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骨和卜甲推測吉兇甲骨文甲骨卜卦(卜骨和卜甲是古時候占卜)
姓氏中的卜字該如何來讀?
卜,讀音:bǔ。卜姓源起龐雜,由來已久,時到現在日,連卜姓也非常難說出己出自何支。卜姓的名人各朝各代均有少。卜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九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較多,大概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四。
卜姓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兒子叔繡(周武王的弟弟)之後,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據史籍《路史》記錄載入,周文王之子滕叔繡曾任占卜之官,其後代有卜氏。古時候大凡出去打獵、征戰、風雨、年成、祭祀、婚喪、疾災待事,都想預知吉兇,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來進行占卜。
卜甲多用龜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豬的肩胛骨。先把甲或骨鉆上眼,緊接著再用火燒,從甲或骨上裂開的紋路來看是吉或是兇。
更多閱讀:
卜的其他讀音:bo,pu。
卜,漢語常用字,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本義為灼甲骨取兆以占吉兇,即《說文·卜部》:“據史籍《姓苑》記錄載入:“周禮卜人之後,以官為氏。”其含義是,依據史書古籍禮行的《姓苑》記錄載入,周禮卜姓人之後以官作為姓氏。卜後也引申為用來預測推算吉兇的各式活動,又引申指推測、估計,選擇,賜予,驗證,證實等。
參考資料來源:知識混裝大無極-卜姓
知識混裝大無極-卜
何謂甲骨? 趙微版京華煙雲裡的甲骨又是什麼呢?
我國古代占卜時用的龜甲和獸骨 。其中龜甲又稱為卜甲,多用龜的腹甲;獸骨又稱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亦有羊、豬、虎骨及人骨。卜甲和卜骨,合稱為甲骨。
使用甲骨進行占卜,要先取材、鋸削、刮磨,再用金屬工具在甲骨上鉆出圓窩,在圓窩旁鑿出菱形的凹槽,此過程稱為鉆、鑿。緊接著用火灼燒甲骨,依據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紋判斷兇吉。
中國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出現占卜用的甲或骨,至商代甲骨盛行,到周初或更晚仍有甲骨。商周時期的甲骨上還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已有15萬片左右,對甲骨的研究包括釋讀、卜法文例剖析、分期斷代研究和社會歷史考證等。鉆石的一般步驟是整理、綴合、墨拓、分類、分期、著錄、釋讀和綜合研究。對甲骨的研究已形成為一門學科——甲骨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分支學科之一。研究甲骨,對我國古代社會史、科技史和古文字學、語言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甲骨文的演變
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商朝人用龜甲、獸骨占卜後把占卜時間、占卜者之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邊,有的還把過若幹日後的吉兇應驗也刻上去。以下是我整理的甲骨文的演變,歡迎閱覽。
甲骨文,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最早的文字出現於商代,因為這幾個文字是契刻在龜甲獸骨之上,故叫作甲骨文,又叫契文。殷商時期人們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們把卜辭刻在龜甲和獸骨的平坦面上,塗上紅色標示吉利,黑色標示兇險。這幾個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約一寸見方,小字如谷粒,或簡或繁,非常精致。
甲骨文的文字特點:
一,圖畫性強,象形字和會意字居多,象形成分占很大比重會意字著重是靠部件間的圖畫式組合來表意,偏胖的觀念還比較薄弱,打比方說:傢,字,是會意字,上面是房子,以下是一隻豬,有房子有傢畜,預示傢庭住所;
二,寫法沒有完全定型;
三書寫形式十分自由有證書有反書。甲骨文,“宿”字,上面是寶蓋預示房屋,以下是一個人躺在一張席上,預示,夜晚睡覺居住之義,為瞭購置的,方便,人和席子都豎起來放瞭。
甲骨文記述的內容
甲骨文內容涉及商代社會的各個范疇。據考古專業人士推斷,這是由於殷商王朝的商王幾乎每事必卜。亦有專業人士認為,甲骨文並 不是全是占卜的記錄,有許多是皇室平時生活的記錄。於是,從甲骨文中可以獲悉到商朝的許多經濟和社會構成等內容。
從階級組成看,殷商時期有奴隸、平民、奴隸主、貴族以及各級官員。奴隸和平民包括眾、芻、羌、仆、奚、妾等不同身分的人。奴隸主和貴族則有先公、先王以及他們的配偶、子女等,在甲骨文中記錄為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殷商的官吏級別和種類許多,稱呼有臣、尹、史、犬、亞、馬、射和侯、伯等。
殷商有強大的軍隊,有戰車、弓箭和青銅兵器。例如,許多歷史資料和歷史傳說中認為,商湯滅夏就啟用瞭馬拉戰車。據記錄載入,喜科索人打敗古埃及法老也使用瞭類似的馬拉戰車。軍隊的組成單位有師、旅等,與現今的建制有一定的相似處。
依據歷史文獻和歷史傳說,商湯建立完善的法律,傳說和《史記》等歷史文獻中記錄載入,大甲執政初期,不遵循商湯的法律,被大臣伊尹放逐到商湯陵寢桐宮。甲骨文證實瞭商朝有很完備的法律。甲骨文中有關記錄載入表明,商朝設有監獄,並且由刖、劓、伐等刑罰。與歷史文獻記錄載入相互印證。
軍隊是國傢的基石。因為有強大的軍隊,商王朝經常對外發動戰爭,不斷拓展疆域。如第1章所述,二裡崗文化的分佈范圍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擴展,或許應該是商朝遷徙到現今河南西部後,不斷發展壯大。依據有關殷商的記錄載入,凡是被征服的方國都要對商王朝稱臣納貢。甲骨文中有許多類似的記錄載入,人某某氏來,入馬牛羊象龜等。這一點在我國歷史上一直延續。明清時期,朝鮮、越南等國還向中间位置集權的皇帝進貢。
甲骨文中還記錄載入瞭商代人殉人祭的狀況,這也業已被眾多的考古挖掘中被證實。例如,1950,新中國第1個發掘的殷墟武官村大墓就發現有79個殉葬的人和16匹殉葬的馬匹。據統計,在安陽武官村殷墟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殉人總數多達五千餘人。1976年,安陽市西北郊發掘的一座中型墓中,墓的四周密集地排列著人祭坑,共1400餘個。再如,商末1997年,在河南鹿邑縣太清宮太極殿西隱山發掘的大兒子口墓中,也發現瞭13具殉人遺骨和一條殉狗。殉人、殉畜等厚葬風俗與古埃及如出一轍,嚴重阻礙瞭商朝經濟發展。值得註意和提防的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遺址中也發現瞭殉人。
作為農耕社會,殷商王朝十分關心農業的收成和風雨氣候等對農業生產的作用與影響。因 此,甲骨文中有關農業生產的內容很豐富。有關田地、農作物等皆有記錄載入。特別值得註意和提防的是,在農作物的記錄載入中,除瞭黍、稷、稻等外,還記錄瞭麥。
目前考古界普遍認為,小麥原產地在西亞的新月沃地。考古代人們是大概1萬年前由野生的二粒麥人工馴化而來。在咱們國傢沒有野生的二粒麥,因此小麥當然是外來。目前考古發現中原地區最早的小麥正所謂出此刻殷商時期。總之,小麥當然是外來的,而且和青銅器、甲骨文一樣都是在殷商時期出現的。
殷商屬於農業社會。殷商時期的畜牧業是相當發達的,用於平時生活、軍事、祭祀和殉葬等。甲骨文中有關於大量圈養“六畜”:馬、牛、羊、豬、狗、雞等畜禽的記錄載入,這說明殷商時期,我們的祖先早已不是遊牧民族,而是特別擅長畜牧業。這與歷史文獻中的記錄載入是吻合的。例如,傳說商朝的先公“相土作乘馬,王亥作服牛”。馴養牛馬,作為運輸工具。此外,商朝先王和先民非常註重和重視祭祀,時常用掉大批牛羊。據說,商湯曾經贈送夏朝的附屬國“葛伯”大量牲畜,讓他進行祭祀。說明商朝那個時候的生產力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郭沫若在其1930年出版的《我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中就曾經感觸:商代那個時候畜牧業發展程度達到令人驚愕的地步,六畜均做犧牲,一次有用300-400隻。
值得指出的是,我們現代漢語中的“犧牲”本意來自祭祀。其中,“犧”就是用整隻純色毛的大型動物,如牛羊等來祭祀;“牲”那麼是用一群純色毛的動物整隻進行祭祀。與商朝類似,古埃及祭祀也是用純色毛的動物。
甲骨文的記錄載入還顯示,漁獵也是殷商時期的重要生產活動。甲骨文記錄載入的獵物有鹿、麋、豕、象、虎、狐、魚類和各式鳥類,說明殷商時期,河南附近應該有大象。殷商時期,狩獵方法也是多種多樣,有田、狩、逐、阱、射等。其中田獵是商周時期十分重要的活動,其目的有:為田除害,保護農作物不受禽獸的糟蹋;供給宗廟祭祀;驅馳車馬,彎弓騎射,興師動眾,進行軍事訓練。據說商湯還規定,圍獵捕殺要圍而不合,留有餘地,不能一網打盡,斬草除根。
貝幣與馬來龜
殷商的商業很發達,甲骨文裡還有關於貝、朋、玨的記錄載入。商出土的文物中,貨幣重要是貨貝,一種生長與熱帶太平洋水域的珍貴貝類。在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瞭6800枚貝幣。後來貝幣出土漸少,開始出現石貝、蚌制貝、骨貝、銅貝等,說明商朝逐漸失去瞭貝幣的供應源。銅貝是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金屬貨幣。一種或許是商朝早期與熱帶海洋島嶼的居民有貿易往來。另一種可能性這是我們商朝的祖先們曾經在熱帶居住過,積累瞭大量的貝幣。來的中原以後,失去瞭貝幣的供應地,於是,逐漸制造代用品。
第1種可能性還算小:在商朝弱得很小、處於內陸地區的二裡崗時期就有貝幣出土。假如貝幣是通過與熱帶島嶼貿易獲得的,為啥在商逐漸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貝幣反而少瞭?
第2種可能性獲得瞭甲骨文書寫材料龜甲的印證。商朝甲骨文中有許多龜甲是來自熱帶才有的馬來龜。對於殷商甲骨文中馬來龜龜甲的來歷起源,考古界普遍認為是當年商朝從海南島獲得的。不過,歷史上海南島並 不是馬來龜的產地,隻是最近幾年以來,馬來龜作為寵物被引進。更加的重要的是,在商朝初期,其范圍局限於河南鄭州附近,至其鼎盛時期也沒有跨過長江。怎樣從海南島獲得大量的龜甲?仔細研究發現,殷商早期的甲骨著重是龜的腹甲、背甲。例如武丁時代埋藏甲骨的窖穴,YH127坑中,一萬七千多片甲骨文中,牛骨僅8片,其餘全部是龜甲。其中有一塊產於馬來半島的大龜長達44cm、寬35cm,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塊卜甲。不過之後的甲骨窖穴中,龜甲的數量急劇下降,變為以牛骨為主。對於這樣的現象,亦有考古界人士推測殷代卜甲與卜骨是分處埋放的。考慮到甲骨組成隨時代變化的特征,馬來龜是我們商朝的祖先總熱帶地區帶來的,更有說服力。
也就是說,甲骨文的瞬間出現、出產於熱帶海洋的貨貝和馬來龜在甲骨中所占比例逐年減少等現象,均支持我們的祖先在到達河南前,曾經在熱帶地區生活過很長的時間。
我最初的一個信念是,殷商的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圖2)。從出現到發展出這樣成熟的文字需要幾千年乃至上萬年的歷史。因 此,商以前的華夏文明史一個很長。不過,後來一堆事實動搖瞭俺的這個信念:許多文字是短時間內創立的,例如蒙古文是借用回鶻文的字母。據說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蠻人,乃蠻人掌印官回鶻人塔塔統阿遭抓捕,依然守著國傢的印信。成吉思汗很賞識他的忠貞,不但沒有殺他,還任命他掌管蒙古國的文書印信,並命令他教授蒙古代人們用回鶻字母書寫蒙古語。而從此以後約四百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和噶蓋二人參照蒙古文字頭創制滿文。再如,現代德語文字是馬丁路德為瞭宣傳教意,於1521年將聖經翻譯成德語,從而創立瞭語法嚴謹的現代德語;而俄語文字據說也是兩位傳教士於三百多年前為宣傳聖經而創立的。
誠然,這幾個都是拼音文字,而且都是學習、借鑒瞭別的語言的字母,所以比較容易通過改造,創立本人的文字體系。相比之下,朝鮮文,由於字母是自創的,耗時就相對較長。據說,朝鮮文字是“世宗大王”李裪責令鄭麟趾、崔恒、樸彭年、申叔舟等,歷時30多年,於1443年創立的《訓民正音》。
殷墟發掘出來的甲骨文
使俺最受震動的是西夏文的創立。作為象形文字的西夏文是一個人僅花三年就創立的:西夏景宗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花瞭三年,創制瞭近六千個字,並迅速得到推廣。這或許是因為西夏人是黨項族,屬於藏族的一支。在語言上,西夏屬於漢藏語系。他們對漢語的象形文字有著天然的適應力。
盡管西夏文可能隻是個特例,可是它動搖瞭我利用甲骨文推斷中國歷史久遠的邏輯基礎。俺的中國“文明古國”的信念開始動搖,偶爾更甚者會有些自卑。
當年發現甲骨文後,西方學者認為甲骨文是古埃及或者巴比倫傳來的,遭到我國學者的強烈反對。不過,假如沒有考古證據證明在現今咱們國傢的地界上有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就不能排除“甲骨文是外來的”。有的人講早期的文字可能寫在一些易損物上,因此看不見。不過,在我國早期考古遺址中大量出土陶器。陶器是比較容易留下文字的器物,不過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殷商以前的大量陶器上沒有一個文字。莫非甲骨文真的是外來的?假如是外來的,那我們的祖先是從古埃及帶過來瞭文字,還是像日、韓借用漢字一樣,從古埃及、巴比倫學來的?
拓展:甲骨文前世這一生的故事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
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
昨天回答瞭古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我們的甲骨文跟楔形文字,包括之後的古埃及文字,瑪雅文字都屬於象形文字。亦應當都是楔形文字的衍生和延續,是古代人們記錄非常大的事件的符號。
在甲骨文之前,我們的夏代應該亦有本人的符號和文字,不過這幾個推斷在考古學嚴謹的科學態度面前,都需要一個個的證據鏈來證實。
1。為啥說甲骨文是最美的文字?
甲骨文,顧名思義,就是刻劃在龜甲和牛骨上面的'文字,是咱們國傢的一種古老符號,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
甲骨文的12生肖寫法
甲骨文是中華8000年文明史的組成部分,是中華道統的文之一(巖壁圖文、陶文、陶符文、陶刻文、骨甲刻文、甲骨文、銘文、金文、木櫝竹簡大篆文、木櫝竹簡隸書文、木櫝竹簡小篆文、石刻文、漢隸書文、魏晉楷書文等)。
甲骨文的寫作特點是具有對稱、穩定的寫作格局。是目前我們中原漢文化中能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漢字,就結字來講,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瞭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瞭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多多少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餘年,它不但是研究我國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統的資料,並且也是研究甲骨文書法重要的財富。它符合漢字的“六書”原則,具備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個基本要素,中文的寫作特點在甲骨文中皆有所展現。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因 此,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因為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大部分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點,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為啥說甲骨文是中華守舊的文字之一呢?由於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業已是進展到瞭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瞭,這與早期的符合已經有瞭很大的不同,甲骨文已經系統的記錄載入大事件和卜卦的過程,這是符號無法完成的,不過甲骨文的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幼稚,象形意義也比較明顯,有著一種懵懂無知的寫作線條,正由於如此,也才使得甲骨文具有另一種返璞歸真的創造美感。“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傢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印證瞭它的魅力。
甲骨文的寫法對稱
2。甲骨文的發現
說起這個,還真有一個傳奇的故事。
王懿榮,字正儒,一字廉生,生於清道光二十五年陰歷六月初八,酷愛研究金石文字學。祖父王兆琛,為經魁、二甲進士、翰林院編修,官至山西巡撫。爸爸王祖源,拔貢,歷任兵部主事、員外郎、四川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為著名金石學傢和收藏傢。發現甲骨文那年王懿榮55歲,在王懿榮發現甲骨文之前,他已著有金石文字方面著作,如《漢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殘稿》、《古泉精拓本》、《石渠瓦齋藏瓦》等共計30餘種。並與翁同龢、盛昱、張之洞、孫毓文、劉鶚等人討論金石文字之學通信達500餘封。並此時,王懿榮已三任國子監祭酒,時稱“太學師”。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時,傢人從藥店抓回的中藥中有一味“龍骨”,上面帶有刻劃的符號和文字,挑起瞭王懿榮的興趣,有著金石學傢的背景和太學師的身份,他立刻將這種獸骨與漢文化早期的文明狀態進行瞭聯想,認為這是先古時期的一種文字符號,將這一種“龍骨”依照2兩銀子一塊的價格進行收購,收集瞭大概1500塊帶有文字的獸骨,王懿榮對“龍骨”進行瞭反復推敲、排比、拼合,深邃的金石功力讓他很快獲悉到這幾個“龍骨”是龜甲和獸骨,上面的符號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紋那麼是高溫灼燒所致。“細為考訂,始知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則確在篆籀之前。”最後,王懿榮確認這幾個甲骨上所刻的符號確屬一種文字,是咱們祖宗創造的早期的、並且是早於篆籀的文字,其實就是早於先秦時代青銅器上的文字。這一發現使王懿榮驚喜不已,一掃連日疾病的陰霾。經過溯源,證明這幾個大都都是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後來起名“甲骨文”。
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王懿榮被臨時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臨危受命,他不得不放下正在鉆石的甲骨文,仰天長嘆:“此天與我以死所也!”
下午城破時,他又組織團勇“以巷為戰,拒不投降”,無絲毫懼色,最後兵敗。率夫人謝雲鶴、兒媳張允淑投井壯烈殉國。
3。甲骨文的傳承
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居住地。
王懿榮殉國後,其收藏的甲骨也隨之流散各地。
其子為還舊債而出售傢裡所藏古物,他所收藏的甲骨,於是在1902年多數轉歸好友劉鶚(即《老殘遊記》作者劉鐵雲)。另外,劉鶚還從北京琉璃廠的古董商那裡購得3000餘片甲骨,從友人方若那裡獲贈300餘片,又派兒子去河南購得1000餘片,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成為那個時候最出名的甲骨收藏大傢。在好友羅振玉的意見和幫助下,劉鶚於1903年11月拓印《鐵雲藏龜》一書,將甲骨文資料第1次公開出版,我今天也將自己收藏的這套六冊《鐵雲藏龜》送到西泠印社參與拍賣,他們建議我無底價的形式,可見目前市場的冷淡已經到瞭何等地步。
筆者自藏的《鐵雲藏龜》五月在西泠網拍無底價出售
此書從劉鶚所藏的甲骨中采用1058片,由羅振玉親自選拓,其中偽刻5片,自重3片,倒置12片,甲骨反面有字而未錄的有40片,骨臼有字而未錄的有4片,固然如此,仍瑕不掩瑜。不久,學者孫詒讓依據《鐵雲藏龜》的資料,又寫出瞭甲骨文鉆石的第1部專著《契文舉例》。
繼羅振玉之後,很多著名的學者,如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唐蘭、陳夢傢、容庚、於省吾、胡厚宣等都進行瞭卓有成效的考釋和研究,形成瞭一門專門的學問——甲骨學。羅振玉(號雪堂)、王國維(號觀堂)、董作賓(號彥堂)、郭沫若(號鼎堂)並稱為“甲骨四堂”,被譽為甲骨學鉆石的一代宗師,其中以羅振玉年齡最長,接觸甲骨文也最早,而位列“四堂”之首。
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據學者胡厚宣統計,共計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陸收藏97600多片,省收藏有30200多片,藏有89片,總計中國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國傢共收藏瞭26700多片。
4。甲骨文的未來發展。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最早的文獻紀錄,如今甲骨學已成為一門蔚為壯觀的world世界性學科,從事鉆石的中外學者有500多人,發表的專著、論文達3000多種。它對歷史學、文字學、考古學等方面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我姓卜··可我不清楚我們是哪遷過來的··
姓氏:卜 祖宗:啟 分類:以職業為姓 姓氏源流 卜(Bǔ)姓來源於有五: 1。出自姒姓,為上古夏禹的兒子夏啟之後,以官名為氏。據《路史》載:"夏啟有卜氏,又叔繡後有卜氏。"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又據《習俗通》所載,夏時太康的弟弟封於莘(故城在今陜西省合陽東南),因其弟曾任占卜之官,其後以官名為姓,稱為卜氏。 2。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的兒子叔繡(周武王的弟弟)之後,以官名為氏。據《路史》所載,周文王之子滕叔繡曾任占卜之官,其後代有卜姓。古時候大凡出去打獵、征戰、風雨、年成、祭祀、婚喪、疾災待事,都想預知吉兇,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來進行占卜。卜甲多用龜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豬的肩甲骨。先把甲或骨鉆上眼,緊接著再用火燒,從甲或骨上裂開的紋路來看是吉或是兇。 3。出自商、周代卜人之後,以官名為氏。據《姓苑》所載,周禮卜人之後,以官為氏。又據《習俗通》載,"氏於事者,巫卜陶匠是也"。商、周朝廷中專管占卜的長官稱太卜,其地位等同於大夫,其屬從官員稱為卜人。他們的後裔有的以卜為姓,稱為卜氏。故謂"氏於事者",就是以從事的職業為姓氏。 4。出自春秋時卜筮官之後,以官名為氏。據《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所載,春秋時晉國卜偃、秦國卜徒父、魯國卜楚丘,皆為卜筮官,其後人以官名為姓,稱為卜氏。 5。出自他族有卜姓或他族改姓卜氏: ① 北魏代北匈奴復姓須卜氏,為代北復姓,在孝文帝改革時改為單姓卜。為匈奴貴族四大姓(呼延、卜、蘭、喬)之一。這是卜姓起源的又一支。 ② 明時雲南緬中軍民宣慰使為卜姓,系佈朗族。 ③ 清滿洲八旗姓佈爾察、佈尼、佈爾厄等氏後改為卜姓。 ④ 達斡爾族佈頓強氏,漢姓為卜。 ⑤ 土傢索卜氏,漢姓為卜。 ⑥ 遼寧省沈陽錫伯族卜占那氏、卜庫索裡氏等,漢姓均為卜。 ⑦ 今土傢、回、蒙古、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回族中的卜姓,為改姓。據《泉州塗關外法石沿海有關中外交通史跡的調查》載,元末明初,明太祖為懲罰蒲壽庚"導元傾宋之罪",對蒲氏傢族進行瞭迫害,"蒲姓恐被株連,故相率改為卜姓(音相近似)"。再有《回回歷史與伊斯蘭文化》載,明洪武中入附回回兒隻,因出"使倒刺沙、撒馬兒罕(今屬烏茲別克)功官百戶,占籍嘉定。後改姓卜,曾孫卜相、相侄永正、永正子升世代襲職,為嘉定回回世族。"卜姓回族現今分佈不詳。 姓氏起源: 上古由巫師專管占卜,他們的後代就以職業為姓,世代姓卜。巫師在上古是很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氏族部落首領,或者首領的親族,或者智者、長者擔任。所有大事舉行前,都要預卜是否吉利,如打獵、戰爭、婚喪等等,由巫師解釋卜卦之寓意,傳達上天的意志。卜者亦即巫者,是人和神的中間人,叫神人。卜卦時常常舉行歌舞儀式。卜姓起源最早記錄載入是說,上古夏的開國君主"啟",手下有姓卜的巫師。啟就是大禹的兒子。 卜氏郡望堂號 1。郡望 據《姓氏考略》記述:"晉卜偃,秦卜徒父,魯卜楚丘,皆以卜筮官,其後因此為氏。望出西河、武陵、河南。" 西河郡:古時候所指不一。春秋衛西境沿黃河,稱西河,即今浚縣、滑縣等地。戰國時黃河在今安陽東,故安陽可稱西河,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陜西黃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則以晉陜間黃河為準,西岸為西河。漢有西河郡,有今內蒙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等地。魏時,北部為羌胡所得,僅有晉西,治茲氏,治所在今山西省離石(今汾陽市)。唐亦曾以汾州為西河郡。 武陵郡:漢置武陵郡,治所先在義陵(今湖南省溆浦南),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後移臨沅(今常德西)。以後郡境漸次縮小。隋改臨沅縣為武陵縣(今常德)。隋唐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後武陵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民國改常德縣。 河南郡:漢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東北)。隋有豫州河南郡,唐為洛州河南府,轄境都遠小於漢河南郡。元為路,明為府。 2。堂號 西河堂:閩粵始祖卜弼裔孫的堂號為"西河堂"望出西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子夏就是卜商。卜商後代遷出山東的卜阡富,生八子,卜弼正所謂他的第八子。卜氏居閩,裔傳粵,世系清晰。 此外,卜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忠烈堂"、"西河堂"、"中興堂"等。
古代人們使用龜甲占卜,是怎樣操作的?
由於我個人就略懂占卜,對周易,星象,手相面相,均有研究我給大眾簡單容易的說一下龜甲占卜原理:取適合的龜甲,紋路清晰的,清洗供奉以後,至於祭壇火種之中。祭師口誦道詞,舞動法杖,訴諸某種失傳已久的儀式,過瞭一段時間龜甲會出現裂紋。
因為裂紋具有隨機性,而龜甲的紋路大同小異,通過判斷裂紋經過的龜甲區域,對所求卜之事做解答。綜上所述有點類似一套密碼系統,解讀規則和密匙映射明文差不多。隻是其中規則比較復雜多變,難以盡言。
商代的卜骨和卜甲。殷商時期盛行的人祭和人殉,始終與崇尚上帝聯系在一起,最主要的緣故是,殷商奴隸王國的建立,需要在上出現一個至高無上的大神來維護其統治,把一切現象都說成是這個大神的意志,於是,殷人的上帝和祖先神便具有無上的權威,這便是殷人崇尚上帝的社會根源。
以兆象判斷吉兇的占卜活動,在殷商時期非常盛行,奴隸主充分利用這一手法,達到瞭凡事都問卜的程度。生意人在使用骨卜的並 且,也顯現瞭龜卜,於是,卜骨和卜甲是殷商時期遺留下來的最寶貴的歷史文物和文物之一。甲骨文就是古代人們利用甲骨占卜吉兇之後,在甲面上刻寫的與占卜相關的記事文字。從考古發掘的各商代遺址中可以看出,在商代早期階段,主要用卜骨,殷人卜骨的選料以牛的肩胛骨最為常見,另外,還有羊骨、豬骨、並且顯現瞭鹿骨,少量用龜甲。中晚期以後,卜骨卜甲並存,有時卜甲還要多於卜骨。
甲骨文“甲”、“骨”二字之寓意?
甲:烏龜殼。。或者貝殼之類的
骨:牛骨。。之類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