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踏青的风俗
关于清明节踏青的风俗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常常,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任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柳永《木兰花慢·清明》)
桐花绽放,杏花盛开,桃花灿若云霞,人们倾城出动,寻芳觅胜。踏青的人是如此得多啊,路旁遗落的珠翠簪环数也数不清……柳永的长调慢词用光艳明媚的色调刻画出宋代人清明时节踏青的热烈场面,不由人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加入踏青的人群中去,赏花、斗草、歌舞,去领略那份闲适、惬意与纵情……
是啊,当几番朗日酥雨交替,驱走了冬天的萧索冷清,当骀荡春风吹醒了草,吹开了花,吹绿了柳,吹蓝了天,吹来了鸟鸣,“猫”了一冬的人们,有谁能够在春的呼唤面前无动于衷?
人类难逃死亡的噩运,因此尘世生命就是有限的,这是对俺们的生命的最大挑战。(贝克勒《向死而生》)
任何人都必然走向死亡,却又皆盼望生得长时间。也正所谓在这不可解决的向死而生的矛盾之中,人们对生有着深刻的感悟,也积极追求着现世的快乐与幸福。尤其当美满的生命在驱驱行役中渐渐老去之时,大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韶华、对生命的无限留恋和追慕。
生命是人的终极价值所在,人们热爱生命。人们热爱生命,便会热爱春天。由于春天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生命的季节。溪畔枫杨的爆芽,河边柳枝的抽绿,园里红杏的初绽,筑巢燕子的呢喃,无不是生命力量的突显。人们热爱春天,热爱春天的物象,知道春天不在封闭的房间里,而在广袤的田野中,便会走到户外去游玩踏青。
梨花风起正清明(踏青)
踏青风俗的形成,正源于人类对春天的热爱,也因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命的执着。踏青,是人类的一种内在需求。去踏青,可以采掘沾着晶莹露珠的鲜嫩野菜,可以蹲在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摸蟹钓鱼,能在温暖的阳光中打几个滚,能在如毯的草坪上嗅野草的芬芳,也可以踢踢球,或者放放风筝。也就是说,徜徉在风和日丽、翠色欲滴的大自然中,呼吸变得均匀,血压变得平安稳定,新陈代谢加快,机体功能得到良好地调整,心情也会愉悦安宁。民间的很多说法,如“佬小踏青,耳聪目明”“老人踏青,返老还青”等,正所谓对踏青养生作用的艺术化归纳。
踏青时候还有很多平时见不着的玩意儿可饱眼福。据明《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载清明节苏堤一带:
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筋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而外方优妓,歌吹觅钱者,水陆有之,接踵承应。又有买卖赶趁,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琐碎戏具,以诱悦童曹者,常常成市。
在京城高梁桥一带:
骄妓勤优,和剧争巧。厥有扒竿、筋斗、喇、筒子、马弹解数、烟火、水嬉。扒竿者,立竿三丈,裸而缘其顶,舒臂按竿,通体空立移时也。受竿以腹,而项手足张,轮转移时也。衔竿,身平横空,如地之伏,手不握,足无垂也。背竿,踝夹之,则合其掌,拜起于空者数也。盖倒身忽下,如飞鸟堕。筋斗者,拳据地,俯而翻,反据,仰翻,翻一再折,至三折也。罝圈地上,可指而仆尔,翻则穿一以至乎三,身仅容而圈不动也。迭案焉,去于地七尺,无所据而空翻,从一至三,若旋风之离于地,已则手两圈而舞于空,比卓于地,项膝互挂之,以示其翻空时,身手足尚余间也。嗔喇者,掐拨数唱,谐杂以诨焉,鸣哀如诉也。筒子者,三筒在案,诸物械藏,示以空空,发藏满案,有鸽飞,有猴跃焉。已复藏于空,捷耳,非幻也。解数者,马之解二十有四,弹之解二十有四。马之解,人马并而驰,方驰,忽跃而上,立焉,倒卓焉,鬣悬,跃而左右焉,掷鞭忽下,拾而登焉,镫而腹藏焉,鞦而尾赘焉,观者岌岌,愁将落而践也。弹之置丸童顶,弹之碎矣,童不知也。踵丸,反身弹之,移踵则碎,人见其碎,不见其移也。两人相弹,丸适中遇而碎,非遇,是俱伤也。烟火者,鱼、鳖、凫、鹥形焉,燃而没且出于溪,屡出则爆,中乃其儿雏,众散,亦没且出,烟焰满溪也。
各式杂耍儿活动精彩纷呈,令前来游观的人大开眼界。因 此,爱好踏青者就绝不但仅是包括柳永在内的芸芸宋代人。
结语:以上是风水测算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清明节踏青的风俗,梨花风起正清明(踏青)”内容,希望可以给大众带来帮助。