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長壽天佛法圓滿長壽(佛教中長壽天有什麼含義)
修禪定我想的狀態,一定會墮入長壽天嗎?
阿彌陀佛。不會。往生長壽天需要修無想定、空定。長壽天人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喜歡修空定,不喜歡討論問題。可以說,沒有智慧。您能想到提問,就論明您去不瞭長壽天。
文言文翻譯
名字叫什麼啊????
何謂“暇滿人身”,非常值得一看
怎樣思維已經得生人間的因緣,就叫做思維暇滿人生。“暇”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有這個時刻,二是指有這個因緣。假如說有瞭這個時刻、有瞭這個因緣就叫做有暇的一生。假如沒有這個時刻、沒有這個因緣就叫做無暇的一生。有這個時刻、有這個因緣做什麼呢?用來得聞佛法,用來修行。
有暇和無暇是相對的,各有十種。唯識宗講八無暇,密宗講十無暇。我們依據唯識宗講八無暇。八無暇就是指我們人生感受到有八種環境是沒有條件得聞佛法、學習佛法的。哪八種環境呢?
第1種無暇是地獄。由於在地獄中經常受苦,根本沒有因緣得聞佛法,故稱無暇。
第2種無暇是餓鬼。餓鬼也是痛苦許多,連飲食都不能滿足。由於餓鬼肚子很大,咽喉很細,時時刻刻渴求飲食,根本就沒有機會得聞佛法。
第3種無暇是畜生。由於畜生沒有思維能力,便沒有辦法接受佛法。因此在三惡道受苦的這幾個眾生,它們不得自在、不聞佛法。
第4種無暇是邊地。邊地指文化落後、沒有佛法傳播的地方。從我們國傢而言,有佛法傳播未到的地方;從世界而言,亦有佛法傳播未到的地方,這幾個佛法傳播未到的地方就是邊地。佛法傳播未到的地方,同它那裡文化落後、各個方面都不發達有關系。因此我們發願時,皆盼望不要生在邊地,要生生世世生逢中國,得遇明師。
第5種無暇是長壽天。長壽天因為它修福報,所感的壽命很長,它整個的生命過程就是昏昏沉沉,沒有智慧,沒有覺醒,所以它也不會有得聞佛法的機會。
第6種無暇就是沒有佛出世的地方。有佛出世,我們才能聽聞佛法;沒有佛出世,沒有經典的流通,沒有法音的宣傳,我們如果想接受佛法亦即沒有可能的。
第七種無暇就是諸根不具。打比方說聾啞,你要叫他來修學佛法有很大困難。或者是呆傻的人,也沒有可能聽聞佛法。
第八種無暇就是邪見。這樣的人他可能已經避開瞭上面七種無遐,他或許還很聰明,但他有邪見,他不相信因果循環,不相信三寶。他有可能天天與佛法接觸,卻不可能有敬信心。這種人許多,這樣的人也屬於無遐,叫做無遐來接受佛法。
以上這八種無暇,我們都避開瞭,我們翻無遐為有遐。我們此刻既不在地獄、餓鬼、畜生當中,也不在邊地,不在長壽天,而是在有佛出世的世間,而且六根具足,也沒有墮於邪見的羅網。因此我們為此應該感到慶幸,應該生起一種難得的稀有心。這便是上面所講的“暇”。
滿是什麼呢?滿就是圓滿。有自圓滿和他圓滿。自圓滿和他圓滿各有五種,一共有十種圓滿。
自圓滿:第1種圓滿就是生在人中,第2種圓滿是生在咱們國傢,第3種圓滿是諸根具足,第4種圓滿是無宿業的顛倒,第5種圓滿是具足正信。假如我們具足這五種圓滿,我們也就具備瞭接受佛法的內在因素。
還有外在的五種圓滿,即他圓滿:第1種圓滿是佛出世,第2種圓滿是說正法,第3種圓滿是教法住世,第4種圓滿是助法隨轉,第5種圓滿是有善知識攝受。這是我們能夠接受佛法的外在五個積極因素。
自圓滿和他圓滿這兩者加在一起就叫做十圓滿。我們做為一個學佛的人,就是要多多地思維這十種圓滿。我們就以這十種圓滿來檢查一下,看看我們學佛的環境是否具備瞭這十種圓滿?應該說,我們還有許多的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都具備瞭這十種圓滿。既然具備瞭這十種圓滿和八種有暇,故此我們就獲得瞭一個暇滿的一生。我們既然獲得瞭一個暇滿的一生,就不要辜負它,就要時時刻刻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暇滿人生。
我記得我們在咱們國傢佛學院的時刻,正果老法師就教育弟子要多多思維俺們這個暇滿的一生,要充分利用這個暇滿的一生來很好地修行,很好地學佛。在平常,我們常常不去思考,不去思維,就感覺未到我們經過努力已經得到的人身是多麼難得稀有,就感覺未到我們此刻這種環境的殊勝和來之不易。但你仔細思考,就知人身得來不易。佛教有一句話:“失去人生的機會就好像大地上的土;得到人生的機會就好像針尖上的土。”針尖上的土與大地上的土是根本無法相比的。我們假如把這個規律經常加以思考,就會時時刻刻珍惜此生,發起無上的道心。尤其是我們年輕人,務必要明 白這個規律。假如不明 白這個規律就會放逸,就不曉得趕緊時間趁著青春年少的時機多學習、多修行、多來充實自己。
我為啥要講“思維暇滿人生?”就是提醒大傢要強化“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這個思想。由於我們平常講“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常常比較抽象,假如用這八種有暇、十種圓滿來加以強調,將會有一種更清晰、更具體的認識。俺的目的就是要大傢經常思維俺們這個得之不易的暇滿人生,務必要把這個暇滿人生的法數記住。隻有記住這個法數,經常思維這個規律,才能對俺們修行有利,對教化眾生有利。
我們學佛時,往往信心不足,精進心發不起來,都是因為在這一方面思維不夠。我們經常在這個方面多做思考,精進心才能發起。
藏傳佛教的暇滿人身 有什麼含義 何謂暇滿?
暇滿人身
暇滿人身中的“暇”指閑暇,其實就是遠離瞭八種無暇之處,包括非人中的四種、人中的四種。first of all是轉生為非人的四種:1)地獄:恒時有寒熱的苦楚,根本沒有修行的空閑;2)餓鬼:整天有饑渴的苦楚,不會有修行的機會;3)旁生:有愚癡和被役使的苦楚,也沒有修行的機會;4)長壽天:在四禪廣果天的附近,轉生於此的天人,許多大劫中一直處於禪定,沒有任何意念,故斷然不會有機會修法。假如轉生為非人中的這四處,根本沒有修法的空閑。
其次是轉為人中的四種:1)邊地:轉生到偏僻的地方,佛法一點都不興旺,在那裡,人們一般把佛教當作神學,當作一種很怪異的東西,更甚者會有些地方連三寶的名號也聽未到;還有一部分人,固然生於佛法興旺的中土,但因為傢庭的關系,對佛教一無所知,這幾個人都沒有修法的機會;2)佛不出世:固然沒有轉生到偏僻的地方,但佛沒有出世,就好像暗劫一樣,因此也沒有修法的機會;3)持邪見者:即便轉生到佛出世的地方,但相續中生起瞭邪見,對佛教的所作所為不相信,這樣也沒有機會修法;4)喑啞:固然沒有生起邪見,但自己特別愚癡,怎麼聽經聞法也沒有思維能力,這樣的人也沒有機會修法。
遠離瞭以上八種無暇,就具足瞭暇滿中的“暇”。暇也可理解為空閑、閑暇
“滿”是具足十種圓滿——五種自圓滿、五種他圓滿。first of all是五種自圓滿:轉生人中、生在佛法殊勝的中土、諸根具足、對佛法有自信、業際無顛倒,總共有五種。
1)轉生人中:修菩提心的所依最好就是人身,假如連人身都不能得到,修法的機會的的確確是沒有的,世間上的動物哪怕再高檔、再聰明,讓它念一句觀音心咒,也是念不來的;2)轉生到佛教興旺的中土:務必要轉生到具足三藏十二部、四眾弟子的佛教中土,要不然,生於偏僻的邊地,就連佛教最根本的取舍也沒有可能瞭知;3)諸根具足:諸根就是指眼根、鼻根、耳根等等,假如耳根不具足,則沒有方法聽聞佛法,眼根不具足,看不見電視屏幕和法本上的文字,鼻根不具足……4)業際無顛倒:許多解釋為沒有造五無間罪,假如造瞭五無間罪,死後馬上會墮入無間地獄,不會有解脫的機會。還有一種解釋是,以前是名符其實的修行人,後來生邪見還俗瞭,或者不好好學佛瞭,這叫做業際顛倒,與此相反則為業際無倒。5)對佛法有自信:佛法匪夷所思、甚深難測,假如你對佛教沒有自信,是沒有可能品嘗到其中妙味的。這五種自圓滿,是憑借自身因緣而具足的。
五種他圓滿是什麼呢?1)佛陀出世:佛陀沒有出世的話,眾生固然來到世間,也沒辦法瞭知佛法的道理;2)佛已說法:佛出世瞭還不行,假如沒有講法,眾生也不能得到真實的受益。3)佛法住世:假如佛法的住世期已過,打比方說釋迦牟尼佛5000年的教期湮沒,或者根本不存在善知識講經說法的現象,法本、錄像啥都沒有瞭,可是,盡管佛陀曾經說過法,對眾生也沒有利益;4)自入聖教:固然佛已出世並宣說佛法,佛法的住世期也沒有過,但自己沒有進入佛門的話,縱然佛法廣大如大海,也是品嘗未到一滴的;5)師已攝受(亦有種說法是具足施主等順緣):入瞭佛門之後,務必要有善知識的悲愍攝受,要不然就沒有辦法進行取舍。這五種他圓滿,是依靠他方的條件來具足的。
遠離八種無暇、具足十種圓滿,總共要具足十八種條件,才能叫做“暇滿”人身
長壽是指的多少歲?
九十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年齡的劃分標準作出瞭新的規定,44歲以下為青年,45歲至59歲為不惑之年的人,六十歲至74歲為年輕的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
長壽幾乎是世界各民族的追求。中國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等強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用靈丹妙藥,以求長生。
全球性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其中中國有兩個。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厄瓜多爾的比爾卡班巴。
健康金科玉律: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粗細搭配。不要吃的單一,多吃稻米、小麥、玉米、高粱、粟、大麥、燕麥、蕎麥等谷類,粗糧與細糧搭配著吃。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這三樣東西富含人體需要的營養素,著重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它們水分多、能量低、纖維含量高,因此能很好地控制體重、水潤皮膚。
每一天吃奶類、大豆或其制品。奶類補充鈣質效果明顯,其他礦物質和維生素A含量也很豐富;豆類蛋白質消化吸收率高、不含膽固醇。
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適當多吃魚、禽肉,減少豬肉攝入量。豬肉含脂肪過高,常吃會增添肥胖和慢性病危險。
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烹調油的推薦攝入量成人每一天25克—30克。食鹽的推薦攝入量:成人每一天6克(包括醬菜、醬油、醬裡的食鹽量)。
初讀《道德經》(14)啥是“長壽”
啥是長壽?《道德經》第三3章裡面有兩句話就回答瞭此問題:“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依照如今的話說就是“不失去立身之本的人能夠長壽,即便肉身死去但精神不亡的人也可以稱為長壽。”
2000多年前,古代人們就為俺們界定瞭長壽的兩個層次,一個是恪守立身之本的人,一個是精神永存的人。
何謂立身之本?依照古時候先賢的解釋,大體可以包括:健康的身體,厚重的學識,真誠的friend,適量的財富等。擁有瞭這幾個,保持瞭這幾個,就具備瞭長壽的基本條件,有資格說:我能長壽。
何謂精神永存?大來講之,孔子的儒傢學說永存,老子的道傢學說永存,釋迦摩尼的佛傢學說永存。小來講之,仁義禮信,忠孝悌義的品格永存,用人為本的普世價值永存。擁有瞭這幾個,即便生命不在瞭,身體消失瞭,不過 也叫長壽,古往今來,無數英雄豪傑和志士仁人,他們都活在世世代代任何人的心裡。正像詩人臧克傢所說,有的人活著,她已經死瞭。有的人死瞭,他還活著。前者行屍走肉,而後者,英靈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