涵蓋的范疇很廣,從八字五行、數理到音形義等。一個表面上分數相當高的名字,假如與你的四柱不配,那評分再高也白搭,不能為你所用!!!尤其是有些分數高之名字,假如其五行與八字相克,或者其天/地/人格、三才數理有問題,那是十分危險的!!!五格評分不高之名字,或許不好;五格評分高之名字,與命理搭配不佳,同樣不好。因 此,最有利的辦法是請專業老師來起名、改名,不能由於嫌麻煩而可能致使雪上加霜。3、東莞厚街鎮的陳先生問:我不喜歡如今的名字,想改名。我看瞭一些取名的書籍,有的講法還不一樣,不曉得該用哪種理論?回答:取名書籍大多理論一樣,隻是五格取名法的外格計算方法有分歧。打比方說,姓名為兩字,有的書籍按2畫計算。我本人認為不合理,這樣,所嘩的兩字姓名其外格都是2,劉備,關羽,張飛,趙雲,曹操,孫權,都是兩字姓名,外格是2是不對的,外格作用與影響性格與交際,而這幾個人的品德性格均不相同,所以,不能認為兩字姓名外格都是二、兩字姓名外格有分歧,又容易重名,建議起三字或四字姓名。自己取名改名要謹慎小心。取名書籍和起名軟件是依據姓名學五格原理開發出來的起名參考工具,僅考慮瞭姓名的五格數理,其實沒有對先天八字的補益進行考慮。所以自己取名改名不妨參考,但最好請專業取名機構老師給把關,自己不是很專業,可以請專業取名機構為自己取名改名。專業起名很講究姓名與生辰八字的配合,從專業角度來看,姓名假如與生辰八字不配,五格評分再高也等於零。專業老師在起名前會對生辰八字進行精密推算,找出命運中的用神(對命主有益的五行),通過姓名對命數加以補救。並 且,也綜合考慮五格數理的評分,取出五格和命理搭配均出色、音形義俱佳的好名字。打個最簡單容易的比方:兩個人同時使用某個五格評分相當高的名字,命運會一樣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不僅不一樣,或許還會大相徑庭。由於姓名數理是配合本人先天條件才能發揮好作用與影響力,而任何人的先天條件不同,故不能生搬硬套,隻能依據本人的具體條件起名改名。孩子取名有學問一個好名字,牽涉到的內容包羅萬象,有文化背影、個人信仰、社會發展直走勢,更加的重要的是與中國玄學奇寶--《易經》相結合,亦即取名時找出命主的先天八字的強與弱,先天五行的喜與忌,再有就是結合我國傳統姓名學中的五格數理分析,結合人的12生肖喜與忌,名字與易經六十四卦的分卦卦像剖析等等。有些傢長給孩子取名字時,偏向瞭名字之含義、聽感、美感。要曉得一個好名字,相配合的先天八字是主幹,而其它的是附枝,八字好比身體,名字好比精神,一個好名字必須與八字強弱互補,並符合先天五行喜忌,八字與名字陰陽合一,循環相生,這將非常非常有利於人的人生。我們起一個名字,first of all精心剖析用名者的四柱與五行,與姓名學五格數理、生肖的喜忌、姓名學字義分析、字典字義分析相結合;以《姓名學》的數理及內五行作依托,以命裡五行之用神為主導,結合一自個的生辰八字,應用金、木、水、火、土進行破解,加上漢字的音形意命名,全方位的補齊命裡不足。為你起一個意寓深遠、潛力無限的好名字!!!
人的生辰八字和五行哪個更加的重要? 從個體來說,是先有八字,再有五行;但歸根結底,五行的范疇更廣闊,八字隻是五行中的九牛一毛。自個的八字五行為相應的,沒有哪個更加的重要,兩個都重要。你此問題就像是說男人重要還是女人重要。
生辰八字當中哪柱最要緊 八字是以日柱為出發點論強弱找喜用神的,要綜合全局剖析,因 此,每柱都重要,缺柱不可。
八字跟生肖哪個最要緊? 八字跟生肖。
古代人們用幹支記錄時間信息,八字是任何人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天幹地支轉換。
天幹十個,地支十二個。組合稱為60甲子。
打比方說,一個人1973年10月9日中午出生,可是,他的四柱是癸醜年,壬戌月,戊寅日,戊午時。
癸醜,壬戌,戊寅,戊午。這個命盤字,稱為八字。
這個癸醜中的醜,就是生肖。亦即屬相為牛的。子鼠醜牛,寅虎卯兔等等。
因 此,屬相是一個字,就是出生年的地支,所象征之字。12個屬相循環一圈。
八字,是年月日時轉換幹支形成的八個字。52萬4千人,會循環一圈。
個人剖析,文明發言。僅做參考。
四柱裡面什麼最要緊? 震乾/文??算瞭那樣多的四柱,見的那種也多,遇過的人,各種各樣的也多,就如前段時間,遇見過很無理取鬧的,都不怕。最怕的就是遇見那類遇見問題瞭想不開,鉆胡同,要尋短見的。其實也就是說,生活之中形形 *** ,誰沒有遇過事,誰沒有過坎。挺一挺,事就解決。捱一捱,坎就過去。歌皆有唱,不歷經風雨,怎麼見彩虹。所以,遇見事,遇見問題,不要怕,不要慌,就好像每一天醒來,可以是雨天,可以是晴天一樣,你有瞭準備,所有的都好辦。我說過,任何人都肯定有走運的日子。即便是叫化子,亦有某一天能得到比平時多許多錢的收益。就四柱命運來說,拋開其他因素來講,我覺得運比命重要一些。沒錯,命定格局,運定起落。實際上格局高低沒有關系,運的起落才作用與影響人的心情意志。所以,我時常認為,運氣太重要瞭。有人來找俺算八字的時刻,經常會問幾個問題,打比方說什麼數字適合我?哪個方向適合我?什麼行業適合我?都叫我好好算算。這幾個都是好辦,易答的事,可以說,不費神。不過呢,我歷來都不答,為啥?由於答瞭也沒用。即便給瞭你最合拍的數字,到瞭最合拍的方位,從事瞭最合拍的行業,是還是不是一定就好?不見得。先不說能否遇見最合拍的數字,能到最合拍的方位,或能否到最特別適合的行業。即便全部具備瞭,假如說運氣未到,或暫時沒有運氣。你即使是從事瞭最特別適合的行業,也是碌碌無為的。一個人假如說沒有瞭運氣,正如鮮花沒有瞭陽光和水分,縱然綻放一刻,也瞬間凋謝。換一句話說,要是一個人運氣到瞭,不論在什麼行業,遇見什麼數字,在哪個方向,一樣風風火火,一樣能隨心所欲。你看那些大老板,富貴兩全的人,哪個是固定守在某一個地方,定在某一個方位的?他們都四處走,四處出差,忙個不停的。所以,運氣好的時刻,在什麼行業都好,皆能成功。而不必拘泥於某個數字,某個方位,某個行業,假如說,真的拘泥,那麼這樣就是。實際上,這幾個什麼數字合適,哪個方向合適,哪種色調合適旺自己,什麼行業合自己,完全是現在的人,打比方說那一批經常提到的商業風水命相師後來自拿主意加上的。前人其實沒有那樣的講法,所以,其實沒有任何的根據。那些人,為瞭推銷他們手裡的吉祥物,不得不巧立名目。就好像一個房子風水不好,絕對不是在某個方位掛個葫蘆,或在門頭上掛個鏡子就能解決的。假如那樣,風水也太簡單瞭吧。假如看看八字,告知你哪個方向最利,你就一帆風順,那也太兒戲瞭吧?有思想,稍微動一下腦子,就知,那是破綻百出的玩意,不足為信。那這樣說,是還是不是就論等運氣就能夠瞭?這個俺也不主張,運氣較差的時刻,可以積蓄力量,靜待時機。周易裡面,開篇第1卦,乾卦皆有先潛龍在淵,接著見龍在田,還要過瞭一番終日乾乾,無作所為,才有可能躍在淵上,緊接著才是飛龍在天。可見飛龍之前,那幾個階段都是必經的。每遇失意或不得運時,最要緊是要調節本人的心態,審視自己。也正正運氣較差的時刻,才常常能發現本人的不足。所以,我向來主張,一個人假如暫時失意,或不得運時,就多學習,刻己守身,積蓄力量,為將來飛龍在天作準備。也可以試著理解,下雨就是為瞭使人期待晴天作準備的。人生中,你每遇見的一件事,一個人,或一個物,它都肯定根本不會無緣無故出此刻你的活法之中。它的出現,必將有它的道理,不過呢,有時,大傢需要回過頭來,才可能發現它的一點含意。試著這樣理解,或許,你不用算命,算八字,也能大概可以掌握自己人生的真真正正軌跡,起落,得失。這或許也是善易者不卜的其中一個原因。除瞭心寬智達之外,應該就是用另一種角度發現瞭一塵不染的一生。
四柱中日子最要緊嗎 是的,大夥都很註重和重視。
名字和生辰八字哪個比較重要?算命時候是還是不是要結合的看?
星座和生辰八字哪個更加的重要? 假如是中國人的話,肯定是生辰八字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