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自有財源從根本上歐共體歐洲條約(歐盟的自有財源從根本上看)
一:匯總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經驗和啟示。
歐洲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正確對待歷史:法德實現和解,成為歐洲一體化的軸心。
確定瞭符合歐洲各國人民願望、能夠起到好作用的歐洲的和平與發展、能夠起到好作用的歐洲各民族和諧相處、聯合自強和共同繁榮的歐洲一體化合作的宗旨:決心以共同行動消除分裂歐洲的障礙,確保成員國的經濟與社會進步;以不斷改善人民的活法與工作條件為一體化合作的本質目的……總之,要確保在歐洲的土地上不再發生集團對抗和戰爭,歐洲國傢要實現聯合自強。
循序漸進地確定不同時期的經濟一體化合作形式,從建立關稅同盟、制訂共同農業條文向建立共同市場和歐洲貨幣體系,再向建立經濟與貨幣聯盟一步一步地穩步推進。
培育確保一體化合作成功的價值共同體和公民的歐洲認同感,形成一整套共同的價值理念和原則,包括:建立民主和法治國傢、各成員國地位平等、公開性和輔助性原則、創業自由、競爭角逐力的提高不得以破壞生態和社會公平為代價、勞動者共享經濟成果以及通過單獨工會保護勞動者的權利,等等。上述一整套共同的價值理念和原則在歐盟第5輪擴大以前獲得瞭非常好的遵守,展現瞭一種和舟共濟、包容、互助、分享和共同分擔責任的大傢庭精神。成員國在共享經濟一體化成果的並 且,也願意為一體化合作作出本人的貢獻(付出),願意管束和讓渡本人的部分經濟主權,願意在有瞭沖突和分歧時,實行必要的認輸。從總體上看,在第5次擴大以前,歐盟成員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
制訂瞭展現一體化合作宗旨和共同價值觀的相關合作制度,如共同農業條文對發展歐盟農業、縮小成員國之間農業發展差距作出瞭重要貢獻。依據統收統支原則建立瞭歐盟的自有財源,建立瞭歐盟預算制度。每一年一千億歐元左右的歐盟預算的絕多數用於共同農業條文、地區發展基金、團結(凝結聚集)基金等范疇,對縮小經濟落後的成員國和地區與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提供瞭大量的多數是不需償還的資金。展現瞭富國幫助窮國、大國幫助小國的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精神,促進瞭不同民族國傢人民的平穩安定相處和融合,增強瞭歐盟國傢間的凝結聚集力。
歐盟的成功經驗和歐盟憲法危機危難對亞洲的區域一體化合作的啟示
啟示之一,在亞洲國傢沒有對過去的歷史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日本沒有與中國、韓國和東亞其他被日本侵略的國傢實現心靈上的和解以前,有關國傢是難以建立起名符其實的互信的。沒有互信,是難以開展需要管束和讓渡部分經濟主權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的。
啟示之二,在亞洲開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同樣需要建立亞洲的價值觀共識和亞洲認同感。亞洲國傢在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各范疇的差異遠大於歐洲國傢間的差異。於是,在亞洲,特別要提倡國傢間的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包容互信、合作共贏。亞洲的價值觀共識和亞洲認同需要亞洲各國和人民的長期培育才能形成。
啟示之三,亞洲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需要循序漸進、統籌安排。僅僅中國已經建立的和打算談判的自由貿易安排就有十個左右。這會使咱們國傢的談判代表難以應付,使中國經濟難以承受,加重中國外貿過快發展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外貿順差的過快增長、人民幣的被動增發、資金的流動性過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傢宏觀經濟調節措施的失靈、國際貿易爭端的增添等等。中國應該註重的不是增添對外貿易的量,而是提高對外貿易的質。中國應該把主要精力用於鞏固和發展已有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協定。
關於建立東亞共同市場和創建東亞共同貨幣的主張,同樣是違反瞭循序漸進的經驗。共同市場和共同貨幣需要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接近和宏觀經濟條文的高度協調以及重要經濟主權的讓渡和分享,在目前和可以預見的將來,亞洲根本不具備如此的條件。倒是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曾經預言,20年後,世界將有三種主要貨幣:美元、歐元和人民幣。讓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大概是咱們國傢的正確努力方向。
由此看來,亞洲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應該克服急噪情緒。中國應該用主要經力經營好現有的自由貿易區,而不應急著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刻“熱熱鬧鬧”地建立一些新的不能毫無問題的運轉的自由貿易區。亞洲各國應該認真研究和借鑒歐洲一體化的豐富經驗,努力創造開展經濟一體化合作所所需的各式經濟的、的、社會心理的條件,為今後亞洲經濟一體化合作的興旺發達和不斷深化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歐共體形成和發展產生哪些個影響
歐共體的建立
歐共體是西歐主要發達國傢為瞭加強互相間的合作,推動本地區和各自的經濟而於本世紀50年代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區域性經濟貿易組織。
1950年5月,法國外長羅貝爾·舒曼提出一項計劃,建議建立一個"超國傢"的機構來計劃和領導法國和聯邦德國的煤鋼生產,即"舒曼計劃"(Schulman plan)。該計劃得到聯邦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響應。6國於1951年4月18日在法國巴黎簽訂瞭為期50年的《歐洲煤鋼聯營條約》(又稱《巴黎條約》),在條約的基礎上建立瞭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從此以後,各國尋求更大程度上的合作,並決定優先在經濟范疇而不是范疇加強合作。各國經濟可Yi經過建立共同參與的經濟組織而聯系得更加緊密。於是,在1957年6國又在羅馬簽訂瞭無限期的《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建立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統一叫作《羅馬條約》,依據條約創建瞭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EAEC,或EURATOM)。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瞭《關於建立歐洲共同體單一理事會和單一委員會的條約》(即《佈魯塞爾條約》),決定將煤鋼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和經濟共同體三個組織歸屬的主要機構合並,總稱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佈魯塞爾條約》於1967年7月1日生效以後,三個共同體仍各自單獨存在。但從歐共體成立以來的實踐看,歐洲經濟共同體處於核心地位。
從成立以後,歐洲共同體有過三次擴大。1973年,英國、愛爾蘭、丹麥加入;1981年,希臘加入;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使共同體成員國達到12個。到1990年,共同體國內生產總值達6、2萬億美元,超過瞭美國(5、39萬億)和日本(2、94億),出口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40%,成為那個時候全地球最大,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經濟組織。
歐共體一體化進程
歐共體建立後,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進程經歷瞭一個一步步加深的過程。
1.關稅同盟
歐共體起步於關稅同盟。依據《羅馬條約》,關稅同盟的主要內容是:1958年至1969年,成員國之間一步步取消關稅壁壘和貿易限額,廢除成員國之間在公路、鐵路和水運運費率的歧視待遇,以使商品自由流通,並一步步實行統一關稅率。關稅同盟實施一年多以後,上於美國對歐共體國傢大量傾銷商品,使歐共體加快瞭關稅同盟的建立。1961年根,各國全部取消瞭對內部貿易限額,1968年,內部關稅全部削減完畢,在取消貿易限額和內部關稅的並 且,一步步實現統一對外關稅稅率。關稅同盟比《羅馬條約》規定的期限提前完成。
2.共同農業和財政條文
在建立關稅同盟的同時歐共體還實行瞭共同的農業條文和共同的財政條文。
歐共體從1962年起實行共同農業條文。其主要內容是:建立農業共同市場組織,設立共同農業基金,對農產品實行統一的價格管理和價格保證,以促進農產品自由流通。為保證農產品的收益,歐共體專門規定瞭農產品的幹預價格。當市場價格跌至幹預價格之下時,歐共體有義務以幹預價格收購。1968年,主要農產品的價格已納入各類農業共同市場組織,實現瞭農產品的統一價格。1969年,完全取消瞭農產品內部關稅,對外征收差價稅,以及主要農產品內部無關稅,對外征收差外稅,實現瞭主要農產品的共同市場內部自由流通。為支持農產品出口,歐共體共同農業條文的另一主要內容就是實行出口補貼條文。用於出口的農產品價格可以低於國際市場價格或低於成本出售,差價部分的損失由歐共體財政支出給予補償。
歐共體從成立之時起,就建立瞭共同的財政條文。通過財政收入的再分配,使歐共體具備超國傢的經濟力量,來幹預歐共體內部經濟。歐共體的財政收入著重是自有財源。它包括關稅、農產品進口差額和增值稅三種。關稅主要的征收對象是來自歐共體以外的工業品。農產品進口差額的征收對象是那些來自外部的、價格較低於歐共體同類產品價格的農產品。增值稅是隨著成員國生產和銷售增添而增添的稅款。在財政收入的構成中,關稅約占30%,農產品差額稅占5%,增值稅占60%,其餘為攤派款。
歐共體的財政支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為歐共體各機構提供的行政開支約占總支出的5%;為保證共同農業條文實施所提供的農業指導和保證基金占70%;歐洲社會基金、工業開發基金等支出占15%;作為緊急儲備和對成員國進行償還的支出占10%。
3.貨幣金融條文
歐共體在70年代初就會開始瞭建設經濟貨幣聯盟的努力。70年代初,為確保匯率穩定,促進區內貿易投資的發展,歐共體先後實行瞭蛇形匯率和蛇形聯合浮動匯率制。所謂蛇形匯率制,即規定縮小歐共體成員國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波動幅度,隻允許波動1、125%,總波幅為2、25%。這個波動幅度比區外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幅度少一半。因為參與國互相間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小於對非參與國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少一半。因為參與國互相間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小於對非參與國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一般把4、5%比作洞,而把2、25%比作蛇,如用圖表刻畫匯率的變動,似一條蛇在洞中上下裡面蠕動,故稱歐共體此時實行的匯率為蛇形匯率制。1972年和1973年連續爆發美元危機危難,美元再度貶值,各國貨幣不再受4、5%波動幅度的限制。亦即歐共體匯率波動的"洞"不存在瞭,但至此歐共體仍規定成員國的匯率波動隻可以在上下2、25%之間進行。此時歐共體實行的匯率制被叫作蛇形聯合浮動匯率制。
為進一步推進歐共體經濟合作,平衡各成員國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歐共體於1973年正式建立歐洲貨幣合作基金,基金總額為14億歐洲計算單位。
1974年,歐共體決定實行一種新的用歐共體各國"一籃子"貨幣定值的計算單位,這個新的計算單位就是歐洲計算單位。歐洲計算單位是依據歐共體各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小、各國在歐共體商品和勞務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各國在歐共體短幣支付體系中所占份額等因素,經過復雜的技術處理計算出來的。歐共體委員會每一天公佈歐洲計算單位與各國貨幣的比價。歐洲計算單位實行以後,使用范圍逐漸擴大,歐共體的很多機構如歐洲發展基金、歐洲投資銀行和歐洲煤鋼聯營都采用歐洲計算單位進行內部結算。
1979年,歐共體建立瞭歐洲貨幣體系,其內容主要有三項:建立歐洲貨幣單位、實行穩定匯率的條文、建立歐洲貨幣基金。
歐洲貨幣單位是歐洲計算單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作為歐共體未來的共同貨幣而設計的,是歐洲貨幣體系的核心,歐洲貨幣單位的計算方法同歐洲計算單位相同,也是以各國貨幣為根據確定的。歐洲貨幣單位主要用作成員國之間的結算工具或作為對第3世界提供發展援助的記帳單位或作為成員的儲備資產之一。
歐共體穩定匯率的條文主要展現在對內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對外實行聯合浮動制。所謂可調整的固定匯率,也稱為半固定匯率制,就是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的兌換率一般保持不變,在必要時可依據情況予以調整。所謂聯合浮動制是指國傢集軒在成員國貨幣之間實行固定匯率制的並 且,對非成員國貨幣實行共升共降的浮動匯率制,即前文所指的蛇形和蛇形聯合浮動匯率制。
歐共體的歐洲貨幣基金計劃要求各成員把它們20%的黃金、儲備集中到歐共體,作為歐共體的儲備資產,目的是為瞭擴大現有的貨幣合作基金的貸款能力,加強對貨幣市場的幹預,為建立歐共體中间位置銀行作準備。
實行匯率聯合浮動,建立歐洲貨幣體系的歐共體內形成瞭初步的經濟和貨幣聯盟,為歐共體一體化的進一步深化奠定瞭基礎。
4.統一大市場
在關稅同盟的基礎上,歐共體致力於統一市場的建立,並在1993年最終建立瞭歐洲統一市場,實現瞭一體化進程中的一次飛躍。
1985年,法國前財政部長雅克·德洛爾出任歐共體委員會做主的人。在他的積極努力下,曾一度停滯不前的歐洲一體化重新起步。1986年,歐共體成員國簽訂瞭《單一歐洲文件》(Single European Act,SEA),對《巴黎條約》和《羅馬條約》進行瞭修改,明確提出瞭要在1992年12月31日前完成內部市場建設,實現以下四大自由流通。
(一)商品自由流通。取消共同體的商品在內部邊境的一切檢查,統一商品技術、衛生標準,以促進商品流通。
(二)資本自由流通。取消本國居民買賣其他成員國gupiao、的限制;公民可在各成員國存款、貸款,取消管制等,以加速資本流動。
(三)人員自由流通。允許人口在成員國之間自由流動,對共同體的公民,將不必檢查其身份和財產,在共同體內可自由遷徙;他國公民享受本國公司同等待遇;互相承認居留權、工作人員的高等學歷與技術職稱等,來增強人才交流。
(四)服務自由交換。開放服務市場;允許跨國界自由提供金融、保險、運輸服務和軟件等新技術以及其他服務;經營銀行、保險、運輸等業務;互相行使專業執照,以促進服務貿易發展。
《單一歐洲文件》對經濟貨幣、社會條文、科技發展、環境保護以及外交條文范疇的歐洲合作也作出瞭明確的規定。
歐共體內部統一大市場的建立歷經曲折,循序漸進,到1993年1月1日宣告正式啟動。統一大市場的基本構架大致完成,妨礙商品、資本、服務、人員"四大流動"的邊界、技術、稅收等障礙已經或正在消除。但統一大市場的實現還不是完全充分的,在"四大流通"方面目前均尚存在幾個問題。在商品方面,仍有一些商品實行控制;在資本方面,尚有幾個問題需各國協調條文;在服務方面,火車運輸仍不能全面放開,銀行業務還需服從各國、地區條約;在人員流動方面,英國、丹麥等國隻同意歐共體公民可以自由流動,但卻以無法分辨歐共體公司和外籍人員為由,拒絕撤銷本國邊境檢查。
歐共體大市場的初步建成是西歐的加強聯合,振興經濟,與美、日競爭角逐的戰略總目標下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它對歐共體發展規模經濟,加強科技合作,提高競爭角逐力都具有促進作用。
三:在希臘遭遇“規則”裡的規則指什麼?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則以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牧羊神潘為主角的故事:潘在一個時期與人類相處的不錯,寒冷的冬天裡,潘不解地問人為啥把手放在嘴上哈氣,人回答是為瞭取暖;吃飯時,潘又不解地問人為啥將食缽舉在嘴邊吹,人回答是食物太熱,把它吹涼。潘聽瞭之後拂然不悅:“我無法與你交往,你這一張嘴竟然冷熱無定”。
四:高中中生活與消費的題目
“歐元”是貨幣
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關系
聯系:
1、 都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商品。
2、 都可直接和別的一切商品相交換,表現其他商品的 價值。
區別;
1、 一般等價物產生在社會第1次大分工後;貨幣產生 在社會第2次大分工後。
2、 一般等價物外延;較寬、范圍較廣;貨幣外延及范圍都較窄,特指金銀。
3、 一般等價物在時間、地域、材料的質地上都是不固定的;貨幣在這三個方面是固定的。
歐元是貨幣,貨幣便是價值符號,它不具有實際價值。
簡單說,就是一張紙而已。
所以選 B
五:在希臘遭遇“規則”裡的規則指什麼?
在《伊索寓言》中,有一則以希臘神話傳說中的牧羊神潘為主角的故事:潘在一個時期與人類相處的不錯,寒冷的冬天裡,潘不解地問人為啥把手放在嘴上哈氣,人回答是為瞭取暖;吃飯時,潘又不解地問人為啥將食缽舉在嘴邊吹,人回答是食物太熱,把它吹涼。潘聽瞭之後拂然不悅:“我無法與你交往,你這一張嘴竟然冷熱無定”。
六:從歐債看歐盟與成員國關系(法學論述),采納送80財富值
歐債問題根本上反映瞭歐洲在一體化過程中所面對的挑戰,歐債的核心問題是歐元,而歐元恰恰是歐洲一體化的產物,歐元登上歷史舞臺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國際金融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也是西方文明史新的轉折點。歐元是自羅馬條約(1957)以來歐洲一體化進程中邁出的最大一步,也是全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貨幣運作。
最適度貨幣區理論是區域貨幣一體化的論理基礎,其代表人物是蒙代爾。歐洲一體化具有三大特點:匯率的統一,貨幣的統一,機構的統一。不過歐元的出現事實上等同於部分出讓國傢經濟主權,這在某種程度上削弱瞭國傢職能。而因為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難以實現協調的經濟條文,成員國財產力量不同決定瞭貨幣的旺衰,貨幣的浮動幅度大,因此致使貨幣匯率不穩定。
這幾個因素直接作用與影響瞭歐洲的一體化進程。 2004年6月18日,歐盟25個成員國在比利時首都佈魯塞爾舉行首腦會議,一致通過瞭《歐盟憲法條約》草案的最終文本。同年10月29日,歐盟25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在羅馬簽署瞭《歐盟憲法條約》。條約必須在歐盟全部成員國依據本國法律規定,通過全民公決或議會投票方式批準後方能生效。如獲得所有成員國和歐洲議會的批準,條約應於2006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歐盟憲法條約》付與歐盟以法律人格歐盟具有法人資格,改革決策表決機制取消瞭過去二十個范疇的一票否決制,而代之以在絕大都范疇實施有效大部分表決制,從而確保將來歐盟的決策過程不會由於個別國傢的區別意見而停滯不前。但法國、荷蘭兩個歐盟創始成員國分別在2005年5月和6月的全民公決中否決瞭該條約,《歐盟憲法條約》從此擱淺。截止到2007年6月,已經批準《歐盟憲法條約》的國傢有16個,另有7個國傢凍結或無限期推遲瞭批約流程。設立歐盟理事會做主的人,擴大歐洲議會的權力。
2007年12月13日,為推動歐盟制憲進程歐盟各國首腦在裡斯本簽署《裡斯本條約》,一直到2009年11月3日,捷克總統克勞斯宣佈他已經簽署瞭《裡斯本條約》,成為27個成員國中最後有一個簽署國,至此歐盟27個成員國已全部批準該條約。刪去瞭一切帶有憲法意味的內容,包括更改其“憲法條約”名稱、省去歐盟盟旗、盟歌等內容。並 且,《裡斯本條約》增加瞭一些使歐盟決策過程更透明、更民主的條款,並照顧部分成員國意願,增添瞭一些“個案處理”的靈活規定。相比《歐盟憲法條約》,新條約內容大為簡化,但仍保留瞭憲法條約的實質內容。依據新條約,歐盟的決策方式和機構設置都將進行披荊斬棘的革新,旨在讓擴大後的歐盟更佳地運轉。
《裡斯本條約》使歐盟在國際舞臺上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實體。條約付與歐盟法律人格,象征著歐盟自己一身可以依據國際法有所成就。
不過因為歐盟是一個具有超國傢主權的組織,怎樣實施《裡斯本條約》在國際法實踐中還是空白,可以肯定各國在執行過程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
也就是說歐洲一體化需要解決的不但僅是法律問題,而更加的多的是和國傢利益的平衡,歐洲一體化進程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是一條坎坷漫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