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有財神初五怎麼迎延平荷蘭財神(正月初五接財神的正確方法)
正月初五怎樣迎財神
初五凌晨00:00分準點放鞭炮!!!!!!
初五怎麼迎財神
導語:因為初五日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因此這一天十分重要也就不奇怪瞭。這很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習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寶”的餃子。
正月初五接財神怎麼接?
正月初五是財神生日,民間有接財神的傳統風俗,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夜裡,各傢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大年初五迎財神是怎麼迎的
鄭成功(16二十四-1662年),明清之際民族英雄。漢族。本名森,也叫作福松,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祖籍河南省固始縣汪棚鄉鄧大廟村。弘光時監生,隆武帝賜姓朱、並封忠孝伯,這亦即他俗稱“國姓爺”的來歷。清兵入閩,其父鄭芝龍迎降,他哭諫不聽,起兵抗清。後與張煌言聯師北伐,震動東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將士數萬人,自廈門出發,於禾寮港登陸,擊敗荷蘭殖民者,收復。
【鄭成功故事】
鄭成功生平簡單介紹
鄭成功(16二十四~1662年),明清之際收復之名將。福建南安人,鄭芝龍子。出生於日本,初名福松;七歲歸國就學,塾師奇之,為他起名曰森,指為可造之材;十五歲後入太學,為監生;仰慕錢謙益,因執贄為弟子;錢謙益甚重之,乃號其字曰大木,許其將為棟梁之選。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學解散,鄭森歸閩。
同年閏六月,皇裔朱聿鍵依鄭芝龍而建國福州,改元為隆武元年(1645年)。鄭芝龍即“命其子鄭森為隆武帝侍衛”。那個時候,鄭芝龍之弟“鴻逵引其子肇基見於王,王賜之姓。芝龍聞之,亦引森入見,王奇其貌,與語,大悅之,撫森背曰:‘恨朕無女妻卿;當盡忠吾傢,無相忘也’。賜國姓,名成功,命為禦營中軍都督,儀同附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叫作國姓”。其時,“日本國王聞芝龍貴寵,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衛門(鄭成功弟),於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鎮安平城。成功還裡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誠竭忠教之。成功因立大志,以中興明室為己任,乃徹夜寫作《恢復大業治兵籌餉銳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閱覽”(“三軍大學”1972年編著《中國歷代戰爭史?卷十七》)。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親征,經延平府至建寧府(今福建建甌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寧府回駐延平。鄭成功“常與隆武帝談到國傢的前途,軍事的利與弊,說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更甚者抱頭痛哭”。此時,“隆武帝知鄭氏不足以有為,決心出汀州入贛州與湖南為聲援。二月,帝至延平,芝龍不欲帝出,即率軍民數萬人遮道呼號以留之,隆武帝遂駐在延平”。有一天,成功見隆武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鬱鬱不樂,得毋以臣父有異志耶?臣受國厚恩,義無反顧,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間,“賜姓成功條陳:‘據險控扼,揀將進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國’。隆武嘆息”;下旬,“吉安陷,鄭彩棄廣信(治今江西上饒)奔入關(今福建武夷山分水關),未幾撫州陷……報至行在,大震;上削彩職,戴罪圖功”,“命鄭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鄭彩餘眾,進守邵武西之分水嶺(光澤縣與其西江西撫州等地交界處即分水嶺共有九關十三隘。其中較著名者為鐵關又稱鐵牛關、杉關、分水關、老關又稱山頭關)以阻清軍”。
四月,“著國姓、輔臣速約各鎮鼓銳前進,鉛山告警,必行兼顧,以鞏崇關(即武夷山分水關,又稱大安關)”;“新撫永安、沙縣山寇頭目一萬十三名……聽國姓節制”;“敕國姓成功兼顧大安關,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騎突入”。
六月一日,仙霞嶺駐軍兵嘩;守將鄭鴻逵,誤謂清兵至,棄軍徒跣逃跑;三日夜抵浦城。行在聞知大震,削奪鄭鴻逵之封爵。並 且,隆武帝晉封鄭成功為“忠孝伯”,掛“招討大將軍”印,使移軍前往鎮守浦城仙霞嶺即正北大門。
那個時候,即將撤離延平的鄭芝龍,以清軍將要大舉入閩,於是遣心腹吏蔡輔前往命成功撤兵。蔡輔至仙霞嶺見成功,成功不待其出語,即厲聲責之曰:“敵師已迫而糧不繼,空釜司饔,吾將奈何耶?速歸請太師(指其父鄭芝龍)急發餉濟軍,慎勿以封疆付一擲也。”蔡輔噤不敢言;還報於芝龍,說:“倘若我提及納款,俺的頭早已斷瞭。”鄭芝龍說:“癡兒不知天命,固執乃爾;吾不發餉,彼豈能枵腹以戰乎?”無奈之餘,鄭芝龍因上疏稱:“海寇狎至,三關餉取之臣,臣取之海,無海則無傢,非往征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挽留雲:“先生稍遲,朕與先生同行。”中使奉敕到江邊,芝龍早已掛帆離延平瞭。那個時候,鄭芝龍間使密約款於清,隨鄭芝龍撤兵離延離關回安平的有鄭鴻逵、施福(一作施天福)以及鄭彩等;隆武即位時有“守兵戰兵略計二十萬”,除敗降逃亡之外,估計鄭芝龍所撤走的應是戰兵,大概十萬。諸關、城邑之兵驟然減少,因此產生“空關”之感。而鄭成功屢次摧糧餉均不得,軍中乞食,逃散日眾,成功不得已而撤至延平。
鄭芝龍撤兵離延離關之後,閩北關防重新作瞭佈置和佈局。那個時候江西大體上已經失陷,浙南尚有監國魯王;於是,以禦史鄭為虹等人守浦城仙霞關,而鄭成功則帶著些許戰兵,主要防禦在光澤,甚或還兼督崇關。
七月,清兵已抵閩關;八月初一,從景寧關(在浙南閩東之間)入閩東,郡縣望風降附;十三日,清貝勒羅托部已陷衢州,入仙霞關,遂克浦城、建寧(今福建建甌市)、延平;守浦城的禦史鄭為虹、給事中黃大鵬、延平知府王士和,皆死焉。二十三日,清兵至延平。
隆武帝已先兩、三日由延平取道順昌,準備由汀州遁江右(贛南)。此時,在光澤一帶的鄭成功,聞報,由光澤經順昌而下延平,大概廿二日或廿三日,途中遇到已經離延的隆武,入見隆武帝;隆武問之曰:“芝龍、鴻逵,朕將焉依?”成功跪於榻前泣奏曰:“臣父臣叔,皆居心叵測,陛下宜自為計。”與帝相持大哭。隆武帝遂欲西入贛,成功辭君赴金門,欲聯絡豪傑同赴贛南尋隆武。隆武於八月廿六日入汀州城,九月初仍駐汀州。隨後遇害。
鄭成功辭別隆武之後,下延平,與入延的清兵猝遇,鄭成功“交鋒不利,率師南下”;路遇北上的王忠孝,鄭成功告知王忠孝“上已先四日行,劍南(即今福建南平)皆北騎,公將安之?”王忠孝後來終老於。
鄭成功離延時,有一批閩北抗清義士追隨鄭成功前往閩南、。自其隨隆武帝出征,於隆武元年十二月中旬進入延平,到次年八月下旬的此時離開,大概在閩北逗留瞭八個月有餘。
鄭成功離開閩北後,反對其父降清,樹起抗清旗幟,南征北戰,威震清軍,歷史稱為“明鄭”。離開延平的第2年,24歲的鄭成功以廣東南澳為基地。所樹立的旗幟上面寫著“明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另一面旗上寫著“背父救國”四個大字。隨即出兵,連破閩南沿海多處,改中左所(即今廈門市)為思明州,以為、經濟中心;自此時至永歷十二年(1658年)鄭成功曾三次北伐江浙,九次南征閩粵,其中,永歷十一年北伐攻克溫州、臺州,進入長江,威震清軍。那個時候,在滇城的永歷帝,於永歷二年十月“封成功威遠侯。三年……七月,封成功為延平公”,永歷十二年春正月,又遣漳平伯周金湯航海至思明,晉成功為“延平郡王”,給金印(《通史》卷二)。不過,鄭成功因尚未打敗清軍,謝不受爵;收而藏之,終身不一用(《南明史略》與范咸《府志》)。——郡王是僅次於親王一等的爵號,延平在歷史上特別是明清時期是一個戰略要地。延平作為建制地名,最早出此刻距今1620年的東晉太元四年(379年),這年改南平縣為延平縣,到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延平軍,開始彰顯其“銅延平”之軍事戰略要地的地位;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劍路為延平路,明洪武初(元年為 1368年)改延平路為延平府,為閩中八府之一,直至1913年廢府設道;其後,在沉默瞭80餘年後於1995年1月撤南平地區改南平市的並 且,縣級南平市改為延平區,“延平”才又重登歷史舞臺。簡言之,延平斷續出現四次,存在約1045年,其中第4次即元大德六年以來長達612年之久,建制級別最高,作用與影響也最大。——顯然,由於鄭成功初出茅廬體現才華於延平,而且隆武帝始封鄭成功忠孝伯之爵位也在延平,所以永歷帝才封他為“延平”郡王;並 且,由於鄭成功抗清所經歷的安平、南澳、中左所(思明州)等地,建制級別都不如“府”級的延平,而古時候封爵又常與建制級別有關,因而封他為“延平”郡王。由此可見:鄭成功的生涯和偉大功績乃至鄭成功的英名,都是從延平也就是閩北開始的。
鄭成功於永歷十三年再次北伐,戰敗後退回思明,便著手收復。那個時候為荷蘭殖民者所侵占。後經過八、九個月的戰爭,於永歷十五年十二月(即1662年2月)迫使荷蘭總督揆一投降,使重回祖國懷抱。可惜,克臺後未到半年,這位年輕的民族英雄就病故瞭。其子鄭經(1643~1681),嗣其位,襲其爵。
鄭成功戰爭故事
1、鄭成功抗清之戰
三年,南明隆武帝朱聿鍵封鄭成功為忠孝伯,賜尚方劍,掛招討大將軍印,委其鎮守閩贛界上大定、大安等關。六月,鄭成功回安平鎮(今福建晉江安海鎮)探母。不久,清軍自仙霞關長驅直下福建,殺隆武帝,鄭成功之父鄭芝龍降清。十一月,鄭成功於安平誓師抗清。四年初,鄭至廣東南澳募兵數千,鄭芝龍舊屬、隆武朝遺臣及閩浙沿海抗清之士紛集鄭成功麾下。五年秋,鄭成功被永歷帝朱由榔封為威遠侯,後又晉封漳國公。鄭成功起兵後,先在閩南沿海向清軍發起進攻,攻海澄,圍泉州,克同安;後移師粵東,占揭陽、普寧、惠來等縣。七年八月,鄭成功由粵東揮師返閩,從鄭聯兄弟手裡奪占廈門、金門。從此,金、廈便成為鄭成功抗清基地。鄭成功在廈門整編軍隊,分中、左、右、前、後五軍,軍下設鎮,每鎮轄兵1200人。十一月,鄭成功奉旨南下勤王。清福建巡撫張學聖獲悉廈門兵力空虛,便於八年三月,與泉州總兵馬得功、漳州總兵王邦俊,統兵襲廈門。守將鄭芝莞不戰而逃,清軍輕取廈門,搶掠大量財帛米粟而去。四月,鄭成功兵返廈門,增築炮臺,勁旅防守,無私賞罰,重振兵勢。八年至十三年,鄭成功以金、廈為基地,為奪取漳(州)、泉(州),在閩浙粵沿海與清軍展開拉鋸戰。鄭成功於海澄磁灶及漳浦兩敗清漳州總兵王邦俊;於同安小盈嶺擊敗福建陸路提督楊名高,攻占漳浦。九年,鄭成功占海澄、平和、詔安、長泰,圍困漳州達半年之久。十年,鄭成功一面遣張名振、陳輝等率戰船百艘,恢復浙直州縣,於舟山擊敗清軍;一面於海澄擊退清軍進攻。十一年,鄭成功下漳州、同安、南安、惠安。十二年,鄭成功下仙遊,福州省城驚恐。為適應作戰需要,鄭成功再次整編軍隊,編陸軍為72鎮,水師為20鎮,創新操法,訓練軍隊。並 且,健全政權機構,改廈門為“思明州”,並以大規模海上貿易養兵自給。十三年,鄭成功擊退清軍三路進攻,進而攻福州、羅源、寧德等城。在此期間,清廷對鄭成功剿撫兼施。除當地清軍外,先後於八年遣固山額真金礪、十一年遣定遠大將軍世子濟度、多羅貝勒巴爾處渾、固山貝子吳達海、固山額真噶達渾,進剿福建。並 且,先後4次與鄭成功和談,遭鄭拒絕。十四年至十六年,鄭成功改變取漳、泉為基業的方針,傾全力北伐南京。十四年七月,鄭成功機會大軍北上,先後攻占浙江黃巖、臺州(府治今定海),及臺屬太平、天臺、仙居、海門等地。福建總督李率泰乘虛占領鄭軍要地閩安鎮(今屬福州)。鄭成功急棄臺州南下回救,閩安已失,便抵廈門。為解除北伐後顧之憂,鄭成功兩次派兵攻破鷗汀寨,攻克粵東澄海。十五年春,鄭成功調各提鎮舟師回廈門,訓練營伍,並選壯勇者5000人編入左右武衛、虎衛親軍,戴鐵面、穿鐵甲,專立於陣前砍馬足,號稱“鐵人”,由左虎衛陳魁統率。五月十三日,鄭成功留黃廷、洪旭、鄭泰守廈門,自統甘輝等北征,有戰船數幹艘,甲士17萬,鐵人8000,號稱80萬,揚帆北上。六月,克浙江平陽、瑞安,進圍溫州,全浙震動。七月,至舟山。八月,抵羊山(今浙江嵊泗西南海中大、小洋山)遇颶風,覆舟50,漂沒官兵8000。鄭成功拒絕返回廈門的意見,於浙東沿海休整。十六年四月,鄭成功再次北上,由浙東沿海過舟山,攻崇明,緊接著溯江而上,先占瓜洲,再奪鎮江。鄭成功命周全斌、黃昭守鎮江;遣張煌言、袁起震招撫江南、江北,入蕪湖招引清軍;於七月四日親自督師,直取南京。初七日,軍至觀音門,分兵圍困南京。清順治帝以內大臣達素為安南將軍,同索洪、賴塔等,增援江南;由雲貴凱旋之梅勒章京噶褚哈部,由荊州(今湖北江陵)直抵江寧(今南京);城內清軍亦加緊備戰。七月二十三日,南京城內清軍突然向鄭軍進攻。鄭軍力戰不敵,遂棄瓜洲、鎮江出海。八月,鄭成功機會餘部轉攻崇明不下,回師浙閩;九月初回至廈門。
2、鄭成功收復
是中國第1大島嶼。島上物產豐富,土地肥沃。從古至今,中國勞動人民就在島上生活。他們用勤勞的雙手開發和建設這美麗的寶島。到瞭三國時,吳國曾派人到達。
以後,又有許多漢人遷入,和當地人民一道開發。宋、元時,曾在建立行政機構。16二十四年,荷蘭殖民民主義者侵入,對島上居民進行殘酷的掠奪和野蠻的殖民統治,激起中華民族的無比憤怒。鄭成功收復,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進行的。
鄭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生長於荷蘭殖民者侵占那一年。他在少年時代,親眼看見荷蘭侵略者對沿海人民進行掠奪和燒殺,對侵略者十分憎恨。
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推翻瞭明朝統治。滿族統治者和漢族地主官僚相勾結,篡奪瞭農民起義的勝利成果,建立清朝政權。1646年,清軍占領福建。這時,鄭成功組織福建、廣東的群眾在南澳起義,進行瞭長期的抗清鬥爭。
1659年,鄭成功從返回大陸的愛國通事何廷斌那裡獲悉到荷蘭殖民者在的苛政和暴行,便決心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祖國的神聖領土。
1661年四月二十一日,鄭成功親自率領將士2.5萬人,分乘戰船350多艘,由金門出發,攻入澎湖。四月三十日黎明,在臺南的鹿耳門登陸。鹿耳門地勢十分險要,外圍有幾十裡的淺沙灘。荷蘭殖民者在這兒沿水邊設置很多炮臺。鄭成功不顧地形險峻和敵人的嚴密防守,親率船隊迂回前進,直趨北港。他的隊伍在距赤嵌城北約5公裡的地方,迅速登陸。人民爭先恐後前來迎接,提水擔飯,協助運輸。鄭成功部隊在人民大力支持下,士氣更為高漲。荷蘭海軍司令官彼特爾倚仗著精良的火器負隅頑抗,妄想阻止鄭成功的部隊。鄭成功部隊冒著敵人的炮火迅猛直前,打得荷蘭殖民者棄械而逃。
鄭成功登陸後,立即通令荷蘭侵略軍投降。但荷蘭殖民者預示願意獻出10萬兩銀子犒賞鄭成功的軍隊,請求退兵。
面對這種卑鄙的收買引誘,鄭成功嚴辭拒絕。接著,鄭成功連續打敗敵人數次反撲。五月初攻下赤嵌城,迅速控制全境,迫使荷蘭殖民者退守熱蘭遮城。
不過,龜縮在熱蘭遮城的荷蘭侵臺總督科業特,倚仗糧草充足,妄想固守該城,等待海外援助。荷蘭艦隊也屢次從海上進行反撲。鄭成功機會領勇敢的水師,在人民的密切配合下,同荷蘭侵略軍展開激烈的海戰。荷蘭艦隊在淺水外行動笨拙,而鄭成功的小型戰船卻轉動靈活。鄭成功軍隊在海戰中,給瞭荷蘭侵略軍以毀滅性的打擊。1662年2月,荷蘭殖民者被迫在投降書上簽瞭字。荷蘭在的所謂“總督”科業特和他的殘兵敗將狼狽地從撤走。被荷蘭殖民者侵占瞭38年的,終於又回到瞭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收復後,將侵略者修築的赤嵌城改名為安平城,赤嵌樓改名為承天府,並建立瞭同祖國大陸相同的郡縣制度,建立行政機構;招徠大陸移民。為瞭發展農業生產,鄭成功實行瞭“屯田法”。士兵一面生產,一面練兵。幾年後,做到瞭“野無曠土,軍有餘糧”。那個時候,的高山族人民,在荷蘭殖民者奴役下,生活十分貧困,生產極端落後。鄭成功在那裡推廣瞭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將大陸上漢族地區的先進生產方法介紹給人民。從此,高山族也同大陸一樣,使用牛耕和鐵犁種田。還鑄造瞭“永歷通寶”錢幣,促進瞭社會的經濟發展,穩定瞭市場,安定瞭人民生活。
鄭成功收復後,不久便病逝瞭。他的子孫統治20多年。1683年,清軍進入,在那兒設立瞭府,加強瞭那裡的邊防。
從古至今就是咱們國傢的領土。鄭成功收復的壯舉將永垂史冊,而他作為一個民族英雄,也將永久活在人們心中。
初五怎麼迎財神
導語:因為初五日肩負著送窮神、接財神等多重重任,因此這一天十分重要也就不奇怪瞭。這很多的講究綜合起來,就形成習俗----要擺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寶”的餃子。
正月初五怎樣迎財神
正月初五應該在早上7點~9點之間來迎財神。
接財神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性節日風俗。由於中國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瞭年初一,接著下面最要緊的活動就是接財神,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夜裡,各傢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歷史淵源:
正月初四(亦有正月初五說法)接財神的出處,五顯財神或五路財神:傳說有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時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喜、財。財帛星君臉白發長,手捧一個寶盆,“進寶招財”四字由此而來。普通人傢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正月初五接財神財帛星君風俗的源頭與唐代長安首富王元寶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