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道輪回圖神罰佛陀佛教生死(十二因緣生死輪回圖)
一:十二輪回圖是哪些懲罰呢?
這幅使人眼花繚亂的六道輪回圖,
亦稱因果報應圖或是生死輪回圖。
圖裡隱藏著鮮為人知、極其深刻的佛法教義。
假如我們能看懂,
並能依此修持,
即可得以解脫輪回,
瞭生脫死,到達彼岸。
二:怎樣理解十二道輪回?
或許應該是六道輪回,傳說中,六道輪回是眾生輪回之道途。六道可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三善道為天、人、阿修羅; 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但阿修羅雖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用其苦道,尚甚於人,所以有時被列入三惡道中,合稱為四惡道。佛教相信,每個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
三:求藏傳佛教的六道輪回圖詳細解讀
六道輪回圖:圓環形的圖案預示永久繼續之生死。整個輪回圖被巨大而兇猛的魔王閻羅法王四掌支撐著,象征把整個世界都控制在掌中的無明。大輪分為三至四層:輪心畫鳩(或雞)、蛇、豬,分別代表瞭貪欲、嗔惡、愚癡三毒,象征眾生輪回之苦的源泉;比圓心略大一圈的畫面畫著直立和帶索倒懸的人,分別意味著善趣和惡趣;其外一圈內輪分為六格,即上述之六道或六界;最外圈又分割為十二個代表十二月轉生因果的圖案,稱十二緣起支,意味著佛教十二因緣說中的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死。此圖通俗地說教瞭佛教輪回思想,以勸戒和引導更加的多的人從善、修法、積德。
四:輪回圖上佛祖用手指的四句話是什麼
六道輪回圖是釋迦牟尼佛所教育的輪回理論的昭示圖。圖右上方佛手指日月開示滅苦及脫出輪回苦海的方式方法。
沒有你提問說的四句話。
五:六道輪回圖中佛所指文字是什麼?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六:六道輪回圖的源頭
衲由今晚開始一連數天,應求為各位講述有關西藏佛寺中常常見到的生死之輪繪畫的種種。為瞭能得到最大的聞法利益,聽者應在聽法前思維:“為瞭利益一切眾生,我必須成佛;為瞭成佛,我必須學習成佛之道;故此,我此刻要好好地聽受佛法!!!”
生死之輪,藏文中稱為“輪回之輪”(Sipay korlo,梵語Bhava-chakra),但西方人稱它為“生死之輪”或“生命之輪”(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等(註:漢傳佛教中稱其為“五趣生死輪”、“五道輪”、“生死輪”及“十二緣起圖”)。這種圖畫,我們往往會在西藏寺院的外墻上見到。對佛法不明白的人,隻會以好奇的目光欣賞它,卻不曉得這幅畫其實也就是說蘊藏著描述眾生生死輪回、受苦及脫苦的教法在內。
在佛法上,我們必須註重傳承。既然我們要修佛法,就當然必須謹慎地抉擇何謂佛所開示的法、什麼不是佛所開示的法、何謂有傳承的正法和何謂似是而非、某些人自創的無傳承“佛法”!!!換言之,我們不要大意,必須確定自己所聽、所學、所修的法的確是佛陀所開示的。為著這個原因,衲此刻先講一講生死之輪圖的傳承,也就是這種圖畫的來歷起源。
在佛陀於人間示現的年代,在印度的中部摩揭陀國(Magadha,中印度當年十六大國之一,即今之Bihar近佛陀成道的地方),有一座城叫做“王舍城”(Raja Girha,佛陀最常說法之處,即今之Rajgir,城境內有一山稱為“靈鷲山”,即佛陀開示《般若心經》的聖地)。摩揭陀國王舍城的國王名為“頻毗娑羅王”(Bimbisara,亦譯作“影堅王”、“形牢王”、“瓶沙王”及“影勝王”等)。這個國王與佛教有很深的淵源,他不僅是第1位皈依佛陀的國王,佛教史上的第1座精舍——竹林精舍(Venuvana) 亦是由這位國王所供養予僧團的(註:見《因果經》中記錄載入)。在印度有另一個大城,名叫“勝雲城”(Rauruka),此城則有一位稱為“優填王 ”(Udrayana,亦譯作“優陀延王”及“烏紮衍那王”等)的國王。上述的兩位國王,是甚有交情的friend。頻毗娑羅王在此刻所說的典故發生時,早已皈依瞭佛教,而優填王則未信佛教,亦未見過釋迦牟尼本師。
王舍城與優填王所管轄的地方,堪稱國富民強。兩個城之間往往有生意人來往作買賣,兩位國王就往往托來往兩地的商旅代捎書信及禮品予對方。在數次相互送贈瞭珍寶及上等佈料後,優填王把一件鑲滿瞭各式寶石的珍貴鎧甲贈予頻毗娑羅王。這套貴重的盔甲,不單鑲滿瞭多種寶石,更有防火、防毒及護身的功能,所以它無價之寶,令那個時候的見者贊嘆不絕。在收禮後,頻毗娑羅王召集瞭大臣,向他們說:“這麼珍貴的大禮,朕應當怎樣回禮呢?朕必須以一件同等的厚禮或更有價值的禮品回贈,你們快幫忙想一想吧!!!”各大臣紛紛提出瞭本人的提示,但這幾個建議都不太恰當,令國王傷透瞭腦筋。這時候,一位屬婆羅門階級的大臣開口說:“我王!!!三界之中所有珍寶也比不上佛陀!!!佛陀現正在我們國境中駐錫,我王何不以佛陀之身相作畫回禮呢?這份禮既吉祥,且又能令優填王積聚福德!!!”,頻毗娑羅興高地決定:“就這樣辦吧!!!”
在佛陀聽到頻毗娑羅王的要求時,應允之餘,還授記說:“優填王見畫時,將生大信心及見諦!!!”在畫師為佛陀作畫時,因為佛陀的聖身自然放出光明萬丈,又因畫師出於敬心而未敢直望佛身,繪畫便變得極難進行下去瞭。之後的日子,佛陀把本人的身影投在畫佈上,由畫師依他的身相比例勾劃身形,再為佛畫上色。畫師又依佛之開示,在佛身相圖畫下,加上瞭開示皈依、三學、六道生死輪回及十二因緣教法的生死之輪圖。這幅佈畫,被塗上香料而包於上好的絲佈內,再放入一個金盒之中。金盒又被放在更大一點的銀盒中;銀盒又復被收藏於更大的紅銅盒中。頻毗娑羅王寫瞭一信,派使者把信交予優填王,請他在城中張燈結彩,再由大象、步兵及戰車等四軍陪同,出城十一裡恭迎佛畫。這幅包裝好瞭的佛畫,便被供在一頭大象背上,送到瞭在其城境外恭迎的優填王手裡。
本來不信佛的優填王在恭敬地展開佛畫後,便仔細地觀看圖中的內容及參想畫中偈文的內義,同時亦在心中禪思十二因緣的順逆流轉過程、四諦及六道輪回之苦。因為佛陀的加持、優填王的過往善業力及因緣成熟,優填王在當下便證得瞭阿羅漢聖人的預流果位境界(註:一種修行的境界——小乘見道位)。從此以後,這位國王為佛教亦作瞭非常大的貢獻。他的生平故事,可見於《大藏經》中的戒律教法等典著中(註:漢文《大藏經》中之《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阿含經》及《四分律》等,俱有有關優填王之章句片段)。衲在幾年前曾往印尼的浮羅佈多(Borobudur)大塔朝禮,留意到塔上的石刻中也有極多有關此王生平的雕刻圖像。
由上述典故可見,生死之輪圖並 不是西藏人的發明,而是源自古印度佛陀的時代(註:在印度阿旃多石窟第十七號窟殿中,便存有古老之生死之輪圖像)。在優填王看畫證道後,古印度的佛教寺院(乃至之後的藏傳佛教寺院)便開始有把這幅畫繪於寺門外的傳統,以令來訪或路過的人見畫而心念畫內含藏的教義(註:見漢文《大藏經》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四:“爾時世尊告阿難陀……是故我今敕諸苾芻,於寺門屋下畫生死輪……應差苾芻於門屋下坐,為來往諸人婆羅門等,指示生死輪轉因緣……”及《釋氏要覽》卷三:“毘奈耶雲:給孤長者造寺後作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即白佛。佛言,於門兩頰……次一面,畫五趣生死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