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納甲的道理五行月亮天幹(易經中納甲啥意思)
一:周易中怎樣納甲?
納甲 古代人們認為裝納甲之法,可以究天地生育之理。認為乾納甲、壬,坤納乙、癸,上下相包,震巽坎離艮兌納庚辛戊已丙丁,象征六子生於爸媽乾坤之中。與天幹相配合,八卦又皆在每一爻上都規定瞭固定的地支。 占卦裝納甲,就是根據八純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在每一卦中所處的具體位置內外不同,給每個爻標出所代表的天幹和地支。 乾卦在內卦,初爻起甲子,二爻為甲寅,三爻為甲辰;乾卦在外卦,四爻為壬午,五爻為壬申,六爻為壬戌。由於乾卦屬陽,所以配的幹支都屬陽,陽卦隔位順數,內外卦六爻順序為子寅辰,午申戌。 坤卦在內卦,初爻起乙未,二爻為乙巳,三爻為乙卯;坤卦在外卦,四爻為癸醜,五爻為癸亥,六爻為癸酉。坤卦為陰,所以配的幹支都屬陰,陰卦隔位逆數,內外卦六爻順序為未巳卯、醜亥酉。 坎卦在內卦,初爻起戊寅,二爻為戊辰,三爻為戊午;在外卦,四爻為戊申,五爻為戊戌,六爻為戊子。 艮卦在內卦,初爻為丙辰,二爻為丙午,三爻為丙申;艮卦在外卦,四爻為丙戌,五爻為丙子,六爻為丙寅。 震卦為大兒子,卦有大兒子代父之說,震卦納的地支與乾卦完全相同,隻是天於為庚。在內卦,初爻起庚子,二爻為庚寅,三爻為庚辰;在外卦四爻起庚午,五爻為庚申,六爻為庚戌。 巽卦在內卦,初爻起辛醜,二爻為辛亥,三爻為辛酉;巽卦在外卦,四爻為辛未,五爻為辛已,六爻為辛卯。 離卦在內卦,初爻為己卯,二爻為己醜,三爻為已亥,在外卦,四爻為己酉,五爻為己未,六爻為已己。 兌卦在內卦,初爻為丁已,二爻為丁卯,三爻為丁醜;在外卦,四爻為丁亥,五爻為丁酉,六爻為丁未。 有一個簡單容易的歌訣: 乾在內子寅辰,乾在外午申戌; 坎在內寅辰午,坎在外申戌子; 艮在內辰午申,艮在外戌子寅; 震在內子寅辰,震在外午申戌。 巽在內醜亥酉,巽在外未已卯: 離在內卯醜亥,離在外本未巳: 兌在內已卯醜,兌在外亥酉未; 坤在內未己卯,坤在外醜亥酉。
二:周易是如何預測推算的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預測推算學原著,也是我國傳統思想中的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源泉。
易經的易字是由蜥蜴的象形字所演變而成(含有變化之意);而周易所代表的意義則有兩種,一為說明“浩瀚宇宙中所產生的變化”,一為“周朝所流行的易占之書”。在易經這部書中,系將萬事萬物分為六十四種不一樣的形態,而後以預測推算者所在的具體位置為中心,來指示方位,進而促讓人們努力開拓本人的命運。其中包括說明六十四卦的經,及解釋內容的“十翼”(對易所做補充說明的十篇文章)。而十翼最要緊的部分那麼是解釋易經哲理的“系辭傳”。
易的基本哲理乃為陰、陽。陰代表女性,柔順而消極;陽則代表男性,剛強而積極。陰爻與陽爻三條線交錯組合乃成為乾、兌、離、震、巽、坎、艮、坤等八種,這就稱為八卦。把這八卦兩兩相配,就會獲得六十四卦。
易經是中國古代占卦的原典。其雛型被推定是在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期(公元前八世紀)完成的。殷代盛行用火灼龜甲或獸骨,再觀其裂痕來占卦,謂之龜卜。到瞭周代,又盛行蓍草占吉兇,謂之占筮。占卜的最終,由朝廷細心保管。其後,再由累積下來的筮辭中,挑選出適當而符合各卦各爻的,加以編篡,便形成易經的雛型瞭。易經的雛型完成之後,占筮就不再為朝廷所獨占有,而普及各地的諸候士大夫階層。以後,占筮的儀式就盛行於各式場合中。占筮普及以後,極需要一本專門解釋的書,因為易經中的用辭艱深難解,務必要有統一的解釋,意義才不致發生差別。於是,從戰國末期到前漢初期,十翼(彖傳上下、象傳上下、系傳上下、文言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漸被作成,而完成瞭易學。之後的日子,儒學被尊為儒教之經典,而高居於六經(易、詩、書、禮、樂、春秋)首位的易經,成為我國傳統學術的源泉。後因為宋代新儒學的興起,易經更被看成是形而上學的主流,極受註重和重視。不過,依據傳說,八卦是伏羲氏所作,六十四卦為神農氏所作,卦爻辭是文王與周公所作,十翼是孔子所作,迄今尚無定論。易的根本就是預測推算,《易經》就是一本卜書,這是無可否認的。而易學預測推算,是以“易經”這門最能展現中國系統思維的大學科作給自己的論理根據,以六十四卦做給自己的邏輯構架,同時納入“四時”、“五行”、“五方”、“五音”、“十天幹”、“十二地支”、“卦氣”、“易數”等極其復雜、科學的參考因素,密切註意和提防到周圍事物的動靜變化信息,如時間、地理、天時、聲音等諸元,作為預測推算未來結果之象信息,依循固有的邏輯結構,推衍出事物可出現的趨勢和細節與關鍵,正由於易學預測推算術融合瞭如此富饒的文化內容,且是完全建立在唯象理論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對易學預測推算的研究,無疑對現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具有寬廣的啟迪和作用與影響。如怎樣學好周易預測推算 易經是中國古代占卦的原典。何學好周易預測推算 易經是中國古代占卦的原典。
周易納甲信息預測推算法也叫“六爻八卦預測法”、“火珠林法”,系中國正宗預測推算大法。周易納甲信息預測推算法系給周易各卦中的各式因素輸入五行信息後,依據卦中的五行生克、沖合扶拱及其與時空的信息關系,剖析出所需預測推算事物的發展走勢和細節與關鍵。周易納甲信息預測推算法的特征是預測推算事物細致、縝密、周嚴、具體、信息規劃性強,其預測推算模式呈公式化,隨意性小,故其法極易掌握。宋、明、清的很多學者一致認為,周易納甲信息預測推算法源於西漢京房氏。京房(公元前77年 ̄前37年)是西漢的經學傢,著有《京房易傳》等多部研究易學的作品,後人稱為“京房易”、“納甲法”,及至清代,由王洪緒所著《卜筮正宗》一書對此法進行瞭系統匯總“定型”,成為近代應用最寬廣的一種易學預測推算方法。在後面的章節中,我們將著重講解《卜筮正宗》中的有關預測推算理論方法。怎樣學好周易預測推算 易經是中國古代占卦的原典。
“夫大人者,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期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周易.乾卦.文言》)。德行高尚的人,功德與天地相契合,光明與日月相輝映,進退與春夏秋冬四時同步。“大人”的行為先於天時,但符合自然的金科玉律,後於天時,而遵循自然的變化時機。《周易》認為,一個把握宇宙真理的人,其行為準那麼是與社會相契合的。推而廣之,人類是與自然密切相關的。用現代科學術語來說,人是宇宙的全息縮影。我們引為自豪的智力老人老子、莊子,也是一再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完全和諧統一的。在古時候聖哲那裡,宇宙、人身本為一體,精神、天地自然溶融,宇宙中有的,人身中各各悉備。基於此,古代人們認為:人們既可能從大自然的某些物質運動形式中領悟人體生命活動的規律,也可以從人體生命現象中推測大自然的發展過程。於是“善言天者,必定會有驗於人”(《素問.舉痛論》)。“善言人者必能推知天地”,所謂“指節可能觀天,掌紋可以察地”(《類經圖翼》引邵子)。因 此,盡管古代人們論說的角度均不相同,但各說都無一例外地力圖追索天人相通之處,從而形成瞭關於“天人相應”的學說。這一學說的主要特點,就是認為天道與人道、自然與人為本是相類相通、和諧一致的,它著重的是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之間的橫向聯系,註重的是彼此間的協調和協作。這幾個富於全息色彩的古典理論。主要源出古時候先賢“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取人身”的唯象觀察方法,而通過“無極”、“太極”(或一)、“二儀”(陰陽)、“三傢”(三5。氣象數、精氣神)、“四象”、(春夏秋冬)、五行(金、木、水、火、土)、十天幹、十二地支、十二辟卦、十二律等等的思維模式展現出來。
三:周易入門小知識
周易入門小知識為:五行學說、六十四卦、天幹地支、十二長生。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最為重要的基礎,說成是我國多數思想的基礎之一也毫不誇張。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這裡所說的並不是指特別規定的金就是黃金,土就是泥土這麼簡單,俺們是可以把它理解為創造世間一切的元素,他們之間的相克相生構成瞭大千世界。要掌握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克相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陽木克火,陽火克土,陽土克金,陽金克活水,陽水克木;五行之間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但: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這裡相侮可以理解為,水平時可以滅火,不過火太大瞭不過拿一杯水,當然是無法滅火的,反而被火侮辱;掌握五行在四季的旺相休困死;掌握五行與幹支的關系;掌握五行和裝卦時的六親五類:我,官鬼,子孫,妻財,爸媽,兄弟的關系;掌握五行和六神直接的關系。
六十四卦:
老話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萬物。八卦相互的組合就生成瞭“六十四卦”對於六十四卦的卦辭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列出,這裡我們說一下需要掌握的知識。明 白八卦的名稱,和對應屬性,熟記六十四卦的推演過程和結果和屬性。五行與八卦的相呼應之關系: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火---離: 離為火;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水---坎: 坎為水;土---艮、坤: 艮為山,坤為地。
天幹地支:
所謂十天幹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所謂十二地支指的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而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天幹地支相配可以拿來預示一年當中的年月日時。學會運用公式或推變演算方法算得年月日時的天幹地支。學會納甲,所謂納甲,就是將十幹納於八卦,並與五行、方位相配合。關於這一點,我們此刻不需要學習怎樣推演,僅需要按表查詢就能夠。分清天幹地支之陰陽屬性,天幹之陰陽如下分:陽幹:甲、丙、戊、庚、壬;陰幹:乙、丁、己、辛、癸;地支之陰陽如下分:陽支:子、寅、辰、午、申、戌;陰支:醜、卯、巳、未、酉、亥。
十二長生:
十二長生是中國人民古時候陰陽五行傢以十天幹周行十二支來預示命運的強弱之勢。即五行的十二種運勢與運氣,稱十二運為十二長生,是以起首之“長生”代表整個十二運。描述瞭“生老病死”的人生,也用以比喻天下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衰敗消亡的整體過程。
十二運即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長生:嬰兒新降生,或新事物剛產生時,具有欣欣向榮的氣息;沐浴:又稱“敗”。嬰兒降生後須洗去污垢;新事物初登臺,很不完善;冠帶:從小兒到青年,可以穿衣戴帽,顯得儀表堂堂;新事物也進入瞭華秀的階段;臨官:又稱“進祿”。人長成後,可以出仕做官,或掙錢養傢;新事物也已成熟,地位日益鞏固;帝旺:人到壯年,身體和智力都到瞭鼎盛階段,最能全面發揮一自個的作用;新事物已至完善,被世所公認。然而旺極必衰,不管是人是事,到瞭鼎盛階段,也同時播下瞭衰敗的種子;衰:這是一個質的變化期,人至此感到氣衰神弱,力不從心;新事物至此已成舊事物,該面臨其他新事物的挑戰瞭;病:人逐漸衰老,便要百病叢生;舊事物千瘡百孔,積重難返;死:人衰老之後,繼之就是肉體的死亡;墓:舊事物死亡後遺跡被送進博物館,或被收於倉庫,又叫“庫”;絕:又被稱“受氣”、“胞”。人在未受孕前,母腹內空空蕩蕩;萬物未產生前,無形無象;胎:即受胎,指人受孕時,或萬物在地中萌芽時;養:就是成形,人在母腹中成形,萬物在地中成形。十二長生中,長生、冠帶、臨官、帝旺代表旺盛的運勢與運氣,稱為“四旺運”,敗、死、暮、絕,代表惡劣的運勢與運氣,稱為“四惡運”,衰、病、胎、養代表平淡的運勢與運氣。
《易經》簡單介紹:
是一部積累筮占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該書闡述瞭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周易》被奉為儒傢經典,成為經學傢們研治的一項專門學問,這便是易學。《周易》是對中華文化作用與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
《易》簡單介紹:
《易》是一本哲學書籍,這是毋庸置疑的,從古至今的哲學許多都是和或者預測推算捆綁在一起發展的。由《易》發展的五行學說,也是樸素唯物主義的表現性學說。易,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改變”。沒錯,較為通俗的解釋,《易》就是一套研究改變,變化的論理,這個思想不論是從哲學角度還是從預測推算角度,都是一個指導性的思想。易的根本是積極向上的,他要求我們在不斷改變的事物中,自強不息,使得改變向著對自己更佳的方向發展。對整體來說,《易》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的觀念,即“天人合一”,這是一種整體觀,一種大局觀,更是一種統籌的觀念。此刻我們說周易,通常都與“算命”畫瞭等號,其實也就是說,不論是中醫,收藏,算命和珠寶。都應該以周易的哲學理論作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我麼就比較容易落入到“唯心主義”的坑洞中。
起卦之寓意:
所謂起卦,是人們用周易來預測推算吉兇,因此制定瞭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依據境界的區別,最初可以借助外物如銅錢或者硬幣的來預測推算。此處的要求是:
1。明 白怎樣起卦;
2。起卦的時刻要相信卦的準確性;
3。誠心建立要測的事情和手裡搖晃銅錢的聯系。
裝卦之寓意:
所謂裝卦,是指在起卦的基礎上,得到一個卦象,之後進行納甲,安六親六神,找出世應爻,分清原神,喜用神,忌神,仇神以及各式名詞爻。
斷卦之寓意:
所謂斷卦就是依據裝卦的基礎上,結合某人的年月日時和所測事情,在依據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克相生,結合六親五類、六神、世應、等等一系列復雜的關系和斷卦人的學識進行斷卦。
四:周易的原理? 高分,3Q~
《周易》有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象、數、理、占。理方面的內容,first of all是哲學原理。這部分內容可參見“《易》之為書”部分。《周易》的哲學思想對後世作用與影響極大,特別是它的宇宙生成觀,後來成為我國諸子百傢世界觀的基礎。要揭示《易經》的內容,務必要有較為深邃的哲學基礎。 天文學原理。《系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可見八卦是依據天象、地宜等制定出來的。天象指的就是天體的運動現象。漢代人講《易》,經常要聯系到天象,把那個時候的天文學當成《周易》的基本原理之一。天體的運行,除日月外,最明顯的是星辰土運動。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黃河中下遊地區,用現代的天文學知識說,在北緯36度這條線附近。北極星在北極的正上方(稍有偏斜)。站在北緯36度觀察北極星,它高出北方地平線36度,相對穩定不動。以36度為半徑在天體上劃個圓圈,這便是可見的天空。在可見的天空裡,因地球的轉動,在不同的季節可觀測到周天的恒星圈。這個恒星圈就是古代人們說的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繞北極回環不停地轉動,形成天體的一個座標,這個座標對今人的觀察依然具有作用,它的北邊極星為中心。北極星就是古代人們說的北辰,人們認為它在中间位置不動,是天帝,有時稱太乙、太一等。假如把它比作一個鐘表的中心點,它的指針就是北鬥七星。北鬥中的天樞、天漩、天風、天權四星象一個勺子頭,稱鬥魁或漩硯,玉衡、開陽、搖光三星象一個勺子把,稱作鬥柄。鬥魁的前二星與北極在一條直線上不變,整個北鬥星那麼是圍著北極旋轉。二十八宿猶如鐘盤上的刻度,在天體這個大圓周上排開。東方七宿是角、亢、氏、房、心、尾、箕,象蒼龍。北方七宿是鬥、牛、女、虛、危、室、壁,象龜蛇。西方七宿是奎、婁、胃、昂、畢、微參,象白虎。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張、翼、軫,象朱雀。鬥柄是順時針方向轉,而按座標觀察到的太陽月亮那麼是逆時針方向轉。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這便是天體運行的一個大體輪廓。我們習慣於一個圓周為360度,而《周易》的圓周取象於天盤的運轉,按天地日月的運動,精確地說,一個圓周是365 V4度。古代人們依據日月星辰的運動情況制定出歷法。見於文獻的,最古的是《夏小正》,其次是《堯典》。春秋時的《管子》裡有些記錄載入,再後是《禮記月令》。秦朝時的《呂氏春秋》亦有《月令》。漢武帝時,巴郡落下閡運算轉歷,推步晷刻,以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日夜半朔冬至而名節令,察寒暑,制定出有名的太初歷。但這幾個記錄載入都是堯以後的事情,伏羲氏時代是個什麼樣子,沒有文獻可證,我們隻能按傳承去推論。大體說來,春秋時的歷法是古四分歷。四分歷規定一個回歸年長度為3651/4日,在十九個太陽年中插入七個閏月。由於歲餘1/4日,故名四分歷。這種歷法就是在春秋末年,已是那個時候最先進的歷法。 根據漢人的講法,《周易》中的另一個原理是納甲。從《周易》的卦爻辭中看,那個時候人們已經用天幹記日,這是一個事實。但天幹如何與八卦搭配在一起,比較起來,納甲說較為合理。關於納甲的原理,此刻能見到的典籍,始見於京房的積算法,但京房沒有作出說明。他的作法是把十天幹配在八卦上,乾卦配甲壬,坤卦配乙癸,震卦配庚,兌卦配瞭,巽卦配辛,民卦配丙,離卦配已,坎卦配戊。魏伯陽在《參同契》裡用月象說明這樣搭配的原理。他說:“三日出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兌受丁,上弦平如繩。十五乾體就,盛滿甲東方。贍蜍與兔魄,日月氣雙明。贍蜍視卦節,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訖,曲折低下降。十六轉就統撰辛見平明。民直於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二十日,東北喪其朋。節盡相禪與,繼體復生龍。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終。”他把一個月內月亮的變化分出六個步驟,初三是月芽初吐為“爽”;初八是上弦月,稱作“上弦平如繩”;十五是滿月,稱作“盛滿”;十六是滿月開始消退;二十三是下弦月;三十是月晦;初一是月朔。按天幹之方位與八卦的卦畫的預兆一搭配,震卦猶如月芽初吐,月亮晚上在庚(西)方出現,所以震配庚。兌卦猶如上弦月,月亮在初八晚上出此刻丁(南)方,故兌配丁。乾卦三畫皆實,猶如滿月,月亮十五晚上出此刻甲(東)方,故乾卦配甲。巽卦下爻變虛,猶如十六開始消退的月亮月亮在十六日早晨從辛(西)方退去,故巽卦配辛。艮卦猶如下弦的月芽,等同於二十三的月亮,月亮於二十三早晨在丙(南)方消退,故民配丙。坤卦三爻皆虛,猶如月晦,月亮是三十日光明在乙(東)方消盡,故坤配乙。上半月據月出之方取象,下半月據月消之方取象,取陽順陰道月亮消長盈虛之理。至於壬癸,由於是在北方,每月之內日月在北方相會一次,所以壬配乾,癸配坤。戊己在中间位置為土,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坎得乾卦中爻(坎三),故坎配戊;離得坤卦中爻(離三),故離配己。所謂“七八道已訖”是說七八一十五,十五之後月亮滿極,上長之道已到盡頭。“曲折低下降”是說月亮西垂開始消退下降。“十六轉就統”是說十六又開始走上向下消退的軌道。 關於納甲的學說,還須說明的一點,是魏伯陽認為“坎離”是乾坤之用,就是說乾坤是陰陽的本體,坎與離是陰陽的效果,乾是太陽,表此刻離上;坤是太陰,表此刻坎上。因此以離為日,由於離是太陽;以坎為月,由於坎是太陰。按大自然運動的秩序,是太陽每一年一個終始(實際是地球繞太陽一周);月亮是每月一個終始(實際是月亮繞地球一周),所以每月太陽與月亮會合一次。古代人們把這種對於天象觀察所得到的結論運用到《周易》中來,並不是生造出來的。 《周易》裡還不錯見到五行學說的原理,固然不如漢代人說的那樣濃重,但五行的屬性還是有的,打比方說地為土,黃色,土愛稼稿,味甘等等。這部分內容與交辰、十二律呂等原理由於卦爻辭中顯現的不多,不作詳盡解讀。想知道可參考朱震《漢上易傳卦圖》部分。
五:風水納甲的具體運用
風水納甲主要用在: 地盤立向兼向,凈陰凈陽查找。天盤納水納甲歸元。商鋪尋找歸元位。
六:風水中的八卦納甲和六爻八卦預測的八卦納甲為啥呢不同?
你這問題還真難回答,我還刻意查看下資料。
由於你說這幾個此刻國內風水師已經基本不使用瞭,八卦的九星方位此刻都依照飛星的坐盤向盤而定。所屬山向吉兇。(本來地球就是轉的,所以固定用翻卦法定方位吉兇在國內風水界基本已經淘汰)
你說的我來回答,風水中的納甲一氣法,那是依據河圖先天八卦而來。
六爻中的火珠林法納甲那是依據後天八卦搭配進來的,其實也就是說在解卦中基本不應用,隻是搭配進來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