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习俗由来
“三月三”是我国多个民族的传统性节日,其中最为盛行的地区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那么大家知道三月三具体是什么节日吗?接着下面我们一起和老黄历来看看有关于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习俗由来吧!!!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在广西阴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一年有多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5。三月3。四月八、8。15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皆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1。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不管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经过对歌,假如双方言谈甚欢,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着重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相互取乐承欢,也有定情之意。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1985年,区人民zhengfu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习俗由来 阴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于是,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一些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由于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源头,和歌仙刘三姐有着亲密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生长于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中。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之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儿传歌。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为神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一年的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为神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录载入,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录载入。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互相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守旧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诱人的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