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相面相

大衍之數起卦法五行之數周易(為啥算卦很少用大衍筮法)

五行 手相面相 08-18

大衍之數是如何算的??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大衍之數:大衍之數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數10;並且也是天地之數的用數。天地之數55,減去小衍之數5得大衍之數50,其中小衍為天地之體數,大衍為天地之用數。所謂"大衍之數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數預測推算的占筮之法:以一為體,四十九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大衍之數起卦法能涵蓋所有卦象嗎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不能。

大衍之數”一詞出自周易系辭上傳:辭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上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大衍筮法:古代人們是如何起卦的?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周易,一般認為周就是周朝的周(另有他說),周易亦即成於周朝的易經。

在周易之外,還有兩種易,《周禮·春官》載: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日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寓意講的是,除瞭周易,還有連山易,歸藏易,三種易的卦數都一樣,分為八卦及六十四卦。

有說連山是夏朝之易,歸藏是商朝之易,還有說連山傳於伏羲,歸藏傳於黃帝(杜預《左傳註》)。可惜連山易和歸藏易久已失傳,是否分傳於夏商或羲黃,又或者周朝時雜用三易,莫衷一是。

連山、歸藏見於《周禮》,而《周禮》一書後世多有人懷疑是漢代劉歆造的偽書,如郭沫若就認為:“原來《歸藏》之名,僅見於《周禮》的《春官大卜》,與《連山》、《周易》共合為所謂三易,但《漢書·藝文志》中其實沒有《連山》和《歸藏》的著錄,我疑是和《周禮》一樣,乃劉歆所偽托的東西,但是那偽托品沒有流傳便化為瞭烏有。”

1993年於湖北出土瞭王傢臺秦簡(15號秦墓),其中有《歸藏》出世,偽造一說自不然就沒瞭根腳。

三易之法掌於大卜,毫無疑問,易經是卜筮之書,固然後世義理學傢不想承認,但很明顯,否認的理據抹不掉傳佈千年的歷史存在(是否卜筮之書的爭論直到現代仍然還在繼續,更甚者會有人認為既非占卜亦非哲學,而是歷史書)。

如周禮所載,大卜不但掌管三易,另外還有三兆、三夢,都是占卜之術,“以八命者贊三兆、三易、三夢之占,以觀國傢之吉兇,以詔救政。”

所謂易占,欲占則先要有卦,但怪異的是,易占之術雖已傳承千年,在操作層面最為基礎的怎樣起卦卻並不瞭然。

大傢都清楚,此刻所說的周易,由經傳兩部分組成,易經載六十四卦及卦辭爻辭;易傳有十篇,又稱十翼,是對易經的闡釋發揮,傳說源於孔子,其內容自然有儒傢倫理寓於其中,同時陰陽傢道傢等學說也多有雜鞣。

假如隻看易經部分,其中並無一言講說怎樣起卦怎樣解卦,實際上,易經原生的起卦之法一向都是一個謎,有據可查的,隻有易傳《系辭》篇中語蔫不詳的一段話。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上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lè)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

易傳《系辭》中的這段話就是記錄載入古時候占筮起卦之法的唯一根據,世稱大衍筮法。

看不懂?沒關系,歷朝歷代的大傢們為這段話嘴炮不斷,各執一詞地爭瞭上千年,他們也沒法完全看懂,由於這段話說得確實太含糊,怎麼個操作法並不明確。

據後人(著重是唐宋時期)研究,依據《系辭》的記錄載入,推導出瞭古時候占筮的起卦法,一種稱為“過揲法”,另一種稱為“掛扐法”。

過揲法和掛扐法操作過程基本一致,但在細節與關鍵上有差別,老實說,古代人們們的嘴炮實在有略嫌無聊之處。

先來看看占筮起卦所用的道具。

所謂卜筮,卜是龜卜,是一種使用龜甲獸骨的方式,大傢熟知的甲骨文就有不少是龜卜的產物;筮是竹字頭,可見使用的是木質的道具,從字形看最初可能用的應當是竹子,而後來一般認為是用蓍(shī)草,因此這種起卦法又稱為揲蓍法。

《左傳》中有“筮短龜長”之說,商周之際的古代人們們或許是卜和筮並舉的,同一件事假如卜和筮的結論不一致,則優先考慮卜的結果。

所謂蓍草,還有傳說要用生長在伏羲陵和孔廟的蓍草來占筮才最為靈驗,這個也就當故事聽吧。

王傢臺秦墓出土的隨葬品,與竹簡《歸藏》放在一起的,還有算籌60支,較細長,斷面呈圓形,一端為骨制,另一端為竹制。竹制的一端均用絲線纏繞,外塗紅漆。長62、5厘米、直徑0。4厘米。出土時置於一竹筒內,竹筒長67厘米,直徑5、6厘米。發掘簡報判定為占卜用具。

除瞭算籌,還發現瞭骰子23件,且大小不同。大的9件,邊長2、9厘米,小的14件,邊長2、4厘米。(《清華簡〈筮法〉筮占法探微》,作者林忠軍,《周易研究》(濟南)20二十四年2期)

王傢臺秦簡《歸藏》的年代,發掘簡報稱“該墓的相對年代上限不早於公元前278年‘白起拔郢’,下限不晚於秦代。”即戰國晚期到秦代之間。

由此可見,除瞭蓍草這一種所講的的正宗道具,至少在戰國晚期已經開始使用算籌(竹簽),甚至還可能用骰子。後世有謂非蓍草不靈,實在是故作神秘故弄玄虛。

大衍筮法怎樣操作的呢?其過程稱為四營十八變。

四營,即《系辭》中說的“分二以象兩”、“掛上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一般認為這四個步驟就是四營,不過還有不同說法,下面會說到。

這四營做下來,稱為一變,又做一次,為二變,再做一次,為三變。要三變才可得出一個卦爻。

卦有六個爻,所以獲得一個卦也就需要做六次三變,亦即十八變,所以稱為四營十八變。

我們來做一遍。

“大衍之數五十”,亦即占筮用的蓍草一共是五十根。

“其用四十有九”,五十根中抽出一根放在一邊,總之,在實際的演算求卦當中,用的蓍草是四十九根,抽出那一根始終是不用的。

大衍之數為啥是五十?為啥有一根不用?

如此問題另文專門討論吧,說起來更是一筆糊塗賬。

此刻是四十九根蓍草,下面開始四營十八變。

1。分而為二以象兩

將四十九根蓍草隨機分成兩把,左一把象征天,右一把象征地。象兩,即象征兩儀,兩儀即陰陽、天地。

2。掛上一以象三

從右邊那一把中抽出一根放在一邊,象征人,三就是三才,三才即天地人。

所謂無聊嘴炮,這裡就有分歧瞭,宋儒朱熹認為是從右邊取一根出來,而同時代的郭雍則師承孔穎達(唐)、程頤(宋)的看法,認為應該從左邊取一根,《郭氏傳傢易說》載:“與天數之中分掛其一,而配兩儀以象三才。”左邊為天,右邊為地,天數即左邊之數。

當然瞭,不論左右,對最終的演算結果其實沒有作用與影響。

3。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左右兩把蓍草,分別以四根為一組地數。揲之以四,即四根一組地數。象四時,即象征四時,四季。

左右兩把分別數到最後,分別會餘下1-4根(假如四根一組正好數完,就算餘四根)。

由於左右兩把一共是48根,因 此,左邊餘1,右邊必餘3;左邊餘2,右邊也必餘2;左邊餘3,右邊必餘1;左邊餘4,右邊也必餘四、

4。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上一步中數餘下的那幾根蓍草就是奇,由於這幾個蓍草是四根一組數餘下的,四根一組代表四時,因此這些餘下的就象征閏月。

五歲再閏,再是二,即五年中有兩閏。再扐即兩扐,亦即左右兩把分別數餘下的那幾根蓍草。

PS:關於奇、扐,又是分歧很大。宋代張載、程頤、郭雍等認為第2步中掛上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為“奇”,左右兩把四根一組數餘下的那幾根蓍草為“扐”。而唐宋以來的主流看法是左右兩把四根一組數餘下的蓍草為奇;至於扐,那麼是把餘下的蓍草夾在手指之間的動作,扐即勒(夾在手指間的做法本文省略,一是其真實性存疑,二是並不作用與影響起卦的結果)。

再扐而後掛,就是把左右兩把蓍草四根一組地數數剩下的那幾根放到一邊,和第2步中“掛上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放在一起。為瞭敘述方便,我們叫作“一變之餘”。

來這裡就完成瞭一次四營,即一變。

把少瞭“一變之餘”的左右兩把蓍草合而為一,從“分而為二以象兩”開始,再做一遍上述四個步驟,這是二變。

二變中“掛上一以象三”抽出那一根和四根一組數剩下的那幾根,我們叫作“二變之餘”。

同理,再做三變,又得“三變之餘”。

PS:二變和三變的操作亦有分歧,朱熹認為都和一變一樣,要經過“分2。掛上一、揲4。歸奇合扐”這四個步驟,而郭雍認為隻有第1變需要完整的四個步驟,二變三變不需要“掛上一以象三”。

三變之後,左右兩把蓍草合在一起,其數隻有四種可能,36根、32根、28根,二十四根。

來這裡,俺們是可以算出一個爻瞭。

過揲法,即把最後這四種可能的蓍草仍四根一組地數(即除以四),數得組數為9。8。7或六、

為9。7時,預示占得陽爻( — ),為9則為老陽,即同時是動爻。

為6。8時,預示占得陰爻( -- ),為6則為老陰,即同時是動爻。

掛扐法,即便用上面的一變之餘、二變之餘和三變之餘這三個數。

這三個“之餘”,隻有4。5。8。9四種可能。其中4。5為小數,8。9為大數。小數為陽,大數為陰。

另外呢還有一種說法,4。5。8。9四個數,揲之以四(即除以四),則4。5各揲一次(即商數為1),8。9各揲兩次(即商數為2),商數決定其陰陽,1為奇數為陽,2為偶數為陰,因 此,4。5為陽,8。9為陰。

第2種說法與大數小數之說理據不同,結論是相同的。

假如三個“之餘”中三個都是小數(4或5),則得陽爻且為動爻(即老陽);三個都是大數(8或9),則得陰爻且為動爻(即老陰)。三個不相同的時候看少的那個(和三枚銅錢或硬幣搖卦法一樣),有兩個大數一個小數,則得陽爻;有兩個小數一個大數,則得陰爻。

上述過程可求得一個爻,用一樣的步驟一共做六遍,就分別求得六個爻,按先後順序分別是一個卦的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占筮起卦要經過這樣繁復的過程才能完成。

前面提到關於四營還有分歧。一般認為四營就是指“分2。掛上一、揲4。歸奇合扐”這四步,另外呢還有一種說法是,過揲法中最後求得的數字是9。8。7。6,不管怎麼操作,最後一定是這四種可能,這四個數就是四營。如近代國學大師高亨在《周易筮法新考》中所說:每卦六爻,每爻或九或八,或七或六,是謂四營,即不出於此四種營數也。

四營十八變,演算求卦的確不容易,與後世的銅錢搖卦或者梅花易以象數起卦這兩種方式比起來,其繁復不用多說。

不但如此,就好像茶道一樣,喝茶但是茶湯下肚,但沒有瞭儀式也就不成其為茶道。占筮演算的過程同樣是充滿儀式感的,筮前沐浴焚香敬禮靜心,筮後蓍草入櫝焚香致敬,如此的占筮法,別說現在的人猴急不待,隻怕古代人們也煩得很。

具體的儀式,朱熹《周易本義》中有《筮儀》一篇,講解得很詳細,有興趣的friend可以參看。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大衍之數:2000多年的未解之謎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古代人們用蓍草是怎樣卜筮的?也可以這樣說易經原生的卜筮方法是什麼?

此問題,其實也就是說其實沒有確定可靠的答案(詳見《大衍筮法:古代人們是如何起卦的?》)

至少從戰國晚期起(一般認為《易傳》成書於戰國晚期),在目前可見的典籍記錄載入中就已經語焉不詳瞭。

唐宋時期的易學專業人士們據以考證推測並還原出來的大衍筮法,其依據唯有《易傳·系辭》中的一段話: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上一以象三,揲(shé)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lè)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實際上,宋朝時的大儒朱熹也承認,這段話說得太含糊瞭,看不懂。

不但如此,所謂大衍之數五十,這個五十從何而來?為啥是五十?為啥要去掉一而其用四十九?

漫說你我不知,自古以來也沒人說清楚明白過,換句話說,自古以來的各式說法有許多,但從來沒有得到過公認。

各說各有理的大衍之數,古代人們們都是怎麼理解的?

春秋卜子夏曰:三揲之極,多得老陰,其數合二十五以對之而求之也,其一不用者,太極也。(《子夏易傳》)

卜子夏,卜是姓,不是占卜的卜。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晉國人,孔子的學生,孔門十哲之一。在孔子所傳的四門學問中(德行、政事、言語、文學),卜子夏以文學見長。

《子夏易傳》一書,有兩卷本,有十一卷本,舊本題卜子夏撰,但作者是否就是春秋時人卜子夏,或者其真本是否留傳,早在唐朝時就被質疑並被官方采納而停止向學校頒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說《易》之傢,最古者莫若是書。其偽中生偽,至一至再而未已者,亦莫若是書。”

西漢京房曰:五十者,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氣,將欲以虛來實,故用四十九。

京房師承焦延壽,開創京氏易學,自成一派,《漢書》中有《京房傳》。

西漢劉歆曰:是故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統,三也;四時,四也;合而為十,成五體。以五乘十,大衍之數也。而道據其一,其餘四十九,所當用也。

劉歆,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之後,名儒劉向之子。章太炎認為“孔子以後的最大人物是劉歆”,顧頡剛則稱其為“學術界的大偉人”。他在太初歷基礎上融合董仲舒天道循環的“三統說”編制瞭《三統歷譜》,其內容有編制歷法的論理,有節氣、朔望、月食以及五星等的常數和位置的精密推算方法,還有根本的恒星位置數據,被看作是全地球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

東漢荀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潛龍勿用”,故用四十九也。

《三國演義》中曹操有個大謀士叫荀彧,荀爽其實就是其叔,他曾和司徒王允一起謀劃鏟除董卓,舉事前病卒。

荀爽之說,八卦各有六爻,所以是四十八爻,他指的是八純卦。

東漢鄭康成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五行氣通,凡五行減五,大衍又減一,故四十九。

鄭康成,名鄭玄,字康成,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袁紹與曹操官渡之戰中,袁紹為爭取民心士望,逼迫其隨軍而病故於途。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指一至十中,一三五七九,五個奇數為天數,二四六八十,五個偶數為地數,十數之和為五十五。

東漢馬融曰:易有太極,謂北辰也,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24節氣節。北辰位居不動,其餘四十九運而用也。

馬融長於古文經學,他綜合各傢,遍註群經,可惜其著作多已散佚。鄭康成曾師從馬融學習古文經,《世說新語》中有編排他妒忌並欲加害鄭康成的故事。

馬融之說,太極其一,兩儀為二,日月為二,四時為四,五行是五,十二月為十二,24氣節為24,1。2。2。4。5。十2。24,其和即為五十。

三國魏王弼曰:演天地之數,所賴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則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來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

王弼少年奇才,病逝於24歲,著有《老子註》、《老子指略》、《周易註》、《周易略例》、《論語釋疑》、《周易大衍論》、《周易窮微論》、《易辯》等,其著述量不為少,質尤其高,多有創見。

王弼之說隻解釋瞭為啥其用四十有九,其實沒有說演天地之數的五十從何而來。

另外,歷史上《道德經》早已亡佚,馬王堆帛書本(1973年)出土以前,王弼的《老子註》是唯一存世版本。

三國魏姚信、董遇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畫之數故減之,而用四十九。

此說法大約是說大衍之數就是天地之數,所謂用四十九,不是五十去一,而是五十五去六。

三國吳虞翻曰:天二十五,地三十,故五十有五。天地數見於此,故大衍之數略其奇五,來講五十也。

虞翻之說,是把天地之數的五十五取整數而得五十。

唐崔憬雲:艮為少陽,其數三;坎為中陽,其數五;震為長陽,其數七;乾為老陽,其數九。兌為少陰,其數二;離為中陰,其數十;巽為長陰,其數八;坤為老陰,其數六。八卦之數總五十。

崔憬之說,個人以為最為合理。

王弼註易,不取象數而用老子之學,崔憬則不墨守王弼之說,在註重玄理的並 且,也兼采象數。

其生卒年不詳,應在孔穎達之後,李鼎祚之前。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多引其註,因此他生在李鼎祚之前。其撰有《周易探玄》,有引用唐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因此他生在孔穎達之後。

註:唐李鼎祚所撰《周易集解》分別有征引崔覲和崔憬之語,其中或僅有一條引自崔覲,而崔覲其人語焉不詳,據考證可能其實就是北魏徐遵明的弟子崔瑾,《隋書·經籍志》有關於其著述的記錄載入,生於北魏時期(《〈周易集解〉中的“崔覲”與“崔憬”》)。

北宋邵雍曰:天數二十有五之倍數,合五十。

易占簡易之法梅花易數據說就傳自邵雍,著有《皇極經世》等。

天數二十五,指天數一三五七九這五個數的和,他說的五十之數是二十五的倍數,為啥呢要取倍數似乎也沒啥理據。

北宋程頤曰:大衍之數五十,數始於一,備於五。小衍之而成十,大衍之則五十。五十,數之成也。成則不動,故損一以為用。

程頤,世稱伊川先生,與程顥合稱二程,師承於理學創始人周敦頤。

南宋朱熹曰:大衍之數五十,蓋以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來筮,則又止用四十九,蓋皆出於理勢之自然,非人之知力所能損益。

朱熹是惟一的非孔子親傳弟子而配享孔廟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之一。他說的五十之數,是在河圖裡面居中的五和十這兩個數的乘積。

以上這幾個人都是古時候的大V,自宋以降,不同說法仍為層出不窮。

元吳澄曰:衍毋之一,數之所起。所用者四十九,其數七七。蓋以一一為體、七七為用也。

數起於一,好理解。七七四十九,不知是否來自佛傢。

明來知德曰:衍與演同,大衍之數五十者,蓍五十莖,故說五十。

這個說法最簡單,占筮用五十根蓍草,所以是五十。為啥呢?不解釋。

以下還有多種說法,有與古代人們類似的,有完全不相同的,引用如下。

清惠棟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五行也。而五為虛。故大衍之數五十。

清陳克緒曰:大衍之數起於(河圖)中五,然中五乃因此為衍,而非其所衍也,所衍之數唯中十及四旁生成之數,故大衍之數五十。

清杭辛齋曰:勾股自乘合大衍數,既三三見九,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清姚配中曰:大,大數也;天地之數五十五,減其小數五,以象五行,以其大數五十以演卦。故曰“大演之數五十”,五十者,參天兩地,減五亦參天兩地,減一,象太樞也。《洪范》“一五行”,五行俱生於一,合之則五,故減五以象五行。五者,五行之生數,中间位置數也;五行成數,皆以五合生數,則成數之中,俱各有五。

從古至今的各式解釋,從來不是公論,如南宋郭雍(與朱熹同時代)就論瞭:

京房以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為五十;馬融以太極、兩儀、日月、四時、五行、十二月、24氣為五十;荀爽以八卦、六爻加乾坤用九、用六為五十,皆妄相傅會,非學者所宜言。至鄭康成、姚信、董遇皆取天地之數以減5。六,義雖近之,而鄭氏謂五行減五為五十,姚董謂六畫減六為四十九,5。六當減則減,又何必傅會五行、六畫?此儒者之蔽也。

當然瞭,朱熹所說的河圖居中兩數五與十相乘而得五十,郭雍斷然不會同意。

那郭雍又是怎麼認為的呢?

包犧氏畫卦之始,其畫雖具三才,而卦之天地未判,無九6。六位之別。文王重卦之後,緊接著天地判而有九六,人道成而著六位,此周公明六爻的意思也。什麼是天地判而有九六﹖《系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此天地之生數也。合1。3。五為九,天數也。天本幹,故幹稱九。合2。四為六,地數也。地本坤,故坤稱六。此列六爻之後,聖人稱九六之旨也。是以揲蓍之法,老陽三十有六,揲以四象而得九;老陰二十有四,揲以四象而得六。故九為幹爻,三十六為幹策;六為坤爻,24為坤策。從此以後世聖人衍九六之道也。包犧肇三才之微,獨畫天卦,方知三才為一道。故必文王重卦之後,天地上下二卦既具,而後九六可生焉。九六既生,而後大衍之法立。此聖人作《易》之序也。(《郭氏傳傢易說·總論》)

在《郭氏傳傢易說·總論》中,郭雍有明確的論述。他覺得,《易經》本是聖人明道之書,在文王重卦以後,有瞭九六之分。春秋時期,以易卜筮盛行,一步步依據九、六推導出大衍數和揲蓍之法。大衍數是和揲蓍法一起產生的。“大衍之數五十,而其用四十有九”,郭雍指出,惟有用“四十九”根蓍草,過揲的餘數才能是“三十6。三十2。二十八、24”,以四揲之,才可以得到“九六七八”。由此推導出九為乾爻,三十六為乾策;六為坤爻,24為坤策。在郭雍研討蓍法的專著《蓍卦辨疑》中,在批判“掛仂說”的基礎上,對以上的看法進行瞭詳細地論證。大衍揲蓍法是“聖人衍九六之道也。”對於“其用四十有九”,郭雍認為,“大衍之數五十,猶數之天也,其用四十有九,猶數之人也。天人之道既立,用與不用生焉。”他還以數之本和數之用以區分五十和四十九。“五十者,數之本也;四十九者,數之用也。”“自其四十九之後,聖人得以用之。”四十九是數之用,可以拿來揲蓍。(《過揲與掛扐——郭雍和朱熹關於蓍法的辯論》,作者孫勁松)

從春秋卜子夏開始直到清朝,大衍之數五十從何而來,歷來都說法不一。除瞭各式湊數的講法,還有一種更簡單容易的解釋——《易傳·系辭》文字有脫漏。

近代以來,高亨、金景芳、陳恩林等認為,“大衍之數五十”之後脫“有五”二字,故成為五十,原句應為“大衍之數五十有五”。

脫字之說確實無法證偽,有此一說罷。

本人以為唐崔憬所說較為合理,茲全引如下(《周易集解》):

崔憬曰:案《說卦》雲: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既言蓍數,那麼是說大衍之數也。明倚數之法當參天兩地。參天者,謂從三始,順數而至5。七、九,不取於一也。兩地者,謂從二起,逆數而至十、八、六,不取於四也。此因天地致上,以配八卦,而取其數也。艮為少陽,其數三。坎為中陽,其數五。震為長陽,其數七。乾為老陽,其數九。兌為少陰,其數二。離為中陰,其數十。巽為長陰,其數八。坤為老陰,其數六。八卦之數,總有五十。故雲:大衍之數五十也。不取天數1。地數四者,此數八卦之外,大衍所無論也。其用四十有九者,法長陽七七之數也。六十四卦既法長陰八八之數,故四十九蓍則法長陽七七之數焉。蓍圓而神象天,卦方而智象地,陰陽之別也。舍一不用者,以象太極,虛而不用也。且天地各得其數,以守其位,故太一亦為一數,而守其位也。

且以崔憬之說為基礎,試解大衍之數五十。

大,即太,古時候二字通假。太,即道傢所謂太極、太1。道。

衍,即衍化、繁衍。

大衍,就是宇宙萬物的生成與衍化。

以數而論,一是所有數(正整數)的構成單位,因此用一代表構成宇宙及世間萬物的基本元素,此時的一其實就是抽象化的道、炁,或古希臘所說的以太,或類似於現代科學講的原子、弦等,即萬物生成衍化的最小單位。

大衍之數,亦即用數的模型預示的宇宙生成論,其起點是無極生太極,太極即一,大衍的起點其實就是一,大衍之數就是從剛開始生成並衍化出宇宙萬物的那個數。

一陰陽未分,亦即陰陽合和於其內。其大無外,整個宇宙即一;其小無內,宇宙構成的最小單位也是一。

太極生兩儀,兩儀即陰陽,兩種相對並同生的用來分類的屬性。所謂陰與陽,隻是人為區別而產生的概念,陰陽本身實質上都是一,無分陰陽。

從剛開始衍化,兩個一成二,三個一成三。偶為陰,奇為陽,二是陰的起點,三是陽的起點。

二三是陰陽的起數,這是陰和陽分開而論。由於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並不能分論,因 此,二三之和為五,陰陽二屬性合為一體,則陰陽起數為五。換言之,天地即陰陽,天地起數其實就是五,人居其中而有天地之別陰陽之分。天地起數為五,分其陰陽為兩個五,一五為陽,二五為陰,天地總數為十(即十進制)。

陽順生,陰逆生。所以三一變成五,二變成七,三變成九;二一變成十,二變成八,三變成六。陰陽各三變以至於極,九是陽極,六是陰極。

陰陽的衍化,其實就是三五七九、二十八六(邏輯上還need證明為啥取十進制,待考)。三五七九這四個數作為整體代表陽,二十八六這四個數作為整體代表陰,所謂兩儀,即指這兩組八個數。

陰陽衍化的過程,即分別從二三開始而至於極數六九的三次變化。

三五七九為陽,其和為24。二十八六為陰,其和為二十六。陰陽總數即五十,此即大衍之數。

陰起於二,陽起於三,二三均源於一,一是陰陽未分之數,因 此,陰陽衍化中所蘊含的那個無陰無陽的一始終參加其中又沒有任何變化,因 此,五十之數是陰陽變化之數,有變化的隻有四十九,故稱“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三之數各三變而至於九六之極,所以大衍筮法需要三變才可得一爻,十八變才得六爻而成卦。

二三為陰陽起數,若以二代表陰,三代表陽,由於陰陽合和而成萬物,且三變而至於極,因 此,假如分別以二和三進行組合,可得到八種:

222,333,223,233,332,322,232,323

這八種組合,其和分別為6。9。7。8。8。7。7。8,即共有四種,6。9。8。7。

八種組合,即八卦,陰陽合和而成萬物,所以八卦即萬物之類。

八卦之陰陽數隻有6。9。8。7四種,這便是兩儀生四象的四象。

四象的陰陽總數,即6。9。8。7之和,為三十。

八卦的陰陽總數,即6。9。7。8。8。7。7。8之和,為六十。

與王傢臺秦簡《歸藏》同時出土的隨葬品,還有算籌六十支,難道歸藏易所使用的大衍之數乃是六十?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周易》64卦卦辭的內容范圍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卦辭,即說明《周易》卦義的文辭。共有六十四條卦辭,內容主要有:

1。自然現象變化

如第9卦小畜卦”的卦辭:“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小畜卦。通達。濃雲密佈不下雨,從我西邊的郊野飄聚過去。

2。歷史人物事件

如,第三5卦“晉卦的卦辭:“晉: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安邦的諸侯受賞眾多車馬,一日之內獲天子接見三次。

3。人事行為得失

如,第7卦師卦的卦辭:“師:貞。丈人吉,無咎。”師卦。正固。有威望的長老吉祥,沒有兇災。

再如13卦同人卦的卦辭:“同人:同入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聚合眾人於郊野,通達。適宜渡過大河,適宜君子正固。

4。吉兇斷語。

如,第三2卦恒卦的卦辭:“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恒卦,通達,沒有兇災,適宜正固。適宜有所前往。

再如,第一4卦大有卦的卦辭:“大有,元亨”,即大有卦,最為通達。

通例為先舉出暗示意義的形象,或舉出用於譬喻的事例,緊接著寫出吉兇的斷語。涉及狩獵、旅行、經商、愛情婚姻、爭訟、戰爭、飲食、享祀、孚育、疾病、農牧等內容。還記錄載入瞭西周初期以前的歷史事件。具體可分為,先敘事而後斷吉兇;單斷吉兇而不敘事;敘事,斷吉兇,再敘事,再斷吉兇幾種不一樣的體例。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易經中六十四卦分別預示什麼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64卦代表這宇宙隻有64種情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Lk2乾坎艮震好运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