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元亨利貞六個卦易經元亨利周易(易經元亨利貞的卦)
易經卦象解釋
《易經》原文及解釋 《易經・說卦傳》全文原文解釋白話文
第1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白話】從前聖人的創作《易經》,是窮極幽深,參贊於神明的境域,所以上天產生瞭 許多的蓍草。天為陽,地為陰,將天一天三天五,合起來為九,用來代表《易經》陽的數目及符號,地二地四,合起來為六,用來代表陰的數目和符號。陽數陰數既立,又觀察陰陽的變化,而設立卦;發揮於陽剛陰柔的道理,而設置爻;和順於道德,調理於合誼的事理,創造瞭《易經》,以窮盡事物的道理,竭盡天地的善性, 以至於探討天命的事理。 【註釋】 ①蓍:古時候的一種靈草。 ②參天:指天一,天三及天五,相加為九,故陽數用九,天為陽,陽數奇。 ③兩地:指地二及地四,相加為六,故陰數用六,地為陰,陰數偶。 ④倚數:就是計算數字。參天為九,所以《易經》陽爻都用九,兩地為六,所以《易經》陰爻都用六。 第2章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 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白 話】從前聖人的創作《易經》,是將用來和順於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道理,分為陰與陽,在《易經》六爻的具體位置屬第5爻和最上一爻,五為陽位,最上一爻為 陰位。分地的道理,為柔和剛,柔屬於陰,剛屬於陽,在六爻的具體位置,是在最初一爻和第2爻,初爻為陽為剛,第2爻為陰為柔。又立人世間的道理,分為仁和義, 仁屬於陰,義屬於陽,在六爻的具體位置,是屬於第3爻和第4爻,第3爻為陽為義,第4爻為陰為仁,六爻都是兼備天地人三才的道理,而兩兩相合的,所以《易經》 以六個爻畫,而成卦,陰位在二四上的三個位置,陽位在初三五的三個位置,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都是陽剛和陰柔的爻畫,所以《易經》六十四個卦,皆是有六爻 的具體位置,迭有柔剛,而有章法,一點都不亂的。 第3章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 《易》,逆數也。 【白話】乾為天而在上,坤為地而在下,有一定的具體位置;艮為山,兌為澤,交互的通氣,山屬於大陸性氣候,澤即海洋性氣候,二種氣候 交互的通氣,而產生瞭冬夏的季風;震為雷,巽為風,風雷是互相的迫擊而對應的;坎為水,離為火,是相滅相生,相反相成,而不相互厭惡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等八卦,是兩兩互相的交錯的。要數以往的事理,須從順推,要預知將來的事理,要逆測,《易經》是用卜筮以決斷將來吉兇的,所以《易經》是要用逆推的方式方法以 測知天下的事理。 【講解】 宋儒依據此章,而畫瞭伏羲先天八卦的圓圖。 邵子曰: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巽西南,兌東南,艮西北, 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凡是對角線上的卦,都是陰爻和陽爻完全相異。明儒來知德即從此悟瞭相錯的道理,這在漢儒,則叫做旁通。 第4章 雷 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email protected] ,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話】震為雷,雷是用來鼓動振動萬物的,巽為風,風是用來吹 散流通的,坎為水為雨,雨是用來潤濕萬物的,離為日,日即太陽,太陽是用來照明天下的,艮為山為止,山是用來停止天地萬象的行動的,兌為澤為悅,澤水是用 以使萬物和悅生長的,乾為君為天,天是君臨萬物,高高在上的,坤為地,地是用來儲藏萬事萬物的。 【註釋】 ①@:照明之意。 ②說:即悅字,喜悅之義。 第5章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
易經卦象有什麼含義 詳細解析易經卦象 《周易》也稱易經,易經卦象是我國傳統文化領域,許多人對易經卦象十分推崇,但大都人都對易經卦象缺乏瞭解。何謂易經卦象呢?1。何謂易經卦象《周易》有六十四卦,每個卦皆有卦名,按六十四卦卦序排列為: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咸、恒、q、大壯、晉、明夷、傢人、睽、蹇、解、損、益、、ァ⑤汀⑸、困、井、革、鼎、震、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中孚、小過、既濟、未濟。2。易經卦象的具體解析是什麼?1.乾為天――“易經”曰:“乾,元亨利貞。”所謂元亨利貞可以比喻為春、夏、秋、冬,元是春天萌芽成長之義,亨為夏天,萬物快速的成長發展。利為秋收,貞為種子,以備來年之用。預示著天地間萬物生長與發展。2.坤為地――乾為天,是男性的,支配的,主動的,不過坤為地,是女性的,受支配的,被動的,下意識屬於陰,是被動的,偉大的事物與母性創造有關,雖預示有順從心,不過 也啟示成功與達到完成目標,有瞭願望和計劃,實踐時要有信念。3.水雷屯所有的事物皆有困難,很少能順利達到完成,尤其開創期格外辛苦,開始有困難、考驗、受瞭磨難而不振作勉強去做,一定會遭受致悲慘的後果。4、山水蒙---“蒙”就是幼稚的意思,預示未成熟的青年,同時預示年輕人經常想做的各式事情,關鍵的是要自覺尚未成熟,一切要謙虛,尊敬有智慧的長輩和指導者。5.水天需――等候機會的到來和補充精力,等候機會絕不是消極的方式方法,心裡應該經常探索向往的地方,充分利用想像力,外表看來是靜止,實際上,你心中卻活潑地活動著,就是等待時機。6.天水訟――爭執,爭執的時刻,隻認給自己有理,那是你心胸狹窄,不要被心中的怒火與敵意支配,必須將消極的思想改為積極的思想,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誤解,錯覺與偏差,預示此卦意為四面楚歌,然而並 不是不能破解。7.地水師――師,預示戰爭,軍隊和士兵,軍隊可解為你心中能訓練,控制向外的精力,名符其實的領導者,必須正直,最要緊的是有分辨好壞的眼光,把分辨的事物送入下意識,成瞭你自己一身士兵的資質,本卦雖顯示危險與困難,不過你不必消極。8.水地比――結合,是幸運的卦,重點在於必須和人溝通意見,別人給你很高評價和協助,能使你的計劃有所發展和成功。9.風雲小畜――畜,就是抑制之義,也是障礙之義,假如你堅信而忍耐,就能達到完成願望,不論所以困難和障礙(內障和外障)隻要有毅力就能解決。10.天澤履――所謂履,其實是人應該走的道路,也是實踐之道,假如你不敢面對畏懼,就隻可以過消極的一生,永久無法得到勇氣、自信、忍耐和信念。11.地天泰――泰,和平之義,可以憑自信應付任何事情,一切對本人有利。意志的疏通,亦即人際交往良好,你的心可以安泰,這便是幸運的來歷。在易卦中是一個吉卦。12.天地否――否就是否定,也是不通、阻塞之義,暗示計劃與希望無法達到完成,假如自己很正直,沒有問題,做某一件事情 結果還是失敗,為啥呢?這便是俗說“運氣較差”,一旦有瞭理想,就有人惱怒、批評,甚至漫罵,都不要當一回事,忠於事和真理,以鎮定、善意、正直、誠實去面對問題,這是“運氣較差”時的處事之道。13.《天火同人――協力,是與人交往必須光明正大,你在野外的行為,每個人都看得見,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夠做壞事,更不該偷偷地行惡事,你的行為不是受批評,就是受贊賞,做好事,別人會協助你,與你一起工作,幫助你成功,你也要幫助人,那麼事業便有功名。14.火天大有――“大有”為太陽普照四方之義,暗示一定可以如願,大吉大卦,預示你所做的一切事情皆能成功,必定很興奮,任何事情都以。。。。。。>>
易經中卦象的名詞解釋 由 天 地 雷 風 山 水 火 澤 8個卦像組成。就是八卦。八卦的最根本的單位是爻, 。 爻有陰陽兩類, ―為陽爻- -為陰爻。每卦又有三爻, 。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 最下一橫叫初爻, 中一橫叫二爻, 上一橫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種基本物象: 乾為天, 坤為地, 震為雷, 巽為風, 艮為山, 兌為澤, 坎為水, 離為火, 總稱為經卦, 由八個經卦中的兩個為一組的排列, 則構成六十四卦。
怎麼從易經卦象上解讀某件事發生的時間 90分 九二為內卦中爻,陽爻居陰位,不當位當中,升卦 九二原來是小過卦 的九四,九四在小過卦的上震裡,震為東為春,引申為春祭,其實就是簡單水菜類的^祭,九四變成升卦的九二後,與六五對應,能夠被六五信任產生瞭誠信,因此九二進行^祭,預示對變化後獲得誠信的感恩。這與萃卦六二的祭祀,道理相同。上卦《萃》 六二“引吉,無咎。孚乃利用^”,這裡九二雖不當位卻與六五正應,而且爻位當中環境有利,在與六五結交中更自己一身陽剛,實力占據優勢,反是六五更需要支持,隻是由於六五位尊,才不得不預示某種尊敬,一點薄祭綽綽有餘,當然“無咎”。九二雖不當位,但在處升環境中未必不好,那可能終於成為升的基礎。
這一“爻辭”與萃卦的六二相同。萃卦的六二,柔順中庸,與剛健中庸的九五相應;這一卦,剛中的九二與柔中的六五相應,也一樣的與人神互相感應的情況相似。對神隻要誠心誠意,簡單容易的祭祀,也能獲得保佑,不可能有災難。所以象傳說:九二剛中而應,具誠信美德者,用其與六五互相悅應,志得而道行,受福而有喜。
*** 為外卦下爻,陰爻居陰位,當位不當中,小過卦 的六二上來變成升卦 的 *** , *** 到來形成升卦的上坤,亦即 *** 來到瞭新地方,理應對新地方進行獻祭,預示對新地方的尊敬與感恩之情,並且也體現自己帶來的文化與信仰,說明本人的文明還在延續,因此“吉無咎”。“王”,君王。亨通享、饗、祭祀。“岐山”,在周境內,周人祭奠文王祖父古公(音膽)父之處。“吉”,吉祥。“無咎”,沒有錯誤沒有災禍。
*** 當位不當中,環境不利雖當位卻與初六敵應,與六五也不成近比,狀況並不是很好,因此君王才要祭祀祖先,以求先祖保佑。但是 *** 畢竟陰柔當位,總可自保無虞,這種狀況下這已是吉瞭,正如文王被囚h裡七年,但終於能夠歸周,就是由於恭順緣故。不利狀況可以自保就是吉祥,小災小難平安度過也是“無咎”。
*** 柔順得正,可以順利的升進,就好像君王升岐山祭祀,吉祥,沒有兇災。由於祭祀必然誠心誠意,隻要誠心誠意,任何事皆可以成功;因 此,在升卦中也以祭祀比喻。象傳說:殷王設祭岐山,使西伯王季主祭者,乃說明 *** 上順君王,下順天下之賢,因能建立事功,而德位俱升。
怎麼理解易經的卦辭 卦象???、 卦辭是用以說明卦象的,它是為瞭讓人理解卦象的,是不得以寫出的文字,不要太執迷於卦辭。當你把卦辭理解以後,就應該脫離卦辭。比如:“乾卦九五”卦辭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卦辭雖然說的是帝王,但你不能把“乾卦九五”隻想象成帝王,寫卦辭之時,周文王或者是周公隻是借用“帝王”來說明“九五”的卦象。並不是”乾卦九五“隻代表”帝王“。假如你占卦占到瞭“乾卦”,就論明你唬當皇帝嗎?肯定不是這個意思。它代表你在某個你所專長的范疇裡,才能、地位已經很高瞭。
卦象是可以任你馳騁想象的,前些天曾教授在《百傢講壇》講到“大過卦”的時刻,(“大過卦”是上下各一個陰爻,中間是四個陽爻)他把卦象想象成一座橋梁或者一口棺材,成功瞭就過去瞭,不成功就是死,就是“不成功則成仁”之義,這個想象就很好。
企求易經 第1卦的解釋 自強不息 進退有章
1。乾卦乾為天
《乾》(下乾上乾) 第1
剛健中正品物行,自強不息萬事通;
六位時成龍禦天,元亨利貞四德功。
潛龍勿用藏陽氣,見龍在田有文明;
終日偕行精修業,群龍無首吉門庭。
【原文】 乾。元亨、利貞。
【譯文】 乾卦:吉星高照,吉利的貞卜。
乾卦的預兆為天,其義為剛健,其德為元、亨、利、貞。乾天包含充沛剛健之陽氣,運行不已,變化無窮,沿著一年四季而周而復始,主宰整個宇宙,正可展現其創始萬物、處事亨通、和諧有利、固守正道之四項美德。
天之德莫大於四時。元亨利貞,季節四時的卦象即春夏秋冬。方道四方的卦象即東南西北,周易的卦象預示為:震元、離亨、兌利、坎貞。往來循環,不忒不窮。周易的名稱之寓意,就是循環往復循環變化之義。
元亨利貞,則把天時人事,盡括於其中。惟此四字,義蘊宏深,非一解所能盡。
元亨利貞,合起來解釋為《乾》卦之德,分開解釋為八卦之德,所以為六十四卦之根本。在解釋易象時,遇東南方春夏之卦,卦辭則曰元亨。遇西北方秋冬之卦,卦辭則曰利貞。
打比方說:水雷《屯》卦,下震上坎,下震四時的象為春季,故曰元亨;上坎四時的象為冬季,故曰利貞。再如澤火《革》卦,下離上兌,下離四時的象為夏季,故曰元亨;上兌四時的象為秋季,故曰利貞。
孔穎達曰: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積聚諸陽氣而成。有純陽之性,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而各有其利,堅固貞正而得其所終。子夏傳雲,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此言乾卦之四德也。
沈善登曰:說文:乾,上出也,從乙,聲。乙,物之達也;,音乾,日出光也。可見乾為純一光明上出者,即所謂輕清上浮為天者。乙,物之達也,即所謂太初氣始也。乾鑿度雲:有形生於無形,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
李士曰:乾,健也,天的預兆也。以形言則曰天,以道言則曰乾,法天以道不以形也。天者,陽之宗,物莫先焉,物莫大焉,故畫一以象之。一者數之始,畫之奇也。天一而地效之則二。以一合二則三,故二生三。易究天地之原,立三才之道,故三畫以成一卦。由是陰陽變化而生八卦,上下交錯而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於一,道之大原纈諤煲病
李士又曰:元,亨,利,貞,此文王所系之辭,謂之彖辭。爻下所系之辭,謂之爻辭。元於四時為春,亨為夏,利為秋,貞為冬,四時迭運,因此為天,而得不到執一時以為天也。元於五常為仁,亨為禮,利為義,貞為信,智在其中,五常分佈,因此為道,而得不到執一端以為道也。
困龍得水好運交,不由喜氣上眉梢,一切謀望皆如意,向後時運漸漸高。
《乾》卦居六十四卦之首,由六陽爻組成,後人謂之純陽之卦。依《說卦傳》,其取象為“天”,其性質為“至健”。《周易》的編纂者以“龍”擬象“天”的“至健”之性,由“潛龍”到“亢龍”,層層推進,形象地展示瞭陽剛之性(氣)的萌芽、生長、盛大乃至於亢窮的變化過程,具有超強的辯證色彩。如其初爻之“勿用”,上爻之“有悔”,表明做任何事情,“不足”或“太過”都是不合理的,都不可能有好的結果。其下卦之中爻(九二)和上卦之中爻(九五)的“利見大人”,則表明“適中”才可得到最理想的結局。
乾卦卦辭為啥是“元亨利貞”――剛開始就亨通呢?這裡關鍵就是一個“元”字。“元”可以引申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對一個人來講,就是這個人基本的價值觀和終極的一生目標;對一個企業來說,就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共同的價值觀、企業的終極追求。找到瞭本人的“元”,那不如就會順順暢暢,吉星高照。
乾卦六條陽爻預示六個時位、六種狀態、六種做法。用“龍”作比喻,從下往上就是潛龍、見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
易經如何得卦 一個卦有六個爻 每個爻皆有爻辭 那個爻動就看那個爻辭 那個動爻就會應驗你預測推算的事
如乾卦六個爻 如 你問瞭 求財得到乾卦 這卦好嗎 有人回答一句 那麼這樣就看你占到那個爻瞭 就是那個爻動瞭 假如初爻動 那麼初爻就應驗你預測推算的事 假如是二爻動啦 那不如就是二爻應驗你的事 你會起卦嗎 易經蓍草起卦 就是一個成手起卦也得45分鐘 你要通過六爻的三枚銅錢起卦 那用易經爻辭斷卦是不會應驗的 這幾個不是幾句就能講完的 勤學苦練吧 慢慢來吧
易經八卦的易經八卦中六十四卦解釋 易經所延伸出來的六十四卦的詳細解釋 :第一卦 乾為天(乾卦)剛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龍得水好運交,不由喜氣上眉梢,一切謀望皆如意,向後時運漸漸高。這個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疊。象征天,喻龍(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純粹的陽和健,表明興旺強健。乾卦是依據萬物變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貞”為卦辭,示如意吉祥,教育人遵守天道的德行。第二卦 坤為地(坤卦)柔順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崗,餓虎逢之把口張,適口充腸心歡喜,卦若占之大吉昌。這個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疊,陰性。象征地(與乾卦相反),順從天。包容萬物,伸展無窮無盡。坤卦以雌馬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撫養萬物,而又依天順時,性情溫順。它以“先迷後得”證明“坤”順從“乾”,依隨“乾”,才能把握正確方向,遵循正道,獲取吉利。第三卦 水雷屯(屯卦)起始維艱 下下卦 象曰:風刮亂絲不見頭,顛三倒四犯憂愁,慢從款來左順遂,急促反惹不自由。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坎)相疊,震為雷,喻動;坎為雨,喻險。雷雨交加,險象叢生,環境惡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萬物始生,充滿艱難險阻,然而順時應運,必欣欣向榮。第四卦 山水蒙(蒙卦)啟蒙奮發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運不高,愛情婚姻合夥有瑣碎,做事必然受苦勞。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艮)相疊,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險。卦形為山下有險,仍不停止前進,是為蒙昧,故稱蒙卦。但因把握時機,行動切合時宜,於是,具有啟蒙和通達的卦象。第五卦 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機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無光無亮到如今,忽然大風吹土去,自然顯露有重新。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坎)相疊,下卦是乾,剛健之意;上卦是坎,險陷之意。以剛逢險,宜穩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動,觀時待變,所往一定成功。第六卦 天水訟(訟卦)慎爭戒訟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難做,恰是二人爭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誰肯讓誰走一步。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乾)相疊。同需卦相反,互為“綜卦”。乾為剛健,坎為險陷。剛與險,健與險,彼此反對,定生爭訟。爭訟非善事,務必慎重戒懼。第7卦 地水師(師卦)行險而順 中上卦象曰:將帥領旨去出征,騎著烈馬拉硬弓,百步穿楊去得準,箭中金錢喜氣生。這個卦是異卦(下坎上坤)相疊。“師”指軍隊。坎為水、為險;坤為地、為順,喻寓兵於農。兵兇戰危,用兵乃聖人不得已而為之,但它真的可以順利無阻礙地解決矛盾,由於順乎形勢,師出有名,故能化兇為吉。第8卦 水地比(比卦)誠信團結 上上卦象曰:順風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風,不用費力逍遙去,任意而行大亨通。這個卦是異卦(下坤上坎)相疊,坤為地;坎為水。水附大地,地納河海,互相依賴,親密無間。此卦與師卦完全相反,互為綜卦。它闡述的是相親相輔,寬宏無私,精誠團結的道理。第9卦 風天小畜(小畜卦)蓄養待進 下下卦 象曰:苗逢旱天盡焦梢,水想雲濃雨不澆,農人仰面長籲氣,是從款來莫心高。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巽)相疊,乾為天;巽為風。喻天地平安,谷物滋長,故卦名小畜(蓄)。力量有限,須待進展到一定程度,才可大有作為。第一0卦 天澤履(履卦)老老實實 中上卦象曰:鳳凰落在西歧山,去鳴幾聲出聖賢,天降文王開基業,富貴榮華八百年。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乾)相疊,乾為天;兌為澤,以天喻君,以澤喻民,原文:“履(踩)虎尾、不A(咬)人。”於是,結果吉利。君上民下,各得其位。兌柔遇乾剛,所履危。履意為實踐,卦義是老老實實的向前進取之義。第一1卦 地天泰(泰卦)應時而變 中上卦 象曰:學文滿腹入場闈,三元及第得意回,從今解去愁和悶,喜慶平地一聲雷。這個卦是異卦(下乾上。。。。。。>>
易經卦辭
易經卦辭誰寫的? 5分 文王作卦,周公作辭。
單說易經,分三種,俗稱三易:連山易(神農時代,艮卦開頭),歸藏易(皇帝時期,坤卦開頭),和周易(乾卦開頭),但是前兩者失傳瞭,所以大傢說的易經一般指周易
此刻大傢看見的易經《周易》內容上分為兩部分易經和易傳:上部分為本經-周易,易經講的是64卦每一卦的卦辭和爻辭。下部分為易傳,易傳講的是對每一卦或者是對整體易經的解釋和進一步的說明。
大致上,比較明確的作者如下:
八卦:(2的3次方)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圖片是伏羲做的
六十四卦:(2的6次方)圖是周文王畫的。史書說:文王拘而演周易。
卦辭:作者或許應該是文王或者周公中的一個,考慮到周公這位文化集大成者,周公的可能性極大。文王或許應該是畫卦,周公做辭。所以周公也是四聖之一。
爻辭:作者或許應該是一個團體,是周朝的占卜者們集體創作,並且不是同一個時代編寫的。很有可能周公起到瞭巨大的功效。
典型的證據如下:《周易》六十四卦中第3十六卦。《明夷》,其爻辭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既然談到瞭箕子,那麼很有或許是周滅商以後,這一時刻,文王早就去世瞭。
丁外一個卦
《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康侯:指周武王之弟康叔封。
因 此,可見這段話的成熟時間肯定晚於周文王。
但是箕子和康侯都是在武王時代的人物,所以爻辭出自周公之手也未必沒有可能。
爻辭和卦辭有著哪些個不同? 卦辭和爻辭
周易原文裡,對六十四卦皆有解釋,它的內容由兩部份組成,一叫「卦辭」,是專論卦之義。
例如「火水未濟」卦的卦辭就是「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汔,意思是幾乎。濡是沾濕之義。整句意思:未濟其實就是未完成,假如能行之有方,最終皆能成功。辭中以小狐貍做比喻,小狐貍過河,固然英勇,但是缺乏經驗,故而沾濕瞭尾巴,還未能到達彼岸。可是當小狐貍有瞭周詳的計劃與經驗,就會成功。大傢可以到《周易原文與註解解讀》查閱你所占得卦象的卦辭。
另一部份叫「爻辭」,爻辭其實也就是說是由孔子進行註解解讀的「易傳」,是孔子對六十四卦裡,每一卦中每一個爻的專論與解釋。當我們求得變卦後,不妨參考該爻辭來輔助剖析卦象。
例如「火水未濟」卦,求得第6爻為「變爻」,一方面不妨參考由「火水未濟」變為「雷水解」的卦辭,同時亦不妨參考「火水未濟」卦中第6爻的爻辭,這個爻辭是這樣寫的「貞吉。無悔。君子之光。有孚。吉。」意思是:占卜是吉利的,沒有讓人後悔的事物,因為有誠信,一如君子的作風,結果是吉利的。大傢可以到《周易原文與解釋》查閱你所占得卦象的爻辭。
易經的卦辭哪有啊。? 一、《易經》重點分為兩部分,。第1是《經》,就是《周易》的本經,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三百八十六爻的爻辭,(例:乾卦初九:潛龍勿用)就是《周易》本經的卦辭。第2是《傳》,就是所說的《十冀》。包括《大象傳》、《小象傳》、《系辭傳上、下》、《乾、坤文言傳》《彖上、下》、《說卦傳》、《雜卦傳》、《序卦傳》。一般咱們此刻在書店裡買的易經,都是《經》、《傳》一體的。 二、《十冀》相傳是孔子和他弟子共同完成的,亦有人說完全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對《易經》的理解而所寫的,意思就點兒像《論語》。目前隻能知道《十冀》和孔子是有關系的,但究竟是不是他所著還有待研究。 三、文王作卦,周公作辭這個也屬於一種目前比較公眾承認的說法。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周公等一批人參加瞭對卦象的作辭,非常可能是以周公為首。在古時候,特別是像周朝的奴隸制王朝,《易經》不是誰皆可以看的,隻有士大夫才能看的書。《易經》隻所以到今天還能有生命力,就是由於它有解釋的空間,能夠讓你有無限的想像。
易經裡面有卦辭不就行瞭嗎? 爻辭來幹嘛? 他奶奶的,我剛才給你回答瞭好長一篇!!!剛要發出去就出問題瞭,好鬱悶啊!!!我再給你回答一次吧!!!我看好你哦……
你的問題許多,也是一些很要緊的問題!!!俺就試著解答一下你的題目的問題吧!!!卦辭說的是一個大背景,爻辭說的是這個背景裡的內容。就像手與五指的關系一樣。打比方說說豫卦,上震下坤,大象裡面就是上震下順,大象是孔子老人傢開示的修身,齊傢,平天下的法門。與你經常提到的“預測推算”關系不大。常際上我們在理解卦的時刻,頭腦裡要有本人的象,這幾個象都是從大象發揮而來的,在這兒,俺們是可以上震卦象足,象動,下坤卦象靜止,象迷茫。由此就有瞭這樣的一個故事
“一個貧窮的村子,突然發現瞭煤礦,於是一部分腦袋靈活,膽子夠大的人,通過各式關系和努力,對煤礦進行瞭體制外或鐵飯碗的開采,於是這一些人就富瞭,而另一些人依然貧窮,世道變瞭!!!世道一變,在這個村子裡產生瞭一些新的關系網,打比方說說初爻“鳴豫,兇”,說的是某個窮人的親戚是富人,這個窮人區找富人親戚幫忙,可這個富人根本就不搭理他。因此就是兇!二爻“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說的是村長要保持默然不語的態度,富人就會知趣地給村長送禮,村長獲得瞭東西,由此就是吉,三爻說的是那些混在富人堆裡的窮人,或叫跟屁蟲,或叫小人……”所以卦辭是背景,爻辭是內容!!!清楚明白否?
用文言文來說“卦者,爻之所積,爻者,變之所適”,卦辭是一個空洞的概念,是沒有時間的,它隻不過是一個道理存在在那裡!!!六爻所變,無非在六位。
求《周易》乾坤兩卦的卦辭 乾卦
第1卦 乾 乾為天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什麼是也?
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什麼是也?
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什麼是也?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乎。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也,可與幾也。知終終也,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而無咎矣。”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什麼是也?
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什麼是也?
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平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什麼是也?
子曰:“貴而無位,高爾無民,賢人在下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禦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起明,與四時合起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下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惟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為聖人乎?
----------------------------------------------------------------------------------------------------------------------
。。。。。。>>
易經如何得卦 一個卦有六個爻 每個爻皆有爻辭 那個爻動就看那個爻辭 那個動爻就會應驗你預測推算的事
如乾卦六個爻 如 你問瞭 求財得到乾卦 這卦好嗎 有人回答一句 那麼這樣就看你占到那個爻瞭 就是那個爻動瞭 假如初爻動 那麼初爻就應驗你預測推算的事 假如是二爻動啦 那不如就是二爻應驗你的事 你會起卦嗎 易經蓍草起卦 就是一個成手起卦也得45分鐘 你要通過六爻的三枚銅錢起卦 那用易經爻辭斷卦是不會應驗的 這幾個不是幾句就能講完的 勤學苦練吧 慢慢來吧
怎麼理解易經的卦辭 卦象???、 卦辭是用以說明卦象的,它是為瞭讓人理解卦象的,是不得以寫出的文字,不要太執迷於卦辭。當你把卦辭理解以後,就應該脫離卦辭。比如:“乾卦九五”卦辭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卦辭雖然說的是帝王,但你不能把“乾卦九五”隻想象成帝王,寫卦辭之時,周文王或者是周公隻是借用“帝王”來說明“九五”的卦象。並不是”乾卦九五“隻代表”帝王“。假如你占卦占到瞭“乾卦”,就論明你唬當皇帝嗎?肯定不是這個意思。它代表你在某個你所專長的范疇裡,才能、地位已經很高瞭。
卦象是可以任你馳騁想象的,前些天曾教授在《百傢講壇》講到“大過卦”的時刻,(“大過卦”是上下各一個陰爻,中間是四個陽爻)他把卦象想象成一座橋梁或者一口棺材,成功瞭就過去瞭,不成功就是死,就是“不成功則成仁”之義,這個想象就很好。
《易經》卦辭中,變一卦是看本卦的卦辭的嗎?還是隻看變卦的卦辭呢? 所求事情那個時候的情形看本卦,事情今後的發展、變化看變卦。變卦其實就是讓你訂道該以那個卦爻辭為準,也是告知你事情進展到哪一步瞭。初爻變,事情剛一開始,二爻變,事情進展到第2階段瞭,以此類推;到六爻的時刻,事情已經開始往相反的方向發展瞭,整個卦陰爻變陽爻,陽爻變陰爻。
周易卦辭是怎麼寫出來的 易經記錄瞭人類從原始到夏王朝大禹治水成功後傢天下的故事,是史官們的傑作。
孔子誤導瞭[易經]
傳說周文王h裡作易,事實上是周文王把在h裡得到的[易經],一部符號與文字記錄載入的史書,用進化瞭的文字進行整理。能夠想象,甲骨已經散亂無序。每一個甲骨的保存,完全有賴於前人對卜筮的註重和重視。不夠完整的言辭,他用那個時候的程度給予補充,顯現瞭最原始人類用車的失誤(大有卦九二)。
身為人師的孔子,並未有過勞動人民的活法經歷。他把弟子們給他找來的[易經]翻到牛皮索都斷瞭幾次,還是不得其解。象那不可一世的武師被小孩打敗一樣,寢食不安。他的弟子們得其師承的虛榮,大言不慚:[易經]多麼神妙(神妙不假)。我們最有知識的老師愛不釋手,寢食不思,就不知是否到瞭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
確實,諸子百傢在那個時候註易的隻有孔子。是諸子有自知之明,還是沒有孔門弟子的本事,沒有見過[易經]。孔子騎虎難下,給[易經]註瞭彖、象。後人懷疑彖、象不是孔子所作。我想也是,假如彖、象是孔子所作,孔子實在是江郎才盡,己經到瞭語無倫次、含糊其辭、胡言亂語的地步。假如彖、象是他的弟子所作,是弟子們想給老師一個非常大的自尊,把[易經]據為己有,作為儒傢的經典;或者是扯虎皮作大旗,以達到嚇唬別人的意圖。也就是說,是彖、象給[易經]蒙上瞭神秘的面紗,把[易經]和[易經]研究引上瞭歧途。
簡 介
人類研究歷史,目的是從歷史中吸取有利的經驗和教訓。局限於沒有文字記錄載入,人們對5000年前的歷史隻憑片言隻語的傳說與神話故事來作旁證。人類真的沒有紀錄下5000年前的歷史嗎?不!!!《易經》記錄載入瞭人類最古老的發展史。
周文王用進化瞭的文字整理《易經》,局限於龜甲已經散亂無序。孔子把本人的思想註入《易經》,局限瞭《易經》的研究范圍,把《易經》研究引上歧途。歷代學者追隨在孔子的背後亂摸 *** 1,為瞭幾束肉而大言不慚。把《易經》神化為天書、眾經之首的並 且,把《易經》研究引入牛角尖,束之高閣,讓人望而生畏,再無揚眉吐氣的一天。
《易經》以史書的形式紀錄瞭歷史,以歷史告知人們過去,以發展規律、經驗和教訓向我們展示未來。這便是讀明白《易經》可以知曉過去未來的真諦。
《易經》以人類發展為背景,以趨吉避兇為宗旨,指點人類在生產勞動中註意和提防安全,避開事故.讓決策者牢記長遠利益,不要為瞭短期利益而破壞生態,鑄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毀滅人類。
《易經》以不足五千字的篇幅,借助六十二爻緊密結構闡述數百萬年的歷史,不愧為眾經之首,精辟到瞭極限。
鑒於孔子的彖、象誤導瞭《易經》,也就不必再用繼承彖、象學說的典籍對《易經》進行參考,隻能是以易論易。這便是繼孔子二千五百年後產生的[李氏易經]。為瞭很容易懂,還《易經》原始樸實的風韻,[李氏易經]的簡註不引入任何經典作為旁證。本來,師卦的田有禽利,引入孫子兵法的鳥起者伏也,晉卦再引入一首詩經中的碩鼠……就顯得博古通今,學富五車。那麼,這樣一來,讀者又要多翻幾套經典。再者,是應該用前書引證後書還是應該用後書引證前書,因為本人見微識淺,有未到之處,敬請讀者見諒。
上文摘自[李氏易經]。
易經的卦辭中:元、亨、利、貞。分別如何解釋 跟你講通俗點吧!!!仔細揣摩哦!!!
元:在地球上隨便找一個人,我與她毫無關系,要說我和她的關系,唯一一點就是我們都是人,有認同感。
亨:我和她見面瞭,哪怕是在察肩而過,可以肯定這個人與我住的地方不是很遠,我和她建立起可以通達的可能,畢竟她離我很近,說不定有一天我們會相識的。假如這個人在地球的那一面,就不存在認識的可能瞭。
利:我和她經常碰面,彼此皆有點印象瞭,俺準備要追求她,我是男的,她是女的,合乎道義。要是個男的,我當然不會有追求的想法,假如她對俺很認同,那是由於前面有元(我不是怪物)有亨(我們經常見面),那麼俺就比較容易成功,如沒有元亨,隻是道義上的存在可能,恐怕就不會成功。不過俺還是可以追求她。
貞:我終於成功瞭,俺要好好呵護這段感情,把它攻固起來。俺不可以亂來,不能三心二意,於是我們倆白頭到老,舉案齊眉,死後魂歸太虛,復歸一元。
元貞利亨 啥意思
《易經》乾卦的卦詞,原文“乾。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四個字本是分開解釋的,分別講作“大”“通”“順利”“正”,此刻被很多人連作一詞,是指人的運氣很好,交瞭好運。這四個詞其實也就是說蘊含重要的思想內涵,據李鼎祚《周易集解》雲:“言乾稟純陽之性,故能首出庶物。。。。。。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此處的四德就是指“元亨利貞”。
六十四卦第1卦:乾卦:元亨利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依據<卜辭>,解釋如下:
元:開始。元字一般用於開始,譬如“元始天尊”,每個地方最早寺廟都叫“開元寺”
亨:亨通。
利:利益。
貞:貞潔。
易經中的利貞和元亨
「元亨利貞」四字是《周易》卦辭記事之總符號。各卦出現「元亨利貞」四
字的情況不一:有「元亨利貞」四字俱全者;有「元亨利」,「元利貞」,「亨利貞」三字者;有「元亨」,「元貞」,「亨利」,「亨貞」,「利貞」二字者:有「亨」,「利」,「貞」一字者,也有無「元亨利貞」4、《易。幹》之〈文言〉,〈彖〉對「元亨利貞」的解釋有不同的分法,如(文言)將「元亨利貞」作四,二,一的分法5,〈彖〉是將「元亨利貞」分為三6、向來學者對「元亨利貞」之闡述說法不一,但所論無非是宇宙自然金科玉律或人倫道德金科玉律。因為伊川先生是宋代易學義理派的表征,是以本文試著從幹,坤,屯,隨,臨,無妄,革七卦有「元亨利貞」四字,經由《易程傳》的解釋,來探究程頤易學思想之特質。
「幹,坤,屯,臨,隨,無妄,革」七卦卦辭之「元亨利貞」,在程頤很審慎闡述之下,可合並其意義有三:幹之「元亨利貞」是天道,君道,陽,有剛健之德,四者是相輔相成,不可缺一22,是創生萬物的原動力,有「始,長,遂,成」的意思。坤之「元亨利貞」是地道,臣道,陰,是柔順之德,有生成化育之功,與幹同為天地之道,陰陽之本,但幹為主,坤是從。「屯,臨,隨,無妄,革」五卦之「元亨利貞」,是作二分法,即「大亨」與「利於貞正」,與乾坤兩卦「元亨利貞」意義不全相同。五卦「元亨利貞」四德,雖有異於乾坤,但各有其特質,如屯卦有「始生」之德,無妄卦有「至誠」之德,隨卦有「從」之德,革卦有「變」之德,臨有「大」之德,此諸德在各卦中,若得以貞正,則必能大亨。
關鍵詞:程頤,易經,卦辭,元亨利貞
前言
《易程傳》是伊川先生以畢生五,六十年的心力所完成之精典傑作1、從易學發展史來看,《易程傳》是伊川先生承繼王弼易學方法論,使義理派的易學研究2,能邁向嶄新的裡程碑3;從宋明理學來講,《易程傳》以闡述《周易》的義理,來揭示伊川先生對自然,,人生,道德等哲學的看法,是以《易程傳》是探索伊川先生思想理路的一部重要著作。
「元亨利貞」四字是《周易》卦辭記事之總符號。各卦出現「元亨利貞」四
字的情況不一:有「元亨利貞」四字俱全者;有「元亨利」,「元利貞」,「亨利貞」三字者;有「元亨」,「元貞」,「亨利」,「亨貞」,「利貞」二字者:有「亨」,「利」,「貞」一字者,也有無「元亨利貞」4、《易。幹》之〈文言〉,〈彖〉對「元亨利貞」的解釋有不同的分法,如(文言)將「元亨利貞」作四,二,一的分法5,〈彖〉是將「元亨利貞」分為三6、向來學者對「元亨利貞」之闡述說法不一,但所論無非是宇宙自然金科玉律或人倫道德金科玉律。因為伊川先生是宋代易學義理派的表征,是以本文試著從幹,坤,屯,隨,臨,無妄,革七卦有「元亨利貞」四字,經由《易程傳》的解釋,來探究程頤易學思想之特質。
程頤對「元亨利貞」四德闡述
《易程傳。序》:「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其為書也,廣大悉備,將以順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盡事物之情,而示開物成務之道也」,此乃程頤對《周易》之價值,予以極高之肯定,他覺得《易》理是隨時變易,非一成不變,須依時境變遷,乃能掌握《易》理,同時他也認為《易》理無所不包,即萬物萬事之理都在其中,由此可知道天理幽明之故,事物之情,與開物成務之道。《易》學中的理象,程頤認為是合一,《易程傳。序》:「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此說明以理為體,以象為用,以至著顯形的象,去探尋至微無形的理,則無所不得7,這種「因象明理」,「以理解易」的方式方法,與僅談象數不談義理的象數派是不全相同,與王弼「得意而忘象」有所區別8、
「元亨利貞」四字是《周易》卦象辭之綱領,凡《周易》言義理無不由此四字推衍闡發。因為幹,坤,屯,隨,臨,無妄,革七卦之卦辭有連用「元亨利貞」四字,雖其中有添加一部分言辭來解釋其卦義,但仍有每一卦特殊的意義。《易程傳》對這七卦,不論是從取義或取象的層面來說,各有不同的論述,由此可看出程頤對「元亨利貞」有不同的見解。在此約略可歸納為六項。
幹體剛健
幹 (幹下幹上)「元亨利貞」,卦辭僅四字,〈文言〉first of all為「元亨利貞」作詮釋9:「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幹:元亨利貞。」10,此乃以倫理道德來解析「元亨利貞」,是依人道來講的。
《周易。幹。彖》:「大哉幹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幹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此以天道有「元亨利貞」四德能生成萬物,使萬物各正性命。
《子夏易傳》:「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幹稟純陽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開通諧和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幹而行四德,故曰幹:元亨利貞矣。」11,此除為「元亨利貞」作個別解釋外,仍以幹具有「元亨利貞」四德,能創生萬物,而君子欲效法「幹」體而讓人事能開通諧和貞固。
程頤在前賢分析「元亨利貞」的成就之上,又作更明確的闡述,其對〈幹〉「元亨利貞」的意義,概括可分為三點:幹體剛健-《易程傳。幹》:「幹,天也,天者天之形體,幹者天之性情。幹,健也,健而無息之謂幹。」12,幹是天的預兆,天日夜運轉不息,終年不渝,常保有其剛健之性,是以程頤以「天行健」之「健」來釋「幹」意。幹是天道-《易程傳。幹》:「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是也。分來講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以巧妙使用謂之神,以性情謂之幹。幹者萬物之始,故為天,為陽,為父,為君」。幹卦純陽,展現剛健之道,以天而論,其運轉必定會有遵循的規則,即「天道」,天都不能違背其道,何況是萬物 而天下之理皆是由此而出13,是以它是宇宙自然的主宰,是萬物生成之始,它的屬性是陽剛,有如一傢之父,一國之君,同時它的功用有如鬼神變化無窮。「元亨利貞」是幹道生成萬物的步驟-《易程傳。幹》:「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幹體既為剛健之德,而剛健之德又何以顯現其作用與功能 前賢就以「元亨利貞」來解釋之,但「元亨利貞」四字抽象非具體,古代人們有不同的觀點,但程頤將它看作萬物生成的步驟。first of all幹有始生萬物之德,萬物經由「雲行雨施」就能長養順遂,最後成實14、這種成長的步驟,看來到此就終結,其實也就是說它仍為循環不已,生生不息。這亦即幹體「元亨利貞」的特性,其它卦雖有「元亨利貞」四字,但無其作用與力量,此乃程頤特別認為「唯乾坤有此四德,在他卦則隨事而變焉。」
綜歸上述程頤對「幹」認定,是取象於天的性質,它是剛健,而不是取象於天的形體,而以「元亨利貞」來說明天道對萬物成的狀況,但有人以春夏秋冬的交迭來說明「元亨利貞」,亦有將「元亨利貞」運用在人事上,說成為仁義禮智四德15,這種說解是程頤未有強調的。
坤體柔順
坤 (坤下坤上)「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卦辭有廿九字,較幹卦「元亨利貞」多廿五字,其實也就是說「牝馬」,「君子」,「得朋」,「喪朋」均就人物來說明坤道,此較之幹卦的義理更為清晰。程頤對坤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各分為三點:坤德柔順-《易程傳。坤》:「坤,幹之對也,四德同,而貞體則異。幹以剛固為貞,坤則以柔順為貞。牝馬柔順而健行,故取其象日牝馬之貞。16、乾坤同有「元亨利貞」四德,但貞體各異,幹以剛固為貞,坤以柔順為貞,坤為地之德性,其內容為柔順,承天而行,以柔順來應幹,牝馬有柔順健行之德,故取其象以明坤卦柔順之性。坤是臣道-《易程傳。坤》:「君子所行柔順而利且貞,合坤德也。-----臣道亦然,君令臣行,勞於事者臣之職也。」,此乃以君臣人事論坤道。坤具備「元亨利貞」四德,但須有牝馬之貞,這樣所往才能有利;坤是從命,有完成幹命的責任,因此它是任重道遠;牝馬的德性其實就是良臣的品格,能完成君主的重大使命,又能謹守臣道,不叛其君。在強化尊卑等級的觀念中,程頤對君臣之責有嚴密的劃分,尤其強調人臣之道要做到謙恭自牧,竭其忠誠,致力才能,有功有善歸之於君,有困艱則臣要挺身戮力,不得明哲保身。以陰從陽論坤義-《易程傳》:「陰,從陽者也,待唱而和,陰而先陽,則為迷錯,居後乃得其常也。主利,利萬物則主於坤,生成皆地之功也。-----西南陰方,東北陽方,陰必從陽,離喪其朋類,乃能成化育之功而有安貞之吉,得其常則安,安於常則貞,是以吉也。」,程頤認為幹是陽是主,坤是陰是從,陰順陽而居後是正道,若陰先陽在前則會有所迷悟,是以能以先陽後陰為常道,則必得其貞吉。程頤還以「氣」來解釋陰陽造化之功,幹為陽氣,坤為陰氣,陰陽本屬不同方位,若陰從陽,雖離喪其朋類,但卻有生化萬物之功,此說與孔穎達將陰陽以人事來論,是有所區別17、
屯難盈滿
屯 (震下坎上)「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卦辭有十二字,較幹卦「元亨利貞」僅多八字。「勿用有攸往,利建侯」,這是以人事來講,當在險難時,不得貿然前往,必須認清時勢,能立君以建立有效的統治秩序,如此才能亨通。此較之於幹卦,其義理更為清澈。程頤對屯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為三點:屯有萬物始生之道-《易程傳。屯》:「屯,〈序卦〉曰:『有天地,緊接著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萬物始生,鬱結未通,故為盈塞於天地之間,至通暢茂盛,則塞意亡矣。天地生萬物,屯,物之始生,故繼乾坤之後。」,此以〈序卦〉來說解「屯」義有萬物始生之道18、屯是乾坤二卦始交而產生的第1卦,正象萬物始生,充塞於天地之間,在古代人們看來,天地開始產生萬物,萬物是處於一片混沌之中,阻塞鬱結,未有亨通,這時候的狀態就是「屯」。屯有屯難之意-《易程傳。屯》:「以二象言之,雲雷之興,陰陽始交也。以二體言之,震始交於下,坎始交於中,陰陽相交,乃成雲雷。陰陽始交,雲雷相應而未成澤,故為屯;若已成澤,則為解也。又動於險中,亦屯的意思。陰陽不交則為否,始交而未暢則為屯,在時則天下屯難,未亨泰之時也」,此以卦象來說解「屯」義。屯卦之下卦為震,震義為動,上卦為坎,坎義為險,動而遇險,動在險中,是以屯有屯難之意,屯難以人事來講,是事業開始的難,不是長期累積的難,隻要能固守貞正,能建立統治的秩序,則必能化難為易。屯有大亨之道-《易程傳。屯》:「屯有大亨之道,而處之利在貞固,非貞固何以濟屯 」,屯之四德不同於幹之四德,幹之「元亨利貞」是天之道,自然規律,它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利。而屯之四德是就社會人事的規律來講,是將「元亨利貞」分為二義,即「大亨」與「宜貞固守正」,屯雖有大亨之道,但必須堅守貞正,如此才能達到順利通暢的境界。19、
四,隨時變革
隨 (震下兌上)「元亨利貞,無咎」,卦辭僅六字,較幹卦「元亨利貞」僅多二字。「無咎」是說明隨能得其正道,就能無悔咎,此從人事來講。程頤對隨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為二點:隨有跟從之意-《易程傳。隨》:「隨,〈序卦〉:『豫必定會有隨,故受之以隨』,夫悅豫之道,物所隨也,隨所以次豫也」,此以〈序卦〉來說解「隨」義;又曰:「為卦,兌上震下,兌為說,震為動,說而動,動而說,皆隨的意思,---又震為雷,兌為澤,雷震於澤中,澤隨而動,隨的預兆也」,此以卦象來說解「隨」義;又曰:「幹之上九來居坤之下,坤之初六往居幹之上,陽來下於陰也,以陽下陰,陰必說隨,為隨的意思」,此以卦變說解「隨」義20。程頤以為「隨」之寓意,有物從己和己從物兩方面,凡是人君之從善,臣下之奉命,學者之徙義,臨事並且從長,都是「隨」義。隨道要以貞正為本-《易程傳。隨》:「隨之道,可以致大亨也…隨得其道那麼可以致大亨也…隨之道,利在於貞正,隨得其正,緊接著能大亨而無咎。失其正則有咎,豈能亨乎 」,此將隨卦「元亨利貞」分為「元亨」和「利貞」來解說,不論是以己隨物或以物隨己,必須以貞正為前提,緊接著才能大亨無咎。程頤認為要大亨無咎,雖然要以貞正為本,但不能忽視「時」。21、為隨而不大通,是逆於時;相隨而不為利正,則有災禍,所以能得時,則必會大通利貞,無殃禍發生。
革 (離下兌上)「已日乃孚,元亨利貞」,卦辭有八字,較幹卦「元亨利貞」多四字。變革之事,難以一時見效,使民遽信,須隔多時,等到功績已顯,則此時人心乃能信從,此乃「已日乃孚」之意,亦是就人事而論。程頣對革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為兩點:革有變革之意-《易程傳。革》:「革,〈序卦〉:『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井之為物,存之則穢敗,易之則清潔,不可不革者也,故井之後,受之以革也。」,此以〈序卦〉來說解「革」義;又曰:「為卦,兌上離下,澤中有火也。革,變革也。水火,相息之物,水滅火,火涸水,相變革者也。火之性上,水之性下,若相違行,則睽而已。乃火在下,水在上,相就而相克,相滅息者也,因此為革也。」,此以卦象來說解「革」義。普通人可與習常樂成,難與適變慮始,但事物發展絕不會一成不變,必會有盛衰興亡,若不實時變革,則弊端無窮,是以革卦之意,首重在隨時變易。革道要以貞正為本-《易程傳。革》:「弊壞而後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故革之而可以大亨;革之而利於正,道則可久而得去故的意思,無變動之悔,乃悔亡也。革而無甚益,猶有可悔也,況反害乎 」,程頤將變革看成是事物獲得新生和發展的必要,若變革得當,則無悔咎,若變革不得其道,則反致弊害,是以變革是重大之事,務必要有其人,有其才,有其時,有其位,審慮慎動,而後才可無悔,而「人,才,時,位」都要貞正,若有偏差則貽害無窮。
天下之理未有不動而能恒者,動則終而復始,恒則不窮,是以隨時變易,乃為常道。程頤論《周易》極其註重和重視時之變易,故此將隨革兩卦相提並論,以顯現兩卦的密切性。
五,監臨民事
臨 (兌下坤上)「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卦辭十字,較幹卦「元亨利貞」多六字。漢代象數易學以代表八月的觀卦 ( )與臨卦是互反相綜,依據陰陽相互消息而形成勝負的道理,所以便是「八月有兇」。程頤對臨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兩點:臨有大臨的意思-《易程傳。臨》:「臨,〈序卦〉:『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臨者大也』,『蠱者事也』,有事則可大矣,故受之以臨也。韓康伯雲:『可大之業,由事而生』」,此以〈序卦〉來說解「臨」義;又曰:「二陽方長而盛大,故為臨也;為卦,澤上有地,岸也,與水相際,臨近乎水,故為臨。天下之物,密近相臨者,莫若地與水,故地上有水則為比( ),澤上有地則為臨也。」,此以卦象來說解「臨」義;又曰:「臨者,臨民,臨事,凡所臨皆是。在卦,取自上臨下,臨民的意思。」,此從民事上來說解「臨」義。臨道要以貞正為戒-《易程傳。臨》:「臨之道,如卦之才,則大亨而正也。二陽方長於下,陽道向盛之時,聖人豫為之戒曰:『陽雖方長,至於八月,則其道矣,是有兇也』,大率聖人為戒,必於方盛之時。方盛而慮衰,那麼可以防其滿極而圖其永遠。若既衰而後戒,亦無及矣。自古天下安治,未有久而不亂者,蓋不能戒於盛也。方其盛而不知戒,故狃安富而驕侈生,樂舒肆則綱紀壞,忘禍亂則釁孽萌,是以浸淫不知亂之至也。」,程頤將「元亨利貞」分為「元亨」與「利貞」,且以人事的盛衰來說明聖人有先知灼見,能防後患於未然,也僅有富安驕奢,樂不思蜀者,才有禍亂降臨。程頤有「聖人為戒必於方盛之時」之感言,蓋有鑒於北宋中葉的亂象。是以國君監臨天下,不可剛愎自用,要能推心置腹擇取天下之善言,任用肝膽相照之賢者,一切的朝政能達到亨通貞正,這樣才能有安和樂利的盛世。
六,至誠無妄
無妄 (震下幹上)「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卦辭有十四字,較幹卦「元亨利貞」多十字。「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意是若因任人的私意而動,而不因順自然而動,就是不正,有災害,這是不利所往,此就人事而論。程頤對無妄卦「元亨利貞」的意義,大略可分為三點:無妄是天理的根本-《易程傳。無妄》:「無妄,〈序卦〉:『復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復者反於道也,既復於道,則合正理而無妄,故復之後受之以無妄也。」,此以〈序卦〉來說解「無妄」義;又曰:「為卦,幹上震下。震,動也,動以天為無妄,動以人欲則妄矣。無妄的意思大矣哉」,此以卦象來說解「無妄」義。幹是天道,有「元亨利德」四德,震是動,應天而動,不因人而動,其實就是順應自然而動,不因任人為而動,因為順應自然而動,就可無往不利。程頤在人性論提出天理與人欲,認為順天理而動則無妄,反之,動以人欲則妄,是以在人性道德修養,要以天理為本,人欲為末,要損人欲以復天理。無妄是至誠-《易程傳。無妄》:「無妄者至誠也。至誠者,天之道也,天之化育萬物,生生不窮,各正其性命,乃無妄也,人能合無妄之道,則所謂與天地合其德也。」,此語與〈中庸〉:「誠者,天之道;誠之者,人之道」相契合,此欲人能法天之真誠,以達到人事之無妄,即所謂「天人合一」。程頤明確把「無妄」解釋為「理之正」,「天之道」,以天理的至誠無妄來說明天理的自然無為及沒有人為邪心的性質,這是程頤以義理解《易》的具體展現。無妄有大亨之理-《易程傳 無妄》:「無妄有大亨之理,君子行無妄之理,那麼可以致大亨矣。…法無妄之道,利在貞正,失貞正則妄也。」,此就人事來講,程頤將「元亨利貞」分為「元亨」與「利貞」。天道是無妄,君子能行無妄之道則可得其貞正大亨。茍有邪心,不合正理,則為虛妄,將有災禍臨身。
結論
「幹,坤,屯,臨,隨,無妄,革」七卦卦辭之「元亨利貞」,在程頤很審慎闡述之下,可合並其意義有三:幹之「元亨利貞」是天道,君道,陽,有剛健之德,四者是相輔相成,不可缺一22,是創生萬物的原動力,有「始,長,遂,成」的意思。坤之「元亨利貞」是地道,臣道,陰,是柔順之德,有生成化育之功,與幹同為天地之道,陰陽之本,但幹為主,坤是從。「屯,臨,隨,無妄,革」五卦之「元亨利貞」,是作二分法,即「大亨」與「利於貞正」,與乾坤兩卦「元亨利貞」意義不全相同。五卦「元亨利貞」四德,雖有異於乾坤,但各有其特質,如屯卦有「始生」之德,無妄卦有「至誠」之德,隨卦有「從」之德,革卦有「變」之德,臨有「大」之德,此諸德在各卦中,若得以貞正,則必能大亨。
「元亨利貞」四德,除瞭有上述不同的意義之外,程頤還以為「元」可包「亨利貞」,猶如「仁」可包「仁義禮智」23,由於程頤以為「元有君長之道」,「元者物之先也」,「元者善之長」,是以可概括「亨利貞」,此說法對宋朱熹,呂祖謙及近人熊十力作用與影響很大二十四,因此而知,程頤極其看重「元亨利貞」之「元」德。
請懂六爻大師解卦,非常感謝!
子孫安靜,卦無胎爻——沒有懷胎。
初爻兄弟動克世,三爻爸媽臨白虎克子孫——2007年或今年十月曾流產。
如今的時間段你不太適宜懷胎,應該等到明年立夏後。
易經卦爻辭(原文): ◆地澤臨: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 彖曰:臨,剛浸。。。
【本經】臨 元亨利貞,至於八月有兇。
【譯】本經 君王從上面到下面來,本來能促進民眾生活通達順利,能使他們的農耕活動意志更堅定,居然違背此初衷沉迷在宮廷歌聲之中不吉利。
註釋:“臨”從上面到下面來。《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嘗過樊將軍噲,噲拜迎送,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
“元”民眾,百姓。《戰國策》:“制海內,子元元。”《史記·文帝本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亨”通達順利。《後漢書·班固傳》:“性類循理,品物咸亨。”
“利”利是會意字,由禾與刀兩部分組成,刀是類似耒(léi)的農具,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刀旁有數點預示犁出地土塊,所以利是犁的初文,預示犁地,耕地。
“貞”堅定不移。多指意志或操守。《賈子道術》:“言行抱一謂之貞。”諸葛亮《出師表》:“貞良死節之臣。”
“至”預示意想不到。猶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飛。”
“於”助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詩經·秦風·無衣》:“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八”本義:相背分開。(相背:相違;相反。)《說文》:“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月”古同“肉”。 桓譚《新論·琴道》:“宮中相殘,骨月為泥。”(“肉”指從口中發出的歌聲,對樂器之聲來講。《禮記·樂記》:“廉肉節奏。”)
“有”詞綴。附著在動詞、名詞、形容詞前,等同於詞綴,無實際意義。《荀子·議兵》:“舜伐有苗……湯代有夏。”
“兇”不吉利。《荀子·天論》:“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