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正當位中正易經周易(易經全部當位的卦)
《易經》教我們:有才無德之人,悔悟遷善才是正道!
臨卦三爻
六三,甘臨,無憂利。既攸之,無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攸之,咎不長也。
三爻,陰居陽位,不中不正,所以位不當也。可以理解為無德之人得勢,。另外,三爻居內卦兌卦的開口位置,因此具備巧言善辯之才。
於是,三爻為無德之人上位,善於說漂亮話,實事一點不幹,所以結果不會長時間。
假如能夠幡然悔悟,為此行為的後果擔憂,則必能去偽存誠,錯的也就不會太遠。
臨卦元亨利貞四德俱全,大體上可以說是好的卦,要留意的就是“八月之兇”。占卦占到臨卦任何一個爻都不差,隻是三爻有點小毛病,輕浮、愛作秀、善溢美之詞。不過,三爻爻變則變成國泰民安的泰卦,所以假如能夠經常反思,改過,開啟遷善之門,必會善終。
知識甜點:何為不當位?何為中?
《易經》中,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一三五爻為陽位,二四六爻為陰位。陰爻處於陽位,或陽爻處於陰位稱不當位,叫陰居陽位,或陽居陰位。假如陽爻處陽位,則稱為正當位。
何為中?二爻和五爻,分別處於內卦和外卦的中心位置,此二爻的具體位置則為“中”。
因 此,最有利的爻隻有處於二爻的陰爻和處於五爻的陽爻,即中且正!!!我們往往學到的 “九五之尊”,就是指處於五爻的陽爻。
易經中的當位
爻位:由下而上,分別名為初、2。3。4。5。上。其中初三五為奇,屬陽位;二四六為偶,屬於陰位。凡是陽爻居陽位,陰爻居陰位,均聲稱為“當位”。反之,則為不當位。
乾卦初、3。五爻當位。
否卦·《周易》原文註解解讀與鑒賞
否卦 《周易》
(下坤上乾)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那麼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初六:拔茅茹,用其匯。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於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註釋〕 否(pǐ):卦名,象征閉塞的意思。匪:非。否之匪人,意思是被閉塞的是不該閉塞的人。小:指的是坤陰,否卦下卦和內卦為純陰爻。大:指的是乾陽,否卦上卦和外卦為純陽爻。小往大來:就是說乾陽往外而坤陰入內,比喻君子受到排斥,小人受到重用。無邦:無此邦,意思是此邦將亡。內:提拔到朝廷裡擔任要職。外:排斥。儉德:節儉的美德。辟:同“避”,避免。榮、祿:都是名詞用作動詞,意思分別為追求榮華、謀取祿位。拔茅茹,用其匯:此句在取象上與泰卦初九爻相同,意思是連根拔掉茅草。志在君:為君除害。包:裹也。承:借為“脀”,烝肉也。包承:指的是祭祀時以物包烝肉。“包承”也解作心懷懲戒之意,如此,庶民可轉為吉利,貴族雖處閉塞,亦有亨通之時。小人:指庶民;小人吉,意思是庶民無牲可獻,隻有烝肉可供,是小裕的預兆,故吉。大人:指貴族;大人否,意思是貴族假如也這樣,是沒落的預兆,故否。不亂群:意指大人心懷懲戒,不使臣民、群眾相亂。包:裹也;羞:熟肉也。包羞:意指祭祀時以物包熟肉,也解作心懷羞恥。位不當:才德與職位不相稱。從爻象上說,“六三”為陰爻,居陽位(第3爻為陽位)。命:天命,有命,已有天命安排之意。疇:借為“壽”。離:借為“麗”,意為附。祉(zhǐ):福。休:猶怵,畏懼之義。休否:懼怕否閉。其:將要。苞:此處取其草木豐盛之意。苞桑:生長繁茂的桑樹,桑樹以根深蒂固為特點,系於苞桑,就是說可以像系結於繁茂的桑樹一樣堅固不拔瞭。位正當:以正道行其職責,才德足以勝任。以爻位言,“九五”居上卦之中,位正。傾否:傾覆否閉之勢。
(施忠連)
〔鑒賞〕 否卦是《易經》中的第十二卦,同第十一卦泰卦構成瞭最典型的對立卦。first of all從卦名看,“泰”表通達,而“否”表閉塞,兩者代表著兩種相反的狀態。所以《雜卦》說:“《否》、《泰》反其類也。”
從卦象看,它們既是倒爻對立卦,也是對爻對立卦,又是倒經對立卦。所謂“倒爻對立卦”,也稱“綜卦”,是說縱向看對立的兩卦的卦象,一卦六爻的排列同另一卦上下顛倒後的六爻相同。所謂“對爻對立卦”,又稱“錯卦”,是橫向比較對立的兩卦的卦象,相同爻位的兩爻爻象相反。而“倒經對立卦”其實指的是把六爻卦看作是由內外或曰上下兩個經卦(即三爻卦)構成,對立的兩卦其內外卦呈顛倒的狀態。泰、否兩卦卦象在上述三種意義上都呈對立形態,這在六十四卦中是少見的。
從卦序看,泰卦象征一個事物或過程達到順暢通達的狀態,不過物極必反,《序卦》言:“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指明否卦在泰卦之後有泰極否來之義。
從卦義看,泰卦的卦辭是“小往大來,吉。亨”。而否卦的卦辭是“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兩卦卦辭所解釋的卦象的象數學和學的意義都完全相反,吉兇也相反。文字表達形式是經過精心考慮後采用的。以“大往小來”對“小往大來”,說明《易經》已自覺地意識到、並且有意要突出這兩卦在意義上的對立。與此相似,《彖傳》和《象傳》解說這兩卦卦義時都是嚴格地采取對比的手法,以一樣的句型講述相反的意義,也是特意表現兩者的對立。
否卦的卦象是坤下乾上,象征的意義是地下天上,從守舊的看法來看這反映的是正常的秩序,應當是表吉利的,應當加以肯定。然而否卦以相反相成的眼光看世界,認為這違背瞭統一對立的金科玉律,陰陽相隔,天地、上下不交,這樣的結果是萬物不通,君臣離心,天下無道,因此是不吉利的。可見,泰卦是從正面闡述天地、上下交的重要作用,而否卦那麼是從反面說明這個規律,兩者都是對通的觀念的闡釋。《周易》的觀念、邏輯和方法是統一的,就是說它用陰陽相交的表達方法來論證陰陽相交的理念,由於它是用對立卦的互相對照的方式,來強調對立面之間的互動對於事物、觀念的發展的積極作用。
可見,由通的概念所表達的相反相成的思想滲透於泰卦和否卦的各個方面。統一對立在這兩卦中已經成為極為自覺、成熟而深刻的意識,可以說這兩卦對於統一對立金科玉律的把握和表達已經到瞭出神入化的境地。假如說《周易》第1對對立卦、即第1、二卦(乾、坤兩卦)著重是講一分為二,即確定世界的兩極、《周易》的兩個基本點,以及中國文化和我國古代哲學話語中兩個最高價值觀念的話,那麼泰卦和否卦那麼是最成功地演示合二為一,即陰陽交感、天地相通、兩極互動、對立面相互作用、統一對立。這樣,《周易》就全面把握瞭統一對立的金科玉律,避開瞭片面性和絕對化。
在《周易》中任何一種狀態皆不是固定的。盡管否卦象征閉塞,表示困厄,是不吉利的,不過,“上九”爻辭言“傾否,先否後喜”,《象傳》正確地解釋說“‘否’終則‘傾’,何可長也”,指出否運就要完結瞭,它壓制人們的時間怎會很長呢?不過人們所盼望的這種轉化不是自動發生的,能不能發生重點在於人們自身的努力。實現這種轉變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要具備憂患意識。否卦的精神導向除瞭通的觀念以外,就是精神警戒。它以閉塞的現狀和困厄的前景警示人們要保持警惕,要預防可能出現的災難。所以《象傳》說:“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在《周易》看來,憂患意識能使得人在順利的時刻不驕傲自滿,忘乎因 此,放松警惕,松懈鬥志;身處逆境的黑暗時刻又能收斂鋒芒,埋頭苦幹,從容應對,等待時機成熟,扭轉不利局面。因此“九五”爻辭說:“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於苞桑。”在《周易》看來,保持一項事業的常勝不敗、永久蓬勃發展的本質依靠不是哪一種外部條件或自己一身的某種才能,而是這種憂患意識。由於它能激發人的主體精神和奮鬥意識,把人的所有潛在的力量和能力發揮到最大的程度。憂患是《周易》的主要觀念之一,《周易》之為書,也是生於憂患,成於憂患,《周易》文化的生命也在於此。《系辭》說:“君子居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傢可保。”這種思想極大地增強瞭中國人民的生存力和生命力。
《易經》講適,中,正,順,應有什麼含義
僅從卦象上說,中是2與5爻位。正所謂陽爻居1、3、5爻位,陰居2、4、六、順爻位無兇咎,能行進。
人那麼是做事
中正
無私
不偏
有能力。在其位能謀其政
中正
無私
不偏
無僭越。無兇咎,能行進,可持續發展。。。
易經告知你,為啥呢做人就應該走中正之道
這樣一個話題,最好就是從蔣介石講起。蔣介石對《易經》有研究,或者,至少說是有興趣。這個,從他之名字就能夠看得出。他之名字,或許應該是後來自己起的。
介石是字,中正所謂名,皆為自己起的。這個名與字都來自於《易經》的豫卦六二爻辭:“(豫卦)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然而,從所起的這個名字來看,蔣介石對於《易經》研究得不算太深,不然他就不會起這個名字瞭。first of all這個豫卦,雷地豫,春天之卦,有生發之氣。不過,卻無帝王的預兆,因 此,蔣先生固然打得瞭天下,但最後還是退避到。然而,豫卦是歡樂之卦,因 此,整個來看,蔣介石過得還是很好的。
他之名字取自六二的卦辭,不曉得他是怎麼想的。九五為君,六二為臣,他怎麼會自取臣位?莫非那時他還沒有當元首的打算?
所取的豫卦的這個卦辭,頂多算是中上,不可以說是大吉。“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於石,就是夾在兩塊石頭中間,不終日,就是不能長時間。貞吉,就是不能有大的作為,能安守天命的話,會是吉的。“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不至於長時間,不過,能安守天命就會吉,是由於中正的原因。因 此,後來蔣介石沒有死拼,逃入,偏安一隅,倒也自在。這都應在瞭他這個名字上瞭。
這裡提到瞭,“貞吉,以中正也”,這就應瞭這次的話題,做人要中正。那何謂中正呢?
還以豫卦為例。我們平常時候看見的所說的六十四卦,是六爻卦,一個六爻卦是由兩個三爻卦(叫經卦)組成的。因 此,二爻與五爻,分別為下面與上面兩個經卦的中間一爻。中正的中就是這麼來的。
初、3。五這三個爻的本位為陽,2。4。上的本位為陰,得位瞭就叫正。打比方說上面這個豫卦,二爻為陰爻,這就得位,又是處在下卦的中間,因此講是中正。那假如這一爻變成陽,那麼這個卦就成雷水解卦瞭,解卦的九二象辭曰:“九二貞吉,得中道也。”你看,這裡隻提“得中道”,就不說“中正”瞭。由於,得中,不過不正。
孔夫子匯總說:“初難知,上易知,二多譽,五多功,三多兇,四多懼。”二多譽,五多功,原因在於由於得中的原因,那若是再正,那麼這樣就更佳瞭。《易傳·系辭傳》雲:“諸卦二五,雖不當位,多以中為美。”因 此,得中特別重要,相比來講,比得位更加的重要些。
為啥得中好?舉例,就象一個人,太年輕,沒經驗,做不成事,等老瞭,又力不從心,最有利的時間是中青年。這便是得中的道理。又打比方說,在一個傢庭裡面,男人幹男人該幹的事,女人幹女人該幹的事,這便是得位。
《易經》教我們要中正,儒傢講究中庸,佛傢的“覺、正、凈”也是離不開一個“正”字。有還是沒有講到“中”呢?當然有,平常心是道,這個平常心就是“中”。佛傢修行到最後,就是圓融,何謂圓融?圓融就是中正。
然而,說著容易做著難。就象走鋼絲,隻要中正,那走起來就沒事,不過,走走看,非常難非常難。又象開車,一直左開,不對,一直右開,也不對,左左右右,最後走一個中線,這就在道上瞭。假如一直左或者一直右,那不開到溝裡瞭?這便是中正的道理。
世上的事情,皆為如此,都是要學的,不會講什麼剛開始就對,也沒有說何謂一直對的。皆在變化,在變化中去把控好方向,使得始終在中正的道上。做人也是這樣,活到老學到老。左邊走偏瞭,就往右拉回來,右邊走偏瞭,就往左拉回來。人就是在不斷的犯錯改錯中行進的,用佛傢的話而言就是“修行”,邊行邊修,修正瞭再行。
因 此,上次一友人問,誰是修道的?我反問說:“哪個不在道上?哪個不在修行?”不是那些道士或沙彌他們在修行,我們每一個人,都漫步在人生的道上,皆在修行。正是: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那怎麼樣才知道自己是還是不是走的正道?是還是不是走偏瞭?有許多的方式方法來衡量。儒、釋、道,包括世間的各式學問,都是研究道的,然而,相比來講,儒、釋、道歷經幾千年的考驗,研究得更深一些,也更靠譜些。最簡單容易的,為自己起一卦,一看,動爻假如不在2。五爻上,而在其他別的爻上,那麼這樣就說明,自己“不中”,“不中”,用河南人的話說,就是不行,那麼這樣就要調整瞭。
介石是什麼石頭?
介石是指碑石。
作紀念碑、書法碑刻和墓葬用品使用的花崗石、大理石石材。多數以黑、灰、白等色調莊重無明顯大花紋的花崗石和大理石材料,用切機將荒料切成坯料,緊接著用倒角機、鉆孔機進行切,用研磨機研磨拋光坯件大面,再用手提式電動切斷機、風動雕刻錘、電動或風動研磨機對細部切割、雕琢、研磨拋光成精品。
生產最多的是墓碑及其附屬品,包括碑座、燭臺、香爐、供桌、墓地鋪面石、欄桿、石燈、石塔、骨灰盒、墓道石雕等等。
更多閱讀
“介石”源出《易經》。
《易經》64卦中有一卦叫“豫”卦,其卦辭為“利建候行師”即能夠起到好作用的建國封候和行軍作戰。
依據《彖傳》“一剛應五柔而志於上行,順理而運動”。豫卦的六二爻辭:“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彖》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這爻辭彖辭之義是:心志操守,堅如磐石,不終日沉迷於享樂,是最吉利的。原因就在於能居中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