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幹及十二地支主象應事秘技天幹五行甲子(十天幹十二地支基礎知識)
十天幹十二地支
十天幹,十二地支是如何搭配完成一個輪回 天幹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窺探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成60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二十四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錄載入,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農歷和陽歷。
天幹地支,是過去人建歷法時,為瞭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時候的中國人來講,天幹地支之存在,就好像 *** 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幾個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因此這些數字被賦於之義就愈來愈多瞭。
古代人們(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代人們所以就獲得瞭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幹),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如今的天幹地支;較為成熟時或許應該是在夏商周這些朝代。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以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幹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幹」,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60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60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歷法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幹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循環往復,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一個月的地支永恒不變,緊接著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60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幹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永恒不變,每一天十二個時辰。
補充典故: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裡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將十幹圓佈像天形,十二支方佈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緊接著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幹、十二地支分配成60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乃天幹地支的由來。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之順序誰知道?? 】“幹支”,即“天幹地支”的簡稱。在咱們國傢古時候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我鄲古時候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以紀月、紀年、紀時等。
天幹地支tiān'gāndìzhī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辭源”裡說,“幹支”取義於樹木的“幹枝”。
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註:十二地支對應12生肖⓵――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何謂十二天幹,十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幹”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
望采納!謝謝
十二天幹地支如何來讀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十天幹:甲(jiǎ)、耽(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註:十二地支對應12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天幹地支計年,十天幹十二地支應該有120種組法呀,為啥卻是60年一輪回? 呵呵你很會思考不茫從書本難得!!!假如不考慮別的,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確實有1二十個組合。但幹支記數有個原則:單與單配,偶與偶合,單不與偶組合。舉個例子,天幹中第五個是戊,那麼這樣說的話在十二地支中可以與戊組合的隻有6個,單數的6個。清楚明白瞭嗎?呵呵歡迎追問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如何記日 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稱天幹;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
以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60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60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1、甲子 2、乙醜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醜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幹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1年,乙醜為第2年,丙寅為第3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陰歷己巳年,1930年是陰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陰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見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幹支紀年這一個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陰歷幹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天幹地支便是幹支年紀。假如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幹支;1991÷60=33餘11,年幹支序號數=11-3=8。查幹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幹支:1983÷60=33餘3,幹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幹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幹支紀月法
幹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傢精密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瞭,其餘月可按60甲子的序推知。
幹支紀日法
甲炎瞭第1日,乙醜為第2日,丙寅為第3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日起,循環往復,循環下去。例如陰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幹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24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醜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幹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瞭子時的天幹地支,便可推知其餘。
十天幹十二地支如何對照時間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兩兩相配(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一輪下來恰巧是六十,也就等同於鐘表的時針,分針,秒針轉一圈,用天幹地支預示某一個特別規定的時間就是從甲子開始到癸亥結束每六十一循環循環往復,記年六十年一輪,記日六十日一輪,記時每十二一輪,這樣下來年月日時就一目瞭然瞭
每月天數用十天幹十二地支怎麼預示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在咱們國傢古時候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以紀月、紀年、紀時等。
天幹地支紀日
幹支紀日,60日大體合2個月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確定的文獻指出幹支紀日始於魯隱公三年夏歷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由於儒略歷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20日,合80年。這便是說,每80年,幹支紀日相應的儒略歷月日日期會反復一次循環。(公元4年本來應為閏年,但由於公元前45年開始實施儒略歷後,“每隔3年”加一次閏日被誤為“每3年”加一次閏日,所以羅馬皇帝屋大維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閏以修正錯誤置閏。) 由於格裡歷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閏年,不過假如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認定為閏年(這是由於依照此刻立法計算,四年一閏的規定使每一年多出0。0078天,經過400年大概會多出3天,假如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個百年不算閏年,則正好平衡),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二十四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1940日,合八千年。這便是說,每80年,幹支紀日相應的格裡歷月日日期要是沒有遇見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會反復一次循環,但整體來講,假設未來從不改格裡歷,每八千年,幹支紀日相應的格裡歷月日日期才會反復一次完整的循環。1912年2月18日,合陰歷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幹支記日比起記錄載入某月某日,其優勢是特別容易計算歷史事件的日期間隔,以及是不是有閏月存在。由於陰歷每一個月29或30日不定(而且有還是沒有閏月也不曉得),故假如日期跨月,則計算將則非常困難。至於某月某日和幹支的對應,那麼可以查看萬年歷。 例:《史記・秦始皇本紀》記錄載入,“(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醜,始皇出遊。……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秦朝歷法,每一年的第1個月為十月,緊接著是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亦即出遊後過瞭9個多月(不算閏月),駕崩瞭。計算此次出遊的總日期數。 解:從癸醜(第五0天)到丙寅(第三天)總共是13天。所以總出遊日期數一定是60n+1三、9個月大概是270天,但270天並不是60的倍數,因此可以判斷有一個閏月;從而,n=5,總共出行10個多月,日期數為313天。 用日期記日的失敗例子:從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廿九日到六月初一日,一共多少天? 答: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有29天,所以隻有1天。(錯誤) 原因:洪武三十一年有閏五月(共29天)。《明史》記錄載入,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所以該問題答案應是1+29=30天。
十天幹十二地支五行
請問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之五行屬性是什麼啊? 直接上圖:
附贈五行生克圖:
請問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之五行屬性分別為什麼?謝謝 天幹 地支
甲乙,寅卯屬木
丙丁,巳午屬火
戊己,辰未戌醜屬土
庚辛,酉申屬金
壬癸,亥子屬水
天幹地支之五行屬性! 五行與幹支
天幹金:庚、辛 地支金:申、酉
天幹木:甲、乙 地支木:寅、卯
天幹水:壬、癸 地支水:子、亥
天幹火:丙、丁 地支火:巳、午
天幹土:戊、己 地支土:醜、辰、未、戌 是結合天幹地支之屬性,緊接著把本人的身主和命主結合!!!以五行的相克相生來預測推算的!!!金:天幹之庚、辛 地支金:申、酉
木:天幹之甲、乙 地支木:寅、卯
水:天幹之壬、癸 地支水:子、亥
火:天幹暢丙、丁 地支火:巳、午
土:天幹之戊、己 地支土:醜、辰、未、戌
十二地支與陰陽及五行的關系 子---陽水 醜---陰土 寅---陽木 卯----陰木 辰----陽土 巳----陰火
午---陽火 未---陰土 申---陽金 酉---陰金 戌----陽土 亥---陰水
子含癸頂支含幹,幹支非常辯證法、博大精深。
十天幹分別代表陰陽五可以嗎?十二地支分別代表12生肖嗎?為啥隻有十天幹而有十二地支? 1。天幹五行分為陰與陽,具體是:庚金、辛金、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壬水、癸水 2。12生肖是由十一種源於大自然的動物即鼠、牛、虎、兔、蛇、馬、羊、猴、雞、狗、豬以及傳說中的龍所組成,用於記年,順序排列為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3。《三命通會》論支幹源流曰:夫幹猶木之幹,強而為陽;支猶木之枝,弱而為陰。昔盤古氏明天地之道,達陰陽之變為三才。首君以天地既分之後,先有天而後有地,由是氣化而人生焉,故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為而俗自化,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其十幹曰:於逢、旃蒙、柔兆、疆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 、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於、執徐、大荒落、敦洋、協洽、 灘、作噩、閹茂、大淵獻。蔡邕獨斷曰:“幹,幹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謂之天皇氏者,取其天開於子的意思也;謂之地皇氏者,取其地辟於醜的意思也;謂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在寅的意思也。故幹支之名在天皇時始制,而地皇氏則定三辰,道分晝夜,以三十日為一月,而幹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氣而有子母之分,於是幹支始有所屬焉。至於伏羲仰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中觀萬物與人,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以作甲歷而文字生焉。逮及黃帝授河圖,見日月星辰的預兆,於是始有星官之書。命大堯探五行之情,占鬥綱所建,於是始作甲子配五行納音之屬。
10天幹五行各屬什麼? 五行與幹支
天幹金:庚、辛 地支金:申、酉
天幹木:甲、乙 地支木:寅、卯天幹水:壬、癸 地支水:子、亥
天幹火:丙、丁 地支火:巳、午
天幹土:戊、己 地支土:醜、辰、未、戌
天幹地支計年,十天幹十二地支應該有120種組法呀,為啥卻是60年一輪回? 呵呵你很會思考不茫從書本難得!!!假如不考慮別的,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確實有1二十個組合。但幹支記數有個原則:單與單配,偶與偶合,單不與偶組合。舉個例子,天幹中第五個是戊,那麼這樣說的話在十二地支中可以與戊組合的隻有6個,單數的6個。清楚明白瞭嗎?呵呵歡迎追問
誰知道十天幹十二地支五行古代人們所講的意義? 十二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記時間的方式方法_(:_」∠)_
何謂十二天幹,十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幹”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
望采納!謝謝
易經必背口訣訣竅十二地支十天幹,天幹地支五行對應表
必背口訣訣竅十二地支十天幹
這是我學習基礎系列 的第3篇。
常人提到《》,通常來講會想到算命、占卜。占卜是《》裡的重要內容,自從有文明以來,每個文化裡都出現過不同的占卜。《》裡用蓍草占卜解卦,在有占星師通過星座預測推算端倪,在的時代同樣盛行占卜術。
在古時候,科學不發達,人們想瞭解未來,要靠算命來預測推算。無論是奇門遁甲,還是命理八字學,的應用,除瞭八卦系統外,還need結合五行、天幹地支、24節氣的組合來應用。我們讀《》,是看不出八卦與五行、幹支、24節氣的關系,不過這又是支撐《》在數術應用的重要基礎體系,如果想靈活運用,隻學八卦是不行的。
下面講講五行、天幹地支、24節氣的基礎知識。固然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講,太簡單瞭。不過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說,務必背熟,基礎打牢瞭,才能應用,這幾個簡單容易的知識都是以後應用所不可或缺的。
五行
說到五行,我們會口無遮攔“五行”。古代人們說,“天降陽,地出陰,合而生五行”,由此可見,之氣產生五行。
五行,我幼年時期的記憶順序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關鍵的是要曉得其“相克相生”的原理,依照“金、木、水、火、土”這樣記憶順序,有害於記住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生克順序。
以木為起手,依照“木、火、土、金、水”記憶, 相克相生,自不然就推演出來。
相生是本人的鄰居,依次而生,形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循環;
相克是跳瞭一個位置,指向間隔的具體位置上,形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克循環。
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 幹支,可以從甲骨文裡找出來,可見幹支文化 之早,相傳是黃帝時期所創。
古代人們用天幹紀日,一旬為十天,正好十個天幹,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個。古代人們用地支紀月,一年有十二個月,也用地支紀時辰,因此有十二個時辰。地支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組合,按次序組合一次循環,共有六十個組合,十與十二的最小公倍數也是六十。六十個幹支組合,就是我們通常來講所說的“六十花甲”。年、月、日、時辰,皆可以六十循環一次。
24節氣
我們我國古代,依據一年裡地球圍繞太陽遠轉所在的具體位置,分成瞭二十四節氣。不過,在過去,人們隻可以在地球上看太陽,那肉眼看見的是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的移動。這個軌道,就是我們常說的“黃道”。
人,把“黃道”分成12等份,一圈360°,那麼每等份就是30°,以星座命名,形成瞭的十二星座,也是占星術的根據。
我國古代與的分法不同,每15°為一個等份,用二十四等份去對應太陽在黃道上的行動軌道軌跡,這便是咱們國傢的二十節氣。
要記住24節氣,需要把《二十節氣歌》背下來: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之,相應的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第2句話,相應的節氣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第3句話,相應的節氣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第4句話,相應的節氣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這短短二十八字,字正腔圓,展現出一年的氣溫升降,記錄載入瞭寒來暑往,古代人們根據24節氣歌合理安排農事生產活動。
古代人們觀星象、知奧妙秘訣,通過24節氣就可體悟古代人們仰望星空所包含的樸素精神。夜晚觀察天上的北鬥七星的“鬥柄”位置,鬥柄朝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
而是節氣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結合如今的公歷,亦即陽歷,24節氣歌還有後面四句話需要大傢記住: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這四句話之義是,上半年的節氣在公歷每月的六日、二十一日,下半年的節氣在公歷每月的八日、二十三日,節氣在公歷的時間是比較固定的,做多相差不超過一兩天。
有人會問,記住這五行、天幹地支、24節氣有啥用呢?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是零基礎者必須熟記的基礎知識。在以後的 裡,俺會繼續梳理,讓感興趣的讀者逐漸掌握組合的規律。學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無法一蹴而就。學易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越研究就越沒完。南懷瑾先生說古代人們往往會“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當你鉆研進去後,一點一點的也會體會到如此的感覺。
上面便是與必背口訣訣竅十二地支十天幹有關的內容,是關於天幹地支之共享。看完天幹地支五行對應表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十大天幹
十大天幹:在咱們國傢傳統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大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
在咱們國傢傳統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大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
在一些古典書籍當中,經常會看見什麼天幹地支話語,或者盜墓筆記中以天幹地支為原理而設置的機關。仿佛給這天幹地支蒙上一層神秘面紗,那何謂天幹地支呢?
遠古時代古代人們以天幹地支來作為載體。天幹承載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載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運;天道與地道決定著人道,故設天幹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運。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時空以定世界。幹象天而支象地,萬物雖長於地上,不過萬物的榮盛興衰卻離不開天。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之組合,形成瞭60甲子,用來闡述天地人之間的相互之關聯聯系。從文獻記錄載入來看,太古時代就已有天幹地支,其中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分別代表瞭每一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
殷商時期顯現瞭十個計算和記錄載入數目的文字,稱為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並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醜等),用於紀年、月、日、時。天幹地支,是應用易學在實踐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之一,許多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通過它來認知。
十天幹十二地支是哪些?
十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天幹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為陰,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為陽,醜卯巳未酉亥為陰,十個天幹和十二個地支相配是陽配陽,陰配陰。
十二長生訣
1。長生:這步大運走長生,好比太陽又東升,烏雲散去多晴朗,花紅柳綠草生情,蛟龍出海常快樂,猛虎得食在山峰,鳳凰落在梧桐樹,官印逐喜得長生。
2。沐浴:運交沐浴不平常,如同過河又蹬山,過河走的泥窪地,蹬山道路彎又彎,七上八下受癲癇,安安穩穩沒幾年,心似亂麻如蒿草,總想遊春在外邊。
3。冠帶:運交冠帶主吉祥,一年到比一年強,久埋珍珠出瞭土,多年百寶放瞭光,平地一聲春雷響,五湖四海把名揚。
4。帝旺:運交帝旺運最紅,就象大海一條龍,今朝得勢時運轉,一步蹬高上天庭,這步運氣真是好,就是泥鰍也成龍。
5。衰:運交衰字不順通,就象老虎掉進坑,天月二德能解救,天乙貴人也化兇,十年之內不可小,馬虎大意可不行。
6。病:要走病地時不來,患病傷財又有災,若有吉星能解救,反兇化吉結瞭災,到時好好交交運,轉危為安能解開。
7。死絕:運交死絕不吉祥,卦中註意和提防有傷亡,高堂二老不下世,本身一定也不強,車前馬後須留意,克妻害子范刑傷。
8。墓:運交墓字不太強,就象半陰和半陽,一半好來一半壞,一半熱來一半冷,運去黃金變瞭色,運瞭廢鐵也增光。
9。胎養:運交胎養最吉祥,一年到比一年強,傢中有瞭搖錢樹,聚寶盆裡放瞭光,梧桐樹下栓金馬,上邊飛來金鳳凰。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是什麼?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別讀作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在咱們國傢傳統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大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
科學普及知識:
01、甲子 02、乙醜 03、丙寅 04、丁卯 05、戊辰 06、己巳 07、庚午 08、辛未 0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醜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十天幹含義
甲是拆之義, 指萬物剖符而出。
乙是軋之義, 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之義, 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之義, 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之義,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之義,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之義,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之義, 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之義, 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之義,指萬物可揆度。
十二地支科普:
含義
子,孳也,謂陽氣至子,更孳生也。萬物孳生萌子。
醜,紐也,言陽氣在上而未降,萬物厄紐,紐芽於醜,未敢出也。
寅,引也,萬物始生螾然也。
卯,茂也,冒也,言陽氣生而孳茂,萬物茂於卯。
辰,震也,萬物經震動而長。
巳,陽氣之已盡也,陽氣盛之盡,萬物盛於巳。
午,陰陽交,故曰午。
未,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身也,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猶也,已老也,萬物皆猶縮而熟於酉。
戌,滅也,謂此時萬物衰滅也。萬物畢而入戌。
亥,刻也,此時陰陽刻殺萬物,陽氣藏於下,萬物收藏。
另外,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並稱為:十天幹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並稱為:十二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