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順序圖表天幹丙辰甲子(八字天幹地支詳細解讀)
一:幹支順序
幹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醜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已巳 7、庚午 8、 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已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醜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已卯 53、丙辰 54、丙辰 55、丁巳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二:天幹地支讀音和順序?
天幹地支讀音如下:
(1)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 )、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2)十二地支:子(zì)、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 )、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
天幹地支順序:
天幹是十個,地支是十二個,幹為主幹,支為分支,兩個相對的命名應當是一起出現的。在商朝開始出現天幹與地支配和用來紀日,使用幹支紀年要更晚一些。
天幹之次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之次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三:怎樣區分天幹地支?
從文字區分,地支是子醜……亥
四:天幹地支時間對應表如何看?
十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時候歷法選冬至日且日月相會日(月朔日)為對應於“子”刻度,月針繞行一周約27天多,不過此時作為太陽視運動的年針已前行瞭約一個刻度,月針需再前行2天多才來得及太陽進行日月相會,這時就相會於“醜”刻度,這樣日月相會日就會一步步發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確定月建。
更多閱讀:
幹支歷主要由幹支紀年、幹支紀月、幹支紀日、幹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幹支歷和陰歷是兩套不同的歷法。
幹支歷又稱甲子歷,是中國所專有的陽歷,中華民族的智力結晶,作為歷法已施行瞭數千年,它完全參照黃道地日關系創建,以立春為元旦,一個回歸年為一年。
參考資料來源:知識混裝大無極-天幹地支
五:天幹地支讀音和順序?
天幹地支讀音如下:
(1)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 )、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2)十二地支:子(zì)、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 )、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
天幹地支順序:
天幹是十個,地支是十二個,幹為主幹,支為分支,兩個相對的命名應當是一起出現的。在商朝開始出現天幹與地支配和用來紀日,使用幹支紀年要更晚一些。
天幹之次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之次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六:十二天幹地支怎麼排序
天幹有十個字,依次順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為“十天幹”。
地支有十二個字,依次順序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總稱為“十二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