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密法正解易經太陽五行(法乎其上得其中易經)
一:《周易》中的3條秘傳口訣:財富並不依靠努力,那是要依賴於什麼呢?
周易》中的3條天規秘傳口訣:財富並不依靠努力,而是靠這3條金科玉律!!!
《周易》長久以來,算是我國爭議頗多的一本古籍。《易經》是一部積累筮占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
該書闡述瞭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其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
其中夏代的《連山易》和商代的《歸藏易》早已經在兩千多年前失傳瞭,現存於世的隻有《周易》。
在"獨尊儒術"的漢代,《周易》被奉為儒傢經典,成為經學傢們研治的一項專門學問,這便是易學。《周易》是對中華文化作用與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
不過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 命運決策,從此飛黃騰達的成功人士,都是通讀過《周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固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不過卻皆在26歲之前,就熟讀瞭《周易》。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本人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作用與影響很大。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咱們國傢的《易經》:
“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不過很多人並不曉得: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剪掉鞭子,實在受惠於我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
《周易》是中國文化的起源,但其實也就是說,《周易》更是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
我們每當遇見困難的時刻,其實也就是說皆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
由於《易經》足足64卦,每一卦就是一種人生劇本,而你的每個選擇會產生什麼最終,它早就幫你推演完瞭;
許多事情,看起來是運氣,其實也就是說根本有跡可尋。
就如人們最為關心的財富問題,《周易》中也能給到答案。
《周易》中,泄露瞭3個天規金科玉律,每一個都是答案
第1個秘密:三才——天人地”三個角度
萬事萬物皆可以從這三個角度去剖析看問題。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的故事瞭,“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的時刻,就是“地利、人和”二才都符合瞭,但忘瞭還有“天時”一才,不符合。
第2個秘密:陰陽
這個地球上,所有事物的共通性的第1點,就是:陰陽。其實也就是說,隻要細心觀察我們的活法,“陰陽”的例子俯拾皆是、不勝枚舉,幾乎我們的整個世界都由無窮無盡的“陰陽”組成。
在待人接物上,凡是看法說話做事很絕對、單一化、片面化的人,都是缺乏“陰陽”思維的表現。
第3個秘密:八卦
“八卦”的秘密,是在“陰陽”、“三才”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而來的。
你試想一下,既然萬事萬物皆有“陰陽”,萬事萬物皆可以分“三才”,可是,接著下面,是還是不是該問:
那“三才”有還是沒有“陰陽”呢?或者“陰陽”當中有還是沒有“三才”呢?
答案是:有!!!
這便是我們小學數學裡學的“排列組合”的問題。
那把兩者進行排列組合,就發現瞭最初的八卦,一共8種變化。
總之,萬事萬物一定皆有“八卦”的8種變化,這8種再進行排列組合,才有瞭後面的64卦。
二:易經解(八十二 陰陽論二)
我們來解讀《黃帝內經》的第2篇關於陰陽的文章。
第6篇 陰陽離合論
黃帝問曰:餘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下,陰為之主;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
黃帝問:我聽說天空屬於陽,大地屬於陰,太陽就是陽,月亮就是陰,大月和小月加在一起一共三百六十天組成一年,人體的變化跟天地宇宙的變化是相相應的。此刻三種陰脈與三種陽脈,和天地宇宙的陰陽變化對應不起來,它是什麼緣故呢?
岐伯說:陰陽這兩種現象,假如能見到的有十種的話,將這十種陰陽關系互相作用與影響推理,可以推理出上百種的變化出來;將一百種的陰陽關系互相作用與影響推理,可以推理出上千種的變化出來;將一千種的陰陽關系互相作用與影響推理,可以推理出上萬種的變化出來。推理到一萬種的時刻,就到瞭我們數數的極限瞭,用現有的工具無法數清瞭,可是裡邊 的變化規律是相同的。天空覆蓋大地,大地包容萬物,沒有冒出地面的就是陰的場所,命名它為陰裡面的陰,假如冒出地面瞭,命名為陰中的陽。天空的陽之下,是大地陰氣為主。所以萬物由於春天而萌芽,由於夏天而長大,由於秋天而收斂,由於冬天而密藏。失去正常的陰陽變化規律,天地產生四塞的毛病。陰陽變化規律,它們對應在人體也是可以 使用以上的方式方法來計算的。
帝曰:願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後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於至陰,結於命門,名曰陰中之陽。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於厲兌,名曰陰中之陽。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於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是故三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黃帝說:我希望聽聽你對人的身體三陰三陽的氣脈相離相合的變化規律。
岐伯說:聖人面朝南方來站立,前方叫做廣明,後方叫做太沖,太沖的地下,命名為少陰,少陰的上面,命名為太陽,太陽的起點在是至陰(老陰),連結點在名門穴,命名為陰中之陽。身體的中部以上叫做廣明,廣明的下邊,命名為太陰,太陰的前面,命名為陽明,陽明的起點在厲兌穴,命名它為陰中的陽。闕陰的外面,命名為少陽,少陽的起點是在竅陰穴,命名它為陰中的少陽。這便是三條陽經絡的分離和閉合規律,太陽是離開,陽明是閉合,少陽作為中轉站。三條陽經,不得互相失去,搏動卻不浮,命名一陽。
帝曰:願聞三陰。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名曰太陰,太陰根起於隱白,名曰陰中之陰。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根起於湧泉,名曰陰中之少陰。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於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
陰陽(雩重)(雩重),積傳為一周,氣裡形表而為相成也。
黃帝說:希望聽到三陰經的離合規律。
岐伯說:外表是陽,內部就是陰,可是中部是陰,它的沖在下面,名叫太陰,太陰經從隱白穴開始,名叫陰中之陰。太陰的後面叫做少陰,少陰經從湧泉穴開始,名叫做陰中之少陰。少陰的前面名叫闕陰,闕陰經從大敦穴開始,陰之絕陽,名叫陰之絕陰。因此三陰經的離合,太陰為開,闕陰為合,少陰為中轉站。
三陰經,不能互相失去支持應和,搏動而不下陷,這便是我們命名的一陰。
陰陽經絡的跳動,積累傳導一遍,氣在裡面運動來滋潤外表互相應和互相成就。
三:《易經》的文化密碼:自然規律和辯證思想
《易經》的文化密碼:自然規律與辯證思想
對於我,讀《易經》是一件偶然的事情,甚至可謂是神差鬼錯。又也許,與《易經》的相遇,是冥冥之中,自在天意。
去年有段時間在讀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讀《榮格自傳》,讀卡倫。霍尼的心理學著作,讀西方哲學史,讀《悟 真 網006 14944。net詩詞》等等。在某個平常的日子,正在讀書的我,頭腦莫名其妙地想去知道一下咱們國傢的神話,畢竟人類哲學的起源,就是神話,是遠古時代的卜卦文化。我是中國人,當然應該先瞭解本人的民族歷史。
因此,我買回來瞭兩本書:《山海經》和《易經》。
應該說,一翻開《易經》,讀瞭幾頁,內心已經完全被震撼住瞭。畢竟在這之前,俺的認知與大都人一樣,《易經》是用以占卜算命的,是神學,是。不過,當我真真正正翻開這本書時,才清楚明白,這是自然哲學,是咱中國人民的智力結晶,是先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關於讀書,我向來是“不求甚解”,自然對於《易經》也是這麼一種心態。因 此,我沒有仔細地鉆研那六十四卦象的神秘,也沒有一個個字一句句話,去滲透裡邊 的涵義。假如使俺去背誦裡邊 的句子,我應該隻會其中三五句:“一陰一陽之謂道”,“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元亨利貞,關於其他別的,我幾乎就背誦不出來瞭。
即便如此,《易經》還是使俺感到無比地震撼與驚訝。
恰恰好,在我偶然與《易經》相遇的並 且,也是很偶然地在互聯網上刷到曾仕強先生的易學講座視頻。也是在這時候,我獲悉到互聯網上早已掀起一場易學熱,早已掀起一場國學熱。像於丹易中天南懷謹曾仕強金佩榮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國學大師們,早已火遍瞭互聯網好些年,不但如此,互聯網上樣式不一的“末世預言”也是一片火熱。
不得不說,我被曾仕強先生的易學講座招引住瞭,算是馬馬虎虎地聽經過一遍曾老先生的易學講座視頻,曾老先生的《道德經》講學視頻也馬馬虎虎地聽瞭一遍。從個人看法上,我是極為認同曾老的國學文化觀,甚至認為曾老無愧於當代孔子的聖賢之名。至少在當代國學文化復興的道路上,曾老先生或許應該是其中一個領跑人。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對於讀《易經》的感悟,亦是如此,一切都在不言中,易學思想的內涵,無始無終,無窮遠大,飄緲不定,在過去此刻,甚至是未來,也是無法用準確語言來表達。因 此,當有朋友問我說,“你讀《易經》呀?讀明白瞭沒有?學會(占卜)瞭沒有”,我笑笑說,“沒有,要是以後會瞭,就外面路邊擺個算命攤子,掙個飯錢。”
正如《道德經》開篇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咱們小百姓的平時生活,聚攏在衣食住行傢長裡短之上,無須拿《易經》《道德經》等這幾個大道理擾亂他們平靜的日常。正如《系辭》曰:夫《易》,廣矣大矣。易之陰陽道,顯於乾,藏於坤,有形於器,無形於氣運中,天地之廣闊,宇宙之無邊,無不是《易》的“爻(變)”。
因 此,關於《易》,我隻能說,你的world世界有多大,你的思想有多廣闊,你的格局有多大,那麼《易》正好對應你的思想與格局之大。也正應瞭那句,一千個人,一千種人生,一千本《易》。關於科學,我們所有人已經有一個共知,那麼這樣就是科學文明追溯於哲學思想,恰恰《易經》最正確的解讀,其實是人類最樸素的自然哲學,就是天地宇宙間最原始的辯證思想。
是的,假如務必要使俺寫些什麼讀後感,那麼我隻有這些字:辯證思想。《易經》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辯證思想,並不但僅是一個哲學上的名詞,而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核心思維,是維系與貫穿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文化思維模式。對於科學界,辯證思想或是邏輯關系,業已是一個必不可少科學思維。的確,不管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從低級到高檔的各式科學原理學說,哪個能脫離邏輯思維,哪個能不扯上辯證思維。
不但如此,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成語,打比方說:七上八下、不三不4。前後左右、上天下地,前因後果、天地平安、春夏秋冬、左鄰右舍。。。。。,哪個成語沒有辯證上的邏輯關系?又打比方說說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不正所謂以“陰陽五行相克相生”的辯證思想為核心?又打比方說老莊之道,不正所謂展現瞭辯證思想?又打比方說孔孟之儒,何處不展現瞭辯證思想?又打比方說我們百姓日常的飲食文化與結構,都是承前啟後的辯證關系的。我們的生理或是心理特性,無不存在辯證上的邏輯關系。有成語曰,以小見大,知微識著,從辯證邏輯關系上,世間萬物間,都有相通之處,都在自然序運行軌道中。
說到自然規律,我們也許會問,何謂自然規律?對於時間,自然規律就是:每一天24小時,日出東方,日落西山,春夏秋冬四季,春夏秋冬,24節氣等等時間和空間規律性;對於人類生存,自然規律就是:一日三餐,五谷雜糧,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等等,日常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規律性。對於社會文化發展,自然規律就是儒傢思想的核心價值觀: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對於社會和經濟,自然規律就是:以民為本,民心所向,民以食為天,不患寡患不均,民富國強。
因 此,不同的事物和關系裡,不同的時間地點,不同的人和事件,不同的利益需求,產生不相同的因果規律。總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先有“前因”,才有“後果”,在這其中,“前因”又是務必要有“前因”,“後果”又務必是下一個“前因”的前因。以此類推,事物發展的關系鏈,即是反反復復的“因果”關系網。
事物的因果關系鏈裡,不管“因”,還是“果”,都具有不穩定性,隨時間地點人物的變化而“變化”。因 此,“條件”的隨機變化,“結果”肯定也隨機變化的。但前後之間的“變化”存在互相依附的關聯性。
因 此,事物的發展,隨時隨地皆在“變化”,而這種“變化”一定是遵循某些固定的規律。而這個不變的“規律”可以對應事物發展關系鏈裡任意一個“因果”關系點。
在咱們國傢古哲學觀裡,易學和道傢的思想觀,“道”是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而“道”又是分為陰陽。因 此,一陰一陽之謂道。又有眾聖賢曰:大道無形,大道無聲,大道至簡……。因 此,“道”雖為自然規律的化身,卻是看不到摸不著的,無聲無色無形的,無處不在的。
關於社會科學的發展,人類皆有一個共識,那麼這樣就是科學發展應該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打比方說數理化的科學技術,必須符合一定的時間空間生理能量守恒等多方面的規律性。
今天的高科技文明社會,已經證明人類發展的“自然規律”有很強大的實操功能,並可用以服務與提升人類生存質量。因 此,在人類科學方面,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自然規律”,已經確定被使用於人類服務上,已經變成肉眼可見的房屋車子電視等等實物,也業已變成肉眼不可見的“網絡+大數據”智能信息化時代。
由此可見,《易經》裡的自然規律,從辨證思想上,是客觀存在的,並且被應用與服務於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同理,老子《道德經》裡的“道”,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然哲學思想,是客觀存在的,是科學性的。
不過,在當今中國人守舊的觀念裡,《易經》六十四卦、河洛圖、陰陽五行、自然風水學,中醫辨證,太極文化,孔孟儒學,老莊之道等等這幾個傳統文化,一直被歸納於封建思想,歸納於“玄學”封建。從意識形態和思想價值觀上,這幾個“封建思想”是被強烈反對和譴責的。
因此,很矛盾的問題顯現瞭。從辨證思想上論證,這幾個落後的“幾千年封建文化思想”,卻又都是建立在樸素的自然哲學觀上,都是符合唯物主義的科學思想觀。
因 此,幾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這個歷史觀,正確與否?從社會意識形態上,或許應該是“正確”的歷史觀,但從唯物主義哲學觀上,或許應該是“錯誤”的歷史觀。可是,我們應該以哪個為基準?以此來正確定義我們幾千年的中華文化。但不管以哪個歷史觀為基準,中國人皆可以舉出一萬個理由實證其中一個歷史觀的正確性。打比方說,以辨證唯物觀上,孔孟儒學即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社會人文思想,即便如此,能說會道的中國人,至少能舉出幾千個歷史事件,證明孔孟儒學的迂腐和。
然而,十分有意思的是,中國人這頭議論紛紛地批判孔孟儒學,另一頭又在狂熱高歌和向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滿願景。他們擁護和支持孫公的“天下為公,世界大同”民主思想,擁護和支持悟 真 網006 14944。net思想。豈能料到,不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思想,還是孫公的民主思想,還有悟 真 網006 14944。net思想,追溯起來的文化源頭,正所謂自己批判的儒學思想。
因 此,說到底,孔孟儒學,老莊之道,乃至由易學思想洐生出來的天文地理風水學中醫學,還是應該歸納於社會人文科學的唯物主義哲學觀裡。一句話,中華文明的核心思想,具有科學性,具有自然哲學性,具有社會實用性,從整體性思維意識形態上,中華文明就是一部具有科學性的社會文明發展史。
總之,中國上下5000年的社會文明,遵循科學性的發展規律,是必然性的歷史進程,不是偶然性的。
因 此,從辯證思想上,一部中華文明史的核心思想價值觀,並不符合“封建、、落後”這三個特點。5000年落後的封建思想,這個歷史觀,是錯誤思想,是名符其實的“愚昧”和“”。
的確,假如我們5000年的中華文明,是不科學的,是封建思想,是落後的文化,故此我們炎黃子孫的民族尊嚴和自信從何而來?對於人類,個體生命的存在,必須建立在(父十母)這兩個生命體結合上,而(父十母)這兩個生命體的存在,又必須建立另外兩對(父十母)的生命結合上。人類生命通過繁洐這種方式,有規律性地一代代傳承、發展、壯大。在人類生命繁洐傳承發展壯大的進程中,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也是文明本身。
因 此,文化還是文明這幾個意識形態思想,務必是產生並依附於人類發展進程中,彼此是共生共存且相克相生的。哲學界一直有個爭議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其實也就是說,從唯物主義,還有物種特性來講,地球上一定是先有第1隻母雞,爾後才能實現母雞下蛋的客觀事實,爾後才是反復循環的繁殖:“蛋孵雞—雞生蛋-蛋孵雞。”
又說到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從定義上,唯心主義是形而下學,即意識決定物質;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存在決定意識。其實也就是說這個哲學辯論議題,是一個變相式的“先有蛋還是先有雞”。意識的產生與傳承發展,務必是依附於某些客觀物體上,打比方說人類文明史必須以人類生命繁洐史為承載體,意識形態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微觀世界,必須通過依附於宏觀世界的實物體,實現其能量的傳承和轉換。因 此,從辨證思想上,在唯心主義出現之前,唯物主義一定先存在。“存在決定意識”一定是關系鏈的基石,而後才能洐生“意識決定存在”。
因此而知,從辯證思想上,關於人類哲學,自然哲學觀一定是先於其他任何哲學思想而存在於人類意識中。而對於科學本身,天文地理學必須先於其他科學,而後才能發展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等更高層次更精細化的人類科學。同理,自然科學一定先於社會人文科學,為啥?由於人類生命誕生之前,天地,山川河流,草木,宇宙運行等等構造成的人類適宜生存環境,必須在人類生命出現前已客觀存在。自然科學可脫離於人類社會而客觀存在,而社會人文科學,一定是通過樣式不一的社會活動和關系而存在與發展。
世間萬物,河流山川,日月星辰,宇宙運動等一切具有自然屬性的事物,都是不以人類社會活動和意志而客觀存在。人類可以發明樣式不一的生產工具,提高人類社會生產力和生活質量,但人類從來無法改變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無法改變春夏秋冬的時間輪回,改變天地萬物生死輪回的自然規律。不但不能改變,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和意識必須依附於這幾個自然規律而存在。科技生產力改變不瞭時間空間這幾個大自然屬性,改變不瞭太陽月球地球互相之間的運動形式。人類的生存必須依賴地球資源,依賴天體運動。這種依賴,不受人類活動和意識而改變。
因 此,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和意識,都是必須依附自然規律而存在,假如說自然規律是一種運動,那麼人類社會的活動和意識,都必須與這種運動同頻率。人類的基因數字密碼,恰好與《易經》六十四卦的數字密碼而吻合。誠然,以現有的人類知識,我們無法解釋這個現象,隻能視其為偶然事件。不過,從自然哲學觀,即唯物主義論看法,宇宙萬物間所存在或是發生的一切活動和意識,都是有規律性的,都是有因果關系的。換句話說,這個地球上,偶然事件是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可是,人類基因數字密碼與《易經》六十四卦的數字密碼相同,不應該被看成是偶然事件。要不是偶然事件,那麼《易經》六十四卦這組數字密碼(0,1,2,4,16,64,384……),應該歸屬於自然規律的一部分。對於人類生命,不管是生理特征,還是精神意識特征,但是是大自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自是應該在自然規律的范圍內。
總之,人類科學文明固然是從低級走向高檔,但最高檔的科學文明始終究是無法沖破自然規律,無法沖破時間空間上的自然屬性,無法超越宇宙的運動形式。是的,對於咱中國人,《易經》幾乎就是一本百科全書,春夏秋冬,天幹地支,24節氣,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天文地理,自然風水,建築力學,中醫學,軍事等等皆為使用於老百姓的平時生活中,使用於農耕活動中。不得不說,巜易經》的實用性太高,作用與影響幾千年的中國歷史進程。哪怕是高科技文明的當代,《易經》在我們生活中,仍然發揮著強大的作用與影響力,甚至是滲透進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突顯於每個中國人的言行舉止中。
的的確確是如此的,哪怕我們許多人從主觀意識上否認《易經》的實用性,甚至是批判它是,是玄學思想,是反科學精神的。但似乎我們的平時生活,卻又處處有它的影子。無意中就來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聊天間,口無遮攔一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當代中國人總是很有趣,他們從主觀意識上竭力否定自己先人的文化,但平時生活中其實也就是說還是按先人那一套來。
是的,作為兒女,與父輩一代,幾十年如一日的相處,幾十年如一日的言傳身教裡,你身上又怎樣沒有父輩一代的影子?你的一生裡,又怎樣完全擺脫來自於父輩那個時代的文化印記?而你的父輩,他們的身上,又怎能擺脫來自於他們上一代父輩們的文化印記?下意識裡,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一代代相傳下來的,固然相隔幾千年,現代中國人的文化思維發生瞭很大的變化,但在某些內在文化意識裡,古老的文化模式,仍然存在。打比方說祭祀,宗族,孝道等這幾個傳統人文,依然是當代中國人生活之中的一部分。
因 此,以主觀意識上的文化價值觀為準則,去批判與否定先人的文化,從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上,它本就是不合理的,由於你的一生,始終被父輩們所作用與影響著,甚至一直被思想教化中,你怎樣用或許是來自於他們身上的文化價值觀,去否定他們身上的文化價值觀?從哲學辨證思想上,這是無法成立的哲學命題。
不過,在尋找人生意義的道路上,我們所有人又必須不斷去否定來自於父輩一代的文化,必須去否定他們身上的某些經常提到的落後與文化,我們才能繼續走在一條創新的發展道路上,才能從思想上,尋找到前進的新生力量,從而實現屬於本人的人生意義,完成屬於本人的生命經歷,並且繼續又把這種新的一生價值觀,以言傳身教的方式,繼續作用與影響本人的後代,作用與影響自己周邊的任何人。
因 此,關於中華文明的文化屬性,關於易學思想,關於老莊孔儒之學說,關於墨傢法傢兵傢思想,關於占卜算命等等,究竟是不是封建思想,到底應不應該被遺棄與否定,這樣一個爭議題,始終一直存在著矛盾性的對立面,是一個無法有正確答案的爭議題,不過俺們一定會在激烈的爭議中,繼續前進並開啟一個新的時代思想潮流,開啟一個新的文明時代。也許,這才是我們討論歷史的真真正正意義,不管正確有多少,錯誤又有多少,但一切的討論與爭辯,終將會使俺們走進一個新的時代,走進一個新的活法願景。
四:《易經》是解開宇宙和人生密碼的智力寶典
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有天地,緊接著萬物生焉;有萬物,緊接著有男女;有男女,緊接著有夫婦;有父子,有君臣,有上下,緊接著禮義有所措。太極之道,大而無其外,小而無其內。《易經》是華夏古聖先賢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智力結晶,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起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眾經之首,“四書五經”之一,是中國人民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易經》是中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經典巨著,歷來被尊稱為中華文化的百科全書。
《易經》亦稱《周易》。《易經》的成書,“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即伏羲,文王和孔子。《易經》始作於伏羲,伏羲觀象於天,觀法於地,觀水、火、風、雷、山、澤,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遂作八卦。周文王被囚羑裡,演易伏羲八卦即先天八卦為後天八卦,並且將八卦推廣而為六十四卦;最後孔子作《易傳》,這才是此刻我們看見的《易經》。
孔子在他的《易傳》的《說卦傳》中講,乾坤就是爸媽,乾坤生三男三女,這便是八卦。父住西北,母住西南,大兒子住正東,長女住東南,二兒子住正北,次女住正南,少男住東北,少女住正西。
《易經》博大精深,廣大精微,包羅萬象,對中國文化作用與影響最大的儒道兩傢,其思想體系無不出自《易經》——儒傢學說以乾卦為起點,立論自強不息的剛健特性,以此推演對 命運、對社會、對國傢以至於對萬事萬物的觀點;而道傢學說以坤卦為起點,論說厚德載物的品性,以此推演對 命運、社會、國傢以至於對萬事萬物的觀點。然乾極而陰生,坤極而陽至,說明物不可極,極則必反的道理。儒道雖立論不同,卻異曲而同工。中國教導權威高校——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出自《周易》乾坤兩卦卦辭,即“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辟地概括瞭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和辯證地處理方法,其實也就是說“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已經構成瞭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易經》是一部探討變化的書,是一部古老而又神奇的智力寶典,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傳統文化的註重和重視,《易經》將會被愈來愈多的人所認知。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院在20二十四年開始招收“《易經》與預測推算學”研究生生,而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也屢次出現關於《易經》方面的考題,20二十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碩士院將“《易經》與預測推算學”納入20二十四年博士生(全日制)招生計劃。這個消息體現出,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人文社科方面的權威機構,已經重新審視“周易預測推算”的學術地位及作用與影響,並且將其納入學科建制,開始著力培養掌握周易預測推算的人才。《易經》作為預測推算學的研究方向,被列入“中國哲學”專業之下,首次出此刻國傢權威學府的招生計劃中。周易預測推算不再是某些人眼中江湖流傳的騙術。
中國現代醫學、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等等,都是在《易經》知識體系中發展起來的。
長期以來,《易經》不但僅被國人所看重,也被其它國傢所推崇——韓國國旗的圖案(太極旗)和蒙古國國旗中的太極圖都出自《易經》。
十七世紀以來,《易經》還被譯成多種版本,走向瞭海外,挑起瞭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高度關註,它不僅推動瞭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也給西方文明體系提出瞭新的挑戰,註入瞭新的活力。
1626年,《周易》被法國傳教士金尼閣譯成拉丁文;19世紀30年代,法國傳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譯的第1部系統介紹《易經》的著作《中國最古的書》在巴黎出版。從此《易經》便走進瞭世界科學文化的殿堂,掀起瞭世界各地的易學熱潮,從此,中國思維便潛入瞭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蘊中。
德國著名的哲學傢黑格爾說:“《易經》代表著中國人的智力,我畢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完全學透咱們國傢的《易經》。”
英國著名科學工作者李約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盛贊古時候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並且將《周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
英國學者克裡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經說:“易經使人驚訝地接近真理,更使人驚訝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經的結構密吻”。六十四卦象嚴格地對應著遺傳密碼中六十四個脫氧核糖核酸(DNA)密碼因子。四對鹼基(八個數)正巧與四陰四陽的八卦吻合,而384個陰陽鍵,與《周易》中384個陰陽爻嚴絲合縫。
丹麥量子物理學大師玻爾畢生最得意的成就是發現瞭“並協原理”,這個原理與《易經》中的“陰陽互補”原理不謀而合,有著內在的深刻共通性。丹麥國王為瞭獎勵他的特殊貢獻,在授予他的榮譽勛章上設計瞭太極圖圖案。
1705年有人撰文稱:“中國人失去瞭六爻的真真正正意義,一位歐洲天才為他們重新發現瞭這一知識。”歐洲歷史上最後一個各學科的通才,德國啟蒙運動中偉大的哲學傢、數學傢、邏輯學傢、歷史學傢、語言學傢萊佈尼茨,在1703年發表的《二進制運算的解釋》所用的例子裡,便有伏羲先天八卦圖和0——7八個數字的二進制預示的對應。萊佈尼茨將二進制看作“宇宙語言”,但他的二進制系統卻無法與後天八卦圖建立聯系,他隻好總結出這樣一個結論:八卦圖的內涵遠遠不是二進制數系可以完全模擬。
萊佈尼茨二進制的偉大意義,則被現代飛躍式發展的計算機科學和網絡絡所證實——它們的信息處理和傳輸,運用的正所謂二進制預示和算法。
瑞士心理學傢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受《易經》啟發,提出瞭具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同時性原理”。榮格指出,同時性原理除瞭可以從心理剖析的案例中獲得佐證外,著重是《易經》提供瞭最為完美的論理基礎。他說:“像中國人這樣天賦異稟而又聰慧的民族,竟然沒有發展出我們經常提到的科學,這真是奇怪。”
華人物理學傢李政道、楊振寧從《易經》 的陰陽消長原理中得到啟發,發現瞭弱互相作用條件下的宇稱不守恒定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查理·威爾海姆評價咱們國傢的《易經》:“知識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時代,不過很多人並不曉得:帶給我們巨大沖擊的這次剪掉鞭子,實在受惠於我國古代的偉大經典《易經》,《易經》中蘊含的信息論思想,不但啟發我們的科學工作者創造瞭計算機,而且正在成為愈來愈多普遍西方人平時生活的決策指南。”
《易經》是解開宇宙和人生密碼的一部寶典,它的表達方式是八卦,核心是陰陽五行。陰陽,是全地球所有事物中既對立又統一的兩種力量;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五種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陰陽與五行屬於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即陰陽的內容是通過木火土金水物象體現出來的,五行屬於陰陽內容的存在形式。《易經》講的就是宇宙間五種事物的陰陽規律。
維護陰陽和五行平衡是《易經》的制勝法寶,是獲得萬物和諧和生命活力的本質。生命是由陰陽運動、陰陽氣化所產生。就拿人類來說,生命陰陽平衡之寓意是臟腑平衡、寒熱平衡及氣血平衡。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寒為陰,熱為陽;血為陰,氣為陽。臟腑中肝、膽屬木,心臟、小腸、三焦屬火,脾、胃屬土,肺、大腸屬金,腎臟和膀胱屬水。假如人的臟腑陰陽能夠平衡,那麼人的氣血就充足,精力就充沛,五臟平安,六腑康泰,健康的狀態情況就良好。
古代人們說:知命方能無憂。那要怎樣“知命”呢?人生命運都會在八字命局大運流年體現,八字蘊含人生方方面面的信息,可以從四柱中準確預測推算出本人和親人在不同的大運中吉兇禍福的信息情況,而且可以準確定性具體的事情,同樣可Yi經過八字命理看居住的風水環境,這種居住環境也會直接作用與影響人生的命數。
天地萬物都是變化著的,隻有天道規律本身不變,所以事物變化必須遵循天道運行的規律。學《易經》就是為瞭掌握這種規律,應用這種規律,順應天道,順應自然,順天應人,趨吉避兇,把生活過得更美滿!!!
五:易經經典名句及解釋
曾仕強 《易經的秘密》經典語句
第1集:什麼是易經
1、人有三聖,世有三古。
2、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呂氏春秋》
3、宇宙密碼的三把鑰匙:伏羲八卦;文王六十四卦;孔子《十翼》。
4、學習《易經》的意義:
1。可以糾正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2。易經有神秘性道德性。
3。求同存異。
第2集:什麼是陰陽
5、白天為陽,晚上為陰;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手心是陽,手背是陰;右手是陽,左手是陰;大拇指為陽,其他四個手指為陰;陽是奇數,陰是偶數;頭是陽,腳是陰;陰陽是相對的,是不斷變化的,是不可分割的。
6、有真就有假,有假就有真,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是陰陽。
7、大拇指為陽,不過有兩節,陽中有陰;其餘四指為陰,不過有三節,陰中有陽。
8、柔中有剛,剛柔並濟。
9、隻要順乎自然,你不必那麼操心,不必那麼忙碌,你身心都很健康,你會過好運的日子,這便是《易經》。
10、人的兩隻手一共有二十八個節,天上有28星宿,皆在你掌握之中。
11、學易經,先學道理,把道理搞通瞭,就不會走火入魔,就不會被人傢欺騙,就不會上當吃虧。
六:易經的全部解釋
作者
周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對先秦諸子百傢產生過巨大作用與影響,並且在整個封建社會裡,凡是有功名的學者,無不研究過它並得它的啟示。不過,《周易》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誰呢?這是數千年來人們爭論不休的謎題。
《周易》三聖說的人認為,《周易》中《易經》與《經傳》兩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經》本身為證,其《系辭下》自稱庖牲氏王天下,仰觀俯傢,始作八卦。《史記一·太史公自序》也說:伏羲純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傳》中則進一闡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紀》則記錄載入:“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前裡,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孔子世傢》卻抬出孔聖人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說卦,文言”。《仲尼弟子列傳》則進一步佐證曰:“孔子傳易於瞿”。
繼承和拓展這種論調的是馬融和陸續,他們認為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這是定論。隻是他們把傳說中的伏羲剔除瞭。與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覺得《易經》裡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讀易的時刻,必須把這三自個的易區別對待,不能混為一談。
孔說與非孔說。持這種論調的人,長期以來,圍繞著《周易》到底是孔說還是非孔說這一問題爭論時間最長且十分激烈。一派認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屬;另一派則斷言:《周易》與孔子毫不相幹。
這種爭論追溯於漢代。依據《周禮》記錄載入,周初,《易經》有三種本子,一名曰《連山》,二名稱《歸藏》,三名為《周易》。前兩種在漢代已經失傳,隻有《周易》在老百姓中流傳。漢武帝時,曾設置以調易》為首的五經學館,一些“五經”博士用那個時候通行的隸書重新整理撰寫經書,使得新版《周易》在江湖上廣為傳播。這在那個時候“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背景下,孔門傳人認定《易經》為孔聖人所著是有其特定歷史條件的。因 此,皆在此書中冠以“子曰”字樣。這一派其實就是後人所稱的“今文學傢”。
不過,以先秦時代留下的篆書書寫的經本為正宗經典的“古文學傢”,他們則認為,《易經》居首的五經皆周舊典,一是先王留傳下來的典章制度的匯編,孔子未出,何以作經?宋代著名文學傢歐陽修撰寫《易意子問》,文中說。,《易經》中的《文言》、《系辭》《雜卦》等篇與孔子根本毫無關系。清代學者龔自珍則進一步論說:“仲尼未生,先有六經,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來,這種爭論愈演愈烈。堅持孔說“今文學傢”看法的學者皮錫瑞認定:“一當知經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的時候不得有經;二當知漢初會古未遠,以為孔子作經說必定會有據”。康有為更是一錘定音:“凡‘六經’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刪述者,誤也”。康聖人連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沒有承認。
持非孔說的古文學傢也不甘示弱,以錢玄同為旗幟,奮起反擊,他精心考據,層層批駁,結論說:“孔丘無刪或制作‘六經’之事。”針鋒相對沒有絲毫調和的餘地。
郭沫若先生在這場爭論中,獨樹一幟。他覺得,孔子不僅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連讀也沒有讀過《周易》。他說,《論語》中關於孔子“五十以學易”的話,魯語“易”字也作“亦”,不足為信;而《周易》中數次出現的“子曰”非孔子而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斷《周易》大多出於荀子門人之手,並認為《周易》或許是戰國前楚人馯臂弓匯編成冊的。
此外,還有些學者依據《周易》的思想觀念來爭論《周易》作者。馮友蘭先生著文說,《周易》與《論語》的哲學看法完全不同,從而否定《周易》為孔子所作。蘇淵雷教授則認為,馮先生的論說,就事論事,綜觀兩部著作就不難看出《周易》與《論語》的思想如出一轍,因此非常難說孔說派的論點沒有道理,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就記錄載入瞭孔子與弟子研討易經的情形。
非孔說的學者仍不同意孔說學者的建議。黃永年先生認為《周易》屬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類雜著,其作者誠如顧頡剛先生所說:“著作人無考,當出於那時掌卜筮的官”。他還說,“十翼講點哲理,可算哲,上下經則本是蓍占用的卦辭、爻辭,嚴格地講已涉及民間風俗學而並 不是全是哲,當然更是萬萬不可以算文史”。結論是《周易》非一人之作。李鏡池同意這一看法,他說:“《易經》卦,爻辭是編纂而成的”,“或許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與筮人”。《易經》的作者“並非一個人,姓名不可考”。宮哲兵的看法與上述觀點大致相同,他用邏輯鉆石的方法,從其傳授路線和發展過程剖析,認為《周易》是以鄒魯文化和荊楚文化為背景,同時承受三晉與燕齊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匯流與結晶。
內容簡單介紹
《易經的智力(傳部)》內容簡單介紹:《易經》,亦名《周易》。全書分為經文和傳文兩部分——相傳八千午前的伏羲創造瞭八卦和六十四卦;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文王重新演繹六十四卦卦序,匯集歷代口頭流傳的卦辭、爻辭,用文字記錄下來_這便是《易經》的經文部分。400多年後,孔子解釋和贊頌經文的文字,形成瞭《易經》的傳文部分。
目錄
卷苜語
引子
系辭傳?上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系辭傳·下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說卦傳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匯總
序卦傳
雜卦傳
全文譯文
第1講 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種本質特征是:元、亨、利、貞。
1。天之陽氣是始生萬物的本原,稱為"元"。
2。天能使萬物流佈成形,無不亨通,稱為"亨"。
3。天能使萬物和諧,各得其利,稱為"利"
4。天能使萬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稱為"貞"。
也就是說,天之陽氣是萬物資生之本,又制約,主宰著整個世界。天有開創萬物並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貞被叫作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意譯:天的運行剛勁強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發憤圖強。
乾卦六爻的爻辭:
初九,潛龍勿用。
意譯:龍潛在水中,暫時無法發揮作用。
《彖》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意譯:初期階段,應暫行潛藏。
乾卦的卦辭以天為象征,六爻的爻辭以龍為象征。龍是善變之物,能夠潛水,行地,飛天,海陸空三棲,取龍為象,可以達到假象喻意,以明變化的意圖。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意譯:龍出此刻田間,能夠起到好作用的大德大才之人出現。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語助詞。厲:危險。
意譯:君子整天勤奮不息,甚至夜間時時警惕,固然面臨危險也無禍害。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意譯:相機而動,躍起上進,無咎害。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意譯:飛龍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現。
九五在所有卦裡都是最吉之爻,此爻為"君位"。皇帝通稱"九五之尊",就是這麼來的。乾卦九五,剛健中正,純粹而精,最為可貴。
上九,亢龍有悔。
意譯:龍高飛到瞭極點,必定會有過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意譯:出現一群龍,都不以首領自居,吉祥。
常用占斷用語:
1。亨:通達,順利。
2。利:有利,適宜。
3。吝:遺憾,麻煩,艱難。
4。厲:危險。
5。悔:憂慮,困厄。
6。咎:過錯。
第2講 坤卦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意譯:元始,亨通,利於雌馬以柔順堅持正道,君子有所往,假如爭先前行會迷入歧途;假如隨從人後,將會有人出來作主,有利。向西南走會獲得朋友,向東北走會失去朋友,這時安於堅持正道是祥瑞的。(攸:所。貞,堅持正道。)
坤卦以柔順的雌馬為象征,堅持柔順手是正道。坤是純陰之氣,本質是陰柔順從,乾為君道,坤為臣道。
初六,履霜,堅冰至。
譯:踩著微霜,知道堅冰快要顯現瞭。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譯:正直,端方,胸襟闊大,方能擔負起輔佐之重任。不用"修習",也能成功。"無為而無不為"。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譯:包含美德,不顯露,吉。輔佐君王的事業,不以成功自居,最後才會有結果。(章:文采、美德。)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譯:紮緊囊口,免遭危害,也不求贊譽。
六五,黃裳,元吉。
譯:穿黃色裙裳,大吉。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譯:龍在原野上爭鬥,流出青黃混雜的血。龍是本氣陽的代表象征物,坤陰氣極盛,轉化為與乾陽抗爭,血流遍野。
用六,利永貞。
譯:永久堅持正道,以陰返陽為終結。
第3講 屯卦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譯:亨通,利於堅守正道,不適宜有所前進,利於建立諸侯。(攸:所。)
屯卦意為"初生",象征萬物始生狀態。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
譯:初生,陽剛陰柔開始結合,艱難也隨之產生。在艱險中變動,如能夠用心堅持正道是極其亨通的。烏雲與雷聲混雜,大雨將至,象征"初生"狀態。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候。
譯:徘徊不前,利守正而居,利於建立諸侯。初爻是陽剛之爻,在卑賤的兩個陰爻之下。在危險、風險面前,徘徊思考是正確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邅如,難行不進貌。班如:紛紛而來狀。
譯:創始艱難,彷徨不前。乘馬的人紛紛而來,他們不是強盜,而是求婚者。女子守正不嫁,過瞭十年才結婚。(字:許嫁。)六二凌乘初九,六二得六五之應的力量,一陰一陽,關系密切。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譯:追逐野鹿沒有虞的引導,隻能盲目跟著獵物跑,君子丟棄不逐,繼續追趕會帶來遺憾。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譯:乘馬紛紛而來,是求婚者。前往應婚,吉。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膏:恩譯。)
譯:艱難創業時,需要廣施恩譯。柔小者,守持正道可獲吉祥。剛大者,即便守正道亦有兇險。
上六,乘馬班如,滋血漣如。
譯:騎在馬上盤旋不前,哭泣得血淚漣漣。
屯卦強調萬事創始時期的艱難危險,不要輕舉妄動,要善於積聚力量。
第4講 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譯:亨通。 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來求我。初次請問應該回答,對同一問題再三地濫問,那是對先生的褻瀆,就不再回答。利於守持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譯: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開啟,君子以果敢的行為來培育品德,人的智力應該表此刻品德修養上。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譯:啟發蒙昧,施加懲罰手段是有益的,讓人免犯罪過。聽任其發展下去必然造成遺憾。刑人:罰人。桎梏音:木制刑具。說:脫。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傢。
譯:包容蒙昧,吉;容納昏暗,吉。兒輩能治傢。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譯:不要娶如此的女子,見到不缺錢的男子,就失身子,娶她為老婆是不利的。(取:娶。不有躬:失身。)
六四,困蒙,吝。
譯:困在蒙昧之中,這是憾事。
六五,童蒙,吉。
譯:童子蒙昧,吉。
九二,陽剛居中,啟迪群蒙,是有道"師表"的代表象征,六五以"童蒙"身處,是好學,"君子"的代表象征。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譯:以猛擊來啟發蒙昧,過於暴烈是不利的。嚴防其為非作歹是有益的。
《易經》的思維模式是辯證的,處處給人以啟發。在施教方式上,一般說來是主張寬容的,但在必要時也不排斥嚴厲。
第5講 需卦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譯:需卦象征等待,信守正道,光明前途而亨通。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3140
譯:雲氣上升到天空,象征等待,君子因此飲食娛樂。
初九,需於郊,利用恒,無咎。
譯:在郊外等待,利於保持恒心,這樣不可能有過錯。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譯:在沙灘上等待,有些區區的言語中傷,最終是祥瑞的。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譯:在泥淖中等待,可能招致賊寇到來。"寇"是危害的代表象征,九三靠近於水,瀕臨於險瞭。不過畢竟沒有直接陷入水中,災禍危險仍然在外面。假如自我去招致,那是咎由自取。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譯:在血泊中等待,能從陷穴中脫出。血者,殺傷之地,穴者,險陷之所。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譯:在酒食宴中等待,持正道吉祥。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譯:落進陷穴。有不請而至的三個客人來,恭敬相待,吉。
需卦的提示:在險外,不輕進;在險中,靜守待援。處險的基本態度是沉著,等待。
第6講 訟卦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譯:誠實,克制,警惕。中途停止是祥瑞的,爭訟究竟有兇險。利於出現大人。有害於涉越大河。(窒:堵塞。見:出現。)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譯:陽剛居上,坎險在下,陰險又剛健,就會與人爭訟。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譯:天向西轉,水向東流,違背運行。產生爭訟。君子在謀事時要仔細策劃好的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譯:不長時間糾纏爭執之事,略有言語磨擦,最終是祥瑞的。(永:長)
九二,不能勝訟,趕快回傢,像犯人逃亡一樣。他的三百戶領地中的農戶可以免災。克:勝。逋:逃亡。眚:災禍。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譯:安亨舊有的俸祿,守持正道,以防危險,終將吉祥。輔助君王的事業,不以成功自居。德:俸祿。厲:危險。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譯:不能勝訟,回心轉意而歸向正理,改變態度而安守正道,可獲吉祥。復:回頭。即:靠攏。命:正理。渝:改變。
九五,訟,元吉。
譯:能夠決斷爭訟,大吉。
上九,或錫之以鞶帶,終朝三褫之。
譯:或許會獲得賞賜佩帶,也必然在一日之中三次被剝奪。錫:賜。鞶帶:大臣的佩帶。褫:剝奪。
整個訟卦提示:謙讓息訟是有利的。
第七講 師卦
師:貞,丈人言,無咎。
譯:師卦象征軍隊,守持正道,以賢明長者為統帥,無災禍。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客民畜眾。
譯:地中聚藏水,象征民眾。兵藏於民中。君子因此註意和提防蓄民眾。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譯:軍隊出動要用紀律來管束,軍紀不良必定會有兇險。否臧:不善。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譯:統率軍隊,守持中道,可獲吉祥,無災禍。君王數次賜命嘉獎。
六三,師或輿屍,兇。
譯:軍隊也許會載屍而歸,兇險。
六四,師左次,無咎。
譯:軍隊撤退駐守,沒有災禍。左次:撤退。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大兒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兇。
譯:田地有禽獸,捕捉是有益的。沒有災禍。剛正者可以率兵出征,平庸小子必將載屍敗歸。守持正道可以防兇。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傢。小人勿用。
譯:國君頒發命令,封賞功臣,分封諸侯,大夫。小人切記不可以用。開國:冊封新的諸侯。承傢:封為大夫使之承傢繼業。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譯:國君頒發命令,是為瞭評定功勛。小人切記不可重用,由於重用小人必然使國傢發生動亂。
師卦,可稱為古時候兵法的總綱。兵者,兇多吉少,用兵當慎之又慎。
第八講 比卦
比:吉,原筮,元永咎,不寧方來,後夫兇。
譯:比卦象征親附,吉。要經過考慮觀察再俾決定,有尊長之德,可以長時間不變,能堅守正道,無災。不安順的邦國也來親附瞭,後來者危險。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譯:地上有水,象征親附。先代君王因此卦建萬國,親近諸侯。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譯:心懷誠信地親附,沒有過錯。充滿誠信如同美酒盈缸,終究會有意處的吉祥。缶:盛酒的瓦器。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譯:有開始階段的親附,會有意外的吉祥。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譯:從內部親附,堅持正道必獲吉祥。
六三,比之匪人。
譯:想親附而得不到其人。(匪:非)
六四,外比之,貞吉。
譯:在外部親附,堅持正道可獲吉祥。
九五,顯心。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譯:光明正大的親比是祥瑞的,因為九五處正中,舍棄違逆者,容納順從者。聽任前面的禽獸逃掉。對屬下的邑人也不特別勸誡。吉祥。
上六,比之無首,兇。
譯:比附於人而沒有良好的開端,兇險。
比卦指出:不論是親附於人,還是為人所親附,都要正而不邪,心懷誠信,充分有利條件,得到祥瑞的最終,做任何事業都需要合作,必須協調好人際交往。
第九講 小畜卦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譯:小畜卦象征微小的蓄聚。亨通。從西方吹來的濃雲密佈,卻不降雨。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譯:風流行於天上,象征微小的蓄聚。君子因此蓄養文明之德。(懿: 蓄養美德)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
譯:返回於本位,會有啥害處呢?吉祥。
九二,牽復,吉。
譯:被牽連而返回本位,吉祥。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
譯:車輪的輻條散脫,夫妻反目失和。(說:脫)
六4。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譯:心懷誠信,就能免去傷害,脫出惕懼,不可能有過失。九五,有孚攣如,富用其鄰。
譯:心懷誠信,緊密合作,充滿至誠之心,並且推廣作用與影響到它的近鄰。(攣如:結合緊密。)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
譯:密雲已經降雨,陽氣已被畜止,高尚的功德已經圓滿。婦人應該堅守正道以防危險,要像月亮將圓而但是盈。此時,君子假如繼續前進,將有災禍。處:被畜止。載:積滿。幾望:將圓。征:前進。
小畜,就蓄聚的主體看,量"小"者,"陰"者。作為從屬的"陰"隻可以在適宜的限度內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蓄積作為主導者的"陽",促使陰陽的平穩安定統一。
第十講 履卦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譯:履卦象征行走。跟在老虎尾巴後面行走,老虎卻不咬人,亨通。(咥:咬。)
初九,素履,往無咎。
譯:以質樸的態度行事,繼續前進必無過錯。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譯:漫步在平坦的大路上,安靜恬淡的人堅持正道可得吉祥。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譯:恬淡人生,緊守正道,沒有幹擾自己的內心世界。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兇。武人為於大君。
譯:獨眼卻自以為能看,跛腳卻自以為能行。跟著老虎行走被虎咬,有兇險。這是一介武夫,隻能郊力於大人君主。眇:一隻眼盲。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譯:跟在老虎後面行走,保持畏懼謹慎,吉。
九五,夬履,貞厲。
譯:果斷地辦事,守正道以防危險。(夬:決)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
譯:回顧行動的歷程,考察吉兇的預兆,自己省悟,大吉。祥:吉兇的預兆,旋:轉身。
履卦強調慎行防危的行為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