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依饭节的流程是什么(风水测算仫佬族)
冬日里的祈愿的依饭节
在广西的北部,有一座城叫罗城,城里聚居着一个由来已久的民族,叫仫佬族。城,因族而兴;族,居城而生。城与族,彼此相依相存。
依饭节是仫佬族独一无二的节日,是仫佬族祈求祖先保佑、庆贺丰收的传统性节日。当感恩与丰收在某一段时光、某一个季节不期而遇,欢声笑语就溢满了城墙院落、青山旷野。依饭节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地理标志,与罗城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广西各地仫佬族过节的称谓略有不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中石村大银屯称为“地台”,河池市宜州区境内居住的仫佬族称为“喜乐愿”,忻城县马泗乡一带的仫佬族称为“贺香火”,其他地方还有“做依饭”“敬依饭公爷”“还祖先愿”等称谓。
依饭节绕但是一个“冬”字,“冬”与依饭节有着很深的渊源。其一是过节时间,一般为24节气中的立冬。依饭节一般三年举办一次,各地仫佬族过节的时间略有不同,但大多数是择立冬后的吉日进行。相传仫佬族先祖“依饭公爷”冬季迁入罗城,在罗城开拓荒野、繁衍生息,形成了今天的族脉。仫佬族人民为了纪念先祖的伟绩,感恩先祖的庇佑,故选择冬季过了这节。2014年新修订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规定:“每一年的农历立冬日为仫佬族依饭节,放假1天。”其二是过节的组织以“冬”为单位进行。仫佬族大多数有族长,域族内分“冬”。“冬”,即仫佬族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冬”内有“冬头”“首事”和“房长”,形成以父系小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结构。
依饭节期间,男女老少分享欢乐,祈求来年年谷顺成、人畜平安。依饭节的中心内容是办“依饭道场”,道场设在祠堂,没有祠堂的则在族首家举行。祭祀堂内壁上挂36位神灵的画像,供桌上则依次摆放摆列36位神灵的木制面具。供桌上摆放摆列香烛、简符、桃木剑等法器。另外还有“清筵”(茶叶、柑橘、甘蔗、芝麻、黄豆等12种素食品)和“浊筵”(猪头、猪尾、鸡、鸭等12种荤熟食品)以及五色糯米饭、红线扎好的糯米谷穗等供品。这几个供品中以红薯做的黄牛和芋头做的水牛最有特色,“牛角”用猪獠牙制作,“牛脚”用香梗插成,“牛尾”那么是用麻丝编制而成,制作使用的材料简单,工序也不繁复,成品却栩栩如生。民间祭祀仪式一般由梅山派师公主持,其中身着红衣脚穿草鞋的“跳师”负责跳请神敬神的舞蹈,跳舞时依据扮演角色需要戴不同的面具;“唱师”则身着便装,负责唱请神的经书文字。
依饭节的流程是什么
依饭节主要由请圣、点牲、劝圣、唱神、合兵和送圣等流程组成。
请圣。上香点红烛,摆12种素供品,在红纸上写下36位神灵之名字,由“唱师”念唱,同时“跳师”跳舞。这一环节意味着请各位神灵降临祭坛。
点牲。各家一起出36只鸡鸭,师公将鸡鸭宰杀,内脏留给师公和长者,其余的待节日结束后分给各家用于供奉。
劝圣。这一环节意味着请神灵享用猪头、猪尾、鸡、鸭等12种荤熟供品。
唱神。负责唱诵经书文字的师公唱诵每位神灵的经历和功德,并打击乐器。整体过程需将36位神灵的唱本演唱完毕,唱本内容有唱词、旁白文字、自述语言。唱词短则三四十句,长则两百多句,有些类似警示箴言,有些是叙事长诗,故此环节时间较长。而负责跳舞的师公则依据不同的唱诵对象,佩戴对应的神灵面具,配以不同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依据神灵的特征来定,以罡步为主,时而翻滚爬地,时而翩翩起舞。
合兵。师公将大公鸡鸡冠咬破,把血滴入酒杯中,与杯中酒混合,紧接着将血酒洒在供品上。仪式结束后,众人将洒了血酒的供品请回家里,置于神台上供奉,祈愿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称为“敬依饭”。
送圣。师公一一念诸神的名号,意味着将诸神恭送回庙所或居所,梁九是最后一位需送的神灵。此时,一师公头戴梁九面具,带有几分醉意,一手持一根绑着公鸡的竹竿,一手持酒壶和吹得鼓鼓的猪尿泡,边走边唱,不时向围观群众提各式问题,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生活琐事……假如有人答错了,“梁九”会用猪尿泡敲打其头脑,说道:“公的尿泡敲你头!!!”引得围观群众大笑。仪式最后,“梁九”与主持头人互敬4杯酒后,踩爆猪尿泡,象征赶走所有瘟疫灾难,整个仪式结束。
结语:以上是风水测算网小编整理的“冬日里的祈愿的依饭节,广西依饭节的流程是什么”内容,希望可以给大众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